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62931U - 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 - Google Patents

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62931U
CN204762931U CN201520402435.9U CN201520402435U CN204762931U CN 204762931 U CN204762931 U CN 204762931U CN 201520402435 U CN201520402435 U CN 201520402435U CN 204762931 U CN204762931 U CN 204762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er
float tube
frame
fishing
fish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024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新泰
赵盈盈
陈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4024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62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62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629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其特征在于:具有数根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的浮管,并采用连接管件使上述浮管首尾依次相连成一框架。进一步,每根浮管内均封堵有可漂浮的塑料泡沫。更进一步,框架的一浮管与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撑杆的另一端可延伸至岸边。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在野外垂钓活动中,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等优点,同时不但有效防止了水面漂浮物对鱼漂产生的影响,而且还在一定程度内能够防止水面波动对鱼漂产生的影响。

Description

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的辅助工具,特别涉及一种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
背景技术
对于钓鱼爱好者们而言,野钓是既具有挑战性,又能亲近大自然而修养身心的一项娱乐活动;其参与者众多,乐此不疲,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在江河胡泊之中常常伴有一些漂浮物,如浮萍、水葫芦、竹叶、树叶、杂草及生活垃圾等,这些漂浮物一旦进入钓点就会严重影响鱼漂的动态,从而使爱好者们无法正确判断鱼儿是否正在咬饵,最终影响了最佳的钓鱼时机。
目前,爱好者们有两种方法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是另寻他处,重新布窝聚鱼。这种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了爱好者们会经常的转移地点,最终不但影响了一天的鱼获,而且还会使爱好者们容易产生身心疲惫的感觉。另一种则如图1所示,爱好者们会实地砍伐一些竹杆、木杆等,并用绳索将呈交错叠加的竹杆、木杆等捆绑而成一矩形框架且将该框架平放入水中,进而来抵挡水面上的漂浮物。这种方式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需要刀具,竹杆、木杆等材料,一般地只有当地人才能做到;如果外来人员随意砍伐竹、木等就会很容易与当地人发生纠纷,而得不偿失。同时,交错叠加捆绑而成的矩形框架,其四条支杆并不在同一平面内,从而在水面上就不能形成一个封闭的水平面,所以不能把水面漂浮物完全隔离在框架之外,当漂浮物越积越多后,爱好者们也就难以再继续垂钓了。其次,野钓活动之后,该竹木框架往往就会被遗弃在江河湖泊之中。从环保角度讲,不但增加了江河湖泊之中的漂浮垃圾,而且还因砍伐竹木破坏了的当地的生态坏境,进而引发当地居民的不满和纠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其具有数根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的浮管,并采用连接管件使上述浮管首尾依次相连成一框架。
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数根浮管首尾依次相连成一漂浮在水面上的框架,同时组成该框架的各个浮管均处在同一水平面内,从而提高了该框架的封闭性,所以能够将水面漂浮物完全的隔离在该框架之外,进而提高了爱好者们垂钓的成功率。其次,本实用新型是通过现有的连接管件连接而成,所以结构不但简单,而且还便于拆装,省时省力。综上,本实用新型最终为垂钓爱好者们提供了一款具有规范性的钓鱼辅助工具,避免了爱好者们实地砍伐竹木的现象发生,因此不但维持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减少了漂浮垃圾的产生。
为了提高浮管的浮力,本技术方案在每根浮管内均封堵有可漂浮的塑料泡沫。这样就能够使每根浮管管径的2/3部分露出水面,进一步提高了抵挡漂浮物的效果。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携带方便、易于存放的优点,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浮管为子母伸缩管,子管内封堵有可漂浮的塑料泡沫,母管内密闭中空。这样在使用时既能提高浮管的浮力,而在存放、携带时又不影响子管收缩于母管之中。
