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31930U - 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以及具有其的检查套装 - Google Patents

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以及具有其的检查套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31930U
CN205031930U CN201520669054.7U CN201520669054U CN205031930U CN 205031930 U CN205031930 U CN 205031930U CN 201520669054 U CN201520669054 U CN 201520669054U CN 205031930 U CN205031930 U CN 2050319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logical sample
containing component
blood
inspection
collecting bo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6905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泽进
杉本晋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isure Inc Japan
Original Assignee
Leisure Inc Jap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isure Inc Japan filed Critical Leisure Inc Japan
Priority to CN20152066905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319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319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319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生物样品的采集操作,并能够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降低检查成本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以及具有其的检查套装。血液分离器具(1)具有:容纳采集的血液的采血瓶(2);使采集的血液中的血浆或血清通过的过滤部件(5);能够插入到采血瓶(2)内部,并将通过过滤部件(5)而被分离的血浆或血清进行容纳的活塞(3);防止活塞(3)内的血浆或血清向采血瓶(2)一侧倒流的密封栓(6);以及将采血瓶(2)密封的盖体(4)。过滤部件(5)安装在活塞(3)的前端部,密封栓(6)安装在盖体(4)的前端部。

Description

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以及具有其的检查套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以及具有其的检查套装,特别涉及用于将采集的血液分离为血细胞和血浆或血清的血液分离器具以及具有其的检查套装。
背景技术
以往,在临床检查中,一般是由医生、护士、临床检查技术人员等有一定资格执照的人员或者专门的技术人员通过采血等来采集生物样品,根据采集的生物样品进行预定的检查。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在以往的生化检查的方式中,为采集生物样品,检查对象必须到医生、护士、临床检查技师等有一定资格的人员或者专门的技术人员所在的医院或检查中心去,或者相反,像这样的有一定资格执照的人员或者专门的技术人员到检查对象的所在的地方。所以,采集生物样品花费大量的劳力和时间,是检查成本提高的重要原因。
另外,由于新鲜血液随着时间变化很快,使检查的准确性发生波动。所以,需要研发一种采血后立即进行血液分离,以此得到准确性高的检查结果的检查仪器。更进一步,为简化生物样品的采集操作,虽然已有让检查对象自己进行采集生物样品的方法,但该方法只对一部分的检查项目有效,存在着不适用于其他检查项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生物样品的采集操作,并能够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降低检查成本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以及具有其的检查套装。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是一种通过组装而使用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将采集的生物样品进行容纳的生物样品容纳部件;使所述采集的生物样品中一部分的成分通过的过滤部件;能够插入到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的内部,并将通过所述过滤部件而被分离的所述一部分的成分进行容纳的分离成分容纳部件;防止所述分离成分容纳部件所容纳的所述一部分的成分向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一侧倒流的倒流防止部件;以及盖状部件,其在所述分离成分容纳部件被插入到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的内部的状态下,将所述分离成分容纳部件和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一起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中,优选,所述过滤部件具有:安装在所述分离成分容纳部件的前端部的密封圈;以及设置在所述密封圈的内部的过滤膜。