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88732U -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88732U
CN204988732U CN201520476617.0U CN201520476617U CN204988732U CN 204988732 U CN204988732 U CN 204988732U CN 201520476617 U CN201520476617 U CN 201520476617U CN 204988732 U CN204988732 U CN 204988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valve
frame
thrust
rocket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7661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琳
赵政社
徐造林
王晓华
彭飞
陈海峰
白文义
耿直
朱成亮
翟文化
杜彬
候健
赵建军
李谦
鱼凡超
朱小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Aerospace Propulsion Testing Technique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Xian Aerospace Propulsion Testing Technique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Aerospace Propulsion Testing Technique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Xian Aerospace Propulsion Testing Technique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52047661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88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88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88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以电液伺服控制技术为核心,采用推力并联传递技术,两个分流器的一端分别与电液伺服阀的第一出油口A、第二出油口B对应连接,其中一个分流器的另一端的多个端口分别与多个双作用油缸的进油腔对应连接,其中另一个分流器的另一端的多个端口分别与多个双作用油缸的回油腔对应连接,多个双作用油缸分布在动架的正下方,定架与动架之间通过弹簧钢板连接,多个被校传感器位于定架与动架之间且顶在定架下底面,多个标准力传感器位于动架与油缸之间且顶在传力架的动架下底面。结果表明,本实用新型校准精度高、稳定性好、耗时短,极大提升了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技术水平。

Description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技术领域,涉及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的校准系统。
背景技术
液体火箭发动机热试车过程中准确地测量其推力大小能缩短发动机的研制进程,推力校准系统是为了消除发动机试车架传力系统的系统误差而设置的,为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推力校验,拟合出测量力传感器的输出值与实际力值之间的工作直线,供发动机试验时,用测量力传感器的输出值按上述工作直线计算发动机推力。以往的推力校准系统,大都采用砝码机械加载、手动校准、人工同步记录的方式,存在力值加载系统难于调节、稳定性差、效率低和有可能干扰混入不可靠数据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校准系统存在力值加载系统难于调节、稳定性差、效率低和有可能干扰混入不可靠数据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液压源系统、传力系统以及测控系统,
所述液压源系统包括油泵1、油箱2及电液伺服阀3,所述电液伺服阀包括进油口P、回油口T、第一出油口A、第二出油口B,所述油泵的入口通过进油管路与油箱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油泵的出口与电液伺服阀的进油口P连接,所述电液伺服阀的回油口T通过回油管路与油箱的回油口连接;
所述传力系统包括两个分流器、定架、动架、与被校传感器数量一致的多个双作用油缸、与被校传感器数量一致的多个标准力传感器,
所述两个分流器的一端分别与电液伺服阀的第一出油口A、第二出油口B对应连接,其中一个分流器的另一端的多个端口分别与多个双作用油缸的进油腔对应连接,其中另一个分流器的另一端的多个端口分别与多个双作用油缸的回油腔对应连接,
所述多个双作用油缸分布在动架的正下方,所述定架与动架之间通过弹簧钢板连接,多个被校传感器位于定架与动架之间且顶在定架下底面,所述多个标准力传感器位于动架与油缸之间且顶在传力架的动架下底面;
