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83219U - 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83219U CN204983219U CN201520754317.4U CN201520754317U CN204983219U CN 204983219 U CN204983219 U CN 204983219U CN 201520754317 U CN201520754317 U CN 201520754317U CN 204983219 U CN204983219 U CN 2049832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late
- muscle
- shock
- plate
- antideton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其空腔模块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侧模板,侧模板包括模板腹面和与其连接一体的上、下翼面,上、下翼面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呈卷边状的副翼面,下翼面与底板之间设有滑动连接的聚四氟乙烯平面板和不锈钢板,上翼面的上表面连结有顶模板;模板腹面与下翼面连接直角处设有抗震板筋,抗震板筋呈“L”型,包括连接一体的竖板筋和横板筋,其连接弯角处呈弧形弯角;侧模板之间还设有两端分别与顶模板和聚四氟乙烯平面板连接的支撑柱,支撑柱呈“工”字形;相邻的空腔模块之间设有与底板固定连接的抗震板,空腔模块的空腔内设有填充体。该技术方案抗震性强,具有一定自复位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
背景技术
传统的高层建筑的建造,其框架都是采用一体式的建筑构造,在遇到地震时,整栋楼都跟着地面摇动,而且,楼层越高,摆动得越大。传统的的高层建筑的防震措施就是采用加强整体框架结构的牢固性,这种方式的防震看似可行,但实际上存在诸多隐患,比如框架的楼盖部分经受不起地震的快速摆动时容易断裂而造成防震失败。
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作为一种受力明确、构造简单的结构形式,在工程领域拥有广泛应用。在历次地震中,楼盖结构遭受倒塌破坏的案例屡见不鲜,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楼盖断裂往往由结构变形集中引起,控制结构变形模式是防止倒塌破坏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性强,具有一定自复位能力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包括内嵌预应力筋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相互间隔的空腔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模块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侧模板,所述侧模板包括模板腹面和与该模板腹面连接一体的上、下翼面,所述上、下翼面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呈卷边状的副翼面,所述下翼面与所述底板之间由上而下依次设有聚四氟乙烯平面板和不锈钢板,所述聚四氟乙烯平面板与所述不锈钢板滑动连接,所述上翼面的上表面覆盖连结有顶模板;
所述模板腹面与所述下翼面连接直角处设有抗震板筋,所述抗震板筋呈“L”型,其包括与所述模板腹面内侧固定连接的竖板筋,和与所述下翼面连接的横板筋,所述竖板筋和所述横板筋连接一体,其连接弯角处呈弧形弯角;
所述左、右对称设置的侧模板之间还设有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模板和所述聚四氟乙烯平面板连接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呈“工”字形;
相邻的所述空腔模块之间设有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抗震板,所述空腔模块的空腔内设有填充体。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其中所述抗震板底部两侧设有与所述不锈钢板端面对应的卡槽,所述不锈钢板端面伸入至所述卡槽内,所述抗震板顶部水平面与所述下翼面顶部持平,该抗震板与所述模板腹面外侧连接直角处设有所述抗震板筋,该抗震板筋之间连接有刚性弹簧。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其中所述模板腹面上端向上延伸,其顶端超出所述上翼面的水平高度,并与上翼面水平面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顶模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其中所述安装槽与所述顶模板大小、形状相应,所述顶模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该顶模板上表面水平高度与所述模板腹面顶端高度一致,其拐角处连接有所述抗震板筋,该抗震板筋与其同水平面内的对应的另一所述抗震板筋之间连接有刚性弹簧。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其中所述上、下翼面分别呈波浪形。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其中所述波浪形的上翼面与所述顶模板之间,以及所述波浪形的下翼面与所述聚四氟乙烯平面板之间的间隔空隙内填充有弹性材料体。