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26538U -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26538U
CN205026538U CN201520547080.2U CN201520547080U CN205026538U CN 205026538 U CN205026538 U CN 205026538U CN 201520547080 U CN201520547080 U CN 201520547080U CN 205026538 U CN205026538 U CN 205026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or
reflecting surface
plate
light
lo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4708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立顶
杨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Clt Car Ligh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Clt Car Ligh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Clt Car Ligh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Clt Car Ligh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4708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26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26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2653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本系统包括LED光源、反光杯、透镜,LED光源包括上LED光源和下LED光源;反光杯分设为与上LED光源相配合的上反光杯和与下LED光源相配合的下反光杯;透镜包括平面状的入射面和供光出射的外凸面;透镜在靠近所述入射面的一侧设置有凸出在外凸面外侧的定位凸环,外凸面与定位凸环的回转轴线彼此重合;设所述透镜的外凸面的厚度为B,自外凸面顶部向定位凸环一侧的厚度为B/3的前段部分为椭球面,厚度为2B/3的后段部分为抛物面;椭球面状的前段部分与抛物面状的后段部分之间的连接处圆滑过渡。本系统不但光照效果良好,照明度较高,视野清晰,而且出射光线的光型好,亮度和光效也更高。

Description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前照大灯一般采取反光杯进行聚光,经反光杯聚光后的光线在出射时采用透镜进行再次聚光,并使得汽车前方的光线达到一定的照度值,从而为驾驶人员提供照明。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反光杯聚光后存在光线不均匀的缺陷,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反光杯在内表面增加凸点来改善出光效果,但是这种结构会导致产生亮斑,光照效果不佳。
因此,如何获得一种光照效果良好的汽车大灯,是目前汽车照明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本大灯不但光照效果良好,照明度较高,视野清晰,而且出射光线的光型好,亮度和光效也更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包括LED光源、反光杯、透镜,所述LED光源包括设置在定位平台上台面上的上LED光源以及设置在定位平台下台面上的下LED光源;
所述反光杯分设为与上LED光源相配合的上反光杯和与下LED光源相配合的下反光杯;
所述透镜为平凸透镜,包括平面状的入射面和供光出射的外凸面;透镜在靠近所述入射面的一侧设置有凸出在外凸面外侧的定位凸环,所述外凸面与所述定位凸环的回转轴线彼此重合;所述入射面和供光出射的外凸面之间为透明的镜体;设所述透镜的外凸面的厚度为B,自外凸面顶部向定位凸环一侧的厚度为B/3的前段部分为椭球面,厚度为2B/3的后段部分为抛物面;所述椭球面状的前段部分与抛物面状的后段部分之间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优选的,所述上反光杯包括上反光杯杯体,所述上反光杯杯体内部为上反光杯反射面,自上反光杯的杯口至远离上反光杯的杯口一侧,所述上反光杯反射面由顺次相连的第一上反光杯反射面、第二上反光杯反射面、第三上反光杯反射面构成,第一上反光杯反射面、第二上反光杯反射面、第三上反光杯反射面均为二次贝塞尔曲线拟合而成的曲面,第一上反光杯反射面与第二上反光杯反射面之间以及第二上反光杯反射面与第三上反光杯反射面之间的连接处均为光滑过渡,且第一上反光杯反射面、第二上反光杯反射面、第三上反光杯反射面的曲率半径依次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上反光杯杯体在杯口一侧设有竖直状设置的上反光杯加强板,上反光杯杯体的底部设有向外突出的、水平状设置的上反光杯定位板;上反光杯加强板的中轴线和上反光杯定位板的中轴线相交而得到的平面为上反光杯投影面,所述上反光杯定位板在上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大于上反光杯加强板在上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
