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89673U - 烹饪器具内锅、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和饭煲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内锅、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和饭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89673U
CN204889673U CN201520481715.3U CN201520481715U CN204889673U CN 204889673 U CN204889673 U CN 204889673U CN 201520481715 U CN201520481715 U CN 201520481715U CN 204889673 U CN204889673 U CN 204889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cooking apparatus
annular
conical surface
cannel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817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恭琦
凌大荣
许炳欣
文堂波
林创荣
朱林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817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89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89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89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和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以及一种饭煲,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开口的边沿设置有尖部朝上的环形棱角,所述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包括以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和防溢盖板,所述防溢盖板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上边沿配合,所述防溢盖板的边沿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饭煲具有以上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内锅密封结构可使烹饪器具内锅的上边沿与所述密封装置快速紧密贴合,从而达到理想的密封状态,从而防止烹饪器具内锅漏气现象的发生。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内锅、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和饭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及其密封结构和一种饭煲。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内锅的常常具有边沿向外翻折的特征,其锅口为扁平状,当内锅与密封圈接触时可能发生内锅的边沿与密封圈形成非理想密封状态,比如密封圈与内锅的边沿因挤压而形成折边,从而可能导致内锅密封不良,引起漏气现象的发生。
因此,提出一种可快速紧密贴合密封的内锅密封结构就显得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内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具有以上烹饪器具内锅。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饭煲,具有以上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内锅,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开口的边沿设置有尖部朝上的环形棱角,所述环形棱角用于与相关烹饪器具的上盖部接触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环形棱角可与相关烹饪器具的上盖部的弹性密封圈的表面实现快速的线面接触密封,在较小的压力下可达到较大的压强,进而增强密封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内锅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开口的边沿具有内环锥面,所述环形棱角的角尖为所述内环锥面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外表面的交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内环锥面有助于实现由内向外的径向密封,当烹饪器具内锅的内部压力较大时,具有密封边的密封件的密封边将紧贴内环锥面,适用于烹饪器具内锅的内部压力较大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开口的边沿具有外环锥面,所述环形棱角的角尖为所述外环锥面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内表面的交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外环锥面有助于实现由外向内的径向密封,当烹饪器具内锅的内部压力较小时,具有密封边的密封件的密封边将紧贴外环锥面,适用于烹饪器具内锅的内部压力为负压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开口的边沿具有内环锥面和外环锥面,所述环形棱角的角尖为所述内环锥面与所述外环锥面的交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内环锥面和外环锥面需要与具有两个密封边的密封件配合,在烹饪器具内锅的内压大于外压或者烹饪器具内锅的内压小于外压时两个密封边中总有一个密封边与烹饪器具内锅的内环锥面或外环锥面紧贴,使烹饪器具内锅在以上两种情况下都具有良好的径向密封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外侧壁面上具有沿