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42207U - 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42207U
CN204742207U CN201520446873.5U CN201520446873U CN204742207U CN 204742207 U CN204742207 U CN 204742207U CN 201520446873 U CN201520446873 U CN 201520446873U CN 204742207 U CN204742207 U CN 204742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rsery
water
water inlet
inlet pipe
bu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468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牟宗宝
杨光
张凤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idao Island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idao Island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idao Island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idao Island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468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42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42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42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牡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高密度牡蛎培育的设备。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可作为上升流和下降流转换使用,以集水槽为育苗单元,拆装方便,适用于任何环境室内外培育环境,并可根据不同规格的稚贝任意更换筛网、随意并联组合育苗单元;操作简单,根据苗种规格培育阶段需求,只需调整进出水的位置就可完成下降流与上升流的自由转换;每一个育苗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水流系统,可按需求进行连续使用,并可调节任意育苗单元的水流方向和大小,即使在同一培养池也可实现不同组、不同流向的培养模式并存;冲洗和更换方便,易于育苗操作管理;本实用新型牡蛎苗种培养密度是传统育苗池的3-4倍。

Description

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高密度牡蛎培育的设备,它使不同时期单体牡蛎培养所需的下降流和上升流的实现变得更为便捷可控。
背景技术
在海水养殖品种中,由于贝类投入成本低、单产高等特点,已成为沿海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贝类养殖占海水养殖的比重高达80%以上;我国的牡蛎养殖在贝类养殖业中占重要地位,历史上俗称我国四大养殖贝类(牡蛎、缢蛏、泥蚶、蛤仔)之一,是传统的贝类养殖品种。近10年来我国牡蛎养殖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单体牡蛎不具备自然牡蛎群聚、互生的习性,从而壳形美观、大小均匀、易于收获,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越来越受市场的喜爱。传统的单体牡蛎育苗一般采用附着基附着育苗方式,主要是使牡蛎幼虫附着在塑料纸、波纹板等材质上,培养到一定大小时再剥离下来,无法实现大规模的生产;而下降流和上升流培养技术是国外比较流行的单体牡蛎培养方法,但大都因设备投资大、操作管理不便等原因,不利于企业实施规模化生产。“CN101077063三倍体单体牡蛎规模化培育方法”虽然给出上升流及下降流的培育设备,但其上升流下降流分别设置,水池式集中进行上升流或下降流的牡蛎苗种培育,对育苗场地规模和设备要求较高,不适用于集约化养殖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环境稳定、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的培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工厂集约化生产需求的高密度单体牡蛎培育设备,以解决现有装置存在的缺点。