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10321U - 双屏滑盖手机 - Google Patents

双屏滑盖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10321U
CN204810321U CN201520397292.7U CN201520397292U CN204810321U CN 204810321 U CN204810321 U CN 204810321U CN 201520397292 U CN201520397292 U CN 201520397292U CN 204810321 U CN204810321 U CN 2048103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phone body
display surface
splicing groove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9729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梦青
刘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9729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103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103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103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双屏滑盖手机包括第一手机本体和第二手机本体。第一手机本体和第二手机本体通过可伸缩的连接件和滑槽配合实现二者间的滑动连接,第一手机本体具有第一显示面和设有第一拼接槽的第一背面,第二手机本体具有第二背面和设有与第一拼接槽配合的第二拼接槽的第二显示面,第一手机本体滑动至第二手机本体的一侧,使第一拼接槽贴合在第二拼接槽上,使第一和第二显示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且连接件被压缩于第一手机本体的第一拼接槽和第二手机本体的第二拼接槽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双屏滑盖手机连接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Description

双屏滑盖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屏滑盖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不断发展,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手机的功能也在不断增加。手机不仅仅局限于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的功能,而且具有播放电视或者电影、游戏、手写操作、浏览网页等功能。用手机看电视或者看电影、浏览网页特别需要一个非常大的显示屏才能满足用户需要,因此手机逐步向着增大显示屏的方向发展。通常增大显示屏的办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设置上下两个显示屏,并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上下两个显示屏;当使用常规操作时将上下两个显示屏叠在一起,并用一个显示屏显示按键功能或者其他简单操作;当需要观看视频或者浏览网页时将上下两个显示屏展开,形成两个显示屏,并进行视频或者网页的显示。第二种是单纯的增加显示屏的长度和宽度,进而增加显示屏的尺寸大小。
对于第一种情况,连接上下两个显示屏的连接机构很复杂,不仅增加了手机制作难度,而且增加了手机的生产成本。对于第二种情况,随着显示屏的增大,其手机的整体长度和宽度以及机身的重量也相应的增大,在实际使用大屏手机时,由于机身只有一个显示屏幕,无法同时显示两个画面,因此不能进行画面对比;同时手机屏幕过大,携带时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双屏滑盖手机,具有两个显示屏,且连接两个显示屏的连接结构简单,降低了双屏滑盖手机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双屏滑盖手机,包括第一手机本体和设置在第一手机本体下方的第二手机本体。第一手机本体和第二手机本体之间通过可伸缩的连接件和滑槽配合实现第一手机本体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二手机本体上,第一手机本体具有第一显示面和与第一显示面相对的第一背面,第二手机本体具有第二显示面和与第二显示面相对的第二背面,第一背面的一侧设有第一拼接槽,第二显示面设有与第一拼接槽配合的第二拼接槽,第一手机本体滑动至第二手机本体的一侧,使第一拼接槽贴合在第二拼接槽上,并使第一显示面和第二显示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连接件被压缩于第一手机本体的第一拼接槽和第二手机本体的第二拼接槽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连接件设置在第一手机本体上,滑槽设置在第二手机本体上,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手机本体的第一拼接槽内,连接件的另一端嵌设在滑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手机本体的第二显示面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滑槽设置在非显示区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和连接在连接杆端部的卡块。连接杆远离卡块的端部连接在第一手机本体的第一拼接槽内,卡块设置在滑槽内,且连接杆能沿着连接杆的长度方向伸缩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手机本体具有连接于第一显示面左右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连接于第一显示面上下两侧的第一顶壁和第一底壁,第二手机本体具有连接于第二背面左右两侧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及连接于第二背面上下两侧的第二顶壁和第二底壁,第一拼接槽贯穿第一背面和第一侧壁,并沿着第一手机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顶壁和第一底壁,第二拼接槽贯穿第二显示面和第四侧壁,并沿着第二手机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二顶壁和第二底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手机本体的第一侧壁上设有透镜,透镜贴合连接在第一