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13183U - 功能茶杯 - Google Patents

功能茶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13183U
CN204813183U CN201520603270.1U CN201520603270U CN204813183U CN 204813183 U CN204813183 U CN 204813183U CN 201520603270 U CN201520603270 U CN 201520603270U CN 204813183 U CN204813183 U CN 204813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teacup
tealeaves
exhalant region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032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荣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GSHUI SANQIAN GOOD T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GSHUI SANQIAN GOOD T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GSHUI SANQIAN GOOD T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GSHUI SANQIAN GOOD TE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032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13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13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1318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功能茶杯,所述茶杯包括杯体连接件和杯体;所述杯体连接件与所述杯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杯体连接件包括出水板,所述出水板上具有多个出水孔;所述出水板朝向所述杯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位于多个所述出水孔之间。本实用新型中的茶杯能够避免泡开后的茶叶的吸附作用,使茶水顺利倒出。

Description

功能茶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涉及功能茶杯。
背景技术
茶杯作为常见的泡茶用品,通常由杯体和杯盖组成。某些情况下,杯体和杯盖之间还设置有密封部件,以便于用户随身携带。
现有技术中,茶杯的杯口处通常设置有滤茶网。用户在使用茶杯泡茶时,将茶叶放在茶杯内部,用户饮用茶水时,滤茶网能够过滤茶叶,使用户直接饮用到泡好的茶水。
现有技术中的茶杯在使用时,虽然可以利用滤茶网过滤茶叶,然而无法避免泡开后的茶叶吸附在滤茶网上,导致茶水无法顺利倒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功能茶杯,能够避免泡开后的茶叶的吸附作用,使茶水顺利倒出。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功能茶杯,所述茶杯包括杯体连接件和杯体;所述杯体连接件与所述杯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杯体连接件包括出水板,所述出水板上具有多个出水孔;
所述出水板朝向所述杯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位于多个所述出水孔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出水板包括第一出水区和第二出水区,所述第一出水区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尺寸的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区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尺寸的第二出水孔。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杯体连接件的内壁对应所述第一出水区处,设置有从所述第一出水区延伸至所述杯体连接件顶端的第一引流槽;
所述杯体连接件的内壁对应所述第二出水区处,设置有从所述第二出水区延伸至所述杯体连接件顶端的第二引流槽。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出水板朝向所述杯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伸入所述杯体内部预定长度的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一出水区和所述第二出水区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茶杯还包括茶叶槽;所述茶叶槽与所述杯体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伸入所述杯体内部;所述茶叶槽的外表面包括蜂窝孔状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茶叶槽与所述杯体连接件卡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茶杯还包括杯盖,所述杯体连接件与所述杯盖可拆卸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凸起的顶部包括曲面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杯体包括圆柱形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杯体包括保温杯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茶杯在使用时,将茶叶放置在杯体内。当使用者倒茶时,茶水通过出水板上的多个出水孔流出。多个出水孔之间的凸起可以支撑泡开后舒展的茶叶,在茶叶和出水板之间形成空隙,避免泡开后的茶叶的吸附作用,防止泡开后的茶叶吸附在出水板上,从而使杯体内的茶水顺利倒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功能茶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杯体连接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杯体连接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茶叶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茶叶槽与杯体连接件配合安装的剖面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茶叶槽与杯体连接件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杯体连接件1,杯体2,出水板3,凸起4,内螺纹结构5,第一出水孔6,第二出水孔7,第一引流槽8,第二引流槽9,挡板10,茶叶槽11,外螺纹结构12。