CN205130645U -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30645U
CN205130645U CN201521007270.1U CN201521007270U CN205130645U CN 205130645 U CN205130645 U CN 205130645U CN 201521007270 U CN201521007270 U CN 201521007270U CN 205130645 U CN205130645 U CN 2051306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accomodating unit
lid
black
black accomod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072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部阳雅
冈村东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072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306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306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306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包括具有第一侧面的打印机本体,墨容纳单元能够安装至打印机本体的第一侧面,且包括墨容纳本体、位于墨容纳本体之中的墨容纳部、用于覆盖墨容纳部的盖体以及盖体保持机构,所述墨容纳部包括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入口,其中,所述墨容纳单元构造为能够在供墨位置和注墨位置之间移动,在墨容纳单元位于供墨位置时,所述注入口朝向第一侧面,且盖体在盖体保持机构的作用下处于锁定状态,在墨容纳单元位于注墨位置时,注入口朝向上方,且盖体在盖体保持机构的作用下处于非锁定状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墨容纳单元,可以防止在供墨时盖体被打开进而导致用于密封注入口的密封部件由于用户接触而脱落。

Description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墨容纳单元以及具有容纳单元的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通常通过从记录头向记录介质(例如打印用纸张)喷出墨水来进行打印。
图1-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已有喷墨打印机的一个示例。图1为喷墨打印机10的立体图,其中,为了显示部分细节,打印机本体11和墨容纳单元12分离,并且墨容纳单元12处于竖立位置。图2为喷墨打印机10的另一个立体图,其中,墨容纳单元12处于倒下的位置。为了便于描述,将喷墨打印机10在使用位置朝向用户的方向定义为前方,通过从前方看喷墨打印机10定义左右方向,并沿竖直方向定义上下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喷墨打印机10一般包括打印机本体11和墨容纳单元12,其中墨容纳单元12可拆卸地安装在打印机本体11的某一侧面上(如图1示出的在右侧面上),并且通过柔性供墨管18连接到打印机本体11。具体地,在打印机本体11的上部设置有两个凹陷部13,其中设置有呈柱状的定位突出部19,在墨容纳单元12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两个呈倒L形的突出部14。该突出部14的自由端适于容纳在该凹陷部13中,并抵靠所述定位突出部19,从而将墨容纳单元12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1。在将墨容纳单元12从打印机本体11取下时,只需将墨容纳单元12向上拿起,使突出部14从凹陷部13中脱离即可。当将墨容纳单元12安装在打印机11上时,墨容纳单元12可以向打印机本体11的打印头供应墨水,因而该位置称为供墨位置,也即使用位置。在墨容纳单元12处于图2所示的位置时,墨容纳单元12处于倒下的位置,在这种位置下可以向墨容纳单元12注入墨水,因而该位置在也称为注墨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墨容纳单元12包括用于容纳墨水的四个墨容纳部(墨罐)15以及覆盖所述四个墨容纳部(墨罐)15的盖体20,墨容纳部15具有比传统墨盒更大的容量。墨容纳部15中形成有容纳墨水的墨水室(未图示),墨容纳部15的一个表面形成有能够向墨水室内注入墨水的注入口16,注入口16朝向墨水室的外侧突出。注入口16的顶端可装卸地安装有能够密封注入口16的密封部件17。在处于图1所示的竖立位置时,注入口16朝向打印机本体11的右侧面,以及在供墨位置时,注入口16朝向打印机本体11的右侧面,盖体20在盖合在墨容纳单元12上时朝向上方。在墨容纳单元12处于图2所示的位置(即,注墨位置)时,注入口16朝向上方,盖体20在未盖合在墨容纳单元12上时朝向下方,盖体20在盖合在墨容纳单元12上时(未图示)朝向右侧。
然而,因在墨容纳单元12处于供墨位置时位于上方的盖体20容易打开,用户能直接接触注入口16的密封部件17,有可能不小心使密封部件17脱落,从而导致墨水有可能被洒出、污染。另外,在盖体20处于打开状态欲将墨容纳单元12从供墨位置倒向注墨位置时,因盖体20的旋转角度的问题,墨容纳单元12有可能不能达到注墨位置(即由于盖体20的存在,导致墨容纳单元12的底面不能水平地放置在支承面上),从而有不能正确确认墨容纳部15内墨水余量的可能。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容纳单元,其可以防止盖体在供墨位置被打开,从而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墨容纳单元,用于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本体,所述打印机本体具有第一侧面,所述墨容纳单元构造为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所述打印机本体的墨水,并能够安装至所述打印机本体的所述第一侧面,所述墨容纳单元包括墨容纳本体、位于所述墨容纳本体之中的墨容纳部、用于覆盖所述墨容纳部的盖体以及盖体保持机构,所述墨容纳部包括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入口,
