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70163U - 一种分体式的除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的除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70163U
CN205070163U CN201520905713.2U CN201520905713U CN205070163U CN 205070163 U CN205070163 U CN 205070163U CN 201520905713 U CN201520905713 U CN 201520905713U CN 205070163 U CN205070163 U CN 2050701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fan
dehumidifier
split type
condensat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057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锦
林潮龙
严士政
施明晃
姚锦华
程春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CECC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CECC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CECC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CECC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057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701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70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701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湿器,更具体地讲,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的除湿器。与传统的除湿器的区别是本实用新型的除湿器内部只有除湿部分,与控制部分分离,可减小除湿器内部空间;对于最占空间的散热片和风扇部分使用开槽嵌入的安装方式,在散热片上按照风扇大小进行开槽,将风扇部分体积嵌入到散热片中,即可减小散热片和风扇所占的空间厚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能有效将0.5m3范围内的湿气排出。

Description

一种分体式的除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湿器,更具体地讲,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的除湿器。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电力行业中端子箱、机构箱、仪表箱、箱式变电站等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干燥,通常需要配备专门的除湿器。现阶段市场上的除湿设备,主要采用机械式空气压缩机制冷的方式,此类设备体积大,能耗高,价格贵,且制冷剂(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而造成环境污染;此外,还有采用液体吸收剂除湿、固体吸附剂除湿和转轮除湿等设备,但是这些除湿设备存在腐蚀或再生问题,其设备一般体积较大,能耗较高,通常用于较大空间内空气除湿。
但是由于电力行业中这类电气设备内部空间小,传统的除湿器主要由一体式的除湿模块和控制模块组成,通常体积较大,无法应用在内部空间小的电气设备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且分体式的除湿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分体式的除湿器,所述除湿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截面呈齿形的散热片、冷凝片、形状呈长方体的水槽、风扇、制冷片和转接板;所述散热片、冷凝片、水槽、风扇和制冷片分别与转接板电连接;所述冷凝片、风扇分别设置在散热片的两侧;所述冷凝片与散热片之间设有制冷片;所述散热片上设有凹槽;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水槽设置在冷凝片下方且与冷凝片位于散热片的同一侧;所述转接板设置在风扇下方且与风扇位于散热片的同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由上盖体、下盖体以及上下开口的主体组合而成;所述壳体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上盖体上设有与散热片相对的第一通风口和与冷凝片相对的第二通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体设有导水管口;所述导水管口位于水槽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体设有接线端子开口;所述接线端子开口位于转接板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由前面板、左面板、后面板、右面板依次相邻面板首尾相连而成;相邻面板之间设有内螺纹卡槽;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均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卡槽相适配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前面板设有通风网孔;所述通风网孔与风扇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的除湿器的区别是本实用新型的除湿器内部只有除湿部分,与控制部分分离,可减小除湿器内部空间;对于最占空间的散热片和风扇部分使用开槽嵌入的安装方式,在散热片上按照风扇大小进行开槽,将风扇部分体积嵌入到散热片中,即可减小散热片和风扇所占的空间厚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能有效将0.5m3范围内的湿气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的除湿器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的除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的除湿器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的除湿器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1、上盖体;11、第一通风口;12、第二通风口;13、通孔;2、下盖体;21、导水管口;22、接线端子开口;3、主体;31、前面板;311、通风网孔;32、左面板;33、后面板;34、右面板;35、内螺纹卡槽;4、散热片;5、冷凝片;6、水槽;7、风扇;8、制冷片;9、转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除湿器内部只有除湿部分,与控制部分分离,可减小除湿器内部空间;对于最占空间的散热片和风扇部分使用开槽嵌入的安装方式将风扇嵌入散热片中减少厚度。
