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99436U - 原矿脱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原矿脱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99436U
CN204799436U CN201520072387.1U CN201520072387U CN204799436U CN 204799436 U CN204799436 U CN 204799436U CN 201520072387 U CN201520072387 U CN 201520072387U CN 204799436 U CN204799436 U CN 2047994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nel
raw ore
utility
model
deslim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723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增光
王实祖
单坤
顾登才
石富国
杨德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metallurgy Xin Litai industry company limite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Xinli Nonferrous Met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Xinli Nonferrous Met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Xinli Nonferrous Met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723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994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994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994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矿脱泥装置,包括:第一漏斗,所述第一漏斗具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漏斗的上部设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漏斗的下部设有第一出砂口;第二漏斗,所述第二漏斗设在所述第一漏斗下方,所述第二漏斗具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出砂口连通,所述第二漏斗的上部设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二漏斗的下部设有第二出砂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矿脱泥装置,通过第一漏斗和第二漏斗先后对原矿浆进行分选,预先将原矿浆中50%的泥脱离,大大减少后续设备数量及设备功率,提高矿山生产设备综合利用率,整个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安全可靠、整体结构简单、无需人员操作,工作时无需再进行调整即可满足生产要求。

Description

原矿脱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原矿脱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钛铁砂矿采选过程中,由于原矿中含泥量较大,对整个选矿工艺流程带来较大的压力,因此,在选矿前对原矿进行脱泥处理,可以减少后续设备数量及设备功率,提高矿山生产设备综合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原矿脱泥装置,该原矿脱泥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矿脱泥装置,包括:第一漏斗,所述第一漏斗具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漏斗的上部设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漏斗的下部设有第一出砂口;第二漏斗,所述第二漏斗设在所述第一漏斗下方,所述第二漏斗具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出砂口连通,所述第二漏斗的上部设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二漏斗的下部设有第二出砂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矿脱泥装置,通过第一漏斗和第二漏斗先后对原矿浆进行分选,预先将原矿浆中50%的泥脱离,大大减少后续设备数量及设备功率,提高矿山生产设备综合利用率,整个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安全可靠、整体结构简单、无需人员操作,工作时无需再进行调整即可满足生产要求。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矿脱泥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漏斗的上部形成为柱状,所述第一漏斗的下部形成为锥状,所述第一出砂口设在所述第一漏斗的下部的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漏斗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漏斗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漏斗的下方的两侧,所述第一漏斗的下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出砂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第二漏斗相对于所述第一漏斗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二漏斗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漏斗的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分别与溢流槽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出砂口与所述第二进料口之间通过涵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涵管上分别设有闸阀。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矿脱泥装置的第一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矿脱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原矿脱泥装置100;
第一漏斗10;第一进料口11;第一溢流口12;第一出砂口13;第一溢流槽14;第二溢流槽24;
第二漏斗20;第二进料口21;第二溢流口22;第二出砂口23;
