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31685U - 一种压力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力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31685U
CN204831685U CN201520261560.2U CN201520261560U CN204831685U CN 204831685 U CN204831685 U CN 204831685U CN 201520261560 U CN201520261560 U CN 201520261560U CN 204831685 U CN204831685 U CN 204831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protection part
pedestal
housing
pressure transdu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615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6156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31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31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316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力传感器,包括壳体(11)及位于所述壳体(11)内部的基座(6),所述壳体(11)与所述基座(6)配合形成第一内腔(11-1)和第二内腔(11-2),所述第一内腔(11-1)与所述第二内腔(11-2)之间通过注浇通道(12)连通。该压力传感器在灌封时可一次性灌封到位,工艺相对简单,大大缩短了灌封周期。

Description

一种压力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压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压力传感器作为压力信号采集系统的首要部件,其工作原理是将流体的压力信号通过一定方法转换成电信号,经处理后的电信号作为压力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经过控制系统的处理,实现自动控制。
目前,因压力传感器使用场合的特定要求,一般要求压力传感器应具有良好的防潮防水保护要求,否则一旦潮气或水进入其内部,将导致压力传感器失效,所以在比较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很大一部分会采用灌封式结构的压力传感器。
如图1所示,压力从接管1'中进入,通过膜片3'传递到压力感应芯体9'并由其感受到压力信号后,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导针6'传递到电路基板8',电路部分对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和温度补偿,通过线束7'将电压信号传递到控制系统中;其中密封玻璃5'与基座4'烧结在一起,密封玻璃5'中嵌有导针6',塑料壳体10'与基座4'装配后,与基座4'通过配合形成两个独立的不相通的空腔,分别为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12',首先在第一空腔11'内注入密封剂,待其固化后,再将传感器倒过来在第二空腔12'内注入密封剂,进行密封。
此种结构的传感器存在以下不足:
其一,塑料壳体和基座形成了两个独立的不相通的空腔,因此不能同时灌封,需待其中一个空腔灌封并且固化后才能进行另外一个空腔的灌封,工艺复杂,且周期很长。
其二,线束低于塑料壳体的部分是完全灌封在密封剂中,在极其严酷的环境中(尤其是在低温工况下),线束有被折的可能,被折时没有任何的缓冲部件来防止线束的折弯角度,折弯的角度有可能会到90°,同时灌封也会影响到线束的强度,如果密封剂是环氧等一类物质的话,由于润湿,密封剂会爬上线束一定距离,导致线束根部变硬,更容易被折断,进而导致产品失效,影响信号传输的准确性,从而使系统误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在灌封时可一次性灌封到位,工艺相对简单,大大缩短了灌封周期,而且通过增加的引线保护件,可缓冲保护线束,延长线束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力传感器,包括壳体及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基座,所述壳体与所述基座配合形成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之间通过注浇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注浇通道设置于所述基座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壁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支撑所述基座,并使所述基座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所述注浇通道。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为支撑筋,所述支撑筋包括支撑所述基座的径向延伸部,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壁与所述基座之间的轴向延伸部,所述基座的与所述轴向延伸部配合的外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注浇通道。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壁包括间隔设置的薄壁部和厚壁部,所述支撑筋设置在所述薄壁部上,所述厚壁部的内壁面与所述基座的外壁面相贴合。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设于所述壳体的线束引出端的引线保护件,所述引线保护件的外端部与所述壳体的线束引出端相齐平或高出所述线束引出端一定距离。
优选地,所述引线保护件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引线保护件。
优选地,还包括贯穿于所述引线保护件的线束,所述引线保护件及所述线束封闭所述壳体的所述线束引出端。
优选地,所述线束包括护套及套接于所述护套中的引线,其整体穿过所述引线保护件向外引出。
优选地,所述线束包括若干独立的引线,各所述引线分别穿过所述引线保护件的引线孔向外引出。
优选地,所述引线保护件呈“T”形,插装于所述壳体的线束引出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力传感器的壳体和基座虽然仍形成两个腔体,但是两个腔体是通过注浇通道相连通的。这样,在灌封时可以将压力传感器倒置,采用反向灌装工艺从下面注浇口一次性灌封到位,与两个腔体分步灌封相比,工艺相对简单,大大缩短了灌封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壳体的线束引出端设有引线保护件,通过增加引线保护件,可以使灌封工艺更简单,也可以防止密封剂爬上线束,以免线束变硬、容易折断,另外在折弯的时候,引线保护件有一定的缓冲保护作用,可有效增加线束的抗折断能力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压力传感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壳体的仰视图;
图5为图3所示壳体的轴测图;