本装置同样适应于其他埋栖型贝类的稚贝培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可作为上升流和下降流转换使用,以集水槽为育苗单元,根据育苗场地需求,可任意若干育苗单元组合使用;其中集水槽上部设置溢流孔,集水槽下部设置进水孔,集水槽内中间设置横向平衡隔板,集水槽内可放置若干育苗桶,育苗桶桶壁上部对应集水槽设置溢流孔,育苗桶桶壁底部设置进水孔,育苗桶的溢流孔连接溢流支管,育苗桶底部连接进水支管,进水支管连通进水管及集水槽外的进水总管,溢流支管连通溢水管及集水槽外的排水总管。
所述的可任意若干育苗单元组合使用,若干育苗单元组合两端设置固定板,方便育苗单元、育苗单元组合、以及育苗单元组间的固定,同时方便的踩踏进行育苗过程管理。
所述的集水槽外壁纵向设置平衡真空囊。
所述的育苗桶包括内桶和外桶,选用上宽下窄顶部敞口的圆桶作为外桶,外桶内设置上下开口的内桶,内桶底部系套可拆卸的内网用于放稚贝,外桶和内桶上部对应位置设置溢水孔,用同孔径的溢水支管连接育苗内桶和外桶,育苗外桶底部设置进水孔,连接进水支管。
所述的育苗桶进水支管和溢水支管为弯头结构,且在育苗桶内,上部溢水支管口朝下,底部进水支管口朝上。
所述的育苗桶溢水支管育苗桶外末端系套过滤网,有效地降低了稚贝流失的几率。
所述的每一个育苗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水流系统,每个育苗单元的进水支管和进水管均设置独立的控制阀门,每个溢流支管和溢水管均设置独立的控制阀门,可按需求进行连续使用,并可调节任意育苗单元的水流方向和大小。
作为上升流育苗设备使用时,所述的育苗桶的每个进水支管连通集水槽内外的进水管和进水总管;作为下降流育苗设备使用时,所述的育苗桶的每个溢水支管连通集水槽内外的溢水管和排水总管改为进水管道,进水支管及进水管和进水总管变为排水管道。
作为上升流育苗设备使用时,所述的在育苗桶内的进水支管口设置为多孔喷头结构。
作为下降流育苗设备使用时,所述的育苗桶的每个溢水支管和溢流管连接集水槽外进水总管,即溢水支管和溢水管变为进水支管和进水管使用,相应的进水支管和进水管变为溢流支管和溢流管使用。
所述的进水管与饵料管相连,控制饵料与水流的比例。
所述的根据育苗场地需求,可任意若干育苗单元组合使用,既可以用于室内外育苗池内,也可用于室内工厂化多层育苗,设置可用于沿岸浅海。
所述的集水槽上方可设置清洗喷水管,清洗时育苗桶和集水槽浮上水面,接通育苗桶上方的喷水管,即可实现自动冲洗,脏污排出槽体。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及原理是:
当单体牡蛎培养需要上升流时,育苗桶的每个进水支管连通集水槽外进水管道,进水管道从集水槽底部进水孔进入集水槽内,与育苗桶底的进水支管连接,改变进水方向,水流由育苗桶外桶的底部进入,从而形成上升水流,上升水流不断冲击育苗桶内桶底部的稚贝层,使稚贝层处于上浮状态、实现流态化,而残饵、粪便等随水流经育苗桶上部的溢水支管和集水槽上部的溢水孔排出,流回育苗池,溢水支管育苗桶外部末端挂有过滤网,用于过滤脏污、截留逃溢的稚贝。
当单体牡蛎培养初期需要下降流时,育苗桶的每个溢水支管连通集水槽外进水管,进水管通过集水槽上部的溢水孔与槽内的育苗桶溢水支管相连,即溢水支管变为进水支管使用,通过水泵抽取含有丰富饵料的海水经过的溢水支管进入育苗桶,水流穿过育苗桶内桶的稚贝层,再由外桶底部的进水支管排出;
进水管、进水支管和溢水支管、溢水管上均设有控制阀门,利用控制阀门调节水流量,控制水流大小,随稚贝幼体不断生长,稚贝层重量的增加,水流量也相对要增加,在上升流培育,水流流速小达不到上浮的要求,流速过高幼体容易从溢水口逃出,设置控制阀门非常重要,通过控制阀门即可调整各集水槽的水流量分配从而实现调整水流的目的。
进水管饵料管相连,控制饵料与水流的比例。
清洗集水槽时,通过控制阀门将进水管变为抽水管,水排出后,因集水槽两侧平衡真空囊的浮力作用升起,使集水槽在育苗池内实现悬浮状态,方便清洗,接通育苗桶上方的喷水管,即可实现自动冲洗,脏污排出槽体;清洗完毕后,通过控制阀门控制进水,通过水的重量实现集水槽实现半悬浮。通过中间隔板,保持集水槽两侧平衡。
