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81322U - 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81322U
CN205081322U CN201520937473.4U CN201520937473U CN205081322U CN 205081322 U CN205081322 U CN 205081322U CN 201520937473 U CN201520937473 U CN 201520937473U CN 205081322 U CN205081322 U CN 2050813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groove
electric energy
nogging
energy transducer
negativ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374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德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g Xueyi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9374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813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81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813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它包括至少两个相邻的壁砖本体和电气连接插件,壁砖本体正面设有安装槽,安装槽边缘处设有用于固定或松开电能转换器的安装装置,壁砖本体内设有贯穿其两端的正极导电体和负极导电体,安装槽内设有正极引出电极和负极引出电极,壁砖本体端部设有带正极连接插头的正极接口槽和带负极连接插头的负极接口槽,相邻壁砖本体通过两个电气连接插件连接,对应正极连接插头、对应负极连接插头分别通过电气连接插件上的插槽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品拆装电能转换器方便快捷,便于维修,维护成本低,电气连接插件插合连接,既方便线路连接,又辅助固定。

Description

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的建设行业也在飞速发展,建筑能源消耗越来越大,国家对绿色能源的开发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和政策,一系列绿色能源产品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太阳能光伏组件和建筑材料的结合,实现了建材发电的新的产业带和新的产品。
目前,市场上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很多,但是还没有太阳能光伏组件与建筑基材墙面砖的结合,即使有也是采用传统的滴胶粘接方式,这种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粘接强度不够、粘接层老化快、气密性不好、防水性能差等问题,更突出的问题体现在墙面砖和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有效使用年限的差异。
一般墙面砖在没有人为损坏和不遭遇不可抗力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理论上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40-50年,而质量相对较好,可靠性较高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可以维持80%稳定功率输出的寿命为25年,质量不好的,寿命更短。由于使用寿命不一样,必然存在太阳能光伏组件维护保养和更换的问题。
若采用传统的滴胶粘接方式对太阳能光伏组件与墙面砖进行组装,当太阳能光伏组件发生故障时,光伏组件使用寿命终结,要么将镶嵌固定着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墙面砖一体进行更换,维护成本高;要么降低维护成本,不施行一体更换方式,单独更换太阳能光伏组件或者墙面砖,两者都需要将固定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滴胶进行清除,清除过程非常复杂和缓慢,甚至可能直接破坏太阳能光伏组件,维护时间长,维护难度大,非常不方便,因此,不建议采用传统的滴胶粘接方式对太阳能光伏组件与墙面砖进行结合。
同时,建筑的墙面需要安装很多墙面砖,要将太阳能光伏组件与建筑基材墙面砖结合起来,就必然涉及到墙面砖与墙面砖之间的电气线路连接了,而采用传统的滴胶粘接方式对太阳能光伏组件与墙面砖进行结合时,要进行电气线路连接,每一列墙面砖都必须要先单独引出两根导电线将这一列所有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正、负电极串联起来,再分别与正、负极输出线路电连接,然后才能进行供电使用,这样就需要为所有的导电线提供安装空间,不仅使得线路安装复杂,而且相邻发电壁砖之间进行电气线路连接时非常不方便。
