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41137U - Usb墙面充电插座 - Google Patents

Usb墙面充电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41137U
CN204741137U CN201520120219.5U CN201520120219U CN204741137U CN 204741137 U CN204741137 U CN 204741137U CN 201520120219 U CN201520120219 U CN 201520120219U CN 204741137 U CN204741137 U CN 204741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unit
resistor
usb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2021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业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Xin Y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Gifted
Original Assignee
ORICO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ICO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ORICO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2021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41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41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41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SB墙面充电插座,该USB墙面充电插座包括带有容置槽的底座及设于底座上将容置槽盖合的上盖,容置槽内设有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交流连接器、电源转换电路、电压调整单元,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交流连接器连接,电源转换电路将输入的高压交流电源转换为低压直流电源并通过USB连接器输出;电压调整单元包括两输出支路,每一输出支路对应连接一USB连接器,电压调整单元根据每一输出支路中的两个检测端检测与该输出支路对应连接的USB连接器上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以调整两个检测端的输出电压。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为多个不同电压模式的电子设备进行匹配充电的目的,实用性更强。

Description

USB墙面充电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USB墙面充电插座。
背景技术
USB墙面充电插座是一种固定于墙体或者办工桌上,直接将高压交流电源转换为低压直流电源,而提供给USB用户使用的器件。这种插座具有USB接口多、方便用户使用的优点,但是这种插座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固定,不能匹配不同厂商的充电设备,以致有的设备能充电,有的设备不能充电或者充电速度较慢,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公司生产的设备的充电电压模式不一样,当充电设备与该USB墙面充电插座的识别端口电压不匹配时,就无法充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SB墙面充电插座,旨在解决USB墙面充电插座不能为多个不同电压模式的电子设备进行匹配充电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SB墙面充电插座,所述USB墙面充电插座包括带有容置槽的底座及设于所述底座上将所述容置槽盖合的上盖,所述容置槽内设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交流连接器、电源转换电路、电压调整单元,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连接器连接,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将输入的高压交流电源转换为低压直流电源;所述电压调整单元包括两输出支路,每一输出支路对应连接一USB连接器,各所述USB连接器的电源端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每一所述输出支路包括与一USB连接器对应连接的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所述电压调整单元根据每一输出支路中的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检测与所述输出支路 对应连接的USB连接器上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调整所述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的输出电压;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交流连接器的位置设有接线口,所述上盖上对应各个所述USB连接器的位置设有插接口。
优选地,所述USB连接器包括传输数据的D-端口和D+端口,所述第一检测端与所述D-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端与所述D+端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USB墙面充电插座还包括中盖,所述中盖设于所述容置槽的开口处,且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与所述中盖连接固定的第一线路板和设于所述容置槽底部的第二线路板,所述交流连接器和所述USB连接器设于所述第一线路板上,所述电源转换电路设于所述第二线路板上。
优选地,所述中盖面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至少一扣件,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上对应所述中盖上的扣件的位置设有与所述扣件扣接适配的扣座;所述扣件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板状本体与所述中盖面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垂直设置,所述板状本体背向所述中盖的一侧且远离所述中盖的一端设有凸台。
优选地,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上镂空设置有多个悬臂,各个所述悬臂面向所述容置槽内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各个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二线路板卡持固定的卡持槽。
优选地,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EMI单元、整流滤波单元及变压调制单元,所述EMI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连接器连接,用于输入高压交流电源,所述EMI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调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调制单元的输出端与各所述USB连接器的电源端连接;其中,所述交流连接器输入的高压交流信号经所述EMI单元共模抑制处理后,传递至所述整流滤波单元进行整流滤波形成高压直流信号,经所述变压调制单元变压及PWM调制处理后形成低压直流信号输出至各USB连接器。
