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14015U - 一种创伤急救缝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创伤急救缝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14015U
CN204814015U CN201520566176.3U CN201520566176U CN204814015U CN 204814015 U CN204814015 U CN 204814015U CN 201520566176 U CN201520566176 U CN 201520566176U CN 204814015 U CN204814015 U CN 204814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und
stitching thread
tissue
suture needle
trau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661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利军
贾帅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56617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140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14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1401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创伤急救缝合系统,包括刃口缝合针、与刃口缝合针相连的带有齿突的缝合线及用于贴附伤口两侧且能够塑形的固定板,固定板通过缝合线固定在伤口两侧。本实用新型的缝合系统采用能够塑形的固定板与带有齿突的缝合线相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拉紧组织、锚定皮肤、防止缝合线滑动,并且不需打结、操作简捷,可快速关闭伤口、缝合组织,使传统缝合线倒刺与皮肤软组织的松散卡压固定方式,转变为突齿与固定板针孔的紧密咬合关系,大大提升了组织缝合的牵拉力和伤口收紧的把持力,有效避免缝合伤口再次开裂。

Description

一种创伤急救缝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一种应用于创伤现场急救的创口缝合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带齿突缝合线的刃口缝合针及可塑形固定板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着社会工业化加速发展,各种交通意外、工业损伤及野外活动造成的人体创伤日益增多,往往伴有肌体软组织裂伤、出血,容易造成伤员失血休克及创口感染。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医疗急救体系、覆盖范围过小,特别是地质灾害导致的大量皮肤、肌腱、韧带等软组织裂伤,在野外条件下多采用传统的填塞、压迫止血方法进行包扎,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止血效果不明确,特别是针对损伤较深的创口时效果较差。现场施救手段单一、后送救治时间过长,伤员由于失血过多、创面污染较重,容易引发休克。因此,在创伤现场应尽可能及时清理、缝合创口,制止活动性出血、防止二次损伤,为后续手术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减少伤员出现休克、感染等并发症。
针对创伤伤口或手术切口的快速缝合,近年来已经出现了相当数量的装置用于封闭伤口、缝合组织。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缝合线类型,可称之为“带倒齿或倒刺的缝合线”,其多包含细长的主体和施加于其上的倒齿或倒刺,用于增加对缝合组织的牵引力和把持力,并且不需依靠打结固定缝合线。
例如美国专利号5,931,855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有单一方向倒刺的手术缝合线,但该缝合线仍需在缝合结束后,将缝合线尾端打结以固定缝合线防止滑脱,打结程序较为繁琐、并且所打结直径和大小难以控制,因而固定效果难以保证。
针对缝合线打结固定的问题,出现了一些在缝合线尾端设置阻挡装置或提前置环后期打结的设计。
