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30362U - 全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全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30362U
CN204830362U CN201520490246.1U CN201520490246U CN204830362U CN 204830362 U CN204830362 U CN 204830362U CN 201520490246 U CN201520490246 U CN 201520490246U CN 204830362 U CN204830362 U CN 204830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w wind
total
air
heat exchanger
fan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902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辉
杨力
周洋
臧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5204902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30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30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303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热交换器,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面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面板形成放置腔,所述壳体组件上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排风进风口和排风出风口;以及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的放置腔中,且所述风机组件的轴线垂直于所述面板,所述风机组件分别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所述排风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出风口,以达到减小全热交换器的机身厚度,进而减小全热交换器的体积,便于全热空调器吊顶安装的目的。

Description

全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气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家用全热交换新风机采用离心式风机吊挂的安装方案安装。机内风机放置位置主要采用竖直放置方法,气流通过交换芯有吸气和吹气的不同。主要原理:室内空气通过回风口进入机内,经过全热交换芯由排风风机排出室外;室外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机内,经过全热交换新风机由送风风机送入室内,两股气流在全热交换芯交汇时完成温度与湿度的交换。如此循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降低能耗的目的。但是,这些全热交换新风机主要采用的风机与全热交换芯竖直放置的方式排布,使得全热交换新风机存在体积大、静压低、不利于吊顶安装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全热交换新风机存在体积大、静压低、不利于吊顶安装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机身体积、满足高静压工况、便于吊顶安装的全热交换器。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全热交换器,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面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面板形成放置腔,所述壳体组件上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排风进风口和排风出风口;以及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的放置腔中,且所述风机组件的轴线垂直于所述面板,所述风机组件分别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所述排风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新风风机组和排风风机组,所述新风风机组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所述排风风机组连通所述排风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出风口;
其中,所述新风风机组和所述排风风机组并排设置,或者
所述新风风机组和所述排风风机组呈对角线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热交换器还包括全热交换芯体,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在所述壳体组件的放置腔中,且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表面与所述面板的表面相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且所述正多边形的边数大于等于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热交换器还包括新风过滤组件,所述新风过滤组件安装在所述放置腔中,且所述新风过滤组件位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热交换器还包括排风过滤组件,所述排风过滤组件安装在所述放置腔中,且所述排风过滤组件位于所述排风进风口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热交换器还包括两个驱动电机,所述两个驱动电机分别与所述新风风机组和所述排风风机组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检修板,所述面板上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板活动安装在所述面板上遮挡所述检修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卡锁元件,所述卡锁元件包括卡勾和卡槽,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槽配合,所述卡勾设置在所述检修板上,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或者
