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98606U - 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98606U
CN204898606U CN201520293002.4U CN201520293002U CN204898606U CN 204898606 U CN204898606 U CN 204898606U CN 201520293002 U CN201520293002 U CN 201520293002U CN 204898606 U CN204898606 U CN 204898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dam
cultivation pipe
cultivation
aque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9300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海
廖敏
王琳
董梦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2029300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98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98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9860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属于坝体护坡领域。本实用新型所述栽培管间距布置在坝顶、坝坡上,所述栽培管采用横向布置,栽培管的两端采用细PVC管彼此连通,一端的细PVC管作为引水管,另一端的细PVC管作为排水管;通过栽培管、引水管、排水管共同组成管网系统;所述栽培管的管壁一侧开孔,所述栽培管上开孔的位置,每节栽培管通过直接相互连接,每条管线末端的栽培管的左、右端口,通过端盖封闭,端盖上开有小孔,孔径与引水管或排水管管径相等,一端与引水管相连接,另一端与排水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坝体的绿化,同时也不会对坝体安全产生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属于坝体护坡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坝将在我国西南地区建成。水坝的建成对坝址区的环境破坏已成为水坝建设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尽管现在开发水电项目的同时,对环境保护已经作了大量工作,但是还有很多方面急需解决。对于坝肩上、下游边坡,大多采用生态混凝土护坡,实现“硬化”和“绿化”结合,但对于坝体目前还没有什么好方法实现绿化。导致混凝土坝大面积的混凝土出露,堆石坝的下游边坡大面积块石出露,使得坝体和环境不和谐。
现有的堤坝生态护坡技术都不能简单直接应用于大坝上。目前河道岸坡生态防护工程主要采用的设计的方案有:块石护坡+植物护岸;挡墙护岸;植物纤维垫护岸;胶结式混凝土护岸;植物梢料;生态混凝土护岸;生态植被毯护岸等。这些护坡技术都不能简单直接应用于大坝坝体的绿化处理,因为这些方法都会对坝体产生一些破坏,或影响大坝安全监测,给坝体安全带来隐患。另外,也有学者提出一些坝坡护坡技术,但是这些护坡技术都会对坝体产生安全隐患,同时养护草皮也要花费不少的人力和物力,很难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坝体“硬化”和“绿化”相结合,解决堆石坝坝体和环境不和谐的情况,同时保证大坝的安全不受影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实现了坝顶、坝坡的绿化,增加了坝体的美观性,同时不影响坝体的维护、检修、监测以及日常巡视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包括引水管1、分支阀2、固定环3、支撑锚杆4、栽培管5、直接6、端盖7、排水管8、水箱9、主阀10;所述栽培管5间距布置在坝顶、坝坡上,所述栽培管5采用横向布置,即平行于坝轴线布置,栽培管5的两端采用PVC管(直径为5cm左右)彼此连通,一端的PVC管作为引水管1,另一端的PVC管作为排水管8;通过栽培管5、引水管1、排水管8共同组成管网系统;
