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46128U - 一种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46128U
CN205046128U CN201520802966.7U CN201520802966U CN205046128U CN 205046128 U CN205046128 U CN 205046128U CN 201520802966 U CN201520802966 U CN 201520802966U CN 205046128 U CN205046128 U CN 205046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flow
water
flow tube
tube road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0296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涛
向文洲
吴华莲
王广华
戴世鲲
范洁伟
何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52080296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46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46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46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Seawee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其包括营养盐补加模块、水补加模块、以及二氧化碳补加模块,所述营养盐补加模块包括浓缩液储罐、第一液流管路、第一分管路、安装于第一液流管路上的第一输运泵、以及安装于第一分管路上的第一液体流量计和第一电动阀;所述水补加模块包括水源、水处理设备、第二液流管路、第二分管路、安装于第二液流管路上的第二输运泵以及安装于第二分管路上的第二液体流量计和第二电动阀;所述二氧化碳补加模块包括二氧化碳储罐、输气管路、第三电动阀、气体流量计、pH电极以及气体分布器。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开放池养殖系统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了补料的工作量和对人力的依靠。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微藻(microalgae)是一类系统发生各异、个体较小、通常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群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水生低等植物,它在生物制药、营养品、保健品、生物肥料、天然食品加工、生物饵料、污水处理和可再生能源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受到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用于微藻规模化培养的光生物反应器主要有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类型,其中,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由于造价和维护成本高,目前仅有极少数几家企业应用在生产中。而大部分商品化微藻(螺旋藻、小球藻、盐藻和拟微绿球藻)主要利用户外开放池(跑道池、圆池)进行养殖。户外开放池包括“主体池”和“搅拌桨”两个主要结构,一些风沙严重的地区,通常配备透明塑料大棚进行保护。目前对于微藻户外开放池养殖系统的升级改造主要集中在开放池结构、搅拌桨结构、开放池内构件等方面,而一些养殖配套技术和设备,仍然停留在较初级的水平,如培养基配制、营养盐补加、开放池补水、补充二氧化碳调节培养液pH等,高技术含量的“计算机自动化”及“在线监控”等很少被应用在微藻户外开放池养殖系统中,这一技术瓶颈严重制约了微藻养殖企业的创新发展。
开放池作为目前商品化微藻的主要养殖设备,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其关键配套技术—“物料补加(营养盐、水和二氧化碳)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微藻企业依靠人力完成这一工作,类似于传统农业生产所采取的模式,技术水平低、自动化程度低,无相应的控制系统和设备。补料系统和设备的研制对于提高户外开放池的养殖效率、降低微藻养殖成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市场上依然缺少这类装置,因此,结合开放池的结构原理和微藻生长特性,开发一套新型补料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微藻生长需要大量的无机营养盐,这些无机营养盐主要包括:氮(尿素、硝酸钠、硝酸钾)、磷(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等)、钙、镁、铁、锰、锌、铜、钴、钼等。