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69882U -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69882U
CN205069882U CN201520662524.7U CN201520662524U CN205069882U CN 205069882 U CN205069882 U CN 205069882U CN 201520662524 U CN201520662524 U CN 201520662524U CN 205069882 U CN205069882 U CN 205069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headroom district
antenna assembly
multiring structure
electric 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625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华涛
廖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625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69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69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698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形成第一净空区,所述第二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净空区内,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净空区内。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天线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的壳体无需额外增加或预留大量的塑胶覆盖区域,也无需对所述天线装置内的其他元件的金属环进行切断或开槽来配设所述第一天线,而是充分利用了所述天线装置的壳体的第一净空区,来对所述第一天线。因此,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一天线的配设不会影响所述天线装置的外观、整体性及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通信终端。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技术是一种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交换数据,可应用于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考勤等领域。目前,NFC已逐渐成为手机、平板电脑等通信终端的必备功能。NFC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天线设计,现有的NFC天线直接设计在塑胶壳体覆盖区域,这样手机上下两端会预留大量的塑胶覆盖区域,影响外观和手感;或者有的NFC天线设计在环摄像头一周,天线置于金属壳体内表面,这种设计可以极大程度的保证金属的使用面积,但是摄像头的金属环边必须切断或开槽,此类结构会造成金属壳体加工工艺的繁杂且过多的开槽也会影响金属壳体的整体性和结构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以充分利用通信终端壳体的空间实现通信,从而避免影响外观、整体性及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一净空区,所述第二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净空区内,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净空区内。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包括馈电线圈及由所述馈电线圈围成的开口,所述馈电线圈是由导电走线以所述开口为中心环绕形成单层多环结构或双层多环结构,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部分包括所述单层多环结构或双层多环结构中的每一环导电走线中的一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部分中最靠近所述开口的导电走线沿着所述第一净空区的边沿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部分中最靠近所述开口的导电走线与所述第一净空区的第一边沿的距离为预设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边沿为所述第一净空区内距离所述单层多环结构或双层多环结构最近的边沿。
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金属覆盖区,所述馈电线圈在所述金属覆盖区的线宽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净空区的线宽。
其中,所述馈电线圈在所述金属覆盖区的线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净空区的线间距。
其中,所述壳体上还形成有第二净空区,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净空区内。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二部分包括所述单层多环结构或双层多环结构中的每一环导电走线中的一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二部分中最靠近所述开口的导电走线沿着所述第二净空区的边沿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二部分中最靠近所述开口的导电走线与所述第二净空区的第一边沿的距离为预设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边沿为所述第二净空区内距离所述单层多环结构或双层多环结构最近的边沿。
其中,所述单层多环结构或双层多环结构中的每一环导电走线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通信终端,包括供电电路及上述的天线装置,所述供电电路连接至所述天线装置,以对所述天线装置进行供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线装置包括一种天线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一净空区,所述第二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净空区内,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净空区内。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天线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的壳体无需额外增加或预留大量的塑胶覆盖区域,也无需对所述天线装置内的其他元件的金属环进行切断或开槽来配设所述第一天线,而是充分利用了所述天线装置的壳体的第一净空区,来对所述第一天线。因此,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一天线的配设不会影响所述天线装置的外观、整体性及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案的第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案的第二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案的其他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方案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终端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将理解,当一个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居间元件或层。相反,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耦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居间元件或层。相同的符合标记始终指代相同的元件。在此所用时,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举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将理解,虽然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到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别开。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教导。
为便于描述,这里可以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面”、“下”、“在…之上”、“上”等空间相对性术语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些)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空间相对性术语旨在涵盖除图中示出的取向之外,器件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之下”或“下面”的元件将会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可以涵盖之上和之下两种取向。器件可以以别的方式取向(旋转90度或其他取向),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性描述符被相应地解释。
这里所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在这里使用时,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表述,否则单数形式“一”和“该”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将进一步理解,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表明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增加。