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手机本体具有连接于第一显示面左右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连接于第一显示面上下两侧的第一顶壁和第一底壁,第二手机本体具有连接于第二背面左右两侧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及连接于第二背面上下两侧的第二顶壁和第二底壁,第一拼接槽贯穿第一背面和第一顶壁,并沿着第一手机本体的宽度方向贯穿第一侧壁该第二侧壁,第二拼接槽贯穿第二显示面和第二底壁,并沿着第二手机本体的宽度方向贯穿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手机本体的第一顶壁上设有透镜,透镜贴合连接在第一顶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的双屏滑盖手机具有第一手机本体和第二手机本体,且第一手机本体和第二手机本体之间通过可伸缩的连接件和滑槽配合实现第一手机本体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二手机本体上,第一手机本体可滑动至第二手机本体的一侧,使第一拼接槽贴合在第二拼接槽上,此时第一显示面和第二显示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即双屏滑盖手机由一个显示屏拼接成了两个显示屏,增加了手机的显示面积和观看视角,使得浏览网页或者观看视频时更加方便;双屏滑盖手机能同时显示一个画面或者可以显示两个画面,能方便进行画面对比;而且,双屏滑盖手机在使用简单功能时第二手机本体设置在第一手机本体的下方,使得双屏滑盖手机能方便携带。此外,双屏滑盖手机具有两个显示屏,且连接两个显示屏的连接结构简单,降低了双屏滑盖手机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双屏滑盖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双屏滑盖手机沿Ⅱ-Ⅱ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双屏滑盖手机沿Ⅲ-Ⅲ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双屏滑盖手机的第一手机本体和第二手机本体的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双屏滑盖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双屏滑盖手机的第一手机本体和第二手机本体的拼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屏滑盖手机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如下: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双屏滑盖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双屏滑盖手机沿Ⅱ-Ⅱ线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1的双屏滑盖手机沿Ⅲ-Ⅲ线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双屏滑盖手机的第一手机本体和第二手机本体的拼接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双屏滑盖手机100包括第一手机本体110、第二手机本体120和信号线(图未示)。定义双屏滑盖手机100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X,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方向为第三方向Z。双屏滑盖手机100的第一手机本体110和第二手机本体12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第一手机本体110和第二手机本体120的宽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Y。
如图1-图4所示,第一手机本体110呈矩形,并具有第一显示面111和与第一显示面111平行相对的第一背面112以及围绕第一显示面111和第一背面112设置的第一侧壁113、第二侧壁114、第一顶壁115和第一底壁116。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4平行相对设置,并连接于第一显示面111的左右两侧(即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4的设置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第一手机本体110的第一顶壁115和第一底壁116平行相对设置,并连接于第一显示面111的上下两侧(即第一顶壁115和第一底壁116的设置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Y)。第一手机本体110的第一显示面111为触摸显示屏,第一显示面111可通过触摸进行功能的切换以及控制,例如切换画面显示功能、数字键盘显示功能、切换画面显示方向或者控制第二手机本体120的显示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手机本体110的第一背面112的一侧设有第一拼接槽117,第一拼接槽117贯穿第一背面112和第一侧壁113,并沿着第一方向X贯穿第一顶壁115和第一底壁116。第一手机本体110的第一拼接槽117的两端分别设有可伸缩的连接件118,连接件118包括连接杆118a和连接于连接杆118a端部的卡块118b,且连接杆118a远离卡块118b的端部固定连接在第一拼接槽117内。值得一提的是,连接件118的连接杆118a具有弹性作用,连接杆118a受力时能沿着第三方向Z收缩移动,消除作用力时能自动弹回连接杆118a原有长度(也就是说,连接件118的连接杆118a具有沿着第三方向Z伸缩移动的弹性作用)。第一手机本体110的第一侧壁113上设有透镜(图未示),且透镜贴合在第一侧壁113上,用于减小第一手机本体110与第二手机本体120拼接时的缝隙。在本实施例中,透镜可选用菲涅耳透镜。