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中的无机营养元素逐渐消耗,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添加一定量的营养元素,以维持微藻的正常生长。微藻定向培养过程中,通常需要准确了解营养盐的添加量或采取周期连续流加的方式进行。由于受技术限制,目前国内微藻企业采取的补加营养盐的方式是通过小型运输工具将称量好的营养盐运输至开放池附近,固体直接倾倒或简单溶解后倾倒入开放池中,该方式对于培养面积较小或开放池数量较少的企业完全可行,但对于养殖面积较大的企业,通过上述方式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此外,上述添加方式还会造成营养盐在开放池中的局部浓度过高而毒杀藻细胞,或与其他营养盐反应产生沉淀。此外,该方式难以实现营养盐的连续补加,还存在雨季补料困难等缺点。
微藻需要在水环境中才可以正常生长,户外开放池中的培养液会发生蒸发而损失,水分蒸发导致培养液中营养盐浓度发生变化,影响藻类生长,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开放池的培养液深度进行测定,并计算水分蒸发量,进行一定的补水操作。此外,对于海水微藻的养殖,通过在开放池中注入一定比例的淡水,以调节海水的盐度满足微藻生长的需要。目前微藻企业的补水操作也是完全依靠人工实现,专人测定每个开放池中培养液的深度,开启水源开关,补水至指定深度后关闭水源,加水过程需要有人专门跟踪,一个人难以实现对多个开放池的同时操作,目前并未出现针对户外开放池的定量补水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
微藻生长过程中消耗无机碳源,从而引起藻液pH的上升,在微藻快速生长阶段,其培养液pH可达11以上,严重影响微藻的生长,目前被广泛采用的降低培养液pH的方法是通入二氧化碳气体。首先通过pH计,测定培养液的pH值,根据pH值大小判断是否需要通入二氧化碳,如果pH高与指定值,即开启液态二氧化碳钢瓶的阀门进行补充,通入二氧化碳过程中,需要连续监测培养液pH的变化,避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上述调节模式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在于:大型开放池培养面积往往超过1,000平方米,如果单纯测定某一位点的pH值,并不能反映整个开放池培养液的pH值,测定开放池多个点的pH,靠一个人的能力又难以完成,此外,如果开放池数量增多,补充二氧化碳这一工作将耗费巨大的人力成本。目前公开的专利中也有涉及二氧化碳补充的技术,但是它们并不能准确记录二氧化碳的补入量,补入量这一参数对于指导微藻生长、实现过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其通过营养盐补加模块、水补加模块、以及二氧化碳补加模块自动向开放池中补加营养液、水以及二氧化碳,提高了开放池养殖系统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了补料的工作量和对人力的依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其包括营养盐补加模块、水补加模块、以及二氧化碳补加模块,分别用于向开放池中补加营养液、水以及二氧化碳,其中:
所述营养盐补加模块包括浓缩液储罐、第一液流管路、第一分管路、安装于第一液流管路上的第一输运泵、以及安装于第一分管路上的第一液体流量计和第一电动阀;所述浓缩液储罐中的浓缩液在第一输运泵的输送下依次经第一电动阀和第一液体流量计流入开放池中;
所述水补加模块包括水源、水处理设备、第二液流管路、第二分管路、安装于第二液流管路上的第二输运泵以及安装于第二分管路上的第二液体流量计和第二电动阀;所述水源中的水经过水处理设备进行净化处理后在第二输运泵的输运下依次经第二电动阀和第二液体流量计流入开放池中,在所述开放池中安装有第一液位计;
所述二氧化碳补加模块包括二氧化碳储罐、输气管路、第三电动阀、气体流量计、pH电极以及气体分布器;所述二氧化碳储罐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依次经过输气管路上的第三电动阀和气体流量计后由安装于开放池中的气体分布器将气泡打碎后进入开放池中,所述pH电极安装于开放池中。
所述浓缩液储罐包括罐体、搅拌桨、搅拌电机、防水紫外杀菌灯、进水口、进料口、放料口和第二液位计,所述进水口和进料口均安装于罐体的上端面上,所述放料口安装于罐体的下端面并与第一液流管路连通,所述搅拌桨、防水紫外杀菌灯和第二液位计均安装于罐体内,安装于罐体的上端面上的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桨固定连接。
在位于第二输运泵和第二电动阀之间的第二液流管路上还连接一与进水口相连通的第三液流管路,所述第三液流管路与第二液流管路的连接处安装一三通阀。
所述开放池为多个,每个开放池均对应一个第一分管路,每个第一分管路上均安装第一液体流量计和第一电动阀,所述浓缩液储罐为多个,每个浓缩液储罐均对应一个第一液流管路,每个第一液流管路上均安装有第一输运泵,所有第一液流管路均通过一第一连通管路与所有的第一分管路连接。