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中,优选,所述盖状部件具有:能够与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的开口部进行螺纹接合的盖子主体;以及从所述盖子主体延伸出来的延伸棒,所述倒流防止部件能够装卸地安装在所述延伸棒的前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中,优选,在使用前的状态下,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的内部填充有用于稀释所述采集的生物样品的稀释液,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被密封在至少由铝材料形成的外袋之中。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中,优选,在使用状态下,所述分离成分容纳部件被插入到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的内部,并以被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的所述开口部架起来的状态而保持,所述盖状部件以使所述延伸棒插入到所述分离成分容纳部件的内部的形式,与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的所述开口部进行螺纹接合,安装在所述分离成分容纳部件的前端部的所述过滤部件,被安装在所述延伸棒的前端部的所述倒流防止部件堵塞。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中,优选,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在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的周壁上附有规定线,该规定线表示所容纳的所述生物样品的检查所需要的规定量。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中,优选,所述密封圈是透明的。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中,优选,在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上安装有IC(IntegratedCircuit)芯片。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中,优选,在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和所述盖状部件的至少一个上贴有不可逆性的示温标签(thermolabel)。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中,优选,在所述盖状部件上施加有与所述采集的生物样品的检查目的对应的识别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中,优选,在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上标记有序列号码(serialnumber)。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中,优选,在使用前的状态下,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被圆筒状的帽子密封,在所述帽子的外周壁上突出设置有一对肋,该一对肋是在直径方向上相对设置的。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中,优选,所述帽子具有:圆筒状的帽子主体;以及从所述帽子主体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前端部被加工成凹状。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检查套装,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检查套装中,优选,更进一步具有:用于采集生物样品的穿刺部件;以及用于吸引所述生物样品的吸引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检查套装中,优选,所述生物样品分离器具、所述穿刺部件以及所述吸引部件被容纳在一个盒子之中。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检查套装中,优选,所述吸引部件具有:圆筒体;内藏在所述圆筒体的前端部的吸引芯片;以及被保持在所述圆筒体的内部并能够将所述吸引芯片向外推出而设置的推出部。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检查套装中,优选,所述吸引部件是附有刻度的毛细管。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检查套装中,优选,更进一步具有止血用部件以及消毒用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化生物样品的采集操作,并能够降低检查成本。另外,由于能够将生物样品完全分离,所以能够抑制生物样品随时间发生变化,能够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血液分离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使用前的采血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使用前的采血瓶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活塞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活塞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盖体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盖体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表示使用状态的血液分离器具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查套装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吸引器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吸引器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使用检查套装进行血液分离方法的立体图。