图6为另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引线保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轴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压力传感器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引线保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另一种引线保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
1'-接管2'-压环3'-膜片4'-基座5'-密封玻璃6'-导针7'-线束8'-电路基板9'-压力感应芯体10'-塑料壳体11'-第一空腔12'-第二空腔
图2至图11中:
1.接管2.进气座3.压环4.膜片5.压力敏感芯体6.基座7.导针8.电路基板9.线束10.引线保护件10-1.第一缓冲部位10-2.第二缓冲部位10-3.线束穿孔10-4.引线孔11.壳体11-1.第一内腔11-2.第二内腔11-3.支撑筋12.注浇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压力传感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力传感器主要由接管1、进气座2、压环3、膜片4、压力敏感芯体5、基座6、导针7、电路基板8、线束9、引线保护件10、塑料壳体11、密封玻璃等部件构成。
压力从接管1中进入,通过膜片4传递到压力感应芯体5并由其感受到压力信号后,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导针7传递到电路基板8,电路部分对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和温度补偿,通过线束9将电压信号传递到控制系统中,其中密封玻璃与基座6烧结在一起,密封玻璃中嵌有导针7。
基座6位于壳体11内部,壳体11空腔被基座6分割成了两部分,即第一内腔11-1和第二内腔11-2,其形状虽然不规则,但通过注浇通道12相互连通,罐封时,第二内腔11-2为密封剂注入腔,注浇通道12的作用是将注入第二内腔11-2的密封剂引流至第一内腔11-1,从而将第一内腔11-1和第二内腔11-2一次性灌封完毕,无需单独向第一内腔11-1注入密封剂,在本实施例中,注浇通道12设置于基座6与壳体11内壁之间。
请参考图3、图4、图5,图3为图2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壳体的仰视图;图5为图3所示壳体的轴测图。
如图所示,塑料壳体11下端比较大,上端比较小,中间为圆锥段,其两端开口,分别为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其中第一开口部由引线保护件10和线束封闭,壳体11内壁在中间位置(大径端与圆锥段过渡连接处附近)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八条“L”形支撑筋11-3,各支撑筋11-3均具有支撑基座6的径向延伸部,以及位于壳体11内壁与基座6之间的轴向延伸部,且轴向延伸部的末端设有引导斜面,塑料壳体11套入基座6后,支撑筋11-3可以对基座6可以进行定位,基座6的与轴向延伸部配合的外周面与壳体11的内壁之间形成注浇通道12(图3中虚线为基座外圆周)。
当然,塑料壳体11的内部腔体可以是其他形状,支撑筋11-3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一步增加或减少。如图6所示,塑料壳体11的内部仅设有四条支撑筋11-3,壳体11内壁包括间隔设置的薄壁部和厚壁部,支撑筋11-3设置在薄壁部上,厚壁部的内壁与基座6的外壁面(虚线)相贴合,同样可以保持基座6的位置。这样,在保持外径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支撑筋数量,同时可以使注浇通道的流通面积更大。
请参考图7、图8,图7为图2中引线保护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轴测图。
如图所示,引线保护件10设于壳体11的线束引出端,采用带有弹性的材料制作,整体上呈“T”字形,插装于壳体11的线束引出端。引线保护件10中间有线束穿孔10-3,可以穿过线束9,线束9包括护套及调度员接于护套中的引线,引线的一端灌封在第一内腔的11-1密封剂中,线束9整体穿过引线保护件10后向外引出。引线保护件10及线束9共同将壳体线束引出端封闭。
壳体11的线束引出端设计成收口形状,引线保护件10一部分没入塑料壳体11中,起到简单密封的作用,另一部分至少与塑料壳体11的收口端面(即线束引出端)相齐平,优先选择高出收口端面一定距离,以便形成第一缓冲部位10-1和第二缓冲部位10-2,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也就是说,引线保护件10同时具有两种作用,其一是与线束一起封堵壳体11上端的开口,以便从下端的开口进行灌封,另一作用是保护线束9。
请参考图9、图10、图11,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压力传感器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引线保护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另一种引线保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力传感器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其中间设置的是引线孔10-4,线束9包括若干独立的引线,各引线从引线孔10-4分别穿过引线保护件10的引线孔10-4,其余结构基本相同。
可见,引线保护件10上孔的个数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线束的引线分别穿过引线保护件10或者线束整体穿过都是可行的。若引线分开穿过引线保护件10,则引线孔10-4既可以排列成一定的几何形状(图11为三角形),也可以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见图10)。
具体灌封过程如下:将线束9穿过引线保护件10,并将引线保护件10套入塑料壳体11,随后将线束9焊接至电路基板8上,将塑料壳体11与基座6装配,翻转压力传感器,从注浇口注入密封剂进行密封。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支撑筋11-3的形状和条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只要与基座6配合后使上下腔体连通即可。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基座6与壳体11之间的第一内腔11-1和第二内腔11-2通过注浇通道12相连通,可采用反向灌封法一次灌封完毕,极大的优化了工艺复杂性,工艺相对简单,大大缩短了灌封周期。
