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56056U - 智能手表 - Google Patents

智能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56056U
CN204856056U CN201520599254.XU CN201520599254U CN204856056U CN 204856056 U CN204856056 U CN 204856056U CN 201520599254 U CN201520599254 U CN 201520599254U CN 204856056 U CN204856056 U CN 2048560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body
annular convex
intelligent watch
outer ring
inn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9925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渊程
吴振豪
庄雅筑
吴基正
许轩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ta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nta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ta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Quanta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20152059925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560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56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560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该智能手表包含一装置本体、一触发开关、一内环体与一外环体。触发开关位于装置本体内。内环体可按压地设于装置本体上,用以触发此触发开关。外环体可旋转地设于装置本体上,且围绕内环体。当使用者按下部分的内环体以触发对应位置的触发开关时,智能手表能够执行对应触发开关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此智能手表,进而提高使用者购买及使用智能手表的意愿。

Description

智能手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手表,尤其是指一种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与无线通讯科技的发展,电子装置已与传统穿戴元件结合为可以被配戴在身体或随身携带的穿戴式电子装置(如智能手表),用以与外部的智能电子装置交换信号。
智能手表也具有仿真手表的外观配件,例如表带或表框,然而,这些外观配件的确仅为美化智能手表的外观,并未在功能性的应用上带来好的想法与创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手表,借以解决现有技术所述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此种智能手表包含一装置本体、一显示模块、至少一触发开关、一内环体与一外环体。显示模块与触发开关分别位于装置本体内。内环体可按压地位于装置本体上,用以触发此触发开关。外环体可旋转地位于装置本体上,且围绕内环体与显示模块。
如此,当使用者按下部分的内环体以触发对应位置的触发开关时,智能手表能够执行对应触发开关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此智能手表,进而提高使用者购买及使用智能手表的意愿。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当使用者按压内环体时,内环体的按压方向与显示模块的显示面的法线相互平行;此外,当使用者旋转外环体时,外环体围绕着显示模块的显示面的法线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智能手表更包含一检测电路。检测电路位于装置本体内,正对外环体,用以响应外环体的旋转程度,对应地发出至少一控制信号。因此,当使用者转动外环体时,检测电路能够检测出外环体的旋转,并响应外环体的旋转程度,对应地发出至少一控制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装置本体包含一壳体、一第一环状凸部、一第二环状凸部与一防水垫圈。第一环状凸部位于壳体的一侧,且环绕显示模块。第二环状凸部位于壳体的此侧,且环绕第一环状凸部与显示模块。防水垫圈具有弹性,无缝地连接于第一环状凸部与第二环状凸部之间,环绕第一环状凸部,且抵接内环体与触发开关。因此,外环体可旋转地卡合于第二环状凸部上,且盖合于内环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壳体、第一环状凸部、第二环状凸部与防水垫圈是一体成型。壳体、第一环状凸部与第二环状凸部的硬度相同,防水垫圈的硬度小于第二环状凸部的硬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环状凸部具有一凸缘,外环体具有一凹沟,透过凹沟与凸缘相互卡扣,外环体可旋转地卡合于第二环状凸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内环体的一部分伸至第一环状凸部上方,并与第一环状凸部之间具有一间隙。
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图式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智能手表的立体图;
图2绘示图1沿线段AA的剖面图;
图3绘示图2的局部M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4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智能手表的方块图。
符号说明:
100:智能手表
110:装置本体
111:壳体
112:第一环状凸部
113:第二环状凸部
114:凸缘
115:防水垫圈
120:显示模块
121:透光保护盖
130:触发开关
140:配线板
150:检测电路
160:控制单元
170:无线通讯模块
180:天线
200:内环体
300:外环体
310:凹沟
400:穿戴单元
AA:线段
G:间隙
L:法线
M:局部
X~Z: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为了便于读者观看,图式中各元件的尺寸并非依实际比例绘示。