图15是用于说明血液分离方法的剖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血液分离方法的剖视图。
图17是用于说明血液分离方法的剖视图。
图18是用于说明血液分离方法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血液分离器具(生物样品分离器具);2:采血瓶(生物样品容纳部件);3:活塞(分离成分容纳部件);4:盖体(盖状部件);5:过滤部件;6:密封栓(倒流防止部件);7:帽子;8:稀释液;9:吸引器(吸引部件);10:检查套装;11:穿刺器(穿刺部件);12:消毒布(消毒用部件);13:创可贴(止血用部件);14:盒子;15:铝箔袋(外袋);26:规定线;27:开口部;41:盖子主体;42:延伸棒;45:前端部;51:密封圈;53:过滤膜;72:帽子主体;73:突出部;74:肋;75:凹部;91:圆筒体;92:吸引芯片;93:推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以及具有其的检查套装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生物样品以血液为例,作为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以血液分离器具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血液分离器具的分解立体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血液分离器具1是将多个部件组装而使用的器具,主要具有:将采集的血液进行容纳的采血瓶(生物样品容纳部件)2;能够插入到采血瓶2内部的活塞(分离成分容纳部件)3;以及盖体(盖状部件)4。血液分离器具1具有使用前的状态和使用状态,以下首先对使用前的状态的血液分离器具1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使用前的采血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使用前的采血瓶的剖视图。采血瓶2呈有底的圆筒形状,其上端部设置有开口部27。在开口部27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外螺纹21。采血瓶2的底部22形成为倒圆锥形状,被设置在其下方的圆筒形状的脚部23所支持。另外,优选采血瓶2具有与血液检查时配套使用的样品杯相同的外径。
在脚部23的内部设置有十字形状的加强肋25。加强肋25与脚部23的内周壁形成为一体,从直下方向支持着底部22。另外,在脚部23的下端部形成有多个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切缝24。
采血瓶2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通过这样,能够容易的确认容纳在采血瓶2内的血液的容量。如图2所示,在采血瓶2的外周壁附有规定线26,该规定线26表示所容纳的血液的检查所需要的规定量。该规定线26可以通过直接印刷在采血瓶2的外周壁上而附有,也可以通过将贴条贴在外周壁上而附有。
采血瓶2被帽子7密封,在其内部事先填充有预定量(例如,500mm3)的稀释液8。帽子7具有圆筒状的帽子主体72和从帽子主体72突出的突出部73。如图3所示,在帽子主体72的内周壁上形成有与采血瓶2的外螺纹21进行螺纹接合的内螺纹71。另外,在帽子主体72的外周壁上,突出设置有一对肋74,该一对肋74是沿直径方向相对设置的。通过突出设置这样的肋74,能够以较小的力将帽子7拧紧或松开。
突出部73呈中空的圆柱形状,其外径形成为比采血瓶2的内径稍小。在将帽子7和采血瓶2进行螺纹接合时,该突出部73插入到采血瓶2的内部,能够阻止填充在采血瓶2内部的稀释液8进入到帽子7之中。如图3所示,突出部73的前端部被加工为凹状而形成有凹部75。在采集血液时,该凹部75能够起到将血液舀取的作用,这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在使用前的状态下,为防止填充在采血瓶2内部的稀释液8的蒸发,优选采血瓶2密封在铝材料所形成的外袋之中。
图4是表示活塞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活塞的剖视图。活塞3呈圆筒形状,与采血瓶2同样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该活塞3以能够插入到采血瓶2内部的形式而形成为其外径比采血瓶2的内径稍小。
如图5所示,活塞3具有:外径相对大的形成的大筒部31;以及,与大筒部31的下端相连通,且外径比大筒部31较小而形成的小筒部32。大筒部31随着越向下方其直径越缩小。另外,在大筒部31上端部的外周壁上形成有螺纹部33,在螺纹部33下方附近的大筒部31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圆环形状的突起部34。
突起部34的外径形成为比采血瓶2的开口部27的内径较大。通过这样,在将活塞3插入到采血瓶2内部时,突起部34被采血瓶2的开口部27卡住而被开口部27架起来并被其支持。这样,能够防止活塞3掉入采血瓶2内部,起到稳定和保持活塞3的效果。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如图6所示,小筒部32的外周壁上突出设置有圆环形状的外锷部35,在外锷部35的下端部上安装有过滤部件5。过滤部件5具有:安装在小筒部32的圆筒状的密封圈51;设置在密封圈51内侧的圆筒状的过滤膜保持件52;以及保持在过滤膜保持件52中的多个过滤膜53。
密封圈51由橡胶形成,在其上端部设置有与小筒部32的外锷部35能够卡合的卡合部54。这样,将密封圈51安装在活塞3的小筒部32时,通过卡合部54与外锷部35相卡合,使密封圈51固定在活塞3上。另外,在密封圈51的下端部设置有将其内径变小而形成的台阶部56。过滤膜保持件52和过滤膜53安置在该台阶部56而被其保持。
