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80835U - 空气调节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80835U
CN204880835U CN201520618598.0U CN201520618598U CN204880835U CN 204880835 U CN204880835 U CN 204880835U CN 201520618598 U CN201520618598 U CN 201520618598U CN 204880835 U CN204880835 U CN 2048808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imeter
reheater
air
control valve
flow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185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泉宪司
大西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hon Spind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hon Spind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hon Spind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hon Spind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185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808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80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808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包括温度传感器、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流量调节阀和再热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顺序连接形成第一循环回路,再热器与流量调节阀串联后再与压缩机和蒸发器并联,压缩机、再热器、流量调节阀和蒸发器顺序连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蒸发器和再热器设于向需调温区域输送空气的管路内;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需调温区域的温度,流量调节阀基于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来调节其流量。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再热器来代替电加热器,对蒸发器冷却过度的空气进行加热调温,节省了能源。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将蒸发器制冷过度的空气进行加热并调温的空气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冷冻机是通过压缩机改变冷媒的压力变化来达到低温制冷的目的。在冷冻机工作过程中,由于蒸发器以100%的转化能力运转,因此会出现制冷过度的现象,造成空气温度过低,传统的冷冻机是通过电加热器来对制冷过度的空气进行调温。
传统采用电加热器对制冷过度的空气进行调温的方式需要消耗的电气功率必须为:冷冻机的功率必须为0.75kW,鼓风机的功率0.3kW,而且电加热器的功率必须为4kW,由此造成了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采用电加热器对制冷过度的空气进行调温所造成的能源浪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包括温度传感器、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流量调节阀和再热器;
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顺序连接形成第一循环回路,
所述再热器与流量调节阀串联后再与所述压缩机和蒸发器并联,所述压缩机、再热器、流量调节阀和蒸发器顺序连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
所述蒸发器和再热器设于向需调温区域输送空气的管路内;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需调温区域的温度,所述流量调节阀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来调节其流量。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再热器设于所述蒸发器的空气下游侧。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湿度调节装置,所述湿度调节装置设于所述再热器的空气下游侧,用于对空气进行湿度调节。
作为优选方案,在空气流通方向上,所述再热器设于所述蒸发器的空气上游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流量调节阀为线性调节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蒸发器和再热器连接为一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蒸发器和再热器隔开间隙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空气调节系统,通过使用再热器来代替电加热器,对蒸发器冷却过度的空气进行加热调温,由此能够节省能源。由于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系统在冷冻循环中不需要使用电加热器进行加热,由此能够减少80%的电气功率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空气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空气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压缩机;2、冷凝器;3、蒸发器;4、膨胀阀;5、再热器;6、流量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包括温度传感器、压缩机1、冷凝器2、蒸发器3、膨胀阀4、再热器5和流量调节阀6;其中,压缩机1、冷凝器2、膨胀阀4和蒸发器3顺序连接形成第一循环回路,冷媒在第一循环回路中进行热进出的交换并流动,冷媒可为氟利昂、氨等。通过冷媒在蒸发器3中蒸发而吸收室内的热量,使得室内被冷却,被吸收的热必须在位于室外的冷煤器2中放出,因此需要压缩机1使冷煤进行循环。压缩机1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为了使热量容易在冷凝器2中放出,压缩制冷并使冷媒的温度上升,这样一来使得冷媒变得容易放热并在冷凝器2中向室外放出热量。为了使冷媒容易蒸发,在第一循环回路上还设置了膨胀阀4,使得冷媒通过减压降温的膨胀阀4,并再次在蒸发器3中蒸发并吸收热量。以上所述是冷气设备的结构,也称之为冷冻机。本实施例设置膨胀阀4以液态冷媒不进入压缩机1的方式膨胀开闭,其通过蒸发器3的入口和压缩机1的出口的压力和温度值来调节。
再热器5与流量调节阀6串联后再与压缩机1和蒸发器3并联,再热器5的冷媒上游侧与压缩机1和冷凝器2之间的管路连接,再热器5的冷媒下游侧与流量调节阀6的冷媒上游侧连接,流量调节阀6的冷媒下游侧连接至蒸发器3和膨胀阀4之间的管路上,再热器5的冷媒上游侧不设置流量调节阀6,由此,压缩机1、再热器5、流量调节阀6和蒸发器3顺序连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流量调节阀6可为线性调节阀,采用线性驱动的流量调节阀6,可保证冷媒流量调节的平稳性。
蒸发器3和再热器5均设于向需调温区域输送空气的管路内,同时对空气进行热交换。蒸发器3和再热器5可以设置在空气流通方向的上下游的任意一侧,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冷却能力,再热器5设于蒸发器3的空气下游侧,使需调温区域的空气先通过蒸发器3进行冷却,然后,使冷空气通过再热器5进行加热,由此调节空气的温度。本实施例通过使用再热器5来代替电加热器,对蒸发器3冷却过度的空气进行加热调温,由此能够节省能源,由于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系统在冷冻循环中不需要使用电加热器进行加热,由此能够减少80%的电气功率消耗。