另外,电能转换器除了包括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光伏发电组件,还包括将热能或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组件,例如压电陶瓷板、温差发电板等等,而现有的这种太阳能光伏组件与屋面瓦一体化的结构只能将太阳光的光能装换成电能,功能固定,并不能充分的利用自然界的其它可再生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维修简便且成本低、使用方便且功能多样、电气线路的安装与连接简单便捷的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它包括至少两个相邻的平板状的壁砖本体和电气连接插件,所述壁砖本体的正面设有用于安装电能转换器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边缘处设有用于固定或松开电能转换器的安装装置,所述壁砖本体的内部设有分别用于引出电能转换器的正、负电极的正极导电体和负极导电体,对应所述正极导电体和所述负极导电体相互平行,且分别贯穿所述壁砖本体的相对两端,所述安装槽内还设有能够将电能转换器的正、负电极分别与正极导电体、负极导电体进行电连接的正极引出电极和负极引出电极,所述正极引出电极和负极引出电极的一端均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另一端均穿入所述壁砖本体内并分别与所述正极导电体或负极导电体电连接;
所述壁砖本体的相对两端端部设有能够分别与所述电气连接插件插合连接的正极接口槽和负极接口槽,所述正极接口槽内均设有与对应所述正极导电体电连接的正极连接插头,所述负极接口槽内均设有与对应所述负极导电体电连接的负极连接插头,每个所述电气连接插件均设有贯穿其两端并能够同时与两个所述正极连接插头或两个所述负极连接插头插合连接的插槽,相邻所述壁砖本体均通过两个所述电气连接插件固定连接,同时对应的两个所述正极连接插头、对应的两个所述负极连接插头分别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产品铺设于建筑的外墙面,能够通过安装装置方便快捷的将电能转换器固定安装于安装槽内或者从中取出,使用更加方便,不仅便于维修,从而降低维护成本,还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随时随地更换安装不同种类的电能转换器,将自然界的光能、热能、机械能等可再生能源转换成电能,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实现功能多样化,提高自然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同时,相邻壁砖本体在进行电气连接时,一个电气连接插件分别与相邻壁砖本体上的对应正极接口槽插合连接,并通过插槽将对应的正极连接插头电连接,另一个电气连接插件分别与相邻壁砖本体上的负极接口槽插合连接,并通过插槽将相邻的负极连接插头电连接,既能起到连接线路的作用,将每列发电壁砖的正、负电极分别串联起来,又能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避免个别壁砖本体发生松动,这样电气线路的安装与连接供电更加方便快捷,不仅节省安装空间,而且比外置线路更加安全,另外,电气连接插件与壁砖本体独立存在,既能够方便壁砖本体和电气连接插件的运输,又能够避免电气连接插件发生碰撞损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每个所述壁砖本体内的正极导电体、负极导电体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正极导电体相互垂直且电连接,两个所述负极导电体相互垂直且电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正极导电体通过所述正极引出电极与电能转换器的正极电连接,与其平行的所述负极导电体通过所述负极引出电极与电能转换器的负极电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壁砖本体在铺设于建筑的外墙面时,不管是上下相邻还是左右相邻的壁砖,只需要将它们的正极导电体进行电连接,同时将它们的负极导电体进行电连接,即可完成横向和竖向两列壁砖的电气线路连接,使电气线路连接更加方便快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每个所述电气连接插件的长度等于相邻所述正极接口槽或者相邻所述负极接口槽的深度之和。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气连接插件在与两个正极接口槽或两个负极接口槽进行插合连接时刚好吻合,电气连接插件与正极接口槽或负极接口槽之间没有空隙,使得插合连接更加稳固,避免电气连接接触不良,电气连接插件不会露出正极接口槽或负极接口槽,使得相邻发电壁砖在连接安装时能够挨在一起,既节省安装空间,又避免相邻发电壁砖之间留有缝隙,影响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插槽的两端分别设有能够与所述正极连接插头或所述负极连接插头插合连接的导电插座弹片,两个所述导电插座弹片电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正极连接插头或负极连接插头与导电插座弹片进行插合连接更加稳固,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电气连接接触不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正极引出电极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一端、所述负极引出电极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一端分别设有能够与电能转换器的正、负极电连接的内部正极导电片和内部负极导电片,所述内部正极导电片、所述内部负极导电片分别通过所述正极引出电极、所述负极引出电极与所述正极导电体、所述负极导电体电连接,所述内部正极导电片和所述内部负极导电片的四周均设有防水密封圈。