涵管30;闸阀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1-图2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矿脱泥装置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矿脱泥装置100包括第一漏斗10和第二漏斗20。具体而言,第一漏斗10具有第一进料口11,第一漏斗10的上部设有第一溢流口12,第一漏斗10的下部设有第一出砂口13,第二漏斗20设在第一漏斗10下方,第二漏斗20具有第二进料口21,第二进料口21与第一出砂口13连通,第二漏斗20的上部设有第二溢流口22,第二漏斗20的下部设有第二出砂口23。
也就是说,原矿脱泥装置100主要由第一漏斗10和第二漏斗20组成。具体地,第一漏斗10具有第一进料口11,第一漏斗10的上部设有第一溢流口12,第一漏斗10的下部设有第一出砂口13,第二漏斗20具有第二进料口21,第二漏斗20的上部设有第二溢流口22,第二漏斗20的下部设有第二出砂口23,第二漏斗20可以设置在第一漏斗10的下方且第二漏斗20的第二进料口21与第一漏斗10的第一出砂口13连通,第一漏斗10和第二漏斗20可以用来盛放原矿浆。
原矿脱泥装置100在工作时,原矿浆流入第一漏斗10进行脱泥,即在重力作用下对流入的原矿浆进行分选,上部的泥浆从第一溢流口12溢出后流入尾矿库,底部的矿浆从第一出砂口13流出,通过第二进料口21分流到第二漏斗20,上部的泥浆从第二溢流口22溢出后流入尾矿库,原矿浆通过在第一漏斗10和第二漏斗20的依次脱泥,最终使细粒级的泥浆从第一溢流口12和第二溢流口22流出,而粗粒级的沉砂从第二出砂口23流出,输送至下一工艺流程。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矿脱泥装置100,通过第一漏斗10和第二漏斗20先后对原矿浆进行分选,预先将原矿浆中50%的泥脱离,大大减少后续设备数量及设备功率,提高矿山生产设备综合利用率,整个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安全可靠、整体结构简单、无需人员操作,工作时无需再进行调整即可满足生产要求。
如图1所示,第一漏斗10的上部形成为柱状,第一漏斗10的下部形成为锥状,第一出砂口13设在第一漏斗10的下部的侧壁上。
换言之,第一漏斗10沿上下方向布置。其中,第一漏斗10的上部形成为柱状体,下部形成为锥状体,第一漏斗10的上部与下部可以为一体形成,第一漏斗10形成为上端敞开的腔室以盛装原矿浆,第一漏斗10上设有第一出砂口13,第一出砂口13位于第一漏斗10的锥状体的下部的侧壁上。
由此,通过在第一漏斗10的下部设置第一出砂口13,原矿浆进入第一漏斗10,在重力作用下对原矿浆进行分选,其中,细粒级的泥浆从第一漏斗10的第一溢流口12流出,粗粒级的沉砂从第一出砂口13流出,整个过程安全可靠,无需人员操作。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漏斗20包括两个,两个第二漏斗20分别设在第一漏斗10的下方的两侧,第一漏斗10的下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出砂口13。
换言之,第一漏斗10的下方设有两个第二漏斗20,其中,两个第二漏斗20分别设在第一漏斗10的两侧。具体地,第一漏斗10的下部设有两个第一出砂口13,两个第一出砂口13分别位于第一漏斗10的下部的两侧且与两个第二漏斗20的第二进料口21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个第二漏斗20相对于第一漏斗10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两个第二漏斗20分别位于第一漏斗10的下方且对称设置在第一漏斗10的两侧。原矿脱泥装置100在工作过程中,原矿浆进入第一漏斗10,在重力的作用下对流入的原矿浆进行分选,位于第一漏斗10内上部的细粒级的泥浆从第一漏斗10的第一溢流口12流出,位于底部的粗粒级矿浆从第一出砂口13流出并流入第二漏斗20内再次进行脱泥,最后位于第二漏斗20的较粗粒级的沉砂从第二出砂口23流出,最终完成原矿浆的脱泥。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矿脱泥装置100,原矿脱泥装置100在工作时,原矿浆流入第一漏斗10脱泥,在重力作用下对流入的原矿浆进行分选,底部的矿浆分流到两个第二漏斗20脱泥,上部的泥浆随水溢出后流入尾矿库。通过第一漏斗10和第二漏斗20先后对原矿浆进行分选,预先将原矿浆中50%的泥脱离后,大大减少后续设备数量及设备功率,提高矿山生产设备综合利用率。整个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安全可靠、整体结构简单、无需人员操作,工作时无需再进行调整即可满足生产要求。
优选地,每个第二漏斗20的尺寸小于第一漏斗10的尺寸。可以理解的是,原矿脱泥装置100包括一个尺寸较大的第一漏斗10和两个尺寸较小的第二漏斗20,两个第二漏斗20分别对称布置于第一漏斗10的两侧。
具体地,第一溢流口12和第二溢流口22分别与溢流槽导通。也就是说,第一漏斗10的上部设有第一溢流口12,第一漏斗10的一侧设有第一溢流槽14,第一溢流口12与第一溢流槽14导通,第二漏斗20的外周也设有第二溢流槽24,该第二溢流槽24与第二溢流口22导通。由此,在原矿浆的一次脱泥过程中,原矿浆从第一进料口11进入第一漏斗10内而分层,其中,细粒级的泥浆从第一漏斗10的第一溢流口12溢出,并从第一溢流槽14流入尾矿库,粗粒级的矿浆从第一出砂口13流出到第二漏斗20内进行二次脱泥,与一次脱泥过程相同,较细粒级的泥浆从第二漏斗20的第二溢流口22溢出,并从第二溢流槽24流出,较粗粒级的沉砂从第二漏斗20的第二出砂口23流出。
由此,通过第一漏斗10和第二漏斗20先后对原矿浆进行分选,预先将原矿浆中50%的泥脱离,大大减少后续设备数量及设备功率,提高矿山生产设备综合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出砂口13与第二进料口21之间通过涵管30连通。也就是说,第一漏斗10下部的第一出砂口13与第二漏斗20的第二进料口21之间设有涵管30,涵管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漏斗10的出砂口和第二漏斗20的第二进料口21连通。由此,该原矿脱泥装置100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实用性强、维护性好、无需人员操作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涵管30上分别设有闸阀40。例如,对于设在第二漏斗20下部的涵管30上的闸阀40而言,第二漏斗20对原矿浆进行二次脱泥时,通过控制闸阀40的关闭,可以延长原矿浆的分层的时间,打开闸阀40,细粒级的泥浆从溢流口随水溢流而出,粗粒级的沉砂自流闸阀40后通过涵管30输送至下一工艺流程。由此,通过闸阀40控制涵管30的打开和关闭,既可以控制脱泥的整个工艺流程的进度,保证脱泥工序的效率,也可以控制原矿浆的脱泥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原矿脱泥装置100的第一漏斗10和第二漏斗20可以由板砖堆砌、钢筋混泥土浇灌而成,也可以使用其它材料制作。原矿脱泥装置100在工作时,原矿浆流入第一漏斗10脱泥,在重力作用下对流入的原矿浆进行分选,底部的矿浆分流到两个第二漏斗20脱泥,上部的泥浆溢出后流入尾矿库。采用原矿脱泥装置100可以预先将50%的泥脱离,大大减少了后续设备数量及设备功率,提高了矿山生产设备综合利用率,而且该原矿脱泥装置100使用过程中较为安全,为矿山创造了高效、安全生产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矿脱泥装置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原矿脱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漏斗,所述第一漏斗具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漏斗的上部设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漏斗的下部设有第一出砂口;