所述栽培管5的管壁一侧开孔,所述栽培管5上开孔的位置,用于播撒草籽或移栽花草幼苗,通过植物的生长,实现坝顶、坝坡的绿化,每节栽培管5通过直接6相互连接,每条管线末端的栽培管5的左、右端口,通过端盖7封闭,端盖7上开有孔,孔径与引水管1或排水管8管径相等,一端与引水管1相连接,另一端与排水管8相连接;
所述水箱9设有一出水口,出水口连接灌溉引水管1用于给栽培管5供水,出水口上设置一主阀10,每条管线与引水管1的连接处设有分支阀2;
在需要布置栽培管5的管线上每隔3~5m安装一支撑锚杆4,将栽培管5放置在支撑锚杆4上,栽培管5开孔一侧朝上,并用固定环3固定。
所述栽培管5采用纵向布置,即垂直于坝轴线布置,每节栽培管5通过直接6相互连接,栽培管5的上端采用PVC管彼此连通,作为引水管1;栽培管5的下端设置PVC管,作为排水管8;通过栽培管5、引水管1、排水管8共同组成管网系统;
所述每条管线末端的栽培管5的上、下端口,通过端盖7封闭,端盖7上开有孔,上端末端的栽培管5的端盖7开有孔的孔径与引水管1的管径相等,并与引水管1相连接,下端末端的栽培管5的端盖7开有孔的孔径与排水管8管径相等,并与排水管8相连接。
所述栽培管5上设有波纹管,用于适应温度的变化。
所述栽培管5为直径20cm的PVC管;所述栽培管5中填筑有机土,在管壁一侧上每隔30~40cm范围内开孔,孔径5~10cm,用于播撒草籽或移栽花草幼苗;相邻栽培管5之间的间距取1.0~2.0m。
所述栽培管5采用纵向布置时,所述直接6为一种带有孔堵头的直接。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过程:
首先根据堆石坝的规模、特征确定栽培管5的布置位置;然后制作单节栽培管5,在管壁上每隔30~40cm左右开孔,孔径5~10cm,再往单节栽培管5中填筑有机土;在需要布置管线的位置把填筑有机土的单节栽培管5组合起来形成栽培管道;在安装好的栽培管5的开孔位置栽培植物或播撒草籽;通过植物的生长实现对堆石坝坝顶、坝坡的绿化。
所述堆石坝坝顶、坝坡的生态护坡装置的应用具体步骤如下:
Step1、首先根据堆石坝的规模、特征确定栽培管5的布置位置,栽培管5可采用纵向布置或者横向布置,间距取1.0~2.0m;
Step2、制作单节栽培管5:选择直径20cm的PVC管作为栽培管5,在栽培管5管壁一侧开孔,孔径为5~10cm,再用胶布将孔口临时封住;
Step3、往单节栽培管5中填筑有机土:向加工好的单节栽培管5中填筑有机土,对管端进行临时封住;
Step4、在需要布置管线的位置,把填筑有机土的单节栽培管5安装组合起来形成栽培管道;在栽培管道的管线上每隔3~5m安装一支撑锚杆4,来支撑栽培管5,将栽培管5放置在支撑锚杆4上,开孔一侧朝上,并用固定环3固定,每节栽培管5通过直接6相互连接,为了适应温度的变化,栽培管5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波纹管;
Step5、在安装好的栽培管道的栽培管5中栽培植物:在栽培管5上开孔的位置,播撒草籽或直接移栽幼苗,用于快速实现堆石坝坝顶、坝坡的绿化;
Step6、布置水箱:在坝顶管理站布置水箱9,水箱9容积2~3m3,水箱9内壁采用水泥砂浆抹面,水箱9设有一出水口,出水口上设置一主阀10,并与引水管1相连;
Step7、对栽培管5上生长的植物的进行养护和管理:当栽培管5上生长的植物需要浇灌时,打开主阀10和分支阀2,水从坝顶的水箱9中流出,经过灌溉引水管1流入到栽培管5中,实现对植物的浇灌,多余的水分通过栽培管5上设置的排水管8排出,如果植株出现死亡或需要更换品种时,直接将以前的植株挖除,补上新苗或新品种。
所述步骤Step4中,当栽培管5采用横向布置在堆石坝坝顶、坝坡上时,从坝坡顶到坝坡脚的栽培管5可依次加密。
所述水箱9中的水,通过引水管1供给栽培管中的植物生长所需。
所述步骤Step4中,在需要布置栽培管道的管线上每隔3m-5m安装一支撑锚杆4,来支撑栽培管5,支撑锚杆4的锚固长度取50~100cm,锚杆顶与坝面齐平为宜;
所述的每节栽培5管可通过直接6相互连接。每条管线末端的栽培管5的端部,通过端盖7封闭。端盖7上开有孔,孔径与引水管1或排水管8管径相等,并与引水管1或排水管8相连接;