每个第一液流管路还安装有第一手动阀、第四电动阀以及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手动阀、第四电动阀和第一单向阀依次安装于浓缩液储罐与其对应第一输运泵之间的第一液流管路上。
所述开放池为多个,每个开放池均对应一个第二分管路,每个第二分管路上均安装第二液体流量计和第二电动阀,所述第二液流管路通过一第二连通管路与所有的第二分管路连接。
所述第二液流管路还安装有第二手动阀、第五电动阀以及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手动阀、第五电动阀和第二单向阀依次安装于水处理设备与第二输运泵之间。
所述开放池为多个,每个开放池均对应一个二氧化碳补加模块。
每个开放池中均安装三个pH电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浓缩液储罐、第一液流管路、第一分管路、安装于第一液流管路上的第一输运泵、以及安装于第一分管路上的第一液体流量计和第一电动阀组成的营养盐补加模块实现了养殖过程中营养盐的精确、连续补加,减少了对人力的依靠,节省了时间,克服了天气影响,对于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微藻品质具有一定的帮助。
2、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源、水处理设备、第二液流管路、第二分管路、安装于第二液流管路上的第二输运泵以及安装于第二分管路上的第二液体流量计和第二电动阀组成的水补加模块,实现对多个开放池液位的并行检测和补水过程的精确控制,降低了补水工作量和人力成本消耗,提高了养殖控制的自动化水平。
3、本实用新型通过二氧化碳储罐、输气管路、第三电动阀、气体流量计、pH电极以及气体分布器组成的二氧化碳补加模块,获得即时培养液pH值,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补加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的补入量,利用气体流量计测算二氧化碳的补入量,优化的气体分布器实现二氧化碳的均匀补入。
4、可实现多个开放池同时进行补料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开放池营养盐补加模块结构原理图;
图2为开放池水补加模块结构原理图;
图3为开放池二氧化碳补加模块结构原理图;
图4为一种较优的补料系统安装方案;
图5为营养盐浓缩罐结构图。
附图说明:0、开放池;1、营养盐补加模块;101、浓缩液储罐;102、电动阀;103、输运泵;104、液流管路;106、液体流量计;107、单向阀;108、手动阀;109、电动阀;111、罐体;112、搅拌桨;113、搅拌电机;114、防水紫外杀菌灯;115、进水口;116、进料口;117、放料口;118、液位计;2、水补加模块;201、水源;202、水处理设备;203、输运泵;204、单向阀;205、电动阀;206、电动阀;207、液位计;208、手动阀;209、液流管路;210、液体流量计;3、二氧化碳补加模块;301、pH电极;302、手动阀;303、电动阀;304、气体流量计;305、输气管路;306、气体分布器;307、电动阀;501、三通阀;502、电动阀;503、液体流量计;504、三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照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补料系统包括三个主要部分:“营养盐补加模块1”、“水补加模块2”和“二氧化碳补加模块3”。
营养盐补加模块1主要功能是向户外开放池中添加营养盐,其主要结构包括:浓缩液储罐101、电动阀102、输运泵103、液流管路104、液体流量计106、单向阀107、手动阀108、电动阀109,各部分的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
浓缩液储罐101是营养盐补加模块1的核心部件,负责浓缩液的配制和储存,补料系统中存在多于1个以上的浓缩液储罐(根据需要补加的营养盐种类确定),不同浓缩液储罐用于不同营养盐的配制和储存。
请参照图5所示,浓缩液储罐101由罐体111、搅拌桨112、搅拌电机113、防水紫外杀菌灯114、进水口115、进料口116、放料口117、液位计118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罐体111为封闭带有刻度的容器,负责浓缩液的储存,由有机塑料、玻璃钢、或不锈钢等材料加工而成,罐体侧壁设置有可视窗口,用于观察罐体内液面高度;搅拌电机113和搅拌桨112用于固体营养盐的溶解;防水紫外杀菌灯114可以确保浓缩液不被其他微生物污染;进料口116用于倾倒固体营养盐;进水口115用于过滤水的加入;放料口117用于浓缩液的排放,排料口连接液流管路104,液位计118用于检测浓缩液中的液位高度。
电动阀102作为液流管路104上的控制部件,负责控制每个液流管路104上浓缩液的流动和停止。
输运泵103负责对浓缩液进行加压,保证浓缩液可以由浓缩液储罐输运到每个开放池中,可以为市售的离心泵或隔膜泵等,通过输运泵自带的电压调节器调节输运泵的功率,实现对浓缩液流速的控制,输运泵安装在输运管路靠近浓缩液储罐101的位置。液流管路104用于传输浓缩液,液流管路104上连接有若干电动阀、液体流量计106、输运泵103等,液流管路104材质为食品级的PPR管,同时液流管路104上还设置有若干手动阀108,在电动阀失效后对管路进行有效控制。单向阀107主要功能是防止营养盐倒流。手动阀108主要功能是在电动阀失效后,对输运管路进行控制。根据浓缩液储罐101的数量设置相应个数的液流管路104,每个液流管路104均安装有电动阀102、输运泵103、单向阀107和手动阀108,同时,因为营养盐补加模块1可以对多个开放池0同时补加营养盐,因此其分管路与开放池数量相等,每个液流管路104均通过连通管路与这些分管路连接。