请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体式的除湿器,所述除湿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截面呈齿形的散热片4、冷凝片5、形状呈长方体的水槽6、风扇7、制冷片8和转接板9;所述散热片4、冷凝片5、水槽6、风扇7和制冷片8分别与转接板9电连接;所述冷凝片5、风扇7分别设置在散热片4的两侧;所述冷凝片5与散热片4之间设有制冷片8;所述散热片4上设有凹槽;所述风扇7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水槽6设置在冷凝片5下方且与冷凝片5位于散热片4的同一侧;所述转接板9设置在风扇7下方且与风扇7位于散热片4的同一侧。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的除湿器的区别是本实用新型的除湿器内部只有除湿部分,与控制部分分离,可减小除湿器内部空间;对于最占空间的散热片和风扇部分使用开槽嵌入的安装方式,在散热片上按照风扇大小进行开槽,将风扇部分体积嵌入到散热片中,即可减小散热片和风扇所占的空间厚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能有效将0.5m3范围内的湿气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由上盖体1、下盖体2以及上下开口的主体3组合而成;所述壳体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上盖体1上设有与散热片4相对的第一通风口11和与冷凝片5相对的第二通风口12。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第一通风口可提高散热效率,设置第二通风口可提高空气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体2设有导水管口21;所述导水管口21位于水槽6下方。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水槽内产生的水通过导水管口排出,无需拆装水槽。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体2设有接线端子开口22;所述接线端子开口22位于转接板9下方。
由上述描述可知,转接板通过接线端子开口与外部的控制模块连接,外部的控制模块可对除湿器实现智能化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3由前面板31、左面板32、后面板33、右面板34依次相邻面板首尾相连而成;相邻面板之间设有内螺纹卡槽35;所述上盖体1和下盖体2均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卡槽35相适配的通孔13。
由上述描述可知,螺丝穿过通孔固定在内螺纹卡槽内,使得上下盖体与主体形成长方体结构的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前面板31设有通风网孔311;所述通风网孔311与风扇7相对设置。
请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体式的除湿器,所述除湿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截面呈齿形的散热片4、冷凝片5、形状呈长方体的水槽6、风扇7、制冷片8和转接板9;所述散热片4、冷凝片5、水槽6、风扇7和制冷片8分别与转接板9电连接;所述冷凝片5、风扇7分别设置在散热片4的两侧;所述冷凝片5与散热片4之间设有制冷片8;所述散热片4上设有凹槽;所述风扇7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凹槽内;风扇嵌入部分的厚度是风扇本身厚度的一半为最佳。所述水槽6设置在冷凝片5下方且与冷凝片5位于散热片4的同一侧;所述转接板9设置在风扇7下方且与风扇7位于散热片4的同一侧。
上述的壳体由上盖体1、下盖体2以及上下开口的主体3组合而成;所述壳体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上盖体1上设有与散热片4相对的第一通风口11和与冷凝片5相对的第二通风口12。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大小与散热片的横截面积相近,形状为长方形,设置第一通风口可提高散热效率,所述第二通风口的大小与冷凝片的横截面积相近,形状为长方形,设置第二通风口可提高空气利用率。
上述的下盖体2设有导水管口21;所述导水管口21位于水槽6下方。导水管口的形状为圆形,与水槽导出的导管相适配,将水槽内产生的水通过导水管口排出,无需拆装水槽。
上述的下盖体2设有接线端子开口22;所述接线端子开口22位于转接板9下方。转接板通过接线端子开口与外部的控制模块连接,外部的控制模块可对除湿器实现智能化控制。
上述的主体3由前面板31、左面板32、后面板33、右面板34依次相邻面板首尾相连而成;前面板与后面板大小相同且为正方形,左面板与右面板大小相同且为长方形,相邻面板之间设有内螺纹卡槽35;所述上盖体1和下盖体2均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卡槽35相适配的通孔13。通孔分布在上盖体的四个角落和下盖体的四个角落,分别4个。螺丝穿过通孔固定在内螺纹卡槽内,使得上下盖体与主体形成长方体结构的壳体。所述前面板31设有通风网孔311;所述通风网孔311与风扇7相对设置,可提高空气流动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可与外部的控制模块以及湿度传感器形成一个除湿系统,通过湿度传感器对需要干燥的区域(例如,电机柜)进行实时的湿度检测,并将采集到的湿度数据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对反馈的湿度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判断湿度是否超过所设置的阀值,若超过阀值,则发送指令给除湿器对需要干燥的区域进行除湿处理,同时也可选择手动/自动模式,选择是否强制启动除湿模块工作。