所述步骤Step5中,植物的选择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进行灵活选择,也可选择多种植物进行搭配组合,以增强观赏性。另外,宜选择多年生植物,植物根系不宜过于粗大。建议选择的植物以草本植物、蕨类植物为主,可适当选择一些矮竹植物、矮灌木植物和少量的藤本植物。草本植物主要有:美人蕉、三叶草、石葱、紫背竹芋、吉祥草、鸭跖草、八宝景天、三七景天、荷兰菊、沿阶草、金娃娃萱草、岩白草、金叶苔草;蕨类植物主要有:蜈蚣草、铁角蕨;矮竹植物主要有:菲白竹;藤本植物主要有:常青藤。
所述步骤Step7中,植物品种的更换,可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由于土壤埋填在管道中可以大幅减少土壤的蒸发,大幅减轻人工浇灌的劳作;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的生态护坡装置,对于中、高堆石坝,栽培管宜采用横向布置,对于低堆石坝,栽培管可采用纵向布置,也可采用横向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植物在PVC管道中生长,实现了对坝体的绿化,同时也不会对坝体安全产生影响;
(2)由于管道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因此也不会影响坝体的维护、检修、监测以及日常巡视工作;
(3)植物的浇灌可以通过管道的引水轻松实现,同时土壤埋填在管道中可以大幅减少土壤的蒸发,大幅减轻人工浇灌的劳作;
(4)植物品种的更换方便,可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
(5)PVC管具有管材表面硬度和抗拉强度高,抗老化性好,抗冰冻性能优良,正常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管道对无机酸、碱、盐类耐腐蚀性能优良;管材、管件连接可采用粘接,施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栽培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栽培管网横向布置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栽培管网横向布置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栽培管网纵向布置平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栽培管网纵向布置剖面图;
图中各标号为:1—引水管;2—分支阀;3—固定环;4—支撑锚杆;5—栽培管;6—直接;7—端盖;8—排水管;9—水箱;10—主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
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包括引水管1、分支阀2、固定环3、支撑锚杆4、栽培管5、直接6、端盖7、排水管8、水箱9、主阀10;所述栽培管5间距布置在坝顶、坝坡上,所述栽培管5采用横向布置,即平行于坝轴线布置,栽培管5的两端采用PVC管(直径为5cm)彼此连通,一端的PVC管作为引水管1,另一端的PVC管作为排水管8;通过栽培管5、引水管1、排水管8共同组成管网系统;
所述栽培管5的管壁一侧开孔,所述栽培管5上开孔的位置,用于播撒草籽或移栽花草幼苗,通过植物的生长,实现坝顶、坝坡的绿化,每节栽培管5通过直接6相互连接,每条管线末端的栽培管5的左、右端口,通过端盖7封闭,端盖7上开有孔,孔径与引水管1或排水管8管径相等,一端与引水管1相连接,另一端与排水管8相连接;
所述水箱9设有一出水口,出水口连接灌溉引水管1用于给栽培管5供水,出水口上设置一主阀10,每条管线与引水管1的连接处设有分支阀2;
在需要布置栽培管5的管线上每隔3m安装一支撑锚杆4,将栽培管5放置在支撑锚杆4上,栽培管5开孔一侧朝上,并用固定环3固定。
所述栽培管5上设有波纹管,用于适应温度的变化。
所述栽培管5为直径20cm的PVC管;所述栽培管5中填筑有机土,在管壁一侧上每隔30cm范围内开孔,孔径5cm,用于播撒草籽或移栽花草幼苗;相邻栽培管5之间的间距取1.0m。