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茶杯在使用时,无法避免泡开后的茶叶吸附在滤茶网上,导致茶水无法顺利倒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功能茶杯,能够避免泡开后的茶叶的吸附作用,使茶水顺利倒出。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参考图1所示的功能茶杯,该茶杯包括杯体连接件1和杯体2;杯体连接件1与杯体2可拆卸连接,杯体连接件1位于杯体2上方。参考图2所示的杯体连接件1,图2展示的是杯体连接件1的顶部结构,由图2可知,杯体连接件1包括出水板3,出水板3上具有多个出水孔。参考图3所示的杯体连接件1,图3展示的是杯体连接件1的底部结构,由图3可知,出水板3朝向杯体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起4,凸起4位于多个出水孔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茶杯在使用时,将茶叶放置在杯体2内。当使用者倒茶时,茶水通过出水板3上的多个出水孔流出。多个出水孔之间的凸起4可以支撑泡开后舒展的茶叶,在茶叶和出水板3之间形成空隙,避免泡开后的茶叶的吸附作用,防止泡开后的茶叶吸附在出水板3上,从而使杯体内的茶水顺利倒出。
参考图2所示的杯体连接件1,出水板3上的出水孔的形状优选为圆形。参考图3所示的杯体连接件1,凸起4为多个,均匀分布设置在多个出水孔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凸起4优选包括圆柱形结构,凸起4的顶部优选包括曲面结构,从而防止倒茶时戳破茶叶。
参考图3所示的杯体连接件1,杯体连接件1包括内螺纹结构5,杯体连接件1通过内螺纹结构5与杯体2可拆卸连接。相应地,在杯体2的顶端也设置有与内螺纹结构5配合的外螺纹结构。
参考图2所示的杯体连接件1,杯体连接件1的出水板3包括第一出水区和第二出水区,第一出水区上设置有第一尺寸的第一出水孔6;第二出水区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尺寸的第二出水孔7。
具体地,第一出水孔6规则的设置在第一出水区内,第二出水孔7规则的设置在第二出水区内。第一出水孔6的尺寸大于第二出水孔7的尺寸,因此第一出水区的出水流量大于第二出水区的出水流量。使用者在使用本实施例中的茶杯饮水时,使用者可以选择通过第一出水区饮水,或者通过第二出水区饮水,从而选择不同的水流速,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饮水需求。
本实施例中,设置尺寸不同的第一出水孔6和第二出水孔7能够控制使用者的饮水速度,避免使用者饮水过急将杯体内的水洒出。
参考图2所示的杯体连接件1,杯体连接件1的内壁对应第一出水区处,设置有从第一出水区延伸至杯体连接件1顶端的第一引流槽8;杯体连接件1的内壁对应第二出水区处,设置有从第二出水区延伸至杯体连接件1顶端的第二引流槽9。第一引流槽8和第二引流槽9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引流槽8和第二引流槽9对称设置。
当使用者通过第一出水区饮水时,可以使用第一引流槽8饮水,当使用者通过第二出水区饮水时,可以使用第二引流槽9饮水。设置第一引流槽8和第二引流槽9能够方便使用者饮水,控制杯体内的水的流出速度,避免使用者饮水过急将杯体内的水洒出。参考图2所示的杯体连接件1,本实施例中,第一引流槽8和第二引流槽9设置成曲面结构,方便茶杯的使用者利用其饮水。
参考图3所示的杯体连接件1,杯体连接件1的出水板3朝向杯体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伸入杯体2内部预定长度的挡板10,该挡板10位于第一出水区和第二出水区之间。
具体地,在第一出水区和第二出水区之间设置挡板10,挡板10伸入杯体内部预定长度,能够防止使用者在喝茶时茶杯倾斜的角度过大造成的茶水溢出。优选挡板10伸入杯体内部3至5厘米,在起到控制水流量的同时不影响正常饮水。优选挡板10为矩形挡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茶杯还包括茶叶槽11。参考图4所示的茶叶槽11,茶叶槽11的外表面包括蜂窝孔状结构,即茶叶槽11的四周和底面均为蜂窝孔状结构。参考图5所示的茶叶槽11与杯体连接件1配合安装的剖面结构,茶叶槽11与杯体连接件1可拆卸连接,从而固定在杯体连接件1的下方,伸入杯体2内部,供使用者泡茶。具体地,如图5所示,茶叶槽11与杯体连接件1的出水板3卡接,茶叶槽11伸入杯体内部。
本实施例中,将茶叶槽11的外表面设置为蜂窝孔状能够方便水流。使用如图4所示的茶叶槽11泡茶时,杯体内水位高时可以浸泡茶叶,杯体内水位低时可以将茶叶滤出,避免茶叶长时间浸泡而影响口感。
参考图6所示的茶叶槽11与杯体连接件1配合安装的结构,茶叶槽11固定在杯体连接件1的下方,伸入杯体2内部,供使用者泡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茶杯还包括杯盖,杯体连接件1与杯盖可拆卸连接。参考图2和图3所示的杯体连接件1,杯体连接件1通过顶端的外螺纹结构12与杯盖可拆卸连接。相应地,在杯盖上还设置有对应的内螺纹结构。
本实施例中,杯盖的结构可以根据生产需要任意选定,因此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杯体2包括圆柱形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杯体2包括保温杯体、普通杯体等多种形式。
本实施例中的杯盖、杯体、杯体连接件和茶叶槽均采用耐高温的安全食用级材料制作,保证饮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茶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茶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现有技术中的普通泡茶的茶杯,茶叶放入杯体后会沉入杯底部。茶叶经过高温长时间浸泡后,一方面会有一部分芳香油逸出,致使茶叶香味减少,另一方面会浸出过多的鞣酸和茶碱,致使茶水有苦涩味,在影响口感的同时丧失了部分营养成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茶杯在使用时,通过茶叶槽承装茶叶,能够防止茶叶沉入茶杯底部。茶叶槽的外表面设置为蜂窝孔状结构可以方便水流。当杯体内水位高时利用茶叶槽可以浸泡茶叶,当杯体内水位低时利用茶叶槽可以将茶叶滤出,防止茶叶长时间浸泡。
现有技术中的茶杯在使用时,泡开的茶叶会堵住杯口的滤网,导致茶水无法通常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杯体内的茶叶泡开舒展后,通过出水板上的多个凸起可以支撑泡开后舒展的茶叶,在茶叶和出水板之间形成空隙,从而避免泡开后的茶叶吸附在出水板上,使杯体内的茶水顺利倒出。
现有技术中的茶杯在使用时,无法控制出水的流量,饮用者稍不注意就会使茶水溢出茶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茶杯的出水板上设置有出水孔,能够控制茶水流出的速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者可以选择通过第一出水孔或者第二出水孔饮水,从而控制杯体内的水流量。通过设置在出水板内侧的挡板也能够起到控制杯体内的水流量的效果,避免使用者在喝茶时水杯倾斜的角度过大导致茶水溢出。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茶杯,这里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茶杯的使用方法。
如图1至6所示的茶杯,使用时,首先在杯体2内注入热水,接着在茶叶槽11内放置茶叶,其次将茶叶槽11与杯体连接件1卡接配合,然后将茶叶槽11放入杯体2内,并将杯体连接件1和杯体2螺纹连接,最后在杯体连接件1上盖上杯盖。
