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00010U - 一种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00010U
CN204900010U CN201520494561.1U CN201520494561U CN204900010U CN 204900010 U CN204900010 U CN 204900010U CN 201520494561 U CN201520494561 U CN 201520494561U CN 204900010 U CN204900010 U CN 204900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relief opening
shaped rotating
exhaust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945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海燕
周万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4945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00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00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0001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包括气缸、活塞、连杆、曲轴、输出轴、喷油嘴和火花塞,所述连杆通过曲轴与输出轴相连,带动输出轴转动,气缸的顶部开有一个进气\排气口,气缸的上方设置为发动机提供进气、排气的旋转阀门,所述旋转阀门位于进气\排气口的正上方并与其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的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简化了现有发动机的结构,利用旋转阀门代替现有发动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通过旋转阀门的旋转实现进气和排气的功能,结构简单,不容易损坏,维修方便;并且由于利用旋转阀门替代了进气门和排气门,避免了原来环形排气口排气产生的爆炸噪音及进气门杆和排气门杆工作时与各自的凸轮轴碰撞产生的噪音。

Description

一种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特别是一种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热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目前汽柴油发动机仅仅依靠活塞做功来提供动能,产生的动能中进排气需消耗33%以上动能,冷却需消耗发动机28.5%动能,汽柴油发动机的效率仅仅为27%左右,效率非常低,大量的能量被浪费掉了。
气门作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向发动机内输入新鲜空气并排出废气,其中发动机进气是通过进气门控制进气量和进气的时间,发动机排气是通过排气门控制排气量和排气时间。现有发动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敲击噪音,和高压气体排出产生的爆炸噪音,并且排出的废气为高温高压包含了大量的能量,直接排出去后会造成大量的能量流失,使发动机的效率降低。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申请号为201410510087.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燃油导轨;多个连接管;多个喷油器,多个喷油器分别通过多个连接管连接在燃油导轨上;用于检测多个喷油器的工作状态的多个喷油检测装置;多个燃油加热装置,多个燃油加热装置分别对应多个连接管设置,每个燃油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组件,加热器组件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和加热器;驱动器;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多个喷油检测装置和多个发动机燃油加热装置相连。该发动机能够减小燃油湿壁与机油稀释现象,使发动机燃烧过程更加充分,而且产生更少的积碳和碳氢排放物,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同时降低了油耗。但是该专利是通过提高汽油的燃烧效率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没有解决进排气和散热问题。