例如意大利埃萨特欧公司在中国申请公布的CN103025251A实用新型专利“缝合线”,提供了一种尾端带有圆柱体阻挡部件的单向带倒刺缝合线,在缝合线随缝合针穿透组织后,尾端的圆柱体阻挡在伤口一侧皮肤表面,固定缝合线尾端于肌体组织上,防止缝合线尾端滑脱。但该阻挡部件直径及厚度均较大,对于外科手术操作可能产生较大限制,且阻挡部件与缝合线尾端呈垂直连接,此直角结构在牵拉缝合线使阻挡件逼近皮肤以收紧伤口时非常脆弱,容易导致断裂。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647403U公布的“含有可变环的带倒刺手术缝合线”,提供了一种尾端设有可变环的单向倒刺缝合线。缝合操作时,缝合针穿过伤口两侧组织后,将缝合针返回缝合线尾端、穿过提前编织的可变环,并收紧拉环将缝合线固定连接在肌体组织上。但该缝合线尾端的可变环,是采用手工编织的方法将缝合线尾端结环,可变环直径及打结牢固程度均具有不确定性,且缝合针回针穿过该环拉紧收结时力度不易把握、容易造成伤口缝合过紧,引发组织缺损及组织坏死等并发症。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161363U公布的“减张手术缝合线”,提供了一种带有双针双向倒刺的手术缝合线,该双向倒刺缝合线虽能在某种程度上克服单向倒刺缝合线易于滑脱的缺点。但在实际缝合伤口时,该缝合线必须从伤口中间向伤口两侧相反方向进行缝合,缝合操作较为困难且技术要求较高,不利于该技术普及推广。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226855U公布的“双组份可变化倒齿自锁紧式缝合线”,提供了一种包括主体细线和附加单向倒齿结构的手术缝合线,缝合线在穿过伤口组织后,依靠附加倒齿固定于伤口两侧皮肤表面,不需进行打结固定。但该缝合线仅依靠倒齿卡压皮肤固定缝合线,在伤口张力突然增大时存在缝合线向后滑行的可能,固定效果并不明确。
现有的倒刺缝合线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伤口缝合的理念和方法,但其仍存在改进空间。具体在于,当缝合针穿透伤口两侧组织后,于两侧皮肤分别形成一针孔,倒刺缝合线利用主体上的倒刺卡压、固定于针孔周围皮肤表面,从而拉紧组织、封闭伤口。但由于皮肤及皮下组织属于软组织、其与倒刺接触面的机械强度较小,在患者后送搬运过程、肢体意外活动造成伤口张力突然增大时,缝合线非常容易从皮肤针孔处向后滑脱,造成伤口再次开裂、缝合失效。因而,进一步提升缝合线对组织把持力,加强缝合线锚定于皮肤表面的牢固程度,防止缝合线受力滑脱等问题,都成为了亟待改进的技术要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创伤急救现场采用,快速关闭软组织创口的创伤急救缝合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创伤急救缝合系统,包括刃口缝合针、与刃口缝合针相连的带有齿突的缝合线及用于贴附伤口两侧且能够塑形的固定板,固定板通过缝合线固定在伤口两侧。
所述刃口缝合针呈弧形,长度为3~6cm。
所述刃口缝合针的头部呈三棱锥状结构。
所述刃口缝合针的中部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数个尖锐的锯齿,锯齿的外缘过度成为刃口。
所述刃口缝合针尾部呈圆柱状结构。
所述缝合线上的齿突倾斜设置。
所述固定板包括若干连接在一起的固定片,每个固定片上预留有针孔,且相邻的固定片之间预留有凹槽。
所述针孔的直径与刃口缝合针、缝合线的粗细相匹配。
所述固定板呈长方体状,下表面与皮肤接触且下表面呈拱形,上表面呈水平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传统具有倒刺的缝合线在缝合伤口时,主要利用缝合线上的倒刺卡压、固定于伤口两侧的皮肤表面,仅仅依靠倒刺与针孔周边皮肤的接触进行伤口固定。由于皮肤及皮下组织属于软组织、其与倒刺接触面的机械强度较小,各种原因导致的伤口张力突然增大时,缝合线非常容易从皮肤针孔处向后滑脱,造成伤口再次开裂、缝合失效。而本实用新型的缝合系统采用能够塑形的固定板与带有齿突的缝合线相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拉紧组织、锚定皮肤、防止缝合线滑动,并且不需打结、操作简捷,可快速关闭伤口、缝合组织,使传统缝合线倒刺与皮肤软组织的松散卡压固定方式,转变为突齿与固定板针孔的紧密咬合关系,大大提升了组织缝合的牵拉力和伤口收紧的把持力,有效避免缝合伤口再次开裂。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用于贴附伤口两侧且能够塑性的固定板,能够适应创伤组织的特定形状及皮肤表面曲度、保持与皮肤表面的良好接触,有效分散伤口两侧皮肤所承受的张力,并能通过调节固定板与缝合线齿突咬合以调整缝合松紧度,适用于肿胀组织的减张缝合;
本实用新型的缝合系统不需要传统的打结环节,节省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并且避免了打结滑动、松开造成伤口再次裂开的风险。由于仅仅需要拿捏缝合针穿过伤口两侧的皮肤,即使没有进过专门外科缝合训练、不会打外科结的人员,也能利用该缝针和缝合线现场施救,极大的提高了创伤抢救的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缝合系统能够适用人体于不同部位的创伤及手术切口缝合,同时适于肿胀伤口的减张缝合。
进一步的,刃口缝合针长度较长、尾部呈圆柱状,直接拿捏缝合伤口,且其锋利刃口能在缝合结束后快速切断缝合线,所有缝合操作均不需使用额外手术器械,具有良好的携带性与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刃口缝合针整体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刃口缝合针锯齿状刃口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齿突缝合线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塑形固定板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塑形固定板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缝合系统缝合前臂伤口过程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缝合系统缝合头皮伤口过程视图。
