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23344U - 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23344U
CN204923344U CN201520301334.2U CN201520301334U CN204923344U CN 204923344 U CN204923344 U CN 204923344U CN 201520301334 U CN201520301334 U CN 201520301334U CN 204923344 U CN204923344 U CN 204923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variable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r
volumes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013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an Ruil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李国胜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国胜 filed Critical 李国胜
Priority to CN2015203013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23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23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233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分集水器、辐射末端和露点温控器;室内机和室外机串联;辐射末端通过分集水器与室内机连接;露点温控器与分集水器连接,用于感知室内温湿度变化,并通过提前切断水循环阀门的方式防止在风系统故障情况下辐射表面可能出现凝露的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能够冬季加热加湿,夏季制冷除湿,同时对新风进行净化后再送入室内,保证室内的空气温湿度和洁净度达到居住最佳舒适状态。具有安装简单、可靠性高、均匀柔和的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没有噪音、冷凝水、二次污染和强吹风感。设备整体体积小,占用空间少,噪音低,外观漂亮。

Description

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辐射式空调系统是一种以辐射原理来调节室内温度,以新风来控制和调节室内湿度及空气洁净度的空调系统。与依靠送风来调节室内温度的传统空调相比,辐射式空调系统具有明显优势,具体如:没有强吹风感、没有室内空调壁挂机或落地机的噪音、调节室内温度的可以同时控制室内的湿度、室内空气永久新鲜洁净、运行节能等。
目前市场中辐射式空调多以集中式系统为主,集中式辐射空调系统主要体现为能源制取方式以大型集中式冷热水机组为主,通过集中的水管路输送到各个房间。新风也进行集中处理,再通过集中的送回风管路送入各个房间。这种集中式系统虽然也能够将辐射空调系统的优势体现出来,但是自身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需要专业的管理、在一栋楼中当入住率低时,系统运行能耗偏高、产权不明、输配环节容易出现水力失衡和风量不足的情况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诸多问题,近两年也出现了以户为单元的分户式辐射空调系统。目前分户式辐射空调系统多是以风冷式热泵机组配合新风处理机组、水换热器、加湿器、过滤器、辐射末端等多种设备拼凑组合而成,虽然实现了辐射空调系统的户式化,但普遍存在设备的性能耦合性差、设备种类过多导致安装占用空间较大、控制复杂、稳定性差、适用范围受限、安装调试复杂、成本高、容易冻坏、节能效果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分集水器、辐射末端和露点温控器;室内机和室外机串联;辐射末端通过分集水器与室内机连接;露点温控器设置在室内,通过无线通讯或有线通讯方式与分集水器连接,用于感知室内温湿度变化,并通过提前切断水循环阀门的方式防止在风系统故障情况下辐射表面可能出现凝露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的,室内机包括空气处理装置和水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包括PM2.5过滤装置、第一热交换器、新风装置和排风装置;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二热交换器、温湿度调节装置、室内进水管、室内回水管和阀门;新风装置设置有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排风装置设置有排风进风口和排风出风口;排风进风口和排风出风口与第一热交换器的一条回路连通;PM2.5过滤装置与新风进风口串联;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与第一热交换器的另一条回路连通;温湿度调节装置与第二热交换器并联;温湿度调节装置与第二热交换器均与室外机连接;第二热交换器通过室内进水管和室内回水管与分集水器连接;温湿度调节装置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和新风出风口之间,用于控制从第一热交换器换热后的气体的温度;阀门分别设置在室内进水管和回水管上,用于控制室内进水管和室内回水管的水流量;
优选的,第一热交换器为板式热交换器;
优选的,第二热交换器为氟水换热器;
优选的,温湿度调节装置包括表冷器和再热器;表冷器与室外机连接;再热器与室外机的另一根管路连接;
优选的,温湿度调节装置包括加热器和再冷器;加热器与室外机连接;再冷器与室外机的另一根管路连接;
更优选的,表冷器材质为铜管配铝翅片的结构;
更优选的,表冷器排数为1-10排,通常为8排;
更优选的,再热器材质为铜管配铝翅片的结构;
更优选的,再热器排数为1-10排,通常为6排;
优选的,室内机还包括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室内机内各零部件的工作状态;
更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有线通讯、2.4G无线通讯如wifi无线通信模块、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和/或Z-WAVE无线通讯模块、3G、4G通讯模块或其中的任意组合;
优选的,还包括补水管;补水管与室内进水管并联;补水管的另一端通过分集水器与辐射末端连接;
更优选的,补水管上设置有自动补水阀;