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周向设置的环形凸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环形凸筋具有定位作用,特别是在烹饪器具内锅用在饭煲中时,环形凸筋可防止烹饪器具内锅偏离加热区域,环形凸筋还可以加强烹饪器具内锅结构强度,而且也可做为烹饪器具内锅的提手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包括防溢盖板和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所述防溢盖板的边沿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环形棱角配合对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边沿进行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当烹饪器具内锅作为羽釜使用时,需要有严格的密封性,烹饪器具内锅的开口的边沿具有尖部朝上的环形棱角,使烹饪器具内锅的开口的边沿的截面为上尖下宽结构,上尖下宽结构的边沿与密封装置接触时,可实现与密封装置紧密贴合,达到理想的密封状态,从而防止烹饪器具内锅漏气现象发生,提高了烹饪器具内锅的烹饪质量,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溢盖板的边沿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环形槽,所述密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防溢盖板的边沿设置有第一环形槽,密封装置在第一环形槽内,第一环形槽可增大密封装置与防溢盖板之间的接触面,进而提高防溢盖板与密封装置之间的密封性,确保密封装置与防溢盖板之间不会漏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压圈,所述密封压圈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外侧边伸入所述第二环形槽中;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防溢盖板与所述密封压圈之间,所述密封圈上设置有径向开口的第三环形槽,第二环形槽的内侧边伸入所述第三环形槽中,所述第三环形槽的上侧边与槽底边以及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内侧边伸入所述第一环形槽中,所述密封圈的下侧边与所述环形棱角抵压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压圈和密封圈,密封压圈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环形槽,防溢盖板上的第一环形槽的外侧边伸入第二环形槽中,即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交叉扣合,增加了防溢盖板与密封压圈之间的密封面积,提高了防溢盖板与密封压圈之间的密封性。密封圈设置在防溢盖板与密封压圈之间,密封圈上设置有径向开口的第三环形槽,密封压圈上的第二环形槽的内侧边伸入第三环形槽中,使密封圈上的第三环形槽的上侧边与槽底边以及密封压圈上的第二环形槽的内侧边伸入第一环形槽中,即密封圈的一部分被夹在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之间,形成迷宫密封结构,而且还可防止密封圈从防溢盖板与密封压圈之间脱离,保证了密封圈的装配的可靠性,密封圈的下侧边与所述环形棱角抵压接触,实现刚性结构线与弹性面接触,增强密封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圈的下侧边设置有第一环形贴边,所述第一环形贴边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所述内环锥面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烹饪器具内锅的开口的边沿具有内环锥面,内环锥面与烹饪器具内锅的外表面的交线形成环形棱角,环形棱角与密封圈的下侧边呈线面接触,可实现快速密封效果。密封圈的下侧边还设置有第一环形贴边,第一环形贴边在合盖时可沿着内环锥面滑动至烹饪器具内锅的内侧,不会形成折边,而且第一环形贴边与内环锥面配合,在烹饪器具内锅的内部保持高压的情况下,即使在偶然情况下密封圈的下侧边与环形棱角脱离,第一环形贴边也可与内环锥面保持密封接触,使烹饪器具内锅不会轻易丧失密封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的可靠性,保证了烹饪器具内锅的烹饪质量,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圈的下侧边设置有第二环形贴边,所述第二环形贴边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所述外环锥面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烹饪器具内锅的开口的边沿具有外环锥面,外环锥面与烹饪器具内锅的内表面的交线形成环形棱角,环形棱角与密封圈的下侧边呈线面接触,可实现快速密封效果。密封圈的下侧边还设置有第二环形贴边,第二环形贴边在合盖时可沿着外环锥面滑动至烹饪器具内锅的外侧,不会形成折边,而且第二环形贴边与外环锥面配合,在烹饪器具内锅的内部保持负压的情况下,即使在偶然情况下密封圈的下侧边与环形棱角脱离,第二环形贴边也可与外环锥面保持密封接触,使烹饪器具内锅不会轻易丧失密封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的可靠性,保证了烹饪器具内锅的保鲜质量,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圈的下侧边设置有第一环形贴边和第二环形贴边,所述第一环形贴边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所述内环锥面贴合,所述第二环形贴边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所述外环锥面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烹饪器具内锅的开口的边沿具有外环锥面和内环锥面,外环锥面和内环锥面的交线形成环形棱角,环形棱角与密封圈的下侧边呈线面接触,可实现快速密封效果。密封圈的下侧边上还设置有第一环形贴边和第二环形贴边,第一环形贴边和第二环形贴边在合盖时分别沿着内环锥面和外环锥面滑动至烹饪器具内锅的两侧,不会形成折边,通过第一环形贴边与内环锥面配合和第二环形贴边与外环锥面配合,使烹饪器具内锅在内部保持高压的情况下不会轻易丧失密封性,使烹饪器具内锅在内部保持负压的情况下不会轻易丧失保鲜性。