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15510U - 一种防臭地漏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臭地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15510U
CN204715510U CN201520415139.2U CN201520415139U CN204715510U CN 204715510 U CN204715510 U CN 204715510U CN 201520415139 U CN201520415139 U CN 201520415139U CN 204715510 U CN204715510 U CN 204715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inner barrel
sealing plate
floor drain
permanent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151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启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HAITIAN BRASS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HAITIAN BRASS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HAITIAN BRASS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151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15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15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1551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臭地漏,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地漏出水不顺畅、容易密封失效的问题。本改良结构的防臭地漏,包括外筒体、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内筒体和位于内筒体上方的面板,所述内筒体内设置有密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呈碟形且位于出水口处,所述密封板边沿部包覆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截面呈U形的圆形主体和自主体向外延伸的密封部,所述密封件的密封部抵靠在内筒体的出水口处。本改良结构的防臭地漏出水顺畅、密封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防臭地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地漏,特别是一种防臭地漏。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家用装饰材料的需求量也是日渐增加,地漏就是其中一种最为常见的装潢配件,它被安装于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的地表面。地漏虽小,却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环境卫生。传统的地漏在壳体上安装有活动面板,面板上带有排水孔,半球形金属盖扣在凹槽内,通过在凹槽内存水,阻止下水道的臭气溢出和下水道内的害虫进入室内。但现有结构的地漏不能自动防止臭气的溢出,其主要有以下缺点:1、凹槽内的存水时间过长容易滋生细菌;2、如果存水蒸发,臭气非常容易进入室内;3、当下水道堵塞时,该地漏无法防止污水通过下水道进入室内。
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有些还申请了专利。例如申请人在先申请一种同层排水地漏[授权公告号为:CN101956424B],一种同层排水地漏,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筒体、以及位于筒体上方的面板,所述筒体的进水口与面板相通并且所述的筒体与面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筒体的出水口处设有密封板,所述的筒体内设有一个能使所述密封板沿着筒体上下移动的导向机构,所述筒体的上部设有永磁铁一,所述密封板的下侧面设有永磁铁二,所述永磁铁一与永磁铁二相互吸引设置,在永磁铁一和永磁铁二吸引力的作用下所述的密封板抵靠在筒体的出水口处。
虽然这种结构的地漏具有封闭严密、不宜堵塞的优点。但在内筒体的内侧壁上还固定有密封圈,密封圈存在一定厚度,这导致整个出水口的尺寸进一步减小,整个地漏的单位时间出水量较小,很可能造成出水慢、出水不及时的现象发生。并且该密封圈与密封板的接触面积较小,一旦密封盖的位置发生一点偏移就容易导致密封失效,对密封、防臭性能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出水顺畅、密封稳定的防臭地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臭地漏,包括外筒体、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内筒体和位于内筒体上方的面板,所述内筒体内设置有密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呈碟形且位于出水口处,所述密封板边沿部包覆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截面呈U形的圆形主体和自主体向外延伸的密封部,所述密封件的密封部抵靠在内筒体的出水口处。