优选的,室内回水管上设置有压差旁通阀;
优选的,室内机还包括加湿器;加湿器设置在新风出风口处,能够加湿在新风出风口排出的新风;
优选的,排风进风口设置有第一过滤部;
更优选的,第一过滤部为初效过滤网;
更优选的,初效过滤网为G级过滤器,通常为G4级;
优选的,新风进风口设置有第二过滤部;
更优选的,第二过滤部为中效或高效过滤网或二者任意组合;
更优选的,高效过滤网为G级过滤器、F级过滤器、H级过滤器和/或静电除尘模块或其中的任意组合;
优选的,排风出风口设置有出风机;
优选的,新风出风口设置有送风机;
优选的,排风出风口与新风进风口之间设置有旁通风阀;
优选的,室内回水管上设置有电动比例积分调节阀和循环水泵;
优选的,新风进风口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
优选的,新风出风口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
优选的,新风装置与排风装置一体设置或独立分开设置;
优选的,露点温控器为多个;
优选的,所述露点温控器包括温度探测装置和湿度探测装置;
优选的,所述露点温控器的对外通讯模式包括无线通讯模式和/或有线通讯模式。
进一步的,分集水器为带有保温的铜质、不锈钢材质或塑料材质的分集水器。
进一步的,辐射末端为顶面辐射板、毛细管网、墙面辐射板、地面辐射板和/或结构埋管式辐射面。
进一步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一温度传感器和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多个第一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室内回水管、室内进水管和温湿度调节装置上;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温湿度调节装置和室外机之间、第二热交换器与室外机之间。
进一步的,空气处理装置与水处理装置为分别独立设置或一体设置。
进一步的,室内机为落地安装的立式结构、吊顶式结构或壁挂式结构。
进一步的,室外机包括水冷装置和气冷装置;水冷装置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过滤器和油分离器;气冷装置包括第三热交换器和风扇;
压缩机的一端分别连接油分离器的一端和气液分离器的一端;压缩机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另一端和过滤器的一端;气液分离器的一端通过四通阀与油分离器的一端连接;油分离器的另一端与过滤器的另一端连接;四通阀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连接室内机和三通阀;三通阀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连接室内机和第三热交换器的一端;第三热交换器的另一端连接室内机;风扇设置在第三热交换器处,能够为第三热交换器进行散热;
优选的,压缩机与油分离器之间设置有压力开关;
优选的,油分离器与四通阀之间设置有压力开关;
优选的,气冷装置为多个并联设置。
进一步的,气冷装置还包括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设置在第三热交换器远离三通阀的一端;
优选的,电子膨胀阀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三热交换器靠近三通阀的一端;
优选的,电子膨胀阀并联设置有单向阀;
优选的,电子膨胀阀并联设置有毛细管;
优选的,第三热交换器为空气热交换器。
进一步的,气冷装置远离三通阀的一端设置有过冷管;过冷管远离气冷装置的一端设置有储液器;储液器远离过冷管的一端与室内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通过室外机制取能量,通过室内机对室外空气进行深度处理,冬季加热加湿,夏季除湿,同时对新风进行净化后再送入室内。为室内提供洁净、湿度适宜的新鲜空气,保证室内的空气湿度和洁净度达到最佳舒适状态。室内机对新风进行处理的同时,也为辐射末端提供冷热水,冷热水通过分集水器分布到各个辐射末端中进行循环,再通过辐射末端以冷热辐射的方式调节室内温度。整体系统使室内达到温度稳定舒适、湿度稳定舒适,空气新鲜干净的状态,克服了传统空调靠吹风来调节温度所带来的温度波动大、空气干燥、二次污染、室内机有噪音等诸多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简单、可靠性高、调节室内温度,控制室内舒适度和洁净度的同时无传统空调室内机的噪音、无冷凝水、无传统空调普遍存在的二次污染、无强吹风感、柔和安静、设备整体体积小,占用空间少,噪音低,外观漂亮等显著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室内机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室内机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的室内机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的室内机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的排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室外机2:室内机3:分集水器
4:辐射末端5:风扇6:第三热交换器
7:第一温度传感器8:单向阀9:电动三通阀
10:四通阀11:压力开关12:油分离器
13:过滤器14:第二温度传感器15:压缩机
16:气液分离器17:储液器18:过冷管
19:电子膨胀阀20:毛细管21:排风出风口
22:旁通阀23:新风进风口24:第二过滤部
25:排风进风口26:第一过滤部27:第一热交换器
28:表冷器29:再热器30:新风机
31:新风出风口32:加湿器33:室内进水管
34:补水管35:自动补水阀36:定压阀
37:压差旁通阀38:旁通管39:室内回水管
40:止回阀41:循环水泵42:电动比例积分调节阀
43:第二热交换器44:排风机45:温湿度传感器
46:阀门47:冷凝水槽48:冷凝水排水管
49:露点温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2和室外机1、分集水器3、辐射末端4和露点温控器49;室内机2和室外机1串联;辐射末端4通过分集水器3与室内机2连接;露点温控器49设置在分集水器3上,用于感知室内温湿度变化,并通过提前切断水循环阀门的方式防止在风系统故障情况下辐射表面可能出现凝露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的,室内机2包括空气处理装置和水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包括PM2.5过滤装置、第一热交换器27、新风装置和排风装置;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二热交换器、温湿度调节装置、室内进水管33、室内回水管39和阀门46;新风装置设置有新风进风口23和新风出风口31;排风装置设置有排风进风口25和排风出风口21;排风进风口25和排风出风口21与第一热交换器27的一条回路连通;PM2.5过滤装置与新风进风口串联;新风进风口23和新风出风口31与第一热交换器27的另一条回路连通;温湿度调节装置与第二热交换器并联;温湿度调节装置与第二热交换器均与室外机1连接;第二热交换器通过室内进水管33和室内回水管39与分集水器3连接;温湿度调节装置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27和新风出风口31之间,用于控制从第一热交换器27换热后的气体的温度;阀门46分别设置在室内进水管33和回水管上,用于控制室内进水管33和室内回水管39的水流量。