结合了两种密封结构的有益特点,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保证了烹饪器具内锅的密封质量和保鲜质量,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饭煲,包括以上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饭煲,包括以上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的相关特征,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饭煲具有以上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的所有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的全剖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另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再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又一种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烹饪器具内锅,101内环锥面,102外环锥面,2密封圈,201第一环形贴边,202第二环形贴边,203上侧边,204下侧边,205槽底边,3密封压圈,301第二环形槽,302内侧边,4防溢盖板,401第一环形槽,402外侧边,5环形凸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内锅,所述烹饪器具内锅1的开口的边沿设置有尖部朝上的环形棱角,所述环形棱角用于与相关烹饪器具的上盖部接触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环形棱角可与相关烹饪器具的上盖部的弹性密封圈的表面实现快速的线面接触密封,在较小的压力下可达到较大的压强,进而增强密封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内锅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内锅1的开口的边沿具有内环锥面101,所述环形棱角的角尖为所述内环锥面101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1的外表面的交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内环锥面101有助于实现由内向外的径向密封,当烹饪器具内锅1的内部压力较大时,具有密封边的密封件的密封边将紧贴内环锥面101,适用于烹饪器具内锅1的内部压力较大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内锅1的开口的边沿具有外环锥面102,所述环形棱角的角尖为所述外环锥面102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1的内表面的交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外环锥面102有助于实现由外向内的径向密封,当烹饪器具内锅1的内部压力较小时,具有密封边的密封件的密封边将紧贴外环锥面102,适用于烹饪器具内锅1的内部压力为负压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内锅1的开口的边沿具有内环锥面101和外环锥面102,所述环形棱角的角尖为所述内环锥面101与所述外环锥面102的交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内环锥面101和外环锥面102需要与具有两个密封边的密封件配合,在烹饪器具内锅1的内压大于外压或者烹饪器具内锅1的内压小于外压时两个密封边中总有一个密封边与烹饪器具内锅1的内环锥面101或外环锥面102紧贴,使烹饪器具内锅1在以上两种情况下都具有良好的径向密封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内锅1的外侧壁面上具有沿所述烹饪器具内锅1的周向设置的环形凸筋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环形凸筋5具有定位作用,特别是在烹饪器具内锅1用在饭煲中时,环形凸筋5可防止烹饪器具内锅1偏离加热区域,环形凸筋5还可以加强烹饪器具内锅1的结构强度,而且也可做为烹饪器具内锅1的提手使用。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包括防溢盖板4和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所述防溢盖板4的边沿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1的环形棱角配合对所述烹饪器具内锅1的边沿进行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当烹饪器具内锅1作为羽釜使用时,需要有严格的密封性,烹饪器具内锅1的开口的边沿具有尖部朝上的环形棱角,使烹饪器具内锅1的开口的边沿的截面为上尖下宽结构,上尖下宽结构的边沿与密封装置接触时,可实现与密封装置紧密贴合,达到理想的密封状态,从而防止烹饪器具内锅1漏气现象发生,提高了烹饪器具内锅1的烹饪质量,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如图2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溢盖板4的边沿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环形槽401,所述密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槽401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防溢盖板4的边沿设置有第一环形槽401,密封装置在第一环形槽401内,第一环形槽401可增大密封装置与防溢盖板4之间的接触面,进而提高防溢盖板4与密封装置之间的密封性,确保密封装置与防溢盖板4之间不会漏气。
