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52497U - 一种高效稳定的污泥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稳定的污泥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52497U
CN204752497U CN201520372192.9U CN201520372192U CN204752497U CN 204752497 U CN204752497 U CN 204752497U CN 201520372192 U CN201520372192 U CN 201520372192U CN 204752497 U CN204752497 U CN 204752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mud
pond
sludge
digestion 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721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新
杜剑浩
唐建波
郭曾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Wal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Wal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Wal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Wal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721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52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52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5249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效稳定的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植物消解池、外围墙体和出水配水渠,所述植物消解池和出水配水渠设于外围墙体的内侧,所述植物消解池和出水配水渠之间设有挡墙,所述植物消解池的一端设有污泥进泥管,所述污泥进泥管上设有蝶阀,所述挡墙上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配水渠的一端设有出水管,所述植物消解池内栽种有挺水植物,所述植物消解池的池底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污泥层、滤水层和黏土层。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采用传统污泥干化池而存在占地面积大、蚊蝇滋生导致的卫生条件差,需投加药剂和提供电力导致的运行费用高的问题,且不需要相关机械设备,避免了基建投资成本高等技术难题。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稳定的污泥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稳定的污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泥基本上采用污泥自然干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处置;或者采用机械脱水的方式进行污泥脱水,一般中小型污水的机械脱水采用板框压滤机进行污泥脱水。自然干化的方法具有处理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利用板框压滤机进行机械脱水与自然干化相比具有脱水效果好、效率高、占地少、运行维护费用高等特点。但是上述两种方式也存在着不足,例如:污泥自然干化,其主要是通过污泥池内外温差对污泥水分蒸发而慢慢达到脱水的目的,因而污泥干化对天气温度有一定的要求;此外,污泥干化的周期较长,占地面积较大,同时在干化的过程中,其表面污泥容易滋生蚊蝇,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大。而利用板框压滤进行污泥脱水,需要板框压滤机和污泥脱水机房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另外此种方法要投加PAM等药剂和电力,其运行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稳定的污泥处理装置,该装置解决了采用传统污泥干化池而存在占地面积大、蚊蝇滋生导致的卫生条件差,需投加药剂和提供电力导致的运行费用高的问题,且不需要相关机械设备,避免了基建投资成本高等技术难题。
为了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稳定的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植物消解池、外围墙体和出水配水渠,所述植物消解池和出水配水渠设于外围墙体的内侧,所述植物消解池和出水配水渠之间设有挡墙,所述植物消解池的一端设有污泥进泥管,所述污泥进泥管上设有蝶阀,所述挡墙上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配水渠的一端设有出水管,所述植物消解池内栽种有挺水植物,所述植物消解池的池底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污泥层、滤水层和黏土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挺水植物为鸢尾、美人蕉、芦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植物消解池内还设有至少一个隔墙,该隔墙用于将植物消解池分割为至少两个隔间,并且每个隔间均独立的连接有污泥进泥管和出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污泥层的高度为700mm-1000mm;所述滤水层采用砾石铺设而成,其高度为3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挺水植物(景观植物)、污泥层和滤水层在平面基础上进行垂直复合,将待处理的污泥经过植物的根系吸附、消解及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自然干化作用进行污泥的综合处理,采取这种方式构成的景观性污泥处理装置,与自然干化池相比,占地节省、污泥处理周期缩短、美化景观,能有效防止蚊蝇滋生,与板块压滤机相比,不需电力和投加药剂,运行费用更低廉,不用PLC控制,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地下的结构形式或者全地下式的结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工化的痕迹,植物消解池内栽种的植物可美化景观,与自然干化池或者板框压滤机相比,营造了多样性的植物景观,同时提高了本装置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3、本实用新型由于挺水植物、污泥层和滤水层在平面基础上进行垂直复合,与板框压滤机污泥脱水相比,无需建设污泥脱水机房和购置板框压滤机等相关设备,减少工程建设成本,同时减少了投加药剂引起的二次污染,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本实用新型适应性较强,既可适用于用地不是很紧张的乡镇级污水处理站,又可适用于农村生物污水处理站,也可适用于一些小型工业废水处理站所产生的污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稳定的污泥处理装置的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污泥进泥管、2—蝶阀、3—植物消解池、4—外围墙体、5—挡墙、6—出水孔、7—出水配水渠、8—隔墙、9—出水管、10—挺水植物、11—污泥层、12—滤水层、13—黏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稳定的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植物消解池3、外围墙体4和出水配水渠7,其中,植物消解池3和出水配水渠7设于外围墙体4的内侧,植物消解池3和出水配水渠7之间设有挡墙5,植物消解池3的一端设有污泥进泥管1,污泥进泥管1上设有蝶阀2(手动或自动),挡墙5上设有出水孔6,出水配水渠7的一端设有出水管9,植物消解池3内栽种有挺水植物10,植物消解池3的池底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污泥层11、滤水层12和黏土层13。