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部正极导电片和内部负极导电片的存在可以使正极导电体、负极导电体更加方便的与电能转换器的正、负极电连接,更加有效的避免接触不良,而防水密封圈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更好的保护内部正极导电片和内部负极导电片,并且密封圈一般具有一定弹性,在形变恢复力的作用下,它能够对电能转换器的背面施加一个挤压力,使得电能转换器的正面与安装装置接触更加紧密,安装固定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正极导电体与所述正极连接插头、所述正极引出电极、所述内部正极导电片一体成型,所述负极导电体与所述负极连接插头、所述负极引出电极、所述内部负极导电片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这些部件一体成型,例如为一个整体的金属连接片,就可以在压模生产瓦本体的时候直接预埋在瓦本体内,使生产更加简单、方便,节省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装置为能够固定或松开电能转换器的第一倒扣和第二倒扣,所述第一倒扣、所述第二倒扣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槽的相对两侧。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能够固定或松开电能转换器的第一倒扣和第二倒扣安装在安装槽的相对两侧,既能够将电能转换器稳稳的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又能够释放安装槽另外两侧的空间,从而节省空间、节约制造安装装置的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倒扣、所述第二倒扣分别与所述壁砖本体固定连接,并分别与所述安装槽之间形成用于插入电能转换器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倒扣靠近所述第二倒扣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靠近所述第二倒扣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电能转换器沿第一倒扣与第二倒扣连线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二倒扣靠近所述第一倒扣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靠近所述第一倒扣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电能转换器沿第一倒扣与第二倒扣连线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一倒扣靠近所述第二倒扣的一端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远离所述第二倒扣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靠近所述第二倒扣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电能转换器沿第一倒扣与第二倒扣连线方向的长度,所述缺口处设有用于将电能转换器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从所述缺口与电能转换器端部之间的缝隙插入所述安装槽内,另一端从所述缺口伸出所述第一倒扣,所述安装槽与电能转换器沿垂直于第一倒扣与第二倒扣连线方向的长度相等。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能转换器的一端插入第一插槽的最深处以后,其另一端就可以放入安装槽内,并通过向远离第一插槽最深处的方向移动就能够插入第二插槽内,使得电能转换器被第一倒扣与第二倒扣扣压在安装槽内,再将固定块通过第一倒扣上的缺口插入电能转换器端部与缺口之间的缝隙中,就能稳稳的将电能转换器固定在安装槽内,避免其发生晃动,安装拆卸方便,而第一倒扣、第二倒扣与壁砖本体固定连接,使得电能转换器安装的更加牢固,若固定连接方式为一体成型效果更佳,不仅固定更加牢固,而且更加方便成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槽与电能转换器的背面之间还设有用于挤压紧固密封电能转换器的密封垫片。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密封垫片具有一定弹性,在形变恢复力的作用下,它能够对电能转换器的背面施加一个挤压力,使得电能转换器的正面与第一倒扣、第二倒扣接触更加紧密,安装固定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倒扣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上方,所述第二倒扣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下方,所述第一倒扣的左右长度大于所述安装槽的左右长度。