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06139U - 一种防滴水折叠伞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滴水折叠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06139U
CN205006139U CN201520301986.6U CN201520301986U CN205006139U CN 205006139 U CN205006139 U CN 205006139U CN 201520301986 U CN201520301986 U CN 201520301986U CN 205006139 U CN205006139 U CN 205006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removable
bar
cover
fol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019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美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06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0613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针对折叠伞提供一种可移动伞顶的设计及提供一种由若干的依次套接且可伸缩的套筒组成的一伞套,该可移动伞顶可插入该折叠伞的伞杆之内且可在该伞杆内上下移动;该可移动伞顶靠近伞外的一端设置一第二连接器,该伞套一第一套筒或最底套筒为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管状体,其余的套筒为两端开放的管状体,在该第一套筒封闭端内侧中心位置设有垂直于该第一套筒封闭端小于该最底套筒高度的一内柱,该内柱上设一第一连接器用以连接该可移动伞顶的该第二连接器,经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将该伞套固定在该可移动伞顶,该伞套可沿着伸缩伞杆的长度方向伸展、收缩且伸展时可将该折叠伞包覆其内,收缩时可将该折叠伞从该伞套中移出;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的连接是可以分离的设计,当不下雨的时候,分离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可将该伞套与该折叠伞伞杆分离,而该伞套可当作该折叠伞的收纳盒。

Description

一种防滴水折叠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折叠式雨伞,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防滴水及便利携带的折叠伞。
背景技术
折叠式雨伞以其小巧方便受到人们的喜爱,有一种已知防滴水折叠伞,它是由一折叠伞的伞杆顶连接由若干的依次套接且可伸缩的套筒组成的一伞套而形成,该伞套可沿着伸缩伞杆的长度方向伸展、收缩且伸展时可将该折叠伞包覆其内。
图1A显示一已知未撑开的一防滴水折叠雨伞10,该防滴水折叠雨伞10包含一可伸缩的伞杆101,一可折叠伞骨103,一伞布102,及该伞杆101高于该伞面104的顶端连接一伞套11;图1B为图1A的伞撑开后的状态。
该伞套11是由复数个的依次套接且可伸缩的套筒组成,用图2A-F来解释一已知的防滴水折叠伞,该已知的防滴水折叠伞包含折叠伞及连接该折叠伞的一伞套,图2A显示一已知伞套11的侧视图,图2B及图2C分别为该伞套的俯视图及仰视图,为方便起见,该已知伞套使用五套筒来加以说明,其中一第二套筒112,一第三套筒113,一第四套筒114及一第五套筒或最高套筒115为两端开放的管状体,一第一套筒或是最底套筒111为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管状体,在该第一套筒111封闭端内侧中心位置设有垂直于该最底套筒111封闭端至少等高于该伞套11的一内柱1111,该内柱1111上设一外螺纹1112用以连接该折叠伞10伞杆101顶端上的一内螺纹,经该外螺纹1112与该内螺纹螺合将该伞套11固定在该折叠伞10伞杆101顶端,如此该伞套11可沿着伸缩伞杆的长度方向伸展或收缩,当伸展时可将该折叠伞10包覆其内,当收缩时暴露该折叠伞10;当该伞套11包覆该折叠伞10及折叠伞朝地面方向时,水会流入该最底套筒111内;图2D,E及F为该伞套11的三维图,图2E及图2F分别显示该伞套11的部分及全部延伸的状态,图5B显示该已知的防滴水折叠伞10被收纳于该伞套11内。
