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62447U - 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62447U
CN204762447U CN201520523457.0U CN201520523457U CN204762447U CN 204762447 U CN204762447 U CN 204762447U CN 201520523457 U CN201520523457 U CN 201520523457U CN 204762447 U CN204762447 U CN 204762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framework
culturing device
portable plant
plan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2345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锦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Wanrong Landscap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Wanrong Landscap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Wanrong Landscap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Wanrong Landscap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2345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62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62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62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包括框体、栽培模块和灌溉系统,所述灌溉系统包括水槽和虹吸供水部,所述水槽安装于框体的底部,所述框体的正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栽培模块填充于容纳槽内,所述虹吸供水部连通水槽与容纳槽。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挂壁安装或作为摆台,结构紧凑、维护简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园林绿化领域中用来栽培植物的容器,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地在室内摆放各种植物盆栽。现有的普通花盆需要占用地面空间,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只能被摆放在室内的角落里,一方面降低了植物的观赏价值,另一方面角落的光线较弱,也不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容易造成植物无法适应室内的环境而死亡;而室内既便于观赏植物盆栽又利于光合作用的地面或桌面空间又非常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室内植物盆栽的使用。为了在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也能发挥植物的观赏价值,近年来兴起了将植物种植在室内的墙面上或依靠墙面的立式栽培。墙面上的植物可以更有效地吸收辐射,保温隔音,美化室内空间,但是将植物种植在墙面上还面临诸如浇水施肥和植物固定等很多困难。
经检索,中国专利文献CN204206832U公开了一种室内碳化软木立式植物栽培装置,包括固定箱、储液箱、水泵、供水管、排水管、碳化软木栽培框和给水箱,储液箱位于固定箱的下部,给水箱位于固定箱的上部,碳化软木栽培框安装于固定箱的凹槽内,且位于储液箱和给水箱之间,碳化软木栽培框上设置有栽培槽;水泵设置于储液箱内部,并通过供水管和给水箱相连通,给水箱通过排水管与储液箱相连通;碳化软木栽培框与给水箱之间设置有用于提供植物水分的吸水导流装置。其利用碳化软木的优良特性栽培植物,有利于水分调节,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而且可以随意更换植物。但是其水泵需要利用外界能源完成供水,安装布置时受到供电等因素的闲置,而且管网设置复杂,不利于装置的小型化。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紧凑、维护简单且具备完整栽培功能的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维护简单且具备完整栽培功能的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包括框体、栽培模块和灌溉系统,所述灌溉系统包括水槽和虹吸供水部,所述水槽安装于框体的底部,所述框体的正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栽培模块填充于容纳槽内,所述虹吸供水部连通水槽与容纳槽。