更进一步的,设上反光杯定位板在上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为L1,靠近杯口一侧且长度为2L1/5的上反光杯定位板为上反光杯定位板前段部分,远离杯口一侧且长度为L1/5的上反光杯定位板为上反光杯定位板后段部分,中间长度为2L1/5的上反光杯定位板为上反光杯定位板中段部分;所述第一上反光杯反射面与上反光杯定位板前段部分相对应连接,第二上反光杯反射面与上反光杯定位板中段部分对应连接,第三上反光杯反射面与上反光杯定位板后段部分对应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反光杯包括下反光杯杯体,所述下反光杯杯体内部为下反光杯反射面,自下反光杯的杯口至远离下反光杯的杯口一侧,所述下反光杯反射面由顺次相连的第一下反光杯反射面、第二下反光杯反射面、第三下反光杯反射面构成,第一下反光杯反射面、第二下反光杯反射面、第三下反光杯反射面均为二次贝塞尔曲线拟合而成的曲面,第一下反光杯反射面与第二下反光杯反射面之间以及第二下反光杯反射面与第三下反光杯反射面之间的连接处均为光滑过渡,且第一下反光杯反射面、第二下反光杯反射面、第三下反光杯反射面的曲率半径依次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下反光杯杯体在杯口一侧设有竖直状设置的下反光杯加强板,下反光杯杯体的底部设有向外突出的、水平状设置的下反光杯定位板;下反光杯加强板的中轴线和下反光杯定位板的中轴线相交而得到的平面为下反光杯投影面,所述下反光杯定位板在下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大于下反光杯加强板在下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
更进一步的,设下反光杯定位板的板面在下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为L2,靠近杯口一侧且长度为L2/6的下反光杯定位板为下反光杯定位板前段部分,远离杯口一侧且长度为L2/6的下反光杯定位板为下反光杯定位板后段部分,中间长度为2L2/3的下反光杯定位板为下反光杯定位板中段部分;所述第一下反光杯反射面与下反光杯定位板前段部分相对应连接,第二下反光杯反射面与下反光杯定位板中段部分对应连接,第三下反光杯反射面与下反光杯定位板后段部分对应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反光杯定位板在上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L1大于下反光杯定位板在下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L2。
进一步的,本系统还包括设置在上反光杯和下反光杯的光线出射前方的挡光机构,所述挡光机构包括与散热器固定联接的定位板,定位板上设置有挡光板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挡光板动作以使得汽车前照大灯发出近光光型或远光光型。
优选的,所述挡光板包括便于其自身与定位板构成铰接配合的转动轴孔;挡光板在转动轴孔的旁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形成明暗截止线的挡光臂和拨动臂;
所述挡光臂呈板状,且板状挡光臂的板面与光线出射方向垂直,挡光臂的上边沿在靠近转动轴孔一侧设置有第一直边,在远离转动轴孔一侧设置有第二直边,所述第一直边和第二直边二者不平行且通过向上凸起的弧形边连接在一起,所述弧形边的最高点突出在第一直边的上侧;
所述拨动臂上设置有拨动孔,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即拨动轴的端部伸入拨动孔中,所述驱动机构的拨动轴通过拨动孔驱动挡光板的挡光臂绕转动轴孔上下转动,以使得汽车前照大灯发出近光光型或远光光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反光杯结构,即本实用性中的反光杯分设为上反光杯和下反光杯,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上反光杯和下反光杯的反射面均为二次贝塞尔曲线拟合而成的曲面,这种曲面构成的反射面将使得出射光线的光型更好,亮度和光效也更高,因此本实用新型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不但有效地提高改善了汽车大灯的出光效果,所得光型符合法规要求,而且确保了行车安全,也提高了车内乘客的驾乘舒适性。
2)、本实用新型中的上反光杯和下反光杯均采用三段反射面组合的方式,且三段反射面均为二次贝塞尔曲线拟合而成的曲面,这种多曲面拟合的设计结构不但使得灯珠即LED光源所发出的光被最大限度的收集利用,而且双光源所发出的的光被有效地叠加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出射光线的亮度和光效。相较于普通设计所能达到的64%的光效,本实用新型的光效高达82.9%,从而本实用新型极大地提高了能效。
3)、本实用新型中透镜的外凸面采用多个非球面设计,即外凸面的前段部分即出射端为椭球面,其主要功能为将出射光线打散,外凸面的后段部分即入射端为抛物面,其主要功能为使入射光线汇聚。本实用新型中透镜的此种设计,不但能实现对入射光线的再次合理分配,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出射光线的光照效果和照明度,从而更好地满足了乘员的驾乘感。