液体流量计106用于测定流入开放池中的浓缩液的即时速率和累计量,每个开放池前安装一个液体流量计106,电动阀109安装于营养盐补加模块1的分管路上,负责对进入每个开放池的营养盐浓缩液进行控制。每个分管路对应一个开放池0,每个分管路上均设置一个电动阀109和一个液体流量计106。
水补加模块2用于向开放池中注水,请参照图2所示,水补加模块2主要结构包括:水源201、水处理设备202、输运泵203、单向阀204、电动阀205、电动阀206、液位计207、手动阀208、液流管路209、液体流量计210等。
水源201和水处理设备202负责为开放池或/和浓缩液储罐提供干净的过滤水。输运泵203负责对水加压,保证过滤水可以到达开放池或浓缩液储罐,可以为市售的离心泵或隔膜泵等,通过输运泵自带的电压调节器调节输运泵的功率,控制水的流速。单向阀204主要功能是防止过滤水倒流。电动阀205安装于负责控制供水的开启与关闭。手动阀208主要功能是在电动阀失效后,对输运管路进行控制。液流管路209用于液体的传输,材质为食品级的PPR管。液流管路209位于水处理设备202和水补加模块2的分管路之间,输运泵203、单向阀204、电动阀205、手动阀208均安装于其上,同时,因为水补加模块2可以对多个开放池0同时注水,因此其分管路与开放池数量相等,液流管路209可通过连通管路与这些分管路连接。
电动阀206负责对进入每个开放池0的过滤水的量进行控制,液体流量计210用于测定流入开放池中的过滤水的即时速率和累计量,每个水补加模块2的分管路上均安装有一电动阀206和一液体流量计210。液位计207主要用于在线监测每个开放池0中培养液的深度,以在培养液的深度不足时控制电动阀206对开放池0进行补水操作。
二氧化碳补加模块3负责向开放池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调节培养液的pH。请参照图3所示,二氧化碳补加模块3的主要结构包括:pH电极301、手动阀302、电动阀303、气体流量计304、输气管路305、气体分布器306、电动阀307。
pH电极301用于在线测定培养液的pH,一个开放池0通常配置3个在线pH探头,pH探头安装在开放池的不同位置。手动阀302主要功能是在电动阀303失效后,对输气管路305进行控制。电动阀303用于控制输气管路的开启与关闭,气体流量计304用于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速率和累计流量,以用于控制电动阀307的启闭,输气管路305连接于二氧化碳储罐与开放池之间,用于传输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为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手动阀302、电动阀303、气体流量计304、电动阀307均安装于该输气管路305上,气体分布器306安装于开放池0中,并连接于输气管路305的尾端,将气体打散成细小的气泡,增加气液接触面积,提高二氧化碳利用效率,气体分布器为只有一段可以连接输气管路的管状结构,塑料管上开具若干小孔,塑料管可以为“T型”、“L型”、或“I型”。
为了节省设备投入成本,“营养盐补加模块1”和“水补加模块2”中的输运管路和部分管路配件可以共用,如图4所示,该系统增加两个电动三通阀501和504,其中电动阀三通阀501控制过滤水向开放池中流动或向浓缩液储罐流动,电动阀三通阀504控制过滤水或者浓缩液进入开放池。原营养盐补加模块1中的电动阀109和水补加模块2中的电动阀206共用,形成电动阀502;原营养盐补加模块1中的液体流量计106和水补加模块2中的液体流量计210共用,形成液体流量计503,而二氧化碳补加模块与图3所示结构相同。
该共用结构的营养盐补加操作:关闭电动阀102,开启电动阀205和水处理设备202,将电动三通阀504开启至水流至浓缩液储罐状态,通过调节输运泵203功率大小调节水流的流速,使水均匀流入罐体111中,通过液位计118监控液面高度,由进料口116加入固体营养盐,此时开启搅拌电机113促进固体营养盐溶解,当水位达到指定高度后,关闭水源总管路电动阀205、水处理设备202、输运泵203,待营养盐全部溶解后关闭搅拌电机113,打开防水紫外杀菌灯114,并使其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至此营养盐浓缩液配制完成。开启电动阀102,将三通阀501开启至进浓缩液状态,打开液流分管路电动阀502,调节输运泵103功率大小,使浓缩液均匀流入开放池中,通过液体流量计503判断营养盐补加停止的时间。待补加量达到要求后,关闭电动阀102、输运泵103、电动阀502,营养盐补加操作完成。
水补加操作:开启电动阀205和水处理设备202,将电动三通阀504开启至水流至开放池状态,将三通阀501开启至过滤水状态,打开液流分管路电动阀502,通过调节输运泵203功率大小调节水流的流速,使水均匀流入开放池中,通过液位计207检测开放池中水位高度,确定水补加操作停止的时间。补水完成后,关闭电动阀205、水处理设备202、输运泵203。
