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05727U - 一种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及采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及采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05727U
CN204705727U CN201520453657.3U CN201520453657U CN204705727U CN 204705727 U CN204705727 U CN 204705727U CN 201520453657 U CN201520453657 U CN 201520453657U CN 204705727 U CN204705727 U CN 2047057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sensor
pro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536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稚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dou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pass Aerospace Satellit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ss Aerospace Satellit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pass Aerospace Satellit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536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057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057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057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及采集装置。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包括: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信息采集电路;所述壳体包括半球形上壳体及波纹管状下壳体;所述波纹管状下壳体的顶部与所述半球形上壳体的底部连接,且所述波纹管状下壳体由顶部向底部方向渐缩。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及采集装置,可以改善用于环境信息采集的传感器的工作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及采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及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信息采集装置是用于采集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及紫外线等的监测装置。
相关技术中的环境信息采集装置多为独立设置的传感器,各个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并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及采集装置,以改善用于环境信息采集的传感器的工作环境。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包括: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信息采集电路;所述壳体包括半球形上壳体及波纹管状下壳体;所述波纹管状下壳体的顶部与所述半球形上壳体的底部连接,且所述波纹管状下壳体由顶部向底部方向渐缩。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波纹管状下壳体的波谷处设置有通风口。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围绕所述波纹管状下壳体,所述通风口设置有多列,每列包括多个所述通风口。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波纹管状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其自身固定安装的安装孔。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排水孔。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半球形上壳体与所述波纹管状下壳体螺纹连接、螺栓连接和/或卡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半球形上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导光柱;所述信息采集电路中包括紫外线传感器,位置与所述导光柱对应,用于检测所述导光柱导入的紫外线强度。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信息采集电路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及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及所述紫外线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信息采集电路中还包括:传输单元;用于对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及所述紫外线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传输。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装置,包括:上述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以及环境信息传输装置;所述环境信息传输装置中至少包括北斗信息传输单元以及移动通信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获取的环境监测信息发送至监测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及采集装置,将信息采集电路设置在外壳中,以对信息采集电路进行保护,避免了信息采集电路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从而起到改善信息采集电路工作环境的作用。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的上半部分的形状为半球形壳体,可以起到减少空气流动阻力,减轻安装部位所承受的压力的作用。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的下半部分采用波纹管,且由顶部向底部方向渐缩,此种结构设计可以减轻安装部位所承受到的压力,同时可以缓冲如空气流动阻力等外部压力。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的立体实体;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的俯视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息采集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1-半球形上壳体,2-波纹管状下壳体,3-凹形槽,4-通风口,5-排水孔,6-安装孔,7-导光柱,8-控制器,9-温度传感器,10-湿度传感器,11-PM2.5传感器,12-紫外线传感器,13-大气压力传感器,14-传输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环境监测中,需要使用各种传感器采集环境的监测参数,如温度、湿度及大气压力等。相关技术中用于采集环境监测参数的装置多为各种独立的传感器,多个传感器独立分布在监测区域的各个位置,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传感器容易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该探头中包括壳体,并将信息采集电路设置在壳体中,由此壳体对信息采集电路形成保护作用,避免信息采集电路上的各种传感器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由此可以改善传感器的工作环境。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中的环境信息采集电路,其中在环境信息采集电路中包括用于采集环境参数的各种传感器,设置在信息采集电路外部的壳体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可以改善信息采集电路上各个传感器的工作环境。
