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21150U - 一种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21150U CN204821150U CN201520586769.6U CN201520586769U CN204821150U CN 204821150 U CN204821150 U CN 204821150U CN 201520586769 U CN201520586769 U CN 201520586769U CN 204821150 U CN204821150 U CN 2048211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 clutch
- double
- planet circular
-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包括主驱电机、辅助电机、行星轮系、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主驱电机的转轴与行星轮系的太阳轮连接,行星轮系的行星架为动力输出端,第一离合器的主动部分连接于行星轮系的齿圈,第一离合器的从动部分连接于行星轮系的太阳轮;辅助电机的转轴连接于行星轮系的齿圈,第二离合器为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的外圈固定,单向离合器的内圈连接于辅助电机转轴。本实用新型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结构简单,可实现转矩耦合和转速耦合驱动模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与传统燃油汽车不同,常规集中驱动式纯电动车的动力系统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驱动电机通过变速器或减速器的减速增扭作用驱动整车运行,电机控制器控制电机不同的转速和扭矩来满足整车行驶功率需求。由于采用单电机驱动,电机应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低速可以大扭矩输出以及高速有一定的功率储备、高效率和高可靠性。显然,这样的高转速电机制造难度太大,而且电机无法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够高效率工作导致整体效率较低,并且难以兼顾车辆的加速性能与最高车速。为此,基于双电机的动力耦合系统设计成为另一种解决方案。
在已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101633305公开了一种双电机通过花键传动实现串联结构式的动力总成系统,通过2套电机控制器分别控制1台低速电机和1台高速电机在不同车速工况下运转,从而保证2台电机尽量处于高效率区运转;与之对应的,专利CN203739605U公开了一种双电机并联式驱动系统,每台电机分别通过定轴式齿轮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到输出轴,使高速电机和低速电机在不同车速工况下运转来保证动力系统高效运转;CN102490599同样采用并联方式,不同的是其设计理念在于利用定轴轮系实现双电机转矩耦合来改善汽车的爬坡性能和加速性能;专利ACN104015600同样采用并联方式,不过其设计理念在于利用双电机的独立调速来实现一种无级变速功能的驱动系统;专利CN201110257806公开了一种双电机纯电动一体化传动系统控制方法,采用双电机提供不同的动力,并经过动力耦合器进行综合输出,其中动力耦合器由具有四个不同传动比的档位的两套自动换档执行机构AMT组成,通过对电机和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进行一体化控制来实现换挡;CN104691319利用一套行星排机构实现双电机转速耦合来达到2台电机尽可能高效运转的目的。
专利CN101633305和CN203739605U分别采用串联和并联模式实现高速电机和低速电机在不同车速下切换运转,从而提高动力系统效率。然而,2种方案里在车辆运行时只有1台电机参与工作,这就要求2台电机均具备较大功率以满足车辆在不同车速下均有良好的加速性能。
专利CN102490599利用定轴轮系实现双电机转矩耦合来改善汽车的爬坡性能和加速性能,但由于2台电机转速成比例导致调速必须同步进行,否则易导致功率流内循环而降低整套动力系统效率;并且高速模式下,该系统无法实现转速解耦导致效率急剧下降。
专利CN201110257806采用双电机和双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实际动力耦合,然而这种结构过于复杂,并且由于控制复杂导致存在换挡时间长、换挡冲击明显,有时甚至会出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换不了挡的问题。
专利CN104691319利用一套行星排机构实现双电机转速耦合实现2台电机各自高效运转的目的。但由于没有实现转矩耦合,2台电机输出扭矩无法耦合从而无法提高整套系统的加速性能和爬坡性能。
综上分析,现有技术均无法同时实现双电机之间的转速耦合和转矩耦合功能,这必然导致车辆要么利用转矩耦合提高动力性却牺牲了整体效率;要么利用转速耦合实现转速解耦满足单个电机高效率却降低了车辆动力性;要么直接采用低速电机和高速电机分别工作在不同车速工况,虽然提高单电机的使用效率却必须都选用大功率电机满足动力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用于解决现有双电机动力系统中动力性能与整体效率无法兼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包括主驱电机、辅助电机、行星轮系、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
