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25776U - 导流隔流堤 - Google Patents

导流隔流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25776U
CN204825776U CN201520498825.0U CN201520498825U CN204825776U CN 204825776 U CN204825776 U CN 204825776U CN 201520498825 U CN201520498825 U CN 201520498825U CN 204825776 U CN204825776 U CN 204825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r
support group
water conservancy
conservancy divers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9882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品正
冯小香
彭伟
普晓刚
刘哲
乾东岳
金辉
王能
路莅枫
陆培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49882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25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25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257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流隔流堤,包括若干个支撑组,任意两个相邻的支撑组之间连接有插板,所述支撑组包括第一连系墩和第二连系墩,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组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插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善船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有效避免产生泡漩、乱流等不良流态,插板分为直线形和曲线型两种,这样可以依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施工;本装置采用阻挡和疏导水流的方式来削弱船闸口门区的斜向水流保证船舶安全航行,插板插接在连系墩上方便更换。

Description

导流隔流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闸口门区导流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流隔流堤。
背景技术
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是船舶进出引航道的咽喉,是主河道动水与引航道静水的交界区域,水流在此处收缩或扩大,主河道内水体和引航道内静水相互作用,水流发生平面弯曲变形,形成斜向水流,影响船舶安全通航。因此,改善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的水流条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多种改善措施,如调整导流堤头形式,设置开孔式导堤、浮式导流堤及导流墩等,不同的措施对某一具体工程起到的作用有所不同,但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近年来,底部透空式隔流堤作为一种新型口门区导流建筑物,在国内枢纽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如株洲枢纽、长沙枢纽等。
但是对于山区河流,由于枢纽上下游水头差较大,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水动力环境复杂,口门区流速及斜流强度较大,水流通过隔流堤底部进入口门区后,易在口门区内形成漩涡、泡漩水等不良流态,严重影响船舶安全通航,目前的隔流堤仅仅是采用挡的形式来阻止斜向水流,然而作为流体,它会绕过隔流板,形成向上涌起的一股水流,这股水流在船舶行驶进或者驶出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时造成了船身的不稳定,极易发生事故,所以单单采用挡的形式,不足以满足现实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的隔流堤,尤其适合改善门口区的水流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导流隔流堤,包括若干个支撑组,任意两个相邻的支撑组之间连接有插板,所述支撑组包括第一连系墩和第二连系墩,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组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插板,所述插板的一端与其相邻左侧的所述支撑组相连接,所述插板的另一端与其相邻右侧的所述支撑组相连接,并且每个所述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一连系墩上只与一个所述插板相连接,每个所述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二连系墩上只与一个所述插板相连接。
进一步,每个所述支撑组下部均设置有承台,同一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一连系墩和所述第二连系墩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承台上,同一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一连系墩和所述第二连系墩两者相互平行。
进一步,所述插板为直线形面板。
进一步,所述插板为曲线形面板。
进一步,所述插板至所述承台之间留有间隙,此间隙为底部导流道。
进一步,同一组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一连系墩与所述第二连系墩之间留有间隙,此间隙为竖向导流道。
一种利用上述导流隔流堤实现的导流方式:
该装置主要用于减轻斜向水流对船舶的冲击:
第一种导流方式为:斜向水流被插板阻挡,减轻对船舶的冲击,
第二种导流方式为:斜向水流经过底部导流道,将原本集中的斜向水流分散,削弱斜向水流动力强度,同时减小竖向导流道过流量,
第三种导流方式为:斜向水流经过竖向导流道,同时依靠插板,将斜向水流变为沿着插板方向的斜向水流,同时抵消由底部导流道进入口门区的上升水流。
此种导流形式优异于现有的隔流堤,现有的隔流堤仅仅将斜向水流进行阻截,在水动力强度较大的情况下口门区内易产生漩涡、泡漩水等不良流态,危及船舶航行,此外,此种方式对设备损害极大,需要经常对设备进行维护,造成维护成本高,然而采用本申请中的方案将挡流与导流相结合,既减小了口门区内横向流速,又抑制漩涡、泡漩水等不良流态的形成,同时减小了水流对设备的冲击,增加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有效改善船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
1、使用更加方便,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2、插板分为直线形和曲线型两种,这样可以依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施工。
3、本装置采用阻挡和疏导水流的方式来阻挡闸口区的斜向水流保证船舶安全。
4、插板插接在连系墩上方便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承台2、第一连系墩3、第二连系墩