如图1-图4所示,第二手机本体120呈矩形,并设置在第一手机本体110的正下方。第二手机本体120具有第二显示面121和与第二显示面121平行相对的第二背面122以及围绕第二显示面121和第二背面122设置的第三侧壁123、第四侧壁124、第二顶壁125和第二底壁126。其中,第三侧壁123和第四侧壁124平行相对设置,并连接于第二背面122的左右两侧(即第三侧壁123和第四侧壁124的设置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其中,第二顶壁125和第二底壁126平行相对设置,并连接于第二背面122的上下两侧(即第二顶壁125和第二底壁126的设置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Y)。第一手机主体设置在第二手机本体120正上方时,第一手机本体110的第一侧壁113与第二手机本体120的第三侧壁123、第二侧壁114与第四侧壁124、第一顶壁115与第二顶壁125和第一底壁116与第二底壁126位于双屏滑盖手机100的同一侧。第二手机本体120的第二显示面121包括显示区121a和围绕显示区121a设置的非显示区121b。第一显示面111的显示区121a为触摸显示屏,第二显示面121可通过触摸进行功能的切换以及控制,例如切换显示画面功能、显示数字键盘功能、切换画面显示方向或者控制第一手机本体110的显示功能,也就是说,第一手机本体110的第一显示面111与第二手机本体120的第二显示面121之间的功能可相互切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手机本体120的第二显示面121设有与第一拼接槽117配合的第二拼接槽127,第二拼接槽127贯穿第二显示面121和第四侧壁124,并沿着第一方向X贯穿第二顶壁125和第二底壁126。第二手机本体120的第二显示面121沿着第一方向X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一条滑槽128,且两条滑槽128沿着第二方向Y设置在非显示区121b内。第一手机本体110的连接件118的卡块118b嵌设在第二手机本体120的滑槽128内实现第一手机本体110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二手机本体120上。
当第一手机本体110沿着第二方向Y滑动至第二手机本体120的一侧,并使第一拼接槽117和第二拼接槽127相互贴合时,第一手机本体110的第一显示面111和第二手机本体120的第二显示面121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此时连接件118的连接杆118a受到压力作用而收缩。如图1所示,第一拼接槽117与第二拼接槽127相互错开设置,例如第一拼接槽117设置在第一手机本体110的左侧,第二拼接槽127设置在第二手机本体110的右侧,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拼接槽117可设置在第一手机本体110的右侧,第二拼接槽127设置在第二手机本体110的左侧。当第一拼接槽117设置在第一手机本体110的左侧,第二拼接槽127设置在第二手机本体110的右侧时,第一手机本体110能在第二手机本体120上沿着从左到右的方向滑动;当第一拼接槽117设置在第一手机本体110的右侧,第二拼接槽127设置在第二手机本体110的左侧时,第一手机本体110能在第二手机本体120上沿着从右到左的方向滑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手机本体110与第二手机本体120拼接后,第一手机本体110的第一拼接槽117与第二手机本体120的第二拼接槽127的拼接处沿着第三方向Z的厚度之和等于第一手机本体110的沿着第三方向Z的厚度或者等于第二手机本体120的沿着第三方向Z的厚度。值得一提的是,连接件118也可设置在第二手机本体120上,滑槽128也可设置在第一手机本体110上,只要使第一手机本体110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二手机本体120上即可。
信号线用于连通第一手机本体110和第二手机本体120的信号电路,使第一手机本体110的第一显示面111和第二手机本体120的第二显示面121的显示区121a的画面显示同步(即两个显示屏显示一个画面)或者使第一显示面111和第二显示面121的显示区121a内分别显示两个画面。信号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信号线的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在靠近第一侧壁113的第一手机本体110内,使第一连接端与第一手机本体110的内部电路板或者电路连接。信号线的第二连接端可移动连接在靠近第四侧壁124的第二手机本体120内,使第二连接端与第二手机本体120的内部电路板或者电路连接。信号线的第二连接端能沿着第二方向Y在第二手机本体120内移动,且第二连接端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手机本体110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第一手机本体110在第二手机本体120上沿着第二方向Y向着靠近第四侧壁124滑动时,信号线的第二连接端从第四侧壁124处沿着第二方向Y从第四侧壁124处向着靠近第三侧壁123的方向移动。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双屏滑盖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双屏滑盖手机的第一手机本体和第二手机本体的拼接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双屏滑盖手机10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双屏滑盖手机100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第一手机本体110与第二手机本体120之间的连接件118和滑槽128’的设置位置不同,从而使第一手机本体110在第二手机本体120上的滑动方向不同。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手机本体110的第一背面112的一侧设有第一拼接槽117’,第一拼接槽117’贯穿第一背面112和第一顶壁115,并沿着第二方向Y贯穿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4。第一手机本体110的第一拼接槽117’的两端分别设有可伸缩的连接件118,连接件118包括连接杆118a和连接于连接杆118a端部的卡块118b,且连接杆118a远离卡块118b的端部固定连接在第一拼接槽117’内。值得一提的是,连接件118的连接杆118a具有弹性作用,连接杆118a受力时能沿着第三方向Z收缩移动,消除作用力时能弹回连接杆118a原有的长度(也就是说,连接件118的连接杆118a具有沿着第三方向Z伸缩移动的弹性作用)。第一手机本体110的第一顶壁115上设有透镜(图未示),且透镜贴合在第一顶壁115上,用于减小第一手机本体110与第二手机本体120拼接时的缝隙。在本实施例中,透镜可选用菲涅耳透镜。