在设置信息采集采集电路外部的外壳时,可以设置的形状有多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对信息采集电路起到保护作用的外壳包括半球形上壳体1以及波纹管状下壳体2,如图1所示,波纹管状下壳体2的顶部与半球形上壳体1的底部连接,且波纹管状下壳体2由顶部向底部方向渐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壳体的上半部分设置为半球形状,可以较好的减少空气流动阻力,且还可以减轻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安装部位所受到的压力。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壳体的下班部分设置为波纹管状,也可以起到减轻安装部位所承受压力的作用,同时可以缓冲如空气流动阻力等外部压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将信息采集电路设置在外壳中,外壳虽然起到了保护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信息采集电路上设置的各种传感器与自然环境的直接接触,进而影响传感器采集的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用于保护信息采集电路的外壳上设置通风口4,通过设置通风口4可以使外壳内容的状态与外部的自然环境相一致,从而保证信息采集电路中设置的各种传感器所采集的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在外壳上设置通风口4时,如果将通风口4设置在半球形上壳体1上,虽然可以起到通风的作用,但若有降雨,雨水会沉积在外壳内部,无法对信息采集电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会增加空气流动所受到的阻力。
为了使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保持一致,而又不会造成雨水沉积等外部环境的干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的下壳体采用波纹管状下壳体2,并将通风口4设置在波纹管状下壳体2的波谷处,与波谷对应的波峰处可以对波谷处的通风口4起到遮挡作用,由此利用通风口4可以使外壳的内部与外部环境连通保持一致,同时由于波纹管状下壳体2波峰部分对通风口4的遮挡,避免雨水、风沙等沉积在外壳的内部。
另外为了增强通风口4与外部环境的连通作用,同时使波峰区域更好地对波谷处进行遮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将波纹管状下壳体2设置为由下壳体顶部向底部减缩的形状,从而波峰区域对波谷上的通风口4起到更加良好的遮挡作用,而且此种减缩结构,增强了通风结构,使得通风口4的通风效果更加良好,从而使得外壳内部的环境与外部的环境保持一致,进而使设置在信息采集电路上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更加准确。
当外界的天气环境比较恶劣,尤其在暴风雨、风沙等环境中,难以避免地会有雨水、尘沙沉积在外壳内部,若不及时对外壳内部中的雨水、尘沙等进行清理,雨水、尘沙会对信息采集电路起到造成腐蚀的作用,而如果通过人工定期进行清理,不仅浪费人工成本而且由于环境信息采集探头设置的位置比较偏远或设置在比较危险的环境中,可能造成人工无法清理的状况,为了克服雨水、尘沙在外壳内部沉积的状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波纹管状下壳体2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其自身固定安装的安装孔6,除此之外,在安装座上还设置有排水孔5,此排水孔5不仅可以起到排除雨水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排除尘沙的作用,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雨水、尘沙等在外壳内部的沉积。
自然环境监测中,紫外线监测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监测项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信息采集电路由于设置在外壳内部,外壳会对自然光线起到遮挡作用,而无法准确的探测到紫外线的强度。为了在为信息采集电路设置保护外壳的前提下,同样还使设置在外壳内部的信息采集电路可以准确地对紫外线进行监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中,在外壳上设置导光柱7,其中导光柱7的位置与信息采集电路上设置的紫外线传感器的位置相对应,从而紫外线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导光柱7导入的紫外线信号进行紫外线的监测。
为了使导光柱7导入的光线更加接近外部自然状况,可以通过调节导光柱7在外壳上的位置实现,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导光柱7设置在半球形上壳体1的顶部中心位置,由此可以使导光柱7导入的光线更加接近外界自然光的真实状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该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的主要结构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信息采集电路;壳体包括半球形上壳体1及波纹管状下壳体2;波纹管状下壳体2的顶部与半球形上壳体1的底部连接,且波纹管状下壳体2由顶部向底部方向渐缩。
上述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中,半球形上壳体1与波纹管状下壳体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螺栓连接和/或卡接。
如图1至图3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在半球形上壳体1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三个凹形槽3,凹形槽3的底部用于设置半球形上壳体1与波纹管状下壳体2连接的螺纹孔,半球形上壳体1与波纹管状下壳体2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如图3中可以看出,三个凹形槽3可以均与分布在半球形上壳体1的侧壁上,相邻的两个凹形槽3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进一步,为了使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内部与外部环境连通,在波纹管状下壳体2的波谷处设置有通风口4。
如图2所示,在波纹管波谷处设置的通风口4按列排布,且围绕波纹管设置有多列通风口4,每列中均包括多个通风口4,由此可以使外壳内部空气流通状况良好,保持内外环境的一致性。