这种结构的防臭地漏,通过在密封板外包覆有密封件,利用密封件与内筒体的内侧壁相抵靠来实现密封出水口。而内筒体内侧壁本身并未连接有任何密封件,该内筒体内壁上的出水口尺寸并不会缩小,整个出水口的口径比较大,相应的排水量也比较大,能保证出水顺畅。此外该密封件是包覆在密封板外的,整个弹性形变的承载面积比较大,即使密封板在水压的作用下产生少许的偏移,也能有效保证密封件与内筒体内侧壁有效接触,进一步保障密封。这里的密封板起到整体支撑的作用,而密封件则给予一定的弹性形变空间,即使密封板外表面上有少许坑洼或者不平整,都能在密封件受到挤压后被有效抵消,防止臭气或污水从间隙中透过,能够使密封板的密封安全可靠,有效防止臭气外溢。
在上述的防臭地漏中,所述密封部呈环状且密封部抵靠在内筒体的下端口处。
环状的密封部能够保证与环形的内筒体进行更有效的配合,而在本方案中,内筒体的下端口直接充当出水口,通过密封部与内筒体下端口相抵靠就能直接实现密封。当然此时的密封部的外径要大于内筒体内径才能实现密封。在受力不大的状态下时密封部与内筒体下端口相贴合实现密封,在受力较大状态下时,密封部会在内筒体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微微倾斜后与内筒体紧密贴合。
在上述的防臭地漏中,所述密封部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内筒体的下端口处具有能与密封部相抵靠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凸面朝向内筒体中心轴方向设置且圆弧面与内筒体内侧壁之间平滑过渡。
普通的地漏当密封部与内筒体下端口相接触时,由于密封部由弹性材质制成,具有一定变形能力,故受到过渡挤压后会产生一定的倾斜和变形,因此密封部与内筒体下端口为线接触,接触面积小、密封不可靠。而本方案在内筒体的下端口处设置有圆弧面,通过圆弧面的过渡导向,使得密封部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会产生一定倾斜并与圆弧面产生接触,而由于圆弧面与密封部受到倾斜后的角度相差不大,形状比较相似,故在此时密封部会与圆弧面相贴合,产生部分面接触,增大了密封的面积。保证密封可靠。而将普通的平面或者是斜面都达不到这个效果。
在上述的防臭地漏中,所述密封部呈环状且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内筒体的下端口处具有环形挡沿,所述环形挡沿具有能与密封部相抵靠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凸面朝向内筒体中心轴方向设置。
密封件的密封部可以直接与内筒体的内侧壁相抵靠实现密封出水口,而本案中通过密封部和环形挡沿的配合能够使密封更加容易。环形挡沿的内径要小于密封部的外径,即使密封板在水压的作用下偏移了一点位置也能保证密封有效。环形挡沿可以与内筒体一体成型也可以与内筒体分体设置,但最终都要与内筒体固定连接以提供可靠的阻挡力。此外,在环形挡沿上也设置有圆弧面,通过圆弧面与密封部的配合能产生更大的密封面,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当然,环形挡沿位于其他位置也并非不可。环形挡沿的形状也可以多样化,只要能顺利实现密封即可。
在上述的防臭地漏中,所述密封部与主体的直径最大处相连且呈水平设置。
本案中的密封部与主体的直径最大处相连能相应缩短该相交处与内筒体内侧壁的距离,即能缩短整个密封部的尺寸,保证节省密封部的材料。并且使有密封板支撑部分的密封件的面积占到较大比例,密封部的面积占到较小比例,能保证在受到压力作用后密封件不至于过度变形而脱离出水口,导致密封失效。而密封部呈水平设置能增大密封部在受力不大的时候与环形挡沿的接触面积,保证密封可靠,并且便于加工。此外在带动密封板移动的过程中该水平的密封部会与环形挡沿相接触并产生倾斜,此时的密封部可能会产生形变与挤压变形并产生倾斜,使得密封更加可靠。当然密封部在未受力状态时就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也是未尝不可。
在上述的防臭地漏中,所述密封部与主体一体成型且密封部由硅胶或NBR制成。
密封部最好与主体一体成型,这能保证密封部能承受足够大的压力,防止密封部在受到较大力后从主体上脱离,导致密封失效,该设置能保证密封部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可靠性。密封部可以由橡胶制成,橡胶能为密封板提供足够的弹性形变空间,保证密封可靠,且价格便宜,在市场上易于购得。但本案中的密封部优选由硅胶或NBR制成,硅胶属于橡胶中的一种,它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除强碱、氢氟酸外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十分适合在此处应用。而NBR称为丁腈橡胶,它是由丁二烯和丙烯腈经乳液聚合法制得的,丁腈橡胶主要采用低温乳液聚合法生产,耐油性极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粘接力强,使用寿命较长,在此处同样十分适合。
在上述的防臭地漏中,所述主体呈环状且具有凸面和凹面,所述凸面朝向进水口设置,所述主体的中心具有中心孔。
