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06698U - 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 - Google Patents

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06698U
CN204806698U CN201520208242.XU CN201520208242U CN204806698U CN 204806698 U CN204806698 U CN 204806698U CN 201520208242 U CN201520208242 U CN 201520208242U CN 204806698 U CN204806698 U CN 2048066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cumulative
burner hearth
heat
inj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0824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畅
刘旸
王颖
王刚
Original Assignee
Liu Chang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 Chang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 Chang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0824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066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066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066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属光磁电互补真空超导传热技术新领域。该反应炉从冷水补给到热水外供,包括由供水机泵串连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曲面柱槽式聚光镜和供水盘管组成的立式盘管炉、真空聚能喷射器用真空炉排与储热炉膛密封连通组成的真空超导相变炉、从真空聚能喷射器中间密封盘旋通过的球形盘管炉所集成的十炉共沸、处处叠加聚能、环环倍效放大的高效换热阵列,其中,真空聚能喷射器聚焦点设置随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转动的聚光镜;供水机泵通过供水盘管与供热四通直接短路循环制热或供热四通开路直接汇流外供,为后续全天候热电冷联用提供0碳无霾的高温热动力工质。

Description

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属光磁电互补真空超导传热技术新领域。
背景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经三次工业革命的洗礼,地球上的人类已从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进入邀游太空、搏击深海、计算机玩转大千世界的几乎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的高度文明、高度发展、空前进步的新纪元。但人类高度工业化文明也陷入难以自拔的资源危机和生态灾难。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灾难肆虐;不可再生资源的滥采滥用造成植被荒芜、地表沙化、雾霾弥漫,形成病菌温床、健康杀手。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以发展速度的几何级数深度恶化!
面对人类深陷的“能源、气候和环保”危机,现代科学应对乏力,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用节能减排、限行、禁建疲于应付,而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又与“节限措施”背道而驰,举一役焉能安天下,人类似乎已经走上了自生自灭的不归路。
面对自我需求和自我发展难以制衡的矛盾,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我们的地球母亲已经“发烧”了;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说:“200年后人类将毁灭,因为人类的贪婪和无知”。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人类在科学理论和实用技术上不实现一次继往开来的跨越,从而发现拯救环境和生态灾难的“良方”,人类将不得不吞食自酿的苦果。联合国世界末日之钟己几次指向了午夜0点,警示人们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绿色能源,才能遏制地球环境的持续恶化,绝不能等人类自己毁灭自己!
其实,浩瀚宇宙,茫茫银河,真应该叹服自然造化,八大行星各行其道,却不偏不倚地把地球安排在离太阳15×107Km的黄金轨道上,使之无时无刻不在廉价沐浴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否则稍有偏差,人类都将葬身火海或冰窟。更叹服亲密的伙伴-太阳,它不停地进行热核聚变反应,其核心温度高达156×105℃,表面温度6000℃,并每秒钟向宇宙空间辐射约386×1026J的能量,虽遥遥无垠,地球表面仍能接收到其中22亿分之一的辐射能量,仅此22亿分之一,就相当于太阳每年无偿馈送给地球1亿座100亿度电的核电厂,较之地球上所有生物加化石能源的总和,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丰富绿色能源。正是由于太阳辐射到地球的光和热,才有了地球万物的休养生息,才有了人类的智慧和文明。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太阳。随着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人类开发利用太阳能方兴未艾。从古老的“削冰为圆,举以向日,以艾于后承其真影则得火”原始聚光镜的发明,到现代各式各样太阳能热水器遍及千家万户,从光伏发电不断创新提升,到太阳能热发电急剧上规模,当今世界,太阳能照明、太阳能汽车、太阳能游艇、太阳能飞机日新月异,光伏发电已成为人类探索外太空奥秘—人造卫星的主要动力源。
尽管太阳能开发利用有着极其诱人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全人类开发利用的总和,较之人类的能源需求差之甚远。著名美国华裔科学家朱棣文博士经论证后说:“即使全用太阳能发电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所需的面积也不过才占全部海洋面积2.3%”。如此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对开发利用太阳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
对如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自然馈赠,为什么开发利用却如此少得可怜?究其原因:
一是太阳能能流密度低,需要大面积光学反射装置和接收装置;
二是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效率低,年太阳能净发电效率不超过15%;
三是太阳能供应不连续、不稳定。
上述三点制约都需要在系统中增加庞大的聚能、接受、蓄热装置和管路系统,导致太阳能热发电投资成本是天然气电站投资成本的7倍。在两者价格体系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难以冲破利益的诱惑,形成商业化开发规模。也许总有一天,当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殆尽,人类才洒下悔恨的热泪,返过头来花血本开发太阳能资源,但为时已晚,哭也来不及了。因此,只有尽早攻克低成本、可连续、高效率的高效聚能和热电转化技术瓶颈,才能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社会化、规模化、商业化发展。
设想到发明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人类的社会实践不乏突出的发明和创新,但缺乏独辟蹊径的集成和优化,因此,需靠灵感将精华搭建起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登天之梯。
首先,“死亡射线”试验引起连锁式聚能反应
美国19岁青年EricJacqmain在普通42英寸卫星信号接收盘上黏满5800多块小玻璃镜面,其“聚焦光斑”可达3000-3600℃,该温度远远超出自然界中大部分物体的熔点,足以点燃木柴、煮沸石块、熔化钢铁、瞬间摧毁任何有机材料,被称为“死亡射线”。
对“聚焦光斑”进一步研究表明:一个直径1m,面积0.78m2,温度在2000℃左右的太阳能聚焦光斑,其光热发电量可供2万户人家使用1年。即使将光斑直径缩小为20cm,面积314cm2,温度在300-400℃之间,也可以安装相当于6kw左右的太阳能聚光电池,年发电量在14000kwh左右,可以解决近10个家庭的日常用电。
基于“死亡射线”试验和“聚焦光斑”理论研究,三维群焦共聚“聚能光球”技术石破天惊,一具球形真空相变超导聚能反应炉,轻而易举可获得直径≥1m的聚能光球,其聚焦面积A=4πR2=31400cm2,体积V=4/3πR3=523598cm3,聚焦温度≥2000℃,参照上述理论,足可以解决一座10万户小型城市的热电冷联用,这就攻克了制约有光照条件太阳能利用成本高的技术瓶颈。
第二,对电磁感应的多向思维创新了光磁电互补高效制热的诀窍
1831年英国自学成才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了感应电流,揭示了改变能源走势的电磁感应定律:导体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线圈所切割的磁力线数量。并由此引发了以“电”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既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线圈所切割的磁力线数量,多向思维而行之,将多个高速旋转磁场轴向叠置去切割多个闭合导体,而且闭合导体采用通电瞬间即达1000℃高温的“速热金属”,就构成了叠加聚能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发电装置,其制热效果会大幅度飙升,这又攻克了无光照条件太阳能供应不连续光磁电互补全天候制热的技术制约瓶颈。
第三,超分子化学和模板效应开辟了高效聚能反应的新途径
