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17360U - 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17360U
CN205017360U CN201520695576.4U CN201520695576U CN205017360U CN 205017360 U CN205017360 U CN 205017360U CN 201520695576 U CN201520695576 U CN 201520695576U CN 205017360 U CN205017360 U CN 2050173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connects
electric capacity
central processing
proces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955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洪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Land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LAND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LAND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LAND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955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173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17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173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短路检测端连接短路故障检测开关信号控制端,所述中央处理器开关量信号端连接开关量故障检测单元信号端,所述中央处理器湿度检测信号端连接湿度检测单元信号端,所述中央处理器温度检测信号端连接温度检测单元温度信号端,所述中央处理器水浸监测信号端连接水浸监测单元水浸信号端,中央处理器信息传输端连接数据传输端口,通过数据传输端口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远程终端,中央处理器通过对短路故障、开关量故障、温度、湿度、水浸情况的检测信号的判断,将实时信息发送给用户,并由用户进行远程操作控制。

Description

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安、交通监控系统已广泛布置于社区、道路等,其大多是由前端设备、控制箱和监控中心三部分构成,其前端设备可以采用模拟摄像机、数字高清网络摄像机或可视对讲机等。由于前端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长,其可能发生的故障数量也随之增加。后期维护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为了节约维护成本和提高维护效率就需要一种能对故障做出智能化判断的设备。这样就可以根据判断结果准确找出故障点及时检修,避免繁琐的故障排查过程。
传统的监控箱只是简单的做到了数据传输的功能,很少对设备箱及前端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在这种情况下当设备出现故障影响使用时维护人员只能到现场挨个排查可能出现问题的点。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额外的增加了很多人力成本。
即使有的监控箱已经具有环境参数监测,设备工作状态监测等功能,但由于需监测的设备较多且没有形成统一的监测手段和方法导致采集到的监测数据的误差较大。这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对于故障点的判断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如何全面准确的监测设备箱及前端设备的工作状态及将这些参数合理整合,做到故障点的智能判断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监控系统的控制箱,其通常裸露安装于地面或高空中,这就造成影响控制箱的因素较多,监测准确性大大下降。
对于电压监测来说不能直接反应设备的工作状态,只能判断设备供电线路是否正常,然而对于设备本身的故障却无法监测。在实际使用中供电线路本身出现短路或断路的情况在所有故障中的比例不高,因此只进行电压监测对于提高设备故障检测准确性的效果并不明显。
综上所述现有设备虽然能通过一些基本参数判断一些设备运行的基本状况,但远远不能达到故障智能判断的水平,对于设备维护的指导意义非常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其包括:中央处理器、短路故障检测开关、开关量故障检测单元、湿度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水浸监测单元;
中央处理器短路检测端连接短路故障检测开关信号控制端,所述中央处理器开关量信号端连接开关量故障检测单元信号端,所述中央处理器湿度检测信号端连接湿度检测单元信号端,所述中央处理器温度检测信号端连接温度检测单元温度信号端,所述中央处理器水浸监测信号端连接水浸监测单元水浸信号端,中央处理器信息传输端连接数据传输端口,通过数据传输端口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远程终端,中央处理器通过对短路故障、开关量故障、温度、湿度、水浸情况的检测信号的判断,将实时信息发送给用户,并由用户进行远程操作控制。
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优选的,所述短路故障检测开关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智能功率开关;
电源控制端连接第一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二电阻第一端和第一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端接地,第一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一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三电阻第一端和第四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负极和第二二极管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正极连接中央处理器控制端,所述第二二极管正极连接电源端,所述第四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负极和第五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正极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第一端还连接智能功率开关输入端,电源端连接智能功率开关电源输入端,所述智能功率开关电源输入端还连接第四电容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第二端接地,所述智能功率开关接地端分别连接第九电阻第一端和第十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五二极管正极,所述第十电阻第二端也连接第五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五二极管负极接地,所述智能功率开关输出端连接第十一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五电容第一端和第六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电容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电容第一端还分别连接第十二电阻第一端和第十三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第二端接地。
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优选的,所述开关量故障检测单元包括:
5V电源端连接第十四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四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一光耦发光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一光耦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一光耦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七电容第一端和第十八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第二端连接第一光耦三极管发射极,所述第十八电阻第二端连接3.3V电源端,5V电源端连接第十五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二光耦发光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二光耦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二光耦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八电容第一端和第十九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第二端连接第二光耦三极管发射极,所述第十九电阻第二端连接3.3V电源端,5V电源端连接第十六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三光耦发光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三光耦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三光耦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九电容第一端和第二十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九电容第二端连接第二光耦三极管发射极,所述第二十电阻第二端连接3.3V电源端,5V电源端连接第十七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七电阻第二端连接第四光耦发光二极管正极,所述第四光耦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中央处理器,所述第四光耦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十电容第一端和第二十一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电容第二端连接第四光耦三极管发射极,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第二端连接3.3V电源端,所述第七电容第二端、第八电容第二端、第九电容第二端和第十电容第二端接地。
