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10620U - 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10620U
CN205010620U CN201520686732.0U CN201520686732U CN205010620U CN 205010620 U CN205010620 U CN 205010620U CN 201520686732 U CN201520686732 U CN 201520686732U CN 205010620 U CN205010620 U CN 205010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ing box
side plate
connecting portion
plat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867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68673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10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10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106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装盒由顶板、底板、前壁板、后壁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围成,顶板的端部、底板的端部、前壁板的端部和后壁板的端部均突出于第一侧板;其中,包装盒由一张带有折线的板料折叠而成,包装盒还包括第一折叠条,底板的突出于第一侧板的一端通过第一折叠条与第一侧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包装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盒的牢固程度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包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卡纸翻盖糖盒的制作形式基本已经处于固定形式,虽然表现形式有些变化,但是基本都是各侧边采用直接向上弯折的形式,这种形式的糖盒的牢固程度较低。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糖盒对侧边的粘边工序较多,这使得糖盒的组装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盒的牢固程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装盒由顶板、底板、前壁板、后壁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围成,顶板的端部、底板的端部、前壁板的端部和后壁板的端部均突出于第一侧板;其中,包装盒由一张带有折线的板料折叠而成,包装盒还包括第一折叠条,底板的突出于第一侧板的一端通过第一折叠条与第一侧板连接。
进一步地,顶板的端部、底板的端部、前壁板的端部和后壁板的端部均突出于第二侧板;包装盒还包括第二折叠条,底板的突出于第二侧板的一端通过第二折叠条与第二侧板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折叠条与底板和第一侧板均可弯折地设置,在包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第一折叠条与底板重叠设置;第二折叠条与底板和第二侧板均可弯折地设置,在包装盒处于组装状体时,第二折叠条与底板重叠设置。
进一步地,包装盒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前壁板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一侧板连接,前壁板通过第二连接部与第二侧板连接,后壁板通过第三连接部与第一侧板连接,后壁板通过第四连接部与第二侧板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与前壁板和第一侧板均可弯折地设置,第二连接部与前壁板和第二侧板均可弯折地设置,第三连接部与后壁板和第一侧板均可弯折地设置,第四连接部与后壁板和第二侧板均可弯折地设置;其中,在包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第一连接部折入前壁板和第一侧板的内侧,第二连接部折入前壁板和第二侧板的内侧,第三连接部折入后壁板和第一侧板的内侧,第四连接部折入后壁板和第二侧板的内侧。
进一步地,第一侧板的远离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遮挡部,第一遮挡部与第一侧板可弯折地连接,第二侧板的远离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遮挡部,第二遮挡部与第二侧板可弯折地连接;其中,在包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第一遮挡部压设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上端,第二遮挡部压设在第二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的上端。
进一步地,包装盒还包括加强板,加强板与顶板可弯折地连接;其中,在包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加强板与后壁板的内侧壁相贴合。
进一步地,包装盒还包括顶盖板,顶盖板与后壁板可弯折地连接,且顶盖板的远离后壁板的一端与前壁板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顶盖板包括由折叠线分隔的顶板部和壁板部,在包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顶板部与顶板的外壁相贴合,壁板部与前壁板的外壁相贴合。
进一步地,前壁板上设置有插设孔,壁板部上设置有插舌,在包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插舌插设在插设孔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包装盒由顶板、底板、前壁板、后壁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围成,由于顶板的端部、底板的端部、前壁板的端部和后壁板的端部突出于第一侧板。这样,可以使第一侧板对顶板、底板、前壁板和后壁板起到支撑作用,进而增加该包装盒的牢固程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盒的牢固程度较低的问题。