20世纪6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的C.J.在研究烯烃聚合催化剂时意外发生偶联反应,由此发展出一门“超分子化学”,并与美国化学家C.J.Cram和法国化学家J.M.Lehn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超分子有别于超高分子量分子和大分子,有其独特神奇的化学结构,如18-冠-6,其中冠字前的数字是组成冠醚的碳原子和氧原子总数,冠字后的数字是氧原子的个数,其分子立体结构象一个冠,所以叫“冠醚”。它由6个氧原子和12个碳原子构成一个“腔”,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氧原子层,下层为碳原子层,在下层的每一个碳原子上还有用共价键结合的两个氢核,共24个氢核,腔中还有一个钾离子与之配伍,其分子式为C12H24O6-K,结构式如下:
正是由于超分子独特的化学结构,它具有超强的催化作用一“化学活性”,还具有自组织作用以及操纵电子、光子和核子的作用等。而将多个小原子核合成一个大原子核,化学反应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叫模板效应,就是若要生成某种化合物,先在反应槽内加入那种化合物,那么,生成那种化合物的反应速度会加快。超分子超强的化学活性和核活性在模板效应作用下,为实现原子核分离、配位、聚合创造了条件,从而发生“类冷核聚变反应”释放大量的热量,为太阳能高效开发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由上述聚能光球技术突破、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发电创新、超分子化合物模板效应“类冷核聚变反应”,使低成本、可连续、高效率开发利用太阳能梦想成真,由此,困扰人类全天候热、电、冷联用的技术难题迎刃而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聚能光斑高倍放大技术创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三维群焦共聚形成聚能光球,激发真空相变、真空超导叠加聚能,辅之以光磁电互补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发电制热和超分子化合物模板效应“类冷核聚变反应”倍效放大技术,构成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实现处处叠加聚能、环环倍效放大的高效换热,为后续采暖、洗浴、饮用、发电、制冷全天候热电冷联用提供0碳无霾的高温热动力工质。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术语及机理
①.单镜点聚焦形成聚能光斑
单一聚光镜为平面点聚焦,形成的光斑称聚能光斑,同一采光面积聚光镜,其聚能光斑温度与光斑半径的平方成反比,其数学表达式为:T=tr2/R2,因而,形成温度更高的工业级聚能光斑,需大幅度、高成本加大聚光镜面积。
②.单面线性聚焦形成立体聚能光带
线性菲涅尔聚光镜和槽式聚光镜为线性条带状聚焦,必然沿被聚焦管路轴向受光面形成弧面立体聚能光带,受热面积大大增加。
③.线性腹背双焦共聚形成立体聚能光柱
在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受阳面腹背双向组合式设置线性菲涅尔聚光镜和槽式聚光镜,必然沿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轴向聚焦面形成双焦共聚叠加聚能的两弧面立体聚能光柱,其受热面积倍效增加。
④.三维群焦共聚形成立体聚能光球
在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周边三维组合式设置透射光聚光釜群和反射光碟式聚光镜群,必然围绕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形成三维群焦共聚立体聚能光球,其球体表面受光面积A=4πr2,体积V=4/3πr3,其加热效果几何级数倍增。
⑤.纳米管光漏斗大面积自动聚集光子形成聚光烈焰
几何尺寸减小到纳米级的聚光材料(1nm=1×10-9m),表面原子数比例达到约90%以上,原子几乎全部集中到纳米粒子的表面,导致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的核外电子表面能急剧提高,化学活性膨胀式增强。用纳米材料制成的纳米管光漏斗可形成触须,以更小但更强大的光电板,使触须更大面积地自动聚集光子,形成聚光烈焰以获得更大的光热或光电效应。
⑥.纳米反光膜或透光膜面积可大幅度减小,而聚光强度却大幅度提高
工业级聚光镜要获得高强度聚能光斑,需加大单镜聚光面积。目前世界在乌兹别克安装的最大定日镜面积为3020m2,聚光镜面积1840m2,功率700Kw,焦点温度3000℃,其占地面积和空间体积相当于15层楼;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的聚光镜聚光强度甚至已达自然光照的60000倍,这给制造成本、占地面积、抗击风载、安装和维护都带来难以克服的致命困难。上述几何尺寸减小到纳米级的聚光材料,表面原子数比例达到约90%以上,原子几乎全部集中到纳米粒子的表面,导致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的核外电子表面能急剧提高,化学活性膨胀式增强。该种材料具有奇异的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可形成聚集光子的触须,因此,可用纳米材料制成纳米反光膜或透光膜,取代常规聚光镜的玻璃镜面或有机材料制成的膜镜面,以更小但更强大的透光膜或反光膜,使触须更大面积地自动聚集光子,形成聚光烈焰以获得更大的光热效应。
⑦.非成像大角度免跟踪太阳能聚光镜
区别于光学成像的常规透射光聚光镜和反射光聚光镜,非成像大角度太阳能聚光镜在保证总体传递效率的前提下,实现较大的入射角和出射角,无论是折射式还是折反射式聚光镜,均可同时实现静态接受和高倍聚光两种功能,克服了常规聚光镜的实时跟踪、聚光比小和不易拆装的缺点,不失为聚光技术的另一优选。
⑧.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
以聚光镜聚焦点为圆心,以焦距为半径设置随日光旋转水平自旋轨道,以聚焦点为轨迹设置随日光入射角同步垂直自仰合机构,单板机接受传感器最佳聚光强度信号,指令上述机构协调联动,实现双轴同步跟踪最佳聚焦。
⑨.真空相变
液体受热沸腾会发生液态到汽态的相变,在常压下,水的相变体积比骤增1250倍,在真空环境,受真空度影响,水的相变汽化热体积比会>>1250倍。
⑩.真空超导传热
在真空环境,热阻趋近于0,传热速度骤然加快,试验证明为铜传热速度的1300倍,技术界通称为真空超导传热。
真空聚能喷射器
喷射器为球形全密闭真空,其上部密封焊接放射状真空炉排,内充真空容积5-10%超导工质,加热端聚焦点设置高倍聚光镜。高倍聚光镜三维群焦共聚形成的≥2000℃立体聚能光球激发管内微量超导工质瞬间汽化,产生≥1250倍相变汽化热,通过放射状真空炉排以≥1300倍铜的传热速度喷向冷凝端实现真空超导循环换热,类似于多管火焰喷射器喷射看得见的火焰,不同的是真空管束喷射的热能不可见,只能用测温仪器监测。真空聚能喷射器也可设计为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
超导工质
在真空管中,以蒸馏水为母液,加入一定比例低沸点、高热容量的导热介质如氨、甲醇,理化反应增强剂如硝酸钾、重铬酸钾,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共沸,激发剧烈理化反应,释放大量汽化潜热,由于真空无热阻,传热速度极快,上述配方流体称为超导工质。根据用热需求,可分低温超导工质、中温超导工质、高温超导工质。
强磁体环
轴向叠置,径向充磁,按N、S极性相间偶数排列的若干瓦形强磁体组合环,可数倍增加强磁场磁力线数量,提高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发电制热量。
速热金属
该种金属不同于耐高温的白炽灯钨丝,它保留了白炽灯金属耐高热不易熔化的特性,由多种电热特性优异的金属纳米微粒制成速热金属。纳米金属很重要的特性之一是表面效应,当粒径降到1nm时,原子以≥90%的比例几乎全部集中到纳米粒子表面,导致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的核外电子表面能急剧提高,化学活性膨胀式增强。当该种金属通电时,较小的电流立即激发表面能很高的原子化学活性,发生剧烈理化反应,瞬间产生≥1000℃高温。
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
根据焦耳定律,电流做功产生的热量Q=I2Rt,即纯电阻电路电流做功全部用来发热。因此,在上述强磁体环内转子的磁力线影响范围,采用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发电,较小电流就会瞬间产生≥1000℃高温,制热效果显著提高。
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发电
工业级太阳能制热装置配备供水泵,利用泵的射流压力,流经上述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强磁体环轴端的叶轮,会带动强磁体环转子高速切割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发电,再辅之以辅助电机,大大提高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发电制热效果。
超分子
超分子不是指超高分子量分子,也不是指大分子,它是由多个具有某种功能的分子通过共价连接、静电吸引、共轭效应等有序结合、自组装成具有特异性能的聚合系统,完成单一分子难以完成的功能的复合分子,它具有极强的化学活性和核活性,可以实现核键分离、配位、聚合,从而发生“类冷核聚变反应”,释放大量热能。
模板效应
将多个小原子核合成一个大原子核,生成某种化合物,先在反应槽内加入那种化合物,那么,生成那种化合物的反应速度会加快,化学反应中的这一亲和现象叫模板效应。其反应的实质是模板剂可以调整分子结构来达到电荷匹配,在分子结构中产生扩展的或中断的笼来改变分子周围的局部构架曲率和电荷密度去迎合模板剂的需求。
类冷核聚变反应
核能有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
裂变能是重元素(如铀、钍等)的原子核在分裂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原子弹爆炸和目前世界上所有核电站利用的都是核裂变能。
聚变能是由质量小的原子(如氘或氚)在5×107-10×107℃高温和高压下原子核互相聚合释放的巨大能量,是比裂变能更巨大的能量,其能量释放的巨大程度爱因斯坦发明了奠定原子能理论基础的质能方程:E=mc2
据测算,地球上仅海水中蕴藏的核聚变能可供人类使用100亿年以上。但除了靠原子弹爆炸产生高温引爆的氢弹爆炸属热核聚变能,受控热核聚变人类至今还难以掌控,被科学家称为“是一项比登月还要困难得多的科学工程”。转而在相对低温和常压下用更普通的设备,将多个轻原子核聚合成一个重原子核的“低能核聚变反应”,并伴随能量释放,这种被称为“瓶子里的太阳”-“冷核聚变”(ColdFusion)大胆设想,挑战传统物理学和化学理论,但一旦实现突破,便意味着人类将拥有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劳永逸清洁能源。目前世界各国虽苦苦探索,但在学术界颇受争议,被讥讽为“伪科学”。
1987年超分子研究获得重大突破,美国和法国三位化学家为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它的反应能级虽不能与热核聚变反应匹敌,但确实存在原子核分离、配位、聚合反应,并伴随能量释放,因此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超分子在模板效应下的原子核分离、配位、聚合、分子结构重组化学反应,采用“类冷核聚变反应”的概念加以区别。
