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54179U - 人体中心温度监控及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人体中心温度监控及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54179U
CN205054179U CN201520758439.0U CN201520758439U CN205054179U CN 205054179 U CN205054179 U CN 205054179U CN 201520758439 U CN201520758439 U CN 201520758439U CN 205054179 U CN205054179 U CN 205054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adjusting device
people
body core
storage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5843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楠
王瑜
王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75843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54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54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541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为一种人体中心温度监控及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储药袋、与储药袋连通的深静脉导管、设置在储药袋出液口处并用于控制液体流出量的电子流量控制阀、导丝以及固定在导丝前端的温度感应探头。所述电子流量控制阀与温度感应探头连接,并能根据温度感应探头所感应温度调控储药袋药液的流出量。本实用新型既能够精确测量术后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又能够根据体温的变化自动对其进行干预治疗。

Description

人体中心温度监控及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为一种人体中心温度监控及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体温恒定对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内环境的稳定又是维持机体各项基本功能的前提条件。
在临床中,发热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约72%的病人体温超过37℃,有27.4-72.6%高于38℃,其主要原因是无菌性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手术应激导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导致发热。习惯上把手术后发热分为4类:①吸收热此种发热一般不超过38℃。小手术一般在24小时以内消失,中等手术在48小时以内消失,大型手术一般在72小时以内捎失;②感染热感染热在早期可与吸收热交叉而不易发现,但多数的感染热在吸收热期过后呈持续热,或体温降至正常后又出现发热。其感染的部位多在切口及腹腔,但也有在呼吸道及泌尿系等;③反应热即输血、输液反应热;④药物热滥用抗生素,尤其是氨苄青霉紊等。如果术后患者的体温发生较大的波动则会打乱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引起代谢功能的紊乱甚至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
同时,体温下降也是术后常见的另一个症状,患者在进行全身麻醉的过程中,会降低35%左右的正常代谢率。导致患者术后体温下降的原因::①在进行手术前,急性创伤性患者失血,在诊治过程中患者脱衣或。②在行手术过程中,皮肤的充分暴露、冰冷潮湿的消毒液以及环境温度的影响使患者体温出现下降。③患者输入的麻醉药物等能够对体温调节中枢进行抑制,减少机体产热,使患者体温下降。低体温是手术患者心脑血管意外、围手术期出血和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产生的不良反应如下:①延长吸入麻醉药物/静脉药物及肌松药的时间,使患者意识及肌张力恢复时间延长;②增加术后伤口感染的几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有数据表明,中心温度下降1.9℃,能使结肠癌术后感染几率增加3倍,住院时间延长20%;③低体温使抗体活性下降,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降低损伤组织周围的氧气利用率;④轻度的低体温即可使麻醉术后的心脏不良事件增加3倍;⑤SchmiedH.等人观察到,围术期低体温干扰机体凝血机制,增加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需要量。
对术后患者的体温检测是术后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术后患者内环境的特殊性,因此对其体温变化的精确监控有利于及时监控患者的病情、分析并采取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在必要的时候及时采取干预治疗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从人体体表测量人体温度的方法所测量出的结果与实际温度偏差较大,只有在人体中心例如食管远端(32-38cm)内进行测量的温度才最为贴近人体实际的温度。
同时对于术后患者的体温必须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监视,若出现体温异常的情况则必须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以防止由于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被破坏而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同时可能引发凝血、肝功能、机体恢复的异常。
然而这样24小时不间断的监护无疑需要花费医护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就在无形之中增大了医疗成本,浪费了医疗资源。
从以上可以看出,发明一种既能够精确测量术后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又能够根据体温的变化自动对其进行干预治疗的装置成为当务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精确测量术后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又能够根据体温的变化自动对其进行干预治疗的人体中心温度监控及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人体中心温度监控及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药袋、与储药袋连通的深静脉导管、设置在储药袋出液口处并用于控制液体流出量的电子流量控制阀、导丝以及固定在导丝前端的温度感应探头。
所述电子流量控制阀与温度感应探头连接,并能根据温度感应探头所感应温度调控储药袋药液的流出量。
其使用方法为:
使用时,先利用导丝将温度感应探头置入人体中,通常可以利用例如已置入的胃管作为辅助引导;而后将深静脉导管插入静脉后即可,储药袋内通常储存有冰盐水等降温药液,亦或是经过加温的升温药液,根据体温进行调节更换液体。
工作时,温度感应探头将探测到的温度时时传输到电子流量控制阀中并同时将温度值显示在电子显示器中,当探测到的温度大于人体正常温度时,换上降温药液,电子流量控制阀自动增大储药袋的给药量使得人体体温迅速回落至正常水平,尔后电子流量控制阀趋于稳定,并将体温控制至正常水平;当探测到的温度低于人体正常温度时,换上升温药液,电子流量控制阀自动增大储药袋的给药量使得人体体温迅速回落至正常水平,尔后电子流量控制阀趋于稳定,并将体温控制至正常水平。
同时,当使用者的体温发生异常上升或下降到预先设定的警报温度时,报警器立刻发出报警,提示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人工干预治疗。
为了更好地实施本方案,还提供了如下优选方案: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温度感应探头连接并用于显示温度感应探头感应温度的电子显示器。
电子显示器能够时时显示出使用者当前的人体中心温度,方便医护人员及时了解使用者当前的体温情况。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温度感应探头连接的电子报警器。
当电子报警器检测到使用者的体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会立刻发出报警,以便及时提示医护人员进行对应的治疗。报警器可以是蜂鸣器、报警灯或者震动器等等。
进一步的,所述储药袋上印有刻度。
这样能够方便医务人员计算药液的使用量。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感应探头外表面包裹有密封保护壳。
防止温度感应探头被食道中的分泌液腐蚀,同时为温度感应探头提高一个稳定良好的温度测量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壳上设有方便在X光显影机下确认温度感应探头在食道中位置的X光显影标记。
方便医务人员在放置温度感应探头的过程中从X光下及时了解温度感应探头的位置以便能够将温度感应探头放置到体内准确的位置中。
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直接测量人体食道内的温度,相比于体外温度测试更加精确、灵敏度高;
