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51276U - 战创伤急救夹板 - Google Patents

战创伤急救夹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51276U
CN204951276U CN201520539053.0U CN201520539053U CN204951276U CN 204951276 U CN204951276 U CN 204951276U CN 201520539053 U CN201520539053 U CN 201520539053U CN 204951276 U CN204951276 U CN 204951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component
body member
noumenon element
noumenon
band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390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强
章浩
纪方
秦晶
唐昊
佟大可
张东华
崔睿
王家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filed Critic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Priority to CN2015205390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51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51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512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战创伤急救夹板,即能够紧急固定肢体部分的肢具,包括支撑件第一本体元件和第二本体元件,第一本体元件和第二本体元件在于所述本体元件的纵向垂线平面中具有大致呈U形的横截面,且第一本体元件与第二本体元件的纵向垂线相互垂直,所述的第一本体元件的长度长于第二本体元件的长度,第一本体元件的远端上有多条平行于边缘的剪切线;第一本体元件和第二本体元件连接处有分割两本体元件的剪切线;第一本体元件上一侧固定有绑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折叠、便于携带,适用于多种身体部位的固定和应急处理方便救援人员采取措施,而且能够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Description

战创伤急救夹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战创伤急救夹板,即能够紧急固定肢体部分的肢具。
背景技术
在日常休闲和工作中,当人体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时,损伤容易发生,这就需要将损伤的一个或邻近关节固定以便确保无并发症的康复。骨骼、肌腱、肌肉、神经或血管的损伤常常涉及相当大的疼痛,在骨折和软组织损伤时尤其如此。症状是移动、用力、压迫或牵拉时的疼痛以及出血。在这些领域中发生的许多特通病症在进行急救处理时都需要肢具提供保护和制动。
这种肢具从EP2065019A1的专利文献中已知,其中,根据在该文献中描述的第一具体实施方式,该夹板包括扁平本体,所述扁平本体是弯曲的,以使得夹板把包括具有U形横截面的第一本体元件和第二本体元件,其中,所述本体元件的纵向轴线彼此垂直,也就是说,所述本体元件的纵向轴线形成90°的夹板角。因此,诸如臂部可以容置在夹板中,其中,肘部可以从设置在本体元件之间的开口中伸出。
在实践中,现有肢具具有以下缺陷:1、通常将这类肢具在使用前需预先做成各种固有形状以适应身体不同部位的固定,例如肘关节、膝关节、腿部、脚踝等,因此急救时,救援人员需携带多种肢具十分不便;2、肢具需要在其表面缠绕绷带固定肢具,但这种方式固定不牢固,绷带与肢具间摩擦容易脱落或使肢具松动;3、常用肢具不能满足水上急救或火灾急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用多个身体部位的肢具,节约救援人员的时间和空间,达到快速、方便进行应急处理的目的,同时加固肢具的固定强度,避免肢具的松动和脱落。
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一种战创伤急救夹板,包括支撑件第一本体元件和第二本体元件,第一本体元件和第二本体元件在与所述本体元件的纵向垂线平面中具有大致呈U形的横截面,且第一本体元件与第二本体元件的纵向垂线相互垂直,所述的第一本体元件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本体元件的长度,第一本体元件的远端上有多条平行于边缘的剪切线;第一本体元件和第二本体元件连接处有分割两本体元件的剪切线;第一本体元件上一侧固定有绑带。
第一本体元件与第二本体元件连接的一端为连接端,第一本体元件的另一端称为第一本体元件的远端,第二本体元件的另一端称为第二本体元件的远端。
第一本体元件长度大于等于第二本体元件长度的肢具,一般适用于腿部或脚踝受伤的患者,在第一本体元件的远端增加剪切线,可以快速、方便的切掉多余的第一本体元件的部分,使之适用于肘部骨折的患者,剪切掉第一本体元件与第二本体元件连接处的剪切线使之能够单独运用第一本体元件或第二本体元件来固定前臂或其他部位。第一本体元件上固定绑带,较本体元件固定后再缠绕绑带而言能够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绑带的固定方式为常用方式,优选的,绑带一端固定在第一本体元件一侧,另一端有可与绑带本体粘黏的粘钩。或者,所述的绑带一端固定在第一本体元件一侧,第一本体元件另一侧有可与绑带本体黏连的粘钩。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本体元件远端有三条平行于边缘的剪切线。