用户使用时,可以通过第一引流槽8或者第二引流槽9倒茶,从而有效控制茶水的流速,防止茶水溢出。
本实施例中的杯体连接件可以设置为通用尺寸,从而便于用户在不同的杯子中切换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茶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茶杯在使用时,通过茶叶槽承装茶叶,能够防止茶叶沉入茶杯底部。茶叶槽的外表面设置为蜂窝孔状结构可以方便水流。当杯体内水位高时利用茶叶槽可以浸泡茶叶,当杯体内水位低时利用茶叶槽可以将茶叶滤出,防止茶叶长时间浸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杯体内的茶叶泡开舒展后,通过出水板上的多个凸起可以支撑泡开后舒展的茶叶,在茶叶和出水板之间形成空隙,从而避免泡开后的茶叶吸附在出水板上,使杯体内的茶水顺利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茶杯的出水板上设置有出水孔,能够控制茶水流出的速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者可以选择通过第一出水孔或者第二出水孔饮水,从而控制杯体内的水流量。通过设置在出水板内侧的挡板也能够起到控制杯体内的水流量的效果,避免使用者在喝茶时水杯倾斜的角度过大导致茶水溢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功能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杯包括杯体连接件和杯体;所述杯体连接件与所述杯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杯体连接件包括出水板,所述出水板上具有多个出水孔;
所述出水板朝向所述杯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位于多个所述出水孔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板包括第一出水区和第二出水区,所述第一出水区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尺寸的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区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尺寸的第二出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连接件的内壁对应所述第一出水区处,设置有从所述第一出水区延伸至所述杯体连接件顶端的第一引流槽;
所述杯体连接件的内壁对应所述第二出水区处,设置有从所述第二出水区延伸至所述杯体连接件顶端的第二引流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板朝向所述杯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伸入所述杯体内部预定长度的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一出水区和所述第二出水区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杯还包括茶叶槽;所述茶叶槽与所述杯体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伸入所述杯体内部;所述茶叶槽的外表面包括蜂窝孔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槽与所述杯体连接件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杯还包括杯盖,所述杯体连接件与所述杯盖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顶部包括曲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包括圆柱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包括保温杯体。
CN201520603270.1U 2015-08-12 2015-08-12 功能茶杯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13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03270.1U CN204813183U (zh) 2015-08-12 2015-08-12 功能茶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03270.1U CN204813183U (zh) 2015-08-12 2015-08-12 功能茶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13183U true CN204813183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70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03270.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13183U (zh) 2015-08-12 2015-08-12 功能茶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131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4722A (zh) * 2015-08-12 2015-11-18 深圳市净水三千茗茶有限公司 功能茶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4722A (zh) * 2015-08-12 2015-11-18 深圳市净水三千茗茶有限公司 功能茶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4722A (zh) 功能茶杯
CN107157238A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泡茶装置
CN204813183U (zh) 功能茶杯
CN201135324Y (zh) 具茶、水分离功能的茶杯
CN207370458U (zh) 一种茶水分离的保温杯
CN201727258U (zh) 一种茶叶不怕浸泡的茶杯
TWM505900U (zh) 濾杯結構
CN204378697U (zh) 一种智能泡茶装置
CN204410376U (zh) 一种组合茶具
CN205180991U (zh) 茶杯
CN102805522B (zh) 一种水壶
CN204363591U (zh) 一种净水茶壶
CN205410665U (zh) 泡功夫茶的一次性纸杯
CN214157042U (zh) 一种可调节流速的咖啡冲漏
CN205094063U (zh) 一种带开关阀的泡茶杯
CN205197631U (zh) 泡茶器及饮茶容器
CN202665314U (zh) 设有过滤装置的热水瓶塞子
CN103271654A (zh) 新型多功能冲泡机
CN217565585U (zh) 漂浮茶仓水杯
CN101491407B (zh) 车载全自动泡茶旅行杯
CN103263186B (zh) 一种快速出水冲泡器
KR20130005318U (ko) 차를 우려내는 컵
CN209090668U (zh) 一种不会滴水的杯子
CN103979192B (zh) 一种纸盒饮料斟倒器
CN202277148U (zh) 一种具有下腔结构的茶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921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