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27939U - 一种能够降低光器件的串扰的改进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降低光器件的串扰的改进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27939U
CN205027939U CN201520810413.6U CN201520810413U CN205027939U CN 205027939 U CN205027939 U CN 205027939U CN 201520810413 U CN201520810413 U CN 201520810413U CN 205027939 U CN205027939 U CN 205027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ransmission
laser instrument
receiver
optical
crosstal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1041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国军
王勇
周德国
李良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Tsu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Tsu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Tsu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Tsu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1041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27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27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27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降低光器件的串扰的改进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屏蔽装置和反光装置,屏蔽装置设置在反光装置的上方,且反光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至12°。该结构能够提高器件运行时抗串扰能力,减少光串扰对接收器灵敏度指标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降低光器件的串扰的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降低光器件的串扰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光纤通信的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随着产品技术发展,由传统的发射(即TOSA产品)和接收(即ROSA产品)两根光纤信号传输,逐渐发展单根光纤内可实现二路或多路信号(即BOSA、Triplexer、CATV等产品)同时进行信号传输,单纤双向收发器件BOSA内有两路光信号,一个光器件内部往往需要实现二条或二条以上的光学路线,这些光路之间往往存在交叉现象,但不同光路之间又必须减少其他光学干扰,否则影响光器件的主要电参。串扰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光学干扰,是LD激光器发光后对PINTIA接收器收光的一种影响光学指标。来自于远距离λ1光信号经由光纤传输进入BOSA内部,由45°光学片反射进入0°光学片后进入接收器,接收器将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激光器将电信号转化为λ2光信号,透过45°光学片进入光纤,经光纤进行远距离信号传输。激光器发射的主要光信号透过45°光学片的玻璃界面进入到光纤的同时,也有少量的光信号直接或经过45°光学片的界面多次反射间接进入接收器,从而影响接收器的高灵敏度指标(一般GPON灵敏度在-31dBm左右),形成所谓光串扰影响,光串扰影响甚至大于2dBm左右,降低了器件接收器端的灵敏度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激光器发射的主要光信号透过光学片的玻璃界面进入到光纤的同时,也有少量的光信号直接或经过光学片的界面多次反射间接进入接收器,从而影响接收器的高灵敏度指标,形成所谓光串扰影响,降低了器件接收器端的灵敏度指标,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光器件的串扰的改进结构,提高器件运行时抗串扰、高灵敏度的影响,解决现有光串扰影响接收器的高灵敏度指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能够降低光器件的串扰的改进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屏蔽装置和反光装置,屏蔽装置设置在反光装置的上方。在本技术方案中,壳体是用来在光通信行业中光纤与激光器的封装,以实现电转换成的光信号进入光纤或光缆,通过光纤或光缆进行光信号传输的复杂光路载体的金属粉末冶金壳体,为了解决激光器发射的少量的光信号直接或经过光学片的界面多次反射间接进入接收器,从而影响接收器的高灵敏度指标,形成所谓光串扰影响,降低了器件接收器端的灵敏度指标的问题,在壳体中设计了屏蔽装置和反光装置,实现将光器件多种零件集中在一体,具有结构小、内部结构复杂、结构紧凑、结构异型等多种优点,并在结构上对串扰光信号进行屏蔽、衰减,所以屏蔽装置优选为金属屏蔽带,直接屏蔽激光器散光进入接收器收光区域;反光装置优选为金属反光片,从而将激光器反射经过45°倾斜透光片界面反射的非接收器端光信号反射在激光器和接收器光路外。在45°倾斜透光片下面设计一种倾斜面,将在LD激光器所发波长的光经过45°倾斜透光片时,主要波长的光透45°倾斜透光片进入到光纤进行传输,少量经过45°倾斜透光片界面反射的无用光反射到远离PINTIA接收器收光光路上,从而减少光学串扰。反光装置的放光角度设计非常重要,通过多次试验得出,在反光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至12°时,反光的效果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已经能够明显降低串扰现象,在反光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1°时,其串扰现象基本消失,到达最佳的效果。
壳体中设置有倾斜透光片和水平透光片,水平透光片设置在倾斜透光片的正上方,倾斜透光片设置在屏蔽装置和反光装置之间;倾斜透光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壳体中设置有激光器、接收器以及光纤安装座,激光器的中心线和接收器的中心线相互垂直,激光器的中心线和光纤安装座的中心线重合,接收器设置在激光器和光纤安装座之间,且接收器设置在激光器和光纤安装座的上方;所述屏蔽装置、反光装置、倾斜透光片以及水平透光片设置在激光器、接收器以及光纤安装座形成的区域之间,倾斜透光片的中心设置在激光器的中心线上。在光通信行业中,光纤与激光器进行封装,以实现电光转换,一般采用激光焊接工艺。光纤通信所用激光器一般采用LD激光器,激光器因波长、功率、焦距、封装结构等差异,不能直接与光纤或光缆连接使用,必须加工成与光纤活动连接器标准结构相连接,且必须满足一定光功率范围,以适应不同的光传输距离。
光纤与接收器进行封装,以实现光电转换,一般采用激光焊接和胶粘工艺。光纤通信所用接收器一般采用PINTIA或APDTIA或PIN接收器,接收器因波长、光电流、焦距、封装结构等影响,不能直接与光纤或光缆连接使用,必须加工成与光纤活动连接器标准结构相连接,且必须满足一定的光电流参数,以接收远距离所发的光信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该结构能够提高器件运行时抗串扰、高灵敏度的影响,解决现有光串扰影响接收器的高灵敏度指标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激光器;2—屏蔽装置;3—接收器;4—水平透光片;5—光纤安装座;6—倾斜透光片;7—反光装置;8—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能够降低光器件的串扰的改进结构,包括壳体8,在壳体8中的激光器和接收器之间增加屏蔽金属,以屏蔽激光器端发射信号经过壳体多次反射、衍射的光信号直接进入接收器端,同时在壳体激光器光路和45°光学片的下方设计一个倾斜为11°的金属反光片,从而将激光器反射经过45°光学片界面反射的非接收器端光信号反射在激光器和接收器光路外。通过这两种结构特点来实现了激光器发射光的光信号对接收器的灵敏度指标的低串扰影响。