二氧化碳补加操作:通过pH电极传回的数据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二氧化碳的补加。需要补加时,开启电动阀303,使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储罐中释放,开启电动阀307,对开放池进行二氧化碳的补入操作。通过气体流量计304记录补加二氧化碳的量,当pH达到指定值后,关闭电动阀303、电动阀307,完成二氧化碳的补加操作。
实施例一一株淡水微藻养殖过程的补料操作
利用该发明实现对一株淡水微藻养殖的补料控制。该淡水微藻的养殖培养基BG-11培养基,该培养基由7种母液配制而成,它们分别为硝酸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钙、碳酸氢钠、氯化铁、A5微量元素。因此营养盐补加系统需要7个浓缩液储罐。该淡水微藻的养殖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每个户外开放池养殖面积1,000平方米,共10个开放池。BG-11培养基中营养盐浓缩液一般配制1000倍,据此计算需要定制储罐体积约5吨,营养盐补加具体过程参见较优实施例。该藻适宜的pH为8.0左右,因此当开放池的pH高于8.0时,进行二氧化碳的补加操作。培养过程根据水蒸发情况,进行定期补水操作。
实施例二一株海水微藻养殖过程的补料操作
利用该发明实现对一株海水微藻养殖的补料控制。该海水微藻的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补加5种营养盐,它们分别是碳酸氢钠、氯化钙、氯化铁、微量元素、磷酸氢二钾,因此营养盐补加系统需要5个浓缩液储罐。该海水微藻的养殖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每个户外开放池养殖面积1,000平方米,共10个开放池。营养盐浓缩液一般配制1000倍,据此计算需要定制储罐体积约5吨,营养盐补加具体过程参见较优实施例。该藻适宜的pH为8.0左右,因此当开放池的pH高于8.0时,进行二氧化碳的补加操作。培养过程根据水蒸发情况,进行定期补水操作。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Claims (9)

1.一种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营养盐补加模块(1)、水补加模块(2)、以及二氧化碳补加模块(3),分别用于向开放池(0)中补加营养液、水以及二氧化碳,其中:
所述营养盐补加模块(1)包括浓缩液储罐(101)、第一液流管路(104)、第一分管路、安装于第一液流管路(104)上的第一输运泵(103)、以及安装于第一分管路上的第一液体流量计(106)和第一电动阀(109);所述浓缩液储罐(101)中的浓缩液在第一输运泵(103)的输送下依次经第一电动阀(109)和第一液体流量计(106)流入开放池(0)中;
所述水补加模块(2)包括水源(201)、水处理设备(202)、第二液流管路(209)、第二分管路、安装于第二液流管路(209)上的第二输运泵(203)以及安装于第二分管路上的第二液体流量计(210)和第二电动阀(206);所述水源(201)中的水经过水处理设备(202)进行净化处理后在第二输运泵(203)的输运下依次经第二电动阀(206)和第二液体流量计(210)流入开放池(0)中,在所述开放池(0)中安装有第一液位计(207);
所述二氧化碳补加模块(3)包括二氧化碳储罐、输气管路(305)、第三电动阀(307)、气体流量计(304)、pH电极(301)以及气体分布器(306);所述二氧化碳储罐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依次经过输气管路(305)上的第三电动阀(307)和气体流量计(304)后由安装于开放池(0)中的气体分布器(306)将气泡打碎后进入开放池(0)中,所述pH电极(301)安装于开放池(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液储罐(101)包括罐体(111)、搅拌桨(112)、搅拌电机(113)、防水紫外杀菌灯(114)、进水口(115)、进料口(116)、放料口(117)和第二液位计(118),所述进水口(115)和进料口(116)均安装于罐体(111)的上端面上,所述放料口(117)安装于罐体(111)的下端面并与第一液流管路(104)连通,所述搅拌桨(112)、防水紫外杀菌灯(114)和第二液位计(118)均安装于罐体(111)内,安装于罐体(111)的上端面上的搅拌电机(113)的输出轴与搅拌桨(11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位于第二输运泵(203)和第二电动阀(206)之间的第二液流管路(209)上还连接一与进水口(115)相连通的第三液流管路,所述第三液流管路与第二液流管路(209)的连接处安装一三通阀(5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池(0)为多个,每个开放池(0)均对应一个第一分管路,每个第一分管路上均安装第一液体流量计(106)和第一电动阀(109),所述浓缩液储罐(101)为多个,每个浓缩液储罐(101)均对应一个第一液流管路(104),每个第一液流管路(104)上均安装有第一输运泵(103),所有第一液流管路(104)均通过一第一连通管路与所有的第一分管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