另外,在密封圈5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多个突起55,在将活塞3插入到采血瓶2内部时,该突起55使密封圈51与采血瓶2的内壁面相紧贴。另外,为了容易把握血液中的血浆或血清通过过滤膜53时的状况,优选密封圈51是透明的。
过滤膜保持件52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其上端抵接在活塞3的外锷部35上,其下端被密封圈51的台阶部56所支持。另外,在过滤膜保持件52的上部的内周壁上,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圆环形状的突起57。该突起57是用于将保持在密封圈51内部的圆板状的过滤膜53从上方压住并固定的结构。
过滤膜53允许血液中的血浆或血清通过,并阻止血细胞的通过。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膜53为4层。当然,过滤膜53的数量不只限制于4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减,但考虑到过滤精度和过滤速度等情况,其数量为4至5层最为合适。另外,这些过滤膜53可以是具有相同膜孔径的,也可以是具有不同膜孔径的。
图7是表示盖体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盖体的剖视图。盖体4由大致为圆筒形状的盖子主体41和从盖子主体41向下方延伸出来的延伸棒42而构成。在盖子主体41和延伸棒42之间形成有空间43,该空间43是在将采血瓶2和活塞3用盖体4进行密封时,能够将设置在活塞3上端部的螺纹部33和突起部34进行容纳的空间。另外,在盖子主体41的内壁面上,形成有能够与采血瓶2的外螺纹21进行螺纹接合的内螺纹44。
图9是图8中B部分的放大图。如图9所示,延伸棒42的前端部45形成为销子状,在前端部45上以能够装卸的形式安装有密封栓(倒流防止部件)6。密封栓6由硅酮橡胶制成,形成为大致圆台形状,从上方向下方直径逐渐缩小。在密封栓6的中央部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延伸棒42的前端部45的插孔61。插孔61的内径形成为比延伸棒42的前端部45外径稍小。另外,在密封栓6的下端,设置有凸缘部62。
下面,参照图1及图10,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血液分离器具1的使用状态进行说明。
在使用血液分离器具1时,将密封采血瓶2的帽子7卸下,然后将活塞3插入到采血瓶3的内部。此时,由于活塞3的突起部34的外径比采血瓶2的内径大,所以活塞3被采血瓶2的开口部27卡住,以被开口部27架起来的状态而被其支持。于是,安装在活塞3的前端部(也就是,小筒部32)的过滤部件5浸泡在采血瓶2内部所容纳的稀释液8中。这样,被稀释液8所稀释的血液中一部分的成分(例如,血浆或血清)通过过滤膜53进入到活塞3内部而被容纳在活塞3之中。
通过内螺纹44与采血瓶2的外螺纹21的螺纹接合,盖体4将采血瓶2和活塞3一起密封。另外,盖体4的延伸棒42插入到活塞3的内部,伴随这样,安装在延伸棒42前端部45的密封栓6到达活塞3的小筒部32的下部附近,与直径逐渐缩小的大筒部31的内壁面紧贴。由此,过滤部件5被密封栓6堵塞,能够可靠的防止通过过滤膜53进入活塞3的血浆或血清向采血瓶2一侧发生倒流。
以下,参照图11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查套装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检查套装10具有:能够打开和关闭的盒子14;容纳在盒子14内部的、使用前的状态的血液分离器具1;吸引器(吸引部件)9以及穿刺器(穿刺部件)11。盒子14由透明塑料形成,根据所容纳的各个部件的形状区划成多个容纳空间。另外,在盒子14的角落部形成有将采血瓶2竖直保持的瓶子保持孔16。通过这样,例如检查对象将帽子7从采血瓶2卸下之后,进行其他的操作时,通过将采血瓶2插入到瓶子保持孔16内并将其直立,能够防止填充在采血瓶2内部的稀释液8洒漏出来。
采血瓶2在被帽子7密封的状态下进一步密封在铝箔袋(外袋)15之中。过滤部件5在安装于活塞3的状态下和活塞3一起容纳在盒子14之中。密封栓6在安装于盖体4的状态下和盖体4一起容纳在盒子14之中。另外,检查套装10更进一步具有消毒布(消毒用部件)12和创可贴(止血用部件)13。
图12是表示吸引器的剖视图。吸引器9是用于吸引血液的器具,具有:圆筒体91;内藏在圆筒体91前端部的吸引芯片92;以及插入到圆筒体91内部的推出部93。圆筒体91由直径相对大的形成的大筒部91a;直径相对小的形成的小筒部91b;以及位于大筒部91a和小筒部91b之间并将其连通的中间筒部91c构成。另外,大筒部91a、小筒部91b和中间筒部91c由树脂材料一体形成。
中间筒部91c的周壁之中,一部分被切开,其中嵌入有可动体94。可动体94具有:在被施加一定的外力时能够发生变形的变形部94a;与变形部94a一体形成、并且能够与推出部93的周槽部93c卡合的卡合孔94b,该周槽部93c将在后面进行叙述。卡合孔94b的一部分加工有切缺。这样,随着变形部94a的变形,卡合孔94b会较大的打开,而能够将与卡合孔94b卡合并保持的推出部93推出去。吸引芯片92由利用毛细现象的纤维棒(fiberrod)构成,并容纳在小筒部91b的前端部内。
推出部93具有:接受推出操作的操作部93a;以及从操作部93a向下方延伸的推出棒93b。如图12所示,推出棒93b的前端部更进一步的被加工的很细。另外,在推出部93的大致中间位置,设置有周槽部93c。通过周槽部93c与可动体94的卡合孔94b的卡合,推出部93被可动体94保持。
在如上述构成的吸引器9中,在没有被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推出部93通过周槽部93c与可动体94的卡合孔94b的卡合而被可动体94保持着。如图13所示,若按压力F附加在操作部93a,按压力F通过推出棒93b传达到可动体94,可动体94的变形部94a发生变形,由此卡合孔94b较大的打开。这样,被可动体94所保持的推出部93下降,而将容纳在圆筒体91前端部的吸引芯片92向外推出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之中,也能够利用帽子7取代吸引器9来采集血液。也就是,利用帽子7的凹部75将血液舀取。具体而言,将帽子7的凹部75朝上,在将突出部73的边缘部低压在采血部位(例如手指)之后,以从下向上舀取的形式采集血液。此时,采集的血液会沿着凹部75的倾斜流入到凹部75的底部并积存在那里。在将采集的血液转移到采血瓶2内部时,由于血液的表面张力和粘性,即使将帽子7倒过来,积存在凹部75的血液也不会立刻洒落下来。所以能够将采取的血液容易、安全地转移到采血瓶2内。