第二漏斗,所述第二漏斗设在所述第一漏斗下方,所述第二漏斗具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出砂口连通,所述第二漏斗的上部设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二漏斗的下部设有第二出砂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矿脱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漏斗的上部形成为柱状,所述第一漏斗的下部形成为锥状,所述第一出砂口设在所述第一漏斗的下部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矿脱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漏斗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漏斗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漏斗的下方的两侧,所述第一漏斗的下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出砂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矿脱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漏斗相对于所述第一漏斗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矿脱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漏斗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漏斗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矿脱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二溢流口分别与溢流槽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矿脱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砂口与所述第二进料口之间通过涵管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原矿脱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涵管上分别设有闸阀。
CN201520072387.1U 2015-02-02 2015-02-02 原矿脱泥装置 Active CN2047994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72387.1U CN204799436U (zh) 2015-02-02 2015-02-02 原矿脱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72387.1U CN204799436U (zh) 2015-02-02 2015-02-02 原矿脱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99436U true CN204799436U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84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72387.1U Active CN204799436U (zh) 2015-02-02 2015-02-02 原矿脱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9943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7541A (zh) * 2015-11-27 2017-06-09 云南冶金新立钛业有限公司 对钛铁砂矿原矿样品进行人工淘洗的方法及确定钛铁砂矿原矿样品中目的矿物含量的方法
CN107824345A (zh) * 2017-12-12 2018-03-23 云南昆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矿浆脱泥设备及脱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7541A (zh) * 2015-11-27 2017-06-09 云南冶金新立钛业有限公司 对钛铁砂矿原矿样品进行人工淘洗的方法及确定钛铁砂矿原矿样品中目的矿物含量的方法
CN107824345A (zh) * 2017-12-12 2018-03-23 云南昆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矿浆脱泥设备及脱泥方法
CN107824345B (zh) * 2017-12-12 2023-09-15 云南昆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矿浆脱泥设备及脱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46390B2 (en) Magnetic microfluidic concentrator, intelligent magnetic microfluidic concentrator, and complete set of beneficiation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CN202933523U (zh) 一种矿浆分配器
CN204799436U (zh) 原矿脱泥装置
CN204052828U (zh) 一种铝液流量调节装置
CN104555391A (zh) 多点同时卸料混凝土连续输送装置及方法
CN204034334U (zh) 充填系统用砂仓入料系统
CN103801448B (zh) 一种螺旋溜槽的给矿装置及方法
CN211109664U (zh) 一种用于矿山充填尾矿浆快速均匀分供料的分矿装置
CN104958949B (zh) 尾矿干排带式过滤机多次布料系统
CN204384406U (zh) 多点同时卸料混凝土连续输送装置
CN204093566U (zh) 磁选机多级矿浆均布装置
CN205470795U (zh) 一种带引流装置的弧门给料器
CN204601709U (zh) 一种浆料分离装置
CN107052310A (zh) 一种发泡铝自动定量浇注设备
CN208341684U (zh) 一种用于铜轴瓦离心铸造的铜水导流装置
CN208437019U (zh) 顽石仓旁通无动力溢流卸料系统
CN207929509U (zh) 一种筛分装置
CN205269140U (zh) 原矿大槽脱泥装置
CN206280101U (zh) 一种无人监守非胶结尾矿浆连续充填系统
CN206889018U (zh) 一种浮选尾矿全尾矿胶结充填系统
CN201832614U (zh) 一种连续熔硫釜自动放硫装置
CN205313535U (zh) 一种新型除砂除浮渣组合调浆装置
CN203613240U (zh) 一种处理高镍锍的缓冷装置
CN203792528U (zh) 自动发水称重系统
CN202952386U (zh) 冶金耐材行业所使用的电脑自动配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50100 Kunming, Xishan District, Yunnan Spring Road, No. 913

Patentee after: Yunnan metallurgy Xin Litai industry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650100 Kunming, Xishan District, Yunnan Spring Road, No. 913

Patentee before: Yunnan Xinli Nonferrous Metal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