优选的,所述的剪切线间的间距为2cm至2.5cm。
优选的,所述的本体元件由里层、板层和涂层构成。所述的涂层为防水、防火耐高温材料。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本体元件长度为42cm至46cm,第二本体元件的长度为42cm至46cm。
优选的,所述的本体元件中具有凸缘,凸缘以与所述本体元件平行的方式延伸。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本体元件的凸缘两侧固定有卡扣。
本实用新型的战创伤急救夹板,也可称为多功能肢具,在现有的肢具上增加了剪切线,通过几条剪切线的设置,能够有效将一个标准的肢具在使用时通过剪切线的应用具备固定腿部、脚踝、肘部、前臂等身体部位的功能。同时在肢具上固定绑带,加固肢具的固定功能,使肢具不易松动,在肢具表面增加涂层能够使肢具应用于水上救援、火灾救援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多种身体部位的固定和应急处理方便救援人员采取措施,而且能够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战创伤急救夹板的坯体;
图2为本实用新型战创伤急救夹板的第一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战创伤急救夹板的第二透视图;
其中:
1-第一本体元件11-第一本体元件轴线2-第二本体元件
21-第二本体元件轴线3–剪切线4-凸缘
5-绑带6-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根据图1~图3所示的一种战创伤急救夹板,图1示出了了如下所述的坯体,该坯体为一个整体结构,可以从该坯体折叠处在图2和图3中以透视图示出的战创伤急救夹板。本实用新型的战创伤急救夹板由扁平材料折合形成第一本体元件1和第二本体元件2。所述的扁平材料应理解为:所述材料在该本体所延伸的平面中的最大尺寸超出沿与此平面垂直的方向的尺寸至少一个数量级、优选超出多于一个数量级。本体元件由里层、板层和涂层三层构成,里层为布基,板层采用硬质纸板,涂层则涂有防水、防火耐高温的材料。第一本体元件1和第二本体元件2以垂直于相应本体元件的第一本体元件轴线11、第二本体元件轴线21的方式延伸的平面中均弯曲成U形。此方式限定的第一本体元件轴线11、第二本体元件轴线21在U形横截面的中间延伸穿过本体元件。第一本体元件长度为46cm,第二本体元件长度为46cm。此外本体元件彼此连接以使得轴线在折叠状态下形成90°的夹角,侧面成L形。第一本体元件1与第二本体元件2连接的一端称为连接端,另一端为远端,在远端上有三条剪切线3,剪切线3通过冷轧生成,刀具或剪刀顺着剪切线3能够快速轻松地切掉多余的第一本体元件1。三条剪切线3的间距为2.5cm,最远端的剪切线3与第一本体元件1边缘距离7cm。第一本体元件1与第二本体元件2的连接处有一条剪切线3。剪切线3与第一本体元件1和第二本体元件2分别呈45°,沿剪切线3剪断可使第一本体元件1和第二本体元件2分离。
第一本体元件1上有绑带5,绑带5一端固定在第一本体元件1的一侧,绑带5的另一端有粘钩,绑带5绕过第一本体元件1一周后通过将粘钩粘黏在绑带5背面固定第一本体元件1上的部位。
实施例2:
一种战创伤急救夹板,其余同实施例1,第一本体元件1和第二本体元件2在第一本体元件纵向轴线11和第二本体元件纵向轴线12的两侧延伸凸缘4。绑带5固定在第一本体元件1上的一侧凸缘4上,另一侧的凸缘4上固定粘钩,可以黏合绑带5。第二本体元件2的两侧凸缘4上固定有一对卡扣6,可以通过卡合固定。
实施例3:
一种战创伤急救夹板,在制造时,按照腿部夹具的规格进行加工,第一本体元件1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本体元件2,可用于固定腿部或脚踝,遇到肘部受伤的患者,医护人员可沿第一本体元件1上的剪切线3剪去多余的第一本体元件1,使之适应肘部固定,遇到前臂受伤的患者还可以剪切掉第一本体元件1与第二本体元件2上连接处的剪切线3,利用单独的第一本体元件1进行固定。固定时,通过本体元件上的绑带5能够达到稳定的固定效果。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战创伤急救夹板,包括支撑件第一本体元件(1)和第二本体元件(2),第一本体元件(1)和第二本体元件(2)在与所述本体元件的纵向垂线平面中具有大致呈U形的横截面,且第一本体元件(1)与第二本体元件(2)的纵向垂线相互垂直,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本体元件(1)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本体元件(2)的长度,第一本体元件(1)的远端上有多条平行于边缘的剪切线(3);第一本体元件(1)和第二本体元件(2)连接处有分割两本体元件的剪切线(3);第一本体元件(1)上一侧固定有绑带(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战创伤急救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绑带(5)一端固定在第一本体元件(1)一侧,另一端有可与绑带(5)本体粘黏的粘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战创伤急救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绑带(5)一端固定在第一本体元件(1)一侧,第一本体元件另一侧有可与绑带(5)本体黏连的粘钩。