第二手机本体120的第二显示面121上设有配合第一拼接槽117’的第二拼接槽127’,第二拼接槽127’贯穿第二显示面121和第二底壁126,并沿着第二方向Y贯穿第三侧壁123和第四侧壁124。第二手机本体120的第二显示面121沿着第二方向Y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条滑槽128’,且两条滑槽128’沿着第一方向X设置在非显示区121b内。第一手机本体110的连接件118的卡块118b嵌设在第二手机本体120的滑槽128’内实现第一手机本体110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二手机本体120上。当第一手机本体110沿着第一方向X滑动至第二手机本体120的一侧,并使第一拼接槽117’和第二拼接槽127’相互贴合时,第一手机本体110的第一显示面111和第二手机本体120的第二显示面121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此时连接件118的连接杆118a受到压力作用而收缩。如图5所示,第一拼接槽117’与第二拼接槽127’相互错开设置,例如第一拼接槽117’设置在第一手机本体110的上侧,第二拼接槽127’设置在第二手机本体110的下侧,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拼接槽117’可设置在第一手机本体110的下侧,第二拼接槽127’设置在第二手机本体110的上侧。当第一拼接槽117’设置在第一手机本体110的上侧,第二拼接槽127’设置在第二手机本体110的下侧时,第一手机本体110能在第二手机本体120上沿着从上到下的方向滑动;当第一拼接槽117’设置在第一手机本体110的下侧,第二拼接槽127’设置在第二手机本体110的上侧时,第一手机本体110能在第二手机本体120上沿着从下到上的方向滑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手机本体110与第二手机本体120拼接后,第一手机本体110的第一拼接槽117’与第二手机本体120的第二拼接槽127’拼接处沿着第三方向Z的厚度之和等于第一手机本体110的沿着第三方向Z的厚度或者等于第二手机本体120的沿着第三方向Z的厚度。值得一提的是,连接件118也可设置在第二手机本体120上,滑槽128’也可设置在第一手机本体110上,只要使第一手机本体110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二手机本体120上即可。
本实施例中的信号线用于连通第一手机本体110和第二手机本体120的信号电路,使第一手机本体110的第一显示面111和第二手机本体120的第二显示面121的显示区121a的画面显示同步(即两个显示屏显示一个画面)或者使第一显示面111和第二显示面121的显示区121a内分别显示两个画面。信号线的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在靠近第一顶壁115的第一手机本体110内,使第一连接端与第一手机本体110的内部电路板或者电路连接。信号线的第二连接端可移动连接在靠近第二底壁126的第二手机本体120内,使第二连接端与第二手机本体120的内部电路板或者电路连接。信号线的第二连接端能沿着第一方向X在第二手机本体120内移动,且第二连接端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手机本体110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第一手机本体110沿着第一方向X向着靠近第二底壁126时,信号线的第二连接端沿着第一方向X从第二底壁126处向着靠近第二顶壁125的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双屏滑盖手机100、100’具有第一手机本体110和第二手机本体120,且第一手机本体110和第二手机本体120之间通过可伸缩的连接件118和滑槽128、128’配合实现第一手机本体110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二手机本体120上,第一手机本体110可滑动至第二手机本体120的一侧,使第一拼接槽117、117’贴合在第二拼接槽127、127’上,此时第一显示面111和第二显示面121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即双屏滑盖手机100、100’由一个显示屏拼接成了两个显示屏,增加了手机的显示面积和观看视角,使得浏览网页或者观看视频时更加方便;双屏滑盖手机100、100’能同时显示一个画面或者可以显示两个画面,能方便进行画面对比;双屏滑盖手机100、100’在使用简单功能时第二手机本体120设置在第一手机本体110的下方,使得双屏滑盖手机100、100’能方便携带。本实用新型的双屏滑盖手机100、100’连接两个显示屏的连接结构很简单(例如是通过连接件118和滑槽128、128’配合连接两个显示屏),大大的降低了双屏滑盖手机100、100’的生产成本。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8)

1.一种双屏滑盖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手机本体和设置在该第一手机本体下方的第二手机本体,该第一手机本体和该第二手机本体之间通过可伸缩的连接件和滑槽配合实现该第一手机本体可滑动地连接在该第二手机本体上,该第一手机本体具有第一显示面和与该第一显示面相对的第一背面,该第二手机本体具有第二显示面和与该第二显示面相对的第二背面,该第一背面的一侧设有第一拼接槽,该第二显示面设有与该第一拼接槽配合的第二拼接槽,该第一手机本体滑动至该第二手机本体的一侧,使该第一拼接槽贴合在该第二拼接槽上,并使该第一显示面和该第二显示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该连接件被压缩于该第一手机本体的第一拼接槽和该第二手机本体的第二拼接槽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滑盖手机,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设置在该第一手机本体上,该滑槽设置在该第二手机本体上,该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在该第一手机本体的第一拼接槽内,该连接件的另一端嵌设在该滑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屏滑盖手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手机本体的第二显示面包括显示区和围绕该显示区的非显示区,该滑槽设置在该非显示区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屏滑盖手机,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包括连接杆和连接在该连接杆端部的卡块,该连接杆远离该卡块的端部连接在该第一手机本体的第一拼接槽内,该卡块设置在该滑槽内,且该连接杆能沿着该连接杆的长度方向伸缩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滑盖手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手机本体具有连接于该第一显示面左右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显示面上下两侧的第一顶壁和第一底壁,该第二手机本体具有连接于该第二背面左右两侧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及连接于该第二背面上下两侧的第二顶壁和第二底壁,该第一拼接槽贯穿该第一背面和第一侧壁,并沿着该第一手机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该第一顶壁和该第一底壁,该第二拼接槽贯穿该第