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29588U - 一种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发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发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29588U
CN205029588U CN201520769595.7U CN201520769595U CN205029588U CN 205029588 U CN205029588 U CN 205029588U CN 201520769595 U CN201520769595 U CN 201520769595U CN 205029588 U CN205029588 U CN 2050295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tor
wind energy
solar energy
energy
gear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6959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Tiandi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engl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engli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engl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6959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295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295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295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发电机,包括壳体、发电机和立座;所述壳体的内腔设有方形腔室,所述方形腔室的中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设有两个发电机,所述壳体的顶部中间设有立座,所述立座的顶部中间连接有电板支撑杆,所述电板支撑杆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该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发电机,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相互配合补充的发电技术,既能利用风能进行发电,又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满足了在不同天气和不同时间段下都能够持续的发电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而且发电机设置在方形腔室内,使得发电机能够有效防止雨水、灰尘等外来因素对发电机内部零件的损坏,本新型实用使用方便,发电量大,可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发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发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必然的趋势。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家族中,太阳能和风能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清洁能源之一,现已出现了许多种太阳能发电机和风能发电机,如中国专利CN:201510203864.8公开的“一种太阳能发电机”,该专利包括柜体和柜门,所述柜体通过铰链与柜门连接,所述柜体的顶端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由多块小型太阳能电池组成,所述小型太阳能电池的内腔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聚焦镜和太阳能电池片,所述柜体的内部分别设有逆变器和蓄电池。如中国专利CN:201310562495.2公开的“太阳能发电机”,该专利包括太阳能电池模块,具有太阳能电池单元,以及收容并热接触到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侧的方式配置的蓄热材料、和解除所述蓄热材料和过冷的成核部件的蓄热材料填充部,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成核部件。如中国专利CN:201310126692.X公开的“风能、太阳能发电机”,该专利发电机转轴上分别设有发电机上部轴承环和发电机下部轴承环,中部固定有发电机绕组绕圈,发电机绕组绕圈外设有发电机磁铁S极和发电机磁铁N极。上述专利存在装置稳定性差,同时发电机大多暴露在外,使得发电机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较大,发电机的使用寿命短,同时也存在不能够产生较大的电能,前两个专利均受到天气时间段的影响,在阴天或者晚上的时候产生的电能少,难以满足市场及人们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发电机,包括壳体、发电机和立座;所述壳体的内腔设有方形腔室,所述方形腔室的中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设有两个发电机,所述壳体的顶部中间设有立座,所述立座的顶部中间连接有电板支撑杆,所述电板支撑杆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该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发电机,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相互配合补充的发电技术,既能利用风能进行发电,又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满足了在不同天气和不同时间段下都能够持续的发电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而且发电机设置在方形腔室内,使得发电机能够有效防止雨水、灰尘等外来因素对发电机内部零件的损坏,本新型实用使用方便,发电量大,可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发电机,包括壳体、发电机和立座;其结构特点为:所述壳体的内腔设有方形腔室,所述方形腔室的底部设有蓄电池,所述方形腔室的中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设有两个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内腔边缘设有发电机定子,所述发电机的内腔中间设有发电机转子,所述发电机转子的中间设有发电机转轴,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一变速齿轮箱与第二变速齿轮箱,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箱和第二变速齿轮箱的底部均连接有减震板,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箱和第二变速齿轮箱的外侧中间和内侧顶部均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侧连接有风扇,所述发电机与蓄电池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底部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正面设有升降调节轮,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安装有基座。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顶部中间设有立座,所述立座的顶部中间连接有电板支撑杆,所述电板支撑杆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电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板支撑杆采用左右对称的方式连接有一对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电板支撑杆和太阳能电池板的整体组合外形为直角三角形,且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设有防腐层。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正面一侧设置有方形的开合门,所述开合门的正面右侧从上至下分别设有拉槽和充电控制器,所述开合门的正面中间设有排列整齐且均匀分布的圆形散热孔。