所述测控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所述伺服驱动器与电液伺服阀连接。
上述伺服驱动器包括手动与自动两种模式。
上述测控系统还包括计算机、采集卡、数字显示仪表、信号调理电路;
所述标准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接入信号调理电路,所述信号调理电路将此信号分为两路,一路输出信号接入数字显示仪表,数字显示仪表的输出经过RS232接口连接至计算机;所述信号调理电路另一路输出信号接入采集卡,所述采集卡具有两个输出端口,其中一个输出端口与伺服驱动器的输入连接,另一个端口接至计算机。
上述伺服阀驱动器还包括第二差分放大电路及比较器;
所述信号调理电路包括与标准力传感器一一对应的并联支路,每一并联支路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桥调整电路及差分放大电路,每一电桥调整电路的输入端与标准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每一电桥调整电路分两路输出,其中一路输出给第一差分放大电路,经第一差分放大电路处理后输出给统一采集卡A/D转换接口,计算机实时采集采集卡的输出值;
所有电桥调整电路的另一路输出给数字显示仪表同时输出给第二差分放大电路,经第二差分放大电路处理后输出给比较器,与设定推力值经比较器后,依次经滤波、功率驱动输出给电液伺服阀。
上述采集卡选用NIUSB-6341。
上述数字显示仪表选用Keithley2000。
上述标准力传感器选用规格和额定容量均相同传感器,在每只传感器的输出端各增加2只隔离电阻。
上述液压源系统还包括液压辅件,所述液压辅件还包括油滤、单向阀、精过滤器、回油过滤器、风冷器、溢流阀、二位二通阀、压力继电器、蓄压器,
所述油滤设置在油泵与油箱之间,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油泵与进油口P之间,所述单向阀的入口通过管路与油泵连接,所述单向阀的出口通过管路与进油口P连接,所述精过滤器设置在单向阀进油口P之间,所述回油过滤器设置在回油口T与油箱之间,所述风冷器设置在回油口T与回油过滤器之间,所述溢流阀设置在单向阀的出口与回油管路之间,所述二位二通阀连接在单向阀的出口与油箱之间,所述蓄压器及压力继电器均与进油管路连接。
利用上述的系统进行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自动校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计算机中设定校准稳定点及偏差范围;
2)计算机根据校准稳定点控制伺服驱动器输出液压油,从而控制双作用油缸输出力值的大小;
3)采集标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将标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发送给数字多用表并通过采集卡发送给计算机;
4)计算机将标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化为输出力值后与设定的加载目标值校准稳定点相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伺服驱动器,直到标准传感器所测的力值满足校准稳定点的精度要求,
5)当标准传感器所测的力值满足校准稳定点的精度要求时,计算机发送采集信号给测量系统,并开始对标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记录;测量系统收到采集信号后,开始对被校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记录;
如果所采集的标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不满足目标加载值的控制精度,计算机则将数据无效标志发送给测量系统,重复步骤3)与4);
6)测量系统根据所记录的标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和被较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拟合出被校传感器的输出值与实际力值之间的工作直线,供发动机试验时,用被校传感器的输出值按上述工作直线计算发动机推力。
上述步骤4)对伺服驱动器具体为:
当标准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设定的校准稳定点的差值超过偏差设定范围,计算机采用数字采集卡所采集的标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粗调伺服阀;
当标准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设定的校准稳定点的差值在偏差设定范围之内,计算机采用数字多用表所采集的标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细调伺服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针对大推力试车台推力校准问题,采用具有大功率输出的液压伺服控制技术研制推力校准系统,可以提高校准效率和校准系数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推力参数测量的准确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自动校准系统的设计,实现推力自动校准的自动化,与手动校准系统相比,减小人为因素对校准结果的影响程度,提高工作效率,每级加载的时间大约30s左右,力值稳定度约0.01%F·S以上。