该伞套11必须要置于高于该折叠伞伞面的位置,如此该折叠伞的伞布才能撑开,所以该内柱1111至少要等高于完全收缩起来伞套的高度;可能基于美观的理由,很少折叠伞的伞顶突出伞面很长的,一般折叠伞的伞顶与伞面有非常接近的设计,甚至有的折叠伞的伞顶跟伞面落在同一平面上,在这种情况该内柱1111至少要等高于完全收缩起来伞套的高度,如图2A所示,该伞套11的该最底套筒111的空间只能容纳用以连接折叠伞伞顶的该内柱1111而无法用以容纳该折叠伞,这个空间不能充分利用殊为可惜而且不美观,如果这个空间能够利用去容纳折叠伞,伞套套筒的数量可能可以减少、整个伞套完全延伸的长度可以更短、伞套的重量可以降低、而且该伞套可以看起来更美观。
针对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针对折叠伞提供一种可移动伞顶的设计及提供可以远小于该最底套筒111高度的一内柱的伞套,当该折叠伞被收纳于该伞套内时,该可移动伞顶可尽量接近该伞套11的该最底套筒111的封闭底部,让该伞套的该最底套筒111至少部分的空间能够容纳该折叠伞,如此该伞套完全延伸的长度可以做的更短;另外,该可移动伞顶与该伞套的连结是可以分离的设计,当不下雨的时候,可将折叠伞跟该伞套分离,该伞套可以用作该折叠伞的收纳盒,而且该可移动伞顶至少部分可以隐藏在该折叠伞的伞杆之内,如此该折叠伞的伞顶与伞面可以有非常接近的设计,符合一般人对传统折叠伞美观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滴水折叠雨伞,其包含一可移动伞顶及一种由若干的依次套接且可伸缩的套筒组成的一伞套,该伞套一第一套筒或最底套筒为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管状体,其余的套筒为两端开放的管状体,一第一连接器连接该最底套筒封闭端内侧中心位置;该可移动伞顶可插入折叠伞的伞杆之内且可在该伞杆内上下移动,该可移动伞顶靠近伞外的一端设置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将该伞套固定在该折叠伞伞杆顶端,该伞套可沿着伸缩伞杆的长度方向伸展、收缩,当伸展时可将该折叠伞包覆其内,当收缩时暴露该折叠伞;当该伞套包覆该折叠伞及折叠伞朝地面方向时,水会流入该最底套筒内;当延伸该伞套,至少部分的该可移动伞顶会被推入该伞伞杆内,该最底套筒的空间可以容纳该折叠伞;当收缩该伞套将该折叠伞从该伞套内拉出,至少部分的该可移动伞顶会从该伞伞杆内拉出,当该可移动伞顶从该伞伞杆内拉出到至少一长度到该折叠伞的伞面可被撑开的位置,该折叠伞的伞布即可被撑开;另外该隐藏式伞顶与该伞套的连结是可以分离的设计,当不下雨的时候,折叠伞跟伞套分离,该可移动伞顶可以隐藏在伞杆之内,符合一般折叠伞的伞顶与伞面有非常接近的设计,可以是一个符合传统美学的阳伞,而且该伞套当然是名正言顺可以用做折叠伞的收纳盒。
附图说明
图1A显示一已知防滴水折叠式雨伞。
图1B显示图1A的防滴水折叠式雨伞撑开的状态。
图2A显示已知的一可伸缩伞套的侧面图。
图2B为图2A的可伸缩伞套的俯视图。
图2C为图2A的可伸缩伞套的仰视图。
图2D为图2A的可伸缩伞套的三维图。
图2E为图2D的可伸缩伞套的部分延伸图。
图2F为图2D的可伸缩伞套的完全延伸图。
图3A显示本实用新型一伞套实施例的侧面图。
图3B为图3A的俯视图。
图3C为图3A的仰视图。
图3D显示本实用新型一伞套实施例的侧面图。
图3E为图3D的俯视图。
图3F为图3A伞套的三维图。
图3G为图3A伞套的三维图其部分套筒被延伸。
图3H为图3A伞套的三维图其套筒被完全延伸。
图4A显示设置于一折叠伞空心伞杆内一可移动伞顶的侧面爆炸图一实施例。
图4B用三维及不同角度来显示图4A。
图4C用三维、不同的角度、及放大尺寸来显示图4A的该空心伞杆。
图4D用三维、不同的角度、及放大尺寸来显示图4A结合后的图,其中该可移动伞顶从该空心伞杆延伸出的状态。
图4E用三维、不同的角度、及放大尺寸来显示图4A结合后的图,其中该可移动伞顶插入该空心伞杆的状态。
图5A显示本实用新型防滴水折叠式雨伞被完全收纳与伞套内。
图5B显示一已知防滴水折叠式雨伞被完全收纳于伞套内。
图6显示使用者可以用一只手稍微握住半收起来像朵花的折叠伞,来帮助另一只手方便的将伞套套上该折叠伞。