申请号为201510051930.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发动机,具体包括发动机机架及其上设置的动力传递系统、火花塞、喷油器和进排气系统,动力传递系统包括作为动力主传动系统的曲柄连杆机构和与曲柄连杆机构对应的动力加速补偿装置;动力加速补偿装置包括与主动力活塞对应设置在同一气缸体内的加速补偿活塞、与加速补偿活塞连接的加速补偿活塞杆;所述加速补偿活塞杆与曲轴之间连接有加速补偿传动机构,所述加速补偿传动机构包括与曲轴连接的链轮传动机构、与加速补偿活塞杆连接的连杆机构、与连杆机构连接的凸轮传动机构,凸轮传动机构与链轮传动机构之间连接有齿轮传动机构。该专利能减少发动机抖动和降低噪音,运行平稳。但是该件专利也是通过提高燃油的通用性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没有解决进排气和散热问题。
由上可知,导致发动机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进排气和冷却消耗过多的能量,但是目前尚无很好的解决办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包括气缸、活塞、连杆、曲轴、输出轴、喷油嘴和火花塞,所述连杆通过曲轴与输出轴相连,带动输出轴转动,气缸的顶部开有一个进气\排气口,气缸的上方设置为发动机提供进气、排气的旋转阀门,所述旋转阀门位于进气\排气口的正上方并与其相配合。
所述旋转阀门的外形为圆柱形,旋转轴贯穿圆柱形阀门并位于圆柱形旋转阀门的中轴线上,该圆柱形旋转阀门可绕旋转轴旋转,旋转阀门包括相互隔断的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圆柱形旋转阀门的侧壁开有相邻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其中进气口位于进气通道的一端,进气通道的另一端位于圆柱形旋转阀门的一个底部,排气口位于排气通道的一端,排气通道的另一端位于圆柱形旋转阀门的另一个底部,旋转阀门旋转时,排气口和进气口能依次与气缸顶部的进气\排气口相连通。
所述圆柱形旋转阀门内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二者之间不连通,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通过中间挡板隔开,开有进气通道端口的圆柱形旋转阀门的底部设有进气口挡板,开有排气通道端口的圆柱形旋转阀门的底部设有排气口挡板。
所述排气通道内设置固定叶片,该固定叶片固定在旋转轴上。
靠近圆柱形旋转阀门进气端的旋转轴上设置螺纹,所述进气端为与进气通道相连通的端口。
圆柱形旋转阀门排气端的后方设置一组叶轮,该组叶轮固定在旋转轴上,所述排气端为排气通道的另一个端口,相邻两个叶轮之间设置导流片。
所述叶轮的数量为3个,装有该组叶轮的外壳的内壁设置消音棉。
旋转轴上设置第一带轮,输出轴上设置第二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的直径比为2:1。
排气口有两边与旋转轴相平行,进气口也有两边与旋转轴相平行,进气口在圆柱形旋转阀门外壁开口所占弧度为102.5°,排气口在圆柱形旋转阀门外壁开口所占弧度也为102.5°,旋转阀门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大小相同。
气缸顶部进气\排气口在为圆弧状,该进气\排气口在气缸底部的投影为长方形,该进气\排气口上设置密封垫片,圆柱形旋转阀门上设置两个密封圈,靠近排气端的为第一密封圈,另一个为第二密封圈,密封圈与密封垫片之间相紧靠密封;圆柱形旋转阀门上还设置触发火花塞和喷油嘴工作的凸起,气缸顶部进气\排气口长度与旋转阀门进气口、排气口长度相等,弧度为30°,弧度半径与转阀门半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本实用新型的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简化了现有发动机的结构,利用旋转阀门代替现有发动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通过旋转阀门的旋转实现进气和排气的功能,结构简单,不容易损坏,维修方便;并且由于利用旋转阀门替代了进气门和排气门,避免现有发动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敲击噪音,和高压气体排出产生的爆炸噪音,节省了能量;2)本实用新型的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具有三次做功效果,第一次做功为活塞的做功,第二次做功为气缸中排出的废气推动旋转阀门排气通道中固定叶片21旋转做功,第三次做功为废气推动出气端口的叶轮旋转做功,通过上述三次做功,大大提高了发动机的能量转换效率,并且第二次做功和第三次做功能消耗掉废气中的温度及压力和噪音,减少了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消音糸统的动力消耗;3)由于相邻叶轮之间设置导流片,该导流片可以引导废气的吹动方向,增加对叶轮的吹力,提高废气的利用率;4)装有该组叶轮的外壳的内壁设置消音棉,再次降低了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的噪音;5)由于在靠近圆柱形旋转阀门进气端的旋转轴上设置螺纹,增加了进气的效率,