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37847U -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37847U CN204737847U CN201520267945.XU CN201520267945U CN204737847U CN 204737847 U CN204737847 U CN 204737847U CN 201520267945 U CN201520267945 U CN 201520267945U CN 204737847 U CN204737847 U CN 2047378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inlet
- pipeline
- pond
- connects
- wate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污水通过管道连接进入粗格栅的入水口,所述粗格栅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调节池的入水口,所述调节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沉沙池的入水口,沉沙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氧化池入水口,氧化池的出水口经过管道连接进入絮凝反应池的入水口,絮凝反应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细栅格的入水口,细栅格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初沉池的入水口,初沉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湿地系统的入水口,湿地系统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曝气生物滤池的入水口,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二级沉淀池的入水口,二级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消毒池的入水口,消毒池通过管道连接加药除菌池,然后通过管道排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平衡。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污水处理行业成为新兴产业,与自来水生产、供水、排水、中水回用行业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大规模污水回用的方向和程度受地理、气候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在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农业灌溉应是水回用的主要方向,在干旱地区,像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地,农业灌溉和地表补充是水回用的主要方向。日本的再生水的主要用途以景观、河道用水等市政杂用为主。我国以农业为主,市区被大面积农田包围的布局使得农业灌溉用水成为我国近、远期回用水利用的主要方向。回用水用于地下回注和饮用在国外已有采用,但在我国根据现实经济条件、水资源恢复程度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只能作为污水会用的远期目标。我国目前作为污水回用情况,市政杂用水的回用不够理想,目前市政污水处理不够彻底,在现有的城市市政污水系统中,由于城市多灰尘、树叶等,在下暴雨的时候,城市的这些杂物经常会被冲刷到下水道中,造成堵塞,而且在下水道这种缺氧的环境中,厌氧菌等微生物会大量繁殖,使得下水道经常损坏,因此必须减少这种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在桩头与钢筋的接触部分设置遇水膨胀橡胶条,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粗格栅、调节池、沉沙池、氧化池、絮凝反应池、细栅格、初沉池、湿地系统、曝气生物滤池、二级沉淀池、消毒池和加药除菌池,污水通过管道连接进入粗格栅的入水口,所述粗格栅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调节池的入水口,所述调节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沉沙池的入水口,沉沙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氧化池入水口,氧化池的出水口经过管道连接进入絮凝反应池的入水口,絮凝反应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细栅格的入水口,细栅格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初沉池的入水口,初沉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湿地系统的入水口,湿地系统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曝气生物滤池的入水口,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二级沉淀池的入水口,二级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消毒池的入水口,消毒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加药除菌池的入水口,加药除菌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将过滤的水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粗格栅的间隙在8~10mm之间,细格栅的间隙在2~3mm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粗格栅的设置倾角为45~65度之间,细格栅的设置倾角为50~60度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初沉池和二级沉降池用于沉降城市市政污水的一些杂物,比如树叶等,使之不能流入城市市政系统的下水道中,避免了需要经常清除下水道杂物的工作,絮凝反应池可以进一步清楚物理杂质和化学杂质,保证连通管的安全。 经过消毒是城市污水然后经过曝气生物滤池和消毒池进一步消毒,杀死厌氧微生物,然后通过出水管排出,处理过程不涉及污泥,不会产生大量臭气,投资少,废水可回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的系统原理图;
图中标号:1-粗格栅、2-调节池、3-沉沙池、4-氧化池、5-絮凝反应池、6-细栅格、7-初沉池、8-湿地系统、9-曝气生物滤池、10-二级沉淀池、11-消毒池和12-加药除菌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粗格栅1、调节池2、沉沙池3、氧化池4、絮凝反应池5、细栅格6、初沉池7、湿地系统8、曝气生物滤池9、二级沉淀池10、消毒池11和加药除菌池12,污水通过管道连接进入粗格栅1的入水口,所述粗格栅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调节池2的入水口,所述调节池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沉沙池3的入水口,沉沙池3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氧化池4入水口,氧化池4的出水口经过管道连接进入絮凝反应池5的入水口,絮凝反应池5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细栅格6的入水口,细栅格6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初沉池7的入水口,初沉池7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湿地系统8的入水口,湿地系统8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曝气生物滤池9的入水口,曝气生物滤池9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二级沉淀池10的入水口,二级沉淀池1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消毒池11的入水口,消毒池1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加药除菌池12的入水口,加药除菌池1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将过滤的水排出。