图7A显示一盖子及一绳子,该盖子用以盖住折叠伞伞杆口,该绳子连接折叠伞伞杆及该盖子。
图7B显示图7A的盖子盖住折叠伞伞杆口。
图8A显示本实用新型伞套的该最高套筒的一实施例的侧面图,该最高套筒的边缘呈现一往外流线延伸喇叭状。
图8B为图8A的俯视图。
图9为使用图8A和B之一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之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针对折叠伞提供一种可移动伞顶的设计及提供一种由若干的依次套接且可伸缩的套筒组成的一伞套,该伞套一第一套筒或最底套筒为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管状体,其余的套筒为两端开放的管状体,一第一连接器连接该最底套筒封闭端的内侧的中心位置且低于该最底套筒的高度;该可移动伞顶可插入折叠伞的伞杆之内且可在该伞杆内上下移动,该可移动伞顶靠近伞外的一端设置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将该伞套固定在该可移动伞顶,该伞套可沿着伞杆的长度方向伸展、收缩,当伸展时可将该折叠伞包覆其内,当收缩时暴露该折叠伞,当该伞套包覆该折叠伞及折叠伞朝地面方向时,水会流入该最底套筒内,该最底套筒的形状可以用来盛接雨水。该伞套的最底套筒外侧的封闭端可以为平的,如此该最底套筒可以方便平置于地面。
图3A-H显示由若干的依次套接且可伸缩的套筒组成的一伞套一实施例,为方便起见,图3A-H系显示一包含五套筒的伞套一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某一特定数量套筒的伞套;图3A显示包含五套筒的一伞套11的侧视图,图3B及图3C分别为该伞套11的俯视图及仰视图;该伞套一第一套筒或最底套筒111为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管状体,其余的套筒为两端开放的管状体;一第一内柱1113垂直固定在该最底套筒111封闭端内侧1118中心位置,该第一内柱1113靠近其顶端侧上设一第一连接器1114,该第一连接器1114不受限某一种特殊的连接器,例如,该第一连接器1114可以是一外螺纹或是一内螺纹,该第一内柱1113的高度可以非常短如此该第一连接器1114可以非常接近该最底套筒111封闭端的内侧,图3F为该图3A伞套11的三维图,图3G及图3H分别显示该伞套11被部分及全部延伸的状态;又例如,显示在图3D及图3E,图3D及图3E分别为该伞套11的侧视图及俯视图,一第二内柱1117固定在该第一内柱1113内,该第一连接器可以是该第二内柱1117的一内螺纹11171,假设该第一内柱1113为塑胶材质,该第二内柱1117可以是金属材质。
图4A-E显示一可移动伞顶的一实施例,图4A显示一折叠伞空心圆柱伞杆(以下可简称空心伞杆)401及至少部分可插入该空心伞杆401的一可移动伞顶402的侧面爆炸图,图4B为图4A的某一角度的三维图;该可移动伞顶402的一端上设置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不受限某一种特殊的连接器,例如,该第二连接器可以是一外螺纹4021如显示在图4A-E,沿着该可移动伞顶402其长度方向开一长条开口4022,在该可移动伞顶402另一端设置往内凹一第一环形凹带4023;该空心伞杆401的一端上设置往内凹一第二环形凹带4011,在该第二环形凹带4011上沿者该第二环形凹带4011四周设置至少一个圆形开口40111如显示在图4B,该每一圆形开口40111可置入一圆球4013,在该空心伞杆401的一端靠近该第二环形凹带4011开一圆形插销孔4012,一弹性压迫环403具弹性可套在该第二环形凹带4011挤压在其下的该圆球4013往内;将该可移动伞顶402插入该空心伞杆401之内,一圆柱插销404从该圆形插销孔4012插入能深入到该长条开口4022之内,如此该长条开口4022只能在该圆柱插销404的限制下移动,该长条开口4022允许该可移动伞顶402在该空心伞杆401内沿着其长度方向滑动而禁止该可移动伞顶402与该空心伞杆401做相对旋转运动;该长条开口4022非贯穿整个可移动伞顶402,当该可移动伞顶402从该空心伞杆401拉出,当该长条开口4022的第一端40221碰到该圆柱插销404该可移动伞顶402的滑动会被挡住,当该可移动伞顶402被推入该空心伞杆401之内,当该长条开口4022的第二端40222碰到该圆柱插销404该可移动伞顶402的滑动会被挡住,所以该