将主体的凸面朝进水口方向设置,那么在排水的过程中就不会产生积水或者磁性污染物堆积的问题,故也不会造成出水口堵塞的问题。整体排水更加顺畅,且有效保证密封性能,防止臭气外溢。主体可以为完整的圆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用来引导密封件移动的导向机构可以直接固定在密封件的主体上。而本案中优选主体为环状,在主体的中心具有中心孔,导向机构可以穿设过中心孔与密封板相连,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材料,当然,中心孔的尺寸也可设置成刚好能与导向机构的侧壁紧密贴合,起到进一步的防护作用。
在上述的防臭地漏中,所述主体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主体包括分别位于密封板上下两侧的上侧边和下侧边,所述下侧边的径向长度小于上侧边的径向长度。
密封板的上侧边径向长度可以适当长一些,将密封板与污水污物隔离开来,保证密封板不受腐蚀。而下侧边的径向长度可以适当小些,以方便密封板的拆装,另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材料费用。而主体由弹性材料制成,可以使密封板很方便的从密封件中拆装。
在上述的防臭地漏中,所述密封板连接有能使密封板和密封件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筒和导向杆,所述导向筒位于密封板上部,所述密封板连接有永磁铁一且永磁铁一也位于密封板上部,所述内筒体固定连接有永磁铁二且永磁铁二位于密封板下部,所述永磁铁一和永磁铁二同极相邻设置。
这种结构的防臭地漏,具有一块与永磁铁一相斥或相吸的永磁铁二。在无废水排出时,密封板与密封件共同作用,与筒体的出水口在永磁铁一和导向机构的斥力或吸力作用下密闭配合,有效防止下水管道内的臭气、污水溢出和防止害虫顺着下水道进入室内;当有废水排出时,废水的重力大于永磁铁一和永磁铁二的斥力或吸力,从而使密封板和密封件与内筒体的出水口相分离,达到排出废水的目的。并且该结构设置使得两块磁铁通过斥力带动密封板来关闭出水口,当出水口密封时永磁铁一和永磁铁二的距离最远,斥力最小,此时只需要一点点的水压就能打开出水口;出水口打开进行排水后两块磁铁的距离达到最小,此时的斥力最大,一旦排水完毕后密封板会在该斥力作用下与内筒体内侧壁相抵靠,即刻封闭出水口,实现启闭自如,整体密封效果稳定。
在上述的防臭地漏中,所述永磁铁一和永磁铁二均为环状永磁铁,所述内筒体具有支架,所述永磁铁二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筒套设在导向杆外且导向筒的下端与密封板固定连接,所述中心孔处还具有自主体向上延伸的延伸部以及自延伸部边沿向内延伸的收拢部,所述收拢部与导向筒外侧壁相贴合,所述永磁铁一套设在导向筒的下端且被包覆在延伸部和收拢部内侧。
以环状永磁铁作为基座和动体,能够提供更好的斥力。该方案还在中心孔处设置有自主体向上延伸的延伸部以及自延伸部边沿向内延伸的收拢部,通过延伸部、收拢部和导向筒的侧壁来形成一共供永磁铁一容纳的空降,将永磁铁一紧紧包覆在延伸部和收拢部内以形成定位,能进步保证整个永磁铁一的稳定性,也能保护永磁铁一不与污水或污物等接触,不被污水污染和腐蚀,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案在密封板外包覆有一层密封件,通过密封件与内筒体的内侧壁相抵靠来实现密封出水口,但同时保证内筒体的出水口保持较大口径,保证排水顺畅。
2、此外由于密封件是包覆在密封板外的,整个弹性形变的承载面积比较大,即使密封板在水压的作用下产生少许的偏移,也能有效保证密封件与内筒体内侧壁有效接触,进一步保障密封稳定。
3、设置有供密封部相抵靠的圆弧面,通过圆弧面的过渡导向,使得密封部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会产生一定倾斜并与圆弧面产生接触,而由于圆弧面与密封部受到倾斜后的角度相差不大,形状比较相似,故在此时密封部会与圆弧面相贴合,产生部分面接触,增大了密封的面积。保证密封可靠
4、密封板起到整体支撑的作用,而密封件则给予一定的弹性形变空间,即使密封板外表面上有少许坑洼或者不平整有能在密封件受到挤压后被有效抵消,能够使密封板的密封安全可靠,有效防止臭气外溢,并且通过密封部和环形挡沿的配合使得密封更加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的密封件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的内筒体在排水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的密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的内筒体在密封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的内筒体在密封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本磁悬浮地漏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例二中的密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三中的内筒体在排水状态的剖视图。
图中,1、密封板;2、面板;3、内筒体;3a、进水口;3b、出水口;3c、环形挡沿;3c1、环形台阶;3c2、底面;3c3、内环面;3c4、圆弧面;3d、支架;3e、内侧壁;4、导向筒;5、永磁铁一;6、永磁铁二;7、把手;8、导向杆;9、外筒体;10、密封件;10a、主体;10a1、中心孔;10a2、凸面;10a3、凹面;10a4、上侧边;10a5、下侧边;10b、密封部;10c、延伸部;10d、收拢部;11、导向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以下内容只是为了便于说明图示中的地漏,实际并非仅此一种结构),该地漏包括外筒体9、具有进水口3a和出水口3b的内筒体3、面板2,面板2位于内筒体3的上方且进水口3a与面板2相连通(外筒体9和面板2可参考图7),本案中的面板2可以与内筒体3一体成型也可以设计成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内筒体3内固定有能使密封板1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的导向机构11,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说明,令导向机构11包括永磁铁一5、永磁铁二6,永磁铁二6位于密封板1的下方,使密封板1连接有永磁铁一5且永磁铁一5位于密封板1上部,永磁铁一5和永磁铁二6同极相邻设置。还在内筒体3上设置有把手7,方便对内筒体3的取出。