第一热交换器27为板式热交换器。
板式热交换器是显热交换器或全热交换器,包含多个叠压的热交换单元,每个热交换单元包括:由波形板材形成波形通道的热交换元件叠置方向相互交叉,热交换元件分别供室外新风向室内流动和供室内排风向室外流动,板材的材质能够进行热量或/和水气交换,将排风所具有的能量交换给即将进入室内的室外新风,从而节省了室内机2的运行能耗,而且不会使排气中的废气成分渗透入进气中。
第二热交换器为氟水换热器。
氟水换热器是一种氟里昂和水的换热装置,能够实现氟里昂和水之间的能量交换,但不会产生工质的交叉混合。氟水热交换器可以采用管壳式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或其他形式的热交换器。
温湿度调节装置包括表冷器28和再热器29;表冷器28与室外机1连接;再热器29与室外机1的另一根管路连接。
表冷器28是系统中用来夏季为空气除湿,冬季为空气加热的设备,通过里面流动的冷媒把流经管外换热翅片的空气冷冻后除湿,冷媒通过表冷器28的回路将所吸收的热量或冷量带回压缩系统中,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降温或升温后再被送回表冷器28吸热或放热、冷却或加热流经的空气,不断循环;表冷器28材质为铜管配铝翅片的结构。表冷器28排数为1-10排,其中以8排为最佳。
再热器29是系统中用来夏季对被冷却除湿后的新风加热及冬季对被表冷器28加热后的空气再冷却降温的设备,通过里面流动的冷媒把流经管外换热翅片的空气再加热或降温,冷媒通过再热器29的回路将所吸收的热量或所释放的热量带回压缩系统中,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降温或升温后再被送回再热器29吸热、冷却流经的空气或放热,加热流经的空气,不断循环;再热器29材质为铜管配铝翅片的结构。再热器29的排数为1-10排,其中以6排为最佳。
温湿度调节装置还可以是另一种设置方式,即包括加热器和再冷器;加热器与室外机1连接;再冷器与室外机1的另一根管路连接。
也就是将表冷器28与再热器29交换位置设置。
在温湿度调节装置上还设置有冷凝水槽47,当新风通过温湿度调节装置后,新风内的水气经过冷凝液化为水,可以聚集在冷凝水槽47内,避免了对室内机造成不良影响。冷凝水槽47内的冷凝水可以通过冷凝水排水管48排出室内机。
优选的,室内机2还包括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室内机2内各零部件的工作状态。
通过控制系统对整个室内机2内的各零部件,甚至是室外机1的各零部件一起进行状态控制,达到智能化的目的。
控制系统包含有线通讯、2.4G无线通讯如wifi无线通信模块、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和/或Z-WAVE无线通讯模块、3G、4G通讯模块或其中的任意组合,以实现远程控制的目的。
控制系统包含设置在机组上的通信接受发射模块、终端控制软件。用户可以通过终端控制软件实现对设备或系统的远程监控及调节。
优选的,还包括补水管34;补水管34与室内进水管33并联;补水管34的另一端通过分集水器3与辐射末端4连接。
当室内进水管33的进水量不够时,可以通过补水管34进行补充进水。
更优选的,补水管34上设置有自动补水阀35。
自动补水阀35是安装在闭式循环的供暖或制冷系统的补水管34路上的阀门46,可自动维持系统的压力为设定值并在系统缺水时自动补充水量自动补水阀35是减压阀、过滤器13、截止阀和止回阀40的组合体,可以保持系统压力在一个稳定值,当压力降低时,阀门46会自动打开,向系统补水,达到设定压力后,阀门46自动关闭。阀内的自带过滤器13,可以避免杂质的流入,阀内内置止回阀40,可以防止加热系统的热水回流到冷水管路,即使入口压力改变,调压器能保持出口压力的稳定。
与自动补水阀35还串联设置有定压阀36。定压阀36是系统中用来保持压力稳定的阀门46。材质为铜材质。定压阀36可以采用膨胀罐代替。
优选的,室内回水管39上设置有压差旁通阀22。
压差旁通阀22是用于空调系统供/回水之间以平衡压差的阀门46。压差旁通阀22内部有一个止回阀40,有一个调校压力作用力弹簧控制。
止回阀40可以用来防止水倒流。当供回水之间的压力差大于此弹簧的设定压力时,止回阀40成比例开启,旁通相应流量维持系统设定的压差值;当压差低于设定值时止回阀40关闭,压差旁通阀22采用铜材质。
优选的,室内机2还包括加湿器32;加湿器32设置在新风出风口31处,能够加湿在新风出风口31排出的新风;
通过图1和图2可以看出,加湿器32在新风出风口31的设置位置是不同的,其一种是设置在出口处,一种是设置在新风出风口31的管道内。无论如何设置,其只要能够给进入室内的新风进行加湿即可。
加湿器32是系统中用来为空气加湿的设备,加湿器32采用蒸汽加湿、电极加湿、湿膜加湿或超声波加湿。
优选的,排风进风口25设置有第一过滤部26;
更优选的,第一过滤部26为初效过滤网;
更优选的,初效过滤网为G级过滤器。
第一过滤部26为初效过滤网构成的过滤器13,过滤器13可以使用G级过滤器,通过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初步过滤后再进入到第一热交换器27内,避免了对第一热交换器27的损害。
优选的,新风进风口23设置有第二过滤部24;
更优选的,第二过滤部24为高效过滤网;
更优选的,高效过滤网为G级过滤器、F级过滤器、H级过滤器、H级过滤器和/或静电除尘模块或三者中的任意组合。
第二过滤部24为高效过滤网构成的过滤器13,此时的过滤器13可以使用G级别过滤器、F级过滤器、H级过滤器或静电除尘模块分别设置或依次叠加设置或任意组合设置,以增加过滤效果,避免室外的空气中的灰尘、较大颗粒物等杂物进入到系统内,进而保证了第一热交换器27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送入的新风处于洁净状态
优选的,排风出风口21设置有排风机44;
优选的,新风出风口31设置有新风机30。
新风出风口31设置新风机30,可以控制新风进入室内的效率,排风出风口21设置排风机44,可以控制室内空气排出室内的效率。新风机30和排风机44均可用使用EC风机、DC风机或定频风机替代。
优选的,排风出风口21与新风进风口23之间设置有旁通风阀。
在排风出风口21与新风进风口23之间设置旁通风阀,将新风进风口23与排风出风口21连通,其连通的流通量可调节,进而可以在外界空气质量较差时,打开旁通风阀,减少新风的进入,而将排风出风口21的风进入到新风进风口23,将空气进行循环使用,形成一个风循环,减少了室外恶劣气候对整个装置的影响。旁通风阀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关闭或取消。