具体地,所述虹吸供水部是纳米纤维层,所述栽培模块是矩形的活字种植模块,所述活字种植模块的背部紧贴于纳米纤维层上。
具体地,所述框体包括外框和内框,所述内框和水槽安装于外框中,所述外框上具有注水口和填充口,所述容纳槽设于内框中,所述容纳槽内具有用于嵌入安装活字种植模块的格栅。
具体地,所述内框的顶部具有缓流孔,所述缓流孔连通注水口与容纳槽。
具体地,所述水槽可抽拉地安装于外框中,所述水槽侧部具有抽拉扣,所述水槽的顶部具有纳米纤维层延伸口,所述外框上具有用于观察水槽水位的窗口,所述窗口上具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包括框体和安装于框体底部的水槽,所述框体的一侧具有面板,所述面板内具有填充层,所述面板上开设有种植盒槽,所述种植盒槽内嵌入安装有种植盒,所述种植盒内安装有毛细管,所述毛细管从面板背侧延伸到水槽中。
具体地,所述水槽的一侧具有透明的注水口。
具体地,所述框体上面板的边沿处连接有边框,所述边框与框体之间具有用于连接的连接件,所述注水口位于面板的背部。
具体地,所述框体的背部具有卡扣。
具体地,所述面板是透明的硬质格栅板,所述面板的顶部具有填充口。
具体地,所述填充层内填充有活性炭层或彩砂层。
具体地,所述种植盒上具有用于伸出植物的开口,所述开口内安装有环形卡箍,所述环形卡箍具有用于套设植物的内圈,以及沿内圈向外辐向分布的卡键,所述卡键的端部与开口卡合固定。卡键优选为呈Y形分布的三根,相邻卡键间的夹角为120°。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植物框景主要是通过组装种植内部框体模块来达到室内装饰的作用,整体框景主体由四部分组成:边框、框体及固定材料、植物种植盒、灌溉系统,边框与框体都是组装搭配粘合安装而成。植物种植框整体使用方式:先将所选植物栽植进入植物种植盒内,插入毛细管且固定完毕,再将栽好植物的种植盒卡入框体之内,组成一个移动式的植物框景装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采用模块化的栽培模块与框体组合,可栽植预制并现场安装,而且供水装置采用毛细管自吸的原理,无需外部动力,可选用不同数量、体积的种植盒形成不同尺寸植物框景,结构非常紧凑,既可以挂壁安装,也可以作为桌面摆台,水槽具备蓄水功能,利用虹吸原理持续为植物提供水分,养护非常简便,植物的成活率高。
除了上面所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外,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做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图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活字种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抽拉式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A-A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中种植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图中:内框1-1,外框1-2,抽拉式水槽1-3,抽拉扣1-3-1,纳米纤维层延伸口1-3-2注水口1-4,容纳槽1-5,纳米纤维层1-6,填充口1-7,活字种植模块1-8,缓流孔1-9,刻度线1-10,框体2-1,填充层2-2,水槽2-3,加水口2-4,种植盒槽2-5,毛细管2-6,边框2-7,种植盒2-8,环形卡箍2-9,卡扣2-1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可移动式植物框景如图1和图2所示,整体框景主体由四部分组成:内框1-1、外框1-2、活字种植模块1-8及灌溉系统。内框1-1和外框1-2都是组装搭配粘合安装而成。
内框1-1上部具有用于固定活字种植模块及材料填充功能的容纳槽1-5,下部含有尺寸依照具体产品外框而定的抽拉式水槽1-3,平时可通过抽拉扣1-3-1将抽拉式水槽1-3抽出便于更换与加水。内框1-1的外壳可以选用硬质材料,例如塑料、纯木、金属等。内框1-1整体则是镂空状态,方便人为填充各类物质,产生不同的效果,所填充的材料必须是细小的材质,例如彩砂、活性炭、轻质玻璃石,颗粒直径最好保持在0.1~0.5cm之间。内框顶部安有注水口1-4与缓流孔1-9,注水口1-4用于加水,缓流孔1-9便于将加入的水分均匀散入各个活字种植模块。
外框1-2主要起装饰作用,但根据具体材料的不同,其所具有的属性作用也不尽相同。例如亚克力板,颜色鲜亮且耐性较好:纯木制作的外框具有自然气息且质地轻盈。外框1-2顶部具有与内框1-1重合的注水口1-4。外框顶部还具有填充口1-7,填充口1-7是用于填充各类功能性材料(如各类颗粒或是液体等)的入口,位于整个框体上部,开口为滑扣,推开即可。