可移动伞顶402只能在该空心伞杆401内某一距离范围内前后滑动;当该可移动伞顶402从该空心伞杆401内拉出,当该长条开口4022的第一端40221碰到该圆柱插销404,该可移动伞顶402的该第一环形凹带4023进入该空心伞杆401的第二环形凹带4011下,该弹性压迫环403的弹性会对其下的该圆球4013造成压力让该圆球4013的部分从该圆孔40111的另一侧凸出去,由于该第一环形凹带4023的两侧比较高,要让该圆球4013离开该第一环形凹带4023需要稍微大一点的力量去克服该第一环形凹带4023较高的一侧,此时形成该可移动伞顶402在该空心伞杆401内往后滑动的阻力,这种阻力不用很大,其目的只要方便让使用者将该螺纹4021与上述该伞套11上该最底套筒111的螺纹以旋转方式来螺合,因为没有这个阻止往后滑动的力量,一开始该一螺纹要吃进另外一螺纹都变得很难。为简单起见,图4A-E只显示该伞套11的该最底套筒111;因图面限制的关系,图4A显示的折叠伞空心伞杆401比实际短很多;图4B用三维及不同的角度来显示图4A;图4C用三维、不同的角度、及放大尺寸来显示图4A的该空心伞杆401;图4D用三维、放大尺寸及不同的角度来显示图4A结合后的图,其中该可移动伞顶402从该空心伞杆401延伸出的状态;图4E为图4D,但该可移动伞顶402插入该空心伞杆402内的状态。
该可移动伞顶402与该伞套11的连结如螺合是可以分离的设计,而且是一种容易螺合及分离的设计。该可移动伞顶402可以在该空心伞杆401内上下移动至少该可移动伞顶402的部分可从该空心伞杆401内移出及移入;延伸该伞套11可以包覆至少该折叠伞的一部分或是包覆整个该折叠伞,当延伸该伞套11去包覆该折叠伞时,其使力方向同时将该可移动伞顶402往该空心伞杆401之内推进,由于该第一内柱1113的高度可以非常短如此该第一连接器1114可以非常接近该最底套筒111封闭端的内侧,所以至少该伞套11的该最底套筒111的部分空间可以容纳该折叠伞,如显示在图5A;当收缩该伞套11将该折叠伞从该伞套11内拉出,其使力方向同时将该可移动伞顶402从该空心伞杆401往外拉出,该可移动伞顶402应该被拉出到一长度到该折叠伞的伞布可完全被撑开,该可移动伞顶402被拉出到至少该长度保证该折叠伞的伞布可完全被撑开;图5A显示伞套延伸开来包覆该折叠伞的长度短于如显示在图5B所示的一已知伞套。该可移动伞顶402可以是一种轻而硬度强的金属。图4E显示图4A的结合图,其中该可移动伞顶402的大部分隐藏于该折叠伞该空心伞杆401内;图4D显示图4A的结合图,其中该可移动伞顶402的大部分从该折叠伞该空心伞杆401内拉出。另外,该圆柱插销404可以有从该圆形插销孔4012拔出的设计,当该圆柱插销404从该圆形插销孔4012拔出,该可移动伞顶402可以从该折叠伞该空心伞杆401拔出,该可移动伞顶402及该伞套11仍然可以重复使用在相同设计的折叠伞内,如此下次购买本实用新型的折叠伞时可以不用重复购买该可移动伞顶402及该伞套11的部分而省下费用。
使用传统折叠伞的人们,上了拥挤的公车,人们通常是将收一半像朵花的折叠伞的伞面部分直立放在地上,除了雨水四流,搞脏雨伞之外,该伞还是会占据一定程度的面积影响别人,这个问题在狭小人多的空间尤其重要;观察人们使用折叠伞的行为模式,人们会从街上走上公车,从公车走下捷运,从街上走入商店,从商店走出上了公车,从这栋大楼走到另一栋大楼,雨伞开开合合,人们是持续的做撑开伞或收伞的动作,本实用新型除了该伸缩伞套可以当做折叠伞的收纳之外,更强调解决这种持续、重复的间歇性撑开伞或收伞的动作,当下雨的时候连接该伞套及该折叠伞,使用者可以稍微用一只手握住收一半像朵花的折叠伞,用另外一只手延伸该伞套很容易的套上该折叠伞,如图6所示,即使该折叠伞没有完全套入该伞套内,也可以某种程度的限制住该折叠伞的形状及滴水问题,大幅解决以上的问题,如果该伞套的最底套筒的底部为平面,则该伞套还可以放在地面,又干净又不滴水,这在公车,捷运上很方便;当不下雨的时候,分离该伞套及该折叠伞,该伞套可当作折叠伞的收纳盒;本实用新型该折叠伞伞套完全伸展的长度会比已知的折叠伞伞套完全伸展的长度短,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该可移动伞顶402可隐藏在该折叠伞空心伞杆401内,折叠伞仍然拥有伞顶跟伞面很接近的设计来满足女士们对折叠伞传统美学的追求。
另外,该折叠伞空心伞杆401的洞口可以设置一盖子来盖住该洞口将该可移动伞顶402完全隐藏,该盖子与该洞口系采用可分离的设计,而且可用一细绳来连接该伞杆401与该盖子,如显示在图7A和B;图7B显示一盖子188可用以盖住该空心伞杆401外露的顶端,该盖子188与该空心伞杆401是可以分离的设计如显示在图7A,一细绳189用以连接该盖子188与该空心伞杆401。在一些实施例中,并不需要细绳189。