进一步的,所述发电机转轴横穿壳体中间,所述发电机转轴和传动轴的一端均连接有传动轮,且发电机转轴通过传动轮外围缠绕的皮带与传动轴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风扇的外围设有圆形防护盖。
更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与立座相接触的表面为粗糙面,且立座的整体外形呈“T”状设计。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截面外形为等腰梯形,所述基座的底部中间为中空结构且外形为半弧形,且基座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凹凸状锯齿。
优选的,所述支架和转盘的组合外形为三角形,且转盘与壳体的接触表面设有深浅不一又相互对应的条状或波浪状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发电机,结构稳定,安全可靠,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相互配合补充的发电技术,既能利用风能进行发电,又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满足了在不同天气和不同时间段下,都能够持续的发电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而且发电机设置在方形腔室内,使得发电机能够有效防止雨水、灰尘等外来因素对发电机内部零件的损坏,从而提高了发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蓄电池的使用既便于对太阳能、风能所发的电进行储存,又提供了电源输出,加上两块倾斜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使得能产生更多的电能,且两个风扇的使用加上转盘的配合,能够使得风扇接收到来自不同方向的风能,梯形状基座的使用能够使得整体装置更加稳固,伸缩杆的运用方便将装置架高或者便于内部设备的维护,本新型实用使用方便,发电量大,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端视图。
图中:1壳体、2转盘、3支架、4伸缩杆、5升降调节轮、6基座、7开合门、71充电控制器、72拉槽、73散热孔、8方形腔室、9蓄电池、10隔板、11发电机、12发电机定子、13发电机转子、14发电机转轴、15第一变速齿轮箱、16第二变速齿轮箱、17减震板、18传动轴、19传动轮、20皮带、21轴承座、22防护盖、23风扇、24立座、25电板支撑杆、26太阳能电池板、27防腐层、28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发电机,包括壳体1、发电机11和立座24;壳体1的底部连接有转盘2,转盘2的底部固定有支架3,支架3和转盘2的组合外形为三角形,且转盘2与壳体1的接触表面设有深浅不一又相互对应的条状或波浪状卡槽28,卡槽28的设置便于转盘2与壳体1的稳固连接,支架3的底部连接有伸缩杆4,伸缩杆4的正面设有升降调节轮5,伸缩杆4的设置便于对装置的架高和维护,伸缩杆4的底部安装有基座6,基座6的截面外形为等腰梯形,基座6的底部中间为中空部分且外形为半弧形,且基座6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凹凸状锯齿,基座6的使用能够使得整体装置更加稳固,壳体1的正面一侧连接有方形的开合门7,开合门7的正面右侧从上至下分别设有拉槽72和充电控制器71,开合门7的正面中间设有排列整齐且均匀分布的圆形散热孔73,壳体1的内腔设有方形腔室8,方形腔室8的设置使得发电机11能够有效防止雨水、灰尘等外来因素对发电机11内部零件的损坏,从而提高了发电机11的使用寿命,方形腔室8的底部设有蓄电池9,蓄电池9的使用既便于太阳能、风能所发的电进行储存,又提供了电源输出,方形腔室8的中间设有隔板10,隔板10的顶部设有两个发电机11,两个电发机11均与蓄电池9电连接,以便将发电机11所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9中,发电机11的内腔边缘设有发电机定子12,发电机11的内腔中间设有发电机转子13,发电机转子13的中间设有发电机转轴14,壳体1的顶部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一变速齿轮箱15与第二变速齿轮箱16,第一变速齿轮箱15和第二变速齿轮箱16的底部均连接有减震板17,减震板17的使用能有效的降低第一变速齿轮箱15和第二变速齿轮箱16所产生的振动,进而有效防止了振动对装置的损坏,第一变速齿轮箱15和第二变速齿轮箱16的外侧中间和内侧顶部均连接有传动轴18,发电机转轴14横穿壳体1中间,发电机转轴14和内侧传动轴18的外围均连接有传动轮19,且发电机转轴14通过传动轮19外围缠绕的皮带20与外侧传动轴18相连,传动轴18的外侧连接有风扇23,风扇23的外围设有圆形防护盖22,且防护盖22通过轴承座21连接在外侧传动轴18上,壳体1的顶部中间设有立座24,壳体1与立座24相接触的表面为粗糙面,且立座24的整体外形呈“T”状设计,立座24的设置便于太阳能电池板26放置,同时能够使得装置更加的平衡稳定,立座24的顶部中间连接有电板支撑杆25,电板支撑杆25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26,电板支撑杆25采用左右对称的方式连接有一对太阳能电池板26,太阳能电池板26与蓄电池9电连接,能将太阳能电池板26所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9中。太阳能电池板26的设置能使得太阳能实现最大化的接收转换,电板支撑杆25和太阳能电池板26的整体组合外形为直角三角形能够使得太阳能电池板26更加稳固,不易被风刮倒,且太阳能电池板26的表面设有防腐层27,防腐层27的设置延长了太阳能电池板26的使用寿命,使用时只需将装置整体放置在合适的地方,运用升降调节轮5将壳体1调节到一定的高度后即可,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太阳能电池板26工作,太阳能电池板26将转换的电能储存到蓄电池9,风扇23在自然风的驱动下转动,外侧的传动轴18在风扇23带动下驱动第一变速齿轮箱15与第二变速齿轮箱16运行,进而第一变速齿轮箱15和第二变速齿轮箱16内部依靠齿轮传动的原理带动内侧传动轴18转动,传动轴18外围的传动轮19利用皮带20传动下使得发电机转轴14带动发电机转子13在发电机定子12内转动,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9内,这样如此反复的运行下,产生的电储存在蓄电池9内供使用,需要对发电机11进行维护是利用升降调节轮5将壳体1降低后打开开合门7进行维护。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发电机,包括壳体(1)、发电机(11)和立座(2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设有方形腔室(8),所述方形腔室(8)的底部设有蓄电池(9),所述方形腔室(8)的中间设有隔板(10),所述隔板(10)的顶部设有两个发电机(11),所述发电机(11)的内腔边缘设有发电机定子(12),所述发电机(11)的内腔中间设有发电机转子(13),所述发电机转子(13)的中间设有发电机转轴(14),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一变速齿轮箱(15)与第二变速齿轮箱(16),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箱(15)和第二变速齿轮箱(16)的底部均连接有减震板(17),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箱(15)和第二变速齿轮箱(16)的外侧中间和内侧顶部均连接有传动轴(18),所述传动轴(18)的外侧连接有风扇(23),所述发电机(11)与蓄电池(9)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正面一侧设置有方形的开合门(7),所述开合门(7)的正面右侧从上至下分别设有拉槽(72)和充电控制器(71),所述开合门(7)的正面中间设有排列整齐且均匀分布的圆形散热孔(7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转轴(14)横穿壳体(1)中间,所述发电机转轴(14)和传动轴(18)的一端均连接有传动轮(19),且发电机转轴(14)通过传动轮(19)外围缠绕的皮带(20)与传动轴(18)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23)的外围设有圆形防护盖(22)。
CN201520769595.7U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发电机 Active CN2050295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9595.7U CN205029588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发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9595.7U CN205029588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发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29588U true CN205029588U (zh) 2016-02-10