4)、本实用新型中的挡光臂的上边沿由依次相连的第一直边、弧形边和第二直边构成,这种结构的上边沿能够更精确地控制光型,从而第一直边、弧形边和第二直边彼此配合不但能够使出射光线符合设定光型,而且出射光线的光型和亮度均达到或超过了国标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光学系统所处大灯模组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2、3均是大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6均是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7、8均是大灯模组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10均是大灯模组中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上反光杯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12是上反光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上反光杯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下反光杯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15是下反光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仰视图。
图17a、17b均是挡光机构在前照大灯发出近光光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a、18b均是挡光机构在前照大灯发出远光光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挡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光线出射线路图。
图21是大灯模组所发出的近光光型图。
图22是大灯模组所发出的远光光型图。
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10—上反光杯11—上反光杯杯体111—上反光杯反射面
12—上反光杯加强板13—上反光杯定位板131—上反光杯定位孔
20—下反光杯21—下反光杯杯体211—下反光杯反射面
22—下反光杯加强板23—下反光杯定位板231—下反光杯定位孔
30—散热器31—定位平台31a—上台面31b—下台面
32a—上反光杯定位台32b—下反光杯定位台33—对接板
331—套筒定位柱332—套筒安装孔333—模组定位孔
334—挡光机构定位孔335—挡光机构定位柱34—散热通道
35—散热片351—风扇安装孔
40—透镜41—外凸面42—入射面43—定位凸环
50—套筒51—限位翻边52—固定座53—卡爪
54—限位块55—镂空部56—工艺安装孔57—缺口
60—挡光机构61—定位板611—挡块62—驱动机构
621—拨动轴63—挡光板631—转动轴孔632—挡光臂
6321—第一直边6322—弧形边6323—第二直边
6324—限位槽633—拨动臂6331—拨动孔
70a—上固定弹片70b—下固定弹片
80a—上LED光源80b—下LED光源
90—电源转接板
10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汽车前照大灯模组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1.透镜
如图5、6所示,透镜40为平凸透镜,包括平面状的入射面42和供光出射的外凸面41;透镜40在靠近所述入射面42的一侧设置有凸出在外凸面41外侧的定位凸环43,所述外凸面41与所述定位凸环43的回转轴线彼此重合;所述入射面和供光出射的外凸面之间为透明的镜体。
所述透镜40的材质为高硼硅光学级玻璃。
如图6所示,所述透镜40的外凸面41的厚度为B,自外凸面41顶部向定位凸环43一侧的厚度为B/3的前段部分为椭球面,厚度为2B/3的后段部分为抛物面;所述椭球面状的前段部分与抛物面状的后段部分之间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光线自入射面42首先进入抛物面状的后段部分,此后段部分将进入其中的光线汇聚起来,然后光线进入椭球面状的前段部分,前段部分将光线打散后射出。本实用新型中的透镜对入射其中的光线再次合理分配后射出,从而使得出射的光线不但符合国标,也可以更好地满足车内乘客的驾乘感。
2.套筒
如图7、8所示,套筒50呈中空状,套筒50包括圆环状的筒体和设置在筒体后侧的固定座52,筒体和固定座52成整体状,筒体的前端部设有向筒体内侧弯折的、环状的限位翻边51,所述筒体的靠近限位翻边的前段筒壁上设有与限位翻边相配合的卡爪部,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自筒体后端向筒体前端延伸的缺口57。
如图2~4所示,所述缺口57设置在套筒50的正下端,有利于及时散热。
如图7、8所示,所述卡爪部包括沿环向均匀地设置在筒体前段筒壁上的三个卡爪53,所述卡爪53的后端与筒体的前段筒壁连成一个整体,卡爪53的前端沿筒体轴向向前悬伸,即卡爪53的前端与筒体筒壁之间设有镂空部55,且卡爪53自其后端至前端逐渐弹性偏向筒体内侧。任一个卡爪53的前端均设置有向筒体内侧凸起的限位块54,限位块54朝向固定座52一侧设置为斜面,限位块54与所述限位翻边51之间构成限位区域。
如图7所示,所述固定座52的端面上设有工艺安装孔56和紧固螺纹孔。
3.上反光杯
如图11~13所示,上反光杯10包括上反光杯杯体11,上反光杯杯体11在杯口一侧设有上反光杯加强板12,上反光杯杯体11的底部设有向外突出的上反光杯定位板13,上反光杯定位板13上设有上反光杯定位孔131;所述上反光杯定位板13的板面呈水平面状,上反光杯加强板12的板面呈与上反光杯定位板13的板面相垂直的竖直面状;上反光杯加强板12的中轴线和上反光杯定位板13的中轴线相交而得到的平面为上反光杯投影面,所述上反光杯定位板13在上反光杯投影面(在图12中即为平行于纸面方向或即为纸面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大于上反光杯加强板12在上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