3、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伺服阀控制的高精度动态稳定技术和推理并联传递技术,提高了校准的调节精度和效率,使得推力自动校准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加载精度高,稳定性好,并进一步提高了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推力参数的测量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推力自动校准系统构成原理图;
图2传力系统结构图;
图3射流管式电液伺服阀工作原理图;
图4自动加载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5伺服驱动模块工作原理图;
图6为数据流向图;
图7主程序流程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油箱、2-油泵、3-电液伺服阀、4-分流器、5-动架、6-双作用油缸、7-被校传感器、8-标准传感器、9-伺服驱动器、10-计算机、11-采集卡、12-多用数字表、13-信号调理电路、14-油滤、15-单向阀、16-精过滤器、17-回油过滤器、18-风冷却器、19-溢流阀、20-二位二通阀、21-压力继电器、22-蓄压器、23-线性电源、24-液位液温计、25-空气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系统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推力自动校准系统主要由液压源系统、液压执行元件—射流管式电液伺服阀、测控系统以及执行校准的传力系统组成,液压源系统主要由油箱1、精过滤器16、回油过滤器17、风冷却器18、油泵2、溢流阀19、单向阀15、二位二通阀20、压力继电器21、蓄能器22、压力表等组成;测控系统主要由计算机10、多用数字表12、测控电路、线性电源23等组成;传力系统主要由定架、动架5、双作用油缸6、分流器4、标准传感器8、被校传感器7组成。
液压源系统包括油泵、油箱及电液伺服阀,电液伺服阀包括进油口P、回油口T、第一出油口A、第二出油口B,油泵的入口通过进油管路与油箱的出油口连接,油泵的出口与电液伺服阀的进油口P连接,电液伺服阀的回油口T通过回油管路与油箱的回油口连接;如图2-3所示,传力系统包括两个分流器、定架、动架、与被校传感器数量一致的多个双作用油缸、与被校传感器数量一致的多个标准力传感器;两个分流器的一端分别与电液伺服阀的第一出油口A、第二出油口B对应连接,其中一个分流器的另一端的多个端口分别与多个双作用油缸的进油腔对应连接,其中另一个分流器的另一端的多个端口分别与多个双作用油缸的回油腔对应连接;多个双作用油缸分布在动架的正下方,定架与动架之间通过弹簧钢板连接,多个被校传感器位于定架与动架之间且顶在定架下底面,多个标准力传感器位于动架与油缸之间且顶在传力架的动架下底面;测控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伺服驱动器与电液伺服阀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力源系统集成封装。油泵伸入油箱固定油箱盖上,电液伺服阀和液压辅件安装在油箱盖上。因此,其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操作维护方便、运行准确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测控系统包括计算机、采集卡、伺服控制器、数字显示仪表及信号调理电路组成;标准力传感器的电信号接入信号调理电路,信号调理电路将此信号分为两路,一路接入数字显示仪表,数显仪表的输出经过RS232接口连接至计算机;另一路接入采集卡,同时接入伺服控制器输入接口,用于电液伺服阀的硬件控制;采集卡输出信号经USB接入计算机,用于电液伺服阀的软件控制。
二、工作原理
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的推力测量是利用均匀分布在推力架动架环的上环面4台测量力传感器采用并联的方式进行的,为了消除推力架系统的传力误差,每次试车前需利用高精度等级的标准力传感器的工作特性对测量力传感器进行现场校准。
测控系统通过控制液压源的油压输出,液压源系统利用油泵给液压系统增压,由射流管电液伺服阀输出至集流器后分成四路,每路驱动一台工作双作用油缸,通过调节双作用油缸两腔的油压产生力源,以此模拟加载发动机推力,4台双作用油缸上面布置了4台标准力传感器,标准力传感器顶在动架环的下环面上,动架环由弹簧钢板与固定在基础上的定架相连,通过双作用油缸的加载,标准力传感器输出电信号,其大小表征了加载力值的大小。模拟推力再通过弹簧钢板的变形,由动架传递至测量力传感器上,最后被固定在基础上的定架吸收。