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其中所述呈卷边状的副翼面呈圆弧形卷边形状,包括半圆弧卷边、3/4圆弧卷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侧模板包括模板腹面和与该模板腹面连接一体的上、下翼面,上、下翼面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呈卷边状的副翼面,其卷边状副翼面结构能够增强空腔模块整体的强度和刚度之外,同时分散了楼盖在地震环境下受交变应力时的应力集中,降低楼盖断裂的风险,在地震环境下,其在垂直、侧向、力偶、冲击、交变等作用或相互叠加作用时,该结构设计能发挥其高抗应力性能,同时设置支撑柱,提供楼盖抗垂直冲击的能力,该支撑柱可以选择具有一定自恢复力的弹性元件,使得其具有一定的自复位功能,而为了使得楼盖在地震横向冲击作用下,其具自复位能力,故在下翼面与底板之间由上而下依次设聚四氟乙烯平面板和不锈钢板,聚四氟乙烯平面板与不锈钢板滑动连接,楼盖在左右摇摆时,内设填充体的空腔模块可具有一定的滑动能力,随摇摆而滑动,降低冲击作用力,同时在固定连接于底板上的抗震板的抵止作用下,其自复位。其中,该填充体优选为发泡水泥、发泡石膏、发泡陶瓷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体,其使得楼盖整体结构自重大大降低。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下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1—底板,2—预应力筋,3—空腔模块,30—侧模板,300—模板腹面,301—上翼面,302—下翼面,303—副翼面,31—顶模板,4—聚四氟乙烯平面板,5—不锈钢板,6—抗震板筋,7—支撑柱,8—抗震板,9—刚性弹簧,10—弹性材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包括内嵌预应力筋2的底板1,底板1上设有若干相互间隔的空腔模块3,空腔模块3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侧模板30,侧模板30包括模板腹面300和与该模板腹面300连接一体的上、下翼面(301,302),上、下翼面(301,302)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呈卷边状的副翼面303,下翼面302与底板1之间由上而下依次设有聚四氟乙烯平面板4和不锈钢板5,聚四氟乙烯平面板4与不锈钢板5滑动连接,上翼面301的上表面覆盖连结有顶模板31;
模板腹面300与下翼面301连接直角处设有抗震板筋6,抗震板筋6呈“L”型,其包括与模板腹面300内侧固定连接的竖板筋,和与下翼面302连接的横板筋,所述竖板筋和所述横板筋连接一体,其连接弯角处呈弧形弯角;
左、右对称设置的侧模板30之间还设有两端分别与顶模板31和聚四氟乙烯平面板4连接的支撑柱7,支撑柱7呈“工”字形;
相邻的空腔模块3之间设有与底板1固定连接的抗震板8,空腔模块3的空腔内设有填充体,该填充体优选为发泡水泥、发泡石膏、发泡陶瓷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体,其使得楼盖整体结构自重大大降低。
其中,抗震板8底部两侧设有与不锈钢板6端面对应的卡槽,不锈钢板6端面伸入至卡槽内,抗震板8顶部水平面与下翼面302顶部持平,该抗震板8与模板腹面300外侧连接直角处设有抗震板筋6,该抗震板筋6之间连接有刚性弹簧9。
模板腹面300上端向上延伸,其顶端超出上翼面301的水平高度,并与上翼面301水平面之间形成安装槽,顶模板31设置于安装槽内,该安装槽与顶模板31大小、形状相应,顶模板31设置于安装槽内,该顶模板31上表面水平高度与模板腹面300顶端高度一致,其拐角处连接有抗震板筋6,该抗震板筋6与其同水平面内的对应的另一抗震板筋6之间连接有刚性弹簧9。
另外,呈卷边状的副翼面303呈圆弧形卷边形状,包括半圆弧卷边、3/4圆弧卷边。
该技术方案侧模板包括模板腹面和与该模板腹面连接一体的上、下翼面,上、下翼面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呈卷边状的副翼面,其卷边状副翼面结构能够增强空腔模块整体的强度和刚度之外,同时分散了楼盖在地震环境下受交变应力时的应力集中,降低楼盖断裂的风险,在地震环境下,其在垂直、侧向、力偶、冲击、交变等作用或相互叠加作用时,该结构设计能发挥其高抗应力性能,同时设置支撑柱,提供楼盖抗垂直冲击的能力,该支撑柱可以选择具有一定自恢复力的弹性元件,使得其具有一定的自复位功能,而为了使得楼盖在地震横向冲击作用下,其具自复位能力,故在下翼面与底板之间由上而下依次设聚四氟乙烯平面板和不锈钢板,聚四氟乙烯平面板与不锈钢板滑动连接,楼盖在左右摇摆时,内设填充体的空腔模块可具有一定的滑动能力,随摇摆而滑动,降低冲击作用力,同时在固定连接于底板上的抗震板的抵止作用下,其自复位。其中,该填充体优选为发泡水泥、发泡石膏、发泡陶瓷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体,其使得楼盖整体结构自重大大降低。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结构和原理基本相似,其不同在于:上、下翼面(301,302)分别呈波浪形,波浪形的上翼面301与顶模板31之间,以及波浪形的下翼面302与聚四氟乙烯平面板4之间的间隔空隙内填充有弹性材料体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包括内嵌预应力筋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相互独立的空腔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模块包括左右对称、相对设置的侧模板,所述侧模板包括模板腹面和与该模板腹面连接一体的上、下翼面,所述上、下翼面自由端分别为朝向模板腹面方向卷边的副翼面,所述下翼面与所述底板之间由上而下依次设有聚四氟乙烯平面板和不锈钢板,所述聚四氟乙烯平面板与所述不锈钢板滑动连接,所述上翼面的上表面覆盖连结有顶模板;
所述模板腹面与所述下翼面连接直角处设有抗震板筋,所述抗震板筋呈“L”型,其包括与所述模板腹面内侧固定连接的竖板筋,和与所述下翼面连接的横板筋,所述竖板筋和所述横板筋连接一体,其连接弯角处呈弧形弯角;
所述左、右对称设置的侧模板之间设有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模板和所述聚四氟乙烯平面板连接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呈“工”字形;