主驱电机的转轴与行星轮系的太阳轮连接,行星轮系的行星架为动力输出端,第一离合器的主动部分连接于行星轮系的齿圈,第一离合器的从动部分连接于行星轮系的太阳轮;
辅助电机的转轴连接于行星轮系的齿圈,第二离合器为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的外圈固定,单向离合器的内圈连接于辅助电机转轴。
进一步的,行星轮系的行星架通过传动轴与两个驱动轮连接,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十字万向节,两个驱动轮之间设置有减速器。
进一步的,第一离合器为电磁离合器。
进一步的,第一离合器为湿式多片离合器。
进一步的,主驱电机和辅助电机均设有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与动力电池组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设置有主驱电机、辅助电机和行星轮系,行星轮系的太阳轮与齿圈通过第一离合器控制离合,辅助电机与齿圈连接,本实用新型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结构简单,可实现转矩耦合和转速耦合驱动模式,模式切换容易、高效率、同时兼顾纯电动车辆的动力性与经济性,该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同样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工程机械、机床设备、轻纺等电力驱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规集中驱动式纯电动车的动力系统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系统功率匹配图。
标号说明:
1、辅助电机;2、第二离合器;3、离合器;4、主驱电机;
5、行星轮系;6、十字万向节;7、差速器;8、驱动轮;
9、辅助电机控制器;10、动力电池组;11、驱动电机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包括辅助电机1、单向离合器2(即第二离合器)、离合器3(即第一离合器)、主驱电机4、行星轮系5、十字万向节6、减速器7、驱动轮8和动力电池组10,所述辅助电机1包括辅助电机控制器9,主驱电机包括驱动电机控制器11。所述行星轮系5包括太阳轮、行星轮、齿圈和连接于各行星轮的行星架,其中,太阳轮齿数为Zs、齿圈的齿数为Zr、k=Zr/Zs为行星轮系的特征参数。
辅助电机1与行星轮系5的齿圈连接;主驱电机与行星轮系5的太阳轮连接;行星轮系5的行星架通过万向节和差速器将动力传递到驱动轮。单向离合器外圈固定,内圈与辅助电机转轴连接,从而使辅助电机转轴(即齿圈)只能单向转动。离合器3的主动部分与辅助电机转轴(即齿圈)连接,从动部分与驱动电机转轴(即太阳轮)相连。驱动电机控制器11和辅助电机控制器9分别与动力电池组10电连接。
在小型车辆上根据其安装空间和传递力矩的实际情况,图2所示的动力系统中的离合器应优先选用电磁离合器,易于完成组装和控制;在大中型车辆如公交车等,为了保证离合器寿命和传递大扭矩需求,图2所示的动力系统中的离合器应优先选用湿式多片离合器。
本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可同时实现双电机转矩耦合和转速耦合驱动模式,即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系统:在车辆低速或爬坡时采用转矩耦合模式提高整车动力性;在车辆中高速时采用转速耦合模式,通过动态调整辅助电机转速,使主驱电机的速度与车辆速度解耦从而稳定运行在高效区间。其中,转矩耦合指的是2台电机输出的转矩可以线性叠加,可用公式T3=A·T1+B·T2,说明:所述T1指的是电机1输出的转矩;T2指的是电机2输出的转矩;T3指的是系统输出的转矩;A和B为比例系数,在本动力装置里面A和B的值均为1,即T3=T1+T2。这是因为当离合器3结合时,行星轮系因各元件转速一致可当作一个元件处理,2台电机的转矩直接叠加。此时,动力装置输出的驱动转矩是2台电机的转矩叠加耦合之后得到的。转速耦合指的是2台电机输出的转速可以线性叠加,可用公式n3=C·n1+D·n2说明:n1指的是电机1输出的转速;n2指的是电机2输出的转速;n3指的是系统输出的转速;C和D为比例系数。此时,动力装置输出的转速可由2台电机的转速线性叠加耦合得到。同时,转速耦合模式下n1的取值不是由n3单独确定,这样就可以实现转速解耦功能:即当n3的值变化时,可以通过匹配n2的值来达到n1的值不改变,n3的取值不会导致n1必须变化。)
本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至少可工作于以下五种工作模式:
1)主驱电机单独驱动模式:此时离合器3处于分离状态、单向离合器处于工作状态(即结合状态)。当主驱电机4的转轴顺时针转动(对应车辆前进行驶)时,由于单向离合器迫使齿圈不能逆时针转动,此时行星轮系的作用如同减速器(传动比为1+k),即主驱电机的动力从太阳轮传递到行星架带动车辆运行。该模式适用于车辆平地起步和低速巡航运行模式,主驱电机的功率足以满足车辆的动力需求。此外,该模式适用于辅助电机出故障时保证车辆仍然可以行驶,提高安全性和维修便利性。