其中,所述墨容纳单元构造为能够在供墨位置和注墨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墨容纳单元位于所述供墨位置时,所述注入口朝向所述第一侧面,且所述盖体在所述盖体保持机构的作用下处于锁定状态,在所述墨容纳单元位于所述注墨位置时,所述注入口朝向上方,且所述盖体在所述盖体保持机构的作用下处于非锁定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墨容纳单元,由于设置有盖体保持机构,使得当墨容纳单元在供墨位置时盖体处于锁定状态,而当墨容纳单元在注墨位置时盖体处于非锁定状态,因而可以防止在供墨时盖体被打开进而导致用于密封注入口的密封部件由于用户接触而脱落。
优选地,所述盖体保持机构包括驱动部件、锁定部件和限位部件,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锁定部件能够在所述驱动部件的作用下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其中,在所述墨容纳单元位于所述供墨位置时,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锁定部件抵接,并且所述锁定部件在所述驱动部件的作用下不与所述驱动部件抵接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件配合,以使所述盖体处于锁定状态;在所述墨容纳单元位于所述注墨位置时,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锁定部件相互分离,并且所述锁定部件在所述供墨位置与所述限位部件配合的所述一端从所述限位部件脱离,以使所述盖体处于非锁定状态。以这种设置方式,简单有效地防止在供墨时盖体被打开进而导致用于密封注入口的密封部件由于用户接触而脱落,且可以避免将墨容纳单元由供墨位置移动到注墨位置时,由于盖体选择角度问题导致墨容纳单元不能配置在注墨位置,而不能正确认识墨水余量以及正确注墨。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锁定部件上均设置有弹性复位元件。以此设置方式,可以使得当墨容纳单元由供墨位置移动到注墨位置时,驱动部件和所述锁定部件自动相互分离,使得盖体处于非锁定状态。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锁定部件设置在所述墨容纳本体中,所述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盖体上。以这种设置方式,简单有效地防止在供墨时盖体被打开进而导致用于密封注入口的密封部件由于用户接触而脱落,且可以避免将墨容纳单元由供墨位置移动到注墨位置时,由于盖体选择角度问题导致墨容纳单元不能配置在注墨位置,而不能正确认识墨水余量以及正确注墨。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墨容纳本体中,所述锁定部件设置在所述盖体中。以这种设置方式,简单有效地防止在供墨时盖体被打开进而导致用于密封注入口的密封部件由于用户接触而脱落,且可以避免将墨容纳单元由供墨位置移动到注墨位置时,由于盖体选择角度问题导致墨容纳单元不能配置在注墨位置,而不能正确认识墨水余量以及正确注墨。
优选地,在所述墨容纳本体中设置有限定所述驱动部件移动路径的第一导向部和限定所述锁定部件移动路径的第二导向部,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锁定部件的移动方向分别被所述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限定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以此设置方式,可以限定所述驱动部件和锁定部件的移动方向,使其分别仅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从而通过二者的作用使盖体在供墨位置处于锁定状态,而在注墨位置处于非锁定状态。
优选地,所述盖体保持机构包括两组驱动部件、锁定部件和限位部件。以此设置方式,可以更好地防止在供墨时盖体被打开进而导致用于密封注入口的密封部件由于用户接触而脱落。
优选地,所述墨容纳本体远离所述盖体的表面上设置有开口,当所述墨容纳单元位于所述注墨位置时,所述驱动部件的远离所述锁定部件的端部向外延伸出所述开口,当所述墨容纳单元位于所述供墨位置时,所述驱动部件的远离所述锁定部件的所述端部缩回至所述开口中。以这种设置方式,驱动部件可以在重力作用下驱动锁定部件,简单有效地防止在供墨时盖体被打开进而导致用于密封注入口的密封部件由于用户接触而脱落,且可以避免将墨容纳单元由供墨位置移动到注墨位置时,由于盖体选择角度问题导致墨容纳单元不能配置在注墨位置,而不能正确认识墨水余量以及正确注墨。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其包括打印机本体和以上所述的墨容纳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可以防止在墨容纳单元位于供墨位置时盖体被打开进而导致用于密封注入口的密封部件由于用户接触而脱落,且可以避免将墨容纳单元由供墨位置移动到注墨位置时,由于盖体选择角度问题导致墨容纳单元不能配置在注墨位置,而不能正确认识墨水余量以及正确注墨。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一种已有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其中墨容纳单元处于竖立位置;
图2示意性地示出图1中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另一个立体图,其中墨容纳单元处于注墨位置;
图3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其中墨容纳单元处于竖立位置;
图4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沿图3所示A-A线的剖面图,其中示出墨容纳单元位于供墨位置时盖体保持机构的状态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当墨容纳单元位于注墨位置时的俯视透视图,其中示出墨容纳单元位于注墨位置时盖体保持机构的状态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当墨容纳单元位于供墨位置时墨容纳单元的底面的仰视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沿图3所示A-A线的剖面图,其中示出墨容纳单元位于供墨位置时盖体保持机构的状态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当墨容纳单元位于注墨位置时的俯视透视图,其中示出墨容纳单元位于注墨位置时盖体保持机构的状态图;
