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67642U - 一种负压旋流排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压旋流排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67642U
CN204767642U CN201520377800.5U CN201520377800U CN204767642U CN 204767642 U CN204767642 U CN 204767642U CN 201520377800 U CN201520377800 U CN 201520377800U CN 204767642 U CN204767642 U CN 2047676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eddy flow
pressure
ejector
ooze suc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778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奇志
张国伟
李强
安磊善
赵海龙
孙喜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COOEC Enpal Engineering Co Ltd
CNOOC Oil and Petrochemic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OOEC Enp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OOEC Enp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Priority to CN2015203778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676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67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676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开采领域,公开了一种负压旋流排泥装置,该装置包括旋流吸泥器(1)、引泥管(2)、射流器(3)和高压进水管(5),所述旋流吸泥器(1)的输泥管(1-2)通过排泥口(1-6)依次与引泥管(2)和射流器(3)连通,所述高压进水管(5)的一端具有至少两个开口;其中,至少一个开口与所述射流器(3)连接,高压进水管(5)的剩余开口与所述旋流吸泥器(1)的高压水进口(1-5)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能够增大中心管柱底部污泥与外部的相对压差,稀释了污泥,提高了污泥流动性,使其能够及时且有效地被排出,保证了罐内水质,降低了停产清泥的频率,节省了清泥费用。

Description

一种负压旋流排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开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负压旋流排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的生产、运移和积储过程中,石油的主要天然伴生物是水。在油藏勘探开发初期,通常情况下,原始地层能量可将部分油、气、水液体趋向井底,并举升至地面,以自喷方式开采,称之为一次采油。一次采油采出液含水率很低。但是,如果油藏圈闭良好,边水补充不足,原始地层能量递减很快,一次采油方式难以维持。为了获得较高的采收率,需向地层补充能量,实施二次采油,二次采油有注水开发和注气开发方式等。目前全国各油田绝大部分都采用注水开发方式,即注入高压水驱动原油使其从油井中开采出来。但经过一段时间注水后,注入水将随原油被带出,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采出原油含水率不断上升。油田原油在外输或外运之前要求必须将水脱出,合格原油允许含水率为0.5%以下。脱出的水中主要污染物为原油,此污水又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因此称为油田含油污水。
然而,在处理油田含油污水的过程中,除油罐中心柱管的底部通常沉积有大量的含油量高、粘度大、颗粒细、流动性差的含油污泥。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静压排泥、水力排泥等一系列措施排出除油罐中心柱管的底部的含油污泥。然而,现有技术的上述常规操作并不能有效去除中心柱管底部的含油污泥,这样日积月累就引起了除油罐中心柱管的底部污泥淤积,严重影响出水效果,并且进一步增加了下游处理的负担,严重时还会造成整个污水处理系统无法运行。因此,只能通过定期停产来采用人工清理,这样就使得工程耗费巨大,并且还会严重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周期。
因此,本领域内亟需找到一种能够及时清除油污、降低停产清泥频率、节省清泥费用的新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及时清除油污、降低停产清泥频率、节省清泥费用的新的排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压旋流排泥装置,该装置包括旋流吸泥器、引泥管、射流器和高压进水管,所述旋流吸泥器的输泥管通过排泥口依次与引泥管和射流器连通,所述高压进水管的一端具有至少两个开口;其中,至少一个开口与所述射流器连接,高压进水管的剩余开口与所述旋流吸泥器的高压水进口连接;高压水从高压水进口进入旋流吸泥器的旋流腔内形成旋流,并且通过旋流吸泥器的高压水出口以旋流状排出;外部待吸取物通过旋流吸泥器的输泥管的吸泥口引入,并且通过所述排泥口引入引泥管中;所述旋流腔围绕至少部分所述输泥管,并且所述旋流腔的腔壁与所述输泥管的管壁形成上端封闭的空腔。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中,所述旋流腔为上端封闭的布氏漏斗状,且下端开口为水平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优选所述高压水进口设置于旋流腔腔壁的上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优选情况下,所述吸泥口设置于所述高压水出口以下。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中,优选所述吸泥口的口径比所述输泥管主体直径大。