(2)辅助电机单独驱动模式:此时离合器3处于结合状态、单向离合器处于非工作状态(即分开状态)。由于离合器3的结合,使太阳轮与齿圈连接在一起,二者的同向同转速运行导致行星架被挟持同向同转速运行,此时行星轮系的作用如同传动轴(传动比为1)。当辅助电机1的转轴顺时针转动(对应车辆前进行驶)时,其动力从太阳轮传递到行星架带动车辆运行。该模式适用于主动电机出故障时保证车辆仍然可以行驶,提高安全性和维修便利性。
(3)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此时离合器3处于结合状态、单向离合器处于非工作状态。由于离合器3的结合,使太阳轮与齿圈连接在一起,二者的同向同转速运行导致行星架被挟持同向同转速运行,此时行星轮系的作用如同传动轴(传动比为1)。此时,主驱电机与辅助电机的功率可叠加输出,在同转速下,二者实现了转矩耦合。另外,采用转矩耦合驱动模式,利用行星轮系的转速特性机理可以动态地适应2台电机及其控制器所要求的转速同步需求,这是其他专利采用定轴轮系实现转矩耦合时无法解决的转速动态波动问题。该模式下,可以有效利用双电机的扭矩叠加提高车辆的动力性,适用于车辆爬坡和急加速工况。
(4)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此时离合器3处于分离状态、单向离合器处于非工作状态。利用行星轮系的差动原理(即系统有双自由度),通过辅助电机的调速可实现主驱电机的转速和车辆运行车速的解耦(即车速的改变不会直接导致主驱电机的转矩改变),使主驱电机运行于高效区提高整车动力系统运行效率。根据行星轮系的转速特性公式:ns+knr-(1+k)nc=0(其中:ns为太阳轮转速;nr为齿圈转速;nc为行星架转速;k为行星轮系的特征参数),当主驱电机的转速稳定在电机的高效区时,只要对辅助电机进行动态调速(即对齿圈调速)就可以匹配不同车速下对应的行星架转速。(即当车速改变所对应nc的值变化时,可以通过匹配辅助电机nr的值来达到主驱电机ns的值不改变,此时主驱电机ns的取值处在电机的高效转速区。)该模式适用于车辆中高速巡航行驶模式。
(5)制动能回收模式:此时离合器3处于结合状态、单向离合器处于非工作状态。由于行星轮系的作用如同从动轴,车辆反拖2台电机,驱动系统的2台电机可同时参与再生制动,最大程度地回收制动能量。该模式使用于刹车制动模式。
综上分析,本发明专利可实现不同的工作模式满足车辆不同的行驶工况。下面结合图3所示的车辆不同行驶工况下的功率匹配图来分析和制定动力系统各种控制模式切换的策略。
从图3可以看出,当车辆低速平路行驶时,动力系统采用主驱电机单驱动模式即可满足整车动力需求,并且有一定的后备功率满足加速性能;当车辆低速爬坡行驶时,由于阻力总功率Pr'大于主驱电机外特性驱动功率Pe2',动力系统采用双电机扭矩耦合驱动模式可满足整车动力需求;当车辆中高速巡航行驶时,动力系统采用转速耦合模式,使主驱电机转速在高效率区域,通过动态调整辅助电机的转速匹配车辆行驶速度,而2台电机的功率叠加保证了中高速车速下车辆仍然有足够的后备功率满足超车加速等工况下的功率需求。
从以上的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系统在各种行车工况下的功率匹配分析中可以看到,当各种模式切换时,只要控制1个离合器的结合或分离以及2台电机不同功率匹配输出就能完成。因此,本专利所设计的动力系统能较简便、可靠地完成各工作模式的实时切换,满足整车各工况的动力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形状或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驱电机、辅助电机、行星轮系、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
主驱电机的转轴与行星轮系的太阳轮连接,行星轮系的行星架为动力输出端,第一离合器的主动部分连接于行星轮系的齿圈,第一离合器的从动部分连接于行星轮系的太阳轮;
辅助电机的转轴连接于行星轮系的齿圈,第二离合器为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的外圈固定,单向离合器的内圈连接于辅助电机转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行星轮系的行星架通过传动轴与两个驱动轮连接,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十字万向节,两个驱动轮之间设置有减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离合器为电磁离合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离合器为湿式多片离合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主驱电机和辅助电机均设有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与动力电池组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86769.6U CN204821150U (zh) | 2015-08-06 | 2015-08-06 | 一种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86769.6U CN204821150U (zh) | 2015-08-06 | 2015-08-06 | 一种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21150U true CN204821150U (zh) | 2015-12-02 |
Family