为了方便使用者更容易,迅速,持续的将该伞套套上该折叠伞的动作,显示在图3A-H的该伞套的一最高套筒的边缘,可以呈现一往外弧线喇叭状延伸,如显示在图8A和B,图8A及图8B分别显示该伞套的侧面图及俯视图;该伞套的最高套筒115的外缘往外弧线喇叭状延伸1151让使用者可不用精准且更容易的将伞套套上该折叠伞,这种设计可以让间歇性而又持续的收伞的动作变的简单而且迅速。另外,该最底套筒111封闭端可以为平的,如此本实用新型,防滴水折叠伞可以平放在地面。
已知的伞杆上设有一已知的一上弹节片(upperspring),当下巢(runner)移至该上弹节片,该下巢会被该上弹节片固定,将该上弹节片往下压,则被固定的下巢即可被释放。有另一已知技术,是将一弹片设置固定在活动的下巢上,接着在伞杆上开一小开口,当设置在下巢上的该弹片进入该小开口内,会固定下巢,当设置在下巢上的该弹片被压下,则该下巢即可从该位置离开。请参阅图9,为使用图8A和B的另一实施例,该空心伞杆401上一适当的位子开一小孔40112,用以配合一下巢40113。
本实用新型的防滴水折叠伞的该空心伞杆401,允许其他复数个尺寸较小的伞杆一一插入,该可移动伞顶402可置于最小尺寸的伞杆之内,如显示于图10之实施例。该实施例中显示一第一伞杆405插入该空心伞杆401内,而第二伞杆406插入该第一伞杆405内,该可移动伞顶402置于最小伞杆406内。为方便起见,该实施例使用三伞杆,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范围为限。相对地,于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之防滴水折叠伞的该空心伞杆401则可相对于插入于尺寸较大的复数伞杆中,例如插入第一伞杆405,而第一伞杆405插入第二伞杆406内。
如有必要,例如伞杆上会设置挡钉(stoppin),若该挡钉会进入该空心伞杆401内而触碰或限制该活动伞顶402,该活动伞顶402允许在其上开设其他的开口,例如,平行于该活动伞顶402长度方向开设一长条开口,该长条开口可以贯穿整个该活动伞顶402,如此当该活动伞顶402移动时不会碰触该挡钉。虽然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系用一空心活动伞杆,然而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伞不受限某种特定的折叠伞,例如,它可以是二折叠伞、三折叠伞、四折叠伞、五折叠伞、六折叠伞、七折叠伞、或是自动伞等等。
【符号说明】
10已知一防滴水折叠伞
101折叠伞伞杆
102折叠伞伞布
103折叠伞伞架
104折叠伞伞面
11可伸缩伞套
111可伸缩伞套的第一套筒或最底套筒
1111固定在最底套筒封闭端内侧的一内柱
1112螺纹
1113固定在最底套筒封闭端内侧的一第一内柱
1114第一连接器
1117固定在第一内柱内的一第二内柱
11171在第二内柱上的一内螺纹
1118可伸缩伞套的最底套筒封闭端的内侧
112可伸缩伞套的第二套筒
113可伸缩伞套的第三套筒
114可伸缩伞套的第四套筒
115可伸缩伞套的第五套筒或最高套筒
188用以盖住折叠伞伞杆顶部的盖子
189连接折叠伞伞杆顶及盖子的连结绳
1151可伸缩伞套的最高套筒的边缘呈现一往外弧线喇叭状延伸
401折叠伞空心伞杆
4011第二环形凹带
4012圆形插销孔
4013圆球
402可移动伞顶
4021可移动伞顶上的螺纹
4022沿着伞顶长度方向的一长条开口
40221长条开口的第一端
40222长条开口的第二端
4023第一环形凹带
403弹性压迫环
404圆柱插销
405第一伞杆
406第二伞杆
40112小孔
40113下巢。

Claims (10)

1.一种防滴水折叠伞,其包括一折叠伞包括一可伸缩伞杆及由复数的依次套接且可伸缩的套筒组成的一伞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该伞杆内一可移动伞顶,该可移动伞顶的一第一端或靠近该第一端上设有一第一连接器,至少该可移动伞顶的一部分或是全部可插入该可伸缩伞杆内,该可移动伞顶可在该可伸缩伞杆内一限定的距离之内上下移动,至少该可移动伞顶的一部分可从该可伸缩伞杆内拉出;该伞套包括复数个依次套接且可伸展收缩的套筒,其中一最底套筒为一端开放一端封闭,其他套筒为两端开放,一第二连接器固定在该最底套筒封闭端内侧用以连接该第一连接器,当该第二连接器连接该第一连接器造成该伞套与该可移动伞顶的连接,该