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30196U - 一种加热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30196U
CN204730196U CN201520294937.4U CN201520294937U CN204730196U CN 204730196 U CN204730196 U CN 204730196U CN 201520294937 U CN201520294937 U CN 201520294937U CN 204730196 U CN204730196 U CN 204730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er
endless tube
coal gas
heating furnace
gas end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949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天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wu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aosteel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aosteel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aosteel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949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30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30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301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加热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的结构,解决现有煤气环管中有氨水和焦油混合物会自流到燃烧器的问题,其由数个燃烧器,处于数个燃烧器下方的一个煤气环管以及每个燃烧器与煤气环管的连接管道组成;数个燃烧器均处于加热炉底部的同一水平面上;煤气环管水平处于数个燃烧器的下方,底部设一个排放阀门;每个燃烧器与煤气环管的连接管道包含:煤气进口管道,水平置放,一端与燃烧器的煤气进口连接,中间一段连接一根金属软管;煤气管道,垂直置放,一端通过直角弯头与煤气进口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煤气环管连通,煤气管道上设有一个第一阀门。本实用新型将煤气环管位置降低到低于燃烧器,煤气中的氨水焦油混合物不会自流到燃烧器中。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加热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加热炉、热载体炉的煤气环管都是高于燃烧器位置,煤气环管接数个支管,每个支管的最下部设有排水阀门,手动排放支管中的氨水和焦油混合物。支管的中部设有三通管,通过金属软管与燃烧器相连接。
上述结构中,由于是手动排水,燃烧器位置低于环管,一旦煤气环管中有氨水和焦油混合物,就会经过三通管、金属软管自流到燃烧器,通过燃烧进入炉膛。氨水经加热吸收一定的热量再变成水蒸气、氨气,焦油混合物燃烧后变成二氧化碳和固体废物,这些产物增加了对燃烧器的腐蚀,严重影响加热炉燃烧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加热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的结构,其能够减少燃烧器腐蚀,减少废气中水蒸气含量、氨气含量及固体废物的含量,从而能延长加热炉燃烧器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加热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的结构,其是由数个燃烧器,处于数个燃烧器下方的一个煤气环管以及每个燃烧器与煤气环管的连接管道组成;
所述数个燃烧器均处于加热炉的底部,并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煤气环管是一根环形管道,其水平处于数个燃烧器的下方,在其底部设置一个排放阀门;
所述每个燃烧器与煤气环管的连接管道包含:
煤气进口管道,是水平置放的直管,并其一端与燃烧器的煤气进口连接,在其的中间一段连接有一根金属软管;
煤气管道,是垂直置放的直管,其一端通过一个直角弯头与煤气进口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煤气环管连接并相互连通;所述煤气管道上设有一个第一阀门,其是一个煤气开关阀门。
所述燃烧器至少采用一个。
所述煤气环管或是一根圆形环的管道,或是一根多边形环的管道。
在所述煤气管道上还设有一个第二阀门,其结构与第一阀门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加热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将煤气环管位置降低到低于燃烧器,煤气中的氨水焦油混合物不会自流到燃烧器中,可定期通过手动排放至废水回收管。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解决了加热炉、热载体炉燃烧煤气中的氨水焦油混合物自流到燃烧器中的问题,减少燃烧器腐蚀,减少废气中水蒸气含量、固体废物的含量,从而延长了加热炉燃烧器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煤气消耗量,有利于节约成本;减少了废物排放,有利于改善工作环境。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加热炉、热载体炉,安装更换方便。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加热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的结构是将煤气环管安装位置降低,低于燃烧器,煤气环管中的氨水焦油混合物不会自流到燃烧器中,可通过手动定期排放至回收管。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加热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的结构由数个燃烧器1,处于数个燃烧器1下方的一个煤气环管6以及每个燃烧器与煤气环管6的连接管道组成。
所述数个燃烧器1(本实施例是采用一个燃烧器)均处于加热炉10的底部,并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煤气环管6是一根环形管道、该环形管道可以是圆形环的管道,也可以是多边形环的管道;煤气环管6水平处于数个燃烧器1的下方;煤气环管6的底部设置一个排放阀门7。
所述每个燃烧器与煤气环管6的连接管道包含:
煤气进口管道8,是水平置放的直管,并其一端与燃烧器1的煤气进口连接,在其的中间一段连接有一根金属软管2,金属软管2的作用是防止加热炉10本体和燃烧器1的振动传到煤气管道8上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煤气管道9,是垂直置放的直管,其一端通过一个直角弯头3与煤气进口管道8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煤气环管6连接并相互连通;所述煤气管道9上设有一个第一阀门4,作为燃烧器1的煤气开关阀门,为保证运行安全,在煤气管道9上还设有一个第二阀门5,其结构、功能与第一阀门4相同,形成双保险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燃烧器1及加热炉10正常工作时,由于煤气环管6中的氨水焦油混合物只会集中在煤气环管6的底部,不会往上流入到燃烧器1中,因此,进入到燃烧器1的氨水和焦油几乎没有,而煤气环管6中的氨水焦油混合物可定期通过手动开启排放阀门7进行排放,并进入废水管网回收。
本实用新型对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结构的加热炉、热载体炉等都适用。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加热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由数个燃烧器(1),处于数个燃烧器(1)下方的一个煤气环管(6)以及每个燃烧器与煤气环管(6)的连接管道组成;
所述数个燃烧器(1)均处于加热炉(10)的底部,并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煤气环管(6)是一根环形管道,其水平处于数个燃烧器(1)的下方,在其底部设置一个排放阀门(7);
所述每个燃烧器与煤气环管(6)的连接管道包含:
煤气进口管道(8),是水平置放的直管,并其一端与燃烧器(1)的煤气进口连接,在其的中间一段连接有一根金属软管(2);
煤气管道(9),是垂直置放的直管,其一端通过一个直角弯头(3)与煤气进口管道(8)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煤气环管(6)连接并相互连通;所述煤气管道(9)上设有一个第一阀门(4),其是一个煤气开关阀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器(1)至少采用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煤气环管(6)或是一根圆形环的管道,或是一根多边形环的管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煤气管道(9)上还设有一个第二阀门(5),其结构与第一阀门(4)相同。
CN201520294937.4U 2015-05-08 2015-05-08 一种加热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的结构 Active CN204730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94937.4U CN204730196U (zh) 2015-05-08 2015-05-08 一种加热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94937.4U CN204730196U (zh) 2015-05-08 2015-05-08 一种加热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30196U true CN204730196U (zh) 2015-10-28