新风出风口31是系统中用来向房间内送风的装置;新风进风口23是系统中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机2的装置;排风进风口25是系统中将房间内的脏空气引入室内机2的装置;排风出风口21系统中将室内空气排入室外的装置。新风出风口31、新风进风口23、排风出风口21和排风进风口25的材质均可以为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
优选的,所述室内回水管上设置有电动比例积分调节阀42和循环水泵41。
电动比例积分调节阀42是系统中用于控制水流量的阀门46,该比例积分调节阀可以调节室内进水管33、室内回水管39和旁通管38的水流量的三通阀门46,从而控制出水管道的水温达到温度相对恒定的目的。
旁通管38通过压差旁通阀37与室内回水管39连通,而旁通管的另一端与室内进水管33连通,实现当水压过大无法及时通过室内回水管39排出系统内的水时,可以通过旁通管38将系统内排出的水输送到室内进水管33中,进入到水流的初始状态,避免了压力过大对整个系统造成破坏,且将水流能够进行循环利用。
循环水泵41是系统中为循环水提供动力的设备,循环水泵41采用不易生锈的循环水泵,优选铜泵头循环泵或陶瓷泵头的循环水泵41。
优选的,新风进风口23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45;
优选的,新风出风口31也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45。
在新风进风口23处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45,通过温湿度传感器45能够检测到进入系统内的空气的湿度和温度,进而对表冷器28、再热器29和加湿器32的工作状态进行精确控制,以使能够达到满意的出风状态参数。
优选的,新风装置与排风装置一体设置或独立分开设置。
如图6和图7所示,室内机中将排风装置独立出来,形成如图8所示的独立的排风装置。
优选的,露点温控器49为多个。
多个露点温控器49对分集水器3上的各个分路上,对每一个分支的水路均能够进行温湿度的控制。
优选的,露点温控器49包括温度探测装置和湿度探测装置。
露点温控器49是带有温度探测装置及湿度探测装置,并可以随时计算空气露点的温度控制调节装置。
优选的,露点温控器49的对外通讯模式包括无线通讯模式和/或有线通讯模式。
进一步的,分集水器3为带有保温的铜质或塑料材质的分集水器3。
采暖运行时,从室外机1接进来的高温冷媒经第二热交换器43换热后,将室内进水管33和室内回水管39内的水加热,室内进水管33和室内回水管39已经与分集水器3和辐射末端4一起形成室内的水循环,进而给室内散热,从而调节和控制室内温度。
制冷运行时,从室外机1接进来的低温冷媒经第二热交换器43换热后,将室内进水管33和室内回水管39内的水冷却,室内进水管33和室内回水管39已经与分集水器3和辐射末端4一起形成室内的水循环,进而给室内散冷,从而调节和控制室内温度。
进一步的,辐射末端4为顶面辐射板、毛细管网、墙面辐射板、地面辐射板和/或结构埋管式辐射面。
使用毛细管网或辐射板具有很多的优点,如:
高舒适度。经实践表明,辐射是舒适性最高的传热方式。而毛细管网或辐射板空调末端系统60%的冷量和热量都是通过辐射的方式进行的,因而较其他形式的末端形式舒适度比较高。
由于辐射板或毛细管网采用间距很小的平行管道或串联管道组成,均匀分布,热辐射交换面积特别大,所以室内温度非常均匀。热/冷辐射表面基本没有温度差异。并且人体和空间的热交换主要是辐射的形式进行,这一静态制冷及自然温暖的环境使人体感到非常舒适,身体感到的温度比室温高2~3℃。这一点可以额外地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每个房间采用单独循环结构,故通过安装在房间的室温调节器可单独控制各房间温度。
最为安静的末端形式。与传统的风机盘管相比(风机盘管存在电机、风机等室内运动部件,因此,会产生35~45dB左右的噪音),辐射末端4没有室内运动部件,不会产生任何室内噪音,是最为安静的空调系统。
室内没有冷凝水盘、不存在细菌滋生源。辐射末端4埋设在吊顶内或墙内或直接悬挂在天棚上,主要靠辐射传热给建筑物供冷或供热,与风机盘管相比室内没有凝结水系统,不会发生排水不畅,造成滴水等现象。也不存在传统的风机盘管滴水盘中滋生细菌,影响室内卫生条件的现象。
节能效果显著。通常辐射末端4的夏季供水温度为7-20度,冬季的供水温度为25-40度,相对于传统空调有较高夏季供水温度和相对较低的冬季供水温度,可节省大量能源。
较强的蓄冷/蓄热能力。在系统关闭或停电等状态下的较长时间内温度都不会升高(夏季)或降低(冬季)。
较强的自调节平衡能力。夏季随着室内温度的升高与辐射面温差加大,提高了辐射冷量。冬季随着室内温度的降低与辐射面温差加大,提高了辐射热量。
辐射末端4占用建筑净空小,节省建筑空间。如采用毛细管网末端,在空调房间内找平后的吊顶下或墙面上先铺设毛细管网,然后抹上5-10mm厚的灰泥,形成辐射面即可。如果采用辐射板,只需要将辐射板当做吊顶板挂在顶棚上即可,安装快捷方便,外形美观大方。特别适合同热泵类冷热源配合使用,达到更节能的效果。
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在夏季开启时,新风自新风进风口23进入系统后,经第二过滤部24、第一热交换器27、表冷器28、再热器29,加湿器32后从新风出风口31送入室内,此时加湿器32不启动。进而控制进入室内的空气湿度达到洁净和干燥状态,不仅能够为室内提供温度适宜、洁净新鲜的空气,且送风温度不会过低造成出风口结露。
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在冬季开启时,新风自新风进风口23进入系统后,经第二过滤部24、第一热交换器27、表冷器28、再热器29、加湿器32后,被加湿器32加湿,此时加湿器32启动,之后从新风出风口31送入室内,进而控制进入室内的空气湿度达到洁净且湿润状态,不仅能够为室内提供温度适宜、洁净新鲜的空气,还能够提高室内的湿度。
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在春季和秋季开启时,新风自新风口进入系统后,经第二过滤部24、第一热交换器27、表冷器28、再热器29、加湿器32后,此时表冷器28、再热器29、加湿器32均为关闭状态,之后从新风出风口31送入室内,进而控制进入室内的空气洁净,为室内提供洁净新鲜的空气,达到通风换气的作用。
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在夏季运行时,室内的空气通过排风进风口25进入系统内后,经第一过滤部26、第一热交换器27后,从排风出风口21排出室外,由于室内的空气是温度较低的,排出的空气会比室外的空气温度低,经过第一热交换器27后,能够通过室内的空气对室外的空气进行初步降温,进而充分利用了能源。