整个灌溉系统包括抽拉式水槽1-3与吸水的纳米纤维层1-6,抽拉式水槽1-3上附有抽拉扣1-3-1。纳米纤维层1-6是由纳米材料制成的的层面,利用虹吸现象,负责将抽拉式水槽1-3内的水输入活字种植模块后部,再由活字种植模块基质将水分传入植物根部,当植物水分到达饱和点时,纤维层自动停止吸水。
如图3所示,将所选植物栽植进入活字种植模块1-8内,将活字种植模块1-8填入容纳槽1-5中,通过植物达到室内装饰的作用,外框1-1外部刻有刻度线1-10,便于观察水位。
如图4所示,活字种植模块1-8主要由植物与基质组成,基质是由高弹性含水纤维材料与各类有机基质混合压缩制成,将植物预培至模块内即可使用。
如图5所示,抽拉式水槽1-3整体设计可随内框尺寸大小制定,材质为透明材质便于观察水位,水槽上有抽拉扣1-3-1,可方便抽拉取出,纳米纤维层延伸口1-3-2用于连接起虹吸输水作用的纳米纤维材料。
使用时,推开填充口的开口,填充进入各种功能型材料,例如活性炭、彩砂、液体等皆可,再关闭其开口。将植物预培在活字种植模块基质内,插入内框直至活字种植模块后部与纤维层相贴,将水槽通过抽拉扣拉出大量加水或换水,利用虹吸作用为植物供水;也可以通过外框上口的注水口加水,水经过活字种植模块注入水槽;两种加水方式上口加水缓慢却均匀,水槽加水简易但上方植物吸水时间较长,外框下口有观测口方便于勘察水位。
实施例二: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中框体2-1包括正面的填充层2-2和底部的水槽2-3,以及背部的卡扣2-10。其中水槽2-3整体与加水口2-4相连,一般呈长方体状,悬挂式设计的水槽高度为5cm,宽6cm即可,非悬挂式设计可随内框尺寸大小制定。加水口2-4以透明材质制成,开口为三角形,整体呈半漏斗状,标有刻度线。种植盒槽2-5开设于填充层2-2上,用于固定种植盒2-8,其沿口设计一般为斜向上。种植盒2-8内安装有毛细管2-6,毛细管通过填充层2-2背部的空间浸入到水槽2-3中。
如图8所示,边框2-7根据设计大小制作而成,规格比内框要大,可遮挡住加水口。外框材质可自由选择,如图所以以藤条外框为例,其一面附有内外框体粘合处,当确定内外框大小后,在结合处使用相对应的粘合剂或者采用卡键等形式固定,将其与内框合并成为一个整体。
如图9和图10所示,种植盒2-8作为种植植物的容器,容器上方有环形卡箍2-9,卡键可固定其中,底部有管槽,用于插入毛细管2-6便于灌溉。环形卡箍2-9由一个内圈和三个卡键组成,用于固定植物土球。
使用时,种植盒以规则型选择硬质PE材料制成的种植盒及固定植物的三环形卡箍为例,将植物土球包裹一层无纺布之后,栽植入种植盒内,利用卡箍卡键固定在卡箍盘固定植物。卡箍卡键是由环形内圈及三头卡键所组成,卡键可通过挤压收缩进入卡盘的卡槽内。
框体外壳可以选用硬质材料,例如塑料、纯木、金属等。框体整体则是镂空状态,方便人为填充各类物质,产生不同的效果。框体从功能方面主要分为填充层、种植层与水槽。填充层起到填充功能型材料及固定作用,填充层本身选择透明的硬质材料来制作格栅,例如玻璃或塑料。随后推开填充口的开口,填充进入各种功能型材料,再关闭其开口。所填充的材料必须是细小的材质,例如彩砂、活性炭、轻质玻璃石。当种植盒接入种植盒槽前,在毛细管的一端插入土球底部,插入深度至少为种植盒的三分之一,另一端接入水槽。水槽以透明塑料制成,方便于加水口勘察水位。可以依据应用场合定制不同尺寸的植物框景,也可以在同一框景上将栽培了多种植物的种植盒进行灵活方便的组合。
边框主要起装饰作用,但根据具体材料的不同,其所具有的属性作用也不尽相同。例如亚克力板,颜色鲜亮且耐性较好:纯木制作的边框具有自然气息且质地轻盈。
植物种植盒主要分为两种形式:规则型与不规则型,规则型顾名思义包含的种植盒口为矩形、圆形等一些规则类的图形,种植盒材质一般为硬质材料,内含透气孔;不规则型种植盒可以根据外沿所需要的性状,呈不规则型且种植盒材质一般为软体布袋类。
整个移动式框景的灌溉系统可采用毛细管束吸水的方式,利用毛细管束产生的虹吸现象,经由种植盒后部的空隙将水源输送至植物根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出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包括框体、栽培模块和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系统包括水槽和虹吸供水部,所述水槽安装于框体的底部,所述框体的正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栽培模块填充于容纳槽内,所述虹吸供水部连通水槽与容纳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供水部是纳米纤维层,所述栽培模块是矩形的活字种植模块,所述活字种植模块的背部紧贴于纳米纤维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外框和内框,所述内框和水槽安装于外框中,所述外框上具有注水口和填充口,所述容纳槽设于内框中,所述容纳槽内具有用于嵌入安装活字种植模块的格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的顶部具有缓流孔,所述缓流孔连通注水口与容纳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可抽拉地安装于外框中,