ID=54678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86769.6U Active CN204821150U (zh) | 2015-08-06 | 2015-08-06 | 一种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2115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82996A (zh) * | 2015-08-06 | 2015-11-25 | 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109962647A (zh) * | 2019-03-21 | 2019-07-02 | 上海交通大学 | 带有双模耦合结构观测器的电机控制系统及状态估计方法 |
-
2015
- 2015-08-06 CN CN201520586769.6U patent/CN20482115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82996A (zh) * | 2015-08-06 | 2015-11-25 | 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105082996B (zh) * | 2015-08-06 | 2017-09-26 | 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109962647A (zh) * | 2019-03-21 | 2019-07-02 | 上海交通大学 | 带有双模耦合结构观测器的电机控制系统及状态估计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28700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双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5034782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多模式动力系统 | |
CN204845500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多模式动力控制系统 | |
CN105082996A (zh) | 一种双电机双模耦合动力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03587396B (zh) |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 | |
CN104279311B (zh) | 车辆中同步器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 |
CN105190109B (zh) | 油供应装置 | |
US8870706B2 (en) | Vehicula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 |
CN201195494Y (zh) | 四驱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 | |
CN103863086B (zh) |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多档位驱动装置 | |
CN104470744A (zh) |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 | |
CN103079872A (zh) | 电动车辆用驱动装置 | |
CN105150819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动力装置 | |
CN103009994B (zh)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装置及变速系统 | |
CN208290960U (zh)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
CN110525194A (zh) | 混合动力车辆用动力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171432A (zh) | 一种双电机多模式耦合驱动结构 | |
CN103619685A (zh) | 用于运行机动车的方法 | |
CN104411523A (zh) |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 | |
CN106274443B (zh) | 双同步离合器及行星齿轮耦合双电机动力系统 | |
CN107599823A (zh) | 差动多模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统 | |
CN102348587A (zh) | 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 | |
CN110126604A (zh) | 纯电动电机驱动系统及电动车辆 | |
CN204845595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动力耦合装置 | |
CN106314123A (zh) | 一种混联式双行星齿排齿轮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