相邻的所述空腔模块之间设有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抗震板,所述空腔模块的空腔内设有填充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板底部两侧设有与所述不锈钢板端面对应的卡槽,所述不锈钢板端面伸入至所述卡槽内,所述抗震板顶部水平面与所述下翼面顶部持平,该抗震板与所述模板腹面外侧连接直角处设有所述抗震板筋,该抗震板筋之间连接有刚性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腹面上端向上延伸,其顶端超出所述上翼面的水平高度,并与上翼面水平面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顶模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与所述顶模板大小、形状相应,所述顶模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该顶模板上表面水平高度与所述模板腹面顶端高度一致,其拐角处连接有所述抗震板筋,该抗震板筋与其同水平面内的对应的另一所述抗震板筋之间连接有刚性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翼面分别呈波浪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形的上翼面与所述顶模板之间,以及所述波浪形的下翼面与所述聚四氟乙烯平面板之间的间隔空隙内填充有弹性材料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翼面的卷边呈圆弧形卷边形状,包括半圆弧卷边、3/4圆弧卷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54317.4U CN204983219U (zh) | 2015-09-25 | 2015-09-25 | 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54317.4U CN204983219U (zh) | 2015-09-25 | 2015-09-25 | 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83219U true CN204983219U (zh) | 2016-01-20 |
Family
ID=55117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5431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83219U (zh) | 2015-09-25 | 2015-09-25 | 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8321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80991A (zh) * | 2016-03-17 | 2016-07-20 | 刘剑 | 一种提供救灾功能增强地震灾民存活率的抗震型楼盖 |
CN112177218A (zh) * | 2020-09-27 | 2021-01-05 | 苗飞飞 | 一种钢结构建筑用叠合楼板 |
-
2015
- 2015-09-25 CN CN201520754317.4U patent/CN20498321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80991A (zh) * | 2016-03-17 | 2016-07-20 | 刘剑 | 一种提供救灾功能增强地震灾民存活率的抗震型楼盖 |
CN112177218A (zh) * | 2020-09-27 | 2021-01-05 | 苗飞飞 | 一种钢结构建筑用叠合楼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983219U (zh) | 一种建筑用抗震楼盖 | |
CN103806570A (zh) | 防扭转的一体式隔震支座抗拉装置 | |
WO2017067115A1 (zh) |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震缓冲钢铸件 | |
CN107882177B (zh) | 自复位混凝土框架柱滑移节点 | |
CN105155750B (zh) | 一种建筑用的抗震隔音楼盖 | |
CN103147512A (zh) | 滑轨式抗倾覆隔震支座 | |
CN204960085U (zh) | 一种实心楼盖减震结构 | |
CN205669325U (zh) | 组合式钢格板楼梯 | |
CN205557316U (zh) | 桥梁减震支座 | |
CN205189159U (zh) | 一种可调节的开孔钢板阻尼墙 | |
CN104452983B (zh) | 一种变形缝覆盖装置 | |
CN203692890U (zh) | 一种舰船抗冲击餐桌 | |
CN202954437U (zh) | 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柱 | |
CN205259406U (zh) | 一种模块化建筑墙体转角连接件 | |
CN202157417U (zh) | 连体建筑之间的滑动连接构件 | |
CN205657904U (zh) | 一种高效抗震电路板 | |
CN219260701U (zh) | 一种弧形板限位装置 | |
CN206521690U (zh) | 一种工字型多功能限位防落梁抗震挡块装置 | |
CN102644336B (zh) | 一种设有约束装置的金属阻尼器 | |
CN205189161U (zh) | 一种仿古建筑结构抗震体系 | |
CN205712556U (zh) | 一种建筑抗震框架 | |
CN105975714B (zh) | 一种网架支座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 |
CN204960077U (zh) | 一种抗震型楼盖 | |
CN209469373U (zh) | 一种外套式连接安全梯笼 | |
CN107035213A (zh) | 一种抗风减震旗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7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