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50230U - 一种门禁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门禁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50230U
CN205050230U CN201520804553.2U CN201520804553U CN205050230U CN 205050230 U CN205050230 U CN 205050230U CN 201520804553 U CN201520804553 U CN 201520804553U CN 205050230 U CN205050230 U CN 205050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entrance guard
control system
colo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0455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edi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ri-Su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ri-Su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ri-Su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0455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50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50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50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Time Recorders, Dirve Recorders, Access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禁控制系统。所述门禁控制系统,包括门禁装置,所述门禁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访客的终端屏幕呈现的颜色,其中,所述处理器包括:密钥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密钥并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第一密钥包括连续编码,各编码与设定颜色相对应;密钥获取模块,用于连续接收至少两个所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颜色,并将所述颜色转换为对应的编码,按照颜色接收的顺序将各所述编码生成第二密钥;密钥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密钥与第二密钥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控制门禁开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动态密钥不易聚焦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门禁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门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禁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门禁控制系统目前的两个主发展方向为基于无线技术的智能门禁控制系统和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智能门禁控制系统。其中,基于无线技术的智能门禁控制系统以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为基础,以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Circuit,IC)卡、身份识别(Identification,ID)卡以及近距离无线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卡等多种卡体为门禁钥匙载体,这种门禁钥匙信息基本固定,不能产生动态钥匙,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随着物联网的兴起,特别是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以蓝牙、WIFI等技术为代表的无线智能门禁控制系统逐步发展起来,其门禁钥匙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载体,当手机与智能门禁建立蓝牙以及WIFI等无线连接后,启动并生成动态钥匙,这种动态钥匙安全性高,但需要进行绑定和配对,对于公共场所的可用性不高。同时,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应用,采用二维码识别的智能门禁控制系统也正在发展,这种智能门禁控制系统中门禁钥匙动态生成,并输出成二维码,门禁控制系统通过扫描到的二维码实现门禁功能,免去了绑定以及配对等不便,但这种智能门禁控制系统中门禁读头成本高,二维码门禁因焦距问题对准困难。
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门禁控制系统通过识别访客的指纹、语音和人脸等生物识别技术实现门禁功能。其中,指纹识别为接触识别技术,卫生风险严重。语音识别受制于麦克风的精度影响,同时需要录入开锁人的声音,不适用于公共场所的门禁控制系统。人脸识别技术在强背光的条件下识别率不高。生物识别技术有很强的唯一性,无法复制,无法授权第三方临时进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门禁控制系统,克服了动态密钥不易聚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禁控制系统,包括门禁装置,所述门禁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访客的终端屏幕呈现的颜色,其中,所述处理器包括:
密钥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密钥并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第一密钥包括连续编码,各编码与设定颜色相对应;
密钥获取模块,用于连续接收至少两个所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颜色,并将所述颜色转换为对应的编码,按照颜色接收的顺序将各所述编码生成第二密钥;
