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51349U - 高效回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高效回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51349U
CN204851349U CN201520554518.XU CN201520554518U CN204851349U CN 204851349 U CN204851349 U CN 204851349U CN 201520554518 U CN201520554518 U CN 201520554518U CN 204851349 U CN204851349 U CN 204851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team
header
feed pump
pump turb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545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鹏
张玲
葛蕾
李伟科
范永春
乐自知
邓广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545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513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51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5134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4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CHP]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回热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高压缸、中压缸及低压缸,其还包括压力联箱、抽汽背压式的给水泵汽轮机,压力联箱设有至少两个进汽口,中压缸其中一个抽汽口与所述压力联箱其中一个进汽口连通,给水泵汽轮机的排汽口与压力联箱另一个进汽口连通,压力联箱的排汽口与回热设备的进汽口连通,给水泵汽轮机的进汽口与高压缸的排汽口或者高压缸的抽汽口或者中压缸另一个抽汽口连通。给水泵汽轮机的排汽压力由其正常排汽、中压缸抽汽补汽和溢流系统控制,在压力联箱定压,在机组不同负荷下,都可有效控制排汽背压在合理值,可保证排汽湿度,确保给水泵汽轮机高效运行,避免除氧器超压与给水泵汽蚀的问题出现。

Description

高效回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回热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火力发电机组热循环效率,汽轮机普遍采用回热技术,即从主汽轮机中间级抽出一部分已做了一定量功的蒸汽,供往回热设备加热锅炉给水,传统大容量火力发电机组的给水泵通常为纯凝汽式给水泵汽轮机,纯凝汽式给水泵汽轮机本身不设抽汽,排汽背压低、湿度大,末尾几级叶片效率低,因此纯凝汽式给水泵汽轮机本身效率和机组回热整体效率往往不高。一种新的方案是采用抽汽背压式的给水泵汽轮机,但背压式的给水泵汽轮机的排汽压力大小会影响给水泵汽轮机的排汽湿度,从而影响其运行效率,为稳定给水泵汽轮机排汽压力,有采用在系统中设置连通主汽轮机中压缸排汽管与给水泵汽轮机排汽管的蒸汽流量平衡管的方式,给水泵汽轮机排汽低时,可从主汽轮机中压缸排汽管补汽;给水泵汽轮机排汽高时,可溢流至主汽轮中压缸排汽管,最终去往主汽轮机低压缸,由于给水泵汽轮机的排汽定压为主汽轮机中压缸排汽,排汽压力较低,从主汽轮机高压缸排汽来的蒸汽经给水泵汽轮机做功后,蒸汽的湿度仍然较大,末尾几级叶片效率仍然较低,该方式给水泵汽轮机整体效率不高。另外一种方式是在系统中设置连通主汽轮机抽汽口与给水泵汽轮机排汽管的主汽轮机抽汽管路,当给水泵汽轮机排汽压力小于主汽轮机抽汽压力时,通过主汽轮机补汽;当给水泵汽轮机排汽压力大于主汽轮机抽汽压力时,给水泵汽轮机排汽溢流去低压加热器,由于该系统给水泵汽轮机排汽直接去除氧器,主汽轮机抽汽直接补到除氧器,当补汽量太大时,除氧器超压、除氧器水箱沸腾,存在给水泵汽蚀的风险。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回热系统,能有效控制背压式的给水泵汽轮机的排汽压力,保证给水泵汽轮机的运行效率,且不存在给除氧器超压与给水泵汽蚀的风险。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回热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高压缸、中压缸及低压缸,其还包括压力联箱、抽汽背压式的给水泵汽轮机,所述中压缸设有至少一个抽汽口,所述压力联箱设有至少两个进汽口,所述中压缸其中一个抽汽口与所述压力联箱其中一个进汽口连通,所述给水泵汽轮机的排汽口与所述压力联箱另一个进汽口连通,压力联箱的排汽口与回热设备的进汽口连通,给水泵汽轮机的进汽口与高压缸的排汽口或者高压缸的抽汽口或者中压缸另一个抽汽口连通。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高效回热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压力联箱压力大小的压力计,所述中压缸的抽汽口与所述压力联箱的进汽口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一调节阀,所述压力联箱的排汽口与回热设备的进汽口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调节阀。