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检修板上,所述卡勾设置在所述侧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全热交换器,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风机组件的轴线垂直于面板,可以选用较大径向尺寸的风机组件,以满足高静压工况的使用要求,还能够减小全热交换器机身的厚度,进而减小全热交换器的体积,便于全热空调器吊顶安装,同时,还能降低全热交换器中的阻力,增大出风量,减小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全热交换器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全热交换器的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全热交换器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全热交换器的右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全热交换器的仰视图;
其中:
100-全热交换器;
110-壳体组件;111-面板;112-侧板;
120-新风风机组;
130-排风风机组;
140-全热交换芯体;
150-新风过滤组件;
160-排风过滤组件;
170-隔板;
180-蜗壳结构;
190-检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全热交换器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全热交换器100,包括壳体组件110、风机组件和全热交换芯体140,风机组件安装在壳体组件110中。壳体组件110包括面板111和侧板112,侧板112与面板111形成放置腔,风机组件安装在壳体组件110的放置腔中。壳体组件110上设置有新风进风口A、新风出风口B、排风进风口C和排风出风口D。具体的,侧板112上设置有新风进风口A、新风出风口B、排风进风口C和排风出风口。风机组件的轴线垂直于面板111的表面,风机组件分别连通新风进风口A和新风出风口B、排风进风口C和排风出风口D。新风进风口A与室外连通,新风出风口B与室内连通,新风从新风进风口A进入到全热交换器100中,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40进行温度与湿度的交换,再由风机组件通过新风出风口B送入室内。排风进风口C与室内连通,排风出风口D与室外连通,排风从排风进风口C进入到全热交换器100中,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40进行温度与湿度的交换,再由风机组件通过排风出风口D送出室外。
目前,市面上的家用全热交换新风机采用离心式风机吊挂的安装方案安装。机内风机放置位置主要采用竖直放置方法,气流通过交换芯有吸气和吹气的不同。但是,这些全热交换新风机主要采用的风机与全热交换芯竖直放置的方式排布,使得全热交换新风机存在体积大、静压低、不利于吊顶安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全热交换器100的风机组件的轴线垂直于面板111,这样能够满足高静压工况的使用要求,还能够减小全热交换器100机身的厚度,进而减小全热交换器100的体积,降低机内阻力,增大出风量,减小能耗,便于全热空调器吊顶安装。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风机组件包括新风风机组120和排风风机组130,新风风机组120和排风风机组130均安装在壳体组件110中。新风风机组120和排风风机组130并排设置,或者,新风风机组120和排风风机组130呈对角线设置。也就是说,新风风机组120与排风风机组130同侧设置或者异侧设置。进一步地,放置腔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全热交换芯体放置腔、新风风机组放置腔和排风风机组放置腔。新风进风口A与排风进风口C分别设置在全热交换芯体放置腔对应的侧板上,新风出风口B设置在新风风机组放置腔对应的侧板上,排风出风口D设置在排风风机组放置腔对应的侧板上。
新风风机组120用于将室外的新风送入室内。新风风机组120安装在壳体组件110的放置腔中,具体的,新风风机组120安装在新风风机组放置腔中,且新风风机组120的轴线垂直于面板111。新风风机组120包括一个离心风机或者至少两个离心风机,且离心风机轴向的厚度小于其径向的厚度。新风风机组120的轴线垂直于面板111,即为离心风机的轴线垂直于面板111,这样能明显减小新风风机组120安装后的厚度,使全热交换器100的机身厚度减小32%,进而减小机身的体积,便于家用吊顶的安装,同时,还能够满足高静压工况的使用要求。新风风机组120连通新风进风口A和新风出风口B,新风进风口A与室外连通,新风出风口B与室内连通,新风从新风进风口A进入到全热交换器100中,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40进行温度与湿度的交换,再由新风风机组120通过新风出风口B送入室内。
