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23276U -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储能及能量变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储能及能量变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23276U
CN205123276U CN201520902210.XU CN201520902210U CN205123276U CN 205123276 U CN205123276 U CN 205123276U CN 201520902210 U CN201520902210 U CN 201520902210U CN 205123276 U CN205123276 U CN 205123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unit
direct current
converter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0221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树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OINHOP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OINHOP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OINHOP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OINHOP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0221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23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23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232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储能及能量变换装置,包括模块化设计的一个或者多个由储能元件组和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组成的储能单元,直流汇流单元和一个或者多个直流/交流变换单元。其中,储能元件组与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的一端相连,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的另外一端与直流汇流单元相连,直流/交流变换单元的直流端与直流汇流单元相连,直流/交流变换单元的交流端与电网或者负载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模块化,易维护,可靠性高,易扩容,应用范围广的优点。针对具体应用,当直流/交流变换单元与电网相连时,具有稳定电网电压,提高电源质量的优点,当直流/交流变换单元与负载相连时,具有吸收回馈能量,节约能源的优点。

Description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储能及能量变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能及能量变换系统,具体地说,涉及基于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储能及能量变换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在各种储能及能量变换系统中,多采用集中式的转换方式,即采用单一的直流/直流变换单元和直流交流变换单元,这种方法有以下缺点:不易扩容,当增加容量时需要设计新的变流器;可靠性低,单一变换器没有冗余;应用范围窄,当需要采用混合储能元件时(比如超级电容与电池混合),由于不同储能元件的充放电特性不同,单一变换器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单一变换器设计的问题日益凸显,而模块化的设计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带来易维护,可靠性高,易扩容,应用范围广的优点;并且,通过直流汇流单元将各个模块汇集在一起,针对电网和负载的具体应用,可以带来稳定电网电压,提高电源质量,吸收回馈能量,节约能源的优点;因而,本实用新型在储能及能量变换应用领域中具有较大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推广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易维护,可靠性高,易扩容,应用范围广的储能及能量变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储能及能量变换装置,包括模块化的储能单元、直流汇流单元、模块化的直流/交流变换单元、电网或者负载,储能单元的输出与直流汇流单元相连,直流/交流变换单元的直流端与直流汇流单元相连,直流/交流变换单元的交流端与电网或者负载相连;
所述模块化的储能单元,包括储能元件组和直流/直流变换单元,其中储能元件组与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的一端相连,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的另外一端与直流汇流单元相连。
所述的储能元件组,可以为电解电容,超级电容,离子电池,燃料电池,超导储能、飞轮储能等任意类型的储能元件组成,每个储能元件组可以是一种储能元件或者多种储能元件的组合。
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单元,对储能元件组进行充电及放电的管理和控制。其可以是双向或者单向直流/直流变换器,变换器电路可以是升压和/或降压电路,直流/直流变换单元也可以是直通单元,即等压电路。
所述直流汇流单元,将储能单元和直流/交流变换单元的直流端汇集,其中储能单元、直流/交流变换单元与所述直流汇流单元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直通连接,通过接触器、保险连接或者通过空气开关等器件连接。
所述直流/交流变换单元的直流端与直流汇流单元相连,其交流端与电网或者负载相连,其可以是单向或者双向变换器,其交流端可以是单相或者多相。
所述的电网或者负载与直流/交流变换单元相连,当其为电网时,可以通过变压器隔离,直接相连或者通过接触器、空气开关或者保险等器件相连;当其为负载时,负载可以是异步电机、同步电机、永磁电机等各种电机类负载,也可以是各种其他类负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1、可靠性高、易维护:和传统储能与能量转换系统相比,模块化设计便于采用冗余设计而提高可靠性,维护时只需要对单个模块进行,维护简单容易。
2、模块化、易扩容:和传统储能与能量转换系统相比,模块化设计便于扩容,扩容时只需增加模块数量。
3、应用范围广:针对各种储能元件的特性,选择不同的充电放电控制算法,可以适用于各种储能元件;针对不同的负载特性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以应对负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图;
图中标号:C1~Cn-储能单元、2-直流汇流单元、B1~Bm-直流/交流变换单元、3-电源或者负载、C1.1~Cn.1-储能元件组、C1.2~Cn.2-直流/直流变换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储能及能量变换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模块化的储能单元C1~Cn、直流汇流单元2、模块化的直流/交流变换单元B1~Bm,电网或者负载3,储能单元C1~Cn的输出与直流汇流单元2相连,直流/交流变换单元B1~Bm的直流端与直流汇流单元2相连,直流/交流变换单元B1~Bm的交流端与电网或者负载3相连;
所述模块化的储能单元C1~Cn包括储能元件组C1.1~Cn.1和直流/直流变换单元C1.2~Cn.2,其中储能元件组C1.1~Cn.1与直流/直流变换单元C1.2~Cn.2的一端相连,直流/直流变换单元C1.2~Cn.2的另外一端与直流汇流单元(2)相连;
所述的储能元件组C1.1~Cn.1,可以为电解电容,超级电容,离子电池,燃料电池,超导储能、飞轮储能等任意类型的储能元件组成,每个储能元件组C1.1~Cn.1可以是一种储能元件或者多种储能元件的组合。
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单元C1.2~Cn.2,对储能元件组C1.1~Cn.1进行充电及放电的管理和控制。其可以是双向或者单向直流/直流变换器,变换器电路可以是升压和/或降压电路,直流/直流变换单元也可以是直通单元,即等压电路。
所述直流汇流单元2将储能单元C1~Cn和直流/交流变换单元B1~Bm的直流端汇集,其中储能单元C1~Cn、直流/交流变换单元B1~Bm与所述直流汇流单元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直通连接,通过接触器、保险连接或者通过空气开关等器件连接。
所述直流/交流变换单元B1~Bm的直流端与直流汇流单元2相连,其交流端与电网或者负载3相连,其可以是单向或者双向变换器,其交流端可以是单相或者多相;
所述的电网或者负载3与直流/交流变换单元B1~Bm相连,当其为电网时,可以通过变压器隔离,直接相连或者通过接触器、空气开关或者保险等器件相连;当其为负载时,负载可以是异步电机、同步电机、永磁电机等各种电机类负载,也可以是各种其他类负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1、可靠性高、易维护:和传统储能与能量转换系统相比,模块化设计便于采用冗余设计而提高可靠性,维护时只需要对单个模块进行,维护简单容易。
2、模块化、易扩容:和传统储能与能量转换系统相比,模块化设计便于扩容,扩容时只需增加模块数量。
3、应用范围广:针对各种储能元件的特性,选择不同的充电放电控制算法,可以适用于各种储能元件;针对不同的负载特性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以应对负载要求。