实施例2:如图1-5所示,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包括引水管1、分支阀2、固定环3、支撑锚杆4、栽培管5、直接6、端盖7、排水管8、水箱9、主阀10;所述栽培管5间距布置在坝顶、坝坡上,所述栽培管5采用横向布置,即平行于坝轴线布置,栽培管5的两端采用PVC管(直径为6cm)彼此连通,一端的PVC管作为引水管1,另一端的PVC管作为排水管8;通过栽培管5、引水管1、排水管8共同组成管网系统;
所述栽培管5的管壁一侧开孔,所述栽培管5上开孔的位置,用于播撒草籽或移栽花草幼苗,通过植物的生长,实现坝顶、坝坡的绿化,每节栽培管5通过直接6相互连接,每条管线末端的栽培管5的左、右端口,通过端盖7封闭,端盖7上开有孔,孔径与引水管1或排水管8管径相等,一端与引水管1相连接,另一端与排水管8相连接;
所述水箱9设有一出水口,出水口连接灌溉引水管1用于给栽培管5供水,出水口上设置一主阀10,每条管线与引水管1的连接处设有分支阀2;
在需要布置栽培管5的管线上每隔5m安装一支撑锚杆4,将栽培管5放置在支撑锚杆4上,栽培管5开孔一侧朝上,并用固定环3固定。
所述栽培管5上设有波纹管,用于适应温度的变化。
所述栽培管5为直径20cm的PVC管;所述栽培管5中填筑有机土,在管壁一侧上每隔40cm范围内开孔,孔径10cm,用于播撒草籽或移栽花草幼苗;相邻栽培管5之间的间距取2.0m。
实施例3:如图1-5所示,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包括引水管1、分支阀2、固定环3、支撑锚杆4、栽培管5、直接6、端盖7、排水管8、水箱9、主阀10;所述栽培管5间距布置在坝顶、坝坡上,所述栽培管5采用纵向布置,即垂直于坝轴线布置,每节栽培管5通过直接6相互连接,栽培管5的上端采用PVC管(直径为4cm)彼此连通,作为引水管1;栽培管5的下端设置PVC管,作为排水管8;通过栽培管5、引水管1、排水管8共同组成管网系统;
所述每条管线末端的栽培管5的上、下端口,通过端盖7封闭,端盖7上开有孔,上端末端的栽培管5的端盖7开有孔的孔径与引水管1的管径相等,并与引水管1相连接,下端末端的栽培管5的端盖7开有孔的孔径与排水管8管径相等,并与排水管8相连接。
所述水箱9设有一出水口,出水口连接灌溉引水管1用于给栽培管5供水,出水口上设置一主阀10,每条管线与引水管1的连接处设有分支阀2;
在需要布置栽培管5的管线上每隔3m安装一支撑锚杆4,将栽培管5放置在支撑锚杆4上,栽培管5开孔一侧朝上,并用固定环3固定。
所述栽培管5上设有波纹管,用于适应温度的变化。
所述栽培管5为直径20cm的PVC管;所述栽培管5中填筑有机土,在管壁一侧上每隔30cm范围内开孔,孔径5cm,用于播撒草籽或移栽花草幼苗;相邻栽培管5之间的间距取1.0m。
所述栽培管5采用纵向布置时,所述直接6为一种带有孔堵头的直接。
实施例4:如图1-5所示,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包括引水管1、分支阀2、固定环3、支撑锚杆4、栽培管5、直接6、端盖7、排水管8、水箱9、主阀10;所述栽培管5间距布置在坝顶、坝坡上,所述栽培管5采用纵向布置,即垂直于坝轴线布置,每节栽培管5通过直接6相互连接,栽培管5的上端采用PVC管(直径为6.5cm)彼此连通,作为引水管1;栽培管5的下端设置PVC管,作为排水管8;通过栽培管5、引水管1、排水管8共同组成管网系统;
所述每条管线末端的栽培管5的上、下端口,通过端盖7封闭,端盖7上开有孔,上端末端的栽培管5的端盖7开有孔的孔径与引水管1的管径相等,并与引水管1相连接,下端末端的栽培管5的端盖7开有孔的孔径与排水管8管径相等,并与排水管8相连接。
所述水箱9设有一出水口,出水口连接灌溉引水管1用于给栽培管5供水,出水口上设置一主阀10,每条管线与引水管1的连接处设有分支阀2;
在需要布置栽培管5的管线上每隔5m安装一支撑锚杆4,将栽培管5放置在支撑锚杆4上,栽培管5开孔一侧朝上,并用固定环3固定。
所述栽培管5上设有波纹管,用于适应温度的变化。
所述栽培管5为直径20cm的PVC管;所述栽培管5中填筑有机土,在管壁一侧上每隔40cm范围内开孔,孔径10cm,用于播撒草籽或移栽花草幼苗;相邻栽培管5之间的间距取2.0m。
所述栽培管5采用纵向布置时,所述直接6为一种带有孔堵头的直接。
实施例5:如图1-5所示,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包括引水管1、分支阀2、固定环3、支撑锚杆4、栽培管5、直接6、端盖7、排水管8、水箱9、主阀10;所述栽培管5间距布置在坝顶、坝坡上,所述栽培管5采用横向布置,即平行于坝轴线布置,栽培管5的两端采用PVC管(直径为5cm左右)彼此连通,一端的PVC管作为引水管1,另一端的PVC管作为排水管8;通过栽培管5、引水管1、排水管8共同组成管网系统;