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倒扣能够完全遮挡住安装槽上侧壁与电能转换器上端之间的缝隙,从而避免雨水顺着壁砖本体从上往下流动时从该缝隙流入安装槽内,避免电能转换器的背面被雨水打湿,起到防水效果,配合密封垫片使用时防水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产品中壁砖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产品中壁砖本体侧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产品中壁砖本体仰视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产品中电气连接插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产品中电气连接插件侧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壁砖本体,2、正极导电体,3、安装槽,4、负极导电体,5、第一倒扣,6、第二倒扣,7、正极接口槽,8、负极接口槽,9、防水密封圈,10、固定块,11、密封垫片,12、正极连接插头,13、负极连接插头,14、内部正极导电片,15、内部负极导电片,16、挂钩,17、锯齿状凹槽,18、电气连接插件,19、插槽,20、导电插座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它包括至少两个相邻的平板状的壁砖本体1和电气连接插件18,所述壁砖本体1的正面设有用于安装电能转换器的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的边缘处设有用于固定或松开电能转换器的安装装置,所述壁砖本体1的内部设有分别用于引出电能转换器的正、负电极的正极导电体2和负极导电体4,对应所述正极导电体2和所述负极导电体4相互平行,且分别贯穿所述壁砖本体1的相对两端,所述安装槽3内还设有能够将电能转换器的正、负电极分别与正极导电体2、负极导电体4进行电连接的正极引出电极和负极引出电极,所述正极引出电极和负极引出电极的一端均位于所述安装槽3内,另一端均穿入所述壁砖本体1内并分别与所述正极导电体2或负极导电体4电连接,所述正极引出电极、负极引出电极、所述正极导电体2或所述负极导电体4可以为导电连接片、导电连接线或导电连接柱等,例如:铜连接片、铜线、石墨柱等,形状多样化,生产加工更加灵活,可以在压模生产绿色建材壁砖时直接埋设于壁砖本体1内;
所述壁砖本体1的相对两端端部设有能够分别与所述电气连接插件18插合连接的正极接口槽7和负极接口槽8,所述正极接口槽7内均设有与对应所述正极导电体2电连接的正极连接插头12,所述负极接口槽8内均设有与对应所述负极导电体4电连接的负极连接插头13,每个所述电气连接插件18均设有贯穿其两端并能够同时与两个所述正极连接插头12或两个所述负极连接插头13插合连接的插槽19,相邻所述壁砖本体1均通过两个所述电气连接插件18固定连接,同时对应的两个所述正极连接插头12、对应的两个所述负极连接插头13分别电连接;
这样相邻壁砖本体1在进行电气连接时,一个电气连接插件18分别与相邻壁砖本体1上的对应正极接口槽7插合连接,并通过插槽19将对应的正极连接插头12电连接,另一个电气连接插件18分别与相邻壁砖本体1上的负极接口槽8插合连接,并通过插槽19将相邻的负极连接插头13电连接,既能起到连接线路的作用,将每列发电壁砖的正、负电极分别串联起来,更加方便电气线路的安装与连接供电,又能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避免个别壁砖本体1发生松动;每个所述电气连接插件18的长度可以大于、等于或略小于相邻所述正极接口槽7或者相邻所述负极接口槽8的深度之和,当电气连接插件18的长度可以等于相邻所述正极接口槽7或者相邻所述负极接口槽8的深度之和时,它们进行插合连接时刚好吻合,电气连接插件18与正极接口槽7或负极接口槽8之间没有空隙,使得插合连接更加稳固,避免电气连接接触不良,电气连接插件18不会露出正极接口槽7或负极接口槽8,使得相邻发电壁砖在连接安装时能够紧挨在一起,既节省安装空间,又避免相邻发电壁砖之间留有缝隙。
本实用新型产品铺设于建筑物外墙面,其有两种安装方式,一种是用水泥粘贴在墙面上,此时为了粘贴更加牢固,可以在壁砖本,1的背面设置锯齿状凹槽17;一种是墙上安装角钢后,直接挂在角钢上,即在壁砖本,1的背面设置挂钩16,该挂钩16可以通过直接在壁砖本体上开槽的方法形成,如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若每个所述壁砖本体1内的正极导电体2、负极导电体4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正极导电体2相互垂直且电连接,两个所述负极导电体4相互垂直且电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正极导电体2通过所述正极引出电极与电能转换器的正极电连接,与其平行的所述负极导电体4通过所述负极引出电极与电能转换器的负极电连接,则上下左右相邻的壁砖都可以通过正极导电体2和负极导电体4进行电连接,从而完成横向和竖向两列发电壁砖的电气线路连接,使电气线路连接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所述插槽19的两端分别设置能够与所述正极连接插头12或所述负极连接插头13插合连接的导电插座弹片20,并将两个所述导电插座弹片20电连接;这样正极连接插头12或负极连接插头13与导电插座弹片20进行插合连接更加稳固,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电气连接接触不良。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所述正极引出电极位于所述安装槽3的一端、所述负极引出电极位于所述安装槽3的一端分别设置能够与电能转换器的正、负极电连接的内部正极导电片14和内部负极导电片15,所述内部正极导电片14、所述内部负极导电片15分别通过所述正极引出电极、所述负极引出电极与所述正极导电体2、所述负极导电体4电连接,所述内部正极导电片14和所述内部负极导电片15的四周均设有防水密封圈9;这样内部正极导电片14和内部负极导电片15的存在可以使正极导电体2、负极导电体4更加方便的与电能转换器的正、负极电连接,更加有效的避免接触不良,而防水密封圈9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更好的保护内部正极导电片14和内部负极导电片15,并且密封圈一般具有一定弹性,在形变恢复力的作用下,它能够对电能转换器的背面施加一个挤压力,使得电能转换器的正面与安装装置接触更加紧密,安装固定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可以使所述正极导电体2与所述正极连接插头12、所述正极引出