Family

ID=55262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69595.7U Active CN205029588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发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295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9697A (zh) * 2017-10-27 2018-01-12 浙江羿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发电的太阳能电板及其工作方式
CN109591612A (zh) * 2018-11-12 2019-04-09 合肥众建翔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太阳能光伏板调节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9697A (zh) * 2017-10-27 2018-01-12 浙江羿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发电的太阳能电板及其工作方式
CN109591612A (zh) * 2018-11-12 2019-04-09 合肥众建翔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太阳能光伏板调节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62411A (zh) 一种太阳能风能发电机
CN207835390U (zh) 一种可同时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光伏支架
CN205029588U (zh) 一种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发电机
CN202148987U (zh) 太阳能、风能发电机
CN204677365U (zh) 一种高效的风力发电装置
CN111800075B (zh) 一种环保型半导体光电效应的光伏发电装置
CN201265488Y (zh)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CN108071559A (zh) 一种科学研究辅助发电机
CN2828361Y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用球形风轮
CN103206345B (zh) 两向旋转风力发电设备
CN210195927U (zh) 光伏与风力耦合发电装置
CN205025793U (zh) 一种可互补发电的排风扇
CN201866687U (zh) 带有风、光发电设备及其装置的高杆灯
CN202718812U (zh) 一种偏心式多功率风力发电机
CN108870773A (zh) 一种可旋转的太阳能板
CN202832980U (zh) 一种磁动力驱动风力发电装置
CN210831765U (zh) 一种便于调整角度的太阳能路灯
CN209562447U (zh)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基站控制装备
CN210578362U (zh)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JP3119542U (ja) フライホイール倍力発電機
CN206723098U (zh) 一种光伏风电为一体的电风扇
CN103147920B (zh) 磁动力驱动风力发电装置
CN202012452U (zh) 风光互补风机
CN104976054A (zh) 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CN205509948U (zh) 与养鱼场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ang Jianwu

Inventor before: Li Bi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19

Address after: 410153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Kaifu District, Laodaohe town Laodaohe village 652 Building No. 1

Patentee after: Hunan Tiandi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41 Sichuan city of Chengdu province Chengdu Tianfu Avenue, No. 69, No. 1720 building 17 layer 1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constant force reach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