为了使过滤污水中的杂质更加有效,粗格栅1的间隙在8~10mm之间,细格栅6的间隙在2~3mm之间。
为了发挥栅格最大的作用且更加稳固的设在污水池内,粗格栅1的设置倾角为45~65度之间,细格栅6的设置倾角为50~60度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初沉池7和二级沉降池10用于沉降城市市政污水的一些杂物,比如树叶等,使之不能流入城市市政系统的下水道中,避免了需要经常清除下水道杂物的工作,絮凝反应池5可以进一步清楚物理杂质和化学杂质,保证连通管的安全。 经过消毒是城市污水然后经过曝气生物滤池9和消毒池11进一步消毒,杀死厌氧微生物,然后通过出水管排出,处理过程不涉及污泥,不会产生大量臭气,投资少,废水可回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粗格栅(1)、调节池(2)、沉沙池(3)、氧化池(4)、絮凝反应池(5)、细栅格(6)、初沉池(7)、湿地系统(8)、曝气生物滤池(9)、二级沉淀池(10)、消毒池(11)和加药除菌池(12),污水通过管道连接进入所述粗格栅(1)的入水口,所述粗格栅(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调节池(2)的入水口,所述调节池(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沉沙池(3)的入水口,沉沙池(3)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氧化池(4)入水口,氧化池(4)的出水口经过管道连接进入絮凝反应池(5)的入水口,絮凝反应池(5)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细栅格(6)的入水口,细栅格(6)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初沉池(7)的入水口,初沉池(7)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湿地系统(8)的入水口,湿地系统(8)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曝气生物滤池(9)的入水口,曝气生物滤池(9)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二级沉淀池(10)的入水口,二级沉淀池(1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消毒池(11)的入水口,消毒池(1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进入加药除菌池(12)的入水口,加药除菌池(1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将过滤的水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格栅(1)的间隙在8~10mm之间,细格栅(6)的间隙在2~3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格栅(1)的设置倾角为45~65度之间,细格栅(6)的设置倾角为50~60度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67945.XU CN204737847U (zh) | 2015-04-29 | 2015-04-29 |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67945.XU CN204737847U (zh) | 2015-04-29 | 2015-04-29 |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37847U true CN204737847U (zh) | 2015-11-04 |
Family
ID=54419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267945.XU Active CN204737847U (zh) | 2015-04-29 | 2015-04-29 |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3784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81935A (zh) * | 2017-07-18 | 2017-11-24 | 陈留成 | 一种污水微生物降解净化工艺 |
-
2015
- 2015-04-29 CN CN201520267945.XU patent/CN20473784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81935A (zh) * | 2017-07-18 | 2017-11-24 | 陈留成 | 一种污水微生物降解净化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6119298A1 (zh) | 平原地区灌排耦合生态型灌区水循环利用的节水减污方法 | |
CN102505728A (zh) | 雨水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 | |
CN103408194A (zh) | 小型污水处理水解气提沉淀工艺方法 | |
CN104193095B (zh) | 分段式综合治理城市河道污水的方法 | |
CN107055805A (zh) | 一种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净化河水的沟塘集成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WO2020220670A1 (zh) | 一种处理化粪池污水的人工生态湿地系统 | |
CN204400787U (zh) | 阶梯式人工景观湿地污水处理生态系统 | |
CN101734831B (zh) | 用于处理污水的强化型生态湿地处理设施及其方法 | |
CN106082562A (zh) | 一种社区污水一体化处理回用系统及应用 | |
CN104402177B (zh) | 一种小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9507918U (zh) | 一种适用于医院废水处理的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7608952U (zh) | 雨水收集与处理装置 | |
CN204737847U (zh) |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5011585U (zh) | 新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4140166B (zh) | 季节性高浊原水处理工艺 | |
CN206940698U (zh)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7499106U (zh) | 一种集成排水、污水处理、应急管路的市政道路管网系统 | |
CN206089362U (zh) | 一种低能耗分散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6232581U (zh) | 城市污水淤泥处理系统 | |
CN207391216U (zh) | 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水处理集成设施 | |
CN206735895U (zh)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沉淀回流结构 | |
CN205974165U (zh) | 一种污水再生应用系统 | |
CN105178415A (zh) | 一种合流制排水管道的沉积物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213204279U (zh) | 一种以小区为单位的节水系统 | |
CN109231471A (zh) | 一种用于改善水质的梯级人工湿地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