优选地,所述交流连接器包括火线输入端和零线输入端;所述EMI单元包括第一EMI滤波器,所述整流滤波单元包括整流器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EMI滤波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火线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EMI滤波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零线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EMI滤波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EMI滤波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器 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器的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整流器的负极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变压调制单元包括变压器单元、PWM调制单元、MOS管,所述变压器单元包括初级线圈、辅助线圈及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辅助线圈位于所述变压器单元的原边侧,所述次级线圈位于所述变压器单元的副边侧;所述初级线圈的第一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初级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辅助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PWM调制单元的启动端连接,所述辅助线圈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分别与各所述USB连接器的电源端连接,所述次级线圈的第二端与各所述USB连接器的接地端连接后接地;所述PWM调制单元的启动端经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所述PWM调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的源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电源转换电路还包括保护单元,所述保护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连接器连接,所述保护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EMI单元连接;所述保护单元包括保险丝、热敏电阻、压敏电阻、第一电容、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经所述保险丝与所述火线输入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经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零线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并联连接在所述压敏电阻的两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源转换电路还包括稳压反馈单元,所述稳压反馈单元包括第一稳压管、光耦、第十七电阻及第十八电阻,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阴极与所述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的调整端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以及各所述USB连接器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以及各所述USB连接器的电源端连接;所述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PWM调制单元的反馈端,所述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带有容置槽的底座及设于所述底座上将所述容置槽盖合的上盖,所述容置槽内设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交流连接器、电源转换电路、电压调整单元,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连接器连接,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将输入的高压交流电源转换为低压直流电源;所述电压调整单元包括两输出支路,每一输出支路对应连接一USB连接器,各所述USB连接器的电源端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每一所述输出支路包括与一USB连接器对应连接的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其中,所述电压调整单元根据每一输出支路中的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检测与所述输出支路对应连接的USB连接器上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而相应调整所述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的输出电压,以使待充电设备匹配充电,从而实现了为多个不同电压模式的电子设备进行匹配充电的目的,进而方便为不同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USB墙面充电插座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USB墙面充电插座的另一视角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USB墙面充电插座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为图1所示的USB墙面充电插座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充电装置中电源转换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充电装置中电压调整单元和USB连接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SB墙面充电插座,参照图1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该USB墙面充电插座包括带有容置槽的底座10及设于所述底座10上将所述容置槽盖合的上盖20,其中,上盖20上设有呈板状的卡持件21,该板 状卡持件21的一端带有凸起,底座10上设有与板状卡持件21卡持连接的卡槽11,通过卡持件21和卡槽11卡持连接实现上盖20与底座10连接固定。所述容置槽内设有控制电路板30,所述控制电路板30上设置有交流连接器31、电源转换电路32、电压调整单元33(图6为U4、U5),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2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连接器31连接,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2将输入的高压交流电源转换为低压直流电源;所述电压调整单元33包括两输出支路,每一输出支路对应连接一USB连接器34(图6为USB1、USB2、USB3、USB4)。其中,每一所述USB连接器34包括电源端(1脚)、传输数据的D-端口(2脚)和D+端口(3脚)以及接地端(4脚),各所述USB连接器34的电源端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2的输出端连接,接地端接地;每一所述输出支路包括与一USB连接器34对应连接的第一检测端(DP1脚/DP2脚)和第二检测端(DM1脚/DM2脚),所述第一检测端与所述D-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端与所述D+端口连接;所述电压调整单元33根据每一输出支路中的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检测与所述输出支路对应连接的USB连接器34上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以调整所述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的输出电压。
其中,交流连接器31包括火线输入端L和零线输入端N,可采用接线柱的形式实现,所述底座10上对应所述交流连接器31的位置设有接线口101,以便于通过电源线连接交流连接器31,所述上盖20上对应各个所述USB连接器34的位置设有插接口102,以便于USB连接线与USB连接器34插接。需要说明的是,USB连接器3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者壳体10的体积大小设置,可以是三个,也可是五个,且各USB连接器34阵列排布于所述上盖20上。所述电压调整单元33可以是一个,也可为多个,如图6所示,每一个电压调整单元33都可对应连接两个USB连接器34,以简化电路以及节省电路成本。