伞套可沿着伸缩伞杆的长度方向伸展、收缩,伸展该伞套可将至少该折叠伞的一部分包覆其内,其使力方向同时将该可移动伞顶往空心伞杆之内推进;当收缩该伞套将该折叠伞从该伞套内拉出,其使力方向同时将该可移动伞顶从该空心伞杆往外拉出,该可移动伞顶被拉出到至少一长度如此该折叠伞的伞布可完全被撑开;该第二连接器与该第一连接器是一可分离的设计,当该第二连接器与该第一连接器分离造成该伞套与该可移动伞顶的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滴水折叠伞,其特征在于:一第一内柱垂直固定在该伞套该最底套筒封闭端内侧中心位置,该第一内柱靠近其顶端上设该第一连接器,该第一内柱的高度低于该伞套该最底套筒的高度;延伸该伞套去包覆该折叠伞时,其使力方向同时将该可移动伞顶往该空心伞杆之内推进,至少该伞套的该最底套筒的部分空间可以容纳该折叠伞;当收缩该伞套将该折叠伞从该伞套内拉出,其使力方向同时将该可移动伞顶从该空心伞杆往外拉出,该可移动伞顶被拉出到至少一长度如此该折叠伞的伞布可完全被撑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滴水折叠伞,其特征在于:一第一内柱垂直固定在该伞套该最底套筒封闭端内侧中心位置,一第二内柱插入固定在该第一内柱内,靠近该第二内柱其顶端上设该第一连接器,该第一内柱及该第二内柱的总高度低于该伞套该最底套筒的高度;延伸该伞套去包覆该折叠伞时,其使力方向同时将该可移动伞顶往该空心伞杆之内推进,至少该伞套的该最底套筒的部分空间可以容纳该折叠伞;当收缩该伞套将该折叠伞从该伞套内拉出,其使力方向同时将该可移动伞顶从该空心伞杆往外拉出,该可移动伞顶被拉出到至少一长度如此该折叠伞的伞布可完全被撑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滴水折叠伞,其特征在于:沿着该可移动伞顶其长度方向开一长条开口,在该可移动伞顶上设往内凹一第一环形凹带;该空心伞杆的一端上设往内凹一第二环形凹带,在该第二环形凹带上沿者该第二环形凹带四周设置至少一个圆形开口,该每一圆形开口置入一圆球,一弹性压迫环具弹性套在该第二环形凹带挤压在其下的该圆球往内;在该空心伞杆的一端靠近该第二环形凹带开一圆形插销孔,将该可移动伞顶插入该空心伞杆之内,一圆柱插销从该圆形插销孔插入能深入到该长条开口之内,该长条开口允许该可移动伞顶在该空心伞杆内沿着其长度方向滑动而禁止该可移动伞顶与该空心伞杆做相对旋转运动;该长条开口非贯穿整个可移动伞顶,当该可移动伞顶从该空心伞杆拉出,当该长条开口的第一端碰到该圆柱插销该可移动伞顶的滑动会被挡住,当该可移动伞顶被推入该空心伞杆之内,当该长条开口的第二端碰到该圆柱插销该可移动伞顶的滑动会被挡住,所以该可移动伞顶只能在该空心伞杆内某一距离范围内前后滑动;当该可移动伞顶从该空心伞杆内拉出,当该长条开口的第一端碰到该圆柱插销,该可移动伞顶的该第一环形凹带进入该空心伞杆的第二环形凹带下,方便该第二连接器与该第一连接器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滴水折叠伞,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器及该第二连接器分别为一第一螺纹及一第二螺纹,该第一螺纹及该第二螺纹的螺合是可以分离的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滴水折叠伞,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柱为塑胶材质,该第二内柱为金属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滴水折叠伞,其特征在于:沿着该可移动伞顶其长度方向开一长条开口,在该可移动伞顶上设往内凹一第一环形凹带;该空心伞杆的一端上设往内凹一第二环形凹带,在该第二环形凹带上沿者该第二环形凹带四周设置至少一个圆形开口,该每一圆形开口置入一圆球,一弹性压迫环具弹性套在该第二环形凹带挤压在其下的该圆球往内;在该空心伞杆的一端靠近该第二环形凹带开一圆形插销孔,将该可移动伞顶插入该空心伞杆之内,一圆柱插销从该圆形插销孔插入能深入到该长条开口之内,该长条开口允许该可移动伞顶在该空心伞杆内沿着其长度方向滑动而禁止该可移动伞顶与该空心伞杆做相对旋转运动;该长条开口非贯穿整个可移动伞顶,当该可移动伞顶从该空心伞杆拉出,当该长条开口的第一端碰到该圆柱插销该可移动伞顶的滑动会被挡住,当该可移动伞顶被推入该空心伞杆之内,当该长条开口的第二端碰到该圆柱插销该可移动伞顶的滑动会被挡住,所以该可移动伞顶只能在该