如图2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压圈3,所述密封压圈3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环形槽301,所述第一环形槽401的外侧边402伸入所述第二环形槽301中;密封圈2,所述密封圈2设置在所述防溢盖板4与所述密封压圈3之间,所述密封圈2上设置有径向开口的第三环形槽,第二环形槽301的内侧边302伸入所述第三环形槽中,所述第三环形槽的上侧边203与槽底边205以及所述第二环形槽301的内侧边302伸入所述第一环形槽401中,所述密封圈2的下侧边204与所述环形棱角抵压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压圈3和密封圈2,密封压圈3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环形槽301,防溢盖板4上的第一环形槽401的外侧边402伸入第二环形槽301中,即第一环形槽401与第二环形槽301交叉扣合,增加了防溢盖板4与密封压圈3之间的密封面积,提高了防溢盖板4与密封压圈3之间的密封性。密封圈2设置在防溢盖板4与密封压圈3之间,密封圈2上设置有径向开口的第三环形槽,密封压圈3上的第二环形槽301的内侧边302伸入第三环形槽中,使密封圈2上的第三环形槽的上侧边203与槽底边205以及密封压圈3上的第二环形槽301的内侧边302伸入第一环形槽401中,即密封圈2的一部分被夹在第一环形槽401与第二环形槽301之间,形成迷宫密封结构,而且还可防止密封圈2从防溢盖板4与密封压圈3之间脱离,保证了密封圈2的装配的可靠性,密封圈2的下侧边204与所述环形棱角抵压接触,实现刚性结构线与弹性面接触,增强了密封效果。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圈2的下侧边204设置有第一环形贴边201,所述第一环形贴边201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1的所述内环锥面101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烹饪器具内锅1的开口的边沿具有内环锥面101,内环锥面101与烹饪器具内锅1的外表面的交线形成环形棱角,环形棱角与密封圈2的下侧边204呈线面接触,可实现快速密封效果。密封圈2的下侧边204还设置有第一环形贴边201,第一环形贴边201在合盖时可沿着内环锥面101滑动至烹饪器具内锅1的内侧,不会形成折边,而且第一环形贴边201与内环锥面101配合,在烹饪器具内锅1的内部保持高压的情况下,即使在偶然情况下密封圈2的下侧边204与环形棱角脱离,第一环形贴边201也可与内环锥面101保持密封接触,使烹饪器具内锅1不会轻易丧失密封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的可靠性,保证了烹饪器具内锅1的烹饪质量,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圈2的下侧边204设置有第二环形贴边202,所述第二环形贴边202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1的所述外环锥面102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烹饪器具内锅1的开口的边沿具有外环锥面102,外环锥面102与烹饪器具内锅1的内表面的交线形成环形棱角,环形棱角与密封圈2的下侧边204呈线面接触,可实现快速密封效果。密封圈2的下侧边204还设置有第二环形贴边202,第二环形贴边202在合盖时可沿着外环锥面102滑动至烹饪器具内锅1的外侧,不会形成折边,而且第二环形贴边202与外环锥面102配合,在烹饪器具内锅1的内部保持负压的情况下,即使在偶然情况下密封圈2的下侧边与环形棱角脱离,第二环形贴边202也可与外环锥面102保持密封接触,使烹饪器具内锅1不会轻易丧失密封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的可靠性,保证了烹饪器具内锅1的保鲜质量,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圈2的下侧边204设置有第一环形贴边201和第二环形贴边202,所述第一环形贴边201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1的所述内环锥面101贴合,所述第二环形贴边202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1的所述外环锥面102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烹饪器具内锅1的开口的边沿具有外环锥面102和内环锥面101,外环锥面102和内环锥面101的交线形成环形棱角,环形棱角与密封圈2的下侧边204呈线面接触,可实现快速密封效果。密封圈2的下侧边204上还设置有第一环形贴边201和第二环形贴边202,第一环形贴边201和第二环形贴边202在合盖时分别沿着内环锥面101和外环锥面102滑动至烹饪器具内锅1的两侧,不会形成折边,通过第一环形贴边201与内环锥面101配合和第二环形贴边202与外环锥面102配合,使烹饪器具内锅1在内部保持高压的情况下不会轻易丧失密封性,使烹饪器具内锅1在内部保持负压的情况下不会轻易丧失保鲜性。结合了两种密封结构的有益特点,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保证了烹饪器具内锅1的密封质量和保鲜质量,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饭煲,包括以上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饭煲,包括以上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的相关特征,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饭煲具有以上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的所有有益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开口的边沿设置有尖部朝上的环形棱角,所述环形棱角用于与相关烹饪器具的上盖部接触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开口的边沿具有内环锥面,所述环形棱角的角尖为所述内环锥面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外表面的交线;或者,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开口的边沿具有外环锥面,所述环形棱角的角尖为所述外环锥面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内表面的交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开口的边沿具有内环锥面和外环锥面,所述环形棱角的角尖为所述内环锥面与所述外环锥面的交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外侧壁面上具有沿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周向设置的环形凸筋。