本实施例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需调温区域的温度,流量调节阀6基于该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来调节其流量,通过调节流量调节阀6的冷媒流量可调节再热器对空气的热交换能力。为了使测量的温度能够准确反应需调温区域的温度,温度传感器最好设于离蒸发器3较远的位置。本实施例的流量调节阀6在发生故障时也能够通过更换阀门来维持正常运转。
为了调节需调温区域的空气的湿度,本实施例在再热器5的空气下游侧还可设置湿度调节装置,通过该湿度调节装置能够对空气的湿度进行调节。
蒸发器3和再热器5可以为连接为一体的结构,或者可以将蒸发器3和再热器5隔开间隙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3和再热器5连接为一体。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包括温度传感器、压缩机1、冷凝器2、蒸发器3、膨胀阀4、流量调节阀6和再热器5;其中,压缩机1、冷凝器2、膨胀阀4和蒸发器3顺序连接形成第一循环回路,冷媒在第一循环回路中进行热进出的交换并流动,冷媒可为氟利昂、氨等。通过冷媒在蒸发器3中蒸发而吸收室内的热量,使得室内被冷却,被吸收的热必须在位于室外的冷煤器2中放出,因此需要压缩机1使冷煤进行循环。压缩机1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为了使热量容易在冷凝器2中放出,压缩制冷并使冷媒的温度上升,这样一来使得冷媒变得容易放热并在冷凝器2中向室外放出热量。为了使冷媒容易蒸发,在第一循环回路上还设置了膨胀阀4,使得冷媒通过减压降温的膨胀阀4,并再次在蒸发器3中蒸发并吸收热量。以上所述是冷气设备的结构,也称之为冷冻机。本实施例设置膨胀阀4以液态冷媒不进入压缩机1的方式膨胀开闭,其通过蒸发器3的入口和压缩机1的出口的压力和温度值来调节。
再热器5与流量调节阀6串联后再与压缩机1和蒸发器3并联,再热器5的冷媒上游侧与压缩机1和冷凝器2之间的管路连接,再热器5的冷媒下游侧与流量调节阀6的冷媒上游侧连接,流量调节阀6的冷媒下游侧连接至蒸发器3和膨胀阀4之间的管路上,再热器5的冷媒上游侧不设置流量调节阀6,由此,压缩机1、再热器5、流量调节阀6和蒸发器3顺序连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流量调节阀6可为线性调节阀,采用线性驱动的流量调节阀6,可保证冷媒流量调节的平稳性。
在本实施例中,再热器5设于蒸发器3的空气上游侧,能够使需调温区域的空气先通过再热器5进行加热,然后,使其通过蒸发器3进行热交换并冷却,从而进行调温。由于使需调温区域的空气先通过再热器5进行加热以减少空气中的含水率,再使空气通过蒸发器3进行热交换并冷却,因此空气不会液化而产生冷凝水,从而无需使用排水管来排出废水,可避免排水管外露。本实施例通过使用再热器5来代替电加热器,以对蒸发器3冷却过度的空气进行加热调温,由此能够节省能源,由于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系统在冷冻循环中不需要使用电加热器进行加热,由此能够减少80%的电气功率消耗。
本实施例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需调温区域的温度,流量调节阀6基于该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来调节其流量,通过调节流量调节阀6的冷媒流量可调节再热器对空气的热交换能力。为了使测量的温度能够准确反应需调温区域的温度,温度传感器最好设于离蒸发器3较远的位置。本实施例的流量调节阀6在发生故障时也能够通过更换阀门来维持正常运转。
蒸发器3和再热器5可以为连接为一体的结构,或者可以将蒸发器3和再热器5隔开间隙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3和再热器5连接为一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传感器、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流量调节阀和再热器;
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顺序连接形成第一循环回路,
所述再热器与流量调节阀串联后再与所述压缩机和蒸发器并联,所述压缩机、再热器、流量调节阀和蒸发器顺序连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
所述蒸发器和再热器设于向需调温区域输送空气的管路内;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需调温区域的温度,所述流量调节阀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来调节其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热器设于所述蒸发器的空气下游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湿度调节装置,所述湿度调节装置设于所述再热器的空气下游侧,用于对空气进行湿度调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空气流通方向上,所述再热器设于所述蒸发器的空气上游侧。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阀为线性调节阀。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和再热器连接为一体。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和再热器隔开间隙地设置。
CN201520618598.0U 2015-08-17 2015-08-17 空气调节系统 Active CN204880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18598.0U CN204880835U (zh) 2015-08-17 2015-08-17 空气调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18598.0U CN204880835U (zh) 2015-08-17 2015-08-17 空气调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80835U true CN204880835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25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18598.0U Active CN204880835U (zh) 2015-08-17 2015-08-17 空气调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808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3138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44031B (zh) 一种废热回收的冷暖空调系统
CN206001746U (zh) 一种实现溶液再生的热源塔热泵装置
CN104515319B (zh) 空调系统
CN104566690A (zh) 一种分程式冷凝间接再热型双冷源新风机组
CN105222241A (zh) 双冷源四管制空调系统
CN205878435U (zh) 自然冷机房空调
WO2019128519A1 (zh) 空调器系统
CN106989545A (zh) 冷媒冷却装置及空调器
CN107166582B (zh) 空调冷却水系统、空调系统及空调冷却水系统控制方法
CN205783455U (zh) 双冷源双热源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CN108088103B (zh) 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2213467A (zh) 含冷源风机盘管及系统
CN210688501U (zh) 一种两管制双冷源全年运行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CN204880835U (zh) 空气调节系统
CN204115286U (zh) 一种复叠式直热高温热泵
CN203940651U (zh) 复叠式空冷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WO2019128517A1 (zh) 空调器系统
CN103206814A (zh) 一种应用于自然冷源磁悬浮制冷系统的过冷装置
CN205783456U (zh) 一种水冷型氟泵空调制冷系统
CN203533743U (zh) 一种分程式冷凝间接再热型双冷源新风机组
CN104279789B (zh) 一种三联供空调系统
CN204006446U (zh) 一种用于空调的热管冰蓄冷系统
CN102589204B (zh) 一种具有与蒸发器耦合的分离型热管回路的制冷循环系统
CN207540094U (zh) 一种中央空调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