污泥由污泥进泥管1进入,为控制污泥的进入需在污泥进泥管1上设置蝶阀2,污泥经植物根系的吸附消解和光合作用后,其清液经滤水层过滤后通过出水口6进入配水渠7,最后通过出水管9排出。植物消解池3中所栽种的植物主要为挺水植物,其品种为鸢尾、美人蕉、芦苇等挺水植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植物种植主要为自然干化的污泥或者半干污泥组成的污泥层11,污泥层11高为700mm-1000mm,污泥层11下面为滤水层12,滤水层12主要由15-25mm的砾石构成,滤水层12的高度为300mm,植物消解池3的中间根据处理的污泥量大小可以分为几格,两格之间为隔墙8,进污泥的时候通过蝶阀2来控制进的污泥量,当一格污泥储满后,将其中对应的蝶阀关闭,启动另一个蝶阀使其污泥进入第二格污泥。
本实施例中污泥进泥管1为DN100-DN200UPVC塑料管,压力为0.8MPa。
本实施例中的出水配水渠7主要由挡墙5,出水槽及出水管9组成,其中需在挡墙5的下部开有200*300mm的方孔,方孔之间间隔1500mm,且与隔墙8、外围墙体4相隔500mm,出水管9为DN100—DN200UPVC塑料管,压力为0.8MPa。
外围墙体4主要结构钢筋砼结构或者砖砌结构,若为结构钢筋砼结构,其壁厚为250mm-350mm,高为1300mm,长宽比为2:1;若为砖砌结构,其壁厚为240mm或者370mm,外围墙体高位1300mm-1500mm。
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处理装置成功应用于某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该工程日处理水量为300m3/d。其设计参数如下:
1、占地面积为66m2,由外围墙体4和植物消解池3和出水配水渠7组成。2、外围墙体4及进泥管1:污泥进泥管1为DN100UPVC塑料管,其中为了控制进泥量设置了手动的蝶阀2,外围墙体4为钢筋砼结构,墙壁厚250mm,整体尺寸为L×B×H=11.00m×6.60m×1.30m。
植物消解池3:总深度为1.0m,其中污泥深0.7m,池体水面超高为0.3m,滤水层12高为0.3m,粘土层13高为0.3m,植物消解池3分为2格,其中一格种植芦苇,另一格种植美人蕉,其中芦苇种植密度为3株/m2,美人蕉种植密度为2株/m2,合计种植美人蕉为52株,芦苇为72株,滤水层12主要为粒径20mm-25mm的砾石,污泥经过滤水层后清液由出水方孔6流出,方孔尺寸为200*300mm,相邻两孔之间的间距为1500mm。
出水配水渠7:出水配水渠7的主要功能为保持出水稳定,出水渠净宽为0.75m,挡墙5高为1.0m,出水渠水位为0.8m,污泥经滤水层12过滤后的清液进入配水渠后由最终出水管9排出,出水管9为出水管为DN150UPVC塑料管。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高效稳定的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植物消解池(3)、外围墙体(4)和出水配水渠(7),所述植物消解池(3)和出水配水渠(7)设于外围墙体(4)的内侧,所述植物消解池(3)和出水配水渠(7)之间设有挡墙(5),所述植物消解池(3)的一端设有污泥进泥管(1),所述污泥进泥管(1)上设有蝶阀(2),所述挡墙(5)上设有出水孔(6),所述出水配水渠(7)的一端设有出水管(9),所述植物消解池(3)内栽种有挺水植物(10),所述植物消解池(3)的池底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污泥层(11)、滤水层(12)和黏土层(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稳定的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10)为鸢尾、美人蕉、芦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稳定的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消解池(3)内还设有至少一个隔墙(8),该隔墙(8)用于将植物消解池(3)分割为至少两个隔间,并且每个隔间均独立的连接有污泥进泥管(1)和出水孔(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稳定的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层(11)的高度为700mm-1000mm;所述滤水层(12)采用砾石铺设而成,其高度为300mm。
CN201520372192.9U 2015-06-02 2015-06-02 一种高效稳定的污泥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52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72192.9U CN204752497U (zh) 2015-06-02 2015-06-02 一种高效稳定的污泥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72192.9U CN204752497U (zh) 2015-06-02 2015-06-02 一种高效稳定的污泥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52497U true CN204752497U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67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7219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52497U (zh) 2015-06-02 2015-06-02 一种高效稳定的污泥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524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8459A (zh) * 2019-01-26 2019-05-14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河道重金属污染水体修复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8459A (zh) * 2019-01-26 2019-05-14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河道重金属污染水体修复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9167B (zh) 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
CN104129857A (zh) 一种高寒地区中水深度净化人工湿地系统
CN101284705A (zh) 一种处理生活污水的塔式蚯蚓生态滤池
CN104016542B (zh) 一种用于低污染水处理的阶梯式复合人工湿地装置
CN102627376B (zh) 分散式污水一体化人工湿地处理设施及方法
CN103351080A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方法及阶梯式污水渗滤净化系统
CN101880105A (zh) 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田
CN203152103U (zh) 生态树池
CN203440221U (zh) 用于污泥干化和稳定化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
CN105461184A (zh) 一种利用间种植物进行污泥减量化和稳定化的装置及其工艺
CN203938558U (zh) 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
CN201923924U (zh) 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反应池
CN205687758U (zh) 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
CN204752497U (zh) 一种高效稳定的污泥处理装置
CN204689842U (zh) 竖向多级ao的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CN113979603A (zh) 一种填料可替换双层种植套筒活水式模块化人工湿地装置
CN203333445U (zh) 一种阶梯式污水渗滤净化系统
CN203833703U (zh) 人工湿地水位调节阀门组
CN104961297A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
CN208166682U (zh) 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多级生态人工湿地
CN204874201U (zh) 一种用于沿河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8146051U (zh) 一种a2o一体化污水处理池成套系统
CN204529466U (zh) 模块化人工湿地处理装置
CN104961291A (zh) 竖向多级ao的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CN102617011B (zh) 一种渗滤干化与消化污泥的渗滤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