图9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当墨容纳单元位于供墨位置时墨容纳单元的底面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00:喷墨打印机
11、110:打印机本体
12、120:墨容纳单元
13、130:凹陷部
14、140:突出部
15、150:墨容纳部
16、160:注入口
17:密封部件
18、180:供墨管
19、190:定位突出部
20、200:盖体
201:墨容纳本体
202、302:驱动部件
202A、203A、302A、303A:第一端
202B、203B、302B、303B:第二端
203、303:锁定部件
204、304:限位部件
204A、304A:限位部
205、305:第一弹性复位元件
206、306:第二弹性复位元件
207、208、307、308:限位块
210:第一侧面
211、311:第一导向部
212、312:第二导向部
213、313:第一开口
214、314:第二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在本文中,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在本文中,“平行”或“垂直”是指基本上或大致“平行”或“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可以为各种结构类型的打印机,除具有打印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图像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复印机功能等各种功能。作为打印功能,可以具有在记录纸张的双面记录图像的双面图像记录功能。当然,对于是否具有打印功能以外的功能是任意的。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主要在喷墨打印机的墨容纳单元的盖体保持机构的设置上,因而喷墨打印机以及墨容纳单元的其它结构可以采用目前已有的结构,而不仅限于以下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结构。
实施方式1
图3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0的立体图,其中墨容纳单元120处于竖立位置。图4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120沿图3所示A-A线的剖面图,其中示出墨容纳单元120位于供墨位置时盖体保持机构的状态图;图5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当墨容纳单元120位于注墨位置时的俯视透视图,其中示出墨容纳单元120位于注墨位置时盖体保持机构的状态图;图6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当墨容纳单元120位于供墨位置时墨容纳单元的底面的仰视图。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打印机100与如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的喷墨打印机10类似,即,包括打印机本体110和墨容纳单元120,其中打印机本体110具有第一侧面210(即打印机本体110的右侧面),墨容纳单元120可拆卸地安装在打印机本体110的第一侧面210上。具体地,在打印机本体110的上部设置有两个凹陷部130,其中设置有呈柱状的定位突出部190,在墨容纳单元120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两个呈倒L形的突出部140。该突出部140的自由端适于容纳在该凹陷部130中,并抵靠所述定位突出部190,从而将墨容纳单元120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10。在将墨容纳单元120从打印机本体110取下时,只需将墨容纳单元120向上拿起,使突出部140从凹陷部130中脱离即可。当将墨容纳单元120安装在打印机110上时,墨容纳单元120可以向打印机本体110的打印头供墨,因而该位置称为供墨位置,也即使用位置。在墨容纳单元120处于类似图2所示的位置时,墨容纳单元120处于倒下的位置,在这种位置下可以向墨容纳单元120注入墨水,因而该位置在也称为注墨位置。
此外,如图3至图6所示,墨容纳单元120包括墨容纳本体201,所述墨容纳本体201大致呈六面体状,在所述墨容纳本体201的中部区域设置有用于容纳墨水的四个墨容纳部150,也即图3中墨容纳本体201中盖体200所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四个墨容纳部150,盖体200用于覆盖所述四个墨容纳部150。墨容纳部150的结构与图2所示的结构类似,其通过柔性供墨管180连接到打印机本体110。并且墨容纳部150形成有容纳墨水的墨水室,墨容纳部150的一个表面上形成有用于向墨水室内注入墨水的注入口160及用于密封该注入口的密封部件(未图示)。与前述类似,在处于图3所示的竖立位置时,注入口160朝向打印机本体110的第一侧面210(即右侧面),也即在供墨位置时,注入口160朝向打印机本体110的第一侧面210,盖体200在盖合在墨容纳单元120上时朝向上方。在墨容纳单元120处于类似于图2所示的位置(即,注墨位置)时,注入口160朝向上方,盖体200在未盖合在墨容纳单元120上时(未图示)朝向下方,盖体200在盖合在墨容纳单元120上时(未图示)朝向右侧。