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底板通过第一折叠条与第一侧板连接,可以在第一侧板和底板一体成型的情况下,使第一侧板突出于底板。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实施例的组装状态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包装盒在第一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包装盒在第二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包装盒在第三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1中的包装盒在完全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顶板;20、底板;30、前壁板;31、插设孔;40、后壁板;50、第一侧板;51、第一遮挡部;60、第二侧板;61、第二遮挡部;71、第一折叠条;72、第二折叠条;73、第一间隙;74、第二间隙;75、第三间隙;76、第四间隙;81、第一连接部;82、第二连接部;83、第三连接部;84、第四连接部;91、加强板;92、顶盖板;92a、顶板部;92b、壁板部;92c、插舌。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请参考图1至图5,包装盒由顶板10、底板20、前壁板30、后壁板40、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60围成,顶板10的端部、底板20的端部、前壁板30的端部和后壁板40的端部均突出于第一侧板50;其中,包装盒由一张带有折线的板料折叠而成,包装盒还包括第一折叠条71,底板20的突出于第一侧板50的一端通过第一折叠条71与第一侧板50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包装盒由顶板10、底板20、前壁板30、后壁板40、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60围成,由于顶板10的端部、底板20的端部、前壁板30的端部和后壁板40的端部突出于第一侧板50。这样,可以使第一侧板50对顶板10、底板20、前壁板30和后壁板40起到支撑作用,进而增加该包装盒的牢固程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盒的牢固程度较低的问题。
另外,本实施例通过使底板20通过第一折叠条71与第一侧板50连接,可以在第一侧板50与底板20一体成型的情况下,使第一侧板50突出于底板20。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包装盒由一张带有折线的板料折叠而成,于是,本实施例中的包装盒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可弯折设置均是通过折痕线的形式实现的。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0的端部、底板20的端部、前壁板30的端部和后壁板40的端部均突出于第二侧板60。本实施例通过使顶板10的端部、底板20的端部、前壁板30的端部和后壁板40的端部均突出于第二侧板60,可以进一步地加强对顶板10、底板20、前壁板30和后壁板40的支撑作用,有利于加强该包装盒的牢固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包装盒还包括第二折叠条72,底板20的突出于第二侧板60的一端通过第二折叠条72与第二侧板60连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折叠条72,并使底板20通过第二折叠条72与第二侧板60连接,可以在第二侧板60与底板20一体成型的情况下,使第二侧板60突出于底板2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折叠条71与底板20和第一侧板50均可弯折地设置,在包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第一折叠条71与底板20重叠设置;第二折叠条72与底板20和第二侧板60均可弯折地设置,在包装盒处于组装状体时,第二折叠条72与底板20重叠设置。这样,可以比较方便地使底板20突出于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6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包装盒包括第一连接部81、第二连接部82、第三连接部83和第四连接部84,前壁板30通过第一连接部81与第一侧板50连接,前壁板30通过第二连接部82与第二侧板60连接,后壁板40通过第三连接部83与第一侧板50连接,后壁板40通过第四连接部84与第二侧板60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81、第二连接部82、第三连接部83和第四连接部84,可以使前壁板30、第一侧板50、第二侧板60和后壁板40之间连接起来,进而提高包装盒的牢固程度和密封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81与前壁板30和第一侧板50均可弯折地设置,第二连接部82与前壁板30和第二侧板60均可弯折地设置,第三连接部83与后壁板40和第一侧板50均可弯折地设置,第四连接部84与后壁板40和第二侧板60均可弯折地设置;其中,在包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第一连接部81折入前壁板30和第一侧板50的内侧,第二连接部82折入前壁板30和第二侧板60的内侧,第三连接部83折入后壁板40和第一侧板50的内侧,第四连接部84折入后壁板40和第二侧板60的内侧。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81、第二连接部82、第三连接部83和第四连接部84的中部均设置有折痕线,在包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第一连接部81、第二连接部82、第三连接部83和第四连接部84均通过各自的折痕线弯折,使折痕线两侧的部分重叠。