为了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某一漂浮位处,本技术方案中框架的一浮管与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撑杆的另一端可延伸至岸边。这样通过将延伸至岸边的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岸边上,从而实现了框架的漂浮位的固定;尤其能够控制框架在垂直于水流方向上的漂浮位。为了解决岸上与水平面之间存在落差的技术问题,还可以将浮管与撑杆之间通过回转扣件固定连接。这样通过回转扣件的回转作用,就能够使撑杆相对于框架转动,当岸上与水平面之间存在落差时,撑杆与水平面之间会自然形成一夹角,也就能更好的使框架平铺在水面上,进而解决了该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水流方向上进行漂浮位的定位,本技术方案在框架的浮管上拴结有能够控制框架水流方向漂浮位的绳索。这样将绳索的另一端固定在岸边上,从而解决了本实用新型随水漂移的技术问题。
所述框架呈矩形或者圆形。
在所述框架上且呈轴对称的部位设有连接铰。
矩形框架的弯角处均设有拉杆。
浮管为塑料浮管、玻璃钢浮管或者碳素钢浮管。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竹木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中:1.浮管、1a.浮管、1b.子母伸缩管、2.连接管件、3.拉杆、4.撑杆、5.回转扣件、6.绳索、7.连接铰、12b.子管、13b.母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由数根处于同一平面内的浮管1,并通过连接管件2将上述浮管1首尾依次相连成的一封闭的框架。该框架可以是圆形框架、矩形框架,以及具有其他形状的框架等。
下面就以矩形的框架进行举例说明,以下内容重点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中各个部件的连接关系、各个部件的功能作用,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所以凡是在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构思下均应受到保护,不应局限于以下内容中。
如图2、图3所示,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它包括八根浮管1,数个异径弯头、双头连接塞等连接管件2。其中,八根浮管1中有四根是子母伸缩管1b,在每根子母伸缩管1b的子管12b中都封堵有可漂浮的塑料泡沫,而在靠近母管13b未与子管12b连接的一端口内设有封堵,使其母管13b内呈密闭中空的状态;剩余的四根浮管1a内部也都封堵有可漂浮的塑料泡沫,采取这种技术手段能够使每根浮管1的2/3部分浮于水面之上,从而有效抵挡了水面漂浮物。而上述浮管1的材质有多种选择,可以是塑料浮管、玻璃钢浮管或者碳素钢浮管等。玻璃钢浮管质轻、刚度好,但价格偏高;塑料浮管经济、稍重,但刚度不及玻璃钢管;碳素钢浮管优于以上两种,其质更轻,刚度、韧性俱佳,但价格最高,爱好者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抉择。
其次,每两根子母伸缩管1b的母管13b间通过双头连接塞插接在一起,从而形成本实用新型两条相对应的长边;而每两根浮管1a间也通过双头连接塞插接在一起,从而形成本实用新型两条相对应的短边,最后长边与短边之间通过异径弯头插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本实用新型的矩形框架。为了加强该矩形框架的平面刚度,还可以在矩形框架的四个弯角处都设有同时连接相邻两边的拉杆3,从而通过拉杆3的支撑作用进而提高了矩形框架的平面刚度。
本实用新型一长边上的一子母伸缩管1b与一可延伸至岸边的撑杆4的一端通过回转扣件5固定连接在一起,当岸上与水平面存在落差时,撑杆4就会通过回转扣件5相对于框架转动,这时撑杆4与水平面之间会自然形成一夹角,也就能更好的使框架平铺在水面上,进而有效抵挡水面漂浮物。同时,该撑杆4还实现了框架的漂浮位的固定,尤其能够控制框架在垂直于水流方向上的漂浮位。为了加强本实用新型在水流方向上的漂浮位的固定性,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两长边的子母伸缩管1b上都拴结绳索6,通过将两绳索6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撑杆4的两侧的岸边上,进而控制框架在水流方向上的漂浮位。
实际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尺寸较大,这样在岸上组装后不易将其移入水中。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矩形框架上且呈轴对称的部位设有连接铰7。这样在本实用新型组装完毕后,便可以将其矩形框架对折从而形成一“门”状结构,既方便了本实用新型移入水中,又能通过本实用新型拨开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而为清除钓点内的漂浮物创造了先机。本实施方式是在矩形框架的每条短边的两浮管1a间设置的连接铰7。
在实施上述各个实施方式时,如果相互之间不存在冲突,各个实施方式均可组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有效防止水面漂浮物对鱼漂产生的影响,而且还在一定程度内能够防止水面波动对鱼漂产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并具有规范性的钓鱼辅助工具,从而避免了爱好者们乱砍、乱伐的现象,进而维护了当地人们的利益,也保护了的当地的生态平衡。