本实用新型设备拆装方便,适用于任何环境、任何形状的育苗池,并可根据不同规格的稚贝任意更换育苗桶筛网,根据不同规模的稚贝随意并联组合设备;操作简单,只需调整进水口的位置就可完成下降流与上升流的转换,即使在同一培养池也可实现不同组、不同流向的培养模式并存;育苗桶上部溢水支管口朝下、底部进水支管口朝上的设计使得透过稚贝层的水流更加均匀、稳定;可实现全天侯培养,在自然饵料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投饵满足稚贝的需求,且大幅降低劳动强度,稚贝从0.3mm长至2cm,需时20天左右,成活率可达90%以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可有效完成虾夷扇贝育苗池的夏季综合利用,可充分体现不同季节、不同品种混合联动式培养;实现循环水培养,节省空间,大大提升了饵料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拆装方便,适用于任何环境室内外培育环境,并可根据不同规格的稚贝任意更换筛网、随意并联组合育苗单元;操作简单,根据苗种规格培育阶段需求,只需调整进出水的位置就可完成下降流与上升流的自由转换;每一个育苗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水流系统,可按需求进行连续使用,并可调节任意育苗单元的水流方向和大小,即使在同一培养池也可实现不同组、不同流向的培养模式并存;上部溢水支管口朝下、底部进水支管口朝上的设计使得透过稚贝层的水流更加均匀、稳定;横向隔板和纵向平衡真空囊使集水槽可独立悬浮于育苗池;通过改变和调整进水管的阀门即可排空育苗桶内的海水,此时育苗桶和平衡真空囊的浮力使集水槽浮上水面,开通集水槽上方的清洗喷水管,即可实现自动冲洗,脏污排出槽体;育苗桶双层结构,内筒底部系套可拆卸筛绢网,冲洗和更换方便,易于育苗操作管理;本实用新型牡蛎苗种培养密度是传统育苗池的3-4倍,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有效完成虾夷扇贝育苗池的夏季综合利用,可充分体现不同季节、不同品种混合联动式培养;实现循环水培养,节省空间,大大提升了饵料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集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个育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育苗单元组的构成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育苗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育苗桶使用状态剖面图。
图中标注说明:1、进水总管,1-1、进水管,1-2、进水支管,2、集水槽,2-1、溢水孔,2-2、进水孔,3、育苗桶,3-1育苗内桶,3-2、内网,3-3、外桶,4、横向平衡隔板,5、纵向平衡真空囊,6、总排水管,6-1、溢水管,6-2、溢水支管,7、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室外育苗池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用于单体牡蛎培育。
室外10亩育苗池应用本实用新型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进行单体牡蛎培育,以集水槽为育苗单元,根据育苗池实际大小设计集水槽,如图1所示,集水槽的规格长*宽*高为4米*0.5米*0.6米,集水槽上部设置溢流孔,集水槽下部设置进水孔,集水槽内中间设置横向平衡隔板,集水槽外壁纵向设置平衡真空囊,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个集水槽内可放置8个育苗桶,横向平衡隔板每侧可放置4个育苗桶,构成一个育苗单元;如图4所示,4个集水槽组成一组,育苗池内放8组。
如图5所示,育苗桶包括内桶和外桶,选用上宽(直径50厘米)下窄(直径36厘米)的敞口塑料桶作为外桶,用直径40厘米、高40厘米的双壁螺纹塑料管作为内桶放置到外桶内,内桶底部系套可拆卸的内网用于放稚贝,方便拆卸清洗,根据养殖牡蛎稚贝大小更换不同网目的筛绢网,外桶和内桶上部对应位置设置溢水孔,如图6所示,用同孔径的溢水支管连接育苗内桶和外桶,育苗外桶底部设置进水孔连接进水支管,上部溢水支管口朝下,底部进水支管口朝上;育苗桶溢水支管育苗桶外末端系套防逃逸网袋,有效地降低了稚贝流失的几率。每个进水支管和溢流支管上分别设置控制阀门。每一个育苗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水流系统,每个育苗单元的进水管设置独立的控制阀门,可按需求进行连续使用,并可调节任意育苗单元的水流方向和大小;同时进水管与饵料管相连,进水时控制饵料与水流的比例。
每个育苗桶内可培育200万枚个规格为1毫米的单体牡蛎苗,牡蛎培养密度是传统育苗池的3-4倍。单体牡蛎培养初期适用于下降流时,下降流循环水装置适应于壳长0.3-1毫米的牡蛎稚贝,作为下降流育苗设备使用时,育苗桶的每个溢水支管连通集水槽外进水管,进水管通过集水槽上部的溢水孔与槽内的育苗桶溢水支管相连,即溢水支管变为进水支管使用,进水管与饵料管相连,控制饵料与水流的比例,通过水泵抽含有丰富饵料的海水经过进水管进入育苗桶,水流在育苗桶内以可控的速率向下流过稚贝层,然后经育苗桶底部的的进水支管和竖直的排水支管流回暂养池,并依靠进水支管外部连接的垂直管控制集水槽的水位。