其中,1为刃口缝合针,11为头部,12为刃口,13为尾部;2为缝合线,21为丝线主体,22为齿突;3为固定板,31为固定片,32为凹槽,33为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刃口缝合针1、与刃口缝合针相连的带有齿突的缝合线2及用于贴附伤口两侧且能够塑形的固定板3,固定板3通过缝合线2固定在伤口两侧。
所述刃口缝合针1由不锈钢制成、主体呈弯曲的弧形,整体长度较长为3~6cm。其头部11为三棱锥结构,刃口缝合针1中部两侧呈锯齿状,具体的,刃口缝合针1中部左右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数个尖锐的锯齿,锯齿的外缘过度成为锋利的刃口12。刃口缝合针1在刺入伤口两侧皮肤时,借助于针体两侧锋利的刃口12,能够减少穿入阻力、锐利的切入组织,顺畅穿透组织。同时刃口缝合针1能够在缝合伤口后,利用一侧锋利刃口12迅速切断剩余缝合线,快速完成缝合程序。刃口缝合针1主体尾部13呈圆柱状结构,圆柱状结构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利于在不借助持针器的情况下直接用手指拿捏缝合针缝合伤口。刃口缝合针1末端设置截面呈圆形的圆柱状结构,二是作为连接部,包裹、镶嵌缝合线2。
所述带有齿突的缝合线2,在缝合线2包括丝线主体21,丝线主体21上具有向缝合线尾端倾斜的齿突22,倾斜的齿突相对于缝合线前进方向呈钝角设置。缝合线2前端耦接刃口缝合针尾部,在随刃口缝合针1穿透皮肤及组织进行缝合期间,该带有齿突的缝合线2可以向刃口缝合针1前进方向顺利滑行,同时与缝合线2前进方向呈钝角的齿突与缝合组织密切咬合、有力把持,以封闭伤口、收紧组织,防止缝合线2向相反方向后退。
所述缝合线2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非可吸收材料制成,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尼龙等,以及类似物及共聚物,一次性热压或铸模成型;并且该缝合线2可以同时进行等离子化及涂覆药物等表面改性处理。
所述用于贴附伤口两侧且能够塑形的固定板3,由数个带预留针孔的固定片31连接组成,固定板31一次性整体制备成型。固定片31中央预留针孔33,针孔33直径与刃口缝合针31及缝合线2粗细相适应,能够与缝合线1齿突紧密咬合,将齿突牢固卡在针孔边缘、防止缝合线向后滑动。每个固定片31间预留凹槽32,可以从凹槽32处将相连固定片轻松折断,以配合伤口长度使用。固定板31整体呈长方体状,固定板31的上表面呈水平状,下表面与皮肤接触且下表面呈拱形,加大了与皮肤表面接触面积、有效分散伤口两侧皮肤张力,起到防止组织肿胀、减轻伤口张力的作用。
所述固定板31由具有良好伸缩性能的弹性料构成,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的弯曲性,能够适应创伤组织的特定形状及皮肤表面曲度,保持与皮肤表面的良好接触,同时能够适当分散伤口两侧皮肤所承受的张力,预防由于组织肿胀导致的伤口压力增加、继发组织压迫与坏死,因而也同样适用于肿胀组织的减张缝合。
传统具有倒刺的缝合线在缝合伤口时,主要利用缝合线上的倒刺卡压、固定于伤口两侧的皮肤表面,仅仅依靠倒刺与针孔周边皮肤的接触进行伤口固定。由于皮肤及皮下组织属于软组织、其与倒刺接触面的机械强度较小,各种原因导致的伤口张力突然增大时,缝合线非常容易从皮肤针孔处向后滑脱,造成伤口再次开裂、缝合失效。而本实用新型的缝合系统采用能够塑形的固定板与带有齿突的缝合线相结合的方式,使传统缝合线倒刺与皮肤软组织的松散卡压固定方式,转变为突齿与固定板针孔的紧密咬合关系,大大提升了组织缝合的牵拉力和伤口收紧的把持力,有效避免缝合伤口再次开裂。
本实用新型的缝合系统不需要传统的打结环节,节省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并且避免了打结滑动、松开造成伤口再次裂开的风险。由于仅仅需要拿捏缝合针穿过伤口两侧的皮肤,即使没有进过专门外科缝合训练、不会打外科结的人员,也能利用该缝针和缝合线现场施救,极大的提高了创伤抢救的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缝合系统能够适用人体于不同部位的创伤及手术切口缝合,同时适于肿胀伤口的减张缝合。