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优选的,所述湿度检测单元包括:第二十二电阻和湿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第一端连接中央处理器湿度信号端,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3.3V电源端和湿度传感器电源端,所述湿度传感器数据端连接中央处理器湿度信号端,所述湿度传感器接地端接地。
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优选的,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包括:第十一电容,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温度传感器;
3.3V电源端分别连接第十一电容第一端和第二十三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容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第二端连接中央处理器信号端,所述3.3V电源端还连接温度传感器电源端,所述中央处理器信号端还连接第二十四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第二端连接温度传感器数据端,所述温度传感器接地端接地。
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优选的,所述水浸监测单元包括: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二十八电阻、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电阻、第三十一电阻、第一运算放大器;
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第一端连接5V电源端,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第一端也连接5V电源端,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二十六电阻第一端和第二十八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中央处理器信号端和第二十九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二十八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十九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三十电阻第一端和第三十一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三十电阻第二端连接电源端,所述第三十一电阻第二端连接水浸信号采集端。
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优选的,还包括自动重合闸监测单元:
所述自动重合闸监测单元信号控制端连接中央处理器控制端。
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优选的,所述自动重合闸监测单元包括:第三十二电阻、第三十三电阻、第十二电容、第五光耦;
第三十二电阻第一端连接重合闸监测端,所述第三十二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五光耦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五光耦二极管负极接地,所述第五光耦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三十三电阻第一端和中央处理器控制端,所述第三十三电阻第二端连接3.3V电源端,所述中央处理器控制端连接第十二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五光耦三极管发射极和第十二电容第二端接地。
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器为TM4C129。
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优选的,所述智能功率开关为BTT6030-1EKA。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设备参数的全面监测:包括温度、湿度、水浸状态、电压、电流。
2.本实用新型在环境温度、湿度、水浸状态正常的情况下通过对每路设备电流电压值的监测判断设备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短路故障检测开关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开关量故障检测单元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湿度检测单元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温度检测单元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水浸监测单元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合闸单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基于网络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包括基于网络化的传输设备,智能化的控制设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水浸状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后背电源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水浸状态传感器均与控制电路板相连;其中:
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安装于两侧板的中部;所述水浸状态传感器安装与底板中部,且水浸状态传感器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
进一步,温湿度传感器、水浸状态传感器监测设备的环境参数。这些参数是判断设备工作状态的基础参数。
另外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监测设备的条件参数。设备供电电路上有一个电压传感器判断设备的供电电路是否正常。每一个设备回路上都有一个电流传感器,通过采集设备的工作电流判断设备的工作状态。
电压采集电路提供过压保护,欠压保护,电压正常自恢复功能。
电流采集电路提供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电流正常自恢复功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合理整合和分析提供一种有效的设备故障判断机制。实现设备故障判断的智能化和简单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监测参数准确性更高,监测的参数更全面,能实现对监测数据的智能分析提出准确的故障判断。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其包括:中央处理器、短路故障检测开关、开关量故障检测单元、湿度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水浸监测单元;
中央处理器短路检测端连接短路故障检测开关信号控制端,所述中央处理器开关量信号端连接开关量故障检测单元信号端,所述中央处理器湿度检测信号端连接湿度检测单元信号端,所述中央处理器温度检测信号端连接温度检测单元温度信号端,所述中央处理器水浸监测信号端连接水浸监测单元水浸信号端,中央处理器信息传输端连接数据传输端口,通过数据传输端口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远程终端,中央处理器通过对短路故障、开关量故障、温度、湿度、水浸情况的检测信号的判断,将实时信息发送给用户,并由用户进行远程操作控制。
如图1所示,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优选的,所述短路故障检测开关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智能功率开关;
电源控制端连接第一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二电阻第一端和第一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端接地,第一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一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三电阻第一端和第四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负极和第二二极管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正极连接中央处理器控制端,所述第二二极管正极连接电源端,所述第四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负极和第五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正极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第一端还连接智能功率开关输入端,电源端连接智能功率开关电源输入端,所述智能功率开关电源输入端还连接第四电容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第二端接地,所述智能功率开关接地端分别连接第九电阻第一端和第十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五二极管正极,所述第十电阻第二端也连接第五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五二极管负极接地,所述智能功率开关输出端连接第十一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五电容第一端和第六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电容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电容第一端还分别连接第十二电阻第一端和第十三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第二端接地。
如图2所示,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优选的,所述开关量故障检测单元包括:
5V电源端连接第十四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四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一光耦发光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一光耦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一光耦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七电容第一端和第十八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第二端连接第一光耦三极管发射极,所述第十八电阻第二端连接3.3V电源端,5V电源端连接第十五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二光耦发光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二光耦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二光耦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八电容第一端和第十九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第二端连接第二光耦三极管发射极,所述第十九电阻第二端连接3.3V电源端,5V电源端连接第十六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三光耦发光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三光耦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三光耦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九电容第一端和第二十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九电容第二端连接第二光耦三极管发射极,所述第二十电阻第二端连接3.3V电源端,5V电源端连接第十七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七电阻第二端连接第四光耦发光二极管正极,所述第四光耦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中央处理器,所述第四光耦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十电容第一端和第二十一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电容第二端连接第四光耦三极管发射极,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第二端连接3.3V电源端,所述第七电容第二端、第八电容第二端、第九电容第二端和第十电容第二端接地。
如图3所示,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优选的,所述湿度检测单元包括:第二十二电阻和湿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第一端连接中央处理器湿度信号端,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3.3V电源端和湿度传感器电源端,所述湿度传感器数据端连接中央处理器湿度信号端,所述湿度传感器接地端接地。
如图4所示,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优选的,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包括:第十一电容,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温度传感器;
3.3V电源端分别连接第十一电容第一端和第二十三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容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第二端连接中央处理器信号端,所述3.3V电源端还连接温度传感器电源端,所述中央处理器信号端还连接第二十四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第二端连接温度传感器数据端,所述温度传感器接地端接地。
如图5所示,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优选的,所述水浸监测单元包括: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二十八电阻、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电阻、第三十一电阻、第一运算放大器:
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第一端连接5V电源端,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第一端也连接5V电源端,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二十六电阻第一端和第二十八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中央处理器信号端和第二十九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二十八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十九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三十电阻第一端和第三十一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三十电阻第二端连接电源端,所述第三十一电阻第二端连接水浸信号采集端。
如图6所示,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优选的,还包括自动重合闸监测单元:
所述自动重合闸监测单元信号控制端连接中央处理器控制端。
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优选的,所述自动重合闸监测单元包括:第三十二电阻、第三十三电阻、第十二电容、第五光耦:
第三十二电阻第一端连接重合闸监测端,所述第三十二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五光耦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五光耦二极管负极接地,所述第五光耦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三十三电阻第一端和中央处理器控制端,所述第三十三电阻第二端连接3.3V电源端,所述中央处理器控制端连接第十二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五光耦三极管发射极和第十二电容第二端接地。
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器为TM4C129。
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优选的,所述智能功率开关为BTT6030-1EKA。
1.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设备参数的全面监测:包括温度、湿度、水浸状态、电压、电流。
2.本实用新型在环境温度、湿度、水浸状态正常的情况下通过对每路设备电流电压值的监测判断设备的工作状态。电压监测包括过压、欠压、无电压、电压正常四种状态;电流监测包括过流、电流正常、无电流、短路四种状态。故障判断机制如下表所示:
过压 欠压 无电压 电压正常
过流 供电电压过高 前端设备功率过大 / 前端设备功率过大
短路 前端设备短路 前端设备短路 前端设备短路 前端设备短路(已保护)
电流正常 供电电压不稳 供电电压不稳 / /
无电流 设备烧毁/接触不良 供电电压低/接触不良 供电线路故障 设备烧毁/接触不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器、短路故障检测开关、开关量故障检测单元、湿度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水浸监测单元;
中央处理器短路检测端连接短路故障检测开关信号控制端,所述中央处理器开关量信号端连接开关量故障检测单元信号端,所述中央处理器湿度检测信号端连接湿度检测单元信号端,所述中央处理器温度检测信号端连接温度检测单元温度信号端,所述中央处理器水浸监测信号端连接水浸监测单元水浸信号端,中央处理器信息传输端连接数据传输端口,通过数据传输端口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远程终端,中央处理器通过对短路故障、开关量故障、温度、湿度、水浸情况的检测信号的判断,将实时信息发送给用户,并由用户进行远程操作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故障检测开关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智能功率开关;
电源控制端连接第一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二电阻第一端和第一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端接地,第一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一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三电阻第一端和第四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负极和第二二极管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正极连接中央处理器控制端,所述第二二极管正极连接电源端,所述第四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负极和第五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正极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第一端还连接智能功率开关输入端,电源端连接智能功率开关电源输入端,所述智能功率开关电源输入端还连接第四电容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第二端接地,所述智能功率开关接地端分别连接第九电阻第一端和第十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五二极管正极,所述第十电阻第二端也连接第五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五二极管负极接地,所述智能功率开关输出端连接第十一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五电容第一端和第六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电容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电容第一端还分别连接第十二电阻第一端和第十三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第二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量故障检测单元包括:
5V电源端连接第十四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四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一光耦发光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一光耦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一光耦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七电容第一端和第十八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第二端连接第一光耦三极管发射极,所述第十八电阻第二端连接3.3V电源端,5V电源端连接第十五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二光耦发光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二光耦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二光耦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八电容第一端和第十九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第二端连接第二光耦三极管发射极,所述第十九电阻第二端连接3.3V电源端,5V电源端连接第十六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三光耦发光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三光耦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三光耦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九电容第一端和第二十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九电容第二端连接第二光耦三极管发射极,所述第二十电阻第二端连接3.3V电源端,5V电源端连接第十七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七电阻第二端连接第四光耦发光二极管正极,所述第四光耦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中央处理器,所述第四光耦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十电容第一端和第二十一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电容第二端连接第四光耦三极管发射极,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第二端连接3.3V电源端,所述第七电容第二端、第八电容第二端、第九电容第二端和第十电容第二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检测单元包括:第二十二电阻和湿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第一端连接中央处理器湿度信号端,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3.3V电源端和湿度传感器电源端,所述湿度传感器数据端连接中央处理器湿度信号端,所述湿度传感器接地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包括:第十一电容,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温度传感器;
3.3V电源端分别连接第十一电容第一端和第二十三电阻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容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第二端连接中央处理器信号端,所述3.3V电源端还连接温度传感器电源端,所述中央处理器信号端还连接第二十四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第二端连接温度传感器数据端,所述温度传感器接地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浸监测单元包括: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二十八电阻、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电阻、第三十一电阻、第一运算放大器;
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第一端连接5V电源端,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第一端也连接5V电源端,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二十六电阻第一端和第二十八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第二端分别连接中央处理器信号端和第二十九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二十八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十九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三十电阻第一端和第三十一电阻第一端,所述第三十电阻第二端连接电源端,所述第三十一电阻第二端连接水浸信号采集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重合闸监测单元:
所述自动重合闸监测单元信号控制端连接中央处理器控制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重合闸监测单元包括:第三十二电阻、第三十三电阻、第十二电容、第五光耦;
第三十二电阻第一端连接重合闸监测端,所述第三十二电阻第二端连接第五光耦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五光耦二极管负极接地,所述第五光耦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三十三电阻第一端和中央处理器控制端,所述第三十三电阻第二端连接3.3V电源端,所述中央处理器控制端连接第十二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五光耦三极管发射极和第十二电容第二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为TM4C129。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功率开关为BTT6030-1EKA。
CN201520695576.4U 2015-09-09 2015-09-09 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 Active CN2050173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95576.4U CN205017360U (zh) 2015-09-09 2015-09-09 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95576.4U CN205017360U (zh) 2015-09-09 2015-09-09 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17360U true CN205017360U (zh) 2016-02-03

Family

ID=55215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95576.4U Active CN205017360U (zh) 2015-09-09 2015-09-09 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173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1099A (zh) * 2018-04-28 2018-08-10 重庆致明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视频监控的智能控制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1099A (zh) * 2018-04-28 2018-08-10 重庆致明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视频监控的智能控制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2862B (zh) 一种网络化智能仓储状况检测控制系统
CN109782060B (zh) 一种精益化线损分析系统
CN201994717U (zh) 向断路器控制单元智能供电的控制装置
CN203800700U (zh) 配电网监测系统
CN104882959A (zh) 配电网区域管理方法及系统
CN205017360U (zh) 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故障判断的信号汇聚与传输设备
CN102148529A (zh) 向断路器控制单元智能供电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503462U (zh) Led信号机分散式故障报警单元
CN202524166U (zh) 一种应用于馈线自动化系统中的在线监测与保护装置
CN201038717Y (zh) 自动重合电闸保护开关
CN204885910U (zh) 一种智能化低压配电箱
CN111142059A (zh) 户外环网柜pt单元智能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7716617U (zh) 一种远程空调控制器
CN205029333U (zh) 一种基于区域信息的微电网智能保护装置
CN214506661U (zh) 基于低压台区线损快速定位的系统
CN204290313U (zh) 一种楼宇直流供电电源
CN211293189U (zh) 一种监测直流馈线参数的多功能传感器
CN204304983U (zh) 用于电力线路监控装置的频率变换处理电路
CN204089174U (zh) 一种防潮开关电源装置及其电视
CN106773986A (zh) 数字传输箱及故障诊断系统
CN208158151U (zh) 一种汽车电池保护系统
CN203278395U (zh) 智能高压直流列头柜监控系统
CN207368634U (zh) 智能空气开关
CN202014037U (zh) 电缆线路分界开关柜
CN204304617U (zh) 电力线路监控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01147 floor 11, Jinxing business building, No. 60 Xingguang Avenue, gaoxinyuan, Beibu new area,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Land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331 floor 11, Jinxing business building, No. 60 Xingguang Avenue, gaoxinyuan, new North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LAND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SERVICE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