优选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中,控制所述高压进水管的开口方向,使得进入所述旋流吸泥器中的高压水为旋流状。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中,优选所述高压进水管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旋流吸泥器的半径方向的夹角为15°至90°;更加优选所述夹角为45°至90°。
优选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中,控制连接所述射流器的高压进水管的开口的方向,使得连接所述射流器的引泥管中相对于大气压为负压;更加优选情况下,使得所述射流器中产生真空。
优选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中,连接所述射流器(3)的高压进水管(5)的开口的方向与所述射流器(3)的半径方向的夹角为15°至90°;更加优选所述夹角为45°至90°。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优选所述装置还包括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一端开口与射流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可以是:当需要从中心管柱排泥时,开启高压进水,高压水通过射流器时产生负压,该负压将中心管柱底部的污泥吸起,与高压水一起排出;同时,高压水进入旋流吸泥器,在其下部形成旋流,稀释污泥并清除死角污泥,并且通过射流器排出罐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能够增大中心管柱底部污泥与外部的相对压差,稀释了污泥,提高了污泥流动性,使其能够及时且有效地被排出,保证了罐内水质,降低了停产清泥的频率,节省了清泥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吸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旋流吸泥器2引泥管
3射流器4排泥管
5高压进水管1-1旋流腔
1-2输泥管1-3吸泥口
1-4高压水出口1-5高压水进口
1-6排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旋流排泥装置,如图1和2所示,该装置包括旋流吸泥器1、引泥管2、射流器3和高压进水管5,所述旋流吸泥器1的输泥管1-2通过排泥口1-6依次与引泥管2和射流器3连通,所述高压进水管5的一端具有至少两个开口;其中,至少一个开口与所述射流器3连接,高压进水管5的剩余开口与所述旋流吸泥器1的高压水进口1-5连接;高压水从高压水进口1-5进入旋流吸泥器的旋流腔1-1内形成旋流,并且通过旋流吸泥器的高压水出口1-4以旋流状排出;外部待吸取物通过旋流吸泥器的输泥管1-2的吸泥口1-3引入,并且通过所述排泥口1-6引入引泥管2中;所述旋流腔1-1围绕至少部分所述输泥管1-2,并且所述旋流腔的腔壁与所述输泥管的管壁形成上端封闭的空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优选所述旋流腔1-1为上端封闭的布氏漏斗状,且下端开口为水平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其中,优选所述高压水进口1-5设置于所述旋流腔1-1腔壁的上部。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布氏漏斗状的旋流腔1-1包括大口径的上部、变换口径的中部以及小口径的下部,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高压水进口1-5设置于所述旋流腔1-1腔壁的大口径的上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其中,优选所述吸泥口1-3设置于所述高压水出口1-4以下。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吸泥口1-3设置于所述高压水出口1-4以下是指,所述吸泥口1-3与所述高压水出口1-4存在水平高度差,并且所述吸泥口1-3的水平高度比所述高压水出口1-4的水平高度相对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其中,优选所述吸泥口1-3的口径比所述输泥管主体直径大。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输泥管的管体主体为均匀的管状,而所述吸泥口1-3为开阔状,所述吸泥口1-3的口径比所述输泥管主体管体的直径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流吸泥器1如图1中所示,该旋流吸泥器1包括旋流腔1-1、输泥管1-2、吸泥口1-3、高压水出口1-4、高压水进口1-5和排泥口1-6,其中,来自高压水进口1-5的高压水进入所述旋流腔1-1内形成旋流,并且通过高压水出口1-4以旋流状排出;外部待吸取物通过吸泥口1-3引入,并且通过排泥口1-6引出;所述旋流腔1-1围绕至少部分所述输泥管1-2,并且所述旋流腔的腔壁与所述输泥管的管壁形成上端封闭的空腔。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中,优选控制所述高压进水管5的开口方向,使得进入所述旋流吸泥器1中的高压水为旋流状。