排风风机组130用于将室内的排风送出室外。排风风机组130安装在壳体组件110的放置腔中,具体的,排风风机组130安装在排风风机组放置腔中,且排风风机组130的轴线垂直于面板111。排风风机组130也包括一个离心风机或者至少两个离心风机。排风风机组130的轴线垂直于面板111,即为离心风机的轴线垂直于面板111,这样能明显减小排风风机组130安装后的厚度,能够减小全热交换器100的机身厚度,进而减小机身的体积,便于家用吊顶的安装,同时,还能够满足高静压工况的使用要求。排风风机组130连通排风进风口C和排风出风口D,排风进风口C与室内连通,排风出风口D与室外连通,排风从排风进风口C进入到全热交换器100中,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40进行温度与湿度的交换,再由排风出风口D送出室外。在本实施例中,新风风机组120包括一个离心风机,排风风机组130包括一个离心风机。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全热交换芯体140在壳体组件110的放置腔中,具体的,全热交换芯体140安装在全热交换芯体放置腔中,且全热交换芯体140的表面与面板111的表面相平行。也就是全热交换芯体140水平放置,即全热交换芯体140中的交换层堆叠方向与面板111的表面相平行,使全热交换芯体140交换层的堆叠高度与新风风机组120或排风风机组130的轴向的厚度相适应,这样机体的厚度不会受全热交换芯体140交换层的堆叠高度限制,使全热交换器100的机身厚度减小32%,进而减小机身的体积,便于家用吊顶的安装,同时,还能够满足高静压工况的使用要求。新风从新风进风口A进入到全热交换器100中,排风从排风进风口C进入到全热交换器100中,新风与排风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40进行温度与湿度的交换,随后新风由新风风机组120通过新风出风口B送入室内,排风由排风风机组130通过排风出风口D送出室外。
全热交换器100是一种空调通风装置,其核心功能是利用室内与室外空气的温差和湿差实现热交换。全热交换芯体140用于对室内的排风与室外的新风进行温度与湿度的交换,在冬季提高新风的温度与湿度,在夏季降低新风的温度与含湿量。通过全热交换器100芯体的良好的换能特性,在双向置换通风的同时,产生能量交换,使新风有效获取排风中的热量或湿度,从而大大节约了新风预处理的能耗,达到节能换气的目的。
参见图3和图5,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全热交换芯体140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且正多边形的变数大于等于四。全热交换器100安装在墙体上,壳体组件110与墙体围设成密闭腔体,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的全热交换芯体140的一个表面与面板111平行设置,具体的,全热交换芯体140的一个表面与面板111相接触,全热交换芯体140还与墙体相接触。这样能保证排风和新风与全热交换芯体140的接触面积,能够减小能耗,提高温度与湿度交换的效率,同时还能够保证全热交换芯体140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全热交换芯体140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全热交换芯体140的一个表面与面板111相接触,全热交换芯体140的相对设置的表面与墙体相接触,以保证排风与新风不会混合,同时还能够保证全热交换芯体140交换层的堆叠高度与新风风机组120或排风风机组130的轴向的厚度相适应。
参见图1、图3和图5,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全热交换芯体140将放置腔分隔成新风热交换气室E和排风热交换气室F,具体的,全热交换芯体140的一个表面与面板111相接触,全热交换芯体140的相对设置的表面与墙体相接触,将全热交换芯体放置腔分隔成新风热交换气室E与排风热交换气室F。新风热交换气室E连通新风进风口A与全热交换芯体140,新风通过新风进风口A进入到全热交换器100中,并存储在新风热交换气室E中,再进入到全热交换芯体140中进行温度与湿度的交换。排风热交换气室F连通排风进风口C与全热交换芯体140,排风通过排风进风口C入到全热交换器100中,并存储在排风热交换气室F中,再进入到全热交换芯体140中进行适度预温度的交换。
进一步地,全热交换器100还包括隔板170,隔板170安装在壳体组件110的放置腔中。隔板170能够将新风与排风分隔开,使新风与排风不发生交汇,保证新风与排风的交换效果,提高交换效率,进而提高出风量。隔板170围设新风风机组120形成新风排气室G,具体的,隔板170围设新风风机组放置腔形成新风排气室G,新风风机组120安装在新风排气室G中,新风排气室G连通新风出风口B与全热交换芯体140。隔板170围设排风风机组130形成排风排气室H,具体的,隔板170围设排风风机组放置腔形成排风排气室H,排风风机组130安装在排风排气室H中,排风排气室H连通排风出风口D与全热交换芯体140。
全热交换芯体140上设置有两个输出口,分别为新风输出口和排风输出口,排风输出口连通排风排气室H,排风热交换气室F中的排风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40交换后存储在排风排气室H中,新风输出口连通新风排气室G,新风热交换气室E中的新风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40交换后存储在新风排气室G中。新风热交换气室E中的新风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40交换后进入到新风排气室G中,再由新风风机组120通过新风出风口B送入室内。排风热交换气室F中的排风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40交换后进入到排风排气室H中,再由排风风机组130通过排风出风口D送出室外。
参见图1、图2和图4,更进一步地,隔板170上设置有新风通道M和排风通道N,新风通道M连通新风排气室G与新风出风口B,排风通道N连通排风排气室H与排风出风口D。排风通道N与新风通道M分别设置,能够防止交换后的新风与排风发生交汇,提高温度与湿度的交换效果。新风排气室G中的新风经新风通道M由新风风机组120通过新风出风口B送入室内,排风排气室H中的排风经排风通道N由排风风机组130通过排风出风口D送出室外。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全热交换器100还包括新风过滤组件150,新风过滤组件150安装在新风热交换气室E中,且新风过滤组件150位于新风进风口A与全热交换芯体140之间。新风通过新风进风口A进入到新风热交换气室E,再经过新风过滤组件150过滤后进入到全热交换芯体140中与排风进行温度与湿度的交换,能够净化室外新风。进一步地,全热交换器100还包括排风过滤组件160,排风过滤组件160安装在排风热交换气室F中,排风过滤组件160位于排风通过排风进风口C与全热交换芯体140之间。排风通过排风进风口C进入到排风热交换气室F,再经过排风过滤组件160过滤后进入到全热交换芯体140中与新风进行温度与湿度的交换,能够净化室内排风。