控制模块还能判断湿度传感器是否存在故障、损坏、接触不良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除湿器使用薄型的外壳,薄型的冷凝片(功率相应变少),对于最占空间的散热片和风扇部分使用开槽嵌入的方法将风扇嵌入散热片中减少厚度,使其内部配件可适用于薄型的外壳,使除湿器可以做到超薄,加上减少了控制模块使其整体体积变的更小,从而使除湿器能有效将0.5m3范围内的湿气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体式的除湿器,与传统的除湿器的区别是本实用新型的除湿器内部只有除湿部分,与控制部分分离,可减小除湿器内部空间;对于最占空间的散热片和风扇部分使用开槽嵌入的安装方式,在散热片上按照风扇大小进行开槽,将风扇部分体积嵌入到散热片中,即可减小散热片和风扇所占的空间厚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能有效将0.5m3范围内的湿气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分体式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截面呈齿形的散热片、冷凝片、形状呈长方体的水槽、风扇、制冷片和转接板;所述散热片、冷凝片、水槽、风扇和制冷片分别与转接板电连接;所述冷凝片、风扇分别设置在散热片的两侧;所述冷凝片与散热片之间设有制冷片;所述散热片上设有凹槽;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水槽设置在冷凝片下方且与冷凝片位于散热片的同一侧;所述转接板设置在风扇下方且与风扇位于散热片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上盖体、下盖体以及上下开口的主体组合而成;所述壳体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上盖体上设有与散热片相对的第一通风口和与冷凝片相对的第二通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体设有导水管口;所述导水管口位于水槽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体设有接线端子开口;所述接线端子开口位于转接板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由前面板、左面板、后面板、右面板依次相邻面板首尾相连而成;相邻面板之间设有内螺纹卡槽;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均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卡槽相适配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式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设有通风网孔;所述通风网孔与风扇相对设置。
CN201520905713.2U 2015-11-13 2015-11-13 一种分体式的除湿器 Active CN2050701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05713.2U CN205070163U (zh) 2015-11-13 2015-11-13 一种分体式的除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05713.2U CN205070163U (zh) 2015-11-13 2015-11-13 一种分体式的除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70163U true CN205070163U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96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05713.2U Active CN205070163U (zh) 2015-11-13 2015-11-13 一种分体式的除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701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0670A (zh) * 2016-12-15 2017-03-15 中国烟草总公司广东省公司 用于烟草烘烤间除湿系统的除湿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0670A (zh) * 2016-12-15 2017-03-15 中国烟草总公司广东省公司 用于烟草烘烤间除湿系统的除湿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01003U (zh) 电力箱
CN205355615U (zh) 一种户外防水配电柜
CN206358020U (zh) 一种防霉防尘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05092434U (zh) 一种除湿装置
CN205070163U (zh) 一种分体式的除湿器
CN107732731A (zh) 一种安全开关柜设备
CN207559287U (zh) 一种除湿器
CN207939010U (zh) 一种开关柜的底面散热结构
CN203871690U (zh) 防尘防水控制箱
CN211655337U (zh) 一种低压开关柜除湿装置
CN205430825U (zh) 一种综合布线机柜
CN204084714U (zh) 一种除湿装置
CN203423452U (zh) 通风密集型母线槽
CN209056807U (zh) 一种户外低压综合配电箱
CN208674705U (zh) 一种防尘防潮的改良配电柜
CN202018094U (zh) 一种用于集成吊顶的除湿器
CN205005420U (zh) 能源回收装置的控制柜
CN205408350U (zh) 一种综合布线装置
CN204517203U (zh) 一种自动除湿变电箱
CN201426027Y (zh) 室外弱电设备箱
CN204349291U (zh) 一种用于箱式变电站的散热装置
CN113274853B (zh) 一种水利水电电气自动化设备防潮装置
CN203942744U (zh) 一种小型除湿器除湿模块
CN203250993U (zh) 一种防凝露箱体
CN202085425U (zh) 电动车控制器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Split type dehumidifie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Pledgee: Industrial Bank Co., Ltd. Fujian Free Trade Zone Fuzhou area branch

Pledgor: FUJIAN CECC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19350000062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