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24140U - 一种新型启普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启普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24140U
CN204724140U CN201520438634.5U CN201520438634U CN204724140U CN 204724140 U CN204724140 U CN 204724140U CN 201520438634 U CN201520438634 U CN 201520438634U CN 204724140 U CN204724140 U CN 204724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gas generator
bottom container
kipp gas
inter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3863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发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43863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24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24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2414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启普发生器,属于化学实验仪器领域,包括带有长颈漏斗管的漏斗、容器和排气管,本技术方案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设了多微孔隔层,即使漏斗管与容器之间的间隙过大,化学药品随着反应的进行也不会落入容器的底部,导致启普发生器失去随制随停的功能,不仅节约了化学药品,还延长了启普发生器控制化学反应过程的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启普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实验仪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启普发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启普发生器中葫芦形容器细颈部与漏斗管之间的空隙过大,固体药品消耗到一定程度,因其体积变小就会掉进底部容器内,浪费了化学原料,不仅影响整体的化学反应过程,而且导致启普发生器失去了随制随停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启普发生器,以改善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启普发生器,包括带有长颈漏斗管的漏斗、容器和排气管;容器设置有第一空腔,容器的顶部设置有开口端,第一空腔包括相互连通的反应室和底部容器,反应室与底部容器的连通处设置有多微孔隔层,多微孔隔层上设置有多个漏孔:漏斗置于开口端上,长颈漏斗管经由反应室内且穿过多微孔隔层伸入底部容器内;排气管设置在容器的外部且与反应室连通,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活塞开关。
实际使用过程是这样的:在使用前,启普发生器应该处于这样的状态,漏斗内装有液体化学药品,反应室内装有固定化学药品,第一活塞开关处于关闭状态,要使用的时候,打开第一活塞开关,漏斗中的液体化学药品会不断地进入容器内,随着液面的升高,液体化学药品进入反应室后与固体化学药品接触,两者一接触就开始反应产生气体,当要停止反应的时候,关闭第一活塞开关,由于此时液体化学药品与固体化学药品仍然接触就会继续反应产生气体,容器内的压强增大,液体回流到漏斗内,反应室内的液体液面下降,直到液体化学药品与固定化学药品脱离接触的时候,反应停止,从而实现对反应过程的控制,但是固体化学药品随着反应的进行会不断消耗,体积减小。
现有启普发生器中的漏斗管与葫芦形容器细颈部之间的空隙过大,固体化学药品就会在反应一段时间后掉进底部容器内与液体化学药品混合在一起,反应则无法间断,只有消耗完全部的化学药品才会停止,启普发生器也就失去了最原始的功能,同时也会造成药品的浪费。
为了减少药品的消耗以及保证启普发生器能够一直控制化学反应的进程,在反应室与底部容器的连通处设置了多微孔隔层,多微孔隔层上的通孔尺寸非常小,多微孔隔层能够防止药品在体积缩小的情况下落入底部容器中。其中多微孔隔层可以固定或者嵌设于反应室的底端,可以穿设在长颈漏斗管上,还可以直接置于反应室与底部容器的连通处。
需要说明的是:排气管可通过橡皮塞与反应室连通,排气管与反应室的连通口也是药品入口,固体化学药品可通过药品入口放入。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容器设置于底座上,底部容器的体积小于反应室的体积。现有的底部容器都很大,因此在反应的时候,为了使液体药品能够上升到反应室内与固体药品接触,常常需要大量的液体药品,至少要500ml以上,这会造成药品的大量浪费,也延长了实验的进程,因此将底部容器设计得比反应室小,甚至小很多,只需要加入5ml液体化学药品,反应就可以发生,极大地减少了实验的准备时间,减少了药品的消耗,同时也减轻了搬运过程中的负担,当然由于底部容器不仅起到的是容纳反应液的作用,还起到支撑整个容器的作用,因此当底部容器设计得很小的时候,底部容器就失去了支撑的作用,此时只需要将整个容器置于相应的底座上就可以了。