所述栽培管5的管壁一侧开孔,所述栽培管5上开孔的位置,用于播撒草籽或移栽花草幼苗,通过植物的生长,实现坝顶、坝坡的绿化,每节栽培管5通过直接6相互连接,每条管线末端的栽培管5的左、右端口,通过端盖7封闭,端盖7上开有孔,孔径与引水管1或排水管8管径相等,一端与引水管1相连接,另一端与排水管8相连接;
所述水箱9设有一出水口,出水口连接灌溉引水管1用于给栽培管5供水,出水口上设置一主阀10,每条管线与引水管1的连接处设有分支阀2;
在需要布置栽培管5的管线上每隔3~5m安装一支撑锚杆4,将栽培管5放置在支撑锚杆4上,栽培管5开孔一侧朝上,并用固定环3固定。
所述栽培管5采用纵向布置,即垂直于坝轴线布置,每节栽培管5通过直接6相互连接,栽培管5的上端采用PVC管彼此连通,作为引水管1;栽培管5的下端设置PVC管,作为排水管8;通过栽培管5、引水管1、排水管8共同组成管网系统;
所述每条管线末端的栽培管5的上、下端口,通过端盖7封闭,端盖7上开有孔,上端末端的栽培管5的端盖7开有孔的孔径与引水管1的管径相等,并与引水管1相连接,下端末端的栽培管5的端盖7开有孔的孔径与排水管8管径相等,并与排水管8相连接。
所述栽培管5上设有波纹管,用于适应温度的变化。
所述栽培管5为直径20cm的PVC管;所述栽培管5中填筑有机土,在管壁一侧上每隔30~40cm范围内开孔,孔径5~10cm,用于播撒草籽或移栽花草幼苗;相邻栽培管5之间的间距取1.0~2.0m。
所述栽培管5采用纵向布置时,所述直接6为一种带有孔堵头的直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5)

1.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水管(1)、分支阀(2)、固定环(3)、支撑锚杆(4)、栽培管(5)、直接(6)、端盖(7)、排水管(8)、水箱(9)、主阀(10);所述栽培管(5)间距布置在坝顶、坝坡上,所述栽培管(5)采用横向布置,即平行于坝轴线布置,栽培管(5)的两端采用PVC管彼此连通,一端的PVC管作为引水管(1),另一端的PVC管作为排水管(8);通过栽培管(5)、引水管(1)、排水管(8)共同组成管网系统;
所述栽培管(5)的管壁一侧开孔,所述栽培管(5)上开孔的位置,用于播撒草籽或移栽花草幼苗,通过植物的生长,实现坝顶、坝坡的绿化,每节栽培管(5)通过直接(6)相互连接,每条管线末端的栽培管(5)的左、右端口,通过端盖(7)封闭,端盖(7)上开有孔,孔径与引水管(1)或排水管(8)管径相等,一端与引水管(1)相连接,另一端与排水管(8)相连接;
所述水箱(9)设有一出水口,出水口连接灌溉引水管(1)用于给栽培管(5)供水,出水口上设置一主阀(10),每条管线与引水管(1)的连接处设有分支阀(2);
在需要布置栽培管(5)的管线上每隔3~5m安装一支撑锚杆(4),将栽培管(5)放置在支撑锚杆(4)上,栽培管(5)开孔一侧朝上,并用固定环(3)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管(5)采用纵向布置,即垂直于坝轴线布置,每节栽培管(5)通过直接(6)相互连接,栽培管(5)的上端采用PVC管彼此连通,作为引水管(1);栽培管(5)的下端设置PVC管,作为排水管(8);通过栽培管(5)、引水管(1)、排水管(8)共同组成管网系统;
所述每条管线末端的栽培管(5)的上、下端口,通过端盖(7)封闭,端盖(7)上开有孔,上端末端的栽培管(5)的端盖(7)开有孔的孔径与引水管(1)的管径相等,并与引水管(1)相连接,下端末端的栽培管(5)的端盖(7)开有孔的孔径与排水管(8)管径相等,并与排水管(8)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管(5)上设有波纹管,用于适应温度的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管(5)为直径20cm的PVC管;所述栽培管(5)中填筑有机土,在管壁一侧上每隔30~40cm范围内开孔,孔径5~10cm,用于播撒草籽或移栽花草幼苗;相邻栽培管(5)之间的间距取1.0~2.0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6)为一种带有孔堵头的直接。