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6)在进气\排气口上设置密封垫片15,圆柱形旋转阀门上设置两个密封圈,密封圈与密封垫片之间相紧靠密封;密封圈的作用是保证气缸上方的进气\排气口与旋转阀门3上的进气口、排气口连通的时候没有气体从接缝处漏出,提高了发动机的进气、排气效率;7)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发动机装置,利用旋转阀门3上的第一触发凸起和第二触发凸起取代了现有发动机上的喷油和点火部分装置,使发动附加结构大大减少,工作精度则更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是将现有发动机进气、排气、点火、喷油、消音五套系统合五为一。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整体结构(A-A)剖视图。
图4为旋转阀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旋转阀门的(B-B)剖视图。
图6为叶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旋转阀门与叶轮组的位置结构图。
图8为旋转阀门与叶轮组的结构(C-C)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爆炸图。
图10为现有发动机的配气相位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阀门中进气口、排气口和气缸顶端进气\排气口在阀门旋转周向上的角度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阀门进气\排气口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号所代表的含义为:1-气缸,2-旋转阀门外壳,3-旋转阀门,4-第一触发凸起,5-旋转轴,6-第一带轮,7-皮带,8-输出轴,9-第二带轮,10-第一密封圈,11-第一叶轮,12-第二叶轮,13-第三叶轮,14-第二触发凸起,15-密封垫片,16-曲轴,17-连杆,18-活塞,19-第二密封圈,20-第二密封圈凹槽,21-固定叶片,22-第一密封圈凹槽,23-进气口挡板,24-中间挡板,25-出气口挡板,26-排气口,27-阀门壁,28-进气口,29-导流片,30-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包括气缸1、活塞18、连杆17、曲轴16、输出轴8、喷油嘴和火花塞,所述连杆17通过曲轴16与输出轴8相连,带动输出轴8转动,气缸1的顶部开有一个进气\排气口,气缸的上方设置为发动机提供进气、排气的旋转阀门3,所述旋转阀门3位于进气\排气口的正上方并与其相配合。
所述旋转阀门3的外形为圆柱形,旋转轴5贯穿圆柱形阀门3并位于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中轴线上,该圆柱形旋转阀门3可绕旋转轴5旋转,旋转阀门3包括相互隔断的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侧壁开有相邻的进气口28和排气口30,其中进气口位于进气通道的一端,进气通道的另一端位于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一个底部,排气口位于排气通道的一端,排气通道的另一端位于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另一个底部,旋转阀门3旋转时,排气口和进气口能依次与气缸1顶部的进气\排气口相连通。
圆柱形旋转阀门3内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二者之间不连通,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通过中间挡板24隔开,开有进气通道端口的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底部设有进气口挡板23,开有排气通道端口的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底部设有排气口挡板25。
排气通道内设置固定叶片21,该固定叶片固定在旋转轴5上。
靠近圆柱形旋转阀门3进气端的旋转轴5上设置螺纹,所述进气端为与进气通道相连通的端口。
圆柱形旋转阀门3排气端的后方设置一组叶轮,该组叶轮固定在旋转轴5上,所述排气端为排气通道的另一个端口,相邻两个叶轮之间设置导流片29。
叶轮的数量为3个,装有该组叶轮的外壳的内壁设置消音棉。
旋转轴5上设置第一带轮6,输出轴8上设置第二带轮9,第一带轮6与第二带轮9之间通过皮带7连接,第一带轮6与第二带轮9的直径比为2:1。
排气口有两边与旋转轴5相平行,进气口也有两边与旋转轴5相平行,进气口28在圆柱形旋转阀门3外壁开口所占弧度为102.5°,排气口30在圆柱形旋转阀门3外壁开口所占弧度也为102.5°,旋转阀门3的进气口28和排气口30大小相同。
气缸1顶部进气\排气口在为圆弧状,该进气\排气口在气缸底部的投影为长方形,该进气\排气口上设置密封垫片15,圆柱形旋转阀门3上设置两个密封圈,靠近排气端的为第一密封圈10,另一个为第二密封圈19,密封圈与密封垫片之间相紧靠密封;圆柱形旋转阀门3上还设置触发火花塞和喷油嘴工作的凸起,气缸1顶部进气\排气口长度与旋转阀门3进气口、排气口长度相等,弧度为30°,弧度半径与转阀门3半径相等。