超导磁流体和磁流体发电
在外置绕组的真空管中充装真空容积5-10%的配方流体,由于真空热阻趋近于0,在加热条件下配方流体发生高能理化反应,释放汽化潜热传热速度极快,配方流体称为超导工质。如果配方流体中加入磁性增强剂,形成顺磁性强磁场,则称为超导磁流体。
在普通水中加入适量重水(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和含有超分子冠醚18-冠-6模板剂的培养液,根据模板效应原理,反应液中磁性较强的氢、氧原子核等都与各自的外围电子分离,处于等离子状态,并与重水中的氘核、模板剂中的氚核、氦核按各自的有序磁势重新配位、聚合,形成磁流体。在磁流体中加入磁性铁离子,会形成顺磁性很强的磁场,磁流体受热汽液相变,沿真空管中螺旋导流槽高速旋转对流换热,将切割外置绕组发电制热。
异旋相消,同旋相涨
流体力学有个重要的现象叫异旋相消,同旋相涨,亦即:旋转方向相反的漩涡由于作用力互相抵消,旋转运动会越来越弱,直至二者完全相溶;旋转方向相同的漩涡由于作用力同向叠加,旋转运动会越来越强,如果不考虑摩擦,旋转运动会持续进行,直至无穷大。宏观上是流体的旋转,微观上则是流体分子、原子的互相碰撞、切割、摩擦生热的运动过程。
无序湍流热动力漩涡
在加热炉某处首先制造强加热条件,必然使该处首先沸腾,形成无序湍流热动力漩涡,导致周边冷流体向热动力漩涡靠近,热动力漩涡热流体向周边扩散,按异旋相消,同旋相涨的原理,无需外加额外动力,整个容器内形成上下左右不同层次的水平和垂直竖向流对流循环换热网,不断加快制热过程。
聚能反应
所述的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具备下列聚能反应过程:
三维群焦共聚形成立体聚能光球将20-60℃自然光照聚焦到≥2000℃;
真空聚能喷射器内超导工质受热汽液相变,产生≥1250倍相变汽化热;
真空聚能喷射器内热阻趋近于0,传热速度≥1300倍铜的传热速度;
真空聚能喷射器内超导工质受高热剧烈理化反应,释放大量汽化潜热;
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发电,产生≥1000℃高温预热补给水;
超分子化合物模板效应产生”类冷核聚变反应”,释放大量汽化潜热;
超导磁流体发电为装置提供额外电源;
聚能反应炉经来水、进水、出水五次叠加加热,实现倍效放大效果。
十炉共沸、梯次加热、叠加聚能
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外供热水经10台聚能反应炉叠加加热:
供水机泵带动2台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为来水预热;
曲面柱槽式聚光镜加热2台立式盘管炉对补给水二次高强度预热;
3台球形真空超导相变炉与储热炉膛预热水超高强度真空超导换热;
3台球形盘管炉为供热管线超高强度加热。
上述10炉共沸,梯次加热,处处叠加聚能,环环倍效放大,燃烧的是≥2000℃的聚能阳光,产生的是≥1250倍的相变汽化热,诱发的是≥1300倍铜的传热速度,为后续全天候热电冷联用提供0碳无霾的高温热动力工质。
光磁电互补全天候连续制热
为克服太阳能供应不连续的制约,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设置2套备用装置,即供水机泵带动2台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真空聚能喷射器内置速热金属电热棒,双保险实现了无光照条件的全天候连续制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所述的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从冷水补给到热水外供,包括由供水机泵8串连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9、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和供水盘管6组成的立式盘管炉、真空聚能喷射器用真空炉排与储热炉膛密封连通组成的真空超导相变炉、从真空聚能喷射器中间密封盘旋通过的球形盘管炉所集成的十炉共沸、处处叠加聚能、环环倍效放大的高效换热阵列,其中,真空聚能喷射器聚焦点设置随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双轴聚焦的聚光镜;供水机泵8通过供水盘管6与供热四通14直接短路循环制热或供热四通14开路直接汇流外供,为后续全天候热电冷联用提供0碳无霾的高温热动力工质。
所述的储热炉膛为外包防腐保温层或双层夹心保温衬层的密闭容器,主体结构由向阳面支架支撑,其结构类型至少为以下两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图1所示的卧式储热炉膛4,炉膛上部中段设置人孔盖2,一侧设置定压放汽阀1或安全阀,两侧错位设置回水阀3,回水阀3进口管设置形成垂直竖向对流换热网的舌形喷嘴;炉膛两端弧形封头中部设置对接法兰,一侧设置液位、压力、温度诸参数传感器远传接口;炉膛两端弧形封头下部两侧错位设置补水阀,补水阀进口管设置形成水平环流换热网的舌形喷嘴;炉膛下部设置连接供热四通阀14的供热管线10;炉膛内腔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密集设置形成垂直对流换热网的放射状真空炉排5或立式真空炉排17,放射状真空炉排5或立式真空炉排17与炉膛外真空聚能喷射器密封连通;
第二种为图3所示的塔架支撑的球形储热炉膛24,球体上部两侧分别设置安全阀和避雷针22,中段设置人孔法兰,法兰盘底部设置浮子液位计23;球体背阳面设置爬梯、护栏;球体下部向阳面两支架供水盘管6入口同向设置形成水平环流换热网的舌形喷嘴;球体下部设置连接供热四通阀14的供热管线10;球体内腔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密集设置形成垂直竖向对流换热网的放射状真空炉排5,放射状真空炉排5与球体外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密封连通。
所述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9包括非导磁有机管壳或非导磁无机双层保温管壳和内置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发电装置,其中双层保温管壳30为内置绝热层的密闭双层空心管,或内充超导工质的双层真空管,其上部设置辅助电机27和一至多个供热阀28,下部底面和侧面设置进水射流阀35;内置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发电装置为单级或多级强磁磁化、射流激荡、旋转磁场切割闭合导体发电制热、真空管超导工质快速换热四合一腔体,腔体内以带射流通道的空心轴34为中心,自上而下设置永磁非接触联轴器29、由轴承固定的带射流孔的上射流固定套31、强磁体环32、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33、下射流固定套和空心轴34下端固定的叶轮36,其中强磁体环32为轴向叠置,径向充磁,按N、S极相间偶数排列的若干瓦形强磁体组合环;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33为高阻、耐热、非导磁闭合导体,装配气隙0.5-1.5mm,装配层数1-6层,其结构形式为以下四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同轴单组或多组轴向套装的速热金属同心管,管壁上对称开形成闭合导体的直长缝或斜长缝,管与管之间互相绝缘或并联;
第二种为同轴单组或多组轴向套装的速热金属同心管,管壁上对称开形成闭合导体的针状电晕放电锥尖或锯齿状电弧放电锥尖,管与管之间互相绝缘或并联;
第三种为对称速热金属真空管闭合鼠笼,管内充装低温快速启动,并以汽化、蒸发、凝结、回流方式与管外射流流体快速循环换热的超导工质;
第四种为对称偶数组速热金属闭合导条。
所述的立式盘管炉包括储热炉膛向阳面两支架上单向设置的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或线性菲涅尔聚光镜、或腹背双向组合设置的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和线性菲涅尔聚光镜、其聚焦点盘旋通过的供水盘管6,上述单面线性聚焦聚光镜形成立体聚能光带或腹背双焦共聚形成立体聚能光柱加热供水盘管6,并通过与供水盘管6连通的供水机泵8为储热炉膛补充预热水。
所述的球形盘管炉包括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从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中间密封盘旋通过的供热管线10,以及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聚焦点周边三维组合式设置的反射光碟式聚光镜12和透射光聚光釜13或聚光镜群,各聚光镜三维群焦共聚形成立体聚能光球以辐射、传导方式炙烤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的超导工质16,炽热超导工质16进而以传导方式加热供热管线10。
所述的真空超导相变炉包括以真空聚能喷射器为功能核心,用真空炉排与其密封连通的储热炉膛、其内腔充装的超导工质16以及其聚焦点设置的聚光镜,其结构形式至少为以下五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图1所示的球形真空超导相变炉,其卧式储热炉膛4用三组或多组放射状真空炉排5密封连通炉膛外的三具或多具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炉膛内放射状真空炉排5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倾斜向上放射状密集排列,其中靠中部一组放射状真空炉排5设置加热条件强于两端各组的短管网,首先形成高强度的无序湍流热动力漩涡,与两端各组相对较弱的无序热动力漩涡异旋相消,同旋相涨,形成上下左右不同层次的水平和垂直竖向流循环换热网;炉膛外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腔充装超导工质16并内置速热金属电热棒21,供热管线10从其中间密封盘旋通过,其聚焦点周边三维组合式设置随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转动的反射光碟式聚光镜12和透射光聚光釜13或聚光镜群,形成三维群焦共聚立体聚能光球,激发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超导工质16瞬间真空相变,实现与卧式储热炉膛4内的预热水超高强度超导循环换热;
第二种为管式真空超导相变炉,其卧式储热炉膛4用立式真空炉排17密封连通炉膛外的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炉膛内立式真空炉排17沿卧式储热炉膛4轴向和径向垂直密集排列,形成垂直竖向流循环换热网;炉膛外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内腔充装超导工质16并内置速热金属电热棒21,其聚焦点单向设置线性菲涅尔聚光镜18或横置槽式聚光镜19,形成聚能光带,或腹背双向组合式设置线性菲涅尔聚光镜18和横置槽式聚光镜19,形成腹背双焦共聚立体聚能光柱,激发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内超导工质16瞬间真空相变,实现与卧式储热炉膛内4的预热水超高强度超导循环换热;