所述的高效回热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压力计、第一调节阀及第二调节阀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的高效回热系统还包括给水泵或锅炉风机,所述给水泵汽轮机的转动轴与所述给水泵或锅炉风机连接。
所述的高效回热系统还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与所述给水泵或锅炉风机连接。
所述给水泵汽轮机设有至少一个抽汽口,给水泵汽轮机的至少一个抽汽口与高压加热器的进汽口连通,当抽汽过热度超过额度值时,所述高压加热器与给水泵汽轮机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外置式蒸汽冷却器。
所述给水泵汽轮机设有多个抽汽口,给水泵汽轮机的其中一个抽汽口与除氧器的进汽口连通。
所述压力联箱设有多个排汽口,压力联箱的其中一个排汽口与低压加热器或除氧器的进汽口连通。
所述压力联箱设有多个排汽口,压力联箱的其中一个排汽口与凝汽器的进汽口连通。
所述给水泵汽轮机的至少一个抽汽口和/或排汽口与工业供热设备的进汽口连通。
一种高效回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主汽轮机高压缸的排汽输送至抽汽背压式的给水泵汽轮机;
将给水泵汽轮机的排汽输送至压力联箱,且将主汽轮机中压缸的抽汽口与所述压力联箱连通,压力联箱的排汽输送至一个或多个回热设备;
当压力联箱的压力低于额定范围时,主汽轮机中压缸抽汽补充至压力联箱;当压力联箱的压力高于额定范围时,压力联箱溢流至所述回热设备。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上述高效回热系统,通过设置压力联箱,抽汽背压式的给水泵汽轮机的排汽压力由其正常排汽、中压缸抽汽补汽和溢流系统控制,在压力联箱定压,在机组不同负荷下,都可有效控制排汽背压在合理值,可保证给水泵汽轮机排汽湿度,确保给水泵汽轮机高效运行,排汽背压通过压力联箱控制,不影响其他相关部件或回热设备的运行,比如不会导致除氧器超压、给水泵汽蚀等问题。
上述高效回热方法,给水泵汽轮机进汽采用主汽轮机高压缸排汽,经进一步在给水泵汽轮机做功后,给水泵汽轮机的排汽输送至压力联箱,当压力联箱的压力低于额定范围时,主汽轮机中压缸抽汽补充至压力联箱;当压力联箱的压力高于额定范围时,压力联箱溢流至回热设备,从而使给水泵汽轮机的排汽压力在机组不同负荷下,都可有效控制在合理值范围内,可保证给水泵汽轮机排汽湿度,确保给水泵汽轮机高效运行,给水泵汽轮机排汽定压在压力联箱内实现,排汽压力的高低不影响低压加热器、除氧器、给水泵等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高效回热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高压缸,20、中压缸,30、低压缸,40、压力联箱,41、压力计,50、给水泵汽轮机,60、低压加热器,70、高压加热器,80、除氧器,90、再热器,100、给水泵,110、凝汽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回热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高压缸10、中压缸20及低压缸30,其还包括压力联箱40、抽汽背压式的给水泵汽轮机50,所述中压缸20设有至少一个抽汽口,所述压力联箱40设有至少两个进汽口,所述中压缸20其中一个抽汽口与所述压力联箱40其中一个进汽口连通,所述给水泵汽轮机50的排汽口与所述压力联箱40另一个进汽口连通,压力联箱40的排汽口与回热设备如低压加热器60或除氧器80的进汽口连通,给水泵汽轮机50的进汽口与高压缸10的排汽口连通,根据实际需求,给水泵汽轮机50的进汽口还可以与高压缸10的抽汽口或者中压缸20另一个抽汽口连通。其中,所述高压缸10与中压缸20的连通管路上设有再热器90,高压缸10的一部分排汽被引至再热器90进行加热升温,然后再进入中压缸20。
通过设置压力联箱40,抽汽背压式的给水泵汽轮机50的排汽压力由其正常排汽、中压缸20抽汽补汽和溢流系统控制,在压力联箱40定压,在机组不同负荷下,都可有效控制排汽背压在合理值,可保证给水泵汽轮机50排汽湿度,确保给水泵汽轮机50高效运行,排汽背压通过压力联箱40控制,不影响其他相关部件或回热设备的运行,比如不会导致除氧器80超压、给水泵汽蚀等问题。
如图1所示,所述的高效回热系统还包括压力计41、控制器,所述中压缸20的抽汽口与所述压力联箱40的进汽口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一调节阀,所述压力联箱40的排汽口与低压加热器60的进汽口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调节阀,所述压力计41、第一调节阀及第二调节阀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压力计41检测压力联箱40的压力大小,将数据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开闭及调节其开口大小,调节压力联箱40内的压力,当压力联箱40的压力低于额定范围时,中压缸20抽汽补充至压力联箱40;当压力联箱40的压力高于额定范围时,压力联箱40溢流至所述低压加热器60,排汽背压通过压力联箱40压力信号控制,控制信号明确,压力调节及时灵活,提高系统可靠性。压力联箱40的额定压力范围是系统预设的,压力联箱40的压力处于额定压力范围时,给水泵汽轮机50的排汽背压合理,给水泵汽轮机50排汽湿度小,给水泵汽轮机50高效运行。