壳体8中设置有水平透光片4和呈45°倾斜的倾斜透光片6,水平透光片4设置在倾斜透光片6的正上方,倾斜透光片6设置在屏蔽装置2和反光装置7之间;壳体8中设置有激光器1、接收器3以及光纤安装座5,激光器1的中心线和接收器3的中心线相互垂直,接收器3设置在激光器1和光纤安装座5之间,且接收器3设置在激光器1和光纤安装座5的上方;所述屏蔽装置2、反光装置7、倾斜透光片6以及水平透光片4设置在激光器1、接收器3以及光纤安装座5形成的区域之间。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来自于远距离光信号经由光纤传输进入壳体8内部,由45°倾斜透光片6反射进入水平透光片4后进入接收器,接收器3将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激光器1将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透过45°倾斜透光片6进入光纤,经光纤进行远距离信号传输。为了保证光信号传输的角度能够保持稳定,将激光器1的中心线和光纤安装座5的中心线设置为重合,倾斜透光片6的中心设置在激光器1的中心线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能够降低光器件的串扰的改进结构,包括壳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8)中设置有屏蔽装置(2)和反光装置(7),屏蔽装置(2)设置在反光装置(7)的上方,且反光装置(7)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至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降低光器件的串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装置(7)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降低光器件的串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装置(2)为金属屏蔽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降低光器件的串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装置(7)为金属反光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降低光器件的串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8)中设置有倾斜透光片(6)和水平透光片(4),水平透光片(4)设置在倾斜透光片(6)的正上方,倾斜透光片(6)设置在屏蔽装置(2)和反光装置(7)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降低光器件的串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透光片(6)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能够降低光器件的串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8)中设置有激光器(1)、接收器(3)以及光纤安装座(5),激光器(1)的中心线和接收器(3)的中心线相互垂直,激光器(1)的中心线和光纤安装座(5)的中心线重合,接收器(3)设置在激光器(1)和光纤安装座(5)之间,且接收器(3)设置在激光器(1)和光纤安装座(5)的上方;所述屏蔽装置(2)、反光装置(7)、倾斜透光片(6)以及水平透光片(4)设置在激光器(1)、接收器(3)以及光纤安装座(5)形成的区域之间,倾斜透光片(6)的中心设置在激光器(1)的中心线上。
CN201520810413.6U 2015-10-20 2015-10-20 一种能够降低光器件的串扰的改进结构 Active CN205027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10413.6U CN205027939U (zh) 2015-10-20 2015-10-20 一种能够降低光器件的串扰的改进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10413.6U CN205027939U (zh) 2015-10-20 2015-10-20 一种能够降低光器件的串扰的改进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27939U true CN205027939U (zh) 2016-02-10

Family

ID=55260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10413.6U Active CN205027939U (zh) 2015-10-20 2015-10-20 一种能够降低光器件的串扰的改进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279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4786A (zh) * 2020-12-08 2021-03-26 成都新易盛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判断光模块收端串扰的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4786A (zh) * 2020-12-08 2021-03-26 成都新易盛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判断光模块收端串扰的方法及系统
CN112564786B (zh) * 2020-12-08 2021-11-23 成都新易盛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判断光模块收端串扰的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08343B (zh) 单纤双向组件及其封装方法
CN103513351B (zh) 光模块
CN102546030B (zh) 利用单波长通信的光收发机
CN202102148U (zh) 单纤双向光电组件
CN104601244A (zh) 一种400Gb/s热插拔高速光收发模块
CN207457557U (zh) 一种基于单纤双向的光收发组件和光模块
CN105871471A (zh) 光模块
CN201584974U (zh) 万兆gpon光网络单元端光收发一体模块
CN110045466A (zh) 光收发器
CN108072944A (zh) 一种光收发器
CN205027939U (zh) 一种能够降低光器件的串扰的改进结构
CN216351386U (zh) 一种光发射器件和光模块
CA3010136A1 (en) Bidirectional optical sub assembly
CN204009151U (zh) 一种采用罐型封装的微型无源光网络单纤双向光器件
CN114257307A (zh) 一种光纤到户混传光收发模块
CN108072940A (zh) 光模块
CN107462956A (zh) 光接收次模块和光模块
CN201584973U (zh) 万兆epon光网络单元端光收发一体模块
CN105278058B (zh) 具有光时域信号反射功能的光网络单元三向光组件
CN202077033U (zh) 用于10g pon的单纤双向光收发模块光组件
CN202748503U (zh) 带连接器单纤双向光器件
CN214097890U (zh) 适用于高速长距离传输的单纤双向光器件及光通信装置
CN210376774U (zh) 一种eml激光发射和接收器一体化封装结构
CN201886180U (zh) 一种万兆epon网络onu端用光器件
CN102183827A (zh) 用于10g pon的单纤双向光收发模块光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