更加优选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高压进水管5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旋流吸泥器1的半径方向的夹角为15°至90°;特别优选所述夹角为45°至90°。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中,优选控制连接所述射流器3的高压进水管5的开口的方向,使得连接所述射流器3的引泥管2中相对于大气压为负压。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中,优选所述装置还包括排泥管4,所述排泥管4的一端开口与射流器3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旋流吸泥器1、引泥管2、射流器3、排泥管4和高压进水管5,所述旋流吸泥器1依次与引泥管2和射流器3连通,所述高压进水管5的一端具有两个开口;一个开口与所述射流器3连接,剩余一个开口与所述旋流吸泥器1连接,所述排泥管4的一端开口与所述射流器3连接,另一端开口与外界连接以将污泥外排;所述高压进水管的另一端开口与高压来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旋流排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旋流吸泥器1、引泥管2、射流器3、排泥管4和高压进水管5,所述旋流吸泥器1包括旋流腔1-1、输泥管1-2、吸泥口1-3、高压水出口1-4、高压水进口1-5和排泥口1-6,其中,来自高压水进口1-5的高压水进入所述旋流腔1-1内形成旋流,并且通过高压水出口1-4以旋流状排出;外部待吸取物通过吸泥口1-3引入,并且通过排泥口1-6引出至引泥管2中;所述旋流腔1-1围绕部分所述输泥管1-2,并且所述旋流腔的腔壁与所述输泥管的管壁形成上端封闭的空腔。引泥管2的另一端与射流器3连接,以及所述高压进水管5的一端具有两个开口;一个开口与所述射流器3连接,剩余一个开口与所述旋流吸泥器1的高压水进口1-5连接,所述排泥管4的一端开口与所述射流器3连接,另一端开口与外界连接以将污泥外排;所述高压进水管的另一端开口与高压来水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工作过程还可以如下:来自高压泵房的高压来水与高压进水管5相连接,高压来水通过高压进水管5分别进入射流器3和旋流吸泥器1,在射流器3内产生高速射流,形成真空,旋流吸泥器1位于中心柱管内,污泥沿引泥管2进入射流器3,与射流器3内的射流水混合,沿排泥管4排至污泥收集系统。与此同时,高压水通过高压进水管5进入旋流吸泥器1,在其旋流腔内形成旋流,利用高压旋流水稀释清除淤泥,沿引泥管2进入射流器3。通过高压水的不断供给,中心管柱内的污泥不断被吸入排出。
本实用新型利用负压旋流排泥装置,增大了中心管柱底部污泥与外界的相对压差,稀释了污泥,提高了污泥流动性,使其能够及时且有效的排出,保证了罐内水质,降低了停产清泥的频率,节省了清泥费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负压旋流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旋流吸泥器(1)、引泥管(2)、射流器(3)和高压进水管(5),所述旋流吸泥器(1)的输泥管(1-2)通过排泥口(1-6)依次与引泥管(2)和射流器(3)连通,所述高压进水管(5)的一端具有至少两个开口;其中,至少一个开口与所述射流器(3)连接,高压进水管(5)的剩余开口与所述旋流吸泥器(1)的高压水进口(1-5)连接;高压水从高压水进口(1-5)进入旋流吸泥器的旋流腔(1-1)内形成旋流,并且通过旋流吸泥器的高压水出口(1-4)以旋流状排出;外部待吸取物通过旋流吸泥器的输泥管(1-2)的吸泥口(1-3)引入,并且通过所述排泥口(1-6)引入引泥管(2)中;所述旋流腔(1-1)围绕至少部分所述输泥管(1-2),并且所述旋流腔的腔壁与所述输泥管的管壁形成上端封闭的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腔(1-1)为上端封闭的布氏漏斗状,且下端开口为水平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水进口(1-5)设置于旋流腔(1-1)腔壁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口(1-3)设置于所述高压水出口(1-4)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口(1-3)的口径比所述输泥管主体直径大。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进水管(5)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旋流吸泥器(1)的半径方向的夹角为15°至9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进水管(5)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旋流吸泥器(1)的半径方向的夹角为45°至90°。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射流器(3)的高压进水管(5)的开口的方向与所述射流器(3)的半径方向的夹角为15°至9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排泥管(4),所述排泥管(4)的一端开口与射流器(3)连接。
CN201520377800.5U 2015-06-03 2015-06-03 一种负压旋流排泥装置 Active CN2047676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77800.5U CN204767642U (zh) 2015-06-03 2015-06-03 一种负压旋流排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77800.5U CN204767642U (zh) 2015-06-03 2015-06-03 一种负压旋流排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67642U true CN204767642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07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77800.5U Active CN204767642U (zh) 2015-06-03 2015-06-03 一种负压旋流排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676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3234A (zh) * 2016-06-22 2016-08-31 大庆市普罗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涡旋排泥排沙器