如图12、13所示,所述上反光杯杯体11内部为上反光杯反射面111,上反光杯定位板13在上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为L1,靠近杯口一侧且长度为2L1/5的上反光杯定位板为上反光杯定位板前段部分,远离杯口一侧且长度为L1/5的上反光杯定位板为上反光杯定位板后段部分,中间长度为2L1/5的上反光杯定位板为上反光杯定位板中段部分。所述上反光杯反射面111由顺次相连的第一上反光杯反射面、第二上反光杯反射面、第三上反光杯反射面构成,所述第一上反光杯反射面与上反光杯定位板前段部分相对应连接,第二上反光杯反射面与上反光杯定位板中段部分对应连接,第三上反光杯反射面与上反光杯定位板后段部分对应连接。第一上反光杯反射面、第二上反光杯反射面、第三上反光杯反射面均为二次贝塞尔曲线拟合而成的曲面,第一上反光杯反射面与第二上反光杯反射面之间以及第二上反光杯反射面与第三上反光杯反射面之间的连接处均为光滑过渡,且第一上反光杯反射面、第二上反光杯反射面、第三上反光杯反射面的曲率半径依次减小。
如图11所示,所述上反光杯定位板13设置为两块,两块反光杯定位板13沿上反光杯杯体11的中轴线对称分设在上反光杯杯体11的两侧。
由于上反光杯10的上反光杯反射面111为二次贝塞尔曲线拟合而成的曲面,从而上反光杯反射面111使得下方灯珠即LED光源所发出的光最大限度地被收集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光效(普通设计只有64%,而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使得光效达到了82.9%),也即本实用新型中的上反光杯反射面111不但所得光型更好,同时亮度更高,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更确保了行车的安全性。
4.下反光杯
如图14~16所示,下反光杯20包括下反光杯杯体21,下反光杯杯体21在杯口一侧设有下反光杯加强板22,下反光杯杯体22的底部设有向外突出的下反光杯定位板23,下反光杯定位板23上设有下反光杯定位孔232;所述下反光杯定位板23的板面呈水平面状,下反光杯加强板22的板面呈与下反光杯定位板23的板面相垂直的竖直面状;下反光杯加强板22的中轴线和下反光杯定位板23的中轴线相交而得到的平面为下反光杯投影面,所述下反光杯定位板23在下反光杯投影面(在图16中即为平行于纸面方向或即为纸面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大于下反光杯加强板22在下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
需要指出的是,处于工作位置时的下反光杯20的下反光杯定位板23位于上侧,如图1、3、4所示。图14~16中所示的下反光杯20是为了更好地对其结构进行说明,而没有按照工作位置进行展示。
如图4所示,所述下反光杯杯体22内部为下反光杯反射面222。
如图16所示,下反光杯定位板23在下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为L2,靠近杯口一侧的长度为L2/6的下反光杯定位板为下反光杯定位板前段部分,远离杯口一侧的长度为L2/6的下反光杯定位板为下反光杯定位板后段部分,中间长度为2L2/3的下反光杯定位板为下反光杯定位板中段部分。所述下反光杯反射面222由顺次相连的第一下反光杯反射面、第二下反光杯反射面、第三下反光杯反射面构成,所述第一下反光杯反射面与下反光杯定位板前段部分相对应连接,第二下反光杯反射面与下反光杯定位板中段部分对应连接,第三下反光杯反射面与下反光杯定位板后段部分对应连接。第一下反光杯反射面、第二下反光杯反射面、第三下反光杯反射面均为二次贝塞尔曲线拟合而成的曲面,第一下反光杯反射面与第二下反光杯反射面之间以及第二下反光杯反射面与第三下反光杯反射面之间的连接处均为光滑过渡,且第一下反光杯反射面、第二下反光杯反射面、第三下反光杯反射面的曲率半径依次减小。
如图22所示,所述下反光杯定位板23设置为两块,两块反光杯定位板23沿下反光杯杯体22的中轴线对称分设在下反光杯杯体22的两侧。
由于下反光杯20的下反光杯反射面222为二次贝塞尔曲线拟合而成的曲面,从而下反光杯反射面222使得下方灯珠即LED光源所发出的光最大限度地被收集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光效(普通设计只有64%,而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使得光效达到了82.9%),也即本实用新型中的下反光杯反射面222不但所得光型更好,同时亮度更高,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更确保了行车的安全性。
如图3、4所示,上反光杯定位板13在上反光杯投影面即下反光杯投影面(在图16中即为平行于纸面方向或即为纸面方向)上的投影长度L1大于下反光杯定位板23在上反光杯投影面即下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L2。
5.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器30由铝合金压铸一体成型,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热阻,提高了散热效率。
如图9、10所示,散热器30上设置有用于安置LED光源的定位平台31,所述LED光源包括设置在定位平台上台面31a上的上LED光源80a以及设置在定位平台下台面31b上的下LED光源80b,所述上LED光源80a通过上固定弹片70a固定,下LED光源80b通过下固定弹片70b固定。