为了防止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出现前述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墨容纳单元120还设置有盖体保持机构,通过该盖体保持机构使当墨容纳单元120位于所述供墨位置时,盖体200在所述盖体保持机构的作用下处于锁定状态,当所述墨容纳单元120位于所述注墨位置时,盖体200在所述盖体保持机构的作用下处于非锁定状态。这样,便可以防止在供墨时盖体被打开进而导致用于密封注入口的密封部件由于用户接触而脱落。下面结合图4至图6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盖体保持机构的结构以及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保持机构包括驱动部件202、锁定部件203和限位部件204。其中,驱动部件202、锁定部件203设置在墨容纳本体201中。示例性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件202、锁定部件203设置在墨容纳本体201的两个侧部,即墨容纳部150的两侧。驱动部件202和锁定部件203呈杆状,并且在各自相互靠近的一端形成为斜面。在此,为了便于描述,在本文中驱动部件202和锁定部件203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称为驱动部件202的第一端202A和锁定部件203的第一端203A;驱动部件202和锁定部件203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称为驱动部件202的第二端202B和锁定部件203的第二端203B。也即,驱动部件202的第一端202A和锁定部件203的第一端203A形成为斜面,以便当驱动部件202受到外力作用而靠近锁定部件203时,驱动部件202可以作用于锁定部件203,以使其移动。限位部件204设置在盖体200上,并且对应所述锁定部件203的位置设置,以便当墨容纳单元120处于供墨位置时,锁定部件203可以与限位部件204配合,使盖体200处于锁定状态。示例性,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部件204包括限位部204A,该限位部204A的形状与大小与所述锁定部件203的第二端203B相适配,以便当墨容纳单元120处于供墨位置时,锁定部件203的第二端203B可以插入所述限位部204A中。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件202、锁定部件203和限位部件204的形状仅是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而可以是其它任何合适形状。例如限位部件204不局限于使用限位部204A来与锁定部件203配合,其可以根据锁定部件203的第二端203B的形状采用其它结构,比如限位钩等结构,只要能实现当墨容纳单元120处于供墨位置时,锁定部件203可以与限位部件204配合使盖体不能打开,当墨容纳单元120处于注墨位置时,锁定部件203可以与限位部件204脱离使盖体200可以打开即可。驱动部件202和锁定部件203的抵接部分也可以设置为仅其中一者具有斜面;或者两者可以设置为均不具有斜面,而通过其它传动部件(例如齿轮齿条等)传递驱动力。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件202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锁定部件203可以沿第二方向移动,此处,所述第一方向为当墨容纳单元120位于供墨位置时,墨容纳单元12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当墨容纳单元120位于供墨位置时,墨容纳单元120的长度方向(也即平行于所述打印机本体110的第一侧面210且水平的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并且,为了限定驱动部件202和锁定部件203的移动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墨容纳本体201中设置有第一导向部211和第二导向部212,第一导向部211为沿第一方向的通孔或滑轨,其可以使驱动部件202沿其限定的方向移动,第一导向部211的尺寸与驱动部件202的尺寸相配合。并且第一导向部211的两端具有开口,以便驱动部件20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伸出所述第一导向部2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部211与驱动部件202的第一端202A对应的开口设置在墨容纳本体201一定高度处且开口方向朝上(以供墨位置为准进行描述),第一导向部211与驱动部件202的第二端202B对应的开口设置在墨容纳本体201底部,且开口方向朝下(以供墨位置为准进行描述),也即在墨容纳本体201底部设置有供驱动部件202的第二端202B伸出的开口213、214。第二导向部212为沿第二方向的通孔或滑轨,其可以使锁定部件203沿其限定的方向移动,第二导向部212的尺寸与锁定部件203的尺寸相配合。并且第二导向部212的两端具有开口,以便锁定部件203的第一端203A和第二端203B可以伸出所述第二导向部212。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当墨容纳单元120位于所述注墨位置时,锁定部件203可以从限位部件204中脱离,驱动部件202和锁定部件203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元件205和第二弹性复位元件206。
第一弹性复位元件205示例性地为弹簧,驱动部件202穿过第一弹性复位元件205,并且第一弹性复位元件205的一端连接在驱动部件202的限位块207上,另一端连接在墨容纳本体201上。当墨容纳单元120位于所述供墨位置时,由于墨容纳单元120的重力作用,驱动部件202会相对于墨容纳本体201向上移动,以使驱动部件202的第二端202B回缩至开口213、214中,与墨容纳本体201的底面齐平。此时,第一弹性复位元件205处于被拉伸的状态。因此,当墨容纳单元120位于所述注墨位置时,驱动部件202在第一弹性复位元件205的恢复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朝远离锁定部件203的方向移动,并使驱动部件202的第二端202B从墨容纳本体201底部的开口213、214伸出。
第二弹性复位元件206示例性地为弹簧,锁定部件203穿过第二弹性复位元件206,并且第二弹性复位元件206的一端连接在锁定部件203的限位块208上,另一端连接在墨容纳本体201上。当墨容纳单元120位于所述供墨位置时,锁定部件203在驱动部件202的作用下移动,第二弹性复位元件206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因而当墨容纳单元120位于所述注墨位置时,驱动部件202的第一端202A离开锁定部件203的第一端203A,锁定部件202在第二弹性复位元件206的恢复力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朝远离限位部件204的方向移动,从而使锁定部件203的第二端203B从限位部件204的限位部204A中脱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块207和208分别设置在驱动部件202和锁定部件203上,其形状和尺寸优选满足能够防止驱动部件202和锁定部件203从第一导向部211、第二导向部212的开口中完全脱离。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额外设置其它部件来防止驱动部件202和锁定部件203从第一导向部211、第二导向部212的开口中完全脱离,此时,限位块207和208的尺寸和形状将更为灵活。此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限位块207和208也可分别设置在第一导向部211、第二导向部212上,且具有可供驱动部件202或锁定部件203穿过的孔,此时第一弹性复位元件205和第二弹性复位元件206可以设置为两端部固定或不固定的状态,并且根据要求选用合适的弹性元件,以使当墨容纳单元120从供墨位置移动到注墨位置时,驱动部件202和锁定部件203可以相互脱离。