当单体牡蛎稚贝长至壳长1-3毫米时,适用转换为上升流循环水培育,作为上升流育苗设备使用时,改变进水方向,进水管道从集水槽底部进水孔进入集水槽内,连通育苗桶底部的每个进水支管,水流从育苗桶底部的进水支管向上,从而形成上升水流,上升水流不断冲击育苗桶内桶底部的稚贝层,使稚贝层处于上浮状态、实现流态化,而残饵、粪便等随水流经育苗桶上部的溢水支管和集水槽上部的溢水孔排出,流回育苗池,溢水支管育苗桶外部末端挂有筛绢袋,用于过滤脏污、截留逃溢的稚贝。
进水管、进水支管和溢水支管上均设有控制阀门,利用控制阀门调节水流量,控制水流大小,随稚贝幼体不断生长,稚贝层重量的增加,水流量也相对要增加,在上升流培育,水流流速小达不到上浮的要求,流速过高幼体容易从溢水口逃出,设置控制阀门非常重要,通过控制阀门即可调整各集水槽的水流量分配从而实现调整水流的目的。
清洗集水槽时,通过控制阀门将进水管变为抽水管,水排出后,因集水槽两侧平衡真空囊的浮力作用升起,使集水槽在育苗池内实现悬浮状态,方便清洗,育苗池上方设置喷水管,接通育苗桶上方的喷水管,即可实现自动冲洗,脏污排出槽体;清洗完毕后,通过控制阀门控制进水,通过水的重量实现集水槽实现半悬浮。通过中间隔板,保持集水槽两侧平衡。
本实用新型设备拆装方便,适用于任何环境、任何形状的育苗池,并可根据不同规格的稚贝任意更换育苗桶筛网,根据不同规模的稚贝随意并联组合设备;操作简单,只需调整进水口的位置就可完成下降流与上升流的转换,即使在同一培养池也可实现不同组、不同流向的培养模式并存;育苗桶上部溢水支管口朝下、底部进水支管口朝上的设计使得透过稚贝层的水流更加均匀、稳定;可实现全天侯培养,在自然饵料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投饵满足稚贝的需求,且大幅降低劳动强度,稚贝从0.3mm长至2cm,需时20天左右,在高密度集中培育的情况下,成活率可达90%以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可有效完成虾夷扇贝育苗池的夏季综合利用,可充分体现不同季节、不同品种混合联动式培养;实现循环水培养,节省空间,大大提升了饵料的利用率。

Claims (13)

1.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可作为上升流和下降流转换使用,以集水槽为育苗单元,根据育苗场地需求,可任意若干育苗单元组合使用;其中集水槽上部设置溢流孔,集水槽下部设置进水孔,集水槽内中间设置横向平衡隔板,集水槽内可放置若干育苗桶,育苗桶桶壁上部对应集水槽设置溢流孔,育苗桶桶壁底部设置进水孔,育苗桶的溢流孔连接溢流支管,育苗桶底部连接进水支管,进水支管连通进水管及集水槽外的进水总管,溢流支管连通溢水管及集水槽外的排水总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任意若干育苗单元组合使用,若干育苗单元组合两端设置固定板,方便育苗单元、育苗单元组合、以及育苗单元组间的固定,同时方便的踩踏进行育苗过程管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槽外壁纵向设置平衡真空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苗桶包括内桶和外桶,选用上宽下窄顶部敞口的圆桶作为外桶,外桶内设置上下开口的内桶,内桶底部系套可拆卸的内网用于放稚贝,外桶和内桶上部对应位置设置溢水孔,用同孔径的溢水支管连接育苗内桶和外桶,育苗外桶底部设置进水孔,连接进水支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苗桶进水支管和溢水支管为弯头结构,且在育苗桶内,上部溢水支管口朝下,底部进水支管口朝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苗桶溢水支管育苗桶外末端系套过滤网,有效地降低了稚贝流失的几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一个育苗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水流系统,每个育苗单元的进水支管和进水管均设置独立的控制阀门,每个溢流支管和溢水管均设置独立的控制阀门,可按需求进行连续使用,并可调节任意育苗单元的水流方向和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作为上升流育苗设备使用时,所述的育苗桶的每个进水支管连通集水槽内外的进水管和进水总管;作为下降流育苗设备使用时,所述的育苗桶的每个溢水支管连通集水槽内外的溢水管和排水总管改为进水管道,进水支管及进水管和进水总管变为排水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育苗桶内的进水支管口设置为多孔喷头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作为下降流育苗设备使用时,所述的育苗桶的每个溢水支管和溢流管连接集水槽外进水总管,即溢水支管和溢水管变为进水支管和进水管使用,相应的进水支管和进水管变为溢流支管和溢流管使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与饵料管相连,控制饵料与水流的比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根据育苗场地需求,可任意若干育苗单元组合使用,既可以用于室内外育苗池内,也可用于室内工厂化多层育苗,设置可用于沿岸浅海。