所述的高效回热系统还包括给水泵100或锅炉风机,所述给水泵汽轮机50的转动轴与所述给水泵100或锅炉风机连接,给水泵汽轮机50驱动给水泵或锅炉风机运行,所述的高效回热系统还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与所述给水泵100或锅炉风机通过联轴器连接,将轴系的富余出力用于发电,充分利用系统能量。
如图1所示,所述给水泵汽轮机50设有多个抽汽口,给水泵汽轮机的至少一个抽汽口与高压加热器70的进汽口连通,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置多个高压加热器70与给水泵汽轮机的抽汽口分别连通,本实施例设置了三个高压加热器70,高压缸10排汽经进一步在给水泵汽轮机50做功后,抽部分汽去高压加热器70加热给水,当抽汽过热度超过额度值时,所述高压加热器70与给水泵汽轮机50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用于降低抽汽过热度,由于抽汽的过热度低,用于加热给水时蒸汽的有用功损失少,仅仅利用蒸汽的热量即可加热给水到需要的温度。图1中,给水泵汽轮机的其中一个抽汽口与除氧器80的进汽口连通,除氧器80也可与压力联箱40的其中一个排汽口连通。根据实际需求,所述给水泵汽轮机的至少一个抽汽口和/或排汽口与工业供热设备的进汽口连通,用于工业供热。
所述压力联箱40设有多个排汽口,可设置多个低压加热器60,多个低压加热器60与压力联箱40的多个排汽口分别连通,本实施例设置了两个低压加热器60,压力联箱40的其中一个排汽口与凝汽器110的进汽口连通,排汽事故工况时去凝汽器110,所述低压缸30的排汽口与所述凝汽器110连通。
参照图1,一种高效回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主汽轮机高压缸10的排汽输送至抽汽背压式的给水泵汽轮机50;
将给水泵汽轮机50的排汽输送至压力联箱40,且将主汽轮机中压缸20的抽汽口与所述压力联箱40连通,压力联箱40的排汽输送至一个或多个回热设备;
当压力联箱40的压力低于额定范围时,主汽轮机中压缸20抽汽补充至压力联箱40;当压力联箱40的压力高于额定范围时,压力联箱40溢流至所述回热设备。
所述回热设备可以是低压加热器60或除氧器80,给水泵汽轮机50进汽采用主汽轮机高压缸10排汽,经进一步在给水泵汽轮机50做功后,给水泵汽轮机50的排汽输送至压力联箱40,当压力联箱40的压力低于额定范围时,主汽轮机中压缸20抽汽补充至压力联箱40;当压力联箱40的压力高于额定范围时,压力联箱40溢流至低压加热器60,从而使给水泵汽轮机50的排汽压力在机组不同负荷下,都可有效控制在合理值范围内,可保证给水泵汽轮机50排汽湿度,确保给水泵汽轮机50高效运行,给水泵汽轮机50排汽定压在压力联箱40内实现,排汽压力的高低不影响低压加热器60、除氧器80、给水泵等的安全运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高效回热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高压缸、中压缸及低压缸,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压力联箱、抽汽背压式的给水泵汽轮机,所述中压缸设有至少一个抽汽口,所述压力联箱设有至少两个进汽口,所述中压缸其中一个抽汽口与所述压力联箱其中一个进汽口连通,所述给水泵汽轮机的排汽口与所述压力联箱另一个进汽口连通,压力联箱的排汽口与回热设备的进汽口连通,给水泵汽轮机的进汽口与高压缸的排汽口或者高压缸的抽汽口或者中压缸另一个抽汽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用于检测压力联箱压力大小的压力计,所述中压缸的抽汽口与所述压力联箱的进汽口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一调节阀,所述压力联箱的排汽口与回热设备的进汽口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调节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压力计、第一调节阀及第二调节阀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给水泵或锅炉风机,所述给水泵汽轮机的转动轴与所述给水泵或锅炉风机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与所述给水泵或锅炉风机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泵汽轮机设有至少一个抽汽口,给水泵汽轮机的至少一个抽汽口与高压加热器的进汽口连通,当抽汽过热度超过额度值时,所述高压加热器与给水泵汽轮机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外置式蒸汽冷却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泵汽轮机设有多个抽汽口,给水泵汽轮机的其中一个抽汽口与除氧器的进汽口连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联箱设有多个排汽口,压力联箱的其中一个排汽口与低压加热器或除氧器的进汽口连通。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高效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联箱设有多个排汽口,压力联箱的其中一个排汽口与凝汽器的进汽口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高效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泵汽轮机的至少一个抽汽口和/或排汽口与工业供热设备的进汽口连通。