所述水槽侧部具有抽拉扣,所述水槽的顶部具有纳米纤维层延伸口,所述外框上具有用于观察水槽水位的窗口,所述窗口上具有刻度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的一侧安装有面板,所述面板内具有填充层,所述栽培模块是嵌入面板的种植盒,所述虹吸供水部是毛细管,所述毛细管从种植盒背部延伸到水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盒上具有用于伸出植物的开口,所述开口内安装有环形卡箍,所述环形卡箍具有用于套设植物的内圈,以及沿内圈向外辐向分布的卡键,所述卡键的端部与开口卡合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的边沿处连接有边框,所述边框与框体之间具有用于连接的连接件,所述水槽的一侧具有透明的注水口,所述注水口位于边框的背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是透明的硬质格栅板,所述面板的顶部具有填充口,所述填充层内填充有活性炭层或彩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之任一所述的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的背部具有卡扣。
CN201520523457.0U 2015-07-17 2015-07-17 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 Active CN204762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23457.0U CN204762447U (zh) 2015-07-17 2015-07-17 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23457.0U CN204762447U (zh) 2015-07-17 2015-07-17 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62447U true CN204762447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02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23457.0U Active CN204762447U (zh) 2015-07-17 2015-07-17 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624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7705A (zh) * 2016-08-01 2018-02-09 陈泽伟 一种立体栽培箱
CN110199858A (zh) * 2019-06-11 2019-09-06 蔡开锋 一种桌墙面立体绿植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7705A (zh) * 2016-08-01 2018-02-09 陈泽伟 一种立体栽培箱
CN110199858A (zh) * 2019-06-11 2019-09-06 蔡开锋 一种桌墙面立体绿植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08914U (zh) 可控水分流的植栽盆组合结构及植栽盆
CN206078320U (zh) 一种育苗用自动喷灌节水装置
CN206564917U (zh) 内加水式陶瓷懒人花盆
CN203840833U (zh) 一种生态立体绿化墙
CN201919384U (zh) 立体植物栽培装置
CN204762447U (zh) 移动式植物框景栽培装置
CN102577921A (zh) 一种无土栽培装置
CN205389639U (zh) 水培与土培一体化种植系统及其装置
CN202127688U (zh) 家庭管式水培种植系统
CN210746545U (zh) 一种立体绿植毛毡种植架
CN104322364A (zh) 一种多功能圆环形装饰花盆鱼菜共生养殖花架
CN201957540U (zh) 墙面无土立体栽培器
CN100998307A (zh) 大储液室多功能无土花盆
CN103004571A (zh) 家用立式无土栽培装置
CN207040584U (zh) 一种花鱼共养装置
CN103931440B (zh) 一种室内碳化软木立式植物栽培装置
CN203523410U (zh) 具备自吸水功能的植物种植盆
CN205596709U (zh) 一种壁挂式花盆
CN206442766U (zh) 苗木培养装置
CN206136769U (zh) 一种绿墙板
CN108781874A (zh) 一种转化水培苗为土培苗的栽植系统
CN205250137U (zh) 一种室内种养系统
CN202979844U (zh) 一种家用立式无土栽培装置
CN206776161U (zh) 双层自渗透立体花坛
CN205611317U (zh) 一种多功能方形立体组合植物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