2、根据所测量的温度时时、自动的控制深静脉导管中降温药的输药量使得使用者保持体温的恒定,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率,同时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储药袋、1-1电子流量控制阀、1-2刻度、2深静脉导管、3导丝、4温度感应探头、4-1电子显示器、4-2电子报警器、4-3密封保护壳、4-4X光显影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储药袋1、与储药袋1连通的深静脉导管2、设置在储药袋1出液口处并用于控制液体流出量的电子流量控制阀1-1、导丝3以及固定在导丝3前端的温度感应探头4。
所述电子流量控制阀1-1与温度感应探头4连接,并能根据温度感应探头4所感应温度调控储药袋1药液的流出量。
为了更好地实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如下优选实施方案: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温度感应探头4连接并用于显示温度感应探头4感应温度的电子显示器4-1。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温度感应探头4连接的电子报警器4-2。
进一步的,所述储药袋1上印有刻度1-2。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感应探头4外表面包裹有密封保护壳4-3。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壳上设有方便在X光显影机下确认温度感应探头4在食道中位置的X光显影标记4-4。
尽管本实用新型采用具体实施例及其替代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示意和说明,但应当理解,只要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均可实施。因此,应当理解除了受随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条件的限制外,本实用新型不受任何意义上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人体中心温度监控及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药袋(1)、与储药袋(1)出液口连通的深静脉导管(2)、设置在储药袋(1)出液口处并用于控制液体流出量的电子流量控制阀(1-1)、导丝(3)以及固定在导丝(3)前端的温度感应探头(4),
所述电子流量控制阀(1-1)与温度感应探头(4)连接,并能根据温度感应探头(4)所感应温度调控储药袋(1)出液口药液的流出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中心温度监控及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温度感应探头(4)连接并用于显示温度感应探头(4)感应温度的电子显示器(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中心温度监控及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温度感应探头(4)连接的电子报警器(4-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人体中心温度监控及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袋(1)上印有刻度(1-2)。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人体中心温度监控及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应探头(4)外表面包裹有密封保护壳(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体中心温度监控及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保护壳(4-3)上设有方便在X光显影机下确认温度感应探头(4)在食道中位置的X光显影标记(4-4)。
CN201520758439.0U 2015-09-28 2015-09-28 人体中心温度监控及调节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54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8439.0U CN205054179U (zh) 2015-09-28 2015-09-28 人体中心温度监控及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8439.0U CN205054179U (zh) 2015-09-28 2015-09-28 人体中心温度监控及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54179U true CN205054179U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80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5843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54179U (zh) 2015-09-28 2015-09-28 人体中心温度监控及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541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81095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uiding medical care based on sensor data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US11883190B2 (en) Autonomous drug delivery system
US9028407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nditions
RU262434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пределом предупредительного сигнала устройства предупредительного сигнала
US20080183057A1 (en) Display, data storage and alarm features of an adaptive oxygen controller
US1082080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notifying postpartum haemorrhage
JP2019000657A (ja) 一酸化窒素の送達による治療の最中に酸素化を監視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18532473A (ja) スマートシリンジ:医療介入情報のモニタリング
McGrattan et al. Effect of single-use, laser-cut, slow-flow nipples on respiration and milk ingestion in preterm infants
CN109662691A (zh) 一种带nox指数的监护仪
US2008011421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uring validity of monitoring paramet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therapeutic device
CN105828706B (zh) 抑制或防止误警报的装置和方法
CN205054179U (zh) 人体中心温度监控及调节装置
US9689849B2 (en) Colorimetric indicators for use in medical devices
Jayaraman et al. Intramyometrial vasopressin: Anesthesiologists’ nightmare
Manohar et al. Closed-loop monitoring by anesthesiologists—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patient monitoring during anesthesia
CN114206418A (zh) 用于控制吸入器剂量的系统和方法
CN205832254U (zh) 换血抽血装置
Colgan et al. An assessment of cardiac output by thermodilution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following cardiac surgery
TWI817860B (zh) 吸入用藥與尖峰流速量測整合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3789451U (zh) 一种呼吸内科护理自带呼吸监测功能的呼吸机
Rodriguez et al. Comparison study of airway reactivity outcomes due to a pharmacologic challenge test: impulse oscillometry versus least mean squared analysis techniques
Holaday Where Does Instrumentation Enter into Medicine? Modern technology can help medicine meet growing demands through instrumentation and automation.
Dondelinger Apnea monitors
TWM628013U (zh) 輸入及排出之物質量的即時監測分析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