CN201520554518.XU 2015-07-27 2015-07-27 高效回热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513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54518.XU CN204851349U (zh) 2015-07-27 2015-07-27 高效回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54518.XU CN204851349U (zh) 2015-07-27 2015-07-27 高效回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51349U true CN204851349U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41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54518.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51349U (zh) 2015-07-27 2015-07-27 高效回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5134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9957A (zh) * 2015-07-27 2015-11-04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效回热系统及方法
CN110425012A (zh) * 2019-08-16 2019-11-08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小汽轮机背压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13309586A (zh) * 2021-07-09 2021-08-27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一种耦合功率平衡发电驱动的背压机系统及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9957A (zh) * 2015-07-27 2015-11-04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效回热系统及方法
CN110425012A (zh) * 2019-08-16 2019-11-08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小汽轮机背压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13309586A (zh) * 2021-07-09 2021-08-27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一种耦合功率平衡发电驱动的背压机系统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0022B (zh) 一种汽轮机级间回热加热器跨级连接系统
CN102720551B (zh) 双机回热抽汽蒸汽热力系统控制方法
CN103498708B (zh) 背压式小汽机驱动给水泵的空冷再热机组系统
WO2014203060A3 (en) Steam power plant turbin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operating at low load
CN105019957A (zh) 高效回热系统及方法
CN204851349U (zh) 高效回热系统
CN109441570B (zh) 一种用于两机组联合的凝抽背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3644677B (zh) 基于节流闪蒸并实现再生能量自平衡的溶液再生装置
CN103836608B (zh) 低压疏水冷却器回热系统
CN104018890A (zh) 一种汽轮机低压缸端轴封供汽系统
CN104061027B (zh) 二次再热汽轮机热力系统的高温抽汽冷却系统
CN103628937B (zh) 提高汽轮机组余汽利用的方法
JP6209941B2 (ja) ボイラシステム
CN206755145U (zh) 汽轮机高压旁路减温水管路
CN202441442U (zh) 一种发电厂空冷机组回热式汽动引风机热力循环系统
CN104456519B (zh) 一种用于二次再热机组的新型高效给水回热系统
CN203499741U (zh) 与一次再热主汽轮机同轴布置的背压抽汽小汽轮机热力系统
CN103778984A (zh) 一种采用直流蒸汽发生器反应堆的给水系统
CN203797629U (zh) 低压疏水冷却器回热系统及发电机组
CN103573308B (zh) 一种1000mw火电机组汽轮机9级回热抽汽系统
CN203443392U (zh) 带除氧功能凝汽器系统
CN106246261B (zh) 350mw超临界双抽机组给水泵汽轮机直排空冷岛的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3476411U (zh) 背压式小汽机驱动给水泵的空冷再热机组系统
CN204593343U (zh) 一种高加正常疏水管道至除氧器的连接结构
CN204285436U (zh) 一种亚临界机组无电泵给水流量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914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