下面结合图4和图5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盖体保持机构在供墨位置和注墨位置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供墨单元120处于供墨位置,此时,驱动部件202的第二端与放置墨容纳单元120的支承部件(支承面)相互作用,沿第一方向靠近锁定部件203(即被顶起),并且驱动部件202的第一端202A与锁定部件203的第一端203A抵接并作用于锁定部件203的第一端203A,以驱动锁定部件203沿第二方向朝向限位部件204移动,并最终在驱动部件202的作用下,锁定部件203的第二端203B与限位部件204相配合(例如,插入限位部孔204A中),使得盖体200处于锁定状态,此时驱动部件202的第一端202A和锁定部件203的第一端203A的斜面相抵接,如图3所示。同时在此过程中,第一复位弹性元件205被拉伸,第二复位弹性元件206被压缩。
当将墨容纳单元120由供墨位置移动到注墨位置时,即将墨容纳单元120由图4所示位置放到,变为图5所示位置时,锁定部件203在第二复位弹性元件206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朝远离限位部件204的方向移动,使锁定部件203的第二端203B从限位部件204的限位部204A中脱离,以使盖体200处于非锁定状态,同时锁定部件203的第一端203A作用于驱动部件202的第一端202A,以驱动驱动部件202沿第一方向朝远离锁定部件203的方向移动,并最终驱动部件202的第一端202A与锁定部件203的第一端203A分离,且驱动部件202的第二端202B从开口213、214中伸出。
因此,通过盖体保持结构,可以实现在墨容纳单元120位于所述注墨位置时所述盖体200处于可以打开的非锁定状态,在墨容纳单元120位于所述供墨位置时所述盖体200处于锁定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保持机构包括两组驱动部件202、锁定部件203和限位部件204,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包括一组或更多组,其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实施方式2
图7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120沿图3所示A-A线的剖面图,其中示出墨容纳单元120位于供墨位置时盖体保持机构的状态图;图8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当墨容纳单元120位于注墨位置时的俯视透视图,其中示出墨容纳单元120位于注墨位置时盖体保持机构的状态图;图9示意性地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当墨容纳单元120位于供墨位置时墨容纳单元120的底面的仰视图。
如图7至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120与实施方式1的墨容纳单元120类似,并且其同样设置有盖体保持机构,该盖体保持机构同样包括驱动部件302、锁定部件303、限位部件304、第一弹性复位元件305、第二弹性复位元件306、限位块307和308、第一导向部311、第二导向部312、开口313和314。
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件302和限位部件304设置在墨容纳本体201中,且驱动部件302位于墨容纳本体201中与盖体200对应的区域中,限位部件304设置在墨容纳本体201的两个侧部上,而锁定部件303则设置在盖体200上。
除此以外,上述部件的结构以及原理与实施方式1中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9)

1.一种墨容纳单元,用于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本体,所述打印机本体具有第一侧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容纳单元构造为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所述打印机本体的墨水,并能够安装至所述打印机本体的所述第一侧面,所述墨容纳单元包括墨容纳本体、位于所述墨容纳本体之中的墨容纳部、用于覆盖所述墨容纳部的盖体以及盖体保持机构,所述墨容纳部包括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入口,
其中,所述墨容纳单元构造为能够在供墨位置和注墨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墨容纳单元位于所述供墨位置时,所述注入口朝向所述第一侧面,且所述盖体在所述盖体保持机构的作用下处于锁定状态,在所述墨容纳单元位于所述注墨位置时,所述注入口朝向上方,且所述盖体在所述盖体保持机构的作用下处于非锁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保持机构包括驱动部件、锁定部件和限位部件,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锁定部件能够在所述驱动部件的作用下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
其中,在所述墨容纳单元位于所述供墨位置时,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锁定部件抵接,并且所述锁定部件在所述驱动部件的作用下不与所述驱动部件抵接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件配合,以使所述盖体处于锁定状态;
