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20051U - 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20051U
CN204920051U CN201520718607.3U CN201520718607U CN204920051U CN 204920051 U CN204920051 U CN 204920051U CN 201520718607 U CN201520718607 U CN 201520718607U CN 204920051 U CN204920051 U CN 204920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ing
wooden
ancient building
inlet port
fixe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1860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卫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ANCIENT STYLE GARDEN CONSTRUC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ANCIENT STYLE GARDEN CONSTRUC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ANCIENT STYLE GARDEN CONSTRUC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ANCIENT STYLE GARDEN CONSTRUCTION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71860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20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20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20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包括截面为圆形的底座以及栏杆本体,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围边,所述围边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的L型缺口,所述每一个L型缺口包括进入口以及与进入口垂直设置的固定口,所述栏杆本体上在靠近底座的一端设置有能插设入围边内的台阶,所述台阶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块,所述多个固定块能够滑入相应的进入口并随着栏杆本体的转动进入固定口,所述每一个进入口内设置有木塞。本实用新型的古建筑的木质栏杆连接结构其成本低且能够实现快速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古建筑建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木质栏杆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件之一,一方面是因为木质栏杆上可以方便雕刻出各种花纹图案,具有非常强的美观度,另一方面就是台基和栏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栏必然随着台而至,台基高了,便要做栏杆,台基形状和构图主要通过栏杆而表现。建造木质栏杆的意义在于可以拦住人,以防止人们在边缘坠下。它既是一种安全设施,也是一种围挡设施,在单层的亭台、楼榭里也要设置木质栏杆,这里的木质栏杆是一种通与隔的设施,不让人们往来之处要施用栏杆,主要起到围挡作用。传统的古建筑木质栏杆在建造过程中需要在栏杆本体和底座上开设榫卯结构,成本高且比较费时费力并且结合后的牢固度不高,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新的木质栏杆连接结构正是本发明人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其成本低牢固度高且能够实现快速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包括截面为圆形的底座以及栏杆本体,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围边,所述围边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的L型缺口,所述每一个L型缺口包括进入口以及与进入口垂直设置的固定口,所述栏杆本体上在靠近底座的一端设置有能插设入围边内的台阶,所述台阶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块,所述多个固定块能够滑入相应的进入口并随着栏杆本体的转动进入固定口,所述每一个进入口内设置有木塞。
优选的,所述L型缺口以及固定块的数量为3个。
优选的,所述木塞上设置有螺栓,所述木塞与台阶通过螺栓固定。
优选的,所述固定口的形状和大小与固定块相同。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直径与木质栏杆的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首先将木质栏杆本体上的台阶对准围边同时将每一个固定块对准相应的进入口之后将栏杆本体的台阶深入围边内,当每一个固定块接触到L型缺口的底部后将栏杆本体朝着固定口的方向转动,并使得固定块完全进入固定口,此时在垂直方向上,栏杆本体与底座通过固定口与固定块的相互抵设实现固定连接,在进入口内塞入木塞,木塞会与台阶的内壁抵设,这样设置的话,就可以限制住栏杆本体的转动,从而使得栏杆本体在水平方向上被限制住位移,所以栏杆本体就可以被快速的固定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的底座与栏杆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底座;2、栏杆本体;3、围边;4、L型缺口;5、进入口;6、固定口;7、台阶;8、固定块;9、木塞;1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包括截面为圆形的底座1以及栏杆本体2,其中底座1上端设置有围边3,围边3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的L型缺口4,每一个L型缺口4包括进入口5以及与进入口5垂直设置的固定口6,栏杆本体2上在靠近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能插设入围边3内的台阶7,台阶7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块6,固定块6的数量与L型缺口4的数量相同,固定块6能够滑入相应的进入口5并随着栏杆本体2的转动进入固定口6。