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86761U -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储物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储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86761U
CN204786761U CN201520329115.5U CN201520329115U CN204786761U CN 204786761 U CN204786761 U CN 204786761U CN 201520329115 U CN201520329115 U CN 201520329115U CN 204786761 U CN204786761 U CN 2047867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le
storage device
conditioning system
case shell
coi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2911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红斌
王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igo Heating and Ventil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igo Heating and Ventil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igo Heating and Ventil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igo Heating and Ventil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2911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867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867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867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储物装置,其包括箱壳和用于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内机并联的换热组件;换热组件设置在箱壳内,且换热组件具有分别用于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连通,以形成室外机-换热组件-室外机这一冷媒循环通路的入口接头和出口接头。该储物装置中,换热组件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内机并联,使得室外机输出的冷媒由入口接头到达换热组件内并气化吸热,箱壳内的温度降低,之后气态冷媒由出口接头排出换热组件并返回室外机。该储物装置能够对物品进行低温存储,利于降低储物成本,且利于节省占地空间。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其应用了上述储物装置,便于节省储物成本、节省空间。

Description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储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储物装置,还包括一种应用上述储物装置的多联机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空调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中室内机用于根据用户需求在房间内释放热量或吸收热量,以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效果。但是,现有的多联机空调系统仅能对房间内的温度进行调节,无法对房间内物品行进低温存储,造成用户需额外设置冰箱,而上述冰箱为独立系统,成本高,且占用更多的室内空间。
另外,单独设置的冰箱会将热量排放在房间内,最终该热量需由空调排出室外,造成热量二次运输,降低效率。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配置在多联机空调系统中的储物装置,以对房间内物品进行低温存储,以及如何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储物装置的多联机空调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储物装置,其能够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内机并联,以对其储存的物品进行低温保存,避免设置单独的冰箱,利于降低储物成本、节省空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其应用了上述储物装置,利于节省储物成本、减小占地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储物装置,包括:箱壳和用于与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内机并联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箱壳内,且其具有分别用于与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连通,以形成冷媒循环的入口接头和出口接头。
优选的,上述储物装置中,所述换热组件包括:
通过引入管与所述入口接头连通的主干盘管;
通过分配器分别与所述主干盘管连通的多个分支盘管;和
与各个所述分支盘管的出口端连通的汇集管,所述出口接头设置在所述汇集管上;
其中,所述引入管和所述汇集管分别引出所述壳体外,且所述入口接头和所述出口接头分别位于所述壳体外。
优选的,上述储物装置中,所述引入管上位于所述壳体外的部分还设有电子膨胀阀;所述入口接头和所述电子膨胀阀两者沿所述引入管内冷媒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优选的,上述储物装置中,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与所述主干盘管和各个所述分支盘管分别固定连接的翅片。
优选的,上述储物装置中,所述主干盘管位于下方;各个所述分支盘管位于所述主干盘管上方,且各个所述分支盘管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依次排布。
优选的,上述储物装置中,所述箱壳为保温箱壳。
优选的,上述储物装置中,所述箱壳包括具有开口的箱壳本体和用于封堵所述开口的箱壳门,所述换热组件贴近所述箱壳本体上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侧壁。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还包括储物装置,所述储物装置为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物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储物装置,其包括箱壳和用于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内机并联的换热组件;换热组件设置在箱壳内,且换热组件具有分别用于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连通,以形成室外机-换热组件-室外机这一冷媒循环通路的入口接头和出口接头。
上述储物装置中,换热组件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内机并联,使得室外机输出的冷媒由入口接头到达换热组件内并气化吸热,箱壳内的温度降低,之后气态冷媒由出口接头排出换热组件并返回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储物装置能够对物品进行低温存储,避免用户设置单独的冰箱,利于降低储物成本,且其相对于单独的冰箱节省了压缩机等部件,利于节省占地空间。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系统中,储物装置内的热量直接由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排出,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单独的冰箱以储物的方式,其避免了热量二次运输,提高了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其应用了上述储物装置,便于节省成本、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储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图3中:
储物装置1;箱壳本体101;箱壳门102;翅片201;分支盘管202;主干盘管203;节流机构204;毛细管241;阀门242;入口接头205;出口接头206;汇集管207;分配器208;室内机2;室外机3;气管截止阀301;液管截止阀30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储物装置,其能够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内机并联,以对其储存的物品进行低温保存,避免设置单独的冰箱,利于降低储物成本、节省空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其应用了上述储物装置,利于节省储物成本、减小占地空间。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储物装置1,其包括箱壳和用于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内机2并联的换热组件;换热组件设置在箱壳内,且换热组件具有分别用于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3连通,以形成室外机3-换热组件-室外机3这一冷媒循环通路的入口接头205和出口接头206。
上述储物装置1中,换热组件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内机2并联,使得室外机3输出的冷媒由入口接头205到达换热组件内并气化吸热,箱壳内的温度降低,之后气态冷媒由出口接头206排出换热组件并返回室外机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储物装置1能够对物品进行低温存储,避免用户设置单独的冰箱,利于降低储物成本,且其相对于单独的冰箱节省了压缩机等部件,利于节省占地空间。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系统中,储物装置1内的热量直接由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3排出,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单独的冰箱以储物的方式,其避免了热量二次运输,提高了效率。
具体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储物装置1中,换热组件内冷媒的流动方向为由入口接头205到出口接头206;上述换热组件包括:
通过引入管与入口接头205连通的主干盘管203;
通过分配器208分别与主干盘管203连通的多个分支盘管202;和
与各个分支盘管202的出口端连通的汇集管207,上述出口接头206设置在汇集管207上;
其中,引入管和汇集管207分别引出储物装置1的壳体外,且入口接头205和出口接头206分别位于壳体外。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储物装置1时,通过歧管使入口接头205与多联机空调系统中室外机3的液管截止阀302相连,使出口接头206与多联机空调系统中室外机3的气管截止阀301相连,即可使此储物装置1的换热组件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内机2并联于系统。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装置中1,冷媒的分配方式为先集中后分散(即先到达一个主干盘管203,后达到多个分支盘管202),最后汇总后返回室外机2,这样的冷媒分配方式有利于冷媒在盘管内充分蒸发换热。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装置1中,引入管上位于壳体外的部分还设有电子膨胀阀204,上述入口接头205和电子膨胀阀204两者样引入管内冷媒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使用该储物装置1的过程中,若需该储物装置1制冷,则打开电子膨胀阀204,通过电子膨胀阀204的节流减压作用使得室外机3排出的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进入主干盘管203,再由主干盘管203到达各个分支盘管202,并在主干盘管203和各分支盘管202内蒸发吸热,使得储物装置1内的空气温度降低,之后各分支盘管202处的气态冷媒由汇集管207汇集并通过出口接头206输送至室外机3。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装置1中,换热组件还包括与主干盘管203和各个分支盘管202分别固定连接的翅片201,该翅片201利于上述主干盘管203和各个分支盘管202内的冷媒与箱壳内的气体快速进行热交换。
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装置1中,主干盘管203位于下方,各个分支盘管202位于主干盘管203上方,且各个分支盘管202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依次排布。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装置1中,箱壳为保温箱壳。箱壳设置为包括具有开口的箱壳本体101和用于封堵上述开口的箱壳门102,上述换热组件贴近箱壳本体101上与开口相对的侧壁,以方便用户在箱壳内存、取物品。优选的,上述箱壳本体和箱壳门分别保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储物装置1还能够用于高温保存物品,室内机2用于制热时,室外机3输送的介质通过入口接头205到达储物装置1的换热组件,并在换热组件内放热,使得箱壳内的温度升高,之后介质通过出口接头206返回室外机3。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储物装置1还具有结构简单、方便装配,且生产成本低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其包括室内机2和室外机3,还包括储物装置1,且该储物装置1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储物装置1。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系统时,若箱壳内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时,可使室外机3的冷媒停止向储物装置1的换热组件输送(具体可关闭电子膨胀阀204),当箱壳内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可使室外机3的冷媒再次向储物装置1的换热组件输送(具体可打开电子膨胀阀204)。当多联机空调系统中室内机2未开启,仅开启上述储物装置1时,若箱壳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则关闭室外机3,若储物装置1内的温度高于设定值,则需控制室外机3再次开启。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应用了上述储物装置1,利于节省储物成本、减少占地空间。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空调还具有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有关储物装置1的其他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壳和用于与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内机并联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箱壳内,且其具有分别用于与所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连通,以形成冷媒循环的入口接头和出口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
通过引入管与所述入口接头连通的主干盘管;
通过分配器分别与所述主干盘管连通的多个分支盘管;和
与各个所述分支盘管的出口端连通的汇集管,所述出口接头设置在所述汇集管上;