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在冬季运行时,室内的空气通过排风进风口25进入系统内后,经第一过滤部26、第一热交换器27后,从排风出风口21排出室外,由于室内的空气是温度较高的,排除的空气比室外的空气温度高,经过第一热交换器27后,能够通过室内的空气对室外的空气进行初步加热,进而充分利用了能源。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一温度传感器7和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14;多个第一温度传感器7分别设置在室内回水管39、室内进水管33、表冷器28和再热器29上;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14分别设置在表冷器28、再热器29和室外机1之间、第二热交换器与室外机1之间。
第一温度传感器7为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用来探测设备或管道的温度,温度传感器采用热电阻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
第二温度传感器14为系统中检测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装置。
进一步的,空气处理装置与水处理装置为分别独立设置或一体设置。
也就是说,整个室内机2的结构可以是一体式,也可以是分别独立的两个连接在一起的装置。
进一步的,室内机2为落地安装的立式结构、吊顶式结构或壁挂式结构。
当室内机2为一体式时,可以设置为落地式、吊顶式和壁挂式,其具体形式可以根据整体空调系统的功能和功率大小进行改变。
进一步的,室外机1包括水冷装置和气冷装置;水冷装置包括压缩机15、气液分离器16、过滤器13和油分离器12;气冷装置包括第三热交换器6和风扇5;
压缩机15的一端分别连接油分离器12的一端和气液分离器16的一端;压缩机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气液分离器16的另一端和过滤器13的一端;气液分离器16的一端通过四通阀10与油分离器12的一端连接;油分离器12的另一端与过滤器13的另一端连接;四通阀10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连接室内机2和三通阀;三通阀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连接室内机2和第三热交换器6的一端;第三热交换器的另一端连接室内机2;风扇5设置在第三热交换器6处,能够为第三热交换器6进行散热。
压缩机15是系统中将低温低压的气态氟利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液态氟利昂,压缩机15采用活塞压缩机15,螺杆压缩机15,离心压缩机15,直线压缩机15等,压缩机15为变频运行或定频运行。
气液分离器16安装在气体压缩机15的出入口用于气液分离。
油分离器12的作用是将制冷压缩机15排出的高压蒸汽中的润滑油进行分离,以保证装置安全高效地运行。油分离器12常采用洗涤式、离心式、填料式和过滤式。
过滤器13是系统中用来对氟利昂进行过滤的设备,过滤器13采用重力过滤器13、真空过滤器13或加压过滤器13。
四通换向阀是通过改变制冷剂的流动通道,改变制冷剂流向,转换冬夏两季空调系统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功用,制冷时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蒸发吸热成为气体,在冷凝器中放热,制热时制冷剂液体在室外的冷凝器中蒸发吸收外界热量,在蒸发器中放热,用于制热。
三通阀是电动三通阀9,其对排出的双向流量可以进行调节控制。
风扇5是系统中用来增加空气对流的设备,增强空气与空气热交换器的换热速度,风扇5采用轴流风机带动,材质为铜质或塑料材质,风扇5安装在室外机1上。
优选的,压缩机15与油分离器12之间设置有压力开关11;
优选的,油分离器12与四通阀10之间也设置有压力开关11。
压力开关11采用高精度、高稳定性能的压力传感器和变送电路,再经专用CPU模块化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介质压力信号的检测、显示、报警和控制信号输出。压力开关11可以采用机械式或电子式。
第三热交换器6为空气热交换器,其是以冷热媒介进行冷却或加热空气的换热装置中的主要设备。空气热交换器中通入氟利昂,通过空气热交换器向空气中散冷或散热,空气热交换器的材质为铜质。
气冷装置可以是多个并联,在多个气冷装置并联后,能够有效的增加整个空调系统的工作效率。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气冷装置还包括电子膨胀阀19;电子膨胀阀19设置在第三热交换器远离三通阀的一端。
电子膨胀阀19是按照预设程序调节蒸发器供液量,采用电子式调节模式,电子膨胀阀19由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三个部分组成。
优选的,电子膨胀阀19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7;第一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第三热交换器靠近三通阀的一端。
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第三热交换器进行换热前的水流的温度。
优选的,电子膨胀阀19并联设置有单向阀8;
优选的,电子膨胀阀19还并联设置有毛细管20。
毛细管20是空调系统中用于截流的装置,毛细管20材质为铜质。
单向阀8是能够使氟里昂只能沿确定的方向流动,出口介质无法回流的一种设备,单向阀8采用直通式阀或角式阀。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气冷装置远离三通阀的一端设置有过冷管18。
过冷管18是空调系统中一段用于使氟里昂再冷却的管段,过冷管18段材质为铜管。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过冷管18远离气冷装置的一端设置有储液器17;储液器17远离过冷管18的一端与室内机2连接。
储液器17是压缩机15的重要部件,起到贮藏、气液分离、过滤、消音和制冷剂缓冲的作用,由筒体、进气管、出气管、滤网等零部件组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室外机1制取能量,通过室内机2对室外空气进行深度处理,冬季加热加湿,夏季除湿,同时对新风进行净化后再送入室内。为室内提供洁净、湿度适宜的新鲜空气,保证室内的空气湿度和洁净度达到最佳舒适状态。室内机2对新风进行处理的同时,也为辐射末端4提供冷热水,冷热水通过分集水器3分布到各个辐射末端4中进行循环,再通过辐射末端4以冷热辐射的方式调节室内温度。整体系统使室内达到温度稳定舒适、湿度稳定舒适,空气新鲜干净的状态,克服了传统空调靠吹风来调节温度所带来的温度波动大、空气干燥、二次污染、室内机有噪音等诸多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简单、可靠性高、调节室内温度,控制室内舒适度和洁净度的同时无传统空调室内机的噪音、无冷凝水、无传统空调普遍存在的二次污染、无强吹风感、柔和安静等显著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0)