4、插板5、竖向导流道6、底部导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流隔流堤,包括若干个支撑组,任意两个相邻的支撑组之间连接有插板4,所述支撑组包括第一连系墩2和第二连系墩3,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组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插板4,所述插板4的一端与其相邻左侧的所述支撑组相连接,所述插板4的另一端与其相邻右侧的所述支撑组相连接,并且每个所述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一连系墩2上只与一个所述插板4相连接,每个所述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二连系墩3上只与一个所述插板4相连接;每个所述支撑组下部均设置有承台1,同一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一连系墩2和所述第二连系墩3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承台1上,同一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一连系墩2和所述第二连系墩3两者相互平行;所述插板4为直线形面板;所述插板4为曲线形面板;插板4分为直线形和曲线型两种,这样可以依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施工;所述插板4至所述承台1之间留有间隙,此间隙为底部导流道6;同一组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一连系墩2与所述第二连系墩3之间留有间隙,此间隙为竖向导流道5;使用更加方便,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本装置采用阻挡和疏导水流的方式来阻挡闸口区的斜向水流保证船舶安全,此种导流形式优异于现有的现有的隔流堤,现有的隔流堤仅仅将斜向水流进行阻截,此种方式对设备损害极大,需要经常对设备进行维护,造成维护成本高,然而采用本申请中的方案将挡流与导流相结合,减小了水流对设备的冲击,增加使用寿命。
该装置主要用于减轻斜向水流对船舶的冲击:
第一种导流方式为:斜向水流被插板阻挡,减轻对船舶的冲击,
第二种导流方式为:斜向水流经过底部导流道,将原本集中的斜向水流分散,削弱斜向水流动力强度,同时减小竖向导流道过流量,
第三种导流方式为:斜向水流经过竖向导流道,同时依靠插板,将斜向水流变为沿着插板方向的斜向水流,同时抵消由底部导流道进入口门区的上升水流。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导流隔流堤,包括若干个支撑组,任意两个相邻的支撑组之间连接有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包括第一连系墩和第二连系墩,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组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插板,
所述插板的一端与其相邻左侧的所述支撑组相连接,所述插板的另一端与其相邻右侧的所述支撑组相连接,并且每个所述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一连系墩上只与一个所述插板相连接,每个所述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二连系墩上只与一个所述插板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隔流堤,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组下部均设置有承台,同一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一连系墩和所述第二连系墩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承台上,同一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一连系墩和所述第二连系墩两者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隔流堤,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为直线形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隔流堤,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为曲线形面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隔流堤,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至所述承台之间留有间隙,此间隙为底部导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隔流堤,其特征在于:同一组支撑组上的所述第一连系墩与所述第二连系墩之间留有间隙,此间隙为竖向导流道。
CN201520498825.0U 2015-07-10 2015-07-10 导流隔流堤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25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8825.0U CN204825776U (zh) 2015-07-10 2015-07-10 导流隔流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8825.0U CN204825776U (zh) 2015-07-10 2015-07-10 导流隔流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25776U true CN204825776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83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9882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25776U (zh) 2015-07-10 2015-07-10 导流隔流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257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5582A (zh) * 2015-07-10 2015-10-14 彭伟 导流隔流堤及其导流方式
CN112982354A (zh) * 2021-05-10 2021-06-18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一种船闸旁侧取水结构及其陆域施工方法和山体施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5582A (zh) * 2015-07-10 2015-10-14 彭伟 导流隔流堤及其导流方式
CN112982354A (zh) * 2021-05-10 2021-06-18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一种船闸旁侧取水结构及其陆域施工方法和山体施工方法
CN112982354B (zh) * 2021-05-10 2021-08-20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一种船闸旁侧取水结构及其陆域施工方法和山体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7716B (zh) 竖缝式鱼道结构
CN104975582A (zh) 导流隔流堤及其导流方式
CN204212122U (zh) 一种鱼道
CN105480234A (zh) 一种具有应急通道的水下真空管道运输系统
CN204825776U (zh) 导流隔流堤
CN103498451B (zh) 碰撞式组合底流消能工结构
CN102966082A (zh) 底板下弯式掺气设施
CN102767164A (zh) 一种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
CN103174109B (zh) 河道交汇区急缓流平稳过渡导流系统
CN103410129B (zh) 多级阶梯型跌坎组合消能工结构
CN102787588A (zh) 一种具有洞塞垂向旋流消能工的竖井
CN207193884U (zh) 一种用于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的底部透水型隔流堤
CN202688968U (zh) 竖缝式鱼道
CN102747713B (zh) 鱼道
CN202865812U (zh) 船闸引航道隔流结构
CN202830898U (zh) 一种改善气体过饱和的生态友好型二道坝
CN103614986B (zh) 一种适用于尾矿库排洪的无压流进水方法
CN202124850U (zh) 一种升船机承船厢导向装置
CN203411959U (zh) 多级阶梯型跌坎组合消能工结构
CN204212126U (zh) 位于泥石流冲沟的跨沟引水隧洞拦挡防护结构
CN113505332B (zh) 一种挑流水舌在横向水流中的运动轨迹的计算方法
CN105220660A (zh) 一种可调节掺气生态景观拦水坝
CN206956681U (zh) 消力池止水结构以及采用该止水结构的消力池
CN201137055Y (zh) 一种扇形布置的分流墩群
CN212294570U (zh) 一种带倒三角楔体尾墩的消能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7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