为了保证该包装盒在组装过程中的正常折叠,第一连接部81与第一折叠条7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73,第二连接部82与第二折叠条72之间具有第二间隙74,第三连接部83与第一折叠条71之间具有第三间隙75,第四连接部84与第二折叠条72之间具有第四间隙7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侧板50的远离底板2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遮挡部51,第一遮挡部51与第一侧板50可弯折地连接,第二侧板60的远离底板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遮挡部61,第二遮挡部61与第二侧板60可弯折地连接;其中,在包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第一遮挡部51压设在第一连接部81和第三连接部83的上端,第二遮挡部61压设在第二连接部82和第四连接部84的上端。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遮挡部51和第二遮挡部61,可以实现对第一连接部81、第二连接部82、第三连接部83和第四连接部84的压紧,保证整个包装盒结构的组装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包装盒还包括加强板91,加强板91与顶板10可弯折地连接;其中,在包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加强板91与后壁板40的内侧壁相贴合。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加强板91,可以使包装盒的后壁部分形成双层结构,进而增强后壁部分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包装盒还包括顶盖板92,顶盖板92与后壁板40可弯折地连接,且顶盖板92的远离后壁板40的一端与前壁板30可拆卸地连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顶盖板92,可以使包装盒的顶壁部分形成双层结构,进而增强顶壁部分的强度,还可以封盖住顶板10,防止其张开,且不用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粘边的方式实现封口,减少了一道粘边工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顶盖板92包括由折叠线分隔的顶板部92a和壁板部92b,在包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顶板部92a与顶板10的外壁相贴合,壁板部92b与前壁板30的外壁相贴合。这样,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整个包装盒的牢固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前壁板30上设置有插设孔31,壁板部92b上设置有插舌92c,在包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插舌92c插设在插设孔31内。这样,可以比较稳固地实现包装盒的封口。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壁板部92b上设置有割开线,插舌92c为沿割开线所割出的壁板部92b的板体部。这是设置方式,可以简化包装盒的结构,保证封口的稳定性。
现有的折叠式糖盒的制作形式基本已经处于固定状态,虽然表现形式有些变化,但是基本上都是采用各边直上直下形式,形式简单粗糙,并且,为达到使用状态都需要再在侧边增加一道粘边工序或插口。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本实施例中的包装盒的两个侧板采用类似工字钢结构的形式重叠出略凹的侧边,即增加牢固度有增加美观。同时利用几何学、形态学的相关技术进行整合,先将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60折叠竖起,装入糖果礼品,再将前壁板30、顶板10和加强板91折起,压住两个侧板,固定住形态,再用后壁板40和顶盖板92压住顶板10和前壁板30,将插舌92c插入插设孔31内,便可以完成包装。
本实施例中的包装盒可以当作糖盒使用,其利用几何学、形态学的相关知识,用最简的工序与最少用料成型,最大的特点是在其中的两个侧边采用了非直壁的类似工字钢结构,在确保原有折叠式糖盒的低运输成本且可以用最快、最简单的方式进行拆装的前提下,增加了糖盒的承重和牢固程度,并且节省了一道粘边工序。
本糖盒可以将制作工序减少到最低,只需机器自动模切即可完成生产。运输时只需保持原有状态即可进行运输,具有运输成本低、不易损坏的优点。消费者使用时只需按要求折叠成形,糖盒就变成可使用状态。本实施例中的包装盒因结构的变化,使该产品的档次更高,更接近礼盒的范畴,符合现代方便简约而高贵的潮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包装盒,所述包装盒由顶板(10)、底板(20)、前壁板(30)、后壁板(40)、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60)围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0)的端部、所述底板(20)的端部、所述前壁板(30)的端部和所述后壁板(40)的端部均突出于所述第一侧板(50);其中,所述包装盒由一张带有折线的板料折叠而成,所述包装盒还包括第一折叠条(71),所述底板(20)的突出于所述第一侧板(50)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折叠条(71)与所述第一侧板(5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0)的端部、所述底板(20)的端部、所述前壁板(30)的端部和所述后壁板(40)的端部均突出于所述第二侧板(60);所述包装盒还包括第二折叠条(72),所述底板(20)的突出于所述第二侧板(60)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折叠条(72)与所述第二侧板(6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条(71)与所述底板(20)和所述第一侧板(50)均可弯折地设置,在所述包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第一折叠条(71)与所述底板(20)重叠设置;所述第二折叠条(72)与所述底板(20)和所述第二侧板(60)均可弯折地设置,在所述包装盒处于组装状体时,所述第二折叠条(72)与所述底板(20)重叠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包括第一连接部(81)、第二连接部(82)、第三连接部(83)和第四连接部(84),所述前壁板(3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81)与所述第一侧板(50)连接,所述前壁板(3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82)与所述第二侧板(60)连接,所述后壁板(40)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83)与所述第一侧板(50)连接,所述后壁板(40)通过所述第四连接部(84)与所述第二侧板(6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81)与所述前壁板(30)和所述第一侧板(50)均可弯折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82)与所述前壁板(30)和所述第二侧板(60)均可弯折地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83)与所述后壁板(40)和所述第一侧板(50)均可弯折地设置,所述第四连接部(84)与所述后壁板(40)和所述第二侧板(60)均可弯折地设置;