图1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智能手表100的立体图。图2绘示图1沿线段AA的剖面图。如图1与图2所示,此种智能手表100包含一装置本体110、一显示模块120、多个触发开关130、一内环体200、一外环体300与一穿戴单元400(如表带)。穿戴单元400连接装置本体110,例如可拆解地组合至装置本体110上。显示模块120位于装置本体110内,用以使显示模块120的显示面显露于装置本体110之外。这些触发开关130分别位于装置本体110内。内环体200可按压地设置于装置本体110上,用以分别触发此些触发开关130,使得内环体200受按压时,内环体200的一按压方向(如Z轴)与显示面的一法线L(如Z轴)大致相互平行或平行(如Z轴)。外环体300可旋转地设置于装置本体110上,且围绕内环体200与显示模块120,使得外环体300受旋转时,外环体300围绕着显示面的法线L(如Z轴)旋转。
如此,由于智能手表100能与一智能电子装置(图中未示)无线地交换信号,当使用者按下部分之内环体200以触发对应位置的触发开关130时,此智能手表100能够执行一对应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此智能手表100或相连线的智能电子装置,进而提高使用者购买及使用智能手表100的意愿。
图3绘示图2的局部M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具体来说,装置本体110包含一壳体111、一第一环状凸部112、一第二环状凸部113与一防水垫圈115。第一环状凸部112位于壳体111的一侧,且将显示模块120完全环绕其中。第二环状凸部113位于壳体111的同侧,且将第一环状凸部112、防水垫圈115与显示模块120完全环绕其中。第二环状凸部113用以供外环体300可旋转地卡合于其上。防水垫圈115为一具有防水性与弹性的垫圈,防水垫圈115无缝地且连续地连接于第一环状凸部112与第二环状凸部113之间,且将第一环状凸部112与显示模块120完全环绕其中,以隔绝防水垫圈115二侧空气的流通。此外,防水垫圈115亦用以支撑内环体200。如此,当将内环体200放置于第一环状凸部112与第二环状凸部113之间,且抵触防水垫圈115时,透过将外环体300可旋转地卡合于第二环状凸部113上,且同时盖合内环体200的一侧,使得内环体200受限位于外环体300与防水垫圈115之间,不致从智能手表100上脱落。
如此,当内环体200受到按压后,内环体200得以透过防水垫圈115以间接按压对应位置的触发开关130;待按压完成后,防水垫圈115更使内环体200回复至原先位置。
此外,由于防水垫圈115无缝地连接于第一环状凸部112与第二环状凸部113之间,水汽或液体便不致从第一环状凸部112与第二环状凸部113之间渗入装置本体110内,从而降低装置本体110内元件受到损坏的机会。
由于防水垫圈115更位于内环体200与触发开关130之间,直接抵接内环体200与触发开关130,防水垫圈115不仅可提供防水功能,防水垫圈115更可吸收过度按压的力道,进而保护触发开关130不致受到损坏。
再者,内环体200的一部分伸至第一环状凸部112上方,并与第一环状凸部112之间具有一间隙G。间隙G即内环体200至触发开关130的按压行程,因此,当内环体200间接按压触发开关130时,内环体200恰抵达第一环状凸部112,受到第一环状凸部112的限位,进而保护触发开关130不致受到损坏。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环状凸部113之外侧具有一凸缘114,外环体300之内侧具有一凹沟310,故,透过凹沟310与凸缘114相互卡扣,可实现外环体300可旋转地卡合于第二环状凸部113上。
又,装置本体110更具有一透光保护盖121,位于显示模块120上,且受到第一环状凸部112的支撑,以保护并遮蔽显示模块120。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壳体111、第一环状凸部112、第二环状凸部113与防水垫圈115是一体成型,特别是,壳体111、第一环状凸部112、第二环状凸部113与防水垫圈115为双料射出成形制程所制成。因此,壳体111、第一环状凸部112与第二环状凸部113具有相同的第一材料,防水垫圈115具有不同于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且第二材料的硬度小于第一材料的硬度。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他实施方式中,设计人员也可透过其他方式将防水垫圈115一体成型设于内环体200上。
第一材料于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其材料,例如塑胶。塑胶的材料种类例如为高密度聚乙烯(PE)、聚丙烯(PP)、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ABS)、尼龙(NYLON)或其组合;第二材料于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其材料,例如塑胶。塑胶的材料种类例如为低密度聚乙烯(PE)、热可塑性橡胶(TPR)、聚氯乙烯(PVC)、热可塑性聚胺酯(TPU)或硅胶。
图4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智能手表100的方块图。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请同时参考图3与图4,智能手表100还包含一配线板或电路板140、一检测电路150与一控制单元160。检测电路150,例如光学检测电路,位于装置本体110内,正对外环体300,意即,检测电路150沿法线L(如Z轴)的正投影恰位于外环体300上。因此,当使用者转动外环体300时,检测电路150能够检测出外环体300的旋转,从而能够响应外环体300的旋转程度,对应地发出至少一控制信号至控制单元160,以控制此智能手表100或相连线的智能电子装置。检测电路150与触发开关130配置于配线板140上,且控制单元160透过配线板140的线路电性连接检测电路150与触发开关130与显示模块120,用以依据检测电路150或触发开关130所发出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智能手表100的运作,例如控制显示模块120。举例来说,上述各控制信号皆可被设定以供调整智能手表100的显示字型、音量或是背光亮度等等。
更进一步地,除了仅控制智能手表100之外,智能手表100更包含一无线通讯模块170与一天线180。无线通讯模块170电性连接控制单元160与天线180。如此,当使用者按下内环体200或转动外环体300时,控制单元160透过无线通讯模块170与智能电子装置无线地交换信号,例如对智能电子装置内的资料进行翻页或更换音乐等等。
上述实施方式中,无线通讯模块为一蓝牙(Bluetooth)无线通讯模块。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他实施方式中,无线通讯模块也可以为一红外线(Infraredtransmission)无线通讯模块、一射频识别(RFID)无线通讯模块、一WIFI网络模块或一近场通讯(NFC)模块。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8)

1.一种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装置本体;
一显示模块,位于该装置本体上;
至少一触发开关,位于该装置本体内;
一内环体,可按压地位于该装置本体上,用以触发该触发开关;以及