进一步地,底部容器的底端设置有排废液管,排废液管水平设置或者排废液管的废液出口端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倾斜设置,排废液管上设置有第二活塞开关。
当底部容器体积设计得很小的时候,为了保证容器仍然能够竖直站立,将容器置于底座上,同时,现有的底部容器上设置有废液出口,但是该废液出口的开口端是倾斜向上的,在反应完成后需要将整个仪器倾斜才能排出废液,倾斜过程中漏斗内的液体可能会流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将排液管沿水平方向设置或者相对水平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即排液管的远离底部容器的一端高度不高于排液管的靠近底部容器的一端高度,通过在排液管上设置活塞开关来控制废液的排出,废液排出的时候,只需要打开活塞开关就可以,而不需要将整个仪器倾斜,减小了危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底部容器的底端包括底部容器的下半部分,即可以是底部容器侧壁的下半部分或者底部容器的底面。
另需要说明的是:排废液管与底部容器之间可以一体成形,这样整个容器的密封性会很好,保证了反应的效果。
进一步地,底座为圆台,容器置于圆台上。
圆台上部小,下部大,因此将底座设计为圆台比较稳定,至于圆台是如何支撑住容器的,此处不做限定,可以是在圆台内部有空腔,反应室置于圆台上,底部容器置于空腔内,也可以圆台上设置支架,容器置于支架上。
需要说明的是:底座可以有多种结构,只要能够支撑住容器,使容器处于竖直站立状态就是可以的,比如还可以采用金属支架、木支架和塑料支架等。
进一步地,圆台设置有第二空腔,底部容器置于第二空腔内,排废液管穿过第二空腔的侧壁,第二活塞开关位于底座的外部。
由于底部容器体积减小,远小于反应室的体积,同时底部容器的底部还设置有排废液管,因此整个容器已经不能依靠底部容器处于站立状态了,在圆台的内部设置第二空腔,底部容器置于第二空腔内,反应室支撑于圆台上;为了能够方便地控制废液的排出,将排废液管穿过第二空腔的侧壁,且第二活塞开关设置于底座的外部。
进一步地,底部容器呈圆柱状。
底部容器呈圆柱状,在利用第一活塞开关控制反应进程的过程中,由于底部容器为圆柱状,则各处的直径相同,能够减缓液面的变化差值;同时采用圆柱状,能够在保证长颈漏斗管直径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缩小底部容器的体积,达到用很少的液体药品就能保证化学反应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底部容器的形状不限于圆柱状,可以是各种形状,只要满足内部具有能够容纳液体药品的空腔,并且长颈漏斗管能够伸入其中的条件就可以,比如:葫芦状,矩形体,椭圆状都可以。
进一步地,底部容器呈圆球状。
底部容器除了为圆柱状外,还可以呈圆球状,圆球状的底部容器能够更加容易地放稳在底座上,不管底座是圆台,还是支架;而且制作工艺简单,比较美观的同时还不易被碰碎。
进一步地,多微孔隔层的顶面为向上凸起或者向下凹陷的曲面状。
多微孔隔层设计为向上凸起或者向下凹陷的曲面状,这样能够增大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的直接接触面积以及使多微孔隔层更加方便牢固地安装在反应室与底部容器的连通处。
需要说明的是:多微孔隔层除了采用上述的结构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只要多微孔隔层上设有漏孔,并且能够阻挡固体药品落入底部容器里就可以了,比如可以是带有漏孔的平板,或者各种曲面状。
进一步地,长颈漏斗管穿设在多微孔隔层上。
漏斗穿设在多微孔隔层上,漏斗置于容器上后,长颈漏斗管的位置保持不动,将多微孔隔层与长颈漏斗管连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多微孔隔层不会移动,进一步保证了多微孔隔层能够有效地阻挡药品落入底部容器中,多微孔隔层也可以固定于反应室的内部底端,甚至可以直接置于反应室内。
进一步地,容器、漏斗和排气管由具有耐酸碱性和耐腐蚀性的玻璃或有机玻璃或硬质塑料制成。
现有的启普发生器全为玻璃制品,比较笨重,且易碎,储藏、搬运、使用均易损坏,采用具有耐酸碱性和耐腐蚀性的玻璃或有机玻璃或硬质塑料制成的启普发生器则能够有效避免笨重易碎的缺点,则储藏、搬运、使用将更加轻便和安全,如聚乙烯板、超高分子聚乙烯板和赛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现有启普发生器中反应室和底部容器之间增设多微孔隔层,不仅能够长时间的将固定化学药品隔离在反应室内,保证启普发生器能够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的功能不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失效,而且节约了药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启普发生器的第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启普发生器的第二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启普发生器的第二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启普发生器的第二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漏斗101;长颈漏斗管102;排气管103;反应室104;底部容器105;多微孔隔层106;漏孔107;第一活塞开关108;排废液管109;第二活塞开关200;圆台201。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启普发生器中葫芦形容器细颈部与漏斗管之间的空隙过大,固体药品消耗到一定程度,因其体积变小就会掉进底部容器内,浪费了化学原料,不仅影响整体的化学反应过程,而且导致启普发生器失去了随制随停的功能。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方案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设了多微孔隔层,即使漏斗管与容器之间的间隙过大,化学药品随着反应的进行也不会落入容器的底部,导致启普发生器失去随制随停的功能,不仅节约了化学药品,还延长了启普发生器控制化学反应过程的时间。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参照图1。
