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19901U - 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19901U
CN205119901U CN201520776761.6U CN201520776761U CN205119901U CN 205119901 U CN205119901 U CN 205119901U CN 201520776761 U CN201520776761 U CN 201520776761U CN 205119901 U CN205119901 U CN 2051199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illary portion
capillary
heat pipe
condensation segmen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767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耀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Jieqiao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Jieqiao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Jieqiao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Jieqiao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767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199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199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199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包括管壳和毛细结构,毛细结构设于管壳内并与管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管腔,毛细结构包括垂直相交设置的第一毛细部和第二毛细部,第一毛细部沿着管壳的径向设置且第一毛细部的两端分别与管壳的内壁接触,第二毛细部沿着管壳的轴线设置且第二毛细部的两端分别与管壳的内壁接触,第一毛细部和第二毛细部将管腔分割为四个独立的腔体,管壳的外侧对应于第一毛细部的位置设置有热源,管腔的外侧对应于第二毛细部的两端的位置设置有冷凝器。本实用新型的冷凝段分离式热管的传热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脑行业(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产品结构朝向更轻薄短小、而处理器更朝向高速、高功率的方向发展。然而在产品性能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其发热量所造成的问题日益严重,且电子元件发热量日益增加,为解决前述问题,许多被动式热传元件相继被提出,如:超薄热管、回路热管、平板热管等。
热管是利用介质在热端蒸发后在冷端冷凝的相变过程(即利用液体的蒸发潜热和凝结潜热),使热量快速传导。一般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热管内部是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适当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低,容易挥发。管壁有吸液芯,其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另外一端为冷凝端,当热管一端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汽化,蒸汽在热扩散的动力下流向另外一端,并在冷端冷凝释放出热量,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作用流回蒸发端,如此循环不止,直到热管两端温度相等(此时蒸汽热扩散停止)。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
现有技术中,热管中的毛细结构以外的管腔是一个整体,当实际需求为在热管的中间部分受热,两端部分冷凝时,蒸汽在热管的内部不能稳定分配,使传热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该冷凝段分离式热管的传热效率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包括管壳和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结构设于所述管壳内并与所述管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管腔,所述毛细结构包括垂直相交设置的第一毛细部和第二毛细部,所述第一毛细部沿着所述管壳的径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毛细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管壳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二毛细部沿着所述管壳的轴线设置且所述第二毛细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管壳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一毛细部和所述第二毛细部将所述管腔分割为四个独立的腔体,所述管壳的外侧对应于所述第一毛细部的位置设置有热源,所述管腔的外侧对应于所述第二毛细部的两端的位置设置有冷凝器。
其中,所述第一毛细部和所述第二毛细部将所述管腔均匀分割为四个独立的腔体。
其中,所述第一毛细部的横截面宽度大于所述热源的横截面宽度。
其中,所述第一毛细部和所述第二毛细部的总体积占所述管腔总容积的20~50%。
其中,所述第一毛细部和所述第二毛细部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其中,所述毛细结构为粉末烧结的毛细结构。
其中,所述管壳为金属管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包括管壳和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结构设于所述管壳内并与所述管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管腔,所述毛细结构包括垂直相交设置的第一毛细部和第二毛细部,所述第一毛细部沿着所述管壳的径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毛细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管壳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二毛细部沿着所述管壳的轴线设置且所述第二毛细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管壳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一毛细部和所述第二毛细部将所述管腔分割为四个独立的腔体,所述管壳的外侧对应于所述第一毛细部的位置设置有热源,所述管腔的外侧对应于所述第二毛细部的两端的位置设置有冷凝器;设有冷凝器的一侧为热管的冷凝段,第一毛细部和第二毛细部将冷凝段分为四个独立的腔体,热管贴近热源受热时,管腔内的工作液体受热变为蒸汽,分别在第一毛细部和第二毛细部的毛细结构内向冷的一段移动,在热管中冷的一端遇冷后,蒸汽又变为液体在第一毛细部和第二毛细部的毛细结构内冷凝回流,实现热量由热源处向冷凝段传递,第一毛细部和第二毛细部将冷凝段分为四个独立的腔体,使传热过程在冷凝段的四个独立的腔体内稳定的分配,并且传热过程互不干扰,提高了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的一个实施例的热管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管壳;2-管腔;3-毛细结构;31-第一毛细部;32-第二毛细部;4-热源;5-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包括管壳1和毛细结构3,毛细结构3设于管壳1内并与管壳1的内壁之间形成管腔2,毛细结构3包括垂直相交设置的第一毛细部31和第二毛细部32,第一毛细部31沿着管壳1的径向设置且第一毛细部31的两端分别与管壳1的内壁接触,第二毛细部32沿着管壳1的轴线设置且第二毛细部32的两端分别与管壳1的内壁接触,第一毛细部31和第二毛细部32将管腔2分割为四个独立的腔体,管壳1的外侧对应于第一毛细部31的位置设置有热源4,管腔2的外侧对应于第二毛细部32的两端的位置设置有冷凝器5。