下面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包括气缸1、活塞18、连杆17、曲轴16、输出轴8、喷油嘴和火花塞,所述连杆17通过曲轴16与输出轴8相连,带动输出轴8转动,气缸1的顶部开有一个进气\排气口,气缸的上方设置为发动机提供进气、排气的旋转阀门3,所述旋转阀门3位于进气\排气口的正上方并与其相配合。
结合图4,所述旋转阀门3的外形为圆柱形,旋转轴5贯穿圆柱形阀门3并位于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中轴线上,该圆柱形旋转阀门3可绕旋转轴5旋转,旋转阀门3包括相互隔断的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侧壁开有相邻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其中进气口位于进气通道的一端,进气通道的另一端位于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一个底部,排气口位于排气通道的一端,排气通道的另一端位于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另一个底部,旋转阀门3旋转时,排气口和进气口能依次与气缸1顶部的进气\排气口相连通。空气从旋转阀门3一端进入旋转阀门3的进气通道,经进气口28进入气缸:废气从旋转阀门3排气口30进入旋转阀门3的排气通道,从旋转阀门3的另一端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简化了传统发动机的结构,发动机的气缸上仅仅设置一个口作为进气\排气口,由于旋转阀门的侧壁开有相邻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并且在旋转阀门3旋转时,排气口和进气口能依次与气缸1顶部的进气\排气口相连通。这样就通过旋转阀门的旋转来实现进气排气过程。当发动机进气时,旋转阀门3上的进气口与气缸顶部的进气\排气口相连通,外部空气通过进气通道进入旋转阀门的进气口,并最终通过气缸顶部的进气口进入气缸,在气缸进入压缩状态时第一触发凸起4打开喷油阀向气缸供油;在气缸活塞压缩状态接近上止点前,汽油发动机旋转阀门3第二触发凸起14触动点火装置点火做功;当发动机做功的时候,旋转阀门3旋转一定角度,使旋转阀门的进气口不再与气缸顶部的开口相连通,此时,旋转阀门的侧壁将气缸顶部的进气\排气口堵住,气缸内部形成密封的环境,点活塞点火,发动机开始做功;发动机做功结束后,旋转阀门3继续旋转,使旋转阀门的排气口与气缸顶部的进\排气口相连通,气缸内部的废气通过旋转阀门的排气口进入到排气通道,最终排出到发动机的外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旋转阀门旋转的角度,使进气口、排气口依次导通,最终完成了发动机的整个做功过程,在此过程中,省略了节气门,就避免现有发动机进气门和排气门在工作时候产生的敲击噪音和高压气体排出所产生的爆炸噪音。
结合图4、图5,圆柱形旋转阀门3内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二者之间不连通,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通过中间挡板24隔开,开有进气通道端口的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底部设有进气口挡板23,开有排气通道端口的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底部设有排气口挡板25。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使进气通道与排气通道完全隔离,两个通道相互独立,虽然都在旋转阀门内部,但是相互之间并不相互影响,各自独立工作。由于开有进气通道端口的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底部设有进气口挡板23,该进气口挡板可以防止空气进入到排气通道,同时防止排出的废气从此处排出;开有排气通道端口的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底部设有排气口挡板25,使进入的空气完全进入进气通道,最终进入到发动机的气缸中。
结合图4、图5,排气通道内设置固定叶片21,该固定叶片固定在旋转轴5上。这样,排出的废气就可以推动叶片旋转,最终带动旋转轴5旋转,形成发动机的二次做功。此时可以消耗掉废气中的部分能量及压力和噪音,使废气二次利用,增加了发动机的效能。
结合图5,靠近圆柱形旋转阀门3进气端的旋转轴5上设置螺纹,所述进气端为与进气通道相连通的端口。由于旋转轴上具有螺纹,可以增加空气的进入速度,从而提高了进气效率。此原理就跟下水管道中的漩涡原理相同,排水的时候,当下水管道出现漩涡的时候,排水效率会大幅度提升。