本实施例中的古建筑的木质栏杆的连接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木质栏杆本体2上的台阶7对准围边3同时将固定块6对准相应的进入口5之后将栏杆本体2的台阶7深入围边3内,当每一个固定块6接触到L型缺口4的底部后将栏杆本体2朝着固定口6的方向转动,并使得每一个固定块6完全进入固定口6,此时在垂直方向上,栏杆本体2与底座1通过固定口6与固定块6的相互抵设实现固定连接,在每一个进入口5内塞入木塞9,木塞9会与台阶7的内壁抵设,这样设置的话,就可以限制住栏杆本体2的转动,从而使得栏杆本体2在水平方向上被限制住位移,所以栏杆本体2就可以被快速的固定住。此处,木塞9上可以涂覆胶水从而使得木塞9被固定在台阶7上。
其中,L型缺口4以及固定块8的数量为3个,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多个L型缺口4与固定块8的配合可以较好地将栏杆本体2与底座1进行固定,L型缺口4的数量多于3个,会使得栏杆本体2端部的结构强度受到破坏,L型缺口4的数量少于3个,使得栏杆本体2与底座1结合的牢固度略小。
作为上述木塞9与台阶7的固定方式的一种变形,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在木塞9上设置有螺栓10,参照图2,将木塞9与台阶7通过螺栓10固定,螺栓固定相对于粘接固定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另外,固定口6的形状和大小与固定块6相同,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当固定块6进入固定口6中后,固定块6将会受到固定口6的内壁的抵设,从而使得固定块6无法实现位移,这样就保证了底座1与木质栏杆连接的牢靠度。
进一步的。底座1的直径与木质栏杆的直径相同,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当把底座1与栏杆本体2固定好之后,栏杆本体2与底座1之间在外表上看将会成为一个整体,不会影响木质栏杆的外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为圆形的底座以及栏杆本体,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围边,所述围边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的L型缺口,所述每一个L型缺口包括进入口以及与进入口垂直设置的固定口,所述栏杆本体上在靠近底座的一端设置有能插设入围边内的台阶,所述台阶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块,所述多个固定块能够滑入相应的进入口并随着栏杆本体的转动进入固定口,所述每一个进入口内设置有木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缺口以及固定块的数量为3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塞上设置有螺栓,所述木塞与台阶通过螺栓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口的形状和大小与固定块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直径与木质栏杆的直径相同。
CN201520718607.3U 2015-09-16 2015-09-16 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 Active CN204920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18607.3U CN204920051U (zh) 2015-09-16 2015-09-16 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18607.3U CN204920051U (zh) 2015-09-16 2015-09-16 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20051U true CN204920051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69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18607.3U Active CN204920051U (zh) 2015-09-16 2015-09-16 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200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49653U (zh) 一种庆典用便于组合安装的塑料护栏
CN204920051U (zh) 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固定结构
CN204608996U (zh) 预制墙板临时固定构件
CN204941037U (zh) 一种古建筑的木质栏杆连接结构
CN204168812U (zh) 一种墙体绿化花盆
CN202596051U (zh) 一种可调式楼梯支架
CN204889114U (zh) 一种可升降餐桌
CN205778481U (zh) 一种室内装修折叠梯
CN209212059U (zh) 一种可调节疏密的护栏
CN202878843U (zh) 一种无界玻璃用复合膜
CN204001369U (zh) 加气砖
WO2016043689A8 (ru) Безригельный каркас здания, сооружения
CN205046939U (zh) 遮阳棚
CN206273947U (zh) 一种建筑架板
CN204475720U (zh) 阳台玻璃栏杆
CN205276768U (zh) 一种蘑菇石固定系统
CN205672573U (zh) 一种玩具公主房
CN204899405U (zh) 一种骨灰塔
CN208347336U (zh) 一种可拆卸式楼梯临边防护栏杆
CN204590771U (zh) 防护围栏立柱柱帽
CN205134596U (zh) 一种用于木结构连接的榫接接合的木结构方柱
CN204898972U (zh) 龙骨及具有该龙骨的幕墙
CN204804255U (zh) 抗震防掉瓷砖
CN205134550U (zh) 用于古建筑木柱拼接的连接件
CN203194988U (zh) 便携式小桌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