本实施例中,交流连接器31一般采用电源线31与电网连接以输入高压交流电源。待充电设备可以为手机、智能手表、PDA(个人数字助理)或平板电脑等支持USB供电的电子产品。所述电压调整单元33优选采用UC2632芯片(如图6中所示U4)实现。该UC2632芯片包括具有DP1、DP2、DM1、DM2四个检测脚以及电源脚IN和接地脚GND,其中,该UC2632芯片的电源脚IN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2的输出端连接,接地脚GND接地。该UC2632 芯片通过DP1脚和DM1脚组成一输出支路与USB连接器34的D+端口和D-端口对应连接,以检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需要说明的是,当待充电设备与USB连接器34连接后,UC2632芯片的DP1脚和DM1脚首先输出预设的端口匹配电压至D-端口和D+端口与待充电设备进行匹配,当匹配不成功时,UC2632芯片就通过DP1脚和DM1脚去检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选择与该充电电流对应的充电模式下的电压(充电识别电压)进行输出至D-端口和D+端口,以使待充电设备匹配充电,避免设备无法识别的问题,且匹配之后,USB连接器34输出的电流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一致,保证较佳的充电效果。相应的,DP2脚和DM2脚组成另一输出支路与另一USB连接器34的D-端口和D+端口对应连接,实现与其他设备连接,实现一个UC2632芯片同时对应两个USB连接器34,减少电路成本。例如,目前比较常见的几类充电模式不一样的充电设备制造商:苹果、三星,其中,苹果公司5瓦的充电设备对应的电压模式是D+端口,D-端口电压:2.0伏,2.7伏;三星公司10瓦移动设备的电压模式是D+端口,D-端口电压:1.2伏,1.2伏。当电压调整单元33通过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检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与苹果公司5瓦的充电设备对应的电压模式匹配时,就调整DP1引脚和DM1引脚的输出电压,使输出至USB连接器34的D+端口,D-端口电压为:2.0伏,2.7伏,使USB连接器34的输出电流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一致,保证充电效果最佳;同理,当电压调整单元33通过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检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与三星公司10瓦移动设备的电压模式匹配时,就调整DP1引脚和DM1引脚输出至USB连接器34的D+端口,D-端口电压为:1.2伏,1.2伏,使USB连接器34的输出电流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一致,保证充电效果最佳。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充电装置的多个USB连接器34,可以为更多的电子设备匹配充电。
本实用新型USB墙面充电插座通过设置带有容置槽的底座10及设于所述底座10上将所述容置槽盖合的上盖20,所述容置槽内设有控制电路板30,所述控制电路板30上设置有交流连接器31、电源转换电路32、电压调整单元33,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2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连接器31连接,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2将输入的高压交流电源转换为低压直流电源;所述电压调整单元33包括两输出支路,每一输出支路对应连接一USB连接器34,各所述USB 连接器34的电源端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2的输出端连接;每一所述输出支路包括与一USB连接器34对应连接的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其中,所述电压调整单元33根据每一输出支路中的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检测与所述输出支路对应连接的USB连接器34上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而相应调整所述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的输出电压,以使待充电设备匹配充电,从而实现了为多个不同电压模式的电子设备进行匹配充电的目的,进而方便为不同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参照图5及图6,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2包括EMI单元321、整流滤波单元322及变压调制单元323,所述EMI单元321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连接器31连接,用于输入高压交流电源,所述EMI单元321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32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单元322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调制单元32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调制单元323的输出端与各所述USB连接器34的电源端连接。
其中,所述交流连接器31输入的高压交流信号经所述EMI单元321共模抑制处理后,传递至所述整流滤波单元322进行整流滤波形成高压直流信号,经所述变压调制单元323变压及PWM调制处理后形成低压直流信号输出至各USB连接器34。
具体地,所述交流连接器31包括火线输入端L和零线输入端N;所述EMI单元321包括第一EMI滤波器LF1,该经交流连接器31输入的高压交流信号传输至EMI单元321后,经第一EMI滤波器LF1处理后,可以滤除高压交流部分的共模信号,防止进入用电设备而造成对用电设备的干扰,并能降低对人体的辐射。
所述整流滤波单元322包括整流器U1、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EMI滤波器LF1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火线输入端L连接,所述第一EMI滤波器LF1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零线输入端N连接,所述第一EMI滤波器LF1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器U1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EMI滤波器LF1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器U1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连接,所述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接地。该整流滤波单元322滤除了共模信号的高压交流信号经整流器U1整流为高压直流信号,并通过第二电容C2将该高压直流信号中的 高次谐波滤除,从而得到稳定地脉动直流信号输出至变压调制单元323进行变压调制处理。
所述变压调制单元323包括变压器单元T1、PWM调制单元U2、MOS管Q1、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所述变压器单元T1包括初级线圈、辅助线圈及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辅助线圈位于所述变压器单元T1的原边侧,所述次级线圈位于所述变压器单元T1的副边侧;所述初级线圈的第一端(1脚)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连接,所述初级线圈的第二端(2脚)与所述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辅助线圈的第一端(5脚)与所述PWM调制单元U2的启动端VDD连接,所述辅助线圈的第二端(4脚)接地;所述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分别与各所述USB连接器34的电源端连接,所述次级线圈的第二端与各所述USB连接器34的接地端连接后接地;所述PWM调制单元U2的启动端VDD经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所述PWM调制单元U2的输出端RI与所述MOS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Q1的源极接地。