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18059U -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18059U
CN204718059U CN201520175588.4U CN201520175588U CN204718059U CN 204718059 U CN204718059 U CN 204718059U CN 201520175588 U CN201520175588 U CN 201520175588U CN 204718059 U CN204718059 U CN 204718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nap fit
intermediate plate
outer laminate
buckle structure
hou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7558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甜
朱懋成
郭振标
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7558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18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18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18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体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中间板和外层压板,所述基板与所述外层压板之间通过第一卡扣结构连接,所述中间板与所述外层压板之间通过第二卡扣结构连接,以使所述外层压板抵压于所述中间板,所述中间板抵压于所述基板。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由于各分体部件之间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因此安装拆卸方便,不仅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保证了各分体部件之间的贴合程度。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壳体由面框、位于面框前侧面的面板及位于面框左右两端的端盖组成,并且端盖为一体式结构,大多用于传统造型的空调。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审美观的改变,市场上出现了带有饰条的新式空调,使其更加时尚,更具市场竞争力。然而,由于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左、右端盖为一体成型结构,若要在一体成型的端盖上实现不同部位的不同装饰效果,通常是在不同部位上人工贴覆相应的饰条或饰板,采用这种结构,不仅贴覆操作效率低,而且难以保证各部件间贴合紧密,长期使用容易脱落。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的端盖为分体结构时存在装配效率低、固定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中间板和外层压板,所述基板与所述外层压板之间通过第一卡扣结构连接,所述中间板与所述外层压板之间通过第二卡扣结构连接,以使所述外层压板抵压于所述中间板,所述中间板抵压于所述基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层压板上的第一卡勾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与所述第一卡勾对应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板上的第二卡勾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勾上且与所述第二卡勾对应的第二卡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勾包括设置在外层压板上并朝向所述基板延伸的第一卡臂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卡臂的末端的第一勾部,所述第二卡槽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卡臂上的第一凹位或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卡勾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板上并朝向所述基板延伸的第二卡臂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卡臂的末端的第二勾部,所述第二勾部在扣入至所述第二卡槽内后其端面抵压于所述第二卡槽的一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勾部和所述第二勾部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导向的弧形面或楔形面。
优选地,所述中间板与所述外层压板之间还通过第三卡扣结构连接,所述中间板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一边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二边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板上的第三卡勾和设置在所述外层压板上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勾为自所述第二边往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之间的连线方向延伸的平直插接部,所述第三卡槽为设置在与所述第二边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卡勾上的第二凹位或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中间板的周侧向内凹入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二卡勾和所述第三卡勾的位置对应的避让位,各所述避让位用于接收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卡勾。
优选地,所述第三卡勾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导向的弧形面或楔形面。
优选地,所述外层压板为中空设置的框体结构,所述第一卡勾布置在所述外层压板的内周边沿上,并且所述外层压板的内周边沿抵压于所述中间板的四周边沿。