如图2所示,在波纹管状下壳体2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其中该安装座可以由波纹管状下壳体2体处延伸形成,也可以单独设置一个安装座并与波纹管状下壳体2的底部进行紧固粘贴。
如图2可以看出,在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安装固定在其它装置上的安装孔6。
另外,考虑到在恶劣天气环境下,可能会有雨水、尘沙等进入并沉积到外壳内部,为了及时排除积存在外壳内部的积水及沉沙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在安装座上设置了排水孔5,以用于排除沉积在外壳内部环境中的积水与沉沙等。
如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外壳内部的信息采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信息采集电路的主要结构包括:控制器8、温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10、PM2.5传感器11、紫外线传感器12及大气压力传感器13;其中温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10、PM2.5传感器11、紫外线传感器12及大气压力传感器13均与控制器8连接。
上述的信息采集电路中,可以分别监测自然环境的温度、湿度、PM2.5、紫外线强度及大气压力。
另外,由于上述的信息采集电路设置在如图1至3所示的外壳结构中,可以对信息采集电路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信息采集电路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从而起到改善信息采集电路中的各种传感器的工作环境的作用。
另外,由于图1至图3所示的外壳中,在波纹管状下壳体2的波谷处设置有多列通风口4,从而可以时外壳内部的环境状态与外部环境一致,从而保证采集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信息采集电路设置在外壳内部,难以避免的会遮挡自然光线,使采集到的紫外线强度数据不准确。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在半球形上壳体1的顶部设置导光柱7,通过导光柱7将外界光线导入到内部壳体中,并且令导光柱7的位置与紫外线传感器的位置对应配合,从而使紫外线传感器检测到的紫外线信号与外界环境一致,保持监测到的紫外线信号的准确性。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将导光柱7设置在半球形上壳体1的顶部中心位置,从而使导光柱7以更佳的位置将外界光线导入到紫外线传感器处。
本实施例中,信息采集电路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10、PM2.5传感器11、紫外线传感器12及大气压力传感器13将采集的监测数据均传输给控制器8,为了对采集的监测数据向外部传输,在信息采集电路中还设置了传输单元14,其中该传输单元14与控制器8连接,用于对温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10、PM2.5传感器11、紫外线传感器12及大气压力传感器13采集的数据进行传输,具体地,该传输单元向外部传输监测数据的方式可以为有线传输(如通过RS232接口传输)、无线传输、Zigebee方式传输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装置,该采集装置的主要结构包括:上述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以及环境信息传输装置;其中在环境信息传输装置中至少包括北斗信息传输单元以及移动通信传输单元,用于将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获取的环境监测信息发送至监测处。
本实用新型的环境信息采集装置中,采用了上述的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从而改善了用于采集环境监测参数的传感器的工作环境。
进一步地,该环境信息采集装置中,采用北斗通信和移动通信备份的方式向外界传输环境监测参数,既可以保证信息传输方式的灵活性,而且两种传输方式互为备份也可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境监测采集装置支持北斗通信方式,由此可以使得环境监测参数不受环境及移动信号覆盖范围的限制,使得环境监测参数可以有效、及时地进行传输。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信息采集电路;
所述壳体包括半球形上壳体及波纹管状下壳体;
所述波纹管状下壳体的顶部与所述半球形上壳体的底部连接,且所述波纹管状下壳体由顶部向底部方向渐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状下壳体的波谷处设置有通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波纹管状下壳体,所述通风口设置有多列,每列包括多个所述通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状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其自身固定安装的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排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形上壳体与所述波纹管状下壳体螺纹连接、螺栓连接和/或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形上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导光柱;
所述信息采集电路中包括紫外线传感器,位置与所述导光柱对应,用于检测所述导光柱导入的紫外线强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电路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及控制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及所述紫外线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电路中还包括:传输单元;用于对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及所述紫外线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传输。
10.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以及环境信息传输装置;
所述环境信息传输装置中至少包括北斗信息传输单元以及移动通信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获取的环境监测信息发送至监测处。
CN201520453657.3U 2015-06-29 2015-06-29 一种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及采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057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53657.3U CN204705727U (zh) 2015-06-29 2015-06-29 一种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及采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53657.3U CN204705727U (zh) 2015-06-29 2015-06-29 一种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及采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05727U true CN204705727U (zh) 2015-10-14