CN201520293002.4U 2015-05-08 2015-05-08 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98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93002.4U CN204898606U (zh) 2015-05-08 2015-05-08 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93002.4U CN204898606U (zh) 2015-05-08 2015-05-08 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98606U true CN204898606U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20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9300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98606U (zh) 2015-05-08 2015-05-08 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986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3088A (zh) * 2015-05-08 2015-08-2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及其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3088A (zh) * 2015-05-08 2015-08-2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25421U (zh) 一种运动场草坪通气、温控与水循环系统
CN104186137B (zh) 一种近海滩涂盐碱地高羊茅草的栽培绿化方法
CN103202213B (zh) 一种塔式立体栽培架及塔式立体栽培装置
CN208266847U (zh) 适用于黄土地区的沟壑区快速修复结构
CN103947506A (zh) 一种沙漠化土地植树造林方法
CN104863087B (zh) 一种混凝土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的应用
CN203716157U (zh) 集雨水收集灌溉一体化的喀斯特地区护坡结构
CN204676572U (zh) 一种岩质边坡的生态护坡装置
CN104041384A (zh) 一种光伏智能化纳米微润灌溉节水方法及系统
CN104969834A (zh) 树木灌溉方法及系统
CN106718711A (zh) 植物蓄水保墒装置
CN201826288U (zh) 草坪生态水循环系统
CN101946626B (zh) 公路坡面植被方法
CN203942886U (zh) 一种地下植根渗灌系统
CN111357552A (zh) 一种侵蚀地貌生态型乔木种植方法
CN104863165B (zh) 一种岩质边坡的生态护坡装置及其应用
CN101967789A (zh) 草坪生态水循环系统
CN204898606U (zh) 一种堆石坝坝顶、坝坡生态护坡装置
CN203878596U (zh) 一种具有灌溉及保水功能的喀斯特地区边坡护理结构
CN103993608A (zh) 一种喀斯特地区边坡护理方法及其结构
CN104285703B (zh) 五叶地锦培养箱、绿化系统及快速绿化方法
CN208597473U (zh) 一种低水压下的连续微润灌溉系统
CN103190275B (zh) 一种农田节水灌溉的方法
CN207252436U (zh) 一种自动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排溉系统
CN213907639U (zh) 一种陡坡立体绿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Termination date: 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