结合图6、图7、图8和图9,圆柱形旋转阀门3排气端的后方设置一组叶轮,该组叶轮固定在旋转轴5上,所述排气端为排气通道的另一个端口(为排气通道的出口),相邻两个叶轮之间设置导流片29。叶轮的数量优选为3个,装有该组叶轮的外壳的内壁设置隔音棉。发动机做功后,废气从气缸顶部的进气\排气口排出,通过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排气口进入到排气通道,最终从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底部排气通道的出口排出,由于排气通道的出口处设置了一组叶轮,带有能量的高温废气会推动叶轮进行做功,推动叶轮旋转,由于该组叶轮固定在旋转轴5上,因此,最终会推动旋转轴5旋转,形成发动机的第三次做功,此时可以再次消耗掉废气中的部分能量,使废气再次利用,增加了发动机的效能。在两个叶轮之间设置导流片29,导流片的形状跟百叶窗的叶片形状类似,作用是为了把气流导向到需要的方向,增加对叶轮的吹力,提高废气的利用率。
结合图1,旋转轴5上设置第一带轮6,输出轴8上设置第二带轮9,第一带轮6与第二带轮9之间通过皮带7连接,第一带轮6与第二带轮9的直径比为2:1。旋转轴5旋转的时候,会通过第一带轮6、皮带7、第二带轮9将动能传递给发动机的输出轴8,为输出轴提供动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工作时,油料燃烧爆炸推动活塞运动产生的动能为发动机第一次做功,该能量可以带动输出轴8旋转;气缸中的废气排出过程中,首先推动旋转阀门3排气通道中的叶片旋转,最终带动旋转轴5旋转,最终推动输出轴8旋转,这为发动机的第二次做功;废气排出排气通道后,推动一组叶轮旋转,叶轮带动旋转轴5旋转,最终推动输出轴8旋转,这为发动机的第三次做功。通过上述三次做功,可以大大增加发动机的能量转换效率。该组叶轮包括三个叶轮,分别为第一叶轮11、第二叶轮12和第三叶轮13。
通过上述的第二次做功和第三次做功,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节省了原有进排气消耗的33%以上动能,还降低了冷却消耗的28.5%动能,将原来排气消耗发动机的输出动能转变为排气输出动能,大大提高了发动机的能量转换效率。
假设现有压力式阀门发动机燃烧产生总功率为100%L,扣除排气消耗功率33%,冷却需消耗发动机28.5%的动能,输出时仅剩余38.5%动能(100%-33%-28.5%=38.5%)。通过实验验证,相同发动机采用本实用新型旋转式阀门进排气机构,排气做功(第二次做功和第三次做功)增加功率为20%,冷却消耗功率降低到18%,输出时动能为100%+20%-18%=102%。则同排量发动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后功率是原来的2.65倍(102%/38.5%=2.65),大大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
排气口有两边与旋转轴5相平行,进气口也有两边与旋转轴5相平行,进气口28在圆柱形旋转阀门3外壁开口所占弧度为102.5°,排气口30在圆柱形旋转阀门3外壁开口所占弧度也为102.5°。
结合图12,气缸1顶部进气\排气口为圆弧状,该进气\排气口在气缸底部的投影为长方形,该进气\排气口上设置密封垫片15,圆柱形旋转阀门3上设置两个密封圈,靠近排气端的为第一密封圈10,另一个为第二密封圈19,密封圈与密封垫片之间相紧靠密封;密封圈的作用是保证气缸上方的进气\排气口与旋转阀门3上的进气口、排气口连通的时候没有气体从接缝处漏出,提高了发动机的进气、排气效率。所述第一密封圈10位于开在旋转阀门周向的第一密封圈凹槽22内,第二密封圈19位于开在旋转阀门周向的第二密封圈凹槽20内。
圆柱形旋转阀门3上还设置触发火花塞和喷油嘴工作的凸起,该凸起的位置根据发动机的喷油、点火时间确定,气缸1顶部进气\排气口长度与旋转阀门3进气口、排气口的长度相等,弧度为30°,弧度半径与旋转阀门3半径相等。这样可以保证旋转阀门3与气缸1顶部进气\排气口能很好的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配气相位与现有发动机的配气相位相同,遵循现有发动机的配气原理。在同一时间段内,发动机曲轴旋转两周,旋转阀门旋转一周。
结合图10,从旋转阀门出气端看,EF为气缸顶部的进气\排气口,该排气口在圆柱形旋转阀门3旋转周向弧度为30°,图11为旋转阀门3横截面,发动机曲轴运转二周,旋转阀门3运转一周。图11中旋转阀门3上的D、A、B、C点分别对应发动机压缩上止点、做功下止点、排气上止点和吸气下止点。而发动机进排气需要满足图10中的配气时间要求,本实用新型旋转阀门3排气口弧度位置为A1到B1(102.5°),旋转阀门3进气口弧度位置为B1到C(102.5°)。图11为旋转阀门3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做功行程结束前排气门要提前打开,本实用新型旋转阀门3排气口弧度位置为A1到B1,A1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气缸顶部的进气\排气口E点时开始排气,B1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气缸顶部的进气\排气口F点时排气口完全关闭,排气周期为:102.5°(A1到B1弧度)+30°(气缸顶部的进气\排气口EF的弧度)=132.5°;B1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气缸顶部的进气\排气口E点时开始进气,C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气缸顶部的进气\排气口F点时进气口完全关闭,进气周期为:102.5°(B1到C点弧度为)+30°(气缸顶部的进气\排气口EF的弧度)=132.5°。