其中,所述引入管和所述汇集管分别引出所述箱壳外,且所述入口接头和所述出口接头分别位于所述箱壳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入管上位于所述箱壳外的部分还设有电子膨胀阀;所述入口接头和所述电子膨胀阀两者沿所述引入管内冷媒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与所述主干盘管和各个所述分支盘管分别固定连接的翅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盘管位于下方;各个所述分支盘管位于所述主干盘管上方,且各个所述分支盘管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依次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壳为保温箱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壳包括具有开口的箱壳本体和用于封堵所述开口的箱壳门,所述换热组件贴近所述箱壳本体上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侧壁。
8.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物装置,所述储物装置为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储物装置。
CN201520329115.5U 2015-05-20 2015-05-20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储物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867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29115.5U CN204786761U (zh) 2015-05-20 2015-05-20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储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29115.5U CN204786761U (zh) 2015-05-20 2015-05-20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储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86761U true CN204786761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26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2911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86761U (zh) 2015-05-20 2015-05-20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储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8676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8964A (zh) * 2016-12-23 2017-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子母空调器
CN109237622A (zh) * 2018-08-29 2019-01-1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4704878A (zh) * 2022-03-29 2022-07-0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空调器的装置及空调器
US11519630B2 (en) 2018-03-30 2022-12-06 Qingdao Haier Air-Conditioning Electronic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air volume of air conditioner,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8964A (zh) * 2016-12-23 2017-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子母空调器
US11519630B2 (en) 2018-03-30 2022-12-06 Qingdao Haier Air-Conditioning Electronic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air volume of air conditioner,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9237622A (zh) * 2018-08-29 2019-01-1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US11530821B2 (en) 2018-08-29 2022-12-20 Qingdao Haier Air-Conditioning Electronic Co., Ltd.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114704878A (zh) * 2022-03-29 2022-07-0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空调器的装置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86761U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储物装置
CN102901261B (zh) 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CN210801476U (zh) 数据中心用露点间接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空调机组
CN202799552U (zh) 一种双驱动热管散热机柜
CN102901262B (zh) 双级多联二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CN102927713B (zh) 双级多联二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CN206076438U (zh) 一种使用热泵技术实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7642925A (zh) 一种带旁通管路的多级热泵干燥除湿系统
CN106596158B (zh) 一种能量回收型空调制冷设备焓差试验室
CN106123260A (zh) 一种冷量回收节能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2993637U (zh) 双级多联二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CN106314083B (zh) 一种lng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CN202993640U (zh) 双级多联二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CN110375462B (zh) 太阳能喷射与热泵复合系统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CN202993639U (zh) 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CN204786762U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储物装置
WO2020181963A1 (zh) 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及空调/热泵蓄热制冷系统
CN210892235U (zh) 一种内置重力热管自然冷多联制冷系统
CN202993696U (zh) 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CN116387703A (zh) 一种集成除湿功能的储能液冷却系统
CN103292398A (zh) 一种集成吹风型空调与辐射末端复合空调系统
CN102901278B (zh) 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CN210241840U (zh) 一种利用冷却塔节能的中央空调系统
CN208522063U (zh) 电池热管理装置、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09263401U (zh) 一种全热回收型风冷模块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