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战创伤急救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本体元件(1)远端有三条平行于边缘的剪切线(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战创伤急救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剪切线(3)间的间距为2cm至2.5c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战创伤急救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元件由里层、板层和涂层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战创伤急救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本体元件(1)长度42cm至46cm,第二本体元件(2)的长度42cm至46c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战创伤急救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元件中具有凸缘(4),凸缘(4)以与所述本体元件平行的方式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战创伤急救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本体元件(2)的凸缘(4)两侧固定有卡扣(6)。
CN201520539053.0U 2015-07-23 2015-07-23 战创伤急救夹板 Active CN204951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39053.0U CN204951276U (zh) 2015-07-23 2015-07-23 战创伤急救夹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39053.0U CN204951276U (zh) 2015-07-23 2015-07-23 战创伤急救夹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51276U true CN204951276U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46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39053.0U Active CN204951276U (zh) 2015-07-23 2015-07-23 战创伤急救夹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512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91654A (zh) * 2015-07-23 2017-05-2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多功能肢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91654A (zh) * 2015-07-23 2017-05-2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多功能肢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760488A (en) Internal bone fixation apparatus
EP2293730A1 (en) Device for 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bone fragments in a radius fracture
CN104921765A (zh) 一种显微外科点状撑开钳
Qing et al. Sequential chimeric deep circumflex iliac artery perforator flap and flow-through 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 for one-stage reconstruction of complex tissue defects
CN204951276U (zh) 战创伤急救夹板
CN211271504U (zh) 一种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
CN104161559A (zh) 骨科线锯护套
CN112190383A (zh) 一种桡骨远端骨折牵开复位固定器及其应用
EP3058904A1 (en) Hand brace
CN104173096A (zh) 一种髌骨骨折固定夹板
CN106691654A (zh) 多功能肢具
CN204049810U (zh) 一种髌骨骨折固定夹板
CN108498229A (zh) 一种四肢骨折专用固定器
CN202060933U (zh) 一种拇指护托
CN202020581U (zh) 骨折固定夹板
CN206443750U (zh) 一种内踝骨折固定导向装置
CN205215242U (zh) 一种带有足跟固定装置的婴儿足跟采血刀
CN218684884U (zh) 一种骨折伤员现场紧急固定装置
CN208511298U (zh) 一种自固定可伸缩骨科夹板
CN203988567U (zh) 一种肱骨近端组合卡肩式固定夹板
RU172400U1 (ru) Складная медицинская транспортная иммобилизационная шина с функцией накожного вытяжения конечности
CN204951100U (zh) 可调式桡动脉穿刺辅助设备
CN204971477U (zh) 一种一次性包皮翻转器
CN203970645U (zh) 一种下肢骨折夹板
CN201223485Y (zh) 快速骨折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