在所述墨容纳单元位于所述注墨位置时,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锁定部件相互分离,并且所述锁定部件在所述供墨位置与所述限位部件配合的所述一端从所述限位部件脱离,以使所述盖体处于非锁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锁定部件上均设置有弹性复位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锁定部件设置在所述墨容纳本体中,所述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盖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墨容纳本体中,所述锁定部件设置在所述盖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墨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墨容纳本体中设置有限定所述驱动部件移动路径的第一导向部和限定所述锁定部件移动路径的第二导向部,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锁定部件的移动方向分别被所述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限定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保持机构包括两组驱动部件、两组锁定部件和两组限位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容纳本体远离所述盖体的表面上设置有开口,当所述墨容纳单元位于所述注墨位置时,所述驱动部件的远离所述锁定部件的端部向外延伸出所述开口,当所述墨容纳单元位于所述供墨位置时,所述驱动部件的远离所述锁定部件的所述端部缩回至所述开口中。
9.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印机本体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墨容纳单元。
CN201521007270.1U 2015-11-27 2015-11-27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Active CN2051306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07270.1U CN205130645U (zh) 2015-11-27 2015-11-27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07270.1U CN205130645U (zh) 2015-11-27 2015-11-27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30645U true CN205130645U (zh) 2016-04-06

Family

ID=55616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07270.1U Active CN205130645U (zh) 2015-11-27 2015-11-27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306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14305B2 (en)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unit
CN101687417B (zh) 流体喷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5130639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5130628U (zh) 喷墨打印机
RU2016149771A (ru) Принтер
CN201064974Y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以及连续供墨装置
CN201703034U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
CN201304755Y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
CN205130645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JP6969162B2 (ja) 廃液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02582270B (zh) 一种压力动态补偿装置及压力动态补偿连续供墨系统
CN203957538U (zh) 一种便于出油墨的墨盒
CN205130635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6367284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6367285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5130640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1745244U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和连续供墨系统
CN206357816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4451545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13920301U (zh) 一种油墨机加墨装置
CN204451547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6357812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1573389U (zh) 供墨瓶及连续供墨系统
CN204431981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4431985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