使用时,将固定板3贴附伤口两侧,通过与刃口缝合针1相连的带有齿突的缝合线2将固定板3固定在伤口两侧。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一个实例中,野外受伤导致患者头部皮肤软组织开放性外伤,创口较浅、出血较轻,伤后即由随行同伴采用本缝合系统进行现场救治。首先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清理伤口中的异物及失活组织,打开所述缝合系统无菌包装。拿捏刃口缝合针1的粗壮的尾部13,将锋利的刃口头部11首先穿透一块固定板3一端固定片中央的预留针孔33,然后从伤口一端垂直刺入伤口一侧皮肤,随之穿透伤口深部组织,以垂直角度从伤口另一侧皮下穿出,并再次穿过另一块可塑形固定板3中央的预留针孔33。随后通过向前牵拉刃口缝合针1、收紧缝合线2,向下推压穿出侧可塑形固定板3逼近皮肤表面,调节伤口缝合松紧度,此时齿突22卡压在固定板针孔33周边、将可塑形固定板3挤压贴附于皮肤表面。同时伤口穿入侧固定板3也通过针孔33与缝合线齿突22紧密咬合,并随缝合线向前滑动而逐渐逼近伤口外缘,最终由于缝合线2的收紧而贴附于皮肤表面。此时穿入侧固定板3,作为缝合线2尾端的阻挡装置,锚定于伤口穿入侧皮肤表面,稳妥固定缝合线2尾端、防止缝合线向后滑脱导致伤口再次开裂。最后利用刃口缝合针1尖端侧面的锋利刃口12,从缝合线2与固定板3结合根部切断缝合线,注意切断穿入侧缝合线2时保留较长尾部,以便后期伤口肿胀加重时调整缝合线紧张程度。可以通过用力将穿入侧固定板3向缝合线2末端滑动,后移1个或数个齿突距离,从而使缝合伤口适当放松、缓解过高组织张力,避免组织坏死。利用同样方法,向伤口相对端依次缝合伤口。根据伤口长度,从凹槽32处可以截断固定板3,适当缩短或延长固定板3长度,以与缝合伤口相配合。
在另一个实例中,地质灾害导致房屋倒塌造成患者前臂开放性外伤并伴有骨折,伤后24时被搜救人员发现,患肢肿胀明显、伤口较深、失血过多伴休克症状,需立即妥善关闭伤口、制止出血,以挽救患者生命。首先尽可能暴露伤口深部组织,用大量双氧水、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清理伤口中的异物及失活组织,拿捏刃口缝合针1先穿透伤口的一侧可塑形固定板3,然后垂直皮肤表面进针并尽可能深的穿透伤口深部组织,穿出伤口对侧同时穿过另一块固定板3。随后牵拉刃口缝合针1、收紧缝合线2,分别收紧、固定伤口两侧固定板3于皮肤表面,确保两侧固定板3牢固锚定于组织表面。此时,缝合较深的带齿突缝合线2牵拉、收紧伤口深部组织,尽可能消除伤口内部空腔、确保组织对合紧密,具有良好的伤口止血作用和组织愈合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带齿突缝合线与可塑形固定板紧密咬合,能有效拉紧组织、锚定皮肤、防止缝合线滑动,并且不需打结、操作简捷,可快速关闭伤口、缝合组织;
2.伤口两侧的可塑形固定板,能够适应创伤组织的特定形状及皮肤表面曲度、保持与皮肤表面的良好接触,有效分散伤口两侧皮肤所承受的张力,并能通过调节固定板与缝合线齿突咬合以调整缝合松紧度,适用于肿胀组织的减张缝合;
3.刃口缝合针长度较长、尾部粗壮,能够直接拿捏缝合伤口,且其锋利刃口能在缝合结束后快速切断缝合线,所有缝合操作均不需使用额外手术器械,具有良好的携带性与可操作性。
使用实例仅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该领域内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创伤急救缝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刃口缝合针(1)、与刃口缝合针相连的带有齿突的缝合线(2)及用于贴附伤口两侧且能够塑形的固定板(3),固定板(3)通过缝合线(2)固定在伤口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急救缝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刃口缝合针(1)呈弧形,长度为3~6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创伤急救缝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刃口缝合针(1)的头部呈三棱锥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创伤急救缝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刃口缝合针(1)的中部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数个尖锐的锯齿,锯齿的外缘过度成为刃口(1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创伤急救缝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刃口缝合针(1)尾部呈圆柱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急救缝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2)上的齿突(22)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急救缝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包括若干连接在一起的固定片(31),每个固定片上预留有针孔(33),且相邻的固定片(31)之间预留有凹槽(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创伤急救缝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孔(33)的直径与刃口缝合针(1)、缝合线(2)的粗细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急救缝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呈长方体状,下表面与皮肤接触且下表面呈拱形,上表面呈水平状。