1.一种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分集水器、辐射末端和露点温控器;所述室内机和所述室外机串联;所述辐射末端通过所述分集水器与所述室内机连接;所述露点温控器与所述分集水器连接,用于感知室内温湿度变化,并通过提前切断水循环阀门的方式防止在风系统故障情况下辐射表面可能出现凝露的现象发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包括空气处理装置和水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PM2.5过滤装置、第一热交换器、新风装置和排风装置;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二热交换器、温湿度调节装置、室内进水管、室内回水管和阀门;所述新风装置设置有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所述排风装置设置有排风进风口和排风出风口;所述排风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出风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一条回路连通;PM2.5过滤装置与所述新风进风口串联;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另一条回路连通;所述温湿度调节装置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并联;所述温湿度调节装置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均与所述室外机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通过所述室内进水管和所述室内回水管与所述分集水器连接;所述温湿度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新风出风口之间,用于控制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换热后的气体的温度;所述阀门分别设置在所述室内进水管和所述室内回水管上,用于控制所述室内进水管和所述室内回水管的水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为板式热交换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为氟水换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调节装置包括表冷器和再热器;所述表冷器与所述室外机连接;所述再热器与所述室外机的另一根管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调节装置包括加热器和再冷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室外机连接;所述再冷器与所述室外机的另一根管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冷器材质为铜管配铝翅片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冷器排数为1-10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冷器排数为8排。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热器材质为铜管配铝翅片的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热器排数为1-10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热器排数为6排。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室内机内各零部件的工作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有线通讯、wifi无线通信模块、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和/或Z-WAVE无线通讯模块、3G通讯模块、4G通讯模块。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与所述室内进水管并联;所述补水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分集水器与所述辐射末端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管上设置有自动补水阀。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回水管上设置有压差旁通阀。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加湿器;所述加湿器设置在所述新风出风口处,能够加湿在所述新风出风口排出的新风。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进风口设置有第一过滤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部为初效过滤网。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效过滤网为G级过滤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效过滤网为G4级过滤器。
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口设置有第二过滤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部为中效或高效过滤网或二者任意组合。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过滤网为G级过滤器、F级过滤器、H级过滤器和/或静电除尘模块或其中的任意组合。
2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出风口设置有排风机。
2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风口设置有新风机。
2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出风口与所述新风进风口之间设置有旁通风阀。
2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回水管上设置有电动比例积分调节阀和循环水泵。