除非另行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都具有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将进一步理解,诸如通用词典中所定义的术语,否则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语境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被解释为理想化或过度形式化的意义,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方案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100。所述天线装置100包括壳体10及第一天线20。所述第一天线2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壳体10上形成有第一净空区11。所述第一天线20的第一部分21设置于所述第一净空区11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20为近场通信天线。所述壳体10为金属壳体。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天线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天线(未示出)。所述第二天线可以包括主天线、分集天线、GPS天线、WIFI天线或蓝牙天线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净空区11是通过对所述壳体10的某个位置进行挖空后填补上非导电材质而形成的。其中,所述第一净空区11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材质,也可以为其他非导电材质。所述第一净空区11位于所述壳体10的顶部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天线装配于所述第一净空区11内。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包括馈电点。所述馈电点连接至通信终端内的NFC芯片,以与所述NFC芯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用于在射频场内进行收发数据,再与所述NFC进行数据交互,从而实现NFC功能。所述第一净空区11开设的缺口111的作用是防止所述壳体10对所述第二天线及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进行屏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形成的第一净空区11是用于配设所述第二天线。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且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第一部分21设置于所述第一净空区11内。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天线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100的壳体10无需额外增加或预留大量的塑胶覆盖区域,也无需对所述天线装置100内的其他元件的金属环进行切断或开槽来配设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而是充分利用了所述天线装置100的壳体10的用于配设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净空区11,来对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进行配设。因此,本实用新型对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配设不会影响所述天线装置100的外观、整体性及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包括馈电线圈22及由所述馈电线圈22围成的开口23。所述馈电线圈22是由导电走线以所述开口23为中心环绕形成单层多环结构或双层多环结构。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第一部分21包括所述单层多环结构中的每一环导电走线中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第一部分21包括所述单层多环结构或双层多环结构中的每一环导电走线中的一部分即为所述单层多环结构或双层多环结构中的每一环导电走线中都有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净空区11内。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一净空区11内的每一环导电走线中的部分是对应的。另外,所述开口23与所述第一净空区11不重叠。
可选地,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第一部分21中最靠近所述开口23的导电走线沿着所述第一净空区11的边沿设置。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最大化的保证所述天线装置100内的其他的通信天线的调试环境,保证其他天线的净空宽度及调试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第一部分21中最靠近所述开口23的导电走线与所述第一净空区11的第一边沿的距离为预设距离。这样既可以保证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馈电线圈22所述产生的磁场能有效地穿透所述壳体以与通信卡片形成互藕,又可以为所述天线装置100中的其他天线最大限度的保留天线走线面积,在保留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前提下不影响其他天线的调谐,还可以避免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馈电线圈22与其他天线产生干扰。其中所述预设距离可以根据设计预留的净空环境来调节,所述预设距离可以为0~5mm。其中,所述第一边沿为所述第一净空区11内距离所述单层多环结构最近的边沿。
可选地,所述壳体10还包括金属覆盖区12。所述馈电线圈22在所述金属覆盖区12的线宽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净空区11的线宽。因此,可以保证所述馈电线圈22获得等量电感值时具有较低的阻抗,从而保证通信效果最佳。
可选地,所述馈电线圈22在所述金属覆盖区12的线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净空区11的线间距。因此,可以保证所述馈电线圈22获得等量电感值时具有较低的阻抗,从而保证通信效果最佳。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馈电线圈22的线间距及线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所述单层多环结构或双层多环结构中的每一环导电走线相互平行。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方案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200。所述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2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100相似,两者的区别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10上还形成有第二净空区212。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第二部分222设置于所述第二净空区212内。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净空区212是通过对所述壳体210的某个位置进行挖空后填补上非导电材质而形成的。其中,所述第二净空区212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材质,也可以为其他非导电材质。所述第二净空区212位于所述壳体210的顶部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净空区11与所述第二净空区212未连通。所述第二天线装配于所述第二净空区212内,或者所述第二天线中的部分天线装配于所述第二净空区212内。所述第二净空区212开设的缺口213的作用是防止所述壳体210对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进行屏蔽。另外,所述开口23与所述第二净空区212不重叠。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净空区11与所述第二净空区也可以连通(如图3)。所述通信终端200包括的净空区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如所述天线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净空区,所述第三净空区可以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净空区11及212连通,也需要独立设置。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第三部分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三净空区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10的第一及第二净空区11及212用于配设所述第二天线。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第一部分21设置于所述第一净空区11内。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第二部分222设置于所述第二净空区212内。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天线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200的壳体210无需额外增加或预留大量的塑胶覆盖区域,也无需对所述天线装置200内的其他元件如摄像头的金属环进行切断或开槽来配设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而是充分利用了所述天线装置200的壳体210的用于配设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净空区11及第二净空区212,来对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进行配设。因此,本实用新型对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配设不会影响所述天线装置200的外观、整体性及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第二部分222包括所述单层多环结构中的每一环导电走线中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第二部分222包括所述单层多环结构或双层多环结构中的每一环导电走线中的一部分即为所述单层多环结构或双层多环结构中的每一环导电走线中都有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净空区212内。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二净空区212内的每一环导电走线中的部分是对应的。
可选地,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第二部分222中最靠近所述开口23的导电走线沿着所述第二净空区222的边沿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第二部分222中最靠近所述开口23的导电走线与所述第二净空区222的第一边沿的距离为预设距离。这样既可以保证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馈电线圈22所述产生的磁场能有效地穿透所述壳体以与通信卡片形成互藕,又可以为所述天线装置100中的其他天线最大限度的保留天线走线面积,在保留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前提下不影响其他天线的调谐,还可以避免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馈电线圈22与其他天线产生干扰。其中所述预设距离可以根据设计预留的净空环境来调节,所述预设距离可以为0~5mm。其中,所述第一边沿为所述第二净空区222内距离所述单层多环结构或双层多环结构最近的边沿。