穿刺器11是市场上出售的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由穿刺针、将穿刺针容纳的保持件以及保护盖构成的穿刺器,在此省略其的详细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查套装10包含预备品在内具备有2个穿刺器11,但穿刺器11是1个也可以。
以下,参照图14至图18,对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血液分离器具1和检查套装10的血液分离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检查套装10开封,从铝箔袋15中取出采血瓶2。然后,将帽子7从采血瓶2卸下,将采血瓶2插入到设置在盒子14中的瓶子保持孔16内,将其直立(参照图14)。接下来,利用检查套装10所具备的消毒布12将要采血的部位(例如手指)进行消毒。接下来,将穿刺器11按压手指之后,用手从出血的手指挤出大约1至2滴血。
接下来,用吸引器9采集血液。此时,通过毛细现象血液被吸引器9的吸引芯片92所吸取。接下来,将吸引器9插入采血瓶2内(参照图15),通过按压吸引器9的推出部93,将吸引芯片92推出到采血瓶2中的稀释液8之中(参照图16)。接下来,将吸引器9取出,然后将帽子7盖到采血瓶2上并拧紧,以此将采血瓶2密封。之后,利用检查套装10所具备的创可贴13贴在伤口上进行止血。
然后,将密封的采血瓶2用力摇晃数十次,使采集的血液与稀释液8充分混合。此时,吸引器9的血液从吸引芯片92游出到稀释液8中,血浆和血清被稀释液8所稀释,血细胞悬浮在稀释液8中。
接下来,将帽子7从采血瓶2卸下之后,将活塞3插入到采血瓶2的内部(参照图17),将活塞3按下,直到活塞3的突起部34与采血瓶2的开口部27相卡合为止。此时,随着活塞3的按下,稀释液8中的血清或血浆通过过滤膜53进入活塞3一侧。另一方面,由于血细胞不能够通过过滤膜53,所以残留在采血瓶2内。
另外,此时,由于密封圈51内形成有多个突起55,密封圈51能够与采血瓶2的内壁面保持紧贴的状态。所以,在将活塞3插入到采血瓶2的过程中,不会担心采血瓶2中的血液或稀释液8通过采血瓶2和活塞3之间的空隙泄漏到外部。
接下来,将盖体4盖在采血瓶2上,通过将盖体4的内螺纹44与采血瓶2的外螺纹21进行螺纹接合,将采血瓶2和活塞3一起密封(参照图18)。此时,安装在盖体4的延伸棒42前端部45的密封栓6与活塞3的小筒部32内壁面紧贴,将采血瓶2和活塞3之间的、通过过滤部件5的流通路完全切断。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进入活塞3内部的血浆或血清向采血瓶2方向发生倒流。
在将血液分离器具1以上述状态运送到检查的地方进行血液检查时,首先将盖体4卸下。此时,密封栓6的凸缘部62被活塞3的小筒部32卡住,密封栓6从延伸棒42的前端部45脱落而留在小筒部32内,所以采血瓶2和活塞3之间的通过过滤部件5的流通路还是保持切断的状态。因此不会担心由于盖体4的卸下而发生血细胞和血浆或者血清的混合。
接下来,将活塞3从采血瓶2中拔出,然后分别将采血瓶2中的血细胞、以及活塞3中的血浆或血清利用分析器械进行分析,来进行预定的检查。此时,采血瓶2与样品杯具有相同的外径,所以不用将采血瓶2中的血细胞转移到样品杯,而直接可以将其装到分析器械上,这样能够提高操作效率,并且,因为不会发生在将血液转移到样品杯时引起的血液损失,所以检查所需要采集的血液是微量的。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血液分离器具1和检查套装10,在采血后立刻在该采血的地方将血液分离为血细胞和血浆或血清,并能够以维持该状态下运送到检查的地方,能够防止在运送途中发生溶血、血液凝固等现象。因此,血液的保存性能良好,能够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另外,血液分离不需要使用离心式分离器,所以采血量是微量的,而且,利用该微量的血液就能够进行与通常所必要的检查项目同样的检查。再加上,采血量是微量的即可,能够减轻检查对象的负担。
另外,不需要像以往那样的、检查对象到医院或检查中心去接受采血,或者有一定资格执照等的技术人员到检查对象所在的地方去采血,检查对象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随时随地的进行采血并进行上述的分离,这样能够节省劳力和时间,能够降低检查成本。再加上,不需要使用离心式分离器进行血液分离,能够进一步降低检查成本。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在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改变。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将盖体4与采血瓶2密封时采用的是螺纹接合的方法,只要是能够装卸地、保持气密性的密封方法,除螺纹接合之外也可以采用设置斜边(taper)等其他的方法。
另外,也可以在采血瓶2上安装有记录检查对象信息等内容的IC芯片。通过这样,能够防止拿错血液分离器具1,同时能够更容易地管理分析信息。另外,也可以在采血瓶2和盖体4的至少一个上贴有不可逆性的示温标签,通过这样,能够把握由于温度变化给生物样品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更进一步,也可以在盖体4上施加有与采集的生物样品的检查目的对应的识别部件。作为识别部件,可以举出通过颜色、图案、形状等来进行区分。例如,用于检查癌症的血液分离器具1,其盖体4用绿色表示,用于检查感染症的血液分离器具1,其盖体4用蓝色表示。通过这样,能够加强生物样品的管理,同时能够可靠地防止拿错生物样品。另外,为了便于血液分离器具1的管理,也可以在采血瓶2上标记有序列号码。
另外,作为吸引部件,除上述的吸引器9和能舀取的帽子7之外,还可以采用附有刻度的毛细管。更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生物样品以使用血液的情况进行了说明,除血液之外,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尿、粪便、胸水、腹水、唾液、眼泪、汗等其他的生物样品。