经过新风过滤组件150过滤后的新风与经过排风过滤组件160过滤后的排风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40时能够降低全热交换芯体140的损耗,同时,还能够使全热交换芯体140的过风更加均匀,提高温度与湿度的交换效率。更进一步地,新风过滤组件150与排风过滤组件160均为单层过滤网或者至少两层过滤网的组合。新风过滤组件150与排风过滤组件160为活性炭过滤网与海绵过滤网等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再进一步地,新风过滤组件150的厚度为排风过滤组件160厚度的1.5倍~3倍,以保证输出新风的品质。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全热交换器100还包括两个驱动电机,两个驱动电机分别与新风风机组120和排风风机组130电连接,控制新风风机组120和排风风机组130的转速。两个驱动电机分别对应新风风机组120和排风风机组130,使得新风风机组120与排风风机组130具有不同的转速,进而使得新风风机组120的新风出风量与排风风机组130的排风出风量不同,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新风风机组120和排风风机组130与两个驱动电机构成的双电机驱动,结合新风过滤组件150、排风过滤组件160阻力的不同,为实现新风出风量略大于排风出风量,可以实现新风风机组120和排风风机组130实际风量大小的区别控制。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全热交换器100还包括蜗壳结构180,蜗壳结构180分别罩设在新风风机组120和排风风机组130的外侧。蜗壳结构180具有导流作用,减少涡流现象的发生,便于新风或者排风的流动,提高新风或者排风的出风量,使得全热交换器100温度与湿度的交换效果明显,便于用户使用。同时,蜗壳结构180还能够降低新风风机组120与排风风机组130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全热交换器100的主要原理:接通电源后,控制装置的电机控制新风风机组120与排风风机组130工作;室外新风由新风进风口A进入全热交换器100的新风热交换气室E中,并经过新风过滤组件150过滤通过全热交换芯体140进行温度与湿度的交换后进入新风排气室G中,再经新风通道M由新风风机组120通过新风出风口B送入室内;室内排风由排风进风口C进入全热交换器100的排风热交换气室F中,并经过排风过滤组件160过滤通过全热交换芯体140进行温度与湿度的交换后进入排风排气室H中,再经排风通道N由排风风机组130通过排风出风口D送出室外。室外新风与室内排风在全热交换芯体140内的不同流道的流动,室外新风与室内排风由于存在温度与湿度差,所以在全热交换芯体140中完成温度与湿度的交换,在冬季提高新风的温度与含湿量,在夏季降低新风的温度与含湿量,在提供新鲜空气的同时减小了新风对室内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减小了空调设备的能量损耗。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壳体组件110还包括检修板190,检修板190活动安装在面板111上。面板111在安装时始终正向面对用户,在面板111上开设检修口,通过检修板190遮挡检修口。通过活动安装方便检修板190的拆卸,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检修。进一步地,检修板190通过活页安装在面板111上,这样在检修全热交换器100的过程中,能方便检修板190的拆卸与安装。同时,检修板190位于面板111的表面上,使得检修口占整机的空间较小。当本实用新型的全热交换器100吊顶安装或者安装在竖直的墙体上时,要保证检修板190位于全热交换器100的下方,以便于操作人员检修。
更进一步地,壳体组件110还包括卡锁元件,通过卡锁元件锁定检修板190,防止检修板190在不检修时开启,方便操作人员的检修操作。卡锁元件包括卡勾和卡槽,卡勾与卡槽配合,卡勾设置在检修板190上,卡槽设置在侧板112上;或者卡槽设置在检修板190上,卡勾设置在侧板112上。在本实施例中,卡勾设置在检修板190上,卡槽设置在侧板112上,卡勾与卡槽配合锁紧检修板190。检修板190的一边通过活页与面板111连接,相对的另一边通过卡勾和卡槽的配合固定在侧板112上。从整机的下面检修,与现有相比,在过道或墙角等狭窄空间安装时,安装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调节,不用再考虑检修口外侧的空间问题,便于全热交换器100的安装维护。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110),所述壳体组件(110)包括面板(111)和侧板(112),所述侧板(112)与所述面板(111)形成放置腔,所述壳体组件(110)上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排风进风口和排风出风口;以及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110)的放置腔中,且所述风机组件的轴线垂直于所述面板(111),所述风机组件分别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所述排风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新风风机组(120)和排风风机组(130),所述新风风机组(120)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所述排风风机组(130)连通所述排风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出风口;
其中,所述新风风机组(120)和所述排风风机组(130)并排设置,或者