所述定位平台3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固定上反光杯10的上反光杯定位台32a和固定下反光杯20的下反光杯定位台32b,所述上反光杯定位台32a和下反光杯定位台32b的台面均凸出在定位平台31台面的外侧。所述上反光杯定位台32a和下反光杯定位台32b均呈半圆环状设置,且半圆环的开口一侧设置为光线的出射方向。
所述散热器30在上反光杯定位台32a和下反光杯定位台32b的外侧布设有多个并行的、鳍片状的散热片35,相邻所述散热片35之间设有间隙。鳍片状的所述散热片35的伸展方向垂直于所述定位平台31的台面。
所述散热片35的翅片高度自定位平台31的中部至定位平台31的两侧逐渐变小,如图9、10所示,处于定位平台31中部的散热片35的尺寸较大,而处于定位平台31两侧的散热片35的尺寸较小,这种结构形式有利于提高辐射散热和对流散热的效率。
如图3、4所示,处于定位平台31中部的散热片35的上下两端之间的尺寸与上反光杯10杯顶和下反光杯20杯底之间的间距相吻合,即处于定位平台31中部的散热片35的上下两端之间的尺寸至少应当等于上反光杯10杯顶和下反光杯20杯底之间的间距,这样将取得最佳的散热效果。
如图1、2、9所示,处于定位平台31中部的若干组散热片35在背离定位平台31一侧设置有风扇安装孔351,工作时风扇100通过风扇安装孔351安装固定在散热器30的背面。
如图9、10所示,所述定位平台31上设置有散热通道34,散热通道34沿光线的出射方向贯穿整个定位平台31,即散热通道34沿着光线的出射方向在定位平台31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散热通道34在靠近散热器30一侧的开口设置为朝向风扇100。
如图10所示,所述定位平台31在其沿光线出射方向的前侧设置有空缺部,散热通道34在定位平台31前侧的开口开设在空缺部处。所述空缺部的设置有助于形成对流传热,提高了散热效果。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扇100的排风方向与光线出射方向重合且反向,此时风扇100的排风方向上有发热量较大的反光杯,在风扇100的抽吸作用下,空气从透镜40一侧向风扇100一侧流动,空气在流动的路程中,依次挟带从套筒50和散热器30间隙中散逸处的热气,空气并流过上反光杯10和下反光杯20的杯面,最后穿过相邻散热片之间的间隙而被排走;与此同时,风扇100还通过散热通道34将大灯模组内部的热空气吸出而排走。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扇通过其巧妙的排风途径设计,极大地增强了空气的对流性能,实现了优良的对流散热能力。
如图9、10所示,所述定位平台31的前侧即光线出射一侧设有对接板33,所述对接板33为由两条直立板和一条水平横板构成的U形状;对接板33在其直立板的上下两端部分别开设有模组定位孔333,同一直立板的两个模组定位孔333之间设置有套筒定位柱331和套筒安装孔332;对接板33还在其两个直立板上各自设置有一个挡光机构定位孔334,并在其水平横板上设置有两个挡光机构定位柱335。
两个挡光机构定位孔334和两个挡光机构定位柱335彼此配合,能够确保挡光机构60安装的稳固性,从而有利于挡光机构60中的挡光板63能够可靠地发挥其遮光的功能。
如图1、2所示,所述定位平台31还在风扇100的下侧设置有电源转接板90,电源转接板90的前端自散热片35的下侧穿过并固定在定位平台31的下台面31b上。
6.挡光机构
如图1、17a~18b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在上反光杯10和下反光杯20的光线出射前方的挡光机构60,所述挡光机构60包括与散热器30的对接板33固定联接的定位板61,定位板61上设置有挡光板63以及驱动挡光板63动作的驱动机构62;所述驱动机构62驱动挡光板63动作并使得挡光板63处于封挡在上反光杯10和下反光杯20的杯口处以使大灯发射出近光光型或偏离上反光杯10和下反光杯20的杯口处以使大灯发射出远光光型两种位置状态。
如图19所示,所述挡光板63包括便于其自身与定位板61构成铰接配合的转动轴孔631;挡光板63在转动轴孔631的旁侧分别设置有挡光臂632和拨动臂633。所述挡光臂632用于形成明暗截止线。
所述挡光臂632呈板状,且板状挡光臂632的板面与光线出射方向垂直,挡光臂632的上边沿在靠近转动轴孔631一侧设置有第一直边6321,在远离转动轴孔631一侧设置有第二直边6323,所述第一直边6321和第二直边6323二者不平行且通过向上凸起的弧形边6322连接在一起,所述弧形边6322的最高点突出在第一直边6321和第二直边6323的上侧。
如图17a、17b所示,所述第一直边6321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直边6321所处的水平面高于第二直边6323的较高端点,也即第一直边6321所处的水平面高于第二直边6323的最高点。
所述驱动机构62驱动拨动臂633动作,挡光臂632绕转动轴孔631上下转动时,使得第一直边6321、弧形边6322和第二直边6323均伸出在定位板61上板沿的上侧以使大灯发射出近光光型(如图18a、18b),或者第一直边6321、弧形边6322和第二直边6323均被定位板61的上板沿遮挡而使大灯发射出远光光型(如图17a、17b)两种位置状态。
具体说来,如图17a、17b所示,此时挡光臂632的第一直边6321呈水平状,第二直边6323被定位板61遮挡,此时所述第一直边6321、定位板61的上板沿与两个反光杯的杯口部共同围合成供光出射的区域,大灯模组发出远光光型。远光光型图请参见图22所示。
如图18a、18b所示,此时挡光臂632的第二直边6323呈水平状,此时所述第一直边6321、弧形边6322、第二直边6323与两个反光杯的杯口部共同围合成供光出射的区域,汽车前照大灯发出近光光型。近光光型图请参见图21所示。
这种由第一直边6321、弧形边6322和第二直边6323彼此配合而构成上边沿为曲线的挡光臂632能够更精确地控制光型,并使出射光线符合设定光型。
所述拨动臂633上设置有拨动孔6331,驱动机构62的输出端即拨动轴621的端部伸入拨动孔6331中,所述驱动机构62的拨动轴621通过拨动孔6331驱动挡光板63的挡光臂632绕转动轴孔631上下转动,以使得大灯模组发出近光光型或远光光型。