一外环体,可旋转地位于该装置本体上,且围绕该内环体与该显示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该内环体受限位于该外环体与该触发开关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该显示模块具有一显示面,该内环体的一按压方向平行该显示面的一法线,且该外环体绕着该法线旋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检测电路,位于该装置本体内,正对该外环体,用以检测该外环体的旋转,并响应该外环体的旋转程度,对应地发出至少一控制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本体包含:
一壳体;
一第一环状凸部,位于该壳体的一侧,且环绕该显示模块;
一第二环状凸部,位于该壳体的该侧,且环绕该第一环状凸部与该显示模块;以及
一防水垫圈,具有弹性,无缝地连接于该第一环状凸部与该第二环状凸部之间,环绕该第一环状凸部,且抵接该内环体与该触发开关,
其中该外环体可旋转地卡合于该第二环状凸部上,且盖合于该内环体的一侧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该第一环状凸部、该第二环状凸部与该防水垫圈是一体成型,其中该壳体、该第一环状凸部与该第二环状凸部的硬度相同,该防水垫圈的硬度小于该第二环状凸部的硬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环状凸部具有一凸缘,该外环体具有一凹沟,透过该凹沟与该凸缘相互卡扣,该外环体可旋转地卡合于该第二环状凸部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环体的一部分伸至该第一环状凸部上方,并与该第一环状凸部之间具有一间隙。
CN201520599254.XU 2015-08-11 2015-08-11 智能手表 Active CN2048560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99254.XU CN204856056U (zh) 2015-08-11 2015-08-11 智能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99254.XU CN204856056U (zh) 2015-08-11 2015-08-11 智能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56056U true CN204856056U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46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99254.XU Active CN204856056U (zh) 2015-08-11 2015-08-11 智能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5605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5516A (zh) * 2018-05-09 2018-08-17 曹琛 一种电子设备的转动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338203A (zh) * 2020-02-27 2020-06-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4114890A (zh) * 2021-11-26 2022-03-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5516A (zh) * 2018-05-09 2018-08-17 曹琛 一种电子设备的转动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338203A (zh) * 2020-02-27 2020-06-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1338203B (zh) * 2020-02-27 2021-07-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WO2021169943A1 (zh) * 2020-02-27 2021-09-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4114890A (zh) * 2021-11-26 2022-03-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
CN114114890B (zh) * 2021-11-26 2023-10-1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11320B1 (en) Intelligent watch
CN108432043B (zh) 天线以及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CN108633199A (zh) 具有狭缝结构的天线设备和包括该天线设备的电子设备
CN204856056U (zh) 智能手表
KR102410706B1 (ko) 안테나 장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8352601A (zh) 天线装置和包括天线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5763206B (zh) 天线模块和具有该天线模块的移动终端
CN204129441U (zh) 一种智能系统和智能手表
US11564422B2 (en) Apparel with wireless-powered sensors
KR20150025206A (ko) 이동 단말기
US1004484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205547676U (zh) 可穿戴设备及智能手环
CN204790337U (zh) 智能手表
US950114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s us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devices
CN107850924A (zh) 基于壳体调节设备操作
KR102657914B1 (ko) 전자 장치에 안테나가 공존하는 방수 설계
WO2017204301A1 (ja) 電子機器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6130663A (zh) 调整天线状态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KR102064618B1 (ko) 웨어러블 전자기기
KR20150121938A (ko) 전자기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05647620U (zh) 手机保护壳及手机
CN205334079U (zh) 一种内置nfc装置的智能手表
KR20120023960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케이스 제조 방법
CN203896406U (zh) 基于具有nfc功能移动智能终端的外置按键
CN208399913U (zh) 智能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