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壳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各分体部件之间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安装拆卸方便,不仅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保证了各分体部件之间的贴合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部分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所示部分B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中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部分C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所示部分D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中所示的中间板与外层压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所示部分E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7中所示部分F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见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参见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壳体组件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110、中间板120和外层压板130,比如将该壳体组件100应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上,以构成部分外观结构,具体可为多部件组成的端盖组件。另外,外层压板130为中空设置的框体结构,其构成壳体组件100的装饰条,而中间板120构成壳体组件100的装饰面板,外层压板130的内周边沿抵压于中间板120的四周边沿。基板110与外层压板130之间通过第一卡扣结构连接,中间板120与外层压板130之间通过第二卡扣结构连接,以使外层压板130抵压于中间板120,中间板120抵压于基板110。在可选装配方式中,可先将中间板120与外层压板130预装成一体,然后将外层压板130安装在基板110上即可。应当理解,第一卡扣结构和第二卡扣结构沿着壳体组件100的周向布置,以保证各分体部件之间紧密贴合。由于各分体部件之间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因此安装拆卸方便,一方面提高了装配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各分体部件之间的贴合程度。
参见图2、4、5、7及8,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卡扣结构与第二卡扣结构一一对应设置,即第二卡扣结构嵌设于第一卡扣结构,由此提高空间利用率。具体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层压板130上的第一卡勾131和设置在基板110上且与该第一卡勾131对应的第一卡槽111,第一卡槽111优选为开设在基板110上的通孔,第一卡勾131穿过第一卡槽111而形成卡接配合,当外层压板130为框体结构时,可将第一卡勾131布置在外层压板130的内周边沿上;第二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中间板120上的第二卡勾121和设置在第一卡勾131上且与第二卡勾121对应的第二卡槽1313。
其中,第一卡勾131包括设置在外层压板130上并朝向基板110延伸的第一卡臂1311和设置在第一卡臂1311的末端的第一勾部1312,第二卡槽1313为设置在第一卡臂1311上的第一凹位或第一通孔,如图2所示,优选该第二卡槽1313为第一通孔,在给第二卡勾121提供足够的配合空间的前提下缩减第一卡臂1311的尺寸,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另外,还可以在第一卡臂1311上设置用于提高其强度和刚度的加强筋,从而弥补第一卡臂1311与第二卡槽1313结合为一体时导致强度和刚度降低的缺陷。第二卡勾121包括设置在中间板120上并朝向基板110延伸的第二卡臂1211和设置在第二卡臂1211的末端的第二勾部1212,与第一卡臂1311不同的是,第二卡臂1211为实心结构,结构较为简单,强度和刚度高。在将中间板120与外层压板130预装成一体时,第二勾部1212在扣入至第二卡槽1313内后其端面抵压于第二卡槽1313的一面,并且在外层压板130抵压于中间板120,即中间板120受到正反两方向的限制,从而能够与外层压板130固连为一体。由于第二卡勾121整体嵌入形成在第一卡勾131上的第二卡槽1313内,因此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简化了结构设计。
另外,由于第二卡勾121从外层压板130的背侧(即设置有第一卡勾131的一侧)扣入第二卡槽1313内,因此可避免因第二卡勾121与外层压板130的外观面接触而划伤该外观面,故中间板120与外层压板130的装配方式还解决了装配过程中划伤外观面的问题。
进一步地,第一勾部1312和第二勾部1212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导向的弧形面或楔形面,以第二勾部1212为例,在第二勾部1212进入至第二卡槽1313内的过程中,该弧形面或楔形面与第二卡槽1313的外周结构抵接,以促使第二卡臂1211逐渐往远离第二卡槽1313的方向产生避让,从而使第二勾部1212能顺利地卡入第二卡槽1313内。
参见图3、4、6、7及9,在另一实施例中,中间板120与外层压板130之间还通过第三卡扣结构连接,中间板120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边125和第二边126,比如该中间板120大致呈腰形,即第一边125和第二边126为较长边,第二卡扣结构与第一边125的位置相对应,第三卡扣结构与第二边126的位置相对应,通过第二卡扣结构和第三卡扣结构将中间板120与外层压板130固连为一体。相较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将位于第二边126的第二卡扣结构替换为第三卡扣结构,从而在提高连接可靠性的前提下提供更加简便的装配方式。根据壳体组件100的尺寸大小合理布置卡扣结构的数量,以使各分体部件之间牢靠地固连为一体,比如本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一边125的位置布置有两处第二卡扣结构,对应于第二边126的位置布置有两处第三卡扣结构。
具体地,第三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中间板120上的第三卡勾122和设置在外层压板130上的第三卡槽1323,第三卡勾122为自第二边126往第一边125与第二边126之间的连线方向延伸的平直插接部,具体可为一板状凸起,第三卡槽1323为设置在与第二边126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卡勾132上的第二凹位或第二通孔,此处优选为第二通孔,从而在给第三卡勾122提供充足的配合空间的前提下缩减第一卡勾132的尺寸。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勾132与上文第一卡勾131的结构大致相同,第一卡勾132包括设置在外层压板130上并朝向基板110延伸的第一卡臂1321和设置在第一卡臂1321的末端的第一勾部1322,并且第一勾部1311与第一勾部1322朝向同一方向,区别在于第二卡槽1313和第三卡槽1323均为通孔时,两者的尺寸不同。在将中间板120与外层压板130预装成一体时,先将对应于第二边126的第三卡扣结构插装到位,然后相向按压中间板120和外层压板130,以使对应于第一边125的第二卡扣结构卡合到位即可。由此,先通过插装配合形成初步的安装定位,以给后续的卡合配合提供便利,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
另外,第三卡勾122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导向的弧形面或楔形面,并且该弧形面或楔形面面对外层压板130,如图6所示,第三卡勾122的前端设置有弧形面123。结合构造为框体结构的外层压板130,中间板120的周侧向内凹入形成有分别与第二卡勾121和第三卡勾122的位置对应的避让位124,各避让位124用于接收其对应的第一卡勾131和第一卡勾132,从而给中间板120与外层压板130提供足够的重叠区域,避免在外观面显露出缝隙。当然,对于构成为实心结构的外层压板130,也可以在中间板120的周侧设置避让位124,以使各卡扣结构能够配合到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在一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组件,比如该壳体组件构成外观部分,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为例,壳体组件为安装在面框的左右两端的端盖组件,当然也可以构成位于其他任意适用位置的外观部分,对此不作限制。