电极、所述内部正极导电片14一体成型,所述负极导电体4与所述负极连接插头13、所述负极引出电极、所述内部负极导电片15一体成型,例如为一个整体的金属连接片,这样在压模生产壁砖本体1的时候就可以将它们直接预埋在壁砖本体1内,使生产更加简单、方便,节省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产品中的所述安装装置最好为能够固定或松开电能转换器的第一倒扣5和第二倒扣6,所述第一倒扣5、所述第二倒扣6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槽3的相对两侧,既可以位于上下两侧,也可以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安装槽3与电能转换器9的背面之间还可以设置用于挤压紧固密封电能转换器9的密封垫片11,使得电能转换器9的正面与第一倒扣、第二倒扣接触更加紧密,安装固定效果更好,所述密封垫片11可以为石棉垫片、橡胶垫片等弹性垫片,另外,所述安装装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倒扣插入的方式,也可用专用密封扣条从正面扣入等可拆装结构均属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产品中,所述第一倒扣5、所述第二倒扣6可以分别与所述壁砖本体1固定连接,如铆接、粘接、螺钉连接或一体成型等,并分别与所述安装槽3之间形成用于插入电能转换器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此时,所述安装槽3与电能转换器沿垂直于第一倒扣5与第二倒扣6连线方向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倒扣5靠近所述第二倒扣6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3靠近所述第二倒扣6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电能转换器沿第一倒扣5与第二倒扣6连线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二倒扣6靠近所述第一倒扣5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3靠近所述第一倒扣5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电能转换器沿第一倒扣5与第二倒扣6连线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一倒扣5靠近所述第二倒扣6的一端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远离所述第二倒扣6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3靠近所述第二倒扣6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电能转换器沿第一倒扣5与第二倒扣6连线方向的长度,所述缺口处设有用于将电能转换器固定在所述安装槽3内的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由橡胶等弹性体材料制成,所述固定块10的一端从所述缺口与电能转换器端部之间的缝隙插入所述安装槽3内,另一端从所述缺口伸出所述第一倒扣5;
这样,本实用新型产品在使用时,只需要电能转换器的一端插入第一插槽的最深处以后,其另一端就可以放入安装槽3内,并通过向远离第一插槽最深处的方向移动就能够插入第二插槽内,使得电能转换器被第一倒扣5与第二倒扣6扣压在安装槽3内,再将固定块10通过第一倒扣5上的缺口插入电能转换器端部与缺口之间的缝隙中,就能稳稳的将电能转换器固定在安装槽3内,避免其发生晃动,安装拆卸方便,而第一倒扣5、第二倒扣6与壁砖本体1固定连接,使得电能转换器安装的更加牢固,若固定连接方式为一体成型效果更佳,不仅固定更加牢固,而且更加方便成产。
本实用新型产品中,所述第一倒扣5、所述第二倒扣6还可以分别与所述壁砖本体1可拆固定连接,如螺钉螺孔连接、锁扣连接、插接等,并分别与所述安装槽3之间形成用于固定电能转换器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此时所述安装槽3与电能转换器相互匹配;
这样,本实用新型产品在使用时,第一倒扣5、第二倒扣6可以从壁砖本体1上拆卸下来,使得电能转换器能够直接从安装槽3内取出,而在需要安装时,只需将电能转换器完全放入安装槽3内,再安装好第一倒扣5、第二倒扣6,将它们与壁砖本体1固定连接好,电能转换器就能够被第一倒扣5与第二倒扣6稳稳的扣压在安装槽3内,安装拆卸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产品还可以设计成所述第一倒扣5、所述第二倒扣6沿垂直于第一倒扣5与第二倒扣6连线方向的长度均大于所述安装槽3沿垂直于第一倒扣5与第二倒扣6连线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一倒扣5远离所述第二倒扣6的一端与所述壁砖本体1铰接,靠近所述第二倒扣6的一端与所述壁砖本体1可拆固定连接,如螺钉螺孔连接、锁扣连接、插接等,所述第二倒扣6与所述壁砖本体1可拆固定连接,如螺钉螺孔连接、锁扣连接、插接等,所述第一倒扣5、所述第二倒扣6分别与所述安装槽3之间形成用于固定电能转换器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安装槽3与电能转换器相互匹配;