CN110238144A (zh) * 2019-07-09 2019-09-17 西安天舁敏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径流监测虹吸式计量集水桶的自动清洗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3234A (zh) * 2016-06-22 2016-08-31 大庆市普罗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涡旋排泥排沙器
CN105903234B (zh) * 2016-06-22 2017-12-15 大庆市普罗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涡旋排泥排沙器
CN110238144A (zh) * 2019-07-09 2019-09-17 西安天舁敏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径流监测虹吸式计量集水桶的自动清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99623B (zh) 一种自带缓冲的柱塞的气举排液生产方法
CN105332384A (zh) 超级压吸联合抽水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RU2009145305A (ru) Способ осушения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я полезных ископаемых
CN107653931B (zh) 盐碱地改造系统及方法
CN206205873U (zh) 一种油井井下气体高效分离器
CN204767642U (zh) 一种负压旋流排泥装置
CN103388466A (zh) 同心管水力射流冲煤粉井下装置
CN104948141A (zh) 一种同井采注装置
CN207004493U (zh) 一种低渗透油藏非混相气水交注波动降压增注装置
CN103388465A (zh) 平行管水力射流冲煤粉井下装置
CN204042855U (zh) 二氧化碳采油压注设备的锅炉自动补水装置
CN103615014B (zh) 一种软土基坑的降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7553204U (zh) 盐碱地改造系统装置
CN205348204U (zh) 一种轻型井点降水系统
CN205188984U (zh) 超级压吸联合抽水系统
CN204327189U (zh) 低渗透性粉细砂地层隧道内降水系统
CN205858203U (zh) 一种注蒸汽单双管转换装置
CN205012973U (zh) 一种机抽排液采气装置
CN104358545A (zh) 排砂排煤粉采气的方法及其装置
CN204284026U (zh) 一种油管内置式气举负压泵
CN213417793U (zh) 一种增压式真空预压地基处理装置
CN204745758U (zh) 一种原油砂石的分离及回收装置
CN205188985U (zh) 超级压吸联合抽水系统
CN204457685U (zh) 一种井下排水采气用音速喷管
CN110700777B (zh) 利用氮气泡沫洗井液冲洗煤层气井中粉煤灰的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10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after: CNOOC OIL & PETROCHEMICALS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o-patentee after: COOEC-ENPA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10 Hai Yuan building, 25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before: CNOOC OIL & PETROCHEMICALS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o-patentee before: COOEC-ENPAL ENGINEE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07

Address after: 100010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after: CNOOC OIL & PETROCHEMICALS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o-patentee after: CNOOC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10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before: CNOOC OIL & PETROCHEMICALS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o-patentee before: COOEC-ENPAL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