Family

ID=54388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94937.4U Active CN204730196U (zh) 2015-05-08 2015-05-08 一种加热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301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62795U (zh) 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
CN204730196U (zh) 一种加热炉煤气环管和燃烧器的结构
CN206418175U (zh) 一种co2+o2地浸采铀加氧液体止回装置
EA200901420A1 (ru) Продувочный бак
CN104556285A (zh) 一种改进出料槽的溶气气浮机
CN204490906U (zh) 高炉煤气放散装置
CN207777852U (zh) 一种有压流管道接入无压流管道的泄压装置
CN205400796U (zh) 一种瓦斯抽放自动放水器
CN102168581B (zh) 立井自动排污分体沉淀式吊盘水箱
CN202250795U (zh) 热贫油油泵冷却水系统
CN206572089U (zh) 一种连接管件
CN202576458U (zh) 一种改进的高炉水循环系统
CN204513345U (zh) 汽动凝结水回收装置
CN202834465U (zh) 一种波纹管
CN203451560U (zh) 一种稳定转炉氧枪水流量的管道聚气装置
CN203240016U (zh) 一种新型“u”型管煤气水封
CN104863251A (zh) 一种球形双向排污装置及排污方法
CN205048163U (zh) 一种防止煤气外溢的加热炉煤气管道排污装置
CN211118771U (zh) 一种给排水用多功能输送管道
CN204943044U (zh) 一种用于煤气管道杂质清除的装置
CN203319767U (zh) 一种内置平衡分压分流控制系统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CN204372898U (zh) 用于余热锅炉的重力疏水扩容系统
CN213051900U (zh) 一种饮用水处理用管道自清洁结构
CN209631443U (zh) 一种延长双介质喷枪使用时间的炼钢厂除尘系统
CN204214240U (zh) 一种回转窑窑头水冷式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Weisan Road Chemical Office Building,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

Patentee after: Baowu Carbon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3501 Tongji Road,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900

Patentee before: Chemical Co., Ltd. of Baoshan Iron and Steel Group, Shanghai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Weisan Road Chemical Office Building,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

Patentee after: Baowu Carb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Weisan Road Chemical Office Building,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

Patentee before: BAOWU CARBON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