Family

ID=54285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5365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05727U (zh) 2015-06-29 2015-06-29 一种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及采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0572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0725A1 (zh) * 2016-12-27 2018-07-05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盒子
CN110174712A (zh) * 2019-06-19 2019-08-27 兰州大学 一种多功能的天气现象综合观测仪
CN110649974A (zh) * 2019-10-22 2020-01-03 大连工业大学 基于紫外光通信的智能救生衣的电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0725A1 (zh) * 2016-12-27 2018-07-05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盒子
CN110174712A (zh) * 2019-06-19 2019-08-27 兰州大学 一种多功能的天气现象综合观测仪
CN110174712B (zh) * 2019-06-19 2021-11-05 兰州大学 一种多功能的天气现象综合观测仪
CN110649974A (zh) * 2019-10-22 2020-01-03 大连工业大学 基于紫外光通信的智能救生衣的电路
CN110649974B (zh) * 2019-10-22 2023-02-24 大连工业大学 基于紫外光通信的智能救生衣的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05727U (zh) 一种基于北斗通信技术的环境信息采集探头及采集装置
US20200355844A1 (en) Data Col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202886629U (zh) 气象监测装置
CN204009535U (zh) 厨房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CN205619959U (zh) 环境扬尘噪声监测预警装置
CA2894391A1 (en) Data col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205005640U (zh) 一种智能化土壤湿度控制系统
Pettersson et al. Wave climate in the Baltic Sea 2012
CN105185076B (zh) 便携式城市绿化辅助规划设备
CN208607374U (zh) 一种农业环境监测用的降雨量检测装置
CN200979479Y (zh) 六氟化硫泄漏监测仪
CN206684328U (zh) 智慧农业气象站
CN203759834U (zh) 泥石流监测系统
CN110910612B (zh) 泥石流沟道中山洪泥石流灾害监测方法
CN106448200A (zh) 基于4g网络的防雷击隧道积水警示系统及方法
CN207380273U (zh) 一种滤波干净的气象监测仪
CN207440317U (zh) 一种抗加热干扰的气象监测仪
CN206074837U (zh) 一种智能农场气象站
CN214474051U (zh) 一种基于智能小车的气象环境预警系统
CN204389483U (zh) 一种耐腐蚀土壤湿度传感器
CN210426530U (zh) 苗木摆动防风监测装置
CN203405588U (zh)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户外自动气象站
CN214311383U (zh) 一种室外风速监测装置
CN215728909U (zh)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降水测量仪
CN204241017U (zh) 一种农业大棚光温湿三合一监测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09

Address after: 100070 Beijing City, Fengtai District, South Fourth Ring Road West, No. eighteen, building 22, floor 1, level 101, 6, four, 404 (Park)

Patentee after: Beidou Aerospa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70 Beijing City, Fengtai District, South Fourth Ring Road West, No. 188 headquarters base, building five, floor eighteen, district (Park)

Patentee before: BEIDOU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12

Address after: 100070 Beijing, Fengtai District, South Fourth Ring Road West, No. eighteen, building five, floor 22, (Park)

Patentee after: BEIDOU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70 Beijing City, Fengtai District, South Fourth Ring Road West, No. eighteen, building 22, floor 1, level 101, 6, four, 404 (Park)

Patentee before: Beidou Aerospa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