第三种为图2所示的球形和管式真空超导相变组合炉,其中:
卧式储热炉膛4两端用二组或多组放射状真空炉排5密封连通炉膛外的二具或多具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炉膛内放射状真空炉排5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倾斜向上放射状密集排列,形成高强度无序湍流热动力漩涡,导致上下左右不同层次水平和垂直竖向流对流循环换热网;炉膛外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腔充装超导工质16并内置速热金属电热棒21,供热管线10从其中间密封盘旋通过,其聚焦点周边三维组合式设置随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转动的反射光碟式聚光镜12和透射光聚光釜13或聚光镜群,形成三维群焦共聚立体聚能光球,激发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超导工质16瞬间真空相变,实现与卧式储热炉膛4内的预热水超高强度超导循环换热;
卧式储热炉膛4中部用立式真空炉排17密封连通炉膛外的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炉膛内立式真空炉排17沿卧式储热炉膛4轴向和径向垂直密集排列,形成低强度无序湍流热动力漩涡,导致上下左右不同层次水平和垂直竖向流对流循环换热网;整个炉膛内高强度和低强度无序湍流热动力漩涡异旋相消,同旋相涨,不断加剧制热过程;炉膛外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内腔充装超导工质16并内置速效电热棒21,其聚焦点单向设置线性菲涅尔聚光镜18或横置槽式聚光镜19,形成聚能光带,或腹背双向组合式设置线性菲涅尔聚光镜18和横置槽式聚光镜19,形成腹背双焦共聚立体聚能光柱,激发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内超导工质16瞬间真空相变,实现与卧式储热炉膛4内的预热水超高强度超导循环换热;
第四种为图3所示的塔式双球聚能真空超导相变多功能炉,其球形储热炉膛24由三柱或四柱塔式支架支撑,向阳面两支架底部设置供水机泵8和与之串联的单组或多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9;向阳面两支架上单向设置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或线性菲涅尔聚光镜,或腹背双向设置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和线性菲涅尔聚光镜,上述聚光镜聚焦点设置供水盘管6,与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9串连并连通球形储热炉膛24;球形储热炉膛24用三组或多组放射状真空炉排5密封连通炉膛外的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炉膛内放射状真空炉排5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倾斜向上放射状密集排列,形成垂直竖向流循环换热网;密封连通球形储热炉膛24与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的放射状真空炉排5裸露部位设置绕组25;供热管线10从放射状真空炉排5中间通过并从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中间密封盘旋通过,连接供热四通阀14;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腔充装超导磁流体26并内置速热金属电热棒21,其聚焦点周边三维组合式设置随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转动的反射光碟式聚光镜12和透射光聚光釜13或聚光镜群,上述部件和管路构成塔式双球聚能真空超导相变多功能炉整体构架,实现七炉共沸五环节加热汇流外供;
第五种为在上述四种类型的基础上,通过卧式储热炉膛4两端的对接法兰,串联或并联多具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与球形盘管炉、立式盘管炉、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9优化集成,组成超大规模制热、发电、制冷除碳灭霾环形或矩形阵列,净化和养护地球环境。
所述的塔式双球聚能真空超导相变多功能炉为七炉共沸多功能炉,从冷水进口到热水出口五个环节倍效加热流程依次连接顺序是:
第一,置于向阳面两支架底部的供水机泵8串联单组或多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构成的聚能电热炉,为供水盘管来水第一次预热;
第二,置于向阳面两支架上单向设置的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或线性菲涅尔聚光镜,或腹背双向设置的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和线性菲涅尔聚光镜及上述聚光镜聚焦点的供水盘管6构成立式盘管炉,与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9串连,为球形储热炉膛24补给水进行第二次预热;
第三,球形储热炉膛24用放射状真空炉排5密封连通炉膛外的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炉膛内放射状真空炉排5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倾斜向上放射状密集排列,形成垂直竖向流循环换热网;炉膛外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腔充装超导磁流体26并内置速热金属电热棒21,其聚焦点周边三维组合式设置随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转动的反射光碟式聚光镜12和透射光聚光釜13或聚光镜群,构成真空超导相变炉,各聚光镜三维群焦共聚形成立体聚能光球,激发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超导磁流体26瞬间真空相变,以真空相变汽化热、真空超导、超导磁流体26类冷核聚变反应对球形储炉膛内24的预热水第三次三效超高强度超导循环换热;
第四,密封连通球形储热炉膛24与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的放射状真空炉排5裸露部位设置绕组25,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腔超导磁流体26沿腔内设置的螺旋导流槽旋流喷射,切割外置绕组25发电;供热管线10从密集排列的放射状真空炉排5中间通过,构成立式辐射炉,被超导磁流体26发电热量和放射状真空炉排5辐射热第四次双效加热;
第五,供热管线10从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中间密封盘旋通过构成球形盘管炉,被炉内超导磁流体26真空相变汽化热和类冷核聚变反应释放的热能第五次双效加热,为后续全天候热电冷联用提供0碳无霾的高温热动力工质。
所述的随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转动的聚光镜为高倍聚光镜,其结构形式为多镜群焦共聚组合方式,其结构形式为以下六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在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周边三维组合式设置透射光聚光釜13和反射光碟式聚光镜12或聚光镜群,形成群焦共聚立体聚能光球;
第二种为在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受阳面腹背双向组合式设置线性菲涅尔聚光镜18和横置槽式聚光镜19,形成腹背双焦共聚立体聚能光柱;
第三种为在储热炉膛向阳面两支座竖向设置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或线性菲涅尔聚光镜,形成单面线性聚焦立体聚能光带;
第四种为在常规聚光镜构架基础上,将聚光镜面设置为纳米反光膜或透光膜聚光镜面,利用纳米膜形成的触须更大面积地自动聚集光子,以更小但更强大的透光膜或反光膜聚光镜面,形成聚光烈焰;
第五种为在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聚焦点周边、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向阳面腹背双向和储热炉膛向阳面两支座设置纳米管光漏斗,利用纳米管光漏斗形成的触须,以更小但更强大的光电板,更大面积地自动聚集光子形成聚光烈焰;
第六种为在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聚焦点周边、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向阳面腹背双向和储热炉膛向阳面两支座设置大入射角和出射角、静态受光和高倍聚光两种功能兼备的非成像大角度太阳能聚光镜,克服常规聚光镜的实时跟踪、聚光比小和不易拆装的不足。
所述的超导工质16为真空聚能喷射器内被聚能阳光激发产生真空相变、真空超导传热和高能理化反应的配方流体,其配方包括蒸馏水,低沸点大热容量传热介质乙醇、氨,理化反应加强剂硝酸钾、重铬酸钾及防腐剂,上述配方流体受热后首先低沸点大热容量传热介质瞬间汽化,引发配方流体共沸,产生高能理化反应加剧真空超导传热。
所述的超导磁流体26为真空聚能喷射器内被聚能阳光激发产生真空相变、真空超导传热和磁流体发电及类冷核聚变反应的高能配方流体,其配方包括反应母液水,初始启动培养液重水、冠醚18-冠-6、钾离子和模板介质氘核、氦3核、氚核、氦6核,顺磁强化剂铁离子,上述配方流体受热后产生汽液相变,引发磁流体发电及类冷核聚变反应,超高强度加剧真空超导传热。
所述的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包括以聚光镜聚焦点为圆心,以焦距为半径随日光水平旋转的自旋轨道,以聚焦点为轨迹随日光入射角同步垂直自仰合机构和为单板机传送信号的最佳聚光强度传感器,单板机接受传感器最佳聚光强度信号,指令上述机构协调联动,实现双轴同步跟踪最佳聚焦。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十炉共沸、叠加聚能、光磁电互补连续制热的优势,为后续采暖、洗浴、饮用、发电、制冷提供0碳无霾高温热动力工质,开创大型阵列化太阳能全天候热电冷联用的里程碑。
附图说明(相同的部件只在图1中做了标注)