本空调室内机实施例包括上述壳体组件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壳体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中间板和外层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外层压板之间通过第一卡扣结构连接,所述中间板与所述外层压板之间通过第二卡扣结构连接,以使所述外层压板抵压于所述中间板,所述中间板抵压于所述基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层压板上的第一卡勾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与所述第一卡勾对应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板上的第二卡勾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勾上且与所述第二卡勾对应的第二卡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勾包括设置在外层压板上并朝向所述基板延伸的第一卡臂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卡臂的末端的第一勾部,所述第二卡槽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卡臂上的第一凹位或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卡勾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板上并朝向所述基板延伸的第二卡臂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卡臂的末端的第二勾部,所述第二勾部在扣入至所述第二卡槽内后其端面抵压于所述第二卡槽的一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勾部和所述第二勾部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导向的弧形面或楔形面。
5.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与所述外层压板之间还通过第三卡扣结构连接,所述中间板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一边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二边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板上的第三卡勾和设置在所述外层压板上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勾为自所述第二边往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之间的连线方向延伸的平直插接部,所述第三卡槽为设置在与所述第二边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卡勾上的第二凹位或第二通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的周侧向内凹入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二卡勾和所述第三卡勾的位置对应的避让位,各所述避让位用于接收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卡勾。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勾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导向的弧形面或楔形面。
8.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压板为中空设置的框体结构,所述第一卡勾布置在所述外层压板的内周边沿上,并且所述外层压板的内周边沿抵压于所述中间板的四周边沿。
9.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
CN201520175588.4U 2015-03-26 2015-03-26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04718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5588.4U CN204718059U (zh) 2015-03-26 2015-03-26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5588.4U CN204718059U (zh) 2015-03-26 2015-03-26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18059U true CN204718059U (zh) 2015-10-21

Family

ID=54317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75588.4U Active CN204718059U (zh) 2015-03-26 2015-03-26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180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18064U (zh) 空调器壳体和空调器
CN202413372U (zh) 挡风玻璃密封条
CN104214832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WO2020007035A1 (zh) 一种铝合金窗框型材装置
CN201573605U (zh) 格栅与装饰条装配结构
CN204718059U (zh)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WO2018045890A1 (zh) 安装板及开关插座
CN204177048U (zh) 用于冰箱面板的装饰组件及冰箱
CN205048687U (zh) 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438847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端盖及具有其的室内机
CN102287897B (zh) 空调风机箱体组合锁紧装置及其组合锁紧方法
CN103791599A (zh) 一种移动空调风管接头与窗户密封板的连接结构
CN103697574B (zh) 一种组合拼装式空调箱框架
CN206691041U (zh) 一种车门三角护板配合结构及汽车
CN201531189U (zh) 整体装饰插接式组合门框套
CN204343634U (zh) 装饰条扣件
CN203835151U (zh) 用于护窗的装饰组件
CN203341698U (zh) 上后横档固定结构和洗碗机
CN204678652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846797U (zh) 一种铝包钢幕墙结构
CN202840275U (zh) 一种电气柜用的柜门结构
CN217500865U (zh) 一种装饰板内嵌式安装结构
CN201835502U (zh) 一种角线型材
CN210659761U (zh) 一种风淋室门玻璃安装结构
CN206053771U (zh) 卡接式注胶角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