本实用新型满足了压缩周期为75°,做功周期为65°的严格要求.而且最大限度增加了进排气门打开的周期量.本实用新型还满足了排气与吸气有时间上的交差的要求,即当图11中的B1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气缸顶部的进气\排气口E点时,进气门开始打开,排气门还未关闭,当B1点继续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气缸顶部的进气\排气口F点时,进气门完全打开,排气门才完全关闭。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简化了现有发动机的结构,利用旋转阀门代替现有发动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通过旋转阀门的旋转实现进气和排气的功能,结构简单,不容易损坏,维修方便;并且由于利用旋转阀门替代了进气门和排气门,避免现有发动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敲击噪音,和高压气体排出产生的爆炸噪音,节省了能量。

Claims (10)

1.一种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包括气缸(1)、活塞(18)、连杆(17)、曲轴(16)、输出轴(8)、喷油嘴和火花塞,所述连杆(17)通过曲轴(16)与输出轴(8)相连,带动输出轴(8)转动,其特征在于,气缸(1)的顶部开有一个进气\排气口,气缸的上方设置为发动机提供进气、排气的旋转阀门(3),所述旋转阀门(3)位于进气\排气口的正上方并与其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阀门(3)的外形为圆柱形,旋转轴(5)贯穿圆柱形阀门(3)并位于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中轴线上,该圆柱形旋转阀门(3)可绕旋转轴(5)旋转,旋转阀门(3)包括相互隔断的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侧壁开有相邻的进气口(28)和排气口(30),其中进气口位于进气通道的一端,进气通道的另一端位于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一个底部,排气口位于排气通道的一端,排气通道的另一端位于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另一个底部,旋转阀门(3)旋转时,排气口和进气口能依次与气缸(1)顶部的进气\排气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圆柱形旋转阀门(3)内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二者之间不连通,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通过中间挡板(24)隔开,开有进气通道端口的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底部设有进气口挡板(23),开有排气通道端口的圆柱形旋转阀门(3)的底部设有排气口挡板(25)。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排气通道内设置固定叶片(21),该固定叶片固定在旋转轴(5)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靠近圆柱形旋转阀门(3)进气端的旋转轴(5)上设置螺纹,所述进气端为与进气通道相连通的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圆柱形旋转阀门(3)排气端的后方设置一组叶轮,该组叶轮固定在旋转轴(5)上,所述排气端为排气通道的另一个端口,相邻两个叶轮之间设置导流片(2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叶轮的数量为3个,装有该组叶轮的外壳的内壁设置消音棉。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旋转轴(5)上设置第一带轮(6),输出轴(8)上设置第二带轮(9),第一带轮(6)与第二带轮(9)之间通过皮带(7)连接,第一带轮(6)与第二带轮(9)的直径比为2:1。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排气口有两边与旋转轴(5)相平行,进气口也有两边与旋转轴(5)相平行,进气口(28)在圆柱形旋转阀门(3)外壁开口所占弧度为102.5°,排气口(30)在圆柱形旋转阀门(3)外壁开口所占弧度也为102.5°,旋转阀门(3)的进气口(28)和排气口(30)大小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气缸(1)顶部进气\排气口在为圆弧状,该进气\排气口在气缸底部的投影为长方形,该进气\排气口上设置密封垫片(15),圆柱形旋转阀门(3)上设置两个密封圈,靠近排气端的为第一密封圈(10),另一个为第二密封圈(19),密封圈与密封垫片之间相紧靠密封;圆柱形旋转阀门(3)上还设置触发火花塞和喷油嘴工作的凸起,气缸(1)顶部进气\排气口长度与旋转阀门(3)进气口、排气口长度相等,弧度为30°,弧度半径与转阀门(3)半径相等。