这样,本实用新型产品在使用时,第一倒扣5靠近所述第二倒扣6的一端可以与壁砖本体1分离,使得第一倒扣5能够绕着自身远离所述第二倒扣6的一端转动,从而打开第一倒扣5,然后卸下第二倒扣6,这样电能转换器就能够直接从安装槽3内取出,而在需要安装时,只需要将电能转换器完全放入安装槽3内,再安装好第一倒扣5、第二倒扣6,将它们与壁砖本体1固定连接好,电能转换器就能够被第一倒扣5与第二倒扣6稳稳的扣压在安装槽3内,安装拆卸更加方便快捷。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产品设计成所述第一倒扣5位于所述安装槽3的上方,所述第二倒扣6位于所述安装槽3的下方,所述第一倒扣5的左右长度大于所述安装槽3的左右长度,所述第二倒扣6的左右长度小于所述安装槽3的左右长度,则第一倒扣5就能够完全遮挡住安装槽3上侧壁与电能转换器上端之间的缝隙,从而避免雨水顺着壁砖本体1从上往下流动时从该缝隙流入安装槽3内,避免电能转换器的背面被雨水打湿,起到防水效果,配合密封垫片使用时防水效果更佳,而安装槽3靠近第二倒扣6的侧壁也可以设计成向下倾斜状,这样不仅在雨水顺着壁砖本体1从上往下流动时更加方便排泄,避免雨水沉积在安装槽3与电能转换器之间的缝隙中,而且手指能够直接伸入安装槽3内移动电能转换器,从而更加方便电能转换器的拆卸。
目前,市场上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很多,但是实现光伏组件与建筑基材墙面砖的结合尚属首次。本实用新型不但实现了墙面砖与光伏组件的有机结合,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光伏组件与附着本体的粘接方式,实现了光伏组件等电能转换器的可快速拆装和固定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它包括至少两个相邻的平板状的壁砖本体(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电气连接插件(18),所述壁砖本体(1)的正面设有用于安装电能转换器的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的边缘处设有用于固定或松开电能转换器的安装装置,所述壁砖本体(1)的内部设有分别用于引出电能转换器正、负电极的正极导电体(2)和负极导电体(4),对应所述正极导电体(2)和所述负极导电体(4)相互平行,且分别贯穿所述壁砖本体(1)的相对两端,所述安装槽(3)内还设有能够将电能转换器的正、负电极分别与正极导电体(2)、负极导电体(4)进行电连接的正极引出电极和负极引出电极,所述正极引出电极和负极引出电极的一端均位于所述安装槽(3)内,另一端均穿入所述壁砖本体(1)内并分别与所述正极导电体(2)或负极导电体(4)电连接;
所述壁砖本体(1)的相对两端端部设有能够分别与所述电气连接插件(18)插合连接的正极接口槽(7)和负极接口槽(8),所述正极接口槽(7)内均设有与对应所述正极导电体(2)电连接的正极连接插头(12),所述负极接口槽(8)内均设有与对应所述负极导电体(4)电连接的负极连接插头(13),每个所述电气连接插件(18)均设有贯穿其两端并能够同时与两个所述正极连接插头(12)或两个所述负极连接插头(13)插合连接的插槽(19),相邻所述壁砖本体(1)均通过两个所述电气连接插件(18)固定连接,同时对应的两个所述正极连接插头(12)、对应的两个所述负极连接插头(13)分别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壁砖本体(1)内的正极导电体(2)、负极导电体(4)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正极导电体(2)相互垂直且电连接,两个所述负极导电体(4)相互垂直且电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正极导电体(2)通过所述正极引出电极与电能转换器的正极电连接,与其平行的所述负极导电体(4)通过所述负极引出电极与电能转换器的负极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气连接插件(18)的长度等于相邻所述正极接口槽(7)或者相邻所述负极接口槽(8)的深度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19)的两端分别设有能够与所述正极连接插头(12)或所述负极连接插头(13)插合连接的导电插座弹片(20),两个所述导电插座弹片(20)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引出电极位于所述安装槽(3)的一端、所述负极引出电极位于所述安装槽(3)的一端分别设有能够与电能转换器的正、负极电连接的内部正极导电片(14)和内部负极导电片(15),所述内部正极导电片(14)、所述内部负极导电片(15)分别通过所述正极引出电极、所述负极引出电极与所述正极导电体(2)、所述负极导电体(4)电连接,所述内部正极导电片(14)和所述内部负极导电片(15)的四周均设有防水密封圈(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体(2)与所述正极连接插头(12)、所述正极引出电极、所述内部正极导电片(14)一体成型,所述负极导电体(4)与所述负极连接插头(13)、所述负极引出电极、所述内部负极导电片(15)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装置为能够固定或松开电能转换器的第一倒扣(5)和第二倒扣(6),所述第一倒扣(5)、所述第二倒扣(6)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槽(3)的相对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扣(5)、所述第二倒扣(6)分别与所述壁砖本体(1)固定连接,并分别与所述安装槽(3)之间形成用于插入电能转换器的第一插槽(19)和第二插槽(19),所述第一倒扣(5)靠近所述第二倒扣(6)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3)靠近所述第二倒扣(6)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电能转换器沿第一倒扣(5)与第二倒扣(6)连线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