二显示面和该第四侧壁,并沿着该第二手机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该第二顶壁和该第二底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屏滑盖手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手机本体的第一侧壁上设有透镜,该透镜贴合连接在该第一侧壁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滑盖手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手机本体具有连接于该第一显示面左右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显示面上下两侧的第一顶壁和第一底壁,该第二手机本体具有连接于该第二背面左右两侧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及连接于该第二背面上下两侧的第二顶壁和第二底壁,该第一拼接槽贯穿该第一背面和该第一顶壁,并沿着该第一手机本体的宽度方向贯穿该第一侧壁和该第二侧壁,该第二拼接槽贯穿该第二显示面和该第二底壁,并沿着该第二手机本体的宽度方向贯穿该第三侧壁和该第四侧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屏滑盖手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手机本体的第一顶壁上设有透镜,该透镜贴合连接在该第一顶壁上。
CN201520397292.7U 2015-06-10 2015-06-10 双屏滑盖手机 Active CN2048103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7292.7U CN204810321U (zh) 2015-06-10 2015-06-10 双屏滑盖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7292.7U CN204810321U (zh) 2015-06-10 2015-06-10 双屏滑盖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10321U true CN204810321U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95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97292.7U Active CN204810321U (zh) 2015-06-10 2015-06-10 双屏滑盖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1032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7592A (zh) * 2016-11-29 2017-03-22 国网河南伊川县供电公司 一种电力可视化智能辅助掌上电脑
WO2018133433A1 (zh) * 2017-01-20 2018-07-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终端
CN109062326A (zh) * 2018-06-29 2018-12-2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显示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7592A (zh) * 2016-11-29 2017-03-22 国网河南伊川县供电公司 一种电力可视化智能辅助掌上电脑
WO2018133433A1 (zh) * 2017-01-20 2018-07-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终端
CN109062326A (zh) * 2018-06-29 2018-12-2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显示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67012U (zh) 双屏互动手机
CN111385390A (zh) 曲面屏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CN201657082U (zh) 一种双屏触控手机
CN103763409A (zh) 一种双卷轴三倍屏式手机视频显示器
EP2378746A3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initiation using a touch screen display
CN204810321U (zh) 双屏滑盖手机
CN202979051U (zh) 一种触屏手机
CN104049720A (zh) 电子设备和用于其的显示方法
CN203278901U (zh) 一种三屏折叠式多功能智能手机
CN103763431A (zh) 具有可穿戴设备的移动终端及其可穿戴设备
CN103701966A (zh) 一种双面屏手机
CN104679467A (zh) 一种显示模式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545339A (zh) 一种手机的多屏幕拼接组合方法
CN102014269A (zh) 视频通话显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780796A (zh) 屏幕可折叠的手机
CN203883882U (zh) 一种双面屏手机
CN104112417A (zh) 一种投影方法及系统
CN204102025U (zh) 具有投影屏的笔记本电脑
KR101524921B1 (ko)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접이 방법
CN104020564A (zh) 基于移动设备的可折叠头戴式显示装置及其可折叠基板
CN102622199A (zh) 终端分屏显示装置
CN201167340Y (zh) 一种具有外置大显示屏的手机
CN203119977U (zh) 便携式折叠显示屏
CN104698664A (zh) 具有触摸屏的lcd液晶显示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203911989U (zh) 一种双屏直板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301,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Kunshan Longteng Au Optronics Co

Address before: 215301 No.1 Longteng Road,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Longteng Optronic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