如图1、图2所示,本案中的密封板1呈碟形且位于出水口3b处,密封板1边沿部包覆有密封件10,本实施例中的导向机构11还包括导向筒4和导向杆8,导向杆8穿设在导向筒4内且导向杆8的下端与密封板1和密封件10固定连接。整个地漏主要是通过导向杆8与密封件10连接,导向杆8沿着导向筒4上下移动的方式来带动密封件10上下移动,实现封闭内筒体3出水口3b和打开内筒体3出水口3b的目的。
密封件10包括截面呈U形的圆形主体10a和自主体10a向外延伸的密封部10b,密封件10的密封部10b抵靠在内筒体3的出水口3b处。通过在密封板1外包覆有密封件10,利用密封件10与内筒体3的内侧壁3e相抵靠来实现密封出水口3b。而内筒体3内侧壁3e本身并未连接有任何密封件10,该内筒体3内壁上的出水口3b尺寸并不会缩小,整个出水口3b的口径比较大,相应的排水量也比较大,能保证出水顺畅。此外该密封件10是包覆在密封板1外的,整个弹性形变的承载面积比较大,即使密封板1在水压的作用下产生少许的偏移,也能有效保证密封件10与内筒体3内侧壁3e有效接触,进一步保障密封。这里的密封板1起到整体支撑的作用,而密封件10则给予一定的弹性形变空间,即使密封板1外表面上有少许坑洼或者不平整,都能在密封件10受到挤压后被有效抵消,能够使密封板1和密封件10配合后的密封安全可靠,有效防止臭气外溢。
如图1所示,密封部10b呈环状,内筒体3的出水口3b处具有与密封部10b相抵靠的环形挡沿3c,本案中通过密封部10b和环形挡沿3c的配合能够使密封更加容易。并令环形挡沿3c的内径小于密封部10b的外径,即使密封板1在水压的作用下偏移了一点位置也能保证密封有效。环形挡沿3c可以与内筒体3一体成型也可以与内筒体3分体设置,但最终都要与内筒体3固定连接以提供可靠的阻挡力,而本案中的环形挡沿3c位于内筒体3的内侧,即环形挡沿3c的侧壁属于内筒体3的内侧壁3e,即最终还是通过将密封件10与内筒体3内侧壁3e抵靠实现密封的。当然,环形挡沿3c位于其他位置也并非不可。环形挡沿3c的形状也可以多样化,只要能顺利实现密封即可。
并且本实施例将密封部10b呈水平设置,这能够在受力不大的时候能够增大密封部10b与环形挡沿3c的接触面积,并且便于整个密封件10的加工,利于加工脱模。此外在外力带动密封件10移动的过程中该水平的密封部10b会与环形挡沿3c相接触并产生倾斜,此时的密封部10b可能会产生形变与挤压变形,使得密封更加可靠,如图5所示。当然环形抵边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也是未尝不可。如图所示,本实施例还将密封部10b与主体10a的直径最大处相连,这能相应缩短该相交处与内筒体3内侧壁3e的距离,即能缩短整个密封部10b的尺寸,还能最大程度节约密封部10b的材料。并且使有密封板1支撑部分的密封件10主体10a的面积占到较大比例,密封部10b的面积占到较小比例,能保证在受到压力作用后密封件10不至于过度变形而脱离出水口,导致密封失效。此外,本实施例还令密封部10b与主体10a一体成型,防止密封部10b在受到较大力后从主体10a上脱离,导致密封失效。
该地漏的密封部10b可以由橡胶制成。橡胶能为密封板1提供足够的弹性形变空间,且价格便宜,在市场上易于购得。在本案中,密封部10b优选为由硅胶或NR制成。硅胶属于橡胶中的一种,它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除强碱、氢氟酸外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十分适合在此处应用。而NR称为丁腈橡胶,它是由丁二烯和丙烯腈经乳液聚合法制得的,丁腈橡胶主要采用低温乳液聚合法生产,耐油性极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粘接力强,使用寿命较长,在此处同样十分适合。
为了进一步增强密封效果,本案将环形挡沿3c分为具有与内筒体3内侧壁3e相垂直的底面3c2和与该底面3c2相垂直的内环面3c3,并使底面3c2与内环面3c3之间通过圆弧面3c4平滑过渡。普通的地漏当密封部10b与环形挡沿3c相接触时,由于密封部10b由橡胶等材质制成,具有一定变形能力,故受到过渡挤压后会产生一定的倾斜和变形,因此密封部10b与环形挡沿3c为线接触,接触面积小、密封不可靠。而本方案在底面3c2和内环面3c3之间设置有圆弧面3c4,通过圆弧面3c4的过渡导向,使得密封部10b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会产生一定倾斜并与圆弧面3c4产生接触,而由于圆弧面3c4与密封部10b受到倾斜后的角度相差不大,形状比较相似,故在此时会产生部分面接触,增大了密封的面积。保证密封可靠。而将环形挡沿3c与密封部10b的接触面设置成平面或者是斜面都达不到这个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还将主体10a设置成环状并使主体10a的凸面10a2朝进水口3a方向设置,凹面10a3朝向出水口3b方向设置。那么在排水的过程中就不会产生积水或者磁性污染物堆积的问题,故也不会造成出水口3b堵塞的问题。整体排水更加顺畅,且有效保证密封性能,防止臭气外溢。