如图17a~19所示,所述第二直边6323的远离转动轴孔63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6324,所述定位板61的上板沿在相应位置处设置有与限位槽6324相配合的限位挡块611。
由图21和图22可以看出,本大灯模组所照射出的光型不但均匀好看,而且显示的数据和形状也是较为理想的,相较于现有大灯的照射数据和形状具有显著优势。具体说来,本大灯模组所发出的光型,无论宽度、厚度、均匀度还是可视照度均达到乃至超过了国标要求,而且明暗截止线清晰,驾乘感觉安全可靠性高。
驱动机构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可以采用通电磁吸的方式,这种通电磁吸的驱动方式可参考现有技术。
下面结合附图对大灯模组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模组包括上反光杯10、下反光杯20、散热器30、透镜40、套筒50、挡光机构60、上固定弹片70a、下固定弹片70b、上LED光源80a、下LED光源80b、电源转接板90和风扇100。
而本实用新型中的光学系统则包括其中的上LED光源80a、下LED光源80b、上反光杯10、下反光杯20、透镜40和挡光机构60,所述挡光机构60的功能一方面实现更精确地控制光型,另一方面则用于切换远近光型,满足大灯模组的光型需求。
工作时,先将所述上固定弹片70a(可采用不锈钢张力弹片)将上LED光源80a压设在散热器定位平台31的上台面31a上,下固定弹片70b将下LED光源80b压设在散热器定位平台31的下台面31b上,则上LED光源80a和下LED光源80b的底部均紧紧地贴靠在散热器30的定位平台31上,从而一方面保证了上LED光源80a和下LED光源80b的位置不会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然后将上反光杯10和下反光杯20分别安置到散热器30上,即采用螺钉依次穿过上反光杯定位板13上的上反光杯定位孔131和散热器定位平台31的上台面31a上的相对应的安装孔,从而将上反光杯10紧紧地固定在散热器30的上台面31a上;同样的,采用螺钉依次穿过下反光杯定位板23上的下反光杯定位孔131和散热器定位平台31的下台面31b上的相对应的安装孔,从而将下反光杯20紧紧地固定在散热器30的下台面31b上;并在散热器30的远离套筒50的后侧固定安装电源转接板90和风扇100,在散热器30的前侧安装挡光机构60。
安装透镜时,透镜40自套筒50的固定座52一侧的开口处进入,并沿筒体内壁向筒体前端移动至限位块54的斜面处,透镜40的后端沿限位块54的斜面继续前移并撑开卡爪53前端的限位块54,最终透镜40进入限位块54和限位翻边51之间的限位区域,此时卡爪53前端弹性回复至原始位置,则透镜40即被紧紧地卡扣在套筒50中。
安装完透镜40的套筒50通过固定座52上的工艺安装孔56和紧固螺纹孔与散热器30的对接板33紧密地固定在一起。
上LED光源80a和下LED光源80b分别通过排线与电源转接板90连接,工作时接通上LED光源80a、下LED光源80b和电源转接板90,上LED光源80a和下LED光源80b均通电发光,且上LED光源80a发出的光经上反光杯10的反射面111反射,而下LED光源80b所发出的光经下反光杯20的反射面211反射,即上LED光源80a、下LED光源80b所发出的光首先经过上、下反光杯的一次反射,反射后的光线经过透镜40二次光学折射后投射出去,最终上LED光源80a、下LED光源80b所发出的光有效地叠加在一起得到光型更理想、亮度和光效更高的出射光。
此外,上反光杯10和下反光杯20固定在散热器30上以后,可通过不同的套筒连接不同尺寸的透镜,整个汽车前照大灯还可以使用不同的安装支架安装在不同的车灯内部,灵活变换的结构能够更加适应不同的汽车大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光学系统照射所得到的光型,无论宽度、厚度、均匀度还是可视照度均达到乃至超过了国标要求,而且明暗截止线清晰,驾乘感觉安全可靠性高。

Claims (10)

1.一种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包括LED光源、反光杯、透镜(40),其特征在于:
所述LED光源包括设置在定位平台上台面(31a)上的上LED光源(80a)以及设置在定位平台下台面(31b)上的下LED光源(80b);
所述反光杯分设为与上LED光源(80a)相配合的上反光杯(10)和与下LED光源(80b)相配合的下反光杯(20);
所述透镜(40)为平凸透镜,包括平面状的入射面(42)和供光出射的外凸面(41);透镜(40)在靠近所述入射面(42)的一侧设置有凸出在外凸面(41)外侧的定位凸环(43),所述外凸面(41)与所述定位凸环(43)的回转轴线彼此重合;所述入射面(42)和供光出射的外凸面(41)之间为透明的镜体;设所述透镜(40)的外凸面(41)的厚度为B,自外凸面(41)顶部向定位凸环(43)一侧的厚度为B/3的前段部分为椭球面,厚度为2B/3的后段部分为抛物面;所述椭球面状的前段部分与抛物面状的后段部分之间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反光杯(10)包括上反光杯杯体(11),所述上反光杯杯体(11)内部为上反光杯反射面(111),自上反光杯(10)的杯口至远离上反光杯(10)的杯口一侧,所述上反光杯反射面(111)由顺次相连的第一上反光杯反射面、第二上反光杯反射面、第三上反光杯反射面构成,第一上反光杯反射面、第二上反光杯反射面、第三上反光杯反射面均为二次贝塞尔曲线拟合而成的曲面,第一上反光杯反射面与第二上反光杯反射面之间以及第二上反光杯反射面与第三上反光杯反射面之间的连接处均为光滑过渡,且第一上反光杯反射面、第二上反光杯反射面、第三上反光杯反射面的曲率半径依次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