图1为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球形和管式真空超导相变组合炉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塔式双球聚能真空超导相变多功能炉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压放汽阀;2.人孔盖;3.回水阀;4.卧式储热炉膛;5.放射状真空炉排;6.供水盘管;7.曲面柱槽式聚光镜;8.供水机泵;9.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10.供热管线;11.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2.反射光碟式聚光镜;13.透射光聚光釜;14.供热四通阀;15.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6.超导工质;17.立式真空炉排;18.线性菲涅尔聚光镜;19.横置槽式聚光镜;20.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1.速热金属电热棒;22.避雷针;23.浮子液位计;24.球形储热炉膛;25.绕组;26.超导磁流体;27.辅助电机;28.供热阀;29.永磁非接触联轴器;30.管壳;31.射流固定套;32.强磁体环;33.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34.空心轴;35.进水射流阀;36.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案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从冷水补给到热水外供,包括由供水机泵8串连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9、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和供水盘管6组成的立式盘管炉、真空聚能喷射器用真空炉排与储热炉膛密封连通组成的真空超导相变炉、从真空聚能喷射器中间密封盘旋通过的球形盘管炉所集成的十炉共沸、处处叠加聚能、环环倍效放大的高效换热阵列,其中,真空聚能喷射器聚焦点设置随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转动的聚光镜;供水机泵8通过供水盘管6与供热四通14直接短路循环制热或供热四通14开路直接汇流外供,为后续全天候热电冷联用提供0碳无霾的高温热动力工质。
所述的储热炉膛为外包防腐保温层或双层夹心保温衬层的密闭容器,主体结构由向阳面支架支撑,其结构为图1所示的卧式储热炉膛4,炉膛上部中段设置人孔盖2,一侧设置定压放汽阀1或安全阀,两侧错位设置回水阀3,回水阀3进口管设置形成垂直竖向对流换热网的舌形喷嘴;炉膛两端弧形封头中部设置对接法兰,一侧设置液位、压力、温度诸参数传感器远传接口;炉膛两端弧形封头下部两侧错位设置补水阀,补水阀进口管设置形成水平环流换热网的舌形喷嘴;炉膛下部设置连接供热四通阀14的供热管线10;炉膛内腔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密集设置形成垂直对流换热网的放射状真空炉排5或立式真空炉排17,放射状真空炉排5或立式真空炉排17与炉膛外真空聚能喷射器密封连通。
所述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9包括非导磁有机管壳或非导磁无机双层保温管壳和内置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发电装置,其中双层保温管壳30为内置绝热层的密闭双层空心管,或内充超导工质的双层真空管,其上部设置辅助电机27和一至多个供热阀28,下部底面和侧面设置进水射流阀35;内置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发电装置为单级或多级强磁磁化、射流激荡、旋转磁场切割闭合导体发电制热、真空管超导工质快速换热四合一腔体,腔体内以带射流通道的空心轴34为中心,自上而下设置永磁非接触联轴器29、由轴承固定的带射流孔的上射流固定套31、强磁体环32、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33、下射流固定套和空心轴34下端固定的叶轮36,其中强磁体环32为轴向叠置,径向充磁,按N、S极相间偶数排列的若干瓦形强磁体组合环;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33为高阻、耐热、非导磁闭合导体,装配气隙0.5-1.5mm,装配层数1-6层,其结构形式为以下四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同轴单组或多组轴向套装的速热金属同心管,管壁上对称开形成闭合导体的直长缝或斜长缝,管与管之间互相绝缘或并联;
第二种为同轴单组或多组轴向套装的速热金属同心管,管壁上对称开形成闭合导体的针状电晕放电锥尖或锯齿状电弧放电锥尖,管与管之间互相绝缘或并联;
第三种为对称速热金属真空管闭合鼠笼,管内充装低温快速启动,并以汽化、蒸发、凝结、回流方式与管外射流流体快速循环换热的超导工质;
第四种为对称偶数组速热金属闭合导条。
所述的立式盘管炉包括储热炉膛向阳面两支架上单向设置的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或线性菲涅尔聚光镜、或腹背双向组合设置的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和线性菲涅尔聚光镜、其聚焦点盘旋通过的供水盘管6,上述单面线性聚焦聚光镜形成立体聚能光带或腹背双焦共聚形成立体聚能光柱加热供水盘管6,并通过与供水盘管6连通的供水机泵8为储热炉膛补充预热水。
所述的球形盘管炉包括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从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中间密封盘旋通过的供热管线10,以及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聚焦点周边三维组合式设置的反射光碟式聚光镜12和透射光聚光釜13或聚光镜群,各聚光镜三维群焦共聚形成立体聚能光球以辐射、传导方式炙烤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的超导工质16,炽热超导工质16进而以传导方式加热供热管线10。
所述的真空超导相变炉包括以真空聚能喷射器为功能核心,用真空炉排与其密封连通的储热炉膛、其内腔充装的超导工质16以及其聚焦点设置的聚光镜,其结构形式至少为图1所示的球形真空超导相变炉,其卧式储热炉膛4用三组或多组放射状真空炉排5密封连通炉膛外的三具或多具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炉膛内放射状真空炉排5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倾斜向上放射状密集排列,其中靠中部一组放射状真空炉排5设置加热条件强于两端各组的短管网,首先形成高强度的无序湍流热动力漩涡,与两端各组相对较弱的无序湍流热动力漩涡异旋相消,同旋相涨,形成上下左右不同层次的水平和垂直竖向流循环换热网;炉膛外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腔充装超导工质16并内置速热金属电热棒21,供热管线10从其中间密封盘旋通过,其聚焦点周边三维组合式设置随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转动的反射光碟式聚光镜12和透射光聚光釜13或聚光镜群,形成三维群焦共聚立体聚能光球,激发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超导工质16瞬间真空相变,实现与卧式储热炉膛4内的预热水超高强度超导循环换热。
所述的随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转动的聚光镜为高倍聚光镜,其结构形式为多镜群焦共聚组合方式,其结构形式为以下六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在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周边三维组合式设置透射光聚光釜13和反射光碟式聚光镜12或聚光镜群,形成群焦共聚立体聚能光球;
第二种为在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受阳面腹背双向组合式设置线性菲涅尔聚光镜18和横置槽式聚光镜19,形成腹背双焦共聚立体聚能光柱;
第三种为在储热炉膛向阳面两支座竖向设置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或线性菲涅尔聚光镜,形成单面线性聚焦立体聚能光带;
第四种为在常规聚光镜构架基础上,将聚光镜面设置为纳米反光膜或透光膜聚光镜面,利用纳米膜形成的触须更大面积地自动聚集光子,以更小但更强大的透光膜或反光膜聚光镜面,形成聚光烈焰;
第五种为在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聚焦点周边、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向阳面腹背双向和储热炉膛向阳面两支座设置纳米管光漏斗,利用纳米管光漏斗形成的触须,以更小但更强大的光电板,更大面积地自动聚集光子形成聚光烈焰;
第六种为在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聚焦点周边、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向阳面腹背双向和储热炉膛向阳面两支座设置大入射角和出射角、静态受光和高倍聚光两种功能兼备的非成像大角度太阳能聚光镜,克服常规聚光镜的实时跟踪、聚光比小和不易拆装的不足。
所述的超导工质16为真空聚能喷射器内被聚能阳光激发产生真空相变、真空超导传热和高能理化反应的配方流体,其配方包括蒸馏水,低沸点大热容量传热介质乙醇、氨,理化反应加强剂硝酸钾、重铬酸钾及防腐剂,上述配方流体受热后首先低沸点大热容量传热介质瞬间汽化,引发配方流体共沸,产生高能理化反应加剧真空超导传热。
所述的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包括以聚光镜聚焦点为圆心,以焦距为半径随日光水平旋转的自旋轨道,以聚焦点为轨迹随日光入射角同步垂直自仰合机构和为单板机传送信号的最佳聚光强度传感器,单板机接受传感器最佳聚光强度信号,指令上述机构协调联动,实现双轴同步跟踪最佳聚焦。
所述的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设计参数为:
储热炉膛:容积1000m3,直径∮4000mm,装置长度80m;
球形真空超导相变炉:三组并列;
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直径:∮2000mm;
透射光聚光釜面积:28m2
反射光碟式聚光镜面积:28m2
制热功率:5MW。
实施方案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实施方案同实施方案1,只是将制热功率做了压缩,并将三组球形真空超导相变炉并列设置调整为二组球形和一组管式真空超导相变炉并列设置,具体调整为:
所述的真空超导相变炉包括以真空聚能喷射器为功能核心,用真空炉排与其密封连通的储热炉膛、其内腔充装的超导工质16以及其聚焦点设置的聚光镜,其结构形式为图2所示的球形和管式真空超导相变组合炉,其中:
卧式储热炉膛4两端用二组或多组放射状真空炉排5密封连通炉膛外的二具或多具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炉膛内放射状真空炉排5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倾斜向上放射状密集排列,形成高强度无序湍流热动力漩涡,导致上下左右不同层次水平和垂直竖向流对流循环换热网;炉膛外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腔充装超导工质16并内置速热金属电热棒21,供热管线10从其中间密封盘旋通过,其聚焦点周边三维组合式设置随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转动的反射光碟式聚光镜12和透射光聚光釜13或聚光镜群,形成三维群焦共聚立体聚能光球,激发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超导工质16瞬间真空相变,实现与卧式储热炉膛4内的预热水超高强度超导循环换热;
卧式储热炉膛4中部用立式真空炉排17密封连通炉膛外的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炉膛内立式真空炉排17沿卧式储热炉膛4轴向和径向垂直密集排列,形成低强度无序湍流热动力漩涡,导致上下左右不同层次水平和垂直竖向流对流循环换热网;整个炉膛内高强度和低强度无序湍流热动力漩涡异旋相消,同旋相涨,不断加剧制热过程;炉膛外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内腔充装超导工质16并内置速效电热棒21,其聚焦点单向设置线性菲涅尔聚光镜18或横置槽式聚光镜19,形成聚能光带,或腹背双向组合式设置线性菲涅尔聚光镜18和横置槽式聚光镜19,形成腹背双焦共聚立体聚能光柱,激发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内超导工质16瞬间真空相变,实现与卧式储热炉膛4内的预热水超高强度超导循环换热。
所述的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设计参数为:
储热炉膛:容积500m2,直径∮3000mm,装置长度80m;
真空超导相变炉:二组球形和一组管式真空超导相变炉并列;
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直径:∮1500mm;
透射光聚光釜面积:20m2
反射光碟式聚光镜面积:20m2
制热功率:2.5MW。
实施方案3: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实施方案同实施方案1,但将制热功率做了较大压缩,整机结构调整为塔式双球聚能真空超导相变多功能炉,具体调整为:
所述的球形储热炉膛24上部两侧分别设置安全阀和避雷针22,中段设置人孔法兰,法兰盘底部设置浮子液位计23;球体背阳面设置爬梯、护栏;球体下部向阳面两支架供水盘管6入口同向设置形成水平环流换热网的舌形喷嘴。
所述的塔式双球聚能真空超导相变多功能炉,其球形储热炉膛24由三柱或四柱塔式支架支撑,向阳面两支架底部设置供水机泵8和与之串联的单组或多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9;向阳面两支架上单向设置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或线性菲涅尔聚光镜,或腹背双向设置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和线性菲涅尔聚光镜,上述聚光镜聚焦点设置供水盘管6,与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9串连并连通球形储热炉膛24;球形储热炉膛24用三组或多组放射状真空炉排5密封连通炉膛外的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炉膛内放射状真空炉排5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倾斜向上放射状密集排列,形成垂直竖向流循环换热网;密封连通球形储热炉膛24与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的放射状真空炉排5裸露部位设置绕组25;供热管线10从放射状真空炉排5中间通过并从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中间密封盘旋通过,连接供热四通阀14;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腔充装超导磁流体26并内置速热金属电热棒21,其聚焦点周边三维组合式设置随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转动的反射光碟式聚光镜12和透射光聚光釜13或聚光镜群,上述部件和管路构成塔式双球聚能真空超导相变多功能炉整体构架,实现七炉共沸五环节加热汇流外供。
所述的塔式双球聚能真空超导相变多功能炉为七炉共沸多功能炉,从冷水进口到热水出口五个环节倍效加热流程依次连接顺序是:
第一,置于向阳面两支架底部的供水机泵8串联单组或多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构成的聚能电热炉,为供水盘管来水第一次预热;
第二,置于向阳面两支架上单向设置的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或线性菲涅尔聚光镜,或腹背双向设置的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和线性菲涅尔聚光镜及上述聚光镜聚焦点的供水盘管6构成立式盘管炉,与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9串连,为球形储热炉膛24补给水进行第二次预热;
第三,球形储热炉膛24用放射状真空炉排5密封连通炉膛外的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炉膛内放射状真空炉排5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倾斜向上放射状密集排列,形成垂直竖向流循环换热网;炉膛外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腔充装超导磁流体26并内置速热金属电热棒21,其聚焦点周边三维组合式设置随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转动的反射光碟式聚光镜12和透射光聚光釜13或聚光镜群,构成真空超导相变炉,各聚光镜三维群焦共聚形成立体聚能光球,激发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超导磁流体26瞬间真空相变,以真空相变汽化热、真空超导、超导磁流体26类冷核聚变反应对球形储炉膛内24的预热水第三次三效超高强度超导循环换热;
第四,密封连通球形储热炉膛24与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的放射状真空炉排5裸露部位设置绕组25,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腔超导磁流体26沿腔内设置的螺旋导流槽旋流喷射,切割外置绕组25发电;供热管线10从密集排列的放射状真空炉排5中间通过,构成立式辐射炉,被超导磁流体26发电热量和放射状真空炉排5辐射热第四次双效加热;
第五,供热管线10从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中间密封盘旋通过构成球形盘管炉,被炉内超导磁流体26真空相变汽化热和类冷核聚变反应释放的热能第五次双效加热,为后续全天候热电冷联用提供0碳无霾的高温热动力工质。
所述的超导磁流体26为真空聚能喷射器内被聚能阳光激发产生真空相变、真空超导传热和磁流体发电及类冷核聚变反应的高能配方流体,其配方包括反应母液水,初始启动培养液重水、冠醚18-冠-6、钾离子和模板介质氘核、氦3核、氚核、氦6核,顺磁强化剂铁离子,上述配方流体受热后产生汽液相变,引发磁流体发电及类冷核聚变反应,超高强度加剧真空超导传热。
所述的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设计参数为:
储热炉膛:容积300m3,球体直径∮8600mm,装置高度30m;
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直径:∮1500mm;
透射光聚光釜面积:20m2
反射光碟式聚光镜面积:20m2
制热功率:800KW。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十炉共沸、叠加聚能、光磁电互补连续制热的优势,为后续采暖、洗浴、饮用、发电、制冷全天候提供0碳无霾高温热动力工质,开创大型阵列化太阳能热电冷联用的里程碑。
上述3例实施方案,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适合球形真空超导相变炉、球形和管式真空超导相变组合炉、塔式双球聚能真空超导相变多功能炉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的配置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方案的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范围内提出的各种雷同或相似变化方案,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其特征在于:该反应炉从冷水补给到热水外供,包括由供水机泵(8)串连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9)、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和供水盘管(6)组成的立式盘管炉、真空聚能喷射器用真空炉排与储热炉膛密封连通组成的真空超导相变炉、从真空聚能喷射器中间密封盘旋通过的球形盘管炉所集成的十炉共沸、处处叠加聚能、环环倍效放大的高效换热阵列,其中,真空聚能喷射器聚焦点设置随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转动的聚光镜;供水机泵(8)通过供水盘管(6)与供热四通(14)直接短路循环制热或供热四通(14)开路直接汇流外供,为后续全天候热电冷联用提供0碳无霾的高温热动力工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热炉膛为外包防腐保温层或双层夹心保温衬层的密闭容器,主体结构由向阳面支架支撑,其结构类型至少为以下两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卧式储热炉膛(4),炉膛上部中段设置人孔盖(2),一侧设置定压放汽阀(1)或安全阀,两侧错位设置回水阀(3),回水阀(3)进口管设置形成垂直竖向对流换热网的舌形喷嘴;炉膛两端弧形封头中部设置对接法兰,一侧设置液位、压力、温度诸参数传感器远传接口;炉膛两端弧形封头下部两侧错位设置补水阀,补水阀进口管设置形成水平环流换热网的舌形喷嘴;炉膛下部设置连接供热四通阀(14)的供热管线(10);炉膛内腔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密集设置形成垂直对流换热网的放射状真空炉排(5)或立式真空炉排(17),放射状真空炉排(5)或立式真空炉排(17)与炉膛外真空聚能喷射器密封连通;