推力自动加载采用闭环控制的方案,闭环控制示意如图4所示。加载时,由液压源系统产生恒定压力的液压油,液压执行元件—射流管式电液伺服阀根据控制信号Ue输出液压油,从而控制双作用油缸输出力值的大小。测控系统的计算机内已事先由人工设置了校准稳定点,计算机根据人工设置的校准稳定点向伺服驱动器发送目标力值参数Ui。测控系统信号调理电路实时采集标准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进行信号调理,得到标准力传感器实时测量推力值参数Uf,送多用数字表及计算机显示,同时,再将实时指示的测量推力值参数Uf与计算机发送给伺服驱动器的目标力值参数Ui进行比较,差值信号经运算处理,调整为驱动射流管式电液伺服阀调节实时输出力值的工作电信号Ue,从而控制射流管式电液伺服阀两腔道输出流量的大小,最终实现对双作用油缸输出推力值大小和正负的控制。
当标准力传感器指示输出力值Uf达到校准稳定点,测控系统控制射流管式电液伺服阀恒稳工作,从而使双作用油缸的输出力值稳定在目标力值上。图6所示为数据流向图,测控系统程序自动判断力值波动是否小于设定值时,当加载力值稳定时通过UDP网络传输协议向测量系统发送同步记录信号,测量系统计算机和推力加载的计算机同时开始记录数据,同时程序再次判断测点在设定范围内,再次向测量系统发送以上记录数据有效标志位和记录数据;如有测点落在此范围外时,此时向测量系统发送数据无效标志,系统将重新进行此挡加载。此过程中需要两次判断输出力值的波动值,采用此方法即保证了力值精确控制和稳定输出,同时确保了数据记录的同步性。最终根据这些记录值拟合出测量力传感器的工作特性直线,供发动机试车时真实推力测量使用。推力自动加载控制流程如图4所示。
测控系统还设置了手动加载模式,手动/自动模式的选择是通过测控系统内伺服阀驱动电路切换实现,通过开关切换,将驱动电路置为开环模式,由人工调整电路元件参数,控制驱动电路输出信号的大小,实现对电液伺服阀的控制。
三、硬件设置
1、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标准力传感器和测量力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500kN,标准力传感器精度≤0.02%F·S,测量力传感器精度≤0.2%F·S。
2电液伺服阀
推力自动校准系统加载力值大小的控制主要由一台射流管式电液伺服阀完成,阀选用上海704所生产的CSDY1-4型射流管电液伺服阀,主要参数如下:
如图3所示,当标准力传感器实时输出力值小于校准稳定点时,控制系统控制射流管电液伺服阀A相输出油路向双作用油缸的进程腔供油,B相输出油路与阀的回油腔贯通,此时双作用油缸正向加载;当标准力传感器实时输出力值大于校准稳定点时,控制系统控制射流管电液伺服阀B相输出油路向双作用油缸的回程腔供油,A相输出油路与阀的回油腔贯通,此时双作用油缸反向卸载。
推力校准过程中的进程加载与回程加载,以及在每个校准稳定点上的稳定微调控制均利用了射流管式电液伺服阀的以上工作特点。
射流管式电液伺服阀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
3、双作用油缸
双作用油缸最大负载力值0~500KN,工作压力确定满足公式F=A×P,双作用油缸活塞面积A值与活塞直径有关,为了靠拢标准缸筒,减少加工工序,采用了φ180mm×7mm标准缸筒,工作压力P值确定为19.7Mpa,A=3.1416×92=254cm2,F=254×197=50038kg;
双作用油缸结构尺寸确定:根据计算双作用油缸在500KN力作用下缸体厚度4.2mm(安全系数5),实际设计厚度7mm;
双作用油缸工作形式为双向作用式。
4、采集卡
采集卡选用NIUSB-6341,USB-6341提供了带有16位分辩率的16SE/8Diff输入,高达200kS/s吞吐量,16路数字I/O和1个用户计数器,以及一个16位的模拟输出。它在工业应用中足够可靠和稳定。USB-6341是增加任何带有USB端口的计算机测量和控制能力的最佳的途径。USB-6341是完全的即插即用设计,便于使用。它通过USB端口获得所有所需的电源,无需外部的电源连接。12路DI,12路DO,2路AO和4路32位计数器。
5、多用数字表
多用数字表选用Keithley2000,Keithley2000型61/2数字多用表是一款快速、精确和高可靠性的仪器,它具有很宽的测量量程和很高的精度,DC电压从100nV到1kV(90天基本准确度为0.002%),电阻从100μΩ到100MΩ(90天基本准确度为0.008%)。Keithley2000表提供了出色的测量速度,在六位半时通过IEEE-488或RS232总线可达到50读数/秒,在41/2时最快可以达到2000读数/秒,存储在内部的1024读数的缓存器中,是快速测量的极佳选择。Keithley2000表有18种测量功能,包括直流电压/电流、交流电压/电流、2线/4线电阻、频率/周期、dB/dBm,及温度、导通、二极管测量功能。
四、伺服驱动模块及软件设计
1、伺服驱动器设计
电液伺服驱动器采用模拟电路进行设计,为自制集成电路板。伺服驱动模块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标准力传感器信号调理按照4路标准力传感器并联输出设计,由电桥调整电路对1#、2#、3#、4#标准力传感器信号调整放大到适合电压,并对4路电桥信号整合为一,差分放大整理后,一路提供采集卡AD采样,一路信号提供给电液伺服阀控制驱动;伺服驱动部分是利用电液伺服阀控制驱动电路通过传感器信号和DA(计算机内设定推力值)信号差分放大,通过硬件为伺服阀提供控制,达到高精度力源控制。
2、软件设计