液流管路(104)还安装有第一手动阀(108)、第四电动阀(102)以及第一单向阀(107),所述第一手动阀(108)、第四电动阀(102)和第一单向阀(107)依次安装于浓缩液储罐(101)与其对应第一输运泵(103)之间的第一液流管路(10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池(0)为多个,每个开放池(0)均对应一个第二分管路,每个第二分管路上均安装第二液体流量计(210)和第二电动阀(206),所述第二液流管路(209)通过一第二连通管路与所有的第二分管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流管路(209)还安装有第二手动阀(208)、第五电动阀(205)以及第二单向阀(204),所述第二手动阀(208)、第五电动阀(205)和第二单向阀(204)依次安装于水处理设备(202)与第二输运泵(20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池(0)为多个,每个开放池(0)均对应一个二氧化碳补加模块(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开放池(0)中均安装三个pH电极(301)。
CN201520802966.7U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 Active CN205046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02966.7U CN205046128U (zh)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02966.7U CN205046128U (zh)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46128U true CN205046128U (zh) 2016-02-24

Family

ID=55339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02966.7U Active CN205046128U (zh)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461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4103A (zh) * 2021-12-02 2022-03-11 南京大学 一种半自动化生物磁性分离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4103A (zh) * 2021-12-02 2022-03-11 南京大学 一种半自动化生物磁性分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3350B (zh) 室内全天候全自动无土栽培培养箱
CN105859049A (zh) 一种沼液生态处理养殖系统及其作业方法
CN105638527B (zh) 一种绿色高产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方法
CN103749366B (zh) 一种简易高产且生态环保的养殖系统
CN108713489B (zh) 一种鱼植共生的综合套养循环养殖系统及方法
CN104513794A (zh) “蛇形”光生物反应器系统
CN104322320A (zh) 温室及水产联合养殖智能控制系统
CN104891617B (zh) 一种浮式流水养殖水槽
CN109095618A (zh) 一种适用于湖泊与河道污染的生态环境恢复方法
CN105002085A (zh) 一种养殖场专用微藻光生物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202246658U (zh) 一种提高微藻养殖过程中二氧化碳利用率的专用装置
CN205046128U (zh) 一种用于微藻规模化养殖的补料控制系统
CN106165665A (zh) 一种用于水产品养殖的绿色自然生态循环系统
CN205046123U (zh) 一种实现微藻跑道池中营养盐半自动添加的装置
CN111937802A (zh) 循环水与生物絮团联用的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
CN102329732A (zh) 提高微藻养殖过程中二氧化碳利用率的方法及专用装置
CN100375783C (zh) 圆石藻的室外大面积养殖和加工的方法
CN105255722A (zh) 一种利用动物粪尿水养殖微藻的系统及方法
CN105400697A (zh) 微藻在二氧化碳下生长净化未稀释厌氧发酵尾液的方法
CN206843186U (zh) 一种养殖废水处理与回收系统
CN205367901U (zh) 畜禽水产稻草基质消纳池
CN206385161U (zh) 一种腐殖质还原菌的厌氧培养装置
CN104789474A (zh) 一种用塑料薄膜袋充气培养双小核草履虫的方法
CN205046127U (zh) 一种通过pH值控制微藻开放池补加二氧化碳的系统
CN204198568U (zh) 一种带有沼液回流管线的畜禽粪便厌氧发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