可选地,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第二部分222中最靠近所述开口23的导电走线与所述第二净空区222的第一边沿的距离为预设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边沿为所述第二净空区222内距离所述单层多环结构或双层多环结构最近的边沿。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方案提供一种通信终端400。所述通信终端400包括供电电路410及天线装置。所述供电电路410连接至所述天线装置,以对所述天线装置进行供电。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装置为上述第一方案提供的天线装置100。所述天线装置100的结构及功能已在第一方案第一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天线装置也可以为上述第一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2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终端400包括所述天线装置100。所述天线装置100包括壳体10及作为第一天线的近场通信天线20。所述壳体10形成的第一净空区11是用于配设所述第二天线。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且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第一部分21设置于所述第一净空区11内。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天线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100的壳体10无需额外增加或预留大量的塑胶覆盖区域,也无需对所述天线装置100内的其他元件的金属环进行切断或开槽来配设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而是充分利用了所述天线装置100的壳体10的用于配设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净空区11,来对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进行配设。因此,本实用新型对所述近场通信天线20的配设不会影响具有所述天线装置100的通信终端400的外观、整体性及结构强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天线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形成第一净空区,所述第二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净空区内,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净空区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包括馈电线圈及由所述馈电线圈围成的开口,所述馈电线圈是由导电走线以所述开口为中心环绕形成单层多环结构或双层多环结构,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部分包括所述单层多环结构或双层多环结构中的每一环导电走线中的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部分中最靠近所述开口的导电走线沿着所述第一净空区的边沿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部分中最靠近所述开口的导电走线与所述第一净空区的第一边沿的距离为预设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边沿为所述第一净空区内距离所述单层多环结构或双层多环结构最近的边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金属覆盖区,所述馈电线圈在所述金属覆盖区的线宽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净空区的线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线圈在所述金属覆盖区的线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净空区的线间距。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形成有第二净空区,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净空区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二部分包括所述单层多环结构或双层多环结构中的每一环导电走线中的一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二部分中最靠近所述开口的导电走线沿着所述第二净空区的边沿设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二部分中最靠近所述开口的导电走线与所述第二净空区的第一边沿的距离为预设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边沿为所述第二净空区内距离所述单层多环结构或双层多环结构最近的边沿。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多环结构或双层多环结构中的每一环导电走线相互平行。
12.一种通信终端,包括供电电路及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所述供电电路连接至所述天线装置,以对所述天线装置进行供电。
CN201520662524.7U 2015-08-28 2015-08-28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 Active CN205069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62524.7U CN205069882U (zh) 2015-08-28 2015-08-28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62524.7U CN205069882U (zh) 2015-08-28 2015-08-28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69882U true CN205069882U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96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62524.7U Active CN205069882U (zh) 2015-08-28 2015-08-28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6988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6234A (zh) * 2018-03-16 2018-09-21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119743A (zh) * 2018-08-01 2019-01-01 禾邦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带有陶瓷天线的电子终端
US10763572B2 (en) 2017-09-12 2020-09-01 Asustek Computer Inc. Antenn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63572B2 (en) 2017-09-12 2020-09-01 Asustek Computer Inc. Antenn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8566234A (zh) * 2018-03-16 2018-09-21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8566234B (zh) * 2018-03-16 2022-02-25 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119743A (zh) * 2018-08-01 2019-01-01 禾邦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带有陶瓷天线的电子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3289B (zh) 天线系统及应用该天线系统的通信终端
CN204741074U (zh) 一种应用于具有金属后盖的终端的nfc天线及其终端设备
CN205069882U (zh)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
CN204760546U (zh) 天线系统及应用该天线系统的通信终端
CN205081233U (zh) 一种全金属后盖的双馈电天线结构
CN104518280A (zh) 电子设备的天线组件
CN102074788A (zh) 一种nfc天线及使用该天线的手机
CN102646866A (zh) 一种近距离无线通讯天线及终端设备
CN205178010U (zh) 具有金属壳体装置的nfc天线和移动终端
CN207069057U (zh) 一种小尺寸双频wifi天线mimo系统
US10763577B2 (en) Antenna system for optimizing isola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6816710A (zh) 移动装置
CN105811123A (zh) 一种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4682005A (zh) 天线结构
CN106450752A (zh) 一种用于智能手机实现高隔离度的mimo天线技术
CN105449340A (zh) 一种近场通讯天线装置及终端
CN104681917B (zh) 双线圈的天线结构
CN105161824A (zh) 一种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
CN208385639U (zh) 电子设备
CN110168807A (zh) 一种天线组件及终端
CN208045684U (zh) 用于电子终端的天线结构以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电子终端
CN203423688U (zh) 一种具有远近场无线通信和无线充电功能的装置
CN205319303U (zh) 一种近场通讯天线装置及终端
CN204230420U (zh) 新型蓝牙/wlan天线及智能设备
CN202363576U (zh) 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9085 Guangdong Zhu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astal Meizu Technology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MEIZ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80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ast Meiz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