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变压调制单元323还进一步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发光管LED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地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及第一电感L1,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初级线圈的第二端、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经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初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两端;所述第四电容C4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两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经所述第五电阻R5与所述辅助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PWM调制单元U2的启动端VDD连接;所述第六电容C6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电容C6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七电容C7并联连接在所述第六电容C6的两端;所述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容C8的 第二端与所述初级线圈的第二端、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所述MOS管Q1的栅极、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PWM调制单元U2的驱动端GATE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经所述第一电阻R1后分为两路:一路与所述PWM调制单元U2的调整端SEN连接,另一路经所述第九电容C9后接地;所述PWM调制单元U2的输出端RI经所述第十电阻R10后接地;所述PWM调制单元U2的接地端GND接地;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的公共端、所述MOS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二电阻R12并联连接在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两端;第十三电阻R13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两端;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所述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经所述第一电感L1与所述USB连接器34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经所述第十电容C10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次级线圈的第二输出端接地,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二电容C12的正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容C12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十三电容C13的正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容C13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十四电容C14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所述USB连接器34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容C14的负极接地;所述发光管LED1的阳极经所述第十六电阻R16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发光管LED1的阴极接地。
参照图5,当该直流脉动信号经初级线圈流入,该直流脉动信号经限流电阻R1、R2传递至PWM调制单元U2的启动端VDD,此时,初级线圈形成1正3负的电动势,从而耦合至辅助线圈及次级线圈后,使得辅助线圈形成4正5负的电动势,次级线圈形成A正B负的电动势,该辅助线圈形成的电动势经第五电阻R5、第二二极管D2后也传递至PWM调制单元U2的启动端VDD,使得PWM调制单元U2迅速启动,由于PWM调制单元U2的输出端 RI连接至MOS管Q1的栅极,当PWM调制单元U2启动后,其频率输出端输出PWM脉冲信号,在PWM脉冲信号为高电平时,MOS管Q1迅速饱和导通,初级线圈经MOS管Q1的漏极、源极与地形成通路,次级线圈的B端连接一组并联的二极管D4、D5,由于二极管D4、D5的阳极与B端连接,则此组二极管将截止,次级线圈为储存能量状态。
当PWM脉冲信号为低电平时,MOS管Q1将逐渐进入截止状态,此时由于线圈内的电流不能突变,则初级线圈形成1负3正的电动势,其耦合至辅助线圈及次级线圈后,辅助线圈形成4负5正的电动势,次级线圈形成A负B正的电动势,辅助线圈的反电动势经二极管D2加在PWM调制单元U2的启动端,将使得MOS管Q1迅速截止,而次级线圈经二极管D4、D5释放能量后,形成用电设备所需的低压直流信号。
由于整流滤波单元322的输出一直连接在PWM调制单元U2的启动端VDD,从而在PWM启动时,又使得MOS管Q1导通。
基于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2还包括保护单元324,所述保护单元324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连接器31连接,所述保护单元324的输出端与所述EMI单元321连接;所述保护单元324包括保险丝F、热敏电阻RT1、压敏电阻VR1、第一电容C1、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所述压敏电阻VR1的第一端经所述保险丝F与所述火线输入端L连接,所述压敏电阻VR1的第二端经所述热敏电阻RT1与所述零线输入端N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并联连接在所述压敏电阻VR1的两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所述压敏电阻V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所述压敏电阻VR1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2还包括稳压反馈单元325,所述稳压反馈单元325包括第一稳压管Z1、光耦U3、第十七电阻R17及第十八电阻R18,所述第一稳压管Z1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一稳压管Z1的阴极与所述光耦U3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Z1的调整端与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与所述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以及各所述USB连接器34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光耦U3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次级 线圈的第一输出端以及各所述USB连接器34的电源端连接;所述光耦U3的光敏三极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PWM调制单元U2的反馈端FB,所述光耦U3的光敏三极管的第二端接地。
变压调制单元323输出的电压及电流信号经反馈单元340采样至PWM调制单元U2的反馈端FB,当PWM调制单元U2的反馈端FB采样的电压信号过压、电流信号过流或电流信号短路时,PWM调制单元U2将启动内部保护电路,关闭输出PWM脉冲,停止工作,有利于对该电源转换器及用电设备进行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稳压反馈单元325还包括第十五电容C15、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所述第十五电容C15并联连接在光耦U3的光敏三极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分为两路:一路与所述光耦U3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另一路经所述第二十电阻R20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1的阴极、光耦U3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二端经第十六电容与所述第一稳压管Z1的调整端、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一端、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二端接地。