反光杯杯体(11)在杯口一侧设有竖直状设置的上反光杯加强板(12),上反光杯杯体(11)的底部设有向外突出的、水平状设置的上反光杯定位板(13);上反光杯加强板(12)的中轴线和上反光杯定位板(13)的中轴线相交而得到的平面为上反光杯投影面,所述上反光杯定位板(13)在上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大于上反光杯加强板(12)在上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设上反光杯定位板(13)在上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为L1,靠近杯口一侧且长度为2L1/5的上反光杯定位板为上反光杯定位板前段部分,远离杯口一侧且长度为L1/5的上反光杯定位板为上反光杯定位板后段部分,中间长度为2L1/5的上反光杯定位板为上反光杯定位板中段部分;所述第一上反光杯反射面与上反光杯定位板前段部分相对应连接,第二上反光杯反射面与上反光杯定位板中段部分对应连接,第三上反光杯反射面与上反光杯定位板后段部分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反光杯(20)包括下反光杯杯体(21),所述下反光杯杯体(21)内部为下反光杯反射面(211),自下反光杯(20)的杯口至远离下反光杯(20)的杯口一侧,所述下反光杯反射面(211)由顺次相连的第一下反光杯反射面、第二下反光杯反射面、第三下反光杯反射面构成,第一下反光杯反射面、第二下反光杯反射面、第三下反光杯反射面均为二次贝塞尔曲线拟合而成的曲面,第一下反光杯反射面与第二下反光杯反射面之间以及第二下反光杯反射面与第三下反光杯反射面之间的连接处均为光滑过渡,且第一下反光杯反射面、第二下反光杯反射面、第三下反光杯反射面的曲率半径依次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反光杯杯体(21)在杯口一侧设有竖直状设置的下反光杯加强板(22),下反光杯杯体(21)的底部设有向外突出的、水平状设置的下反光杯定位板(23);下反光杯加强板(22)的中轴线和下反光杯定位板(23)的中轴线相交而得到的平面为下反光杯投影面,所述下反光杯定位板(23)在下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大于下反光杯加强板(22)在下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设下反光杯定位板(23)的板面在下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为L2,靠近杯口一侧且长度为L2/6的下反光杯定位板为下反光杯定位板前段部分,远离杯口一侧且长度为L2/6的下反光杯定位板为下反光杯定位板后段部分,中间长度为2L2/3的下反光杯定位板为下反光杯定位板中段部分;所述第一下反光杯反射面与下反光杯定位板前段部分相对应连接,第二下反光杯反射面与下反光杯定位板中段部分对应连接,第三下反光杯反射面与下反光杯定位板后段部分对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反光杯定位板(13)在上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L1大于下反光杯定位板(23)在下反光杯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L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还包括设置在上反光杯(10)和下反光杯(20)的光线出射前方的挡光机构(60),所述挡光机构(60)包括与散热器(30)固定联接的定位板(61),定位板(61)上设置有挡光板(63)以及驱动机构(62);所述驱动机构(62)驱动挡光板(63)动作以使得汽车前照大灯发出近光光型或远光光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板(63)包括便于其自身与定位板(61)构成铰接配合的转动轴孔(631);挡光板(63)在转动轴孔(631)的旁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形成明暗截止线的挡光臂(632)和拨动臂(633);
所述挡光臂(632)呈板状,且板状挡光臂(632)的板面与光线出射方向垂直,挡光臂(632)的上边沿在靠近转动轴孔(631)一侧设置有第一直边(6321),在远离转动轴孔(631)一侧设置有第二直边(6323),所述第一直边(6321)和第二直边(6323)二者不平行且通过向上凸起的弧形边(6322)连接在一起,所述弧形边(6322)的最高点突出在第一直边(6321)的上侧;
所述拨动臂(633)上设置有拨动孔(6331),驱动机构(62)的输出端即拨动轴(621)的端部伸入拨动孔(6331)中,所述驱动机构(62)的拨动轴(621)通过拨动孔(6331)驱动挡光板(63)的挡光臂(632)绕转动轴孔(631)上下转动,以使得汽车前照大灯发出近光光型或远光光型。
CN201520547080.2U 2015-07-23 2015-07-23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26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47080.2U CN205026538U (zh) 2015-07-23 2015-07-23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47080.2U CN205026538U (zh) 2015-07-23 2015-07-23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26538U true CN205026538U (zh) 2016-02-10