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槽上方可设置清洗喷水管,清洗时育苗桶和集水槽浮上水面,接通育苗桶上方的喷水管,即可实现自动冲洗,脏污排出槽体。
CN201520446873.5U 2015-06-26 2015-06-26 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 Active CN204742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46873.5U CN204742207U (zh) 2015-06-26 2015-06-26 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46873.5U CN204742207U (zh) 2015-06-26 2015-06-26 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42207U true CN204742207U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56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46873.5U Active CN204742207U (zh) 2015-06-26 2015-06-26 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422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6332A (zh) * 2015-06-26 2015-10-28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6332A (zh) * 2015-06-26 2015-10-28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5298B (zh) 一种适应于养殖池的动物的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CN101444193B (zh) 一种半海底半悬吊式浮筏网笼养殖海参的方法
CN104996332A (zh) 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
CN109349189B (zh) 一种海浪驱动的贝类自动投喂养殖装置及养殖方法
CN103960113B (zh) 全自动工厂化池塘多层分级养殖
CN102550457A (zh) 一种三角帆蚌苗种早繁方法
CN102696518A (zh) 海洋农业多功能仿天然生态养殖潜浮盘
CN107439440B (zh) 一种佛手螺养殖笼及其养殖方法
CN105075946A (zh) 贝类工程化养殖方法和贝类多层流水养殖设备
CN105028337B (zh) 一种钢架浮网水蛭高密度养殖方法
CN202456086U (zh) 一种刺参保苗附着基
CN103766269B (zh) 紫黑翼蚌早期幼蚌的双循环养殖系统
CN203058077U (zh) 一种刺参生态苗种室外培育网箱
CN106719187A (zh) 一种虾夷扇贝海底设施养殖方法及装置
CN109197691A (zh) 一种石斑鱼与耐盐蔬菜共养装置
CN204742207U (zh) 一种高密度牡蛎培育设备
CN104651235A (zh) 一株假微型海链藻及其作为美洲帘蛤育苗饵料的应用
CN202456087U (zh) 一种网片附着基
CN202444966U (zh) 单体贝类高密度中间培育装置
CN205018089U (zh) 一种贝类多层流水养殖设备
CN204796492U (zh) 一种新型淡水鱼卵孵化装置
CN201379002Y (zh) 一种适应于养殖池的动物的养殖系统
CN207269643U (zh) 珍珠贝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2760008U (zh) 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
CN202085588U (zh) 一种围堰海参养殖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