此外,通过增加引线保护件,可以使灌封工艺更简单,也可以防止密封剂爬上线束,以免线束变硬、容易折断,另外在折弯的时候,引线保护件有一定的缓冲保护作用,可有效增加线束的抗折断能力和使用寿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力传感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压力传感器,包括壳体(11)及位于所述壳体(11)内部的基座(6),所述壳体(11)与所述基座(6)配合形成第一内腔(11-1)和第二内腔(1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11-1)与所述第二内腔(11-2)之间通过注浇通道(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浇通道(12)设置于所述基座(6)与所述壳体(11)内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内壁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支撑所述基座(6),并使所述基座(6)与所述壳体(11)内壁之间形成所述注浇通道(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支撑筋(11-3),所述支撑筋(11-3)包括支撑所述基座(6)的径向延伸部,以及位于所述壳体(11)内壁与所述基座(6)之间的轴向延伸部,所述基座(6)的与所述轴向延伸部配合的外周面与所述壳体(11)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注浇通道(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内壁包括间隔设置的薄壁部和厚壁部,所述支撑筋(11-3)设置在所述薄壁部上,所述厚壁部的内壁面与所述基座(6)的外壁面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1)的线束引出端的引线保护件(10),所述引线保护件(10)的外端部与所述壳体(11)的线束引出端相齐平或高出所述线束引出端一定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保护件(10)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引线保护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贯穿于所述引线保护件(10)的线束,所述引线保护件(10)及所述线束封闭所述壳体(11)的所述线束引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包括护套及套接于所述护套中的引线,其整体穿过所述引线保护件(10)向外引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包括若干独立的引线,各所述引线分别穿过所述引线保护件(10)的引线孔(10-4)向外引出。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保护件(10)呈“T”形,插装于所述壳体(11)的线束引出端。
CN201520261560.2U 2015-04-27 2015-04-27 一种压力传感器 Active CN204831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61560.2U CN204831685U (zh) 2015-04-27 2015-04-27 一种压力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61560.2U CN204831685U (zh) 2015-04-27 2015-04-27 一种压力传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31685U true CN204831685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89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61560.2U Active CN204831685U (zh) 2015-04-27 2015-04-27 一种压力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3168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7349A (zh) * 2016-05-11 2017-11-21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接插式压力传感器
CN108057722A (zh) * 2017-12-15 2018-05-22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轧制压力测量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7349A (zh) * 2016-05-11 2017-11-21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接插式压力传感器
CN108057722A (zh) * 2017-12-15 2018-05-22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轧制压力测量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31685U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
CN105746310A (zh) 根据果树对土壤含水量需求进行滴灌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342461A (zh) 水肥一体化滴灌装置
CN102847639B (zh) 水力驱动蓄能式人造间歇泉装置
CN208159446U (zh) 一种智能花盆
CN108488473A (zh) 先导式压电阀
CN202873405U (zh) 一种智能灌溉花盆
CN203967175U (zh) 锂电池电解液加注装置
CN107836322A (zh) 在不消耗能源的情况下自动控制湿度范围的浇水装置
CN210894029U (zh) 帷幕注浆试验系统
CN205830641U (zh) 毛管压力调节器
CN104100753A (zh) 智能流量调节阀
CN208708344U (zh) 一种牧草种植用方便控制补水量的补水装置
CN206760297U (zh) 一种节水滴灌器
CN203279580U (zh) 一种自动调控湿度的养花育苗装置
CN202211019U (zh) 花盆
CN203078742U (zh) 智慧型潜水泵站
CN207229853U (zh) 一种高效的先导溢流阀
CN207246431U (zh) 一种恒压水力控制阀
CN204653243U (zh) 防倒吸式树木渗灌器
CN205884267U (zh) 一种恒湿器
CN206713532U (zh) 一种家用智能自动浇水花盆
CN203531929U (zh) 一种新型大流量单向锁
CN208029798U (zh) 快速自控渗灌器
CN205922328U (zh) 一种定向浇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04

Address after: 312500 Zhejiang city of Shaoxing province Xinchang County Chengguan town of Liquan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ANHUA CLIMATE AND APPLIANCE CONTROLS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2500 Liquan village of Chengguan Zhejiang city of Shaoxing province Xinchang County town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ANHUA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7

Address after: 312500 Daming new area, Zhejiang Xinch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nchang Coun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Xia Li Quan, Chengguan Town, Xinchang Coun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ANHUA CLIMATE AND APPLIANCE CONTROLS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