二倒扣(6)靠近所述第一倒扣(5)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3)靠近所述第一倒扣(5)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电能转换器沿第一倒扣(5)与第二倒扣(6)连线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一倒扣(5)靠近所述第二倒扣(6)的一端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远离所述第二倒扣(6)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3)靠近所述第二倒扣(6)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电能转换器沿第一倒扣(5)与第二倒扣(6)连线方向的长度,所述缺口处设有用于将电能转换器固定在所述安装槽(3)内的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一端从所述缺口与电能转换器端部之间的缝隙插入所述安装槽(3)内,另一端从所述缺口伸出所述第一倒扣(5),所述安装槽(3)与电能转换器沿垂直于第一倒扣(5)与第二倒扣(6)连线方向的长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3)与电能转换器的背面之间还设有用于挤压紧固密封电能转换器的密封垫片(11)。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扣(5)位于所述安装槽(3)的上方,所述第二倒扣(6)位于所述安装槽(3)的下方,所述第一倒扣(5)的左右长度大于所述安装槽(3)的左右长度。
CN201520937473.4U 2015-11-20 2015-11-20 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 Active CN2050813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7473.4U CN205081322U (zh) 2015-11-20 2015-11-20 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7473.4U CN205081322U (zh) 2015-11-20 2015-11-20 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81322U true CN205081322U (zh) 2016-03-09

Family

ID=55433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37473.4U Active CN205081322U (zh) 2015-11-20 2015-11-20 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813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6164B (zh) 接线盒、太阳能电池以及在接线盒中安装汇流条的方法
CN203573592U (zh) 一种防水的超薄led显示屏
CN104579158A (zh) 太阳能发电组件用接线盒及其加工方法
CN205100466U (zh) 内置电气线路的绿色建材发电壁砖
CN205100439U (zh) 内置电气线路的绿色建材发电瓦
CN205081322U (zh) 绿色建材发电壁砖的电气连接结构
CN205092368U (zh) 绿色建材发电瓦的电气连接结构
CN204005491U (zh) 一种防雷led灯具的快速组装结构
CN201829878U (zh) 一种接线盒
CN205248408U (zh) 一种内插扣盖式衰减器模块
CN204361988U (zh) 太阳能发电组件用接线盒
CN205092812U (zh) 可拆装电能转换器的绿色建材壁砖
CN205081742U (zh) 可拆装电能转换器的绿色建材瓦
CN201838957U (zh) 光伏板用分体式接线盒
CN203445837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瓦
CN202332908U (zh) 太阳能光伏组件用接线盒
CN102545699A (zh) 用于光伏板的接线盒
CN201623448U (zh) 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快速接线盒
CN104852684A (zh) 一种光伏组件连接器
CN204313027U (zh) 一种led灯模组
CN213693625U (zh) 一种光伏发电用高效光伏组件接线装置
CN205693017U (zh) 导电结构以及条形灯
CN212805570U (zh) 一种简易led路灯密封结构
CN204794884U (zh) 太阳能接线盒的盒盖
CN218581982U (zh) 一种led显示屏紧固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122

Address after: 610000 Sichuan, Chengdu, Chenghua District, South Building, No. two, building 8, building 3, unit 3, building 1, No.

Patentee after: Wang Xueying

Address before: Tianyu 611731 Chengdu Road, Sichuan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No. 19

Patentee before: Wang De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