所述新风风机组(120)和所述排风风机组(130)呈对角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器(100)还包括全热交换芯体(140),所述全热交换芯体(140)在所述壳体组件(110)的放置腔中,且所述全热交换芯体(140)的表面与所述面板(111)的表面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140)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且所述正多边形的边数大于等于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140)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器(100)还包括新风过滤组件(150),所述新风过滤组件(150)安装在所述放置腔中,且所述新风过滤组件(150)位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14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器(100)还包括排风过滤组件(160),所述排风过滤组件(160)安装在所述放置腔中,且所述排风过滤组件(160)位于所述排风进风口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14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器(100)还包括两个驱动电机,所述两个驱动电机分别与所述新风风机组(120)和所述排风风机组(130)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10)还包括检修板(190),所述面板(111)上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板(190)活动安装在所述面板(111)上遮挡所述检修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10)还包括卡锁元件,所述卡锁元件包括卡勾和卡槽,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槽配合,所述卡勾设置在所述检修板(190)上,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侧板(112)上;或者
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检修板(190)上,所述卡勾设置在所述侧板(112)上。
CN201520490246.1U 2015-07-07 2015-07-07 全热交换器 Active CN204830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0246.1U CN204830362U (zh) 2015-07-07 2015-07-07 全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0246.1U CN204830362U (zh) 2015-07-07 2015-07-07 全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30362U true CN204830362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87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90246.1U Active CN204830362U (zh) 2015-07-07 2015-07-07 全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3036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5009A (zh) * 2016-05-23 2016-08-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卡持结构及热交换设备
CN109682006A (zh) * 2019-02-11 2019-04-26 广东爱美信电器有限公司 全热交换新风设备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5009A (zh) * 2016-05-23 2016-08-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卡持结构及热交换设备
CN105865009B (zh) * 2016-05-23 2019-09-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卡持结构及热交换设备
CN109682006A (zh) * 2019-02-11 2019-04-26 广东爱美信电器有限公司 全热交换新风设备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56809Y (zh) 机房空调系统用热管换热节能装置
CN204513585U (zh) 一种室内净化系统
CN204830362U (zh) 全热交换器
CN201209935Y (zh) 一种新风换气装置
CN113883641B (zh) 一种食品级多进风气热混合双系统侧吹高速空气幕
CN201416990Y (zh) 一种空气置换主机
CN204313447U (zh) 新风换气机
CN202119042U (zh) 一种节能高效新风装置
CN203310030U (zh) 智能型新风机组
CN202675491U (zh) 具有过滤、加湿功能的全热热回收机组
CN206669962U (zh) 橱柜式净化全热新风机
CN103604177B (zh) 结合有烧结板过滤器的可旋转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
CN202024636U (zh) 超窄型双复合风道智能换热系统
CN202494182U (zh) 热回收空气处理机组
CN201973840U (zh) 一种新风换气机
CN202133047U (zh) 全热热回收新风机组
CN206973808U (zh) 柜式净化新风换风机
CN206572700U (zh) 一种新风系统
CN206371037U (zh) 一种加快机房空气流动装置
CN214065226U (zh) 堆叠式工业风幕机和工业门空气幕装备
CN105526697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面板及空调机
CN211854398U (zh) 一种用于洁净厂房的空调机组节能装置
CN204176791U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203744434U (zh) 一种结合烧结板过滤器和可旋转填料的蒸发冷却空调
CN221036026U (zh) 一种水帘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