第二种为塔架支撑的球形储热炉膛(24),球体上部两侧分别设置安全阀和避雷针(22),中段设置人孔法兰,法兰盘底部设置浮子液位计(23);球体背阳面设置爬梯、护栏;球体下部向阳面两支架供水盘管(6)入口同向设置形成水平环流换热网的舌形喷嘴;球体下部设置连接供热四通阀(14)的供热管线(10);球体内腔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密集设置形成垂直竖向对流换热网的放射状真空炉排(5),放射状真空炉排(5)与球体外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密封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9)包括非导磁有机管壳或非导磁无机双层保温管壳和内置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发电装置,其中双层保温管壳(30)为内置绝热层的密闭双层空心管,或内充超导工质的双层真空管,其上部设置辅助电机(27)和一至多个供热阀(28),下部底面和侧面设置进水射流阀(35);内置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发电装置为单级或多级强磁磁化、射流激荡、旋转磁场切割闭合导体发电制热、真空管超导工质快速换热四合一腔体,腔体内以带射流通道的空心轴(34)为中心,自上而下设置永磁非接触联轴器(29)、由轴承固定的带射流孔的上射流固定套(31)、强磁体环(32)、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33)、下射流固定套和空心轴(34)下端固定的叶轮(36),其中强磁体环(32)为轴向叠置,径向充磁,按N、S极相间偶数排列的若干瓦形强磁体组合环;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33)为高阻、耐热、非导磁闭合导体,装配气隙0.5-1.5mm,装配层数1-6层,其结构形式为以下四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同轴单组或多组轴向套装的速热金属同心管,管壁上对称开形成闭合导体的直长缝或斜长缝,管与管之间互相绝缘或并联;
第二种为同轴单组或多组轴向套装的速热金属同心管,管壁上对称开形成闭合导体的针状电晕放电锥尖或锯齿状电弧放电锥尖,管与管之间互相绝缘或并联;
第三种为对称速热金属真空管闭合鼠笼,管内充装低温快速启动,并以汽化、蒸发、凝结、回流方式与管外射流流体快速循环换热的超导工质;
第四种为对称偶数组速热金属闭合导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式盘管炉包括储热炉膛向阳面两支架上单向设置的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或线性菲涅尔聚光镜、或腹背双向组合设置的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和线性菲涅尔聚光镜、其聚焦点盘旋通过的供水盘管(6),上述单面线性聚焦聚光镜形成立体聚能光带或腹背双焦共聚形成立体聚能光柱加热供水盘管(6),并通过与供水盘管(6)连通的供水机泵(8)为储热炉膛补充预热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形盘管炉包括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从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中间密封盘旋通过的供热管线(10),以及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聚焦点周边三维组合式设置的反射光碟式聚光镜(12)和透射光聚光釜(13)或聚光镜群,各聚光镜三维群焦共聚形成立体聚能光球以辐射、传导方式炙烤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的超导工质(16),炽热超导工质(16)进而以传导方式加热供热管线(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超导相变炉包括以真空聚能喷射器为功能核心,用真空炉排与其密封连通的储热炉膛、其内腔充装的超导工质(16)以及其聚焦点设置的聚光镜,其结构形式至少为以下五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球形真空超导相变炉,其卧式储热炉膛(4)用三组或多组放射状真空炉排(5)密封连通炉膛外的三具或多具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炉膛内放射状真空炉排(5)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倾斜向上放射状密集排列,其中靠中部一组放射状真空炉排(5)设置加热条件强于两端各组的短管网,首先形成高强度的无序湍流热动力漩涡,与两端各组相对较弱的无序湍流热动力漩涡异旋相消,同旋相涨,形成上下左右不同层次的水平和垂直竖向流循环换热网;炉膛外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腔充装超导工质(16)并内置速热金属电热棒(21),供热管线(10)从其中间密封盘旋通过,其聚焦点周边三维组合式设置随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转动的反射光碟式聚光镜(12)和透射光聚光釜(13)或聚光镜群,形成三维群焦共聚立体聚能光球,激发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超导工质(16)瞬间真空相变,实现与卧式储热炉膛(4)内的预热水超高强度超导循环换热;
第二种为管式真空超导相变炉,其卧式储热炉膛(4)用立式真空炉排(17)密封连通炉膛外的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炉膛内立式真空炉排(17)沿卧式储热炉膛(4)轴向和径向垂直密集排列,形成垂直竖向流循环换热网;炉膛外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内腔充装超导工质(16)并内置速热金属电热棒(21),其聚焦点单向设置线性菲涅尔聚光镜(18)或横置槽式聚光镜(19),形成聚能光带,或腹背双向组合式设置线性菲涅尔聚光镜(18)和横置槽式聚光镜(19),形成腹背双焦共聚立体聚能光柱,激发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内超导工质(16)瞬间真空相变,实现与卧式储热炉膛内(4)的预热水超高强度超导循环换热;
第三种为球形和管式真空超导相变组合炉,其中:
卧式储热炉膛(4)两端用二组或多组放射状真空炉排(5)密封连通炉膛外的二具或多具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炉膛内放射状真空炉排(5)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倾斜向上放射状密集排列,形成高强度无序湍流热动力漩涡,导致上下左右不同层次水平和垂直竖向流对流循环换热网;炉膛外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腔充装超导工质(16)并内置速热金属电热棒(21),供热管线(10)从其中间密封盘旋通过,其聚焦点周边三维组合式设置随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转动的反射光碟式聚光镜(12)和透射光聚光釜(13)或聚光镜群,形成三维群焦共聚立体聚能光球,激发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超导工质(16)瞬间真空相变,实现与卧式储热炉膛(4)内的预热水超高强度超导循环换热;
卧式储热炉膛(4)中部用立式真空炉排(17)密封连通炉膛外的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炉膛内立式真空炉排(17)沿卧式储热炉膛(4)轴向和径向垂直密集排列,形成低强度无序湍流热动力漩涡,导致上下左右不同层次水平和垂直竖向流对流循环换热网;整个炉膛内高强度和低强度无序湍流热动力漩涡异旋相消,同旋相涨,不断加剧制热过程;炉膛外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内腔充装超导工质(16)并内置速效电热棒(21),其聚焦点单向设置线性菲涅尔聚光镜(18)或横置槽式聚光镜(19),形成聚能光带,或腹背双向组合式设置线性菲涅尔聚光镜(18)和横置槽式聚光镜(19),形成腹背双焦共聚立体聚能光柱,激发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内超导工质(16)瞬间真空相变,实现与卧式储热炉膛(4)内的预热水超高强度超导循环换热;
第四种为塔式双球聚能真空超导相变多功能炉,其球形储热炉膛(24)由三柱或四柱塔式支架支撑,向阳面两支架底部设置供水机泵(8)和与之串联的单组或多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9);向阳面两支架上单向设置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或线性菲涅尔聚光镜,或腹背双向设置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和线性菲涅尔聚光镜,上述聚光镜聚焦点设置供水盘管(6),与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9)串连并连通球形储热炉膛(24);球形储热炉膛(24)用三组或多组放射状真空炉排(5)密封连通炉膛外的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炉膛内放射状真空炉排(5)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倾斜向上放射状密集排列,形成垂直竖向流循环换热网;密封连通球形储热炉膛(24)与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的放射状真空炉排(5)裸露部位设置绕组(25);供热管线(10)从放射状真空炉排(5)中间通过并从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中间密封盘旋通过,连接供热四通阀(14);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腔充装超导磁流体(26)并内置速热金属电热棒(21),其聚焦点周边三维组合式设置随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转动的反射光碟式聚光镜(12)和透射光聚光釜(13)或聚光镜群,上述部件和管路构成塔式双球聚能真空超导相变多功能炉整体构架,实现七炉共沸五环节加热汇流外供;
第五种为在上述四种类型的基础上,通过卧式储热炉膛(4)两端的对接法兰,串联或并联多具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与球形盘管炉、立式盘管炉、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9)优化集成,组成超大规模制热、发电、制冷除碳灭霾环形或矩形阵列,净化和养护地球环境。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式双球聚能真空超导相变多功能炉为七炉共沸多功能炉,从冷水进口到热水出口五个环节倍效加热流程依次连接顺序是:
第一,置于向阳面两支架底部的供水机泵(8)串联单组或多组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构成的聚能电热炉,为供水盘管来水第一次预热;