一种新型启普发生器,包括带有长颈漏斗管102的漏斗101、容器和排气管103;容器设置有第一空腔,容器的顶部设置有开口端,第一空腔包括相互连通的反应室104和底部容器105,反应室104与底部容器105的连通处设置有多微孔隔层106,多微孔隔层106上设置有多个漏孔107:漏斗101置于开口端上,长颈漏斗管102经由反应室104内且穿过多微孔隔层106伸入底部容器105内;排气管103设置在容器的外部且与反应室104连通,排气管103上设置有第一活塞开关108。
实际使用过程是这样的:在使用前,启普发生器应该处于这样的状态,漏斗101内装有液体化学药品,反应室104内装有固定化学药品,第一活塞开关108处于关闭状态,要使用的时候,打开第一活塞开关108,漏斗101中的液体化学药品会不断地进入容器内,随着液面的升高,液体化学药品进入反应室104后与固体化学药品接触,两者一接触就开始反应产生气体,当要停止反应的时候,关闭第一活塞开关108,由于此时液体化学药品与固体化学药品仍然接触就会继续反应产生气体,容器内的压强增大,液体回流到漏斗101内,反应室104内的液体液面下降,直到液体化学药品与固定化学药品脱离接触的时候,反应停止,从而实现对反应过程的控制,但是固体化学药品随着反应的进行会不断消耗,体积减小。
现有启普发生器中的漏斗101管与葫芦形容器细颈部之间的空隙过大,固体化学药品就会在反应一段时间后掉进底部容器105内与液体化学药品混合在一起,反应则无法间断,只有消耗完全部的化学药品才会停止,启普发生器也就失去了最原始的功能,同时也会造成药品的浪费。
为了减少药品的消耗以及保证启普发生器能够一直控制化学反应的进程,在反应室104与底部容器105的连通处设置了多微孔隔层106,多微孔隔层106上的通孔尺寸非常小,多微孔隔层106能够防止药品在体积缩小的情况下落入底部容器105中。其中多微孔隔层106可以固定或者嵌设于反应室104的底端,可以穿设在长颈漏斗管102上,还可以直接置于反应室104与底部容器105的连通处。
需要说明的是:排气管103可通过橡皮塞与反应室104连通,排气管103与反应室104的连通口也是药品入口,固体化学药品可通过药品入口放入。
本实施例中对多微孔隔层106作进一步地限定,多微孔隔层106的顶面为向上凸起或者向下凹陷的曲面状。
多微孔隔层106设计为向上凸起或者向下凹陷的曲面状,这样能够增大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的直接接触面积以及使多微孔隔层106更加方便牢固地安装在反应室104与底部容器105的连通处。
需要说明的是:多微孔隔层106除了采用上述的结构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只要多微孔隔层106上设有漏孔107,并且能够阻挡固体药品落入底部容器105里就可以了,比如可以是带有漏孔107的平板,或者各种曲面状。
多微孔隔层106的安装方式多样,优选地,长颈漏斗管102穿设在多微孔隔层106上。
漏斗101穿设在多微孔隔层106上,漏斗101置于容器上后,长颈漏斗管102的位置保持不动,将多微孔隔层106与长颈漏斗管102连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多微孔隔层106不会移动,进一步保证了多微孔隔层106能够有效地阻挡药品落入底部容器105中,多微孔隔层106也可以固定于反应室104的内部底端,甚至可以直接置于反应室104内。
为了克服启普发生器易碎的特点,容器、漏斗101和排气管103由具有耐酸碱性和耐腐蚀性的玻璃或有机玻璃或硬质塑料制成。
现有的启普发生器全为玻璃制品,比较笨重,且易碎,储藏、搬运、使用均易损坏,采用具有耐酸碱性和耐腐蚀性的玻璃或有机玻璃或硬质塑料制成的启普发生器则能够有效避免笨重易碎的缺点,则储藏、搬运、使用将更加轻便和安全,如聚乙烯板、超高分子聚乙烯板和赛钢板。
实施例2,参照图2至图4。
本实施例中的启普发生器,还包括底座,容器设置于底座上,底部容器105的体积小于反应室104的体积。现有的底部容器105都很大,因此在反应的时候,为了使液体药品能够上升到反应室104内与固体药品接触,常常需要大量的液体药品,至少要500ml以上,这会造成药品的大量浪费,也延长了实验的进程,因此将底部容器105设计得比反应室104小,甚至小很多,只需要加入5ml液体化学药品,反应就可以发生,极大地减少了实验的准备时间,减少了药品的消耗,同时也减轻了搬运过程中的负担,当然由于底部容器105不仅起到的是容纳反应液的作用,还起到支撑整个容器的作用,因此当底部容器105设计得很小的时候,底部容器105就失去了支撑的作用,此时只需要将整个容器置于相应的底座上就可以了。
为了保证排废液时安全可靠,底部容器105的底端设置有排废液管109,排废液管109水平设置或者排废液管109的废液出口端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倾斜设置,排废液管109上设置有第二活塞开关200。