基于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4,所述USB墙面充电插座还包括中盖40,所述中盖40设于所述容置槽的开口处,且与所述底座10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30包括与所述中盖40连接固定的第一线路板301和设于所述容置槽底部的第二线路板302,所述交流连接器31和所述USB连接器34设于所述第一线路板301上,所述电源转换电路32设于所述第二线路板302上。本实施例将控制电路板30分为两部分,可以方便散热。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盖40面向所述底座10的一侧设有至少一扣件41,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上对应所述中盖40上的扣件41的位置设有与所述扣件41扣接适配的扣座12,通过扣件41与扣座12扣合连接,可以将中盖40与底座10连接固定。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扣件41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板状本体 与所述中盖40面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垂直设置,所述板状本体背向所述中盖40的一侧且远离所述中盖40的一端设有凸台。所述扣座12为开口朝向所述中盖40的卡槽结构。当板状本体从卡槽的开口插入至卡槽内时,板状本体上的凸台与卡槽过盈配合,实现扣合连接。
进一步地,为方便固定第二线路板302,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上镂空设置有多个悬臂13,各个所述悬臂13面向所述容置槽内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14;各个所述限位凸起14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二线路板302卡持固定的卡持槽(未标示)。安装时,只需轻轻按压第二线路板302,使第二线路板302挤压悬臂13,使悬臂13变形,此时第二线路板302可以滑过悬臂13上的限位凸起14,到达卡持槽内,实现将第二线路板302卡持固定,非常方便,无需螺钉固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USB墙面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USB墙面充电插座包括带有容置槽的底座及设于所述底座上将所述容置槽盖合的上盖,所述容置槽内设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交流连接器、电源转换电路、电压调整单元,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连接器连接,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将输入的高压交流电源转换为低压直流电源;所述电压调整单元包括两输出支路,每一输出支路对应连接一USB连接器,各所述USB连接器的电源端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每一所述输出支路包括与一USB连接器对应连接的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所述电压调整单元根据每一输出支路中的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检测与所述输出支路对应连接的USB连接器上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调整所述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的输出电压;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交流连接器的位置设有接线口,所述上盖上对应各个所述USB连接器的位置设有插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墙面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USB连接器包括传输数据的D-端口和D+端口,所述第一检测端与所述D-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端与所述D+端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墙面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USB墙面充电插座还包括中盖,所述中盖设于所述容置槽的开口处,且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与所述中盖连接固定的第一线路板和设于所述容置槽底部的第二线路板,所述交流连接器和所述USB连接器设于所述第一线路板上,所述电源转换电路设于所述第二线路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USB墙面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面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至少一扣件,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上对应所述中盖上的扣件的位置设有与所述扣件扣接适配的扣座;所述扣件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板状本体与所述中盖面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垂直设置,所述板状本体背向所述中盖的一侧且远离所述中盖的一端设有凸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USB墙面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上镂空设置有多个悬臂,各个所述悬臂面向所述容置槽内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各个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二线路板卡持固定的卡持槽。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USB墙面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EMI单元、整流滤波单元及变压调制单元,所述EMI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连接器连接,用于输入高压交流电源,所述EMI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调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调制单元的输出端与各所述USB连接器的电源端连接;其中,
所述交流连接器输入的高压交流信号经所述EMI单元共模抑制处理后,传递至所述整流滤波单元进行整流滤波形成高压直流信号,经所述变压调制单元变压及PWM调制处理后形成低压直流信号输出至各USB连接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USB墙面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连接器包括火线输入端和零线输入端;所述EMI单元包括第一EMI滤波器,所述整流滤波单元包括整流器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EMI滤波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火线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EMI滤波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零线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EMI滤波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EMI滤波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器的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整流器的负极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接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USB墙面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调制单元包括变压器单元、PWM调制单元、MOS管,所述变压器单元包括初级线圈、辅助线圈、次级线圈及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辅助线圈位于所述变压器单元的原边侧,所述次级线圈位于所述变压器单元的副边侧;所述初级线圈的第一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初级 