更具体的,在本案中,主体10a的中心具有中心孔10a1,导向机构11可以穿设过中心孔10a1与密封板1相连,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材料,当然,中心孔10a1的尺寸也可设置成刚好能与导向机构11的侧壁紧密贴合,起到进一步的防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令主体10a由弹性材料制成,主体10a包括分别位于密封板1上下两侧的上侧边10a4和下侧边10a5,并使下侧边10a5的长度小于上侧边10a4的长度。密封板的上侧边10a4长度可以适当长一些,利于将密封板与污水污物隔离开来,保证密封板不受腐蚀。而下侧边10a5的长度可以适当小些,以方便密封板的拆装,另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材料费用。而主体10a由弹性材料制成,可以使密封板1很方便的从密封件10中拆装。且使上侧边10a4和下侧边10a5的间距小于密封板1的厚度,这能保证整个密封板1是被密封件10紧紧包裹的,保证了连接和密封的可靠性。并且还可使该地漏的密封板1由硬质材料制成。硬质材料能起到一个较好的支撑作用,能保证密封板1的基本形状不至于过度变形,影响其密封功能。
此外,本案中的密封板1最好由硬质材料制成,硬质材料能起到一个较好的支撑作用,能保证密封板1的基本形状不至于过度变形,影响整体的密封功能。
实施例二:
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中心孔10a1处还具有自主体10a向上延伸的延伸部10c和收拢部10d,例如,如图6所示,延伸部10c和收拢部10d将永磁铁一5也包覆在内,整个密封件10不但能起到弹性密封作用,还有效的将永磁铁一5也与污水、污物有效隔离开来,保障了其使用寿命并防止出水口3b堵塞,也能防止污水腐蚀永磁铁一5。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环形挡沿3c的截面呈阶梯状,包含两个环形台阶3c1,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分段密封。并且图中所示意的是密封板1在受较到较轻压力时密封出水口3b的示意图,此时的环形抵边3c并未发生严重形变,还是处于水平状态。此外,本方案中的导向机构11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略有区别,但总体实现原理基本相同,故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内筒体3的出水口处并未设置环形挡沿3c,而是通过直接在内筒体3的下端口处设置有与密封部10相配合的圆弧面3c4来实现增大密封面积的效果。并且该方案中的出水口3b口径会相应大很多,这能保证在单位时间内排出更多的污水并防止堵塞,保证出水顺畅。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主体10a是呈完整的圆状而非环状,即在主体10a上并未开设中心孔10a1,其他零部件例如导向筒等可以直接与主体10a表面固定连接来达到与密封板1连接的目的。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臭地漏,包括外筒体(9)、具有进水口(3a)和出水口(3b)的内筒体(3)和位于内筒体(3)上方的面板(2),所述内筒体(3)内设置有密封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1)呈碟形且位于出水口(3b)处,所述密封板(1)边沿部包覆有密封件(10),所述密封件(10)包括截面呈U形的圆形主体(10a)和自主体(10a)向外延伸的密封部(10b),所述密封件(10)的密封部(10b)抵靠在内筒体(3)的出水口(3b)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10b)呈环状且密封部(10b)抵靠在内筒体(3)的下端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10b)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内筒体(3)的下端口处具有能与密封部(10b)相抵靠的圆弧面(3c4),所述圆弧面(3c4)凸面朝向内筒体(3)中心轴方向设置且圆弧面(3c4)与内筒体(3)内侧壁(3e)之间平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10b)呈环状且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内筒体(3)的下端口处具有环形挡沿(3c),所述环形挡沿(3c)具有能与密封部(10b)相抵靠的圆弧面(3c4),所述圆弧面(3c4)凸面朝向内筒体(3)中心轴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10b)与主体(10a)的直径最大处相连且呈水平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10b)与主体(10a)一体成型且密封部(10b)由硅胶或NBR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a)呈环状且具有凸面(10a2)和凹面(10a3),所述凸面(10a2)朝向进水口(3a)设置,所述主体(10a)的中心具有中心孔(10a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a)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主体(10a)包括分别位于密封板(1)上下两侧的上侧边(10a4)和下侧边(10a5),所述下侧边(10a5)的径向长度小于上侧边(10a4)的径向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