CN201520494561.1U 2015-07-09 2015-07-09 一种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00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4561.1U CN204900010U (zh) 2015-07-09 2015-07-09 一种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4561.1U CN204900010U (zh) 2015-07-09 2015-07-09 一种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00010U true CN204900010U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22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94561.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00010U (zh) 2015-07-09 2015-07-09 一种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000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3739A (zh) * 2015-07-09 2015-10-07 周海燕 一种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
CN110159423A (zh) * 2019-05-10 2019-08-23 王志伟 一种四冲程内燃机气缸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3739A (zh) * 2015-07-09 2015-10-07 周海燕 一种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
CN104963739B (zh) * 2015-07-09 2017-10-13 周海燕 一种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
CN110159423A (zh) * 2019-05-10 2019-08-23 王志伟 一种四冲程内燃机气缸
CN110159423B (zh) * 2019-05-10 2020-06-19 山东舜阳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四冲程内燃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0479B (zh) 一种集成于涡轮壳体上的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调节机构
CN101636558A (zh) 分循环可变排量火花点火转子发动机
CN101796268B (zh) 活塞式发动机
CN106968785A (zh) 一种凸轮转子内燃发动机动力系统
WO2014107996A1 (zh) 涡轮转子节能发动机
CN204900010U (zh) 一种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
CN104405498A (zh) 一种变压缩比增容循环活塞式内燃机
CN104653337A (zh) 受力不均衡式旋转控制系统
CN103573394B (zh) 多部件同步旋转机构
CN104963739A (zh) 一种带旋转式供排气系统的发动机
CN103541824A (zh) 压力不平衡式阀体升程调节机构
CN103452646B (zh) 排气支管流通面积自调节式发动机系统
CN202926462U (zh) 一种内燃机
CN101413428B (zh) 隔板轴侧置式排气管容积可调的涡轮增压系统
CN101832177A (zh) 一种螺旋增压发动机
CN202718753U (zh) 一种发动机
CN103953433B (zh) 周转发动机
CN201152195Y (zh) 一种旋转式内燃机
CN201687569U (zh) 闸门式正圆发动机
CN203081572U (zh) Y型转子发动机
CN104675576B (zh) 旋转体与阀门同轴相连装置
CN201363170Y (zh) 无气门汽、柴油发动机
CN103397936B (zh) 非等截面调节式机械旋转系统
CN209637877U (zh) 两缸配合型四冲程同步内燃机
CN104358639A (zh) 执行器控制器串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