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辅助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PWM调制单元的启动端连接,所述辅助线圈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分别与各所述USB连接器的电源端连接,所述次级线圈的第二端与各所述USB连接器的接地端连接后接地;所述PWM调制单元的启动端依次经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所述PWM调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的源极接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USB墙面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还包括保护单元,所述保护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连接器连接,所述保护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EMI单元连接;所述保护单元包括保险丝、热敏电阻、压敏电阻、第一电容、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一端经所述保险丝与所述火线输入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二端经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零线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并联连接在所述压敏电阻的两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USB墙面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还包括稳压反馈单元,所述稳压反馈单元包括第一稳压管、光耦、第十七电阻及第十八电阻,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阴极与所述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的调整端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以及各所述USB连接器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以及各所述USB连接器的电源端连接;所述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PWM调制单元的反馈端,所述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第二端接地。
CN201520120219.5U 2015-02-28 2015-02-28 Usb墙面充电插座 Active CN204741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20219.5U CN204741137U (zh) 2015-02-28 2015-02-28 Usb墙面充电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20219.5U CN204741137U (zh) 2015-02-28 2015-02-28 Usb墙面充电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41137U true CN204741137U (zh) 2015-11-04

Family

ID=54422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20219.5U Active CN204741137U (zh) 2015-02-28 2015-02-28 Usb墙面充电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411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9552A (zh) * 2017-12-05 2018-04-17 Tcl-罗格朗国际电工(惠州)有限公司 刮须插座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9552A (zh) * 2017-12-05 2018-04-17 Tcl-罗格朗国际电工(惠州)有限公司 刮须插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65260B2 (en) Mobile device charger
US8469746B2 (en) Computer adapter with power outlet and replaceable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wireless card, and transceiver
US7101226B1 (en) Compact contour electrical converter package
US20140253038A1 (en) Mobile devices and cases with built-in power supplies
US9112315B2 (en) USB power adapter for AC and DC power
CN209731085U (zh) 适配器
US7839668B2 (en) Multiple output AC/DC power adapter
US20100231185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power conversion assembly thereof
CN204741137U (zh) Usb墙面充电插座
CN212627185U (zh) 无线耳机充电装置的充电电路及无线耳机充电装置
US20150229228A1 (en) Usb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US11901761B2 (en) Charging device
US20140370743A1 (en) External Power Supply
CN203826727U (zh) 一种输出交流电和直流电的插排
CN211958812U (zh) 一种太阳能应急电源
CN209626516U (zh) 便携式多功能充电插座
CN208904665U (zh) 一种手持电子产品的电源装置
CN204517645U (zh) 电源转换器
CN204517468U (zh) 便携式充电装置
CN105406566B (zh) 电子产品组合体和电子设备
CN210350180U (zh) 一种充电器的充电插头和充电器
CN214025458U (zh) 一种升压充电系统及电动螺丝刀
CN208174337U (zh) 控制电路及具有该控制电路的充电设备
CN104506025A (zh) 电源转换器
CN203135538U (zh) 充电式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29

Address after: 523570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Changping Zhen Qiao Zi Cun Tang Jiao Lu Yuan Power Industrial Park D Building 2 floor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Xin Y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gifted

Address before: Buji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Li Lang Da Dao Gan Li Hisense Shenzhen Hong Kong Science Park Science Park building first, block A, 901-904

Patentee before: ORICO TECHNOLOGIE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