连接有能使密封板(1)和密封件(10)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的导向机构(11),所述导向机构(11)包括导向筒(4)和导向杆(8),所述导向筒(4)位于密封板(1)上部,所述密封板(1)连接有永磁铁一(5)且永磁铁一(5)也位于密封板(1)上部,所述内筒体(3)固定连接有永磁铁二(6)且永磁铁二(6)位于密封板(1)下部,所述永磁铁一(5)和永磁铁二(6)同极相邻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铁一(5)和永磁铁二(6)均为环状永磁铁,所述内筒体(3)具有支架(3d),所述永磁铁二(6)与支架(3d)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筒(4)套设在导向杆(8)外且导向筒(4)的下端与密封板(1)固定连接,所述中心孔(10a1)处还具有自主体(10a)向上延伸的延伸部(10c)以及自延伸部(10c)边沿向内延伸的收拢部(10d),所述收拢部(10d)与导向筒(4)外侧壁相贴合,所述永磁铁一(5)套设在导向筒(4)的下端且被包覆在延伸部(10c)和收拢部(10d)内侧。
CN201520415139.2U 2015-06-16 2015-06-16 一种防臭地漏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15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15139.2U CN204715510U (zh) 2015-06-16 2015-06-16 一种防臭地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15139.2U CN204715510U (zh) 2015-06-16 2015-06-16 一种防臭地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15510U true CN204715510U (zh) 2015-10-21

Family

ID=54314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15139.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15510U (zh) 2015-06-16 2015-06-16 一种防臭地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155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2178A (zh) * 2015-06-16 2015-09-16 台州海天铜业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防臭地漏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2178A (zh) * 2015-06-16 2015-09-16 台州海天铜业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防臭地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2178A (zh) 一种防臭地漏
CN102493533B (zh) 罐式冲洗阀
CN102031810B (zh) 磁力自动逆止阀
CN204715510U (zh) 一种防臭地漏
CN104912179A (zh) 一种磁悬浮地漏
US9062443B2 (en) Water intake structure for water-storing key float
CN213745022U (zh) 一种偏心半球阀球体流量器体
CN102401175B (zh) 一种用于高粘稠大气量污水的进排气阀
CN202157387U (zh) 磁性密封式防臭装置
CN102384307B (zh) 具有流量连续控制的水位控制阀
CN104229701B (zh) 探针式灌装阀
CN201521687U (zh) 磁力自动逆止阀
CN202081482U (zh) 一种深水封地漏
CN202482960U (zh) 一种双水位提拉式排水阀
CN207049392U (zh) 盐阀
CN204715511U (zh) 一种磁悬浮地漏
CN203431211U (zh) 一种浮动阀座结构
CN203583623U (zh) 一种双挡排水阀
CN210395543U (zh) 一种延时关闭的压力冲洗阀
CN101956423A (zh) 浮球多封逆止地漏
CN220247144U (zh) 一种密封防臭地漏芯
CN201785858U (zh) 浮球多封逆止地漏
CN216306827U (zh) 一种热塑性塑料横向活塞式止回阀
CN203987356U (zh) 一种可自动密封的吸管
CN202493755U (zh) 浮球式排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han Industrial Zone Yuhuan County town Taizhou City, Truman 317605 in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Shan Industrial Zone Yuhuan County town Taizhou City, Truman 317605 in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aizhou Haitian Brass Manufacture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