当底部容器105体积设计得很小的时候,为了保证容器仍然能够竖直站立,将容器置于底座上,同时,现有的底部容器105上设置有废液出口,但是该废液出口的开口端是倾斜向上的,在反应完成后需要将整个仪器倾斜才能排出废液,倾斜过程中漏斗101内的液体可能会流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将排液管沿水平方向设置或者相对水平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即排液管的远离底部容器105的一端高度不高于排液管的靠近底部容器105的一端高度,通过在排液管上设置活塞开关来控制废液的排出,废液排出的时候,只需要打开活塞开关就可以,而不需要将整个仪器倾斜,减小了危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底部容器105的底端包括底部容器105的下半部分,即可以是底部容器105侧壁的下半部分或者底部容器105的底面。
另需要说明的是:排废液管109与底部容器105之间可以一体成形,这样整个容器的密封性会很好,保证了反应的效果。
进一步优化底座的结构,底座为圆台201,容器置于圆台201上。
圆台201上部小,下部大,因此将底座设计为圆台201比较稳定,至于圆台201是如何支撑住容器的,此处不做限定,可以是在圆台201内部有空腔,反应室104置于圆台201上,底部容器105置于空腔内,也可以圆台201上设置支架,容器置于支架上。
需要说明的是:底座可以有多种结构,只要能够支撑住容器,使容器处于竖直站立状态就是可以的,比如还可以采用金属支架、木支架和塑料支架等。
本实施例中,圆台201设置有第二空腔,底部容器105置于第二空腔内,排废液管109穿过第二空腔的侧壁,第二活塞开关200位于底座的外部。
由于底部容器105体积减小,远小于反应室104的体积,同时底部容器105的底部还设置有排废液管109,因此整个容器已经不能依靠底部容器105处于站立状态了,在圆台201的内部设置第二空腔,底部容器105置于第二空腔内,反应室104支撑于圆台201上;为了能够方便地控制废液的排出,将排废液管109穿过第二空腔的侧壁,且第二活塞开关200设置于底座的外部。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底部容器105呈圆柱状。
底部容器105呈圆柱状,在利用第一活塞开关108控制反应进程的过程中,由于底部容器105为圆柱状,则各处的直径相同,能够减缓液面的变化差值;同时采用圆柱状,能够在保证长颈漏斗管102直径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缩小底部容器105的体积,达到用很少的液体药品就能保证化学反应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底部容器105的形状不限于圆柱状,可以是各种形状,只要满足内部具有能够容纳液体药品的空腔,并且长颈漏斗管102能够伸入其中的条件就可以,比如:葫芦状,矩形体,椭圆状都可以。
进一步优化底部容器105,底部容器105呈圆球状。
底部容器105除了为圆柱状外,还可以呈圆球状,圆球状的底部容器105能够更加容易地放稳在底座上,不管底座是圆台201,还是支架;而且制作工艺简单,比较美观的同时还不易被碰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现有启普发生器中反应室104和底部容器105之间增设多微孔隔层106,不仅能够长时间的将固定化学药品隔离在反应室104内,保证启普发生器能够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的功能不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失效,而且节约了药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启普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长颈漏斗管的漏斗、容器和排气管;所述容器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容器的顶部设置有开口端,所述第一空腔包括相互连通的反应室和底部容器,所述反应室与所述底部容器的连通处设置有多微孔隔层,所述多微孔隔层上设置有多个漏孔:所述漏斗置于所述开口端上,所述长颈漏斗管经由所述反应室内且穿过所述多微孔隔层伸入所述底部容器内;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容器的外部且与所述反应室连通,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活塞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启普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容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部容器的体积小于所述反应室的体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启普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容器的底端设置有排废液管,所述排废液管水平设置或者所述排废液管的废液出口端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排废液管上设置有第二活塞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启普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圆台,所述容器置于所述圆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启普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底部容器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排废液管穿过所述第二空腔的侧壁,所述第二活塞开关位于所述底座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启普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容器呈圆柱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启普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容器呈圆球状。