申请人又一声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方法及装置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方法及结构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所选用实现方法等效替换及步骤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的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采用和本实用新型相似结构及其方法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所有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储能及能量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化的储能单元(C1~Cn)、直流汇流单元(2)、模块化的直流/交流变换单元(B1~Bm)和电网或者负载(3),所述储能单元(C1~Cn)的输出与直流汇流单元(2)相连,所述直流/交流变换单元(B1~Bm)的直流端与直流汇流单元(2)相连,所述直流/交流变换单元(B1~Bm)的交流端与电网或者负载(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储能及能量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的储能单元(C1~Cn)包括储能元件组(C1.1~Cn.1)和直流/直流变换单元(C1.2~Cn.2),其中储能元件组(C1.1~Cn.1)与直流/直流变换单元(C1.2~Cn.2)的一端相连,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单元(C1.2~Cn.2)的另外一端与直流汇流单元(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储能及能量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元件组(C1.1~Cn.1)为电解电容、超级电容、离子电池、燃料电池、超导储能或飞轮储能的储能元件组成,每个储能元件组为一种储能元件或者多种储能元件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储能及能量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单元(C1.2~Cn.2),为双向或者单向变换器,所述变换器电路为升压和/或降压电路,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单元为直通单元,即等压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储能及能量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汇流单元(2)将储能单元(C1~Cn)和直流/交流变换单元(B1~Bm)的直流端汇集,其中储能单元(C1~Cn)、直流/交流变换单元(B1~Bm)与所述直流汇流单元(2)的连接方式,为直通连接,通过接触器、保险连接或者通过空气开关器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储能及能量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交流变换单元(B1~Bm)的直流端为单向或者双向变换器,交流端为单相或者多相变换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储能及能量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网或者负载(3)与直流/交流变换单元(B1~Bm)的交流端相连,当其为电网时,通过变压器隔离,直接相连或者通过接触器、空气开关或者保险器件相连;当其为负载时,负载为异步电机、同步电机或永磁电机。
CN201520902210.XU 2015-11-13 2015-11-13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储能及能量变换装置 Active CN205123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02210.XU CN205123276U (zh) 2015-11-13 2015-11-13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储能及能量变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02210.XU CN205123276U (zh) 2015-11-13 2015-11-13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储能及能量变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23276U true CN205123276U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78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02210.XU Active CN205123276U (zh) 2015-11-13 2015-11-13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储能及能量变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232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5044A (zh) * 2016-09-30 2017-02-08 安徽工程大学 用于风电场发电计划跟踪的复合储能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68370A (zh) * 2021-01-29 2021-06-15 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液冷高压标准储能子单元布置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5044A (zh) * 2016-09-30 2017-02-08 安徽工程大学 用于风电场发电计划跟踪的复合储能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385044B (zh) * 2016-09-30 2018-08-17 安徽工程大学 用于风电场发电计划跟踪的复合储能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68370A (zh) * 2021-01-29 2021-06-15 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液冷高压标准储能子单元布置方法
CN112968370B (zh) * 2021-01-29 2023-03-03 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液冷高压标准储能子单元布置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7430B (zh) 一种混合储能系统在微网中的能量管理方法
CN203800680U (zh) 一种支持多组电池接入的大功率双向变流装置
CN102969730B (zh) 一种双级链式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
CN102916481A (zh) 一种直流微网系统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CN108847680B (zh) 一种基于柔性环网装置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分层控制方法
CN101917016A (zh) 储能型级联多电平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
CN102710139A (zh) 一种全桥三端口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333036B (zh) 一种多源协调控制系统
CN104868725A (zh) 一种升压型非隔离三端口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00437A (zh) 一种通信用风网互补发电装置
CN204615647U (zh) 双向升降压直流变换电路
CN101409453B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
CN204465346U (zh) 一种用于光伏储能系统的双向软开关变换器
CN103280844B (zh) 一种交直流混合多级微电网系统
CN102957335B (zh) 用于并网发电系统的双向储能逆变器
CN204376517U (zh) 一种用于直流电网储能的双向dc-dc变换器
CN102624030A (zh) 一种光伏/蓄电池混合式电流逆变型分布发电系统
CN103199630A (zh) 一种大容量中压电池储能系统
CN202616801U (zh) 一种基于电流逆变器的光伏/蓄电池混合型分布式发电系统
CN106788140A (zh) 一种模块化共直流母线光伏储能系统
CN108347067A (zh) 一种含有电池储能和发电机的微网架构和控制方法
CN106877480A (zh) 一种复合电源储能结构与控制方法
CN103312136A (zh) 一种工频纹波电流的抑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5186919A (zh) 非隔离并网变换器、空调系统及变换器控制方法
CN205123276U (zh)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储能及能量变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