Family

ID=55259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47080.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26538U (zh) 2015-07-23 2015-07-23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2653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6567A (zh) * 2015-07-23 2015-10-14 安徽卡澜特车灯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
CN107289395A (zh) * 2016-04-11 2017-10-24 法雷奥照明公司 用于发射光束的机动车辆的前照灯模块
CN107314324A (zh) * 2017-08-10 2017-11-03 广州哥伦布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led双光源远光车灯
CN108302480A (zh) * 2016-09-26 2018-07-20 法雷奥照明公司 照明模块和包括此照明模块的用于机动车辆的照明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6567A (zh) * 2015-07-23 2015-10-14 安徽卡澜特车灯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
CN104976567B (zh) * 2015-07-23 2018-04-27 安徽明奕车辆照明有限公司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
CN107289395A (zh) * 2016-04-11 2017-10-24 法雷奥照明公司 用于发射光束的机动车辆的前照灯模块
CN108302480A (zh) * 2016-09-26 2018-07-20 法雷奥照明公司 照明模块和包括此照明模块的用于机动车辆的照明装置
CN107314324A (zh) * 2017-08-10 2017-11-03 广州哥伦布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led双光源远光车灯
CN107314324B (zh) * 2017-08-10 2024-03-26 广州市超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led双光源远光车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0652A (zh)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模组
CN104976567A (zh)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
CN205026539U (zh)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模组
CN205026538U (zh)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光学系统
CN105003875A (zh)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上反光杯
CN106439689A (zh) 远近光一体式汽车led前照灯的光学系统
CN201599691U (zh) 无眩光道路照明灯具
CN103453422B (zh) Led汽车前照灯近光光学模组
CN105972537A (zh) 高效率led单芯片远近光一体化前照大灯
CN104990019B (zh)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散热系统
CN206055461U (zh) 一种汽车照明led组态车灯
CN204806209U (zh)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散热系统
CN105066061A (zh)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下反光杯
CN201066098Y (zh) Led灯具装置
CN206130804U (zh) 远近光一体式汽车led前照灯的光学系统
CN204806289U (zh)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下反光杯
CN204806211U (zh)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散热器
CN204806210U (zh)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上反光杯
CN204042657U (zh) Led汽车用远近光一体化前照大灯
CN105003874B (zh) 高效率led双芯片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散热器
CN201688193U (zh) 一种防止led光源辐射的灯具
CN203810244U (zh) 双模组光斑叠加式汽车led前照灯的近光光学系统
CN103900013B (zh) 双模组光斑叠加式汽车led前照灯的近光光学系统
CN217034927U (zh) 一种基于高速etc的车牌识别装置补光设备
CN204042658U (zh) 用于汽车的led远近光一体化前照大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