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启普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微孔隔层的顶面为向上凸起或者向下凹陷的曲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启普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颈漏斗管穿设在多微孔隔层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启普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所述漏斗和所述排气管由具有耐酸碱性和耐腐蚀性的玻璃或有机玻璃或硬质塑料制成。
CN201520438634.5U 2015-06-24 2015-06-24 一种新型启普发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24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38634.5U CN204724140U (zh) 2015-06-24 2015-06-24 一种新型启普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38634.5U CN204724140U (zh) 2015-06-24 2015-06-24 一种新型启普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24140U true CN204724140U (zh) 2015-10-28

Family

ID=54382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3863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24140U (zh) 2015-06-24 2015-06-24 一种新型启普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241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1685A (zh) * 2017-12-31 2018-04-20 江苏科泰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金属检测腐蚀性容器用支架套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1685A (zh) * 2017-12-31 2018-04-20 江苏科泰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金属检测腐蚀性容器用支架套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341288A1 (en) Ozone liquid generator and method of generating ozone liquid
CN204724140U (zh) 一种新型启普发生器
CN202670533U (zh) 储液罐
JP2010105718A (ja) 合成樹脂製ブロー成形容器
CN205517654U (zh) 一种简易固液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
CN103179882A (zh) 用于饮具的防护件
CN102755683A (zh) 一种输液器
CN209283991U (zh) 饮水机
CN208631310U (zh) 一种储油库中具有灭火功能的储油罐
CN202741165U (zh) 一种漏斗形消解管塞体
JP5314629B2 (ja) 圧力容器
CN207644953U (zh) 一种新型的粘稠液体挤压瓶
CN203173800U (zh) 一种灌装用具
CN206378890U (zh) 一种多功能u盘及移动储存设备
CN205499876U (zh) 一种甲醇存储罐
CN108871886A (zh) 一种可蓄废液的沉降仓
CN101419742A (zh) 倒水报警装置
CN212524152U (zh) 一种用于聚合反应的多口烧瓶
CN204246491U (zh) 一种葫芦形玻璃药瓶
CN205907077U (zh) 一种次氯酸钠消毒装置
CN202191893U (zh) 简易可控气体发生器
CN207226157U (zh) 一种安全的化工卧式储罐
CN213715147U (zh) 物料滴定检测反应容器
CN203361063U (zh) 一种隔离阻挡装置
CN203345513U (zh) 液体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8

Termination date: 201706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