空心伞杆内某一距离范围内前后滑动;当该可移动伞顶从该空心伞杆内拉出,当该长条开口的第一端碰到该圆柱插销,该可移动伞顶的该第一环形凹带进入该空心伞杆的第二环形凹带下,方便该第二连接器与该第一连接器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滴水折叠伞,其特征在于:该伞套一最高套筒的外缘呈现一往外弧线喇叭状延伸,该折叠伞还包括设置一盖子,该盖子用以盖住该可伸缩伞杆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滴水折叠伞,其特征在于:该伞套一最高套筒的外缘呈现一往外弧线喇叭状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滴水折叠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一盖子及一绳子,该盖子用以盖住该可伸缩伞杆口,该绳子连接该盖子及该可伸缩伞杆。
CN201520301986.6U 2014-05-12 2015-05-12 一种防滴水折叠伞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0613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8240U TWM505840U (zh) 2014-05-12 2014-05-12 一種防滴水折叠傘
TW103208240 2014-05-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06139U true CN205006139U (zh) 2016-02-03

Family

ID=54339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0198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06139U (zh) 2014-05-12 2015-05-12 一种防滴水折叠伞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06139U (zh)
TW (1) TWM505840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5840U (zh) 2015-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02329B2 (en) Top setting-up mechanism for folding tent
US10107005B2 (en) Tent supporting structure
US20100319743A1 (en) Collapsible tent frame
US10028557B1 (en) Automatic reverse multi-folding umbrella
CN201602251U (zh) 折式伞具多段中棒之稳固开伞结构
CN204457059U (zh) 一种帐篷顶部展收机构
TWM508941U (zh) 反折傘具
CN204763809U (zh) 反折伞具
CN205006139U (zh) 一种防滴水折叠伞
CN102869282B (zh) 阳伞
US11800913B2 (en) Hand-push sunshade
CN209498843U (zh) 多功能拐杖
US5964237A (en) Supporting shaft of a sunshade
KR200480580Y1 (ko) 어린이용 우산
KR101799827B1 (ko) 버튼식 직립우산
TW201542130A (zh) 一種防滴水折叠傘
US9585447B1 (en) Reversible umbrella
CN111005747B (zh) 一种便携式菱形金属网
CN202311626U (zh) 一种折叠式伸缩伞
CN202262533U (zh) 一种遮阳伞
KR20170028465A (ko) 디자인을 편리하게 변경할 수 있는 스탠딩 우산
CN210114123U (zh) 一种多折背包伞
CN204785807U (zh) 一种设有两组灯体的桌面灯
CN213128370U (zh) 一种具有一体成型的弯钩伞柄的伞具结构
CN205038840U (zh) 一种伸缩式教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