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67991U - 智能抑光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抑光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67991U
CN204967991U CN201520747154.7U CN201520747154U CN204967991U CN 204967991 U CN204967991 U CN 204967991U CN 201520747154 U CN201520747154 U CN 201520747154U CN 204967991 U CN204967991 U CN 204967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odule
automatic control
connecting plate
polariscope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4715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Gangyu Hi-tech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Gangyu Hi-tech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Gangyu Hi-tech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Gangyu Hi-tech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4715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67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67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67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抑光系统,包括相机、防护罩、自动控制模块、偏振镜、偏振镜连接板及防护罩连接板,所述偏振镜固定在所述偏振镜连接板上并通过所述偏振镜连接板连接于所述自动控制模块,所述自动控制模块与所述相机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防护罩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防护罩内的前窗处。本实用新型可以很好地克服在强光照射下CCD图像传感器摄取的图像中会出现弥散、以及在阴雨天或阴暗天图像曝光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智能抑光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抑光系统。
背景技术
在强光照射时,CCD图像传感器摄取的图像中会出现光晕(blooming)和弥散(smear)现象,严重影响成像质量。其中,smear是指数码相机的CCD在拍摄强烈点光源照射下的景物时出现光散射,形成条状光线影像的现象,一般称为漏光。
数码相机和数码摄相机等使用CCD的影相机器上会产生称作漏光(smear)的光散射现象这是由于CCD传感器的缺陷,从CCD的读取方向,即画面的垂直方向上入射的强光会穿透图像保护层产生多余影像而形成的,特别是没有使用机械快门的数码相机在拍摄时会有漏光现象。
在实际生活中,例如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贴膜,从而导致驾驶室内情况无法真实反映。另外,还比如遇到顺逆光的情况时,当高清CCD摄相机为东西向安装时,不同时间段阳光照射在路面和车辆上的反射光亮度会非常极端。从而造成,CCD成像时顺光会形成车身区域过曝;逆光时车身区域处于很黑的阴影区域,但路面反射光却很亮。
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通过安装固定偏振镜的方式来克服上述弥散的问题,不过安装固定的偏振镜会导致夜间或者阴雨天光线太暗,从而补光困难、适用性太低。同时,也不易于维护和更换,对光路影响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抑光系统,用于解决在强光照射下CCD图像传感器摄取的图像中会出现弥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抑光系统,包括相机、防护罩、自动控制模块、偏振镜、偏振镜连接板及防护罩连接板,所述偏振镜固定在所述偏振镜连接板上并通过所述偏振镜连接板连接于所述自动控制模块,所述自动控制模块与所述相机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防护罩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防护罩内的前窗处。
优选地,所述自动控制模块通过RS232/RS485串口与所述相机进行通信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及其优选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自动控制模块包括电路控制板、步进电机及自动控制模块支架,所述步进电机正对防护罩前窗地连接固定在自动控制模块支架上并与电路控制板连接,所述电路控制板固定设置在自动控制模块支架上与所述相机通信连接。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抑光系统,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解决因强反光导致抓拍图片及全天候录像视频中存在smear光柱、逆光时车牌处于阴影区域无法看清、挡风玻璃贴膜导致车内人员无法看清等效果差的问题;
2、相比安装固定偏振镜的方式,夜间和阴雨天也不会影响补光效果;
3、相比通过光敏原件或其它板件程序来控制偏振镜的使用状态,具备更好的易于操作性和远程可调性;
4、相比现有的相机内置切换滤光片,智能抑光系统具有独立性,不会因为该系统出问题就要将整个相机返厂维修,维护起来就会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抑光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显示为自动控制模块的一种实施方式原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相机
2防护罩
3自动控制模块
31步进电机
32电路控制板
33自动控制模块支架
4偏振镜
5偏振镜连接板
6防护罩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总结现有技术出现的问题,导致弥散的根本原因都是与光线有关,而这些情况在现阶段还不能通过优化相机内部程序来解决,特别是在一些户外摄像头中,考虑到现有的安装条件以及安装便捷性和各种环境的适用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套解决上述现有问题的方案,以下将对所述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抑光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如图所示,所述智能抑光系统包括相机1和防护罩2,其中,还包括自动控制模块3、偏振镜4、偏振镜连接板5及防护罩连接板6,所述偏振镜4通过偏振镜连接板5连接在所述自动控制模块3上,所述自动控制模块3与所述相机1连接,所述自动控制模块3通过所述防护罩连接板6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护罩2的前窗。
在具体实施中,偏振镜4(Polarizer):也叫偏光镜,简称PL镜,是一种滤色镜。偏振镜4能有选择地让某个方向振动的光线通过,常用来消除或减弱非金属表面的强反光,从而消除或减轻光斑。因此,常用来表现强反光处的物体的质感,突出玻璃后面的景物,压暗天空和表现蓝天白云等。根据过滤偏振光的机理不同,偏振镜4可以分为圆偏振镜4(CircularPolarizer,简称CPL)和线偏振镜4(LinearPolarizer,简称LPL)。本实施例中的偏振镜4通过偏振镜连接板5进行固定,并连接在自动控制模块3上。