Claims (10)

1.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其特征在于:具有数根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的浮管,并采用连接管件使上述浮管首尾依次相连成一框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其特征在于:每根浮管内均封堵有可漂浮的塑料泡沫。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管为子母伸缩管,子管内封堵有可漂浮的塑料泡沫,母管内密闭中空。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其特征在于:框架的一浮管与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撑杆的另一端可延伸至岸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其特征在于:浮管与撑杆之间通过回转扣件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其特征在于:框架的浮管上拴结有能够控制框架水流方向漂浮位的绳索。
7.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呈矩形或者圆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上且呈轴对称的部位设有连接铰。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其特征在于:矩形框架的弯角处均设有拉杆。
10.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其特征在于:浮管为塑料浮管、玻璃钢浮管或者碳素钢浮管。
CN201520402435.9U 2015-06-11 2015-06-11 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62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02435.9U CN204762931U (zh) 2015-06-11 2015-06-11 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02435.9U CN204762931U (zh) 2015-06-11 2015-06-11 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62931U true CN204762931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03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0243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62931U (zh) 2015-06-11 2015-06-11 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629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6392A (zh) * 2016-08-25 2016-11-16 吴家宁 钓鱼用防暴晒隔热棚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6392A (zh) * 2016-08-25 2016-11-16 吴家宁 钓鱼用防暴晒隔热棚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35143B (zh) 集波浪能和太阳能发电于一体的半潜式深海养殖网箱
CN206797661U (zh) 半潜式深远海养殖平台
CN204860572U (zh) 养鱼网箱
CN107150769A (zh) 半潜式深远海养殖平台
CN204265533U (zh) 一种适用于水库的沉降式水生植物生态浮床
CN112602641B (zh) 一种岛礁外海中小型智能养殖网箱
CN113854214A (zh) 一种基于半潜式海上风电基础的海洋养殖网箱结构
CN204762931U (zh) 防水面漂浮物的钓鱼框
CN203021359U (zh) 一种流动水体内漂浮植物的种植装置
CN203015659U (zh) 一种大水面放养甲鱼的休息台
CN106828816B (zh) 一种单点系泊、能源自给、深海抗风浪养殖装置
CN202104132U (zh) 一种淡水底层鱼高效捕捞网具
CN109349165A (zh) 一种海洋牧场发展模式
CN101289845B (zh) 浮移式海洋科技学校暨国防哨
CN204762830U (zh) 一种新型鱼藻养殖装置
CN205005717U (zh) 一种适用于海上养殖操作平台的操作平台浮架
CN203902109U (zh) 大型园林景观影壁墙
CN204079606U (zh) 一种自然式生态浮床
CN204653431U (zh) 一种对虾高位养殖池塘吸污装置
CN204822016U (zh) 水面垃圾清理船用自动伸缩杆
CN204499100U (zh) 一种适用于沙性土壤生态河道的即插型人工生态鱼礁
CN112544520A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海洋牧场旅游休闲综合智慧平台系统
CN206704483U (zh) 一种单点系泊、能源自给、深海抗风浪养殖装置
CN203105330U (zh) 一种用于海上网箱养殖的挡流装置
CN203136826U (zh) 可拆解的玻璃钢管形拖网桁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6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