3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口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
3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风口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
3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与所述排风装置一体设置或独立分开设置。
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露点温控器为多个。
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露点温控器包括温度探测装置和湿度探测装置。
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露点温控器的对外通讯模式包括无线通讯模式和/或有线通讯模式。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分集水器为带有保温的铜质、不锈钢材质或塑料材质的分集水器。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辐射末端为顶面辐射板、毛细管网、墙面辐射板、地面辐射板和/或结构埋管式辐射面。
3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温度传感器和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多个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室内回水管、所述室内进水管和所述温湿度调节装置上;多个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温湿度调节装置和所述室外机之间、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与所述室外机之间。
3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与所述水处理装置为分别独立设置或一体设置。
4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为落地安装的立式结构、吊顶式结构或壁挂式结构。
4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包括水冷装置和气冷装置;所述水冷装置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过滤器和油分离器;所述气冷装置包括第三热交换器和风扇;
所述压缩机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油分离器的一端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一端;所述压缩机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另一端和所述过滤器的一端;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一端通过四通阀与所述油分离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油分离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连接所述室内机和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连接所述室内机和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一端;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机;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处,能够为所述第三热交换器进行散热。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油分离器之间设置有压力开关。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四通阀之间设置有压力开关。
4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冷装置为多个并联设置。
45.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冷装置还包括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远离所述三通阀的一端。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膨胀阀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靠近所述三通阀的一端。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膨胀阀并联设置有单向阀。
48.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膨胀阀并联设置有毛细管。
49.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为空气热交换器。
50.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冷装置远离所述三通阀的一端设置有过冷管;所述过冷管远离所述气冷装置的一端设置有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远离所述过冷管的一端与所述室内机连接。
CN201520301334.2U 2015-05-11 2015-05-11 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 Active CN204923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1334.2U CN204923344U (zh) 2015-05-11 2015-05-11 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1334.2U CN204923344U (zh) 2015-05-11 2015-05-11 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23344U true CN204923344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72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01334.2U Active CN204923344U (zh) 2015-05-11 2015-05-11 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23344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6574A (zh) * 2015-01-16 2015-07-15 李国胜 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