密钥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密钥与第二密钥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控制门禁开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门禁装置连续接收至少两个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颜色,根据颜色编码并生成第二密钥,与门禁装置确定的第一密钥进行匹配,控制门禁的开启,克服了动态密钥不易聚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门禁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门禁控制系统执行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门禁控制系统执行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门禁控制系统执行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门禁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述门禁控制系统,包括门禁装置10,门禁装置10包括处理器101、存储器102和检测传感器103,检测传感器103用于检测访客的终端屏幕呈现的颜色,其中,处理器101包括:密钥确定模块1011、密钥获取模块1012和密钥匹配模块1013。密钥确定模块1011,用于确定第一密钥并存储在存储器102中,所述第一密钥包括连续编码,各编码与设定颜色相对应;密钥获取模块1012,用于连续接收至少两个检测传感器103检测到的颜色,并将所述颜色转换为对应的编码,按照颜色接收的顺序将各所述编码生成第二密钥;密钥匹配模块1013,用于将所述第一密钥与第二密钥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控制门禁开启。
其中,所述访客的终端可以是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所述颜色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红色、绿色和蓝色这三种颜色作为三原色,易于识别,极大地提高了密钥识别的准确率。对红色、绿色和蓝色分别进行数字编码。示例性的,红色编码为“0”,绿色编码为“1”,蓝色编码为“2”。颜色与数字编码对应,多个数字编码组成第一密钥,第一密钥包含的数字编码位数由用户通过门禁装置的人机交互设备进行设置。所述用户是门禁装置的管理人员,例如,某小区门禁管理的保安人员。
进一步的,密钥确定模块1011具体用于:根据门禁装置10的门禁编号和区域编号生成所述第一密钥。
其中,区域编号由服务器统一分配,通过用户的终端发送到门禁装置10的处理器101中。所述区域是指访客访问的地区,例如,居民小区,景点或者商场的停车场等。处理器101的密钥确定模块1011根据门禁装置10的门禁编号和区域编号按照以一定算法或者规则生成第一密钥。
密钥获取模块1012连续接收至少两个检测传感器103检测到的颜色,并将颜色转换为对应的编码,按照颜色接收的顺序将各编码生成第二密钥。第二密钥的位数与第一密钥的位数相同。访客的终端屏幕中每帧红色、绿色或者蓝色的单色图片在一定时间被连续播放,多个连续播放的颜色被密钥获取模块1012获取并由颜色传感器103检测,检测到的每幅图片中的颜色在处理器101中被转换为与之对应的数字编码,即第二密钥。当第二密钥与第一密钥完全相同时,处理器101控制门禁打开,访客进入访问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门禁控制系统,还包括服务器11,服务器11用于接收门禁编号,并根据所述门禁编号和区域编号生成所述第一密钥;服务器11用于将所述第一密钥发送至所述访客的终端,以指示所述访客的终端根据第一密钥的连续编码连续播放所述编码对应的颜色。
其中,所述门禁编号可以是明文打印在门禁装置上的数字串或者二维码。访客通过终端输入数字串或者扫描二维码,将门禁编号通过互联网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根据门禁编号和访客访问的区域编号,在服务器中生成第一密钥,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络将第一密钥发送到访客的终端中。访客的终端根据第一密钥的连续编码,将编码转换为对应的连续播放的颜色。
进一步的,门禁装置10,还包括:时间控制模块104,与密钥确定模块1011相连,用于在时间控制模块104的时间值达到设定值时,指示密钥确定模块1011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时间控制模块104用于指示第一密钥的更新,第一密钥的更新增强了门禁控制系统的安全指数。进而提高了访客访问区域的安全性。示例性的,第一密钥更新时间可以是24小时。门禁装置第一密钥的更新时间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设备进行调整。门禁设备的第一密钥更新时间与服务器的第一密钥的更新时间应保持一致,若两个更新时间有偏差,应保证偏差小于一个小时,确保第一密钥同步或接近同步更新。
进一步的,所述门禁控制系统,还包括:时间对准模块12,与时间控制模块104相连,用于通过人机交互设备调整所述时间值,或者通过门禁装置10的无线网络控制器将所述时间值同步到互联网时间。
由于门禁装置10需要进行第一密钥的更新,所以需要保证准确的系统时间。当系统时间不准确时,可通过人机交互设备手动调整,亦可通过将门禁设备的网络控制器连接互联网并与互联网保持一致,以方便时间同步,保证门禁装置的第一密钥和服务器的第一密钥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密钥更新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门禁控制系统,还包括:临时访客授权模块13,用于根据系统用户在人机交互设备中选择的临时访客的访问时间和门禁编号,在处理器101中为临时访客提供访客密钥;门禁装置10还包括通讯模块105,与临时访客授权模块13相连,用于将所述访客密钥发送到用户的终端。
门禁控制系统对临时访客的授权,具体包括:
用户在人机交互设备中选择临时访客的访问时间和门禁编号,处理器根据访问时间和门禁编号生成访客密钥;
用户通过终端接收访客密钥,并通过终端发送到服务器;
服务器接收访客密钥,并将访客密钥发送至临时访客的终端;
临时访客的终端接收访客密钥之后,根据访客密钥生成能够连续播放的颜色密钥;
访客在相应门禁前将访客的终端屏幕中显示的动态颜色密钥提供给门禁装置进行识别,密钥配对成功,则门禁开启,临时访客进入访问区域。
通过对临时访客进行授权,提高了门禁控制系统在公共场所的可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门禁装置连续接收至少两个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颜色,根据颜色编码并生成第二密钥,与门禁装置确定的第一密钥进行匹配,控制门禁的开启,由于检测访客终端屏幕的颜色而无需准确聚焦和对准,克服了动态密钥不易聚焦对准的问题。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门禁控制系统执行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2,所述门禁控制系统包括门禁装置,所述门禁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检测传感器,所述门禁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S210、检测传感器检测访客的终端屏幕呈现的颜色;
S220、处理器确定第一密钥并存储在门禁装置的存储器中,所述第一密钥包括连续编码,各编码与设定颜色相对应;
S230、处理器连续接收至少两个所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颜色,并将所述颜色转换为对应的编码,按照颜色接收的顺序将各所述编码生成第二密钥;
S240、处理器将所述第一密钥与第二密钥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控制门禁开启。
其中,访客的终端可以是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能够显示颜色的移动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颜色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红色、绿色和蓝色作为三原色,对于检测传感器而言者三原色更易识别。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红色、绿色和蓝色时,处理器对接收的颜色分别进行识别和编码。示例性的,红色编码为“0”,绿色编码为“1”以及蓝色编码为“2”。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确定第一密钥是根据所述门禁装置的门禁编号和区域编号生成的。