推力自动校准过程由软件控制计算机自动完成:液压源系统启动工作稳定后,通过计算机将校准流程及参数配置好,启动校准过程控制软件,准备工作完成后,主控程序便按自动或手动加载模式开始工作。在自动模式下,推力自动校准系统便按设定的校准稳定点数(如0kN、100kN、200kN、300kN、400kN、500kN共5个校准稳定点)、校准正程/回程数开始逐级自动校准,推力自动加载测控系统实时采集标准力传感器数据并判断力值是否加载到稳定值时,在力值稳定时对采到的5个数据进行判断,若5个数据均在力值稳定精度范围内,便向测量系统计算机发出开始记录信号,由测量系统对被校准传感器的当前输出进行记录,作为当前校准点的读数,之后再进行下一校准点的加载。在手动模式下,则由人工手动精密电位器(测控系统伺服控制器内设)进行推力加载,通过数字多用表读的数据判断加载是否到位。主控程序流程框图如图7所示。
应用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功能分为运行控制,数据处理,界面显示,数据管理。编程语言采用VB语言工具编程,数据库使用ACCESS。
3.关键技术
推力校准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热试车推力测量的重要环节,推力校准精度、稳定性等直接影响推力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该系统要求力源精度在0.02%以上,为了满足控制精度要求,同时以实现推力校准自动化、快速响应为设计目标,自动加载装置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
3.1高精度动态稳定技术
在其他的液压加载稳定控制方案中,由于加载值达到稳定后加载装置停止工作,液压系统由于温度产生体积膨胀或微小泄漏等因素会使力值下降,所采集到的稳定力值与目标力值有差异,带来误差,即便采用了相应的补偿办法,也会使稳定控制复杂化且耗时不易实现。推力自动校准系统设计采用了高精度的射流管式电液伺服阀动态稳定控制方案,利用射流管式电液伺服阀灵敏度极高的特点,在控制系统中设置高精度的反馈信号稳定带宽范围,标准传感器实时反馈加载力值大小,实时力值与校准稳定点差异越大,测控系统使伺服阀调节速度越快,实时力值接近校准稳定点,调节速度变缓,当进入预先设置稳定带宽范围后,伺服阀持续调节,超过上限则“泄压”,低于下限则“增压”,从而使调节范围始终包含在预先设置的稳定带宽范围内,这样既能满足校准精度要求,持续对加载力值进行动态稳定调节,还能达到快速调节的效果。
3.2基于电液伺服阀的压力闭环控制技术
为了实现推力校准自动化、快速响应、高精度的要求,采用了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实现了对伺服阀的工作压力的闭环调节。测控系统实时采集标准力传感器的输出力值(电信号),并作为反馈信号,与校准稳定点进行比较根据两者之间的差值大小及正负,产生驱动电液伺服阀工作的电信号,在差值较大时采用硬件控制方式粗调使加载力值达到预定范围,切换为软件调节模式使加载力值稳定在要求精度范围内。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比较器输出差值较大时,采用伺服控制器硬件控制电液伺服阀工作;差值较小时采用计算机软件输出控制电液伺服阀工,最终实现了标准力精确控制,控制精度为0.02%,控制示意图如图4所示。
3.3推力原位自动校准技术,数据记录的同步性
原有推力原位校准系统力值采用手动开环控制方式进行加载,标准力和测量力传感器数据通过人工传话、手动记录的方式,效率低。推力原位自动校准采用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式控制油压,程序自动判断力值波动是否小于设定值时,当连续的五个测点在此设定值内时,通过UDP网络传输协议向测量系统发送同步记录信号,测量系统计算机和推力加载控制计算机同时开始记录数据标志位,同时程序再次判断连续有五个测点在设定范围内,再次向测量系统发送以上记录数据有效标志位和记录数据,确保了数据记录同步进行。如有测点落在此范围外时,此时向测量系统发送数据无效标志,系统将重新进行此挡加载。此过程中需要两次判断输出力值的波动值,采用此方法即保证了力值精确控制和稳定输出,同时确保了数据记录的同步性。
数据采集、记录、传输的流向图如图6所示。
3.4推力并联传递技术
为了控制模拟推力在四套由双作用油缸—标准力传感器—动架—测量力传感器构成的传力系统上平均分配,并精确控制,设计采用了2个分流器对1台射流管式电液伺服阀的2个输出油路进行分配,A相输出油路利用1个分流器分为4路向4台双作用双作用油缸的进程腔供油,B相输出油路利用1个分流器分为4路向4台双作用双作用油缸的回程腔供油。4台双作用油缸均匀分布在圆环形动架正下方,由定架支撑,每台双作用油缸活塞上各自放置1台标准力传感器,标准力传感器顶在传力架的动架下底面,在动架上顶面对应于4台标准力传感器的位置布置有4台测量力传感器,测量力传感器上面顶在定架环下底面。双作用油缸加载力值由标准力传感器测量,并通过动架环传递至测量力传感器上,最后被固定在基础上的定架吸收。
原有推力原位校准系统力值采用手动开环控制方式进行加载,标准力和测量力传感器数据通过人工传话、手动记录的方式,效率低。
传感器并联输出阻抗低,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且在保证传感器的灵敏度与输出阻抗比值一致及额定容量相同的情况下,输出电压只与并联传感器的受力总和有关,与单只传感器的受力状态无关,因此4只标准力传感器选用规格和额定容量均相同传感器,并通过采用增加隔离电阻的方式(在每只传感器的输出端各增加2只隔离电阻R,R的阻值约为传感器输出阻抗的20~40倍)进一步减小了偏载对推力测量精度的影响。