CN105890085A (zh) * 2016-06-04 2016-08-24 李建华 一种降低公共建筑碳排的热泵系统
CN107763737A (zh) * 2017-10-20 2018-03-06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107990428A (zh) * 2018-01-17 2018-05-04 北京晶海科技有限公司 家用壁挂式空调器
WO2020164213A1 (zh) * 2019-02-12 2020-08-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12628916A (zh) * 2020-12-24 2021-04-09 苏州苏净安发空调有限公司 自力式热湿单独处理系统防结露装置及热湿单独处理系统
WO2021169146A1 (zh) * 2020-02-27 2021-09-0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新风换热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6574A (zh) * 2015-01-16 2015-07-15 李国胜 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
WO2016179884A1 (zh) * 2015-01-16 2016-11-17 北京恒通绿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
CN105890085A (zh) * 2016-06-04 2016-08-24 李建华 一种降低公共建筑碳排的热泵系统
CN105890085B (zh) * 2016-06-04 2018-11-09 李建华 一种降低公共建筑碳排的热泵系统
CN107763737A (zh) * 2017-10-20 2018-03-06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107990428A (zh) * 2018-01-17 2018-05-04 北京晶海科技有限公司 家用壁挂式空调器
CN107990428B (zh) * 2018-01-17 2023-03-24 北京晶海科技有限公司 家用壁挂式空调器
WO2020164213A1 (zh) * 2019-02-12 2020-08-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WO2021169146A1 (zh) * 2020-02-27 2021-09-0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新风换热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2628916A (zh) * 2020-12-24 2021-04-09 苏州苏净安发空调有限公司 自力式热湿单独处理系统防结露装置及热湿单独处理系统
CN112628916B (zh) * 2020-12-24 2021-12-21 苏州苏净安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自力式热湿单独处理系统防结露装置及热湿单独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6574B (zh) 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
CN204923344U (zh) 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
CN103017269B (zh) 溶液除湿再生热湿独立处理空调装置及其节能运行方法
CN104976704B (zh) 二次热回收新风处理装置的工作方法
CN203132011U (zh) 溶液除湿再生热湿独立处理空调装置
CN103353147B (zh) 三管制全热处理多联机空调系统及温湿度独立控制方法
CN204534952U (zh) 一种通风装置
CN202204076U (zh) 一种适用于动物房的热回收型空调箱
CN104913393A (zh) 一种恒温恒湿空调
CN109405325A (zh) 双冷源新风除湿机组
CN108180542A (zh) 多功能热泵型家用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204806546U (zh) 空气源热泵顶板辐射直接蒸发供冷暖系统
CN102425830A (zh) 一种对流/辐射一体化换热末端
CN205717553U (zh) 一种具有深度除湿功能的空气调节机组
JP2018185109A (ja) 空気熱源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JP5648119B1 (ja) 外気冷房機能付空調機
CN205332428U (zh) 一种新型分户式辐射空调机组
CN102878634A (zh) 一种泳池专用除湿机的节能控制方法
CN204853680U (zh) 一种恒温恒湿空调
CN211041142U (zh) 一种串联式单冷热源新风调湿机组
CN106322538A (zh) 一种无水加湿空调及加湿方法
CN105020807A (zh) 过冷型热泵式溶液调湿与蒸发冷却复合的空调系统
CN106322537A (zh) 一种无水加湿空调及加湿方法
CN204063468U (zh) 带水循环的多级热回收新风处理装置
CN209214143U (zh) 双冷源新风除湿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28

Address after: 100195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Sijiqing Road, No. 7 Courtyard 1 Building-1 to 3 Floors 102, east of 3 Floors D62

Patentee after: Zhongan Ruil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00000 Nankai District, Tianjin, 18 of the building 4, 901

Patentee before: Li Guoshe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