第二,置于向阳面两支架上单向设置的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或线性菲涅尔聚光镜,或腹背双向设置的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和线性菲涅尔聚光镜及上述聚光镜聚焦点的供水盘管(6)构成立式盘管炉,与速热金属纯电阻组合鼠笼聚能电热炉(9)串连,为球形储热炉膛(24)补给水进行第二次预热;
第三,球形储热炉膛(24)用放射状真空炉排(5)密封连通炉膛外的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炉膛内放射状真空炉排(5)分上中下三层或多层倾斜向上放射状密集排列,形成垂直竖向流循环换热网;炉膛外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腔充装超导磁流体(26)并内置速热金属电热棒(21),其聚焦点周边三维组合式设置随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转动的反射光碟式聚光镜(12)和透射光聚光釜(13)或聚光镜群,构成真空超导相变炉,各聚光镜三维群焦共聚形成立体聚能光球,激发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超导磁流体(26)瞬间真空相变,以真空相变汽化热、真空超导、超导磁流体(26)类冷核聚变反应对球形储炉膛内(24)的预热水第三次三效超高强度超导循环换热;
第四,密封连通球形储热炉膛(24)与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的放射状真空炉排(5)裸露部位设置绕组(25),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内腔超导磁流体(26)沿腔内设置的螺旋导流槽旋流喷射,切割外置绕组(25)发电;供热管线(10)从密集排列的放射状真空炉排(5)中间通过,构成立式辐射炉,被超导磁流体(26)发电热量和放射状真空炉排(5)辐射热第四次双效加热;
第五,供热管线(10)从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中间密封盘旋通过构成球形盘管炉,被炉内超导磁流体(26)真空相变汽化热和类冷核聚变反应释放的热能第五次双效加热,为后续全天候热电冷联用提供0碳无霾的高温热动力工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随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转动的聚光镜为高倍聚光镜,其结构形式为多镜群焦共聚组合方式,其结构形式为以下六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在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周边三维组合式设置透射光聚光釜(13)和反射光碟式聚光镜(12)或聚光镜群,形成群焦共聚立体聚能光球;
第二种为在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受阳面腹背双向组合式设置线性菲涅尔聚光镜(18)和横置槽式聚光镜(19),形成腹背双焦共聚立体聚能光柱;
第三种为在储热炉膛向阳面两支座竖向设置曲面柱槽式聚光镜(7)或线性菲涅尔聚光镜,形成单面线性聚焦立体聚能光带;
第四种为在常规聚光镜构架基础上,将聚光镜面设置为纳米反光膜或透光膜聚光镜面,利用纳米膜形成的触须更大面积地自动聚集光子,以更小但更强大的透光膜或反光膜聚光镜面,形成聚光烈焰;
第五种为在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聚焦点周边、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向阳面腹背双向和储热炉膛向阳面两支座设置纳米管光漏斗,利用纳米管光漏斗形成的触须,以更小但更强大的光电板,更大面积地自动聚集光子形成聚光烈焰;
第六种为在球形真空聚能喷射器(11)聚焦点周边、管式真空聚能喷射器(20)向阳面腹背双向和储热炉膛向阳面两支座设置大入射角和出射角、静态受光和高倍聚光两种功能兼备的非成像大角度太阳能聚光镜,克服常规聚光镜的实时跟踪、聚光比小和不易拆装的不足。
9.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聚能喷射器内充装的超导工质为被聚能阳光激发产生真空相变、真空超导传热和高能理化反应的配方流体,根据使用功能不同分为两种不同的配方,其中超导工质(16)的配方包括蒸馏水,低沸点大热容量传热介质乙醇、氨,理化反应加强剂硝酸钾、重铬酸钾及防腐剂,上述配方流体受热后首先低沸点大热容量传热介质瞬间汽化,引发配方流体共沸,产生高能理化反应加剧真空超导传热;超导磁流体(26)的配方包括反应母液水,初始启动培养液重水、冠醚18-冠-6、钾离子和模板介质氘核、氦3核、氚核、氦6核,顺磁强化剂铁离子,上述配方流体受热后产生汽液相变,引发磁流体发电及类冷核聚变反应,超高强度加剧真空超导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聚焦智能控制装置(15)包括以聚光镜聚焦点为圆心,以焦距为半径随日光水平旋转的自旋轨道,以聚焦点为轨迹随日光入射角同步垂直自仰合机构和为单板机传送信号的最佳聚光强度传感器,单板机接受传感器最佳聚光强度信号,指令上述机构协调联动,实现双轴同步跟踪最佳聚焦。
CN201520208242.XU 2015-04-09 2015-04-09 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066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08242.XU CN204806698U (zh) 2015-04-09 2015-04-09 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08242.XU CN204806698U (zh) 2015-04-09 2015-04-09 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06698U true CN204806698U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91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0824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06698U (zh) 2015-04-09 2015-04-09 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0669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2541A (zh) * 2015-04-09 2016-11-23 王颖 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
CN110073843A (zh) * 2019-04-18 2019-08-02 上海鼎晓文化礼品有限公司 一种水晶盆栽底座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2541A (zh) * 2015-04-09 2016-11-23 王颖 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
CN110073843A (zh) * 2019-04-18 2019-08-02 上海鼎晓文化礼品有限公司 一种水晶盆栽底座
CN110073843B (zh) * 2019-04-18 2021-04-20 华琳琳 一种水晶盆栽底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uqiang et al. Progress in concentrated solar power technology with parabolic trough collector system: A comprehensive review
Bellos et al. Parametric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a solar assisted gas turbine
Shah Thermal energy: sources, recovery, and applications
US20140026883A1 (en) Solar heat storage and high temperature gas generating system with working medium being flowing sand
Arnaoutakis et al.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Advances in Geometric Optics, Materials and System Integration
Ming Solar chimney power plant generating technology
CN204806698U (zh) 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
CN104884795B (zh) 用于产生运动的设备、包括这种设备的马达以及所述设备的应用
CN104142026B (zh) 双球聚能光磁电互补四效太阳炉
Zaboli et al. Recent progress on flat plate solar collectors equipped with nanofluid and turbulator: state of the art
CN102400868B (zh) 单塔多碟式太阳能发电系统
CN104034063B (zh) 光磁电互补聚能式太阳炉
CN103775144B (zh) 高聚光型太阳能光热直接蒸发式流体正压循环发电系统
CN106152541A (zh) 十炉共沸除碳灭霾聚能反应炉
CN103206791B (zh) 聚光相变太阳炉
CN203274281U (zh) 双球聚能光磁电互补四效太阳炉
CN102563850B (zh) 利用节能装置的电锅炉
CN203116302U (zh) 光磁电互补快速热水炉
CN203116322U (zh) 光磁电互补聚能式太阳炉
Akbarzadeh et al. Developing innovations in parabolic trough collectors (PTC s) based on numerical studies
CN203657224U (zh) 强磁内转子套装式多鼠笼旋流自发电多功能加热器
CN208817746U (zh) 一种适用于塔式太阳能热电站的外露式吸热器
CN206637869U (zh) 太阳能供热系统以及利用其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Nian et al. Study on transient performance of geothermal desalination with variable geothermal fluid temperature
CN108800629A (zh) 一种适用于塔式太阳能热电站的外露式吸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6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