5.一种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溢盖板以及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所述防溢盖板的边沿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环形棱角配合对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边沿进行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盖板的边沿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环形槽,所述密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包括:
密封压圈,所述密封压圈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外侧边伸入所述第二环形槽中;
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防溢盖板与所述密封压圈之间,所述密封圈上设置有径向开口的第三环形槽,第二环形槽的内侧边伸入所述第三环形槽中,所述第三环形槽的上侧边与槽底边以及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内侧边伸入所述第一环形槽中,所述密封圈的下侧边与所述环形棱角抵压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下侧边面设置有第一环形贴边,所述第一环形贴边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所述内环锥面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下侧边设置有第二环形贴边,所述第二环形贴边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所述外环锥面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下侧边设置有第一环形贴边和第二环形贴边,所述第一环形贴边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所述内环锥面贴合,所述第二环形贴边与所述烹饪器具内锅的所述外环锥面贴合。
11.一种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
CN201520481715.3U 2015-07-02 2015-07-02 烹饪器具内锅、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和饭煲 Active CN204889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81715.3U CN204889673U (zh) 2015-07-02 2015-07-02 烹饪器具内锅、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和饭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81715.3U CN204889673U (zh) 2015-07-02 2015-07-02 烹饪器具内锅、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和饭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89673U true CN204889673U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11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81715.3U Active CN204889673U (zh) 2015-07-02 2015-07-02 烹饪器具内锅、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和饭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896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52739A (zh) * 2016-08-17 2018-03-0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盖板组件上的密封圈、盖板组件、上盖组件和电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52739A (zh) * 2016-08-17 2018-03-0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盖板组件上的密封圈、盖板组件、上盖组件和电器
CN107752739B (zh) * 2016-08-17 2023-06-1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盖板组件上的密封圈、盖板组件、上盖组件和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67245U (zh) 一种餐盒
CN203810999U (zh) 均温板封边结构改良
CN204889673U (zh) 烹饪器具内锅、烹饪器具内锅密封结构和饭煲
CN204427764U (zh) 电饭煲的上盖及电饭煲
CN207071024U (zh) 电饭煲的密封圈、电饭煲的煲盖及电饭煲
WO2019141117A1 (zh) 负角度纸浆模塑杯盖
CN202708402U (zh) 带预涂密封层的法兰盖连接结构
CN205979639U (zh) 一种透镜的防水安装组件
CN206890600U (zh) 一种灶具壳体顶部翻边处的密封结构及灶具
MX2022007038A (es) Bote de comida con tapa sellada al vacio.
CN208381302U (zh) 一种新型垫片
CN208802328U (zh) 密封盖、采暖机
CN204642573U (zh) 负压密封盒
CN204828651U (zh) 密封圈和密封机构
CN104514882A (zh) 一种防漏结构
CN203776672U (zh)
CN204931294U (zh) 一种智能烹饪装置的锅盖密封圈
CN205686830U (zh) 一种制作罐头的容器
CN203020689U (zh) 瓶盖内塞
CN204763905U (zh) 一种餐盒
CN104514880A (zh) 一种金属垫片
CN204995228U (zh) 一种用于饮水机的热水杯与注水杆密封机构
CN207341610U (zh) 一种用于电热水壶的密封结构
CN204378965U (zh) 一种煮汤机用容杯的密封结构
CN210083946U (zh) 一种两用盖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