进一步地,自动控制模块3可以通过RS232/RS485(可选)串口与相机1进行通信连接,这里采用串口来与相机1通信连接是为了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相机1通过串口来对偏振镜4的使用状态(例如打开/关闭)进行控制。
具体地,在偏振镜4打开时,所述偏振镜4中心位置与防护罩2的前窗中心位置正对设置。
在具体实施中,再结合图2,给出了自动控制模块的一种实施方式原理图,如图所示,自动控制模块3包括电路控制板32、步进电机31及自动控制模块支架33,其中,步进电机31正对防护罩2前窗地连接固定在自动控制模块支架33上并与电路控制板32连接,电路控制板32固定设置在自动控制模块支架33并通过串口与相机通信连接,整个自动控制模块3通过防护罩连接板6固定在防护罩2的前窗处。
在具体实施中,防护罩连接板6的作用是将自动控制模块3以及与自动控制模块3连接的偏振镜4固定在防护罩2内部的前窗处,以保证偏振镜4在打开状态时可以对准防护罩2的前窗。
以上方案的原理在于,偏振镜4能消除或减弱非金属表面的强反光的特性,这是选择它来解决现有弥散问题的根本原因。不过,考虑到如果仅仅是增加一块偏振镜4的话又会存在夜间和阴雨天补光困难的问题,所以提供了自动控制模块3来完成对偏振镜4使用/不使用的控制。由于在现有相机结构中增加了自动控制模块3,充分考虑到防护罩2内空间狭小以及设备稳定性和远程可调性,故将该自动控制模块3的通信方式定为串口通信,并且最终由相机来控制该模块。现有相机本身可以根据环境光强弱进行自动控光(由于这是现有技术,故此处不做详细解释),那么在相机判断并进行自动控光的时候就可以同时给自动控制模块3一个信号,将偏振镜4移开不使用或者移动回来使用。而通过相机来控制,就可以在相机的调试界面上轻松集成偏振镜4的控制,同时就能通过网络远程对智能抑光系统进行控制;而如果在自动控制模块3上集成网络模块,又必须得做网络防雷,那么就会极大的增加智能抑光系统整个的体积,防护罩2内会安装不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解决因强反光导致抓拍图片及全天候录像视频中存在smear光柱、逆光时车牌处于阴影区域无法看清、挡风玻璃贴膜导致车内人员无法看清等效果差的问题;
2、相比安装固定偏振镜的方式,夜间和阴雨天也不会影响补光效果;
3、相比通过光敏原件或其它板件程序来控制偏振镜的使用状态,具备更好的易于操作性和远程可调性;
4、相比现有的相机内置切换滤光片,智能抑光系统具有独立性,不会因为该系统出问题就要将整个相机返厂维修,维护起来就会很方便。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3)

1.一种智能抑光系统,包括相机和防护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控制模块、偏振镜、偏振镜连接板及防护罩连接板,所述偏振镜固定在所述偏振镜连接板上并通过所述偏振镜连接板连接于所述自动控制模块,所述自动控制模块与所述相机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防护罩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防护罩内的前窗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抑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模块通过RS232/RS485串口与所述相机进行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抑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模块包括电路控制板、步进电机及自动控制模块支架,所述步进电机正对防护罩前窗地连接固定在自动控制模块支架上并与电路控制板连接,所述电路控制板固定设置在自动控制模块支架上与所述相机通信连接。
CN201520747154.7U 2015-09-24 2015-09-24 智能抑光系统 Active CN204967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47154.7U CN204967991U (zh) 2015-09-24 2015-09-24 智能抑光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47154.7U CN204967991U (zh) 2015-09-24 2015-09-24 智能抑光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67991U true CN204967991U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63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47154.7U Active CN204967991U (zh) 2015-09-24 2015-09-24 智能抑光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679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33138A1 (zh) * 2016-02-05 2017-08-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系统、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和图像采集处理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33138A1 (zh) * 2016-02-05 2017-08-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系统、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和图像采集处理方法
US10244154B2 (en) 2016-02-05 2019-03-2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Imaging collecting system, image collecting processing system and image collecting processing metho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1261B (zh) 红外网络摄像机的红外灯控制方法
US9304301B2 (en) Camera hardware design for dynamic rearview mirror
US9001210B2 (en) Surveillance camera system
CN202475619U (zh) 一种用于消除杂光的夜视系统
CN208479822U (zh) 一种车用全景环视系统
CN1655592A (zh) 采用多个感光器件的摄像装置
CN204422841U (zh) 一种双排滤光片切换装置
CN204215130U (zh) 一种滤光片切换装置和一种具有滤光片切换装置的摄像机
CN101377605B (zh) 监视摄影机装置
CN208548957U (zh) 一种摄像机
CN105644443A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后视系统及汽车
KR200468693Y1 (ko) 조도에 따른 카메라 제어 기능을 갖는 차량용 블랙박스
CN204967991U (zh) 智能抑光系统
CN110072035A (zh) 双成像系统
CN103354600A (zh) 一种带有减光调节的摄像机曝光调节方法及装置
CN204674387U (zh) 车载平显装置
CN211209783U (zh) 一种防逆光摄像装置
CN2703267Y (zh) 采用多个感光器件的摄像装置
CN201097067Y (zh) 一种摄像装置
CN109398046A (zh) 一种动态百叶窗式防眩光遮阳板系统及其遮光方法
CN106143152A (zh) 车载平显装置
CN115185152A (zh) 一种具有防曝光系统的折反射全景视觉检测设备及防曝光方法
CN201178458Y (zh) 一种红外夜视光电自动控制可视门铃专用摄像头
CN204506568U (zh) 车载平显装置
CN204465700U (zh) 一种汽车安防监控摄像的成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