Claims (8)

1.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源系统、传力系统以及测控系统,
所述液压源系统包括油泵、油箱及电液伺服阀,所述电液伺服阀包括进油口P、回油口T、第一出油口A、第二出油口B,所述油泵的入口通过进油管路与油箱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油泵的出口与电液伺服阀的进油口P连接,所述电液伺服阀的回油口T通过回油管路与油箱的回油口连接;
所述传力系统包括两个分流器、定架、动架、与被校传感器数量一致的多个双作用油缸、与被校传感器数量一致的多个标准力传感器,
所述两个分流器的一端分别与电液伺服阀的第一出油口A、第二出油口B对应连接,其中一个分流器的另一端的多个端口分别与多个双作用油缸的进油腔对应连接,其中另一个分流器的另一端的多个端口分别与多个双作用油缸的回油腔对应连接,
所述多个双作用油缸分布在动架的正下方,所述定架与动架之间通过弹簧钢板连接,多个被校传感器位于定架与动架之间且顶在定架下底面,所述多个标准力传感器位于动架与油缸之间且顶在传力架的动架下底面;
所述测控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所述伺服驱动器与电液伺服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驱动器包括手动与自动两种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控系统还包括计算机、采集卡、数字显示仪表、信号调理电路;
所述标准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接入信号调理电路,所述信号调理电路将此信号分为两路,一路输出信号接入数字显示仪表,数字显示仪表的输出经过RS232接口连接至计算机;所述信号调理电路另一路输出信号接入采集卡,所述采集卡具有两个输出端口,其中一个输出端口与伺服驱动器的输入连接,另一个端口接至计算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伺服阀驱动器还包括第二差分放大电路及比较器;
所述信号调理电路包括与标准力传感器一一对应的并联支路,每一并联支路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桥调整电路及差分放大电路,每一电桥调整电路的输入端与标准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每一电桥调整电路分两路输出,其中一路输出给第一差分放大电路,经第一差分放大电路处理后输出给统一采集卡A/D转换接口,计算机实时采集采集卡的输出值;
所有电桥调整电路的另一路输出给数字显示仪表同时输出给第二差分放大电路,经第二差分放大电路处理后输出给比较器,与设定推力值经比较器后,依次经滤波、功率驱动输出给电液伺服阀。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集卡选用NIUSB-63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显示仪表选用Keithley20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力传感器选用规格和额定容量均相同传感器,在每只传感器的输出端各增加2只隔离电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源系统还包括液压辅件,所述液压辅件还包括油滤、单向阀、精过滤器、回油过滤器、风冷器、溢流阀、二位二通阀、压力继电器、蓄压器,
所述油滤设置在油泵与油箱之间,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油泵与进油口P之间,所述单向阀的入口通过管路与油泵连接,所述单向阀的出口通过管路与进油口P连接,所述精过滤器设置在单向阀进油口P之间,所述回油过滤器设置在回油口T与油箱之间,所述风冷器设置在回油口T与回油过滤器之间,所述溢流阀设置在单向阀的出口与回油管路之间,所述二位二通阀连接在单向阀的出口与油箱之间,所述蓄压器及压力继电器均与进油管路连接。
CN201520476617.0U 2015-07-03 2015-07-03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 Active CN204988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6617.0U CN204988732U (zh) 2015-07-03 2015-07-03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6617.0U CN204988732U (zh) 2015-07-03 2015-07-03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88732U true CN204988732U (zh) 2016-01-20

Family