需要说明的是,管壳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扁形,也可以为矩形、多边形或其他形状,冷凝器对应于第二毛细部的两端设置,用于降低热管的温度。其中,管壳1为金属管壳。毛细结构3可以为纤维、织网、粉末等或其组合制备得到,优选地,毛细结构3为通过粉末烧结而成的毛细结构。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说的热源4可以为电子元件中产生热量或发热的部件,也可以是使电子元件发热的其他部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第一毛细部31和第二毛细部32将管腔2均匀分割为四个独立的腔体。热管贴近热源4受热时,热管管腔内充入的工作液体变为蒸汽,分别在第一毛细部31和第二毛细部32的毛细结构内向冷的一段移动,在热管中冷的一端遇冷后,蒸汽又变为液体在第一毛细部31和第二毛细部32的毛细结构内冷凝回流,实现热量由热源4处向冷凝段传递,第一毛细部31和第二毛细部32将管腔2均匀分割为四个独立的腔体,使传热过程在四个独立的腔体内稳定的分配,并且传热过程互不干扰,提高了传热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第一毛细部31和第二毛细部32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也可以根据需求设计为其他形状。优选地,第一毛细部31和第二毛细部32的总体积占管腔2总容积的20~50%,使热管制造时简单,节约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第一毛细部31的横截面宽度大于热源4的截面宽度,可以有效分摊热源所产生的热量,不至于出现热集中,使贴近热源4设置的第一毛细部31的毛细力发挥更好的传热作用,进一步地提高了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冷凝段分离式热管的传热效率高。
申请人声明,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包括管壳(1)和毛细结构(3),所述毛细结构(3)设于所述管壳(1)内并与所述管壳(1)的内壁之间形成管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3)包括垂直相交设置的第一毛细部(31)和第二毛细部(32),所述第一毛细部(31)沿着所述管壳(1)的径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毛细部(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管壳(1)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二毛细部(32)沿着所述管壳(1)的轴线设置且所述第二毛细部(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管壳(1)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一毛细部(31)和所述第二毛细部(32)将所述管腔(2)分割为四个独立的腔体,所述管壳(1)的外侧对应于所述第一毛细部(31)的位置设置有热源(4),所述管腔(2)的外侧对应于所述第二毛细部(32)的两端的位置设置有冷凝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部(31)和所述第二毛细部(32)将所述管腔(2)均匀分割为四个独立的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部(31)的横截面宽度大于所述热源(4)的横截面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3)为粉末烧结的毛细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部(31)和所述第二毛细部(32)的总体积占所述管腔(2)总容积的20~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部(31)和所述第二毛细部(32)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1)为金属管壳。
CN201520776761.6U 2015-10-09 2015-10-09 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 Active CN2051199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76761.6U CN205119901U (zh) 2015-10-09 2015-10-09 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76761.6U CN205119901U (zh) 2015-10-09 2015-10-09 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19901U true CN205119901U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75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76761.6U Active CN205119901U (zh) 2015-10-09 2015-10-09 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199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0696A (zh) * 2015-10-09 2015-12-23 昆山捷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0696A (zh) * 2015-10-09 2015-12-23 昆山捷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80696B (zh) * 2015-10-09 2017-12-08 昆山捷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4143B (zh) 一种环路热管用蒸发器和储液器及其应用
CN100420912C (zh) 热传组件的复合式毛细结构
CN101338986A (zh) 一种改进型单向重力热管
Qu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rmal performance of multi-layers three-dimensional oscillating heat pipes
CN105910479B (zh) 一种控温型环路热管的蒸发器组件
CN205119901U (zh) 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
CN202281535U (zh) 一种超薄热管结构
CN110220404A (zh) 热管
CN203534295U (zh) 一种重力热管强化传热结构
CN205119902U (zh) 一种改进型热管
CN201177470Y (zh) 纺织用双通道式热管
CN201306960Y (zh) 高功率回路式热管散热装置
CN103453791A (zh) 一种重力热管强化传热结构
CN105318754A (zh) 变截面内循环流道式平板重力热管
CN204854432U (zh) 一种外循环式热管散热结构
CN105509522A (zh) 一种铜粉烧结和高孔隙泡沫铜复合热管的制造方法
CN102721307B (zh) 内分隔重力热管传热机构
CN203657578U (zh) 一种适合空间应用的热管
CN100480610C (zh) 环型热管装置
CN203534305U (zh) 热管
CN105180696A (zh) 一种冷凝段分离式热管及其制备方法
CN207963582U (zh) 一种可变导热的热虹吸管
Mo et al. A flow visualization study on the temperature oscillations inside a loop heat pipe with flat evaporator
CN208333198U (zh) 一种加快冷凝液回流并强化换热的水平热管
CN202329325U (zh) 一种增大蒸汽空间的扁平热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