其中,区域编号由服务器统一分配,通过用户的终端发送到门禁装置的处理器中。所述区域是指访客访问的地区,例如,居民小区,景点或者商场的停车场等。处理器根据门禁编号和区域编号按照以一定算法或者规则生成第一密钥。第一密钥为连续的编码,各编码与系统设定的颜色相对应。
当检测传感器检测访客的终端屏幕呈现的颜色时,处理器连续接收至少两个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颜色,并将颜色转换为对应的编码,按照颜色接收的顺序将各所述编码生成第二密钥。其中,多帧单色图像在一定时间内动态播放以供检测传感器进行检测。单色图像的图案中只包括一种颜色的图案,图案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因此,该门禁系统中检测传感器只检测访客终端屏幕的颜色,易于检测,相对于二维码、条形码以及数字串码等动态密钥需要聚焦对准,克服了动态密钥不易聚焦对准的问题。
检测传感器连续检测的访客终端屏幕的颜色,处理器接收到连续的颜色,对颜色进行编码形成第二密钥,第二密钥与第一密钥相同时,密钥匹配成功,处理器控制门禁开启,访客进入访问区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门禁装置连续接收至少两个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颜色,根据颜色编码并生成第二密钥,与门禁装置确定的第一密钥进行匹配,由于检测访客终端屏幕的颜色而无需准确聚焦和对准,克服了动态密钥不易聚焦对准的问题。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门禁控制系统执行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禁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S310、服务器接收用户的终端输入或者扫描的门禁编号,并根据所述门禁编号和区域编号生成所述第一密钥;
S320、服务器将所述第一密钥发送至所述访客的终端,以指示所述访客的终端根据第一密钥的连续编码连续播放所述编码对应的颜色。
其中,用户是指对门禁装置进行管理的人员,例如,居民小区的保安人员。用户的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以及个人电脑等。门禁编号可以是数字串码、二维码或者条形码等,门禁编号可以明文打印在门禁装置上,也可以在显示屏中显示。用户通过终端将门禁编号扫描或者输入到用户终端的门禁管理客户端中,用户终端通过互联网将门禁编号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接收用户的终端发送的门禁编号,根据门禁编号和区域编码按照与处理器生成第一密钥相同的算法或规则生成第一密钥。服务器生成的第一密钥同样为连续的编码。
服务器将生成的第一密钥定时通过互联网发送到访客的终端中,在访客终端的门禁管理客户端中根据第一密钥的连续编码转换为相应的颜色,相应的颜色在访客的终端中连续播放,以供门禁装置的检测传感器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服务器接收门禁编号并生成第一密钥,服务器将第一密钥发送到访客的终端,利用用户的终端发送门禁编号到服务器,无需在门禁设备中额外增加无线网络设备,减少了门禁控制系统的建设成本。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门禁控制系统执行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门禁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S410、所述门禁装置在时间值达到设定值时,指示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其中,设定值是指第一密钥的更新时间,门禁装置的处理器和服务器具有相同的更新时间,设定值可以由用户通过人机交互设备进行设置。当时间值达到设定值时,处理器和服务器的第一密钥均需要进行更新,处理器和服务器根据门禁编号和区域编码各自按照相同的算法或者规则生成相同的第一密钥。第一密钥的定时更新提高了密钥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门禁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S420、所述门禁控制系统通过人机交互设备调整所述时间值,或者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器将所述时间值同步到互联网时间。
由于第一密钥需要定时更新,所以,门禁控制系统应该具有准确的系统时间,以确保第一密钥准时地更新。门禁控制系统的时间可以由用户通过人机交互设备手动调整,亦可在门禁系统中添加无线网络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器连接互联网,将门禁控制系统的时间同步到互联网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门禁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S430、所述门禁控制系统根据系统用户在人机交互设备中选择的临时访客的访问时间和门禁编号,在处理器中为临时访客提供访客密钥;
S440、所述门禁装置将所述访客密钥发送到用户的终端。
用户通过人机交互设备选择临时访客的访问时间和门禁编号,处理器根据访客时间和门禁编号生成访客密钥,访客密钥与第一密钥不同,但是访客密钥同样是由连续的编码组成,编码与颜色对应。门禁装置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器将访客密钥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将访客密钥发送到访问该区域的临时访客的终端中。临时访客的终端根据访客密钥的连续编码连续播放编码对应的颜色,并显示中临时访客的终端屏幕中。门禁装置的检测传感器检测连续播放的颜色,处理器识别并将颜色进行编码,编码若与处理器生成的访客密钥相同,则门禁开启,临时访客进入其访问区域。
通过对临时访客进行授权,提高了门禁控制系统在公共场所的可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第一密钥定时更新提高了密钥的安全性能,通过对临时访客进行授权,提高了门禁控制系统在公共场所的可用性。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5)

1.一种门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门禁装置,所述门禁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访客的终端屏幕呈现的颜色,其中,所述处理器包括:
密钥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密钥并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第一密钥包括连续编码,各编码与设定颜色相对应;
密钥获取模块,用于连续接收至少两个所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颜色,并将所述颜色转换为对应的编码,按照颜色接收的顺序将各所述编码生成第二密钥;
密钥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密钥与第二密钥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控制门禁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门禁编号,并根据所述门禁编号和区域编号生成所述第一密钥;
所述服务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密钥发送至所述访客的终端,以指示所述访客的终端根据第一密钥的连续编码连续播放所述编码对应的颜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禁装置还包括:
时间控制模块,与所述密钥确定模块相连,用于在所述时间控制模块的时间值达到设定值时,指示所述密钥确定模块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时间对准模块,与所述时间控制模块相连,用于通过人机交互设备调整所述时间值,或者通过所述门禁装置的无线网络控制器将所述时间值同步到互联网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临时访客授权模块,用于根据系统用户在人机交互设备中选择的临时访客的访问时间和门禁编号,在处理器中为临时访客提供访客密钥;
所述门禁装置还包括通讯模块,与所述临时访客授权模块相连,用于将所述访客密钥发送到用户的终端。
CN201520804553.2U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门禁控制系统 Active CN205050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04553.2U CN205050230U (zh)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门禁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04553.2U CN205050230U (zh)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门禁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50230U true CN205050230U (zh) 2016-02-24

Family

ID=55343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04553.2U Active CN205050230U (zh)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门禁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502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4934A (zh) * 2015-10-13 2015-12-23 广东聚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门禁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45094A (zh) * 2018-09-18 2019-02-15 安徽灵图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装修维修服务人员区块链安防管理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4934A (zh) * 2015-10-13 2015-12-23 广东聚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门禁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45094A (zh) * 2018-09-18 2019-02-15 安徽灵图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装修维修服务人员区块链安防管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4934A (zh) 一种门禁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20041079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tivating electronic lockers
EP2648136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100409B1 (en)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11206259B2 (en) Authentication by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through magnetic fields
CN110933603B (zh) 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及其身份认证系统
CN102739874B (zh) 一种移动终端身份认证解锁方法
CN105471924B (zh) 电子蓝牙无线身份识别系统
CN102907114A (zh) 控制用户对于媒体内容的访问
KR101698679B1 (ko) 가시광 통신을 이용한 출입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WO2019045639A1 (en) DISCRETE USER RECOGNITION
CN205050230U (zh) 一种门禁控制系统
CN106779701A (zh) 一种支付方法和装置
CN103729903A (zh) 以手机作为验证终端的认证系统及方法
KR20110083050A (ko) 블루투스 단말기의 페어링 기능을 이용한 인증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2013191172A (ja) 改札システム、自動改札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WO2008075781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management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US10348723B2 (en) Method for biometric recognition of a user amongst a plurality of registered users to a service, employing user localization information
CN105898827A (zh) 无线设备连接方法、无线设备以及智能终端
CN104916018A (zh) 智能道闸系统
KR101370263B1 (ko) 제스처 기반의 전자기기 리모트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컴퓨터로 판독가능한 기록매체
KR20200115960A (ko)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기반 거래내역을 수집하는 인쇄 장치와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080022327A (ko) 블루투스 장치 간 페어링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1141838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
KR101496049B1 (ko) 영상 코드를 이용한 사용자 인증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3

Address after: 523000 room 805, unit 2, building 1, No.2, headquarters 2nd Road, Songshanhu Park,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Kedi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Building 1, Caiyi Plaza, Dongcheng Science Park, Dongcheng Distric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TRI-SU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