ID=55123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76617.0U Active CN204988732U (zh) 2015-07-03 2015-07-03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8873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4525A (zh) * 2015-07-03 2015-10-28 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及校准方法
CN110617915A (zh) * 2019-09-29 2019-12-27 重庆大学 一种煤与瓦斯突出动压传感器的标定系统和方法
CN110716503A (zh) * 2019-10-10 2020-01-21 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 一种高精度推力伺服控制器
CN112327212A (zh) * 2020-10-28 2021-02-05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一种基于分流校准的多通道加载系统的实时断线检测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4525A (zh) * 2015-07-03 2015-10-28 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及校准方法
CN110617915A (zh) * 2019-09-29 2019-12-27 重庆大学 一种煤与瓦斯突出动压传感器的标定系统和方法
CN110617915B (zh) * 2019-09-29 2021-11-02 重庆大学 一种煤与瓦斯突出动压传感器的标定系统和方法
CN110716503A (zh) * 2019-10-10 2020-01-21 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 一种高精度推力伺服控制器
CN112327212A (zh) * 2020-10-28 2021-02-05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一种基于分流校准的多通道加载系统的实时断线检测方法
CN112327212B (zh) * 2020-10-28 2023-03-10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一种基于分流校准的多通道加载系统的实时断线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4525A (zh)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及校准方法
CN204988732U (zh)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系统
CN104808168B (zh) 一种基于分段电流技术的电能表快速校验方法
CN101718849B (zh) 蓄电池充放电检测仪自动校准系统
CN202108811U (zh) 一种舵机伺服阀性能自动测试装置
CN102287419B (zh) 一种舵机伺服阀性能自动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3674552A (zh) 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推力加载/校准系统及自动控制方法
CN109654009A (zh) 一种液压泵马达性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05931446A (zh) 用于燃气数据采集单元的测试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US5203822A (en) Process and device to measure volume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ompression ratio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9885026A (zh) 一种用于航空活塞发动机增压控制器的测试系统
CN202057728U (zh) 一种宽量程高精度直流电阻快速测试装置
CN105675205B (zh) 真空推力原位自动校准装置
CN205808618U (zh) 一种核电站差压变送器静压修正装置
CN207991747U (zh) 一种全自动压力传感器批量检测校准台
CN206862204U (zh) 自行火炮仪表系统通用检测平台
CN1325891C (zh) 全自动精密压力校验控制仪
CN113340527B (zh) 差压变送器检定系统
CN206805303U (zh) 模板标高调节装置
CN105092980B (zh) 一种输入输出阻抗智能化测试方法
CN102877834B (zh) 井下泡点压力快速测试器和井下泡点压力测试方法
CN102507229B (zh) 一种加温器箱式实验装置
CN206301576U (zh) 一种用于液晶模组检测电压的补偿电路、检测单元和系统
CN205353209U (zh) 一种用于测量弹头电阻的测试台
CN207867022U (zh) 一种计及温度和恒磁场共同影响的电能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