Claims (19)

1.一种通过组装而使用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采集的生物样品进行容纳的生物样品容纳部件;
使所述采集的生物样品中一部分的成分通过的过滤部件;
能够插入到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的内部,并将通过所述过滤部件而被分离的所述一部分的成分进行容纳的分离成分容纳部件;
防止所述分离成分容纳部件所容纳的所述一部分的成分向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一侧倒流的倒流防止部件;以及
盖状部件,其在所述分离成分容纳部件被插入到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的内部的状态下,将所述分离成分容纳部件和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一起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件具有:安装在所述分离成分容纳部件的前端部的密封圈;以及设置在所述密封圈的内部的过滤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状部件具有:能够与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的开口部进行螺纹接合的盖子主体;以及从所述盖子主体延伸出来的延伸棒,
所述倒流防止部件能够装卸地安装在所述延伸棒的前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其特征在于,在使用前的状态下,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的内部填充有用于稀释所述采集的生物样品的稀释液,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被密封在至少由铝材料形成的外袋之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其特征在于,在使用状态下,所述分离成分容纳部件被插入到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的内部,并以被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的所述开口部架起来的状态而保持,
所述盖状部件以使所述延伸棒插入到所述分离成分容纳部件的内部的形式,与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的所述开口部进行螺纹接合,
安装在所述分离成分容纳部件的前端部的所述过滤部件,被安装在所述延伸棒的前端部的所述倒流防止部件堵塞。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在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的周壁上附有规定线,该规定线表示所容纳的所述生物样品的检查所需要的规定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是透明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上安装有IC芯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和所述盖状部件的至少一个上贴有不可逆性的示温标签。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状部件上施加有与所述采集的生物样品的检查目的对应的识别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上标记有序列号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其特征在于,在使用前的状态下,所述生物样品容纳部件被圆筒状的帽子密封,在所述帽子的外周壁上突出设置有一对肋,该一对肋是在直径方向上相对设置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子具有:圆筒状的帽子主体;以及从所述帽子主体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的前端部被加工成凹状。
14.一种检查套装,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样品分离器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检查套装,其特征在于,更进一步具有:用于采集生物样品的穿刺部件;以及用于吸引所述生物样品的吸引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检查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样品分离器具、所述穿刺部件以及所述吸引部件被容纳在一个盒子之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检查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部件具有:圆筒体;内藏在所述圆筒体的前端部的吸引芯片;以及被保持在所述圆筒体的内部并能够将所述吸引芯片向外推出而设置的推出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检查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部件是附有刻度的毛细管。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查套装,其特征在于,更进一步具有止血用部件以及消毒用部件。