CN201520566176.3U 2015-07-30 2015-07-30 一种创伤急救缝合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14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66176.3U CN204814015U (zh) 2015-07-30 2015-07-30 一种创伤急救缝合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66176.3U CN204814015U (zh) 2015-07-30 2015-07-30 一种创伤急救缝合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14015U true CN204814015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71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6617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14015U (zh) 2015-07-30 2015-07-30 一种创伤急救缝合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1401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0931A (zh) * 2018-12-26 2019-03-19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一种美容缝合器械
CN113855125A (zh) * 2021-11-04 2021-12-3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一种快速皮肤缝合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0931A (zh) * 2018-12-26 2019-03-19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一种美容缝合器械
CN113855125A (zh) * 2021-11-04 2021-12-3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一种快速皮肤缝合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1739B (zh) 用于皮肤绷紧的装置
US20180303477A1 (en) Method of improving elasticity of tissue of living body
US7087060B2 (en) Methods for obtaining hemostasis of percutaneous wounds
WO2019128491A1 (zh) 手术网调节并固定张力的装置及其手术应用
JP2005532134A (ja) 形成組織を移動及び伸張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と方法
CN203369928U (zh) 皮肤牵张闭合器
KR102665937B1 (ko) 리프팅 장치
CN204814015U (zh) 一种创伤急救缝合系统
KR101396642B1 (ko) 매선 시술용 로프
US9687220B2 (en) Device for securing an object to a subject and wound closure
US20180317912A1 (en) Dual Action Surgical Thread
KR101751504B1 (ko) 피부 리프팅용 생분해 실 및 그 삽입키트
CN208851546U (zh) 一种半月板缝合器
KR102052356B1 (ko) 피부 리프팅 봉합사 삽입 캐뉼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6317770U (zh) 钩针拉杆式皮肤牵张闭合器
CN210990542U (zh) 一种外科护理用的止血装置
CN202015216U (zh) 一种宫颈圈套器
KR20140120720A (ko) 매선용 도구
CN210843624U (zh) 一种美容整形多维锯齿提升线
CN104116535A (zh) 带反向螺纹的缝合线
CN111658053A (zh) 一种止血扣
KR101344643B1 (ko) 매선용 도구
WO2019169901A1 (zh) 一种用于加强肌腱吻合口的肌腱防粘连膜
CN212415820U (zh) 一种止血扣及一种胸骨缝合组件
CN212661865U (zh) 一种带内衬板的止血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