其中,在所述包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部(81)折入所述前壁板(30)和所述第一侧板(50)的内侧,所述第二连接部(82)折入所述前壁板(30)和所述第二侧板(60)的内侧,所述第三连接部(83)折入所述后壁板(40)和所述第一侧板(50)的内侧,所述第四连接部(84)折入所述后壁板(40)和所述第二侧板(60)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50)的远离所述底板(2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遮挡部(51),所述第一遮挡部(51)与所述第一侧板(50)可弯折地连接,所述第二侧板(60)的远离所述底板(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遮挡部(61),所述第二遮挡部(61)与所述第二侧板(60)可弯折地连接;
其中,在所述包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第一遮挡部(51)压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81)和所述第三连接部(83)的上端,所述第二遮挡部(52)压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82)和所述第四连接部(84)的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还包括加强板(91),所述加强板(91)与所述顶板(10)可弯折地连接;其中,在所述包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加强板(91)与所述后壁板(40)的内侧壁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还包括顶盖板(92),所述顶盖板(92)与所述后壁板(40)可弯折地连接,且所述顶盖板(92)的远离所述后壁板(40)的一端与所述前壁板(30)可拆卸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92)包括由折叠线分隔的顶板部(92a)和壁板部(92b),在所述包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顶板部(92a)与所述顶板(10)的外壁相贴合,所述壁板部(92b)与所述前壁板(30)的外壁相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板(30)上设置有插设孔(31),所述壁板部(92b)上设置有插舌(92c),在所述包装盒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插舌(92c)插设在所述插设孔(31)内。
CN201520686732.0U 2015-09-07 2015-09-07 包装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10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6732.0U CN205010620U (zh) 2015-09-07 2015-09-07 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6732.0U CN205010620U (zh) 2015-09-07 2015-09-07 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10620U true CN205010620U (zh) 2016-02-03

Family

ID=55209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8673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10620U (zh) 2015-09-07 2015-09-07 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106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38279U (zh) 一种电子产品的包装结构
CN205010620U (zh) 包装盒
CN207417355U (zh) 水果包装结构
CN208325902U (zh) 纸塑手提把
CN207208736U (zh) 正六边形天地盖纸盒
CN204280143U (zh) 一种抽拉纸盒
CN202226119U (zh) 一种积木包装盒
KR100693378B1 (ko) 삼각김밥 성형 틀
CN208149852U (zh) 一种免底部插舌的飞机盒
CN214127893U (zh) 一种纸质相框
CN206665128U (zh) 筷子包装盒
CN2214363Y (zh) 组合式纸盒
CN213620750U (zh) 一种一体成型的灯具包装盒结构
CN2855958Y (zh) 一种折叠式笔包装盒
CN218432235U (zh) 一种可折叠的瓦楞包装盒
CN210708329U (zh) 一种双层喜糖盒
CN202161057U (zh) 折叠相框
CN206262061U (zh) 一种平衡式四肢支撑型片状卡接式玩具结构
CN211912523U (zh) 一种带有折线结构的折叠灭火器箱箱体
CN213650197U (zh) 一种高抗压瓦楞纸盒
CN219407297U (zh) 一种用于包装纸箱的隔板式内衬
CN207089869U (zh) 一种快速成型式包装箱
CN205441467U (zh) 一种折叠式披萨包装盒
CN208544569U (zh) 一种可以横竖摆放零件的包装结构
CN207107152U (zh) 一种组合型纸箱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