CN201520669054.7U 2015-08-31 2015-08-31 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以及具有其的检查套装 Active CN2050319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69054.7U CN205031930U (zh) 2015-08-31 2015-08-31 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以及具有其的检查套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69054.7U CN205031930U (zh) 2015-08-31 2015-08-31 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以及具有其的检查套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31930U true CN205031930U (zh) 2016-02-17

Family

ID=55290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69054.7U Active CN205031930U (zh) 2015-08-31 2015-08-31 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以及具有其的检查套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3193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1923A (zh) * 2017-06-02 2017-08-25 成都普利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毛细管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8871908A (zh) * 2018-09-06 2018-11-23 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生物样本处理装置
CN111498246A (zh) * 2019-01-31 2020-08-07 莹芳有限公司 采检容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1923A (zh) * 2017-06-02 2017-08-25 成都普利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毛细管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8871908A (zh) * 2018-09-06 2018-11-23 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生物样本处理装置
CN111498246A (zh) * 2019-01-31 2020-08-07 莹芳有限公司 采检容器
CN111498246B (zh) * 2019-01-31 2022-02-22 莹芳有限公司 采检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58138B2 (en) Fluid sample collection device
JP5254218B2 (ja) 分析用顕微鏡標本を調製し保存するための装置と方法
US4703761A (en) Blood sampling device for obtaining small quantity of venous blood
US8470268B2 (en) Oral fluid collector
US6634243B1 (en) Sample testing device
CN205031930U (zh) 生物样品分离器具以及具有其的检查套装
US20110124984A1 (en) Device for Aliquoting and Filtering Blood
EP2349574B1 (en) Centrifugal assembly for ova detection
JP2009524799A (ja) 流体試料中の分析物の存在または量を検出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2021501340A (ja) 液体試料採取装置
US20090269247A1 (en) Fluid collection device with expresser plug holder
AU2021331464B2 (en) Liquid collection device
US8518342B2 (en) Integrated analysis device which can be fitted to a container housing a sample to be analyzed
JP4399492B2 (ja) 試験容器、試験片、試験キットおよび試験方法
US20100101340A1 (en) Sample collecting device
US6361505B1 (en) Sample collection assembly for collection of a bulk and drop sample
US11650198B2 (en) Plasma separation device
JP2007170979A (ja) 採便容器
US20240042449A1 (en) Test device, test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est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a test directed to the detection of an organic structure
CN215866396U (zh) 鼻咽拭子检测杯
US20190357829A1 (en) Push- or twist- initiated blood metering, filtering and/or storage
WO2024104859A1 